微生物学检验埃希菌属

合集下载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微生物学检验(四)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微生物学检验(四)

临床医学检验技士-微生物学检验(四)(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一(总题数:50,分数:50.00)1.下列哪种不是肠道的正常菌群( )∙A.大肠埃希菌∙B.肠球菌∙C.厌氧菌∙D.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E.变形杆菌(分数:1.00)A.B.C.D. √E.解析:2.近几年病原微生物的不断发现给传染病防治敲响了警钟,有些新发传染病已经成为对人类危害最为严重疾病,相关的新发现的微生物病原及发现时间为( )∙A.在1976年首先在美国费城分离出的军团菌∙B.1983年从慢性胃炎病人活检标本中分离出的幽门螺杆菌∙C.1992年自印度的霍乱流行中分离出的非01群霍乱弧菌0139fllt清型新流行株∙D.1981年首先在美国发现的HIV∙E.以上都是(分数:1.00)A.B.C.D.E. √解析:3.下列哪一项不是埃希菌属的培养特性( )∙A.兼性厌氧或需氧∙B.营养要求不高∙C.菌落湿润、光滑、灰白色∙D.菌落为直径2~3mm中等大小∙E.在液体培养基中呈现沉淀生长(分数:1.00)A.B.C.D.E. √解析:4.肠杆菌科的细菌血清学分群和分型的依据是( )∙A.O抗原和H抗原∙B.K抗原和Vi抗原∙C.O抗原和Vi抗原∙D.K抗原和H抗原∙E.Vi抗原和H抗原(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肠杆菌科的细菌抗原构造复杂,包括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表面抗原(Vi抗原和K抗原)。

O抗原和H抗原是肠杆菌科的细菌血清学分群和分型的依据。

表面抗原为包绕在O抗原外的不耐热的多糖抗原,可阻断O抗原与相应的抗体之间的反应,加热处理能破坏其阻断作用。

5.伤寒沙门菌引起伤寒症状,除伤寒沙门菌外的其他致菌性沙门菌能够引起食物中毒。

沙门菌属中引起食物中毒最常见的菌种为( )∙A.鼠伤寒沙门菌∙B.肠炎沙门菌∙C.鸭沙门菌∙D.猪沙门菌∙E.伤寒沙门菌(分数:1.00)A. √B.C.D.E.解析:6.下列肠道致病菌在DNA水平与鼠疫耶尔森菌具有高度同源性的是( )∙A.痢疾志贺菌∙B.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C.假结核耶尔森菌∙D.鼠伤寒沙门菌∙E.霍乱弧菌(分数:1.00)A.B.C. √D.E.解析:7.流行性出血热主要引起下列哪个脏器的损害( )∙A.肝脏∙B.肾脏∙C.脾脏∙D.肺脏∙E.心脏(分数:1.00)A.B. √C.D.E.解析:8.下列哪一项不是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特征( )∙A.25℃培养时动力阳性∙B.37~C培养时动力阴性∙C.具有嗜冷性∙D.脲酶阳性、H2S阴性∙E.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仅对人致病(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茵对人和动物都有感染性,属人畜共患病原菌之一。

大肠埃希菌的检测

大肠埃希菌的检测

食品加工环节的监控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大肠埃希菌检测可用 于监控生产环境的卫生状况,以及加工过 程中食品是否受到污染。通过定期检测, 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卫生问题,确保食品 的安全性。
临床诊断领域
疑似感染的诊断
在临床诊断领域,大肠埃希菌检测主要用于 疑似感染病例的诊断。当患者表现出类似感 染的症状时,通过检测粪便、尿液等样本中 的大肠埃希菌,可以协助医生确诊是否为大 肠埃希菌感染。
企业标准
01
02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 和产品特性,制定适用 于自身的企业标准,对 大肠埃希菌的检测方法 和限量进行规定。这些 标准通常会高于国家和 国际标准,以确保产品 质量和消费者安全。
详细描述
03
04
05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国内标准通常由国家卫 发布的标准是全球范围 生健康委员会或相关部 内广泛接受的大肠埃希 门制定,并强制执行, 菌检测标准,为各国制 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 定相关标准提供了参考 措施。 依据。
抗生素敏感性测试
对于大肠埃希菌感染病例,医生通常需要根 据病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来选择合适的 药物治疗。通过检测大肠埃希菌对不同抗生 素的敏感性,可以指导临床用药,提高治疗 效果。
环保监测领域
水质监测
在环保监测领域,大肠埃希菌检测可用于水 质监测。水中存在大肠埃希菌可能表明水体 受到污染,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通过 定期检测水源中的大肠埃希菌,可以及时发 现水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公众健康 。
免疫学检测法
总结词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快速检测方法
详细描述
通过采集患者粪便、食物、水源等样本,利用特异性抗体与大肠埃希菌抗原结 合的原理,采用免疫学技术进行检测。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的优点,但可能 会受到交叉反应的干扰,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大肠、沙门、志贺菌的培养与鉴定1

大肠、沙门、志贺菌的培养与鉴定1

血清学试验
沙门菌属的分型鉴定:如果生化反应及形态学检 查疑为沙门菌,可选用门菌的多价诊断血清进 行玻片凝集。 结果报告: a、分离培养未发现可疑菌落或经鉴定不符合沙门菌 属细菌鉴定依据者,可报告“未分离出沙门菌”。 b、生化反应符合沙门菌、玻片凝集试验结果阳性, 可初步报告为:“分离到××沙门菌”,或“××群 沙门菌”。
生化反应
①大肠埃希菌:a、氧化酶试验(-) b、KIA:AA+- c、MIU:++②沙门菌: a、氧化酶试验(-) b、 KIA:KA- +/- c、 MIU:+-- ③志贺菌:a、氧化酶试验(-) b、KIA:KA-- c、MIU:-+-
血清学试验
志贺菌属的分型鉴定:凡生化反应符合志 贺菌者均需做血清学鉴定。 结果报告: a、分离培养未见可疑菌落或经鉴定不符 合志贺菌鉴定依据者可报告“未分离 到志贺菌属细菌”。 b、经分离鉴定后符合鉴定依据者,可报 告“分离出× ×志贺菌”。 c、经进一步做多种生化反应及和血清学 鉴定报告:“分离出××志贺菌的×型”
大肠、沙门和志贺 菌的鉴定
临床微生物学教研室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的 菌落形态、染色特性、培养特性及常见鉴 定实验。 2、掌握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细菌的血清学 鉴定方法。
器材与试剂
1、菌种:普通大肠埃希菌、福氏志贺菌和 肠炎沙门菌。 2、培养基:血平板、MAC、SS、中国兰平 板、 KIA等等。 3、试剂:氧化酶试剂、诊断血清、细菌微量 生化管等。 4、其他:载玻片、生理盐水、革兰染液等。
步骤与方法
1、形态观察:均为G-杆菌,镜下无多大区 别。
步骤与方法
2、菌落观察 ①大肠埃希菌:a.血平板:灰白色、圆形、 湿润,有的可出现溶血环。b.麦康凯或SS 平板平板:红色菌落。

医学微生物学冲刺重点:埃希菌属

医学微生物学冲刺重点:埃希菌属

医学微生物学冲刺重点:埃希菌属2016医学微生物学冲刺重点:埃希菌属埃希菌属供6种,临床上最常见、最重要的是大肠埃希菌。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一些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其主要表现在:①大肠埃希菌是肠道中重要的正常菌群,并能为宿主提供一些具有营养作用的合成代谢物。

②宿主免疫力下降或细菌侵入肠道外组织器官后,即可成为机会致病菌,引起肠道外感染。

(正常菌群:肠道外感染)③有些血清型大肠埃希菌具有致病性,可引起人类肠胃炎。

(特殊菌群:肠道内感染)④大肠埃希菌在环境、食品卫生学中常被用作粪便污染的卫生学指标。

一、生物学性状兼性厌氧,发酵葡萄糖等多种糖类,产酸产气。

IMViC试验(吲哚生成试验、甲基红试验、VP试验、枸橼酸利用试验)结果:++--。

能产生大肠菌素。

二、致病性主要是侵袭力、内毒素、肠毒素等致病因素引起各种炎症(如胆囊炎、泌尿系感染、肺炎、新生儿脑膜炎、伤口感染、菌血症及腹泻等)。

内毒素还可引起发热、休克、DIC等。

1.肠道外感染:主要由正常菌群条件致病,以泌尿系统感染常见,高位严重尿道感染与特殊血清型大肠埃希菌有关。

如菌血症、胆囊炎、腹腔内脓肿。

2.肠道感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有下列五个病原群。

(1)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ETEC):引起霍乱样肠毒素腹泻(水样泻)。

(2)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EPEC):主要引起婴儿腹泻。

(3)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IEC):可侵入结肠黏膜上皮,引起痢疾样腹泻(能产生粘液脓血便)。

(4)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HEC):又称产志贺样毒素(VT)大肠埃希菌(SLTEC或UTEC),其中O157:H7可引起出血性大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

临床特征为严重的腹痛、痉挛,反复出血性腹泻,伴发热、呕吐等。

严重者可发展为急性肾衰竭。

(5)肠粘附(集聚)型大肠埃希菌(EAggEC):也是新近报道的一种能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

3.CDC将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列为常规检测项目EHEC的血清型>50种,最具代表性的是O157:H7.在北美许多地区,O157:H7占肠道分离病原菌的第二或第三位,是从血便中分离到的最常见的病原菌,分离率占血便的40%,6、7、8三个月O157:H7感染的发生率最高。

埃希菌

埃希菌

大肠埃希菌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粘 稠菌落的特征(18-24h)
大肠杆菌O157菌落(SS平板)
KIA双糖管
(发酵葡萄糖和乳糖产酸产气, H2S –,动力+)
肠杆菌科细菌在克氏双糖铁琼脂(KIA)
抵抗力

对热的抵抗力较强,55℃经60min或60℃
加热15min仍有部分细菌存活。 在自然界的水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在粪 便中存活更久。 胆盐、煌绿等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2.胃肠炎(外源性感染,某些血清型)
①肠产毒素性大肠埃希菌 (enterotoxingenic E. coli, ETEC) 致病物质 定植因子:使细菌黏附到小肠上皮细胞上 肠毒素:LT、ST

重要血清型:O157:H7
O157让“卫生大国”蒙羞



日本历来自称“卫生大国”,一种自豪感溢于言表。 然而,有一种名不见经传的“尤物”——O157,却 屡屡肆虐日本列岛,让这个“卫生大国”蒙羞。 1990年,日本浦和市白鹭幼儿园就曾因园内的井 水被污染,造成了O157感染,导致319人患病,2名 幼儿死亡。 199l~1994年,日本每年约发现100例O157感染 者。其中,13岁以下的儿童占83%:除幼儿园、学 校出现集体发病外,还发现有家庭的零星发病。
I-吲哚(indol)试验
色氨酸→吲哚→玫瑰吲哚 ↑ 吲哚试剂
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霍 乱弧菌等
-
+
M -甲基红(methyl red)实验
葡萄糖→丙酮酸→乙酰甲基甲醇
葡萄糖→丙酮酸
甲基红 -
甲基红
+
产气肠杆菌— pH>5.4 大肠埃希菌— pH<5.4
+ +

埃希氏杆菌属菌落特征

埃希氏杆菌属菌落特征

埃希氏杆菌属菌落特征埃希氏杆菌是一类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埃希氏杆菌一直备受关注,因为它在引起多种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埃希氏杆菌属(Escherichia)是革兰氏阴性杆菌菌属之一,菌落特征对于区分不同种类的细菌是至关重要的。

一、埃希氏杆菌属的历史发展埃希氏杆菌属是以奥地利科学家提奥多·埃希(Theodor Escherich)的名字命名的。

在1885年,埃希首次发现这种菌,当时他将其命名为“大肠杆菌”。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对埃希氏杆菌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埃希氏杆菌在人类健康中的重要性。

二、埃希氏杆菌属的分类和生物学特征埃希氏菌属包括多种不同种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

大肠埃希氏菌是一种肠道菌,通常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

除了大肠埃希氏菌外,埃希氏杆菌属还包括很多其他种类的细菌,它们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征和致病性。

三、埃希氏杆菌属菌落的形态特征埃希氏杆菌属的菌落通常呈不同的形态,这取决于具体的细菌种类。

一般来说,埃希氏杆菌的菌落呈灰白色或淡黄色,表面光滑而润湿。

在富含大肠埃希氏菌的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通常呈现出乳白色,呈不规则的形状。

四、埃希氏杆菌属菌落的生长条件埃希氏杆菌属的细菌通常在高温下生长,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37摄氏度。

此外,埃希氏杆菌对氧气的需求较高,通常为厌氧生物。

埃希氏杆菌通常在富含葡萄糖等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五、埃希氏杆菌属菌落的营养要求埃希氏杆菌属的细菌对多种营养元素都有较高的要求,包括碳源、氮源、磷源和微量元素等。

埃希氏杆菌通常可以利用多种不同的碳水化合物作为碳源生长,如葡萄糖、乳糖等。

此外,埃希氏杆菌对磷的需求也较高,磷是其细胞壁合成和DNA合成的重要元素。

六、埃希氏杆菌属菌落的致病性埃希氏杆菌属的细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可以引起多种不同类型的疾病。

其中,大肠埃希氏菌是最为常见的致病菌之一,可以引起胃肠道感染、尿路感染等。

大肠埃希菌的微生物检验分析

大肠埃希菌的微生物检验分析

大肠埃希菌的微生物检验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的微生物检验。

方法:对大肠埃希菌采集培养及操作步骤进行分析。

结果:大肠杆菌常引起各种肠内外感染,是腹泻和泌尿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结论:革兰阴性杆菌很多是条件致病菌,且有许多细菌对很多抗生素天然耐药。

有些细菌是医院感染的常见细菌。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细菌检验;操作方法【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6-0235-02大肠埃希菌俗称大肠杆菌,属肠杆菌科埃希菌属的一个种。

本菌是人类和动物肠道正常菌群的主要成员。

每克粪便中约含109个大肠杆菌。

因其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水、土壤、食品、牛乳等),故卫生学上将其作为卫生监督的指示菌。

从对肠道的作用来看,可将其分为致病性与非致病性两大类[1]。

其血清分群用O:K:H表示。

O抗原(菌体抗原)迄今已有171种,是血清分型群的基础;K抗原(荚膜抗原),有99种;H抗原(鞭毛抗原)有60种。

一些血清型对肠道生理起着重要作用,另一些血清型能引起不同特征性腹泻和肠道外感染。

主要致病的有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道聚集一粘附性大肠杆菌、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兼性厌氧。

现对大肠埃希菌操作分析如下。

1.大肠埃希菌主要特征1.1 形态特征大肠埃希菌大小为1.1~1.4μm×2.0~6.0μm(活菌)或0.4~0.7μm×1.0~3.0μm(干菌和染色菌),多数有周身鞭毛,能运动,周身还有菌毛,无芽孢,某些菌株有包膜,单个存在,少数成对。

1.2 培养特征最适生长温度为37℃,pH为7.4~7.6,普通培养液上生长良好,形成直径2~3mm、圆形、凸起、湿润、光滑、灰白色、半透明、边缘整齐的菌落。

在血琼脂平板上,某些菌株可产生β-溶血环。

在伊红-亚甲蓝琼脂平板上,菌落呈蓝紫色,在中国蓝琼脂平板上为蓝色。

在SS琼脂平板上多数被抑制,生长菌落为红色,在营养肉汤内均匀浑浊生长。

兽医微生物学-肠杆菌科(埃希菌属+沙门氏菌属)

兽医微生物学-肠杆菌科(埃希菌属+沙门氏菌属)
❖根据生化反应、抗原结构、核酸杂交 和序列分析,目前至少有30个菌属, 120个以上的菌种。
根据生化反应、血清学试验、DNA同源性研究 本科至少包括28个菌属,110个以上的菌种
1 .布德维斯菌 Budvicia (1)
2 .布特奥克斯菌 Buttiauxella (1)
3 .西地西菌属 Cedeccea (5)
对大肠杆菌的正确认识
1.人和温血动物肠道内正常菌群成员之一,
人和动物出生后数小时即可经口就进入消化道后段,大量 繁殖而定居,并终生伴随。并经粪便不断散播于周围环境
2.某些血清型可引起畜禽疾病 3.大肠杆菌在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学中,常被 用作粪便直接或间接污染的检测指标。 4.本菌还是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中重要的实 验材料和研究对象
素大肠杆
E.coli菌多,(种1血0清0
EHEC),

4)侵袭型大肠杆菌(Enteroinvasive E.coli ,EIEC),
5)肠聚集型大肠杆菌(Enteroaggregative E.coli ,
EAEC)
• 此外,较常见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还有
– 败血性大肠杆菌 (Septicaemic E.coli ,
➢1.大肠杆菌抗原主要有O、K和H三种, 均为菌体表面抗原。
➢是本菌血清型鉴定的物质基础。 ➢已确定的O抗原有173种,K抗原有80
种,H抗原有56种 ➢因此,自然界中存在高达数万种大肠
杆菌血清型可,但致病性大肠杆菌的 血清型数量是有限的。
(1)菌体抗原(O抗原)
➢化学本质——脂多糖(LPS)的多糖 侧链。 ➢耐热——121 ℃加热2h不破坏其抗原 性。 ➢173种,1个菌株仅含1种。其种类以 阿拉伯数字表示,可用抗O单因子血 清做玻板或试管凝集试验鉴定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化反应符合大肠埃希菌
毒素检测
方法
LT
生物 家兔或小白鼠肠袢试验 学方 法 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
免疫 学法
ELISA 固相放免
分子 生物 学法
基因探针
ST 家兔或小白鼠肠袢试验
乳鼠灌胃试验 ELISA
基因探针
EPEC的鉴定
生化反应符合大肠埃希菌 血清学分型 先用多价诊断血清做玻片凝集试验,如凝 集再用单价诊断血清确定血清型
微生物学检验
标本采集: 肠外感染:根据病变部位不同采集不同 标本,如血液、尿液、分泌物等 肠内感染:采集新鲜粪便
检验程序
肠内感染
粪便 肠道弱选择培养基
分解乳糖菌落
ETEC








EPEC EIEC EHEC
与O、K多价诊断血清做 玻片凝集试验
生化反应和血清学分型
检验程序
肠外感染
脓、尿、脑脊液等
血液
革兰染色镜检
接种血平板 分离培养
增菌
可疑菌落
菌落涂片染色 生化反应
氧化酶、KIA MIU
报告结果
检验方法-肠外感染
标本直接涂片镜检
分离培养:标本接种血平板和Mac 或 EMB平版, 经18~24小时培养,挑取可疑菌落作进一步鉴定。 血标本先增菌,再分离培养。
鉴定:
菌落涂片
生化反应
氧化酶:-(与非发酵菌鉴别)
志贺菌鉴别
与EIEC的鉴别
与类志贺菌的鉴别 与动力不明显、不产H2S的沙门菌的鉴

志贺菌血清学鉴定
先用志贺菌多价诊断血清鉴定群,再用A、 B、C、D群单价血清鉴定血清型。 A群以1、2型为主,多有K抗原 C群型别多 D群只有1个血清型 B群型别多,抗原结构复杂,多无K抗原。
我国以B群为主
不典型菌株的鉴定
受体 节苷酯

致病机 理
活化细胞腺苷酸环化 酶,细胞内cAMP含 量升高,分泌功能亢 进,引起腹泻
活化细胞鸟苷酸环化酶, 细胞内cGMP含量升高, 分泌功能亢进,引起腹泻
致病大肠埃希菌种类
菌株 ETEC EPEC EIEC EHEC EAggec
侵袭部位 小肠
小肠 结肠 结肠 小肠
疾病与症状
致病机制
粪便或肛拭
检验程序 肠道选择平板
KIA MIU、IMViC
多价血清玻片凝集 菌落涂片染色
可疑菌落 初步鉴定 最终鉴定
报告结果
增菌
因子血清凝集 系统生化反应
将待检标本接种肠检道验选择方平法板,35℃培养18~24
小时。
若标本含菌量少,可先增菌(GN增菌液)4~6小 时再分离培养。
挑取无色半透明菌落,进行初步生化反应鉴定。
致病物质: ◆菌毛 ◆内毒素 ◆志贺毒素:属外毒素,由A群志贺菌产生,具有肠
毒、细胞毒、神经毒作用 所致疾病:经肠道传染,引起细菌性痢疾,有3种 临床类型,即急性菌痢、慢性菌痢、中毒性菌痢 免疫性: ◆主要依赖局部SIgA, ◆病后免疫力不迟久
微生物学检验
标本采集 ◆粪便或肛拭 ◆新鲜脓血便 ◆立即送检或床边接种 ◆保存于30%甘油盐水或卡-布培养基
符合志贺菌生化反应特征可进行血清学鉴定
血清学鉴定先用志贺氏多价诊断血清作玻片凝集 试验,若凝集再用A、B、C、D群诊断血清鉴定到 种、型。
血清学鉴定需注意K抗原的阻断作用,并应考虑是 否为EIEC。
志贺菌鉴定
初步鉴定 ●挑取可疑菌落接种KIA、MIU培养基 ●若符合KIA:KA--;MIU:- +/- -, 再作志贺菌多价诊断血清玻片凝集试验 最后鉴定:全面生化反应和单价血清玻片凝集 试验 若出现生化反应符合,血清学不凝集现象,应 考虑K抗原的阻断作用,可将菌液加热 100℃15~30min后,重复凝集试验,仍不凝集 可考虑EIEC,需进行鉴别。
与EIEC的鉴别
生化反应鉴别试验 粘质酸盐产酸
EIEC +
志贺菌 -
醋酸盐利用


赖氨酸脱羧


与类志贺邻单胞菌的鉴别
鉴别试验
氧化酶
动力 半乳糖苷渗透酶
(ONPG)
类志贺菌 + + +
志贺菌 - - -
与动力不明显、H2S阴性沙门菌的鉴别
鉴别试验
沙门菌诊断血 清玻片凝集试

沙门菌 +
志贺菌 -
微生物学检验埃希菌 属
埃希菌属
种类 大肠埃希菌 蟑螂埃希菌 弗格森埃希菌 赫尔曼埃希菌 伤口埃希菌
培养特性
兼性厌氧 营养要求不高 圆形光滑菌落 菌落特征 SS平板--红色菌落 Mac平板--红色菌落 EMB平板--紫黑色有金属光泽菌落
生化反应
氧化酶试验(-) 分解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等,(个别 菌株迟分解乳糖或不分解乳糖) KIA:AA+- MIU:++- IMViC:++--
抗原结构
抗原种类:O、H、K抗原 意义:表示大肠埃希菌血清型 血清型表示式:O:K:
胆盐、煌绿对该菌有抑制作用 对氯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敏感,但 易产生耐药性
临床意义
致病物质:K抗原、菌毛、内毒素、肠 毒素(LT、ST) 所致疾病: 肠外感染:多为机会感染,表现为泌尿 系感染(多见),胆囊炎、腹膜炎等 肠内感染:由致病大肠埃希菌引起,表 现为腹泻。
KIA:A A+/- - MIR:++- IMViC++-- 尿菌落计数:>10万/ml尿液有诊断意义
检验方法-肠内感染
分离培养:粪便标本接种Mac 或 EMB平 版,经18~24小时培养,挑取可疑菌落作 进一步鉴定。 生化反应:KIA、MIU、IMViC符合大肠 埃希菌 致病大肠埃希菌鉴定
ETEC的鉴定
在鉴定中如遇生化反应符合,血清学不 凝集;血清学凝集,生化反应不符合, 可考虑不典型菌株。 将不典型菌株在肉汤中反复传代,促其 恢复典型性状
志贺菌快速鉴定试验
直接凝集试验 免疫荧光菌球法 协同凝集试验 乳胶凝集试验 分子生物学方法
志贺菌鉴定依据
肠道选择平板上无色半透明菌落 KIA:KA-- MIU:- +/- - 与志贺菌多价诊断血清和各群血清凝集 注意与EIEC、类志贺邻单胞菌、动力不 明显的沙门菌鉴别
大肠埃希菌生化反应结果
KIA
MIU
IMViC

斜底 气
动 吲尿
面 层 体 H2S 力 哚 酶
I
化 M Vi C 酶
A A +/- - +/- + - + + - - -
K A - - + +- + + - - -
K A - - - +- + + - - -
K A + - +/- + - + + - - -
旅行者腹泻、婴幼 儿腹泻、水样便、 腹痛等
LT、ST
婴幼儿腹泻、水样 病菌黏附、破坏
便发热、呕吐
细胞
志贺样腹泻,脓血 黏附、内毒素破
便
坏细胞
出血性结肠炎等
志贺样毒素 (VERO毒素)
婴儿腹泻、水样便、 黏附、毒素 脱水
大肠埃希菌生化反应结果
KIA
MIU
IMViC

斜底 面层
气 体
H2 S
动力
吲 哚
EIEC的鉴定
生化反应特点(与志贺菌相似) 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不发酵或迟分解乳糖 多数菌株动力阴性 与志贺菌的鉴别: 毒力测定:豚鼠眼结膜试验 血清学分型:O152、O124
EHEC的鉴定
生化反应符合大肠杆菌 血清学分型:有50多个型,代表为O157:H7 O157:H7不发酵山梨醇,有助于选择性分离 培养
赖氨酸脱羧


肠道杆菌
志贺菌属
志贺菌属
是引起人类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 包括四群 ,共44个血清型 A群--痢疾志贺菌 B群--福氏志贺菌 C群--鲍氏志贺菌 D群--宋内志贺菌
形态染色
革兰阴性杆菌,无芽孢、无荚膜、无鞭 毛,多数菌株有菌毛
志贺菌
培养特性
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 在肠道选择培养基上呈无色半透明S型菌 落菌落 SS平板--无色菌落 Mac平板--无色菌落 EMB平板--无色菌落 宋内志贺菌多呈扁平、R型菌落,个别菌 株可迟分解乳糖
生化反应
氧化酶试验(-) 分解葡萄糖、不分解乳糖,(个别菌株 迟分解乳糖或不分解乳糖) KIA:KA-- MIU:- +/- - IMViC:-/+ + - - 除A群外,均能发酵甘露醇
抗原结构
只有O、K抗原,无H抗原 K抗原可阻断O抗原与相应抗体的凝集 根据O抗原分4群和44型
志贺菌抗原分类
尿 酶
I
M Vi
C
化 酶
A A +/- - +/- + - + + - - -
K A - - + +- + + - - -
K A - - - +- + + - - -
K A + - +/- + - + + - - -
与志贺菌的鉴别
生化反应鉴别试验 粘质酸盐产酸 醋酸盐利用
EIEC + +
志贺菌 - -
鉴定依据
在肠道选择平板上为发酵乳糖的有色菌 落 在KIA上多为+++- IMViC为++-- 尿酶试验- 致病性大肠杆菌需作血清学鉴定或毒力 测定
LT与ST的比较
特性
不耐热肠毒素
耐热肠毒素
分子量 较大,73000
较小,1500~5000
耐热性 不耐热
耐热
免疫原 有


B亚单位 肠黏膜GM1神经 肠黏膜GM1神经节苷
菌种 群 型
亚型
痢疾志贺菌 A 1~10
8a、8b、8c
福氏志贺菌
B
1~6x、 1a、1b、2a、2b、3a、 y变种 3b、3c、4a、4b
鲍氏志贺菌 C 1~18
宋内志贺菌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