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行材料课程标准
《汽车材料》课程标准

《汽车材料》课程标准一、制订课程标准的依据本标准依据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中的人才培养规格和对《汽车材料》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而制订,用于指导《汽车材料》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
二、课程的性质《汽车材料》课程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为后续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奠定基础的重要课程之一。
(一)知识目标1.能说出汽车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2.能概述汽车用金属材料的特性、分类及应用;3.能根据金属材料性能合理选择热处理方法;4.能概述汽车用非金属材料的特性、分类及应用;5.能说出汽车用燃料、润滑材料及工作液的使用性能;会正确选用、合理选用;6.能说出汽车用燃料、润滑材料及工作液的相关知识;7.能概述各种燃料、润滑材料及工作液的使用注意事项;8.能说出各种汽车新能源特点和发展前景;9.能说出轮胎的规格和表示方法。
(二)能力目标1.具有根据要求完成拉伸和硬度测试的能力;2.具有应用材料的性能进行简单的选材的能力;3.具有根据材料特点选择材料强化方式的能力4.具有识别汽车使用的碳钢件、合金钢件及铸铁的牌号及性能的能力;5.具有正确识别汽车上使用的有色金属及合金件的能力;6.具备正确选用汽车常用材料和热处理方法的能力;7.具有识别汽车上的塑料件、玻璃件、橡胶件的能力;8.具备认识汽车上摩擦材料、复合材料和陶瓷材料的性能特点的能力;9.具备车用汽油的牌号、规格及使用注意事项知识,具备车用柴油的牌号、规格及使用注意事项知识;10.知道各种代用能源的基本知识、未来汽车燃料发展的方向;11.会识别发动机油的牌号规格,具备发动机油选择与使用注意事项知识,能正确选用发动机油;12.具备齿轮油的相关知识、分类、规格及使用注意事项,能正确选用齿轮油;13.具备汽车用润滑脂的规格知识,能正确进行润滑脂的选择;14.具备防冻液的种类、规格及检测方法知识,能正确选择防冻液;15.具备汽车制动液的品种、牌号及鉴别方法知识,能正确的选择制动液;16.具备轮胎的基本知识,能正确选择轮胎。
《汽车运行材料》课程标准

汽车运行材料《汽车运行材料》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运行材料适用专业:汽车运用技术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学时:32学分:2一、课程性质及作用《汽车运行材料》涉及了汽车运行材料的种类、牌号和规格等多方面知识,该课程的教学能使学生掌握车用燃料,发动机油的质量分类和性能指标,熟悉燃料油和发动机油的常用理化指标改善的方法,了解润滑脂的组成,以及熟悉汽车工作液的性能指标。
最终能合理地选用、管理以及节约汽车运行成本。
是汽车类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变三段式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设置模式,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完成工作任务的培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三、课程目标1.认知目标1)能够正确辨认汽车运行材料的种类、牌号和规格;2)能够判断各种汽车运行材料的质量、性能下降后的更换时刻,做到视情更换,节约成本;3)正确应用常规测量手段,测试车用燃料、发动机油、齿轮油和润滑脂的常规理化指标;4)能根据汽车运行工况,了解汽车工作液的性能;5)能根据不同品牌汽车,选用不同牌号和性能的运行材料;6)能够依据企业的需求,编制汽车运行材料的购置计划;2.能力目标1)具有自主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2)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汽车运行材料3)具有小组团结、协作能力;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3.素质目标1)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2)能够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3)能够养成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1.课程内容结构安排2.课程内容要求汽车运行材料汽车运行材料汽车运行材料汽车运行材料汽车运行材料五、实施建议1. 学习材料选用与编写汽车运行材料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完整版)《汽车材料》课程标准

(完整版)《汽车材料》课程标准《汽车材料》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材料学时:26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一、课程简介1、课程性质《汽车材料》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2、与前后续课程的关系前修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材料力学》;后续课程:《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发动机电控技术》、等。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汽车的构成和汽车材料的分类。
(2)掌握了解石油、汽油、柴油等各种燃料的使用性能及注意事项。
了解汽车的一些其他代用燃料。
(3)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性能、以及注意事项、了解并掌握齿轮油、润滑脂的使用性能以及注意事项。
(4)掌握液力传动油、汽车制动液、汽车防冻液的使用性能要求、规格和使用注意事项。
了解其他工作液的使用性能要求、规格和使用注意事项。
(5)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与结构、掌握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掌握常用金属材料以及典型汽车零件金属材料的选用。
(6)了解车用橡胶材料的品种以及汽车轮胎的类型和结构;掌握汽车用塑料的性能、种类及应用;掌握汽车玻璃的性能、种类及主要用途;掌握其他非金属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应用。
(7)了解汽车美容的含义;掌握汽车美容用品。
2.能力目标(1)掌握汽车材料分类、金属材料概念。
(2)了解汽车燃油使用性能及评定指标,能够正确选用各类汽车燃料;了解汽车新能源及油料管理技术。
(3)掌握汽车润滑材料的分类、特性、规格、选用及使用注意事项。
(4)汽车工作液主要规格的辨别、能够合理选择、正确使用各种汽车工作液。
(5)掌握汽车用金属材料的基本概念,热处理方法,了解常用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金属材料的分类、牌号、性能特点、用途及金属材料的发展趋势。
掌握强度、塑性及评价指标,硬度、韧性、疲劳强度及评价指标,了解工艺性能;掌握热处理的概念、目的,了解热处理原理;钢的正火、退火、淬火、回火含义及目的;表面热处理的目的、种类,自学钢的热处理新技术部分。
汽车运行材料教学大纲

汽车运行材料教学大纲汽车运行材料教学大纲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对汽车运行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汽车运行材料是指汽车在运行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包括发动机材料、传动系统材料、悬挂系统材料等。
这些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对汽车的性能、安全性以及寿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汽车运行材料的教学也变得至关重要。
1. 汽车运行材料的分类汽车运行材料可以按照其在汽车中的使用位置和功能进行分类。
根据使用位置,可以将其分为发动机材料、传动系统材料、悬挂系统材料等。
根据功能,可以将其分为结构材料、摩擦材料、密封材料等。
对于每种材料的特性和适用范围,都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
2. 发动机材料的选择与应用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关系到汽车的动力输出和燃油效率。
因此,对于发动机材料的选择和应用,需要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热稳定性、耐磨性、抗腐蚀性等性能,并且能够根据具体的工作条件和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
3. 传动系统材料的特点和优化传动系统是汽车动力传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材料对于传动效率和可靠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传动系统材料的特点,如钢材的强度和耐磨性、铝合金的轻量化和导热性等,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传动方式和工作条件进行材料的优化选择。
4. 悬挂系统材料的特性与优化悬挂系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材料对于汽车的操控性和舒适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悬挂系统材料的特性,如弹性模量、疲劳强度、减震性能等,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悬挂方式和工作条件进行材料的优化选择。
5. 汽车运行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汽车运行材料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学生需要了解当前汽车运行材料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如新型材料的应用、智能材料的发展等,并且能够预测未来汽车运行材料的发展方向。
总结:汽车运行材料教学大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汽车运行材料的了解和掌握,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合理的材料选择和应用。
通过对不同材料的特性和优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学生可以为汽车的性能提升和寿命延长做出贡献。
《汽车运行与保养》课程标准

《汽车运行与保养》课程标准汽车运行与保养课程标准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汽车运行和保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汽车的运行原理,并学会正确进行汽车保养,确保汽车的安全运行和保值。
研究内容本课程将涵盖以下主题:1. 汽车构造和工作原理:研究汽车的各个部件和系统,以及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
2. 汽车保养的重要性:理解为什么汽车保养对于汽车性能和寿命至关重要。
3. 常见故障和故障排除:研究如何检测和解决常见的汽车故障,例如电池问题、发动机故障等。
4. 汽车润滑和维护:了解正确的润滑和维护方法,以延长汽车寿命。
5. 安全驾驶和驾驶技巧:研究安全驾驶的基本原则和驾驶技巧,以确保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
研究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讲座和教材的方式,介绍汽车运行和保养的基本知识。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汽车,学生将有机会亲自体验和实践所学的汽车保养技能。
3. 研讨和讨论:学生将参与研讨和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观点,促进研究的互动和深入理解。
评估方式学生的研究成绩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 课堂参与和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的汽车保养操作技能将通过实际操作进行评估。
3. 期末考试:对学生的汽车运行和保养知识进行考核。
课程资源本课程将提供以下资源支持学生的研究:1. 教材:为学生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参考书籍。
2. 汽车实验室:学生将有机会在实际的汽车实验室中进行实践操作。
3. 网上研究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上研究平台获取额外的研究资源和提问答疑。
课程要求为了顺利完成本课程,学生需要具备以下要求:1. 基本的汽车知识:具备一定的汽车基本知识,包括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等。
2. 车辆操作能力:具备基本的车辆操作能力,包括驾驶和操作汽车的基本技能。
3. 研究态度积极:对汽车运行和保养保持积极的研究态度,愿意主动参与研究活动。
结束语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汽车运行和保养的基本原理和技能,为他们成为安全和专业的汽车操作员奠定基础。
汽车运行材料大纲

汽车运行材料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汽车运行材料》是汽车维修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汽车燃料(石油、汽油、柴油等)、汽车润滑材料(润滑油、润滑脂、齿轮油等)、汽车其他工作液(制动液、防冻液、制冷剂等)和汽车轮胎。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了解汽车运行材料的主要使用性能、规格、牌号及其合理应用,以及汽车运行材料技术的新发展和新市场产品,国家与行业的新标准。
为学习后续课以及毕业后从事有关的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在每一章节的学习过程中,要求首先要掌握基础知识,其次是掌握各知识点的应用领域,最重要的是掌握汽车运行材料在汽车类专业中的应用。
课程内容设置以够用为度,突出教学的实用性,缩短与专业课程的距离,提高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能力,实现零距离上岗的目标。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二、学时分配表教学内容学时汽车燃料24汽车润滑材料34汽车其他工作液16汽车轮胎. 6机动 4合计84三、课程内容及要求汽车运行材料教学要求1、方法能力要求:掌握汽车运行材料的主要使用性能、规格、牌号及其合理应用,具备辨别、正确合理选用汽车运行材料的能力;具备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2、社会能力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的工作能力;组织和沟通的能力;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安全工作和事故防范的能力。
3、专业能力要求:掌握汽车维修过程中相关汽车运行材料的知识和技能,具备对汽车维修系统进行维护、保养、故障分析等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现分成了四大模块:第一模块:汽车燃料1、石油的基本知识石油的化学组成;各种成分的基本性能;石油的炼制方法。
重点:石油的化学组成。
难点:各种成分的基本性能。
2、汽油汽油的使用性能;评定指标;规格;选择原则。
重点:汽油馏程;辛烷值。
难点:辛烷值。
3、轻柴油轻柴油的使用性能;评定指标;规格;选择原则。
重点:凝点;十六烷值。
汽车材料-课程标准(高级汽车维修3年制)

《汽车材料》课程标准适用专业:高级汽车维修(3年制)开设时间:第一学期课时数:20学时一、课程性质《汽车材料》是汽车维修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编写以知识必需,够用为原则,突出实用性,注重汽车材料的应用及汽车零部件的选材,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汽车常用的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及汽车运行材料的性能、分类、品种、牌号和主要规格;掌握汽车燃料、润滑油料和工作液油的基本知识,懂得选用和使用注意事项;掌握汽车用涂装材料的的基本知识,懂得选用和使用注意事项;能正确选用汽车材料。
二、课程目标1.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牌号、成分、性能及应用范围。
2.掌握汽车燃料、润滑油料和工作液油的基本知识,懂得选用和使用注意事项。
3. 掌握汽车用涂装材料的的基本知识,懂得选用和使用注意事项。
4.了解塑料、橡胶、黏合剂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汽车中的应用。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在修完《机械制图》、《汽车文化》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通过《汽车材料》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更全面的汽车材料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汽车材料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方法。
同时也为后续开设的课程有《汽车构造》、《汽车机械基础》等奠定基础。
四、课程描述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六、学习资源的选用1.教材选取的原则教材立足以人为本,以技能为导向的原则,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从汽车岗位需求分析入手,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强化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
2.推荐教材《汽车材料》钟连结、周超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年8月。
3.参考的教学资源[1] 《机械工程材料》,储凯等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 《汽车运行材料》,陈中一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3]《机械工程材料》,沈宜慧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七、教师要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参观、实物讲解、观摩等方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建立对专业的深层认识,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汽车材料》课程标准

《汽车材料》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材料适用专业:汽车应用与维修1、前言1.1 课程的性质《汽车材料》是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汽车维修和汽车销售的基本职业能力,使学生掌握汽车常用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汽车运行材料的性能、分类、品种、牌号和主要规格,以及合理选择、正确使用汽车材料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能,学生应能通过《汽车维修》(四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作前期准备。
1.2 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将“示范与讲解”、“实践与理论”、“技能与知识”、“单元与综合”、“训练与考核”有机地融于一体;变三段式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采用项目训练的模式,按“看”、“练”、“思”、“考”的顺序,依据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组织教学,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理论基础。
本课程标准以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汽车材料成分、材料的性能、实际应用的选择为主线,以本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汽车维修》(四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鉴定中单项考证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模块、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要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项目或工作情景,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以典型汽车零部件为载体,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完成各个项目训练的过程中逐渐展开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40学时,课时数以课程内容的重要性和容量来确定。
2、课程目标通过任务引领和项目活动,使学生掌握正确选择汽车各种材料的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能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为学生参加《汽车维修》(四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打好基础,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树立环保、节能、安全等意识,为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运行材料》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220402 课程类别:选修课
适用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所属系部:工程技术教研室学时:20 编写执笔人:于天秀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汽车运行材料》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必须掌握的专业课程。
通过《汽车运行材料》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维修人员必须具备的汽车运行材料基础知识及常用工作液的选用方法,在了解汽车运行材料型号使用性能的基础上,掌握合理选择和正确的使用方法,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并具备能运用所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汽车运行材料》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
该课程的学习需《汽车机械识图》、《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汽车机械基础》《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等前续课程的支持,同时支撑《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等后续课程的学习。
1.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开发本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理念,以汽车维修岗位的工作任务引领学习内容,通过学习情境完成课程的学习,每个学习情境将工作过程、教学过程、和学生自主学习训练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提
炼总结企业真实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学习内容,充分体现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的全面培养。
使学生获得汽车运行材料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汽车运行材料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安全生产、文明生产、产品质量意识强。
2.1知识目标
(1)了解石油产品提炼的几种基本方法;
(2)了解汽油的使用性能及评定指标;
(3)了解柴油的使用性能及评价指标;
(4)了解发动机润滑油的使用性能及评价指标;
2.2技能目标
(1)掌握汽车运行材料的性能、分类、品种、牌号和规格。
(2)合理选择正确使用汽车常见运行材料。
(3)掌握鉴别选用汽车工作液的方法。
(4)掌握维护保养汽车轮胎的方法。
(5)能够正确维护保养汽车。
2.3素质目标
(1)具有较强的岗位安全责任意识、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和经济意识。
(2)具有作业小组团结,沟通协作能力。
(3)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4)具有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
(5)具有从个案中找到共性,总结规律,积累经验的能力。
(6)具有理论实践相结合,自主学习的能力。
3.课程内容和要求
学习情境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教
学
建
议
与
说
明
参
考
学
时
学习情境1:石油的基本知识掌握石油及相关产品
的炼制方法和性能。
石油的基本组成,石油用品
的炼制过程及主要性能、分
类及应用。
多
媒
体
教
学
2
学习情境2:汽车用燃料的性能、评价指标及选用方法掌握鉴别选用汽车燃
料的方法,具备质量
意识、安全意识、环
保意识。
了解汽油的使用性能
及评定指标;
了解柴油的使用性能
及评价指标;
汽车燃料的性能评价指标
的基本知识;
汽车燃料选用方法。
任
务
驱
动
6
学习情境3:汽车用润滑剂的分类及应用选用方法掌握选用润滑剂的方
法。
了解发动机润滑油的
使用性能及评价指
标;
汽车用润滑剂的性能分类
及应用基本知识;
汽车用润滑剂的选用方法。
案
例
教
学
6
学习情境
4:汽车用其它工作掌握鉴别选用汽
汽车用工作液的性能、分类
等基本知识。
案
例
4
液车工作液的方法。
掌握发动机冷却
液的种类选择、使用
注意事项汽车制动液的选择及使用
注意事项;
发动机冷却液的种类选择、使用注意事项
教
学
学习情境
5:汽车轮胎掌握维护保养汽车轮
胎的方法。
轮胎的类型结构、规格
案
例
教
学
2
4.课程实施的说明
.(1)教材编写
1)严格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内容要体现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与时俱进,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及时纳入教材内容中;
2)教材应将本课程的职业活动,依据发动机结构分解成若干个典型的工作项目,采用典型项目模块持续训练的教学模式,不断巩固和强化其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
3)教材应密切结合生产实际,体现真实工作环境,再现工作情景;
4)教材中的项目要具体,可操作性强,便于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
推荐教材:
《汽车运行材料》张丽彩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1
.(2)教学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化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本课程的关键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实训室里有教室,教室旁边有工位;
3)在项目教学中要将安全、质量意识,职业道德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润物细无声;
4)根据教学需要,可运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并辅之以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
.(3)教学评价
1、改革传统对学生的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目标评价、项目评价的方式;
2、结合课堂提问、课程作业、考勤、项目完成质量进行多元性的评价;
3、既注重学生在项目操作中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又注重创新、全面综合能力的考核。
(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结合汽车维修与保养工作的实际过程开发出配套的有指导作用的实训指导用书;
2)、开发挂图、课件、视听光盘、教学录象等课程资源,学生能在课余进行自学,以巩固和提高学习效果;
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
通过院内网上教学平台,建设集在线教学、自主学习、在线考核、技术咨询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网上教学资源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
4)、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实验教学条件和校企合作企业资源,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实现“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要求;
5)、建立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开放式实训中心,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训、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等多种功能,实现“三个合一”,即: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5)其他说明
条件允许可单独建立汽车专业资料查询室,阅览室,汽车文化陈列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