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唯心主义观点的理解能力。“苹果的
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说明该观点把主观精神当作世界的
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不属于唯物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把客
观精神而不是主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故 A 项不符合题中观
点;C、D 两项是唯物主义,与题中观点是根本对立的。 答案:B
答案:B
2.凡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分析:(1)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 立的,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2)从哲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相斗争 而发展的。唯心主义哲学较它先前的唯物主义哲学来讲显然是哲 学发展的新阶段,唯心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丰富和发展了 辩证法。因此,唯心主义在其发展史上有其进步、正确的因素, 不能绝对地认为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3)正确与错误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相对于马克思主义哲 学来讲,无论是唯心主义哲学,还是旧唯物主义哲学都有局限性, 不能认为凡是唯物主义都是完全正确的。
问题提示 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1.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 分析:(1)凡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 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 的就是唯心主义。因此,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是对物质和意识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而不是是否追求物 质利益,是否强调精神文明。
问题导入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哲学基本派别的知识,简要分析
“拍脑袋决策”和“以脚议政”各自所属的阵营。 探究导学
基本 形态
评价
基本 形态

第二课__百舸争流的思想__第二节_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第二课__百舸争流的思想__第二节_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1、世界的本质是物 质:物质第一性意 识第二性;2、意识 具有主观能动性。
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 的基本规律,反映了 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 要求,反映了广大人 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
判断并说明理由:
1、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 可灭的原子的总和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2、中国的五行学说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3、水是世界万物的始基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4、原子就是物质,就是世界的本原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以意识为世界本原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两 种 基 本 形 态
主观唯心主义
源于对意 识的理解 不同,本 质上都是 错误的。
客观唯心主义
①、主观唯心主义
含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 经验、心灵等)当成第一性,认为客观事物 已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代表人物及观点:中国——陆九渊、王守仁 英国——贝克莱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二节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课前热身
一艘轮船在航行中遇到了风暴,船长大 声喊到:“谁会祷告?”船上一名神父自告 奋勇地回答:“我会!”船长说:“那好, 你祈祷你的主保佑你吧!其他的人都套好救 生圈等待逃生。因为正巧差一个救生圈!” 从哲学的角度,船长的做法( D ) A.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表现 B.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表现 C.是对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肯定 D.是对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嘲讽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 个术语,只能在思维和存在何 者为第一性的意义上使用,而 不能在别的意义上使用。
某位学者问一位民工。 “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追求什 么?” 民工回答:“打工,家在深山里,追求 富裕。你追求什么?” 学者说: “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 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 义者。” 你同意这位学者对唯物主义、唯心 主义的理解吗?谈谈你的看法。

生活与哲学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二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生活与哲学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二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王守仁说:今看死的人,他这些精灵游散了,他的天地万物尚 在何处?
唯心 主义 形态
基本观点
局限性或优点
举例
心外无物。
把人的主观精神看 作世界的本原,当 主观 成第一性的东西, 唯心 认为客观事物以至 主义 整个世界,都依赖 于人的主观精神。 把客观精神看作世 客观 界的主宰和本质, 唯心 认为现实的物质世 主义 界只是这些客观精 神的外化和表现。
即水、火、木、金、土。早期 的“五行”说反映了人们对事 物多样性及世界本原的认识。
唯物主 义形态
基本观点
局限性或优点 只是一种猜测,没 有科学根据。把物 质归结于具体的物 质形态。
举例
1、否认世界是神 古代朴 创造的。 素唯物 2、认为世界是物 主义 质的。 近代形 而上学 唯物主 义
辨证和 历史唯 物主义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能不能正确反映存在
否认正确反 映存在
思维决定存在 承认能正确 反映存在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2.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某位学者问一位民工。
“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追求什么?”
民工回答:“打工,家在深山里,追求富 裕。你追求什么?” 学者说: “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 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
(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错误的,因此是非科学的。但是, 唯心主义体系中也有一些合理的内容,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丰富 和发展了辩证法思想,也有一些唯心主义为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提供了哲学理论的素材,因而在人类认识史上有其历史进步性 的一面,就其局部的作用而言,对于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 少的借鉴意义。因此,唯心主义是“一朵无实花”不应该完全 否定。

1.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 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能正确 体现“两个对子”的是 ①气者理之依也——天地合而万物生 ②形存则神存——存在就是被感知 ③擒贼先擒王——牵一发而动全身 ④沧海变桑田——天不变道亦不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二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物质是本原,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根本对立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意识是本原, 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 是意识决定物质。
二.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
近代 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和 历史唯物主义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西方 大约产生于公元前7—6世纪的 古希腊,其代表人物赫拉克利 特和泰勒斯。
赫拉克利特
泰勒斯
在中国产生于春秋战国时 期,其代表人物是荀子、范缜 和王夫之。
王夫之 范缜
唯物主义形 基本观点 态
把物质归结 为自然科学 意义上的原 近代形而 子,认为原 上学唯物 子是世界的 主义 本原,原子 的属性就是 物质的属性
机械性:即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受力学规律支配的机械运 动,甚至把人看做是一个机器,所以这一时期的唯物主义 又称为机械唯物主义。
人 是 机 器
人 关节 心脏 神经

齿轮
霍 布 斯
发条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常见观点
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 异质元素构成的。
培根认为,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 本元素。
霍尔巴赫: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第二课第二框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第二课第二框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科学又有了进一步的发 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物理学领域的两大发现。其一是 电子的发现。这一发现表明原子不是最小的物质单位, 其中还有电子这一更小的微粒,而且电子可以随着自身 速度变化而变化。 原子 ~10-10m 原子核 ~10-14m 夸克(层子) ~10-17m 亚夸克 ~10?m
客观唯心主义
• 基本观点: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 精神等)看作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世界知识 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 • • • 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中外神创论 程颐:“有理则有气”“有理面后有象,有 象而后有数” ——柏拉图、黑格尔、老子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 埃”. (慧能) 主观唯心主义 4、“人为自然界立法”
5、存在即被感知。
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6、“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 先见。”(董仲舒) 客观唯心主义 7、“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任何人 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 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
B
B 解析:A和D是唯物主义观点,C为不可知论, B为主观唯心主义
7.(2013· 福建卷· 34题)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 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 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 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 A.③→④→② B.②→③→④ • C.③→②→④ D.②→①→③
全能的上帝??? 智者:“先生,上帝能否创造一 块连他自己也举不起的石头呢?” 神学家:“上帝是全能的,当然能。” 智者:“请问,上帝连这块石头也举不起来,怎么是全 能的?” 神学家连忙辩解说:“如果是这样,上帝是创造不出这 块石头的。” 智者接着反问:“上帝连块石头也创造不出来,你能说 上帝是全能的吗?” 猫和老鼠: 十九世纪唯物主义哲学家在反驳贝克莱的 “存在即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的观点时问道: “如果小猫所看到的老鼠只存在于小猫的眼睛中,如果老 鼠是小猫的视神经的感觉,那么为什么小猫用它的爪子去 抓老鼠而不去抓自己的眼睛呢? 费尔巴哈说:“这是因为小猫不愿为了爱唯心主义者 而自己挨饿,在它看来,对唯心主义者的爱只是痛苦。”

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学习目标】1、识记并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及基本形态。

2、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自主学习】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和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一)唯物主义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是本原的,_______是派生的,先有后有,决定;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的。

但是,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认为是世界的本原,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和等局限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它是现时代的,是无产阶级的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世界和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二)唯心主义1.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是本原,依赖于,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1)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2)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把(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3.唯心主义----一朵无实之花唯心主义就其局部作用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

4.哲学史上存在“两个对子”:即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的意义。

这主要因为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课时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件 文

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课时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件 文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 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 题。面对极其复杂的形势,我国提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 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存在决定思维,思维 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2.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 物质决定意识。我国政府是根据经济新形势新情况,认 识到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仍然极其复杂,因此提出要保
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灵活 性、有效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 策。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
1.2011 年经济走势中的矛盾更加突出,但我国政府 有信心认清当今经济形势,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 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防止经济出 现大的波动。这说明( )
() A.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B.可知论 不可知论 C.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D.辩证法 形而上学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朱熹 把“理”(理念等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认为万物都 是“理”的外化和表现,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王守 仁把“心”(即人的主观精神)看成世界的本原,认为一切 事物都依赖于人的“心”,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故 选 C。
势仍然极其复杂。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 性,提高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 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 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防止经济出 现大的波动。要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进一步扩大 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2.能力目标 (1)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论断 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的能力。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二框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什么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是什么?(2)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2、能力目标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知识点详解(一)、唯物主义◇课堂探究:(1)上述材料所反映出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还是唯心主义的? (2)简要辨析上述观点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探究提示:(1)上述材料所反映出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

(2)上述观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1.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发展历史上,形成了许多的历史形态。

2.三种基本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①基本观点——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②局限性 A.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B.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③代表人物——古希腊的泰勒斯、阿那克西米尼、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集大成者);在中国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其代表人物是王夫之、范缜、张载等。

举例:泰勒斯认为“水”是世界的本原;阿那克西米尼认为“空气”是世界的本原;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世界的本原;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西周时已形成的“五行学说”,把世界的物质本原归结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到后来宋明时期张载、王夫之等哲学家提出的“元气学说”,把世界的物质本原归结为“元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要点晨背1.识记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2.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正确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3.在实际生活、学习中能够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坚决反对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1)主观唯心主义;(2)客观唯心主义。

探究一 唯物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和 谁是本原。

2.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 后有意识,物质 意识。

3.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 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 的。

但它缺少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因而具有 、 性和 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 和 ,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提醒: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的根本观点是一致的,都是与唯心主义根本对立的。

探究升华观点一 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王夫之明确提出,宇宙是由元气所构成的物质实体,认为“气者,理之依也”。

观点二 《人是机器》是法国近代哲学家拉美特利的代表作。

书中讲到,不仅动物是机器,人也是机器。

人的肌体和心灵的一切活动都是机械运动的一种表现,都是身躯上各种“机器”机械作用的结果。

比如,当人面临万丈悬崖时,便会大吃一惊,身体机械地向后退缩;在阳光下瞳孔会机械地收缩以保护视网膜;等等。

至于人和动物的区别,不过是人这种机器比动物这种机器“多几个齿轮”“多几个弹簧”而已。

(1)试判断上述两种观点属于哪个阵营、哪种基本形态? (2)分别指出其合理性和局限性。

答案点拨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的比较基本形态 基本观点 合理性 局限性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气、金、木、火”等具体形态是世界本原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①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依据;②它把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起来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①机械性、形而上学性;②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 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科学的义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形态,对其科学性要作具体的分析。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由于对物质的解释不够科学,因而具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

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典例1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

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他们的观点属于( )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科学的物质观 C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 .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解析探究二 唯心主义1.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是本原的, 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 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 以至 ,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2)客观唯心主义:把 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 的外化和表现。

提醒:客观唯心主义所说的“理念”“绝对精神”等,与人的意识、理念、精神是不同的。

客观唯心主义所说的“理念”“绝对精神”等,是脱离人的意识之外的精神的东西,认为是在人的意识之外存在的某种精神的东西在支配和主宰着物质世界。

3.哲学上的“两个对子”(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相对于 和 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 的意义。

(2)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但从基本派别来看,则只有 和 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探究升华材料一 王守仁同朋友观花,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物。

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关?”答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

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 “道”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认为一切由道而生。

道是先天地而生的世界万物的本原,是无形无声,独立于整个自然界之外而永远不变的绝对理念。

(1)王守仁认为“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是一种什么观点?老子把“道”看作世界万物的本原,这是一种什么观点? 答案(2)上述两种观点有何共同之处?又有何不同之处? 答案点拨1.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比较基本形态常见观点 区 别 联 系主观唯心主义 ①孟子:万物皆备于我②王守仁:心外无物③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④笛卡儿:我思故我在⑤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客观唯心主义 ①中外“神创论”②柏拉图:理念论③孔子:“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④朱熹:理在事先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典例2 从哲学角度看,与下列材料寓意相符的是(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吕氏春秋·自知》A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 .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C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D .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解析方法点拨:此类题通过列举著名的哲学观点,让学生判断属于哪个哲学派别。

思考时,要注意以下技巧: (1)要注意名人所处的时代——古代、近代、现代。

(2)要思考名人主要代表思想——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如王守仁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主观唯心主义。

新闻播报某报消息,为了让仕途顺利,一些干部开始讲风水、寻大师、求神拜佛。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有的地方党政机关要重新修建大门改变朝向,有的地方为了修复“龙脉”而建不能走车行人的“风水桥”,有的地方想把犯官场忌讳的“骆马湖”改成“马上湖”……一项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900多名县处级公务员中,有半数以上存在相信“相面”“周公解梦”“星座预测”和“求签”等迷信现象的情况,对其中一些迷信现象的相信程度相当或高于一般公众。

深度思考(1)从哲学角度看,漫画与材料说明了怎样的问题?(2)漫画与材料中的某些官员的思想与哪种哲学基本派别的思想一致?这一基本派别是怎样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答案 (1)漫画和材料反映了我国某些官员仍然抱有封建迷信思想,持有错误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同时也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在错误的唯心主义世界观支配下,他们信念丧失,求神拜佛的行为也必然是十分荒谬的。

(2)①漫画和材料中官员的思想与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相一致。

②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1.中国古代哲学家杨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

成天地者,气也。

水土之气,升而为天”。

下列与之相一致的观点是 A .天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B .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C .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D .物是观念的集合 解析2.“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即被感知”。

上述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 )①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实在,当成是第一性的东西 ②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③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④认为意识不能离开物质而孤立存在 A .①② B .②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解析3.“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和形状,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就形成对苹果的正确认识,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

”这种观点属于( )A .客观唯心主义B .主观唯心主义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 .辩证唯物主义 解析4.列宁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作是“一朵无实花”,是因为( )①唯心主义包含某些合理的思想 ②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的作用 ③以唯心主义为指导也能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①④ D .①③ 解析5.下列选项和漫画寓意相反的是( )A .存在即被感知B .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C .天地合而万物生D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解析基础自测知识点一 唯物主义1.下列说法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是( )A .分子、原子是世界的本原B .水是万物之源C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D .人的生活就是追求物质的满足 解析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根本观点上是正确的,但也有不足之处。

它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A .缺少辩证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看成不断发展中的物质世界B .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却是唯心的C .否认意识反映物质D .往往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 解析知识点二 唯心主义恩格斯指出:“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来说是本原的……组成唯心主义阵营。

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据此回答3~4题。

3.恩格斯的上述论断表明(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否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的问题C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的问题D .凡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都是辩证唯物主义 解析4.在埃及胡夫金字塔上有一段令人生畏的铭文:“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的头上降临。

”从哲学上看,这段铭文属于________观点( )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C .主观唯心主义D .客观唯心主义 解析综合提升5.十九世纪中期社会主义科学理论形成时,正是经典物理学兴盛的时代,所以经典物理学所结的果必然是“经典哲学”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这种“经典哲学”( )①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②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③没有科学依据,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④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解析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 A .都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B .都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C .都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D .都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解析7.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