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惑》

合集下载

《十宗罪》故事节选

《十宗罪》故事节选

《十宗罪》故事节选作为一部轰动全球的犯罪小说,《十宗罪》已经成为了许多读者心中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围绕《十宗罪》带给读者不一样的故事虐心体验。

一、《贪婪》贪婪,是人之所欲,亦是之所恶。

本篇剧情均以犯罪为主线,贪婪的故事发扬光大。

这篇故事通过一连串的犯罪行为,呈现了人性中爱财的一面。

而这一切,皆源自于康德所说的自由意志,是深入骨髓的人性。

二、《懒惰》此篇故事从头到尾发生在一个小小的城市,描写了人性中懒惰的一面。

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经历了什么事情之后,竟然宁愿放弃生命。

懒惰,在本篇中体现的十分淋漓。

三、《暴食》这个世界上还有比食物更好的事情吗?确实,食物是人类行为的一部分。

本篇故事靠饱食文化加深主线,让我们理解如何将这种人性消极面转化为正面面。

我们可以看到主角身处艰难中,却并不放弃治愈自己的心态,从中让我们学到了生命不易,人生也不容易,应对自己的不足,并争取能够前行的勇气。

四、《淫欲》淫欲,或许是世上最具有破坏性的人性,因为它不仅破坏了一个人,同时也破坏了整个人群。

本故事详细讲述了妓女们一步步陷入淫欲舞台,经历了哪些困境性的关键性事件。

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淫欲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是具有摧毁力的。

五、《嫉妒》嫉妒,是人性里最难以避免的一种情绪。

这个情绪对于每个人给予的痛苦,都是不同的程度。

在这篇故事中,主角经历了竞争和嫉妒,但是最后的结局却是极其的悲惨的。

嫉妒这种难以被避免却又难以被成功克服的情绪,让人深受其苦。

六、《愤怒》故事主线围绕着一位司机驾驶过程中发现女人的车祸现场,但危急关头却采取了错误决策,后果让人惋惜。

愤怒也许是最能够造成个人破坏性行为的负面情绪。

主角的愤怒行为最终让他失去了最后的机会,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七、《傲慢》傲慢是一种胜利和失败的情绪,当然,它不仅出现在赢家中,同样也存在于失败者的身上。

这个故事主角从“慢路走”,渐渐变成了傲慢的人,在这种傲慢的情况下他失去了整个团队的支持。

寒冷——观《色,戒》小说和电影有感

寒冷——观《色,戒》小说和电影有感

信 男人 不 是不 懂 情不 重 情 ,而 是
这 情 在 心 里 的 分 量 实 在 太 轻 ,与
刻 画人 物 的 l 心 冲突 ,那是 抗 大 】 的 大义 与 男女 私情 问 的挣 扎 ,这 种 大 矛 盾 的 心 理 挣 扎 肯 定 是 惊 心
动魄 而 荡气 回肠 的 。而在 张 的笔 下生 死抉 择 只是 一 瞬 i 的犹疑 : ' u 】 女 人 为 了 瞬 间 的 爱 欲 ,便 放 走 了 民 族 的 敌 人 ,也 葬 送 了 自 已 年 轻 而 美 丽的 生 命 。
而 工 佳 芝 的 解 释 是 为 了 报 复 丈 夫 玩 舞 女 ,理 由倒 还 说 得 过 去 。
不 成 想 各 怀 鬼 胎 的 两 个 男 女 , 竟 然 上 演 了 这 么 一 出 惊 天 动 地 的 大 戏 。 儿 十 年 后 拍 成 电 影 ,不 单 万 人 瞩 目 ,竟 还 夺 得 了 国 际 大 奖 。
张 爱玲 如 地 下 有知 ,又会 是 怎样 的一 番 心境 :啼笑 皆 非 、百 感 交 集 还 是 冷冷 一 笑 ?她 肯 定 不乐 意
自己的前 程和 性 命相 比 ,不 堪 一 击 。而女 人却 肯 为爱 ,粉 身碎 骨 在所不惜 !
寒 冷
— —
观 《 ,戒 》小说和电影有感 色
戒 》 ,我便 把 小 说找 出 来重 渎了 遍。

芝 对 他 的献 身 是攀 龙 附 凤之 举 ,
害 了 自身 利益 时 ,无需 选 择 ,轻
易就 能 下 毒 手 ,要 了女 人 的 命 。
当 看 到 王 佳 芝 临 死 前 那 张
不 愧 是 张 爱 玲 , 她 言 简 意 赅
还 肯违 心地 以笔抒 情 ? 唯有 以冷

微电影夜惑观后感

微电影夜惑观后感

微电影夜惑观后感微电影《夜惑》观后感微电影《夜惑》是一部扣人心弦的作品,通过简短的时间内展现了复杂而真实的人性,引发了我很多的思考。

整部微电影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普通的夜晚,主要角色是一个名叫李明的年轻男子。

他是一个对生活感到沮丧和迷茫的人,每天浑浑噩噩地度过,毫无目标和希望。

然而,在这个晚上,他遭遇了一连串的不寻常事件,这改变了他的命运。

电影一开始,通过精心设计的镜头语言,展现了李明的孤独和困扰。

他一个人漫无目的地在城市的夜晚漫步,周围的人群熙熙攘攘,而他却显得格格不入。

镜头中的背景音乐以及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巧妙地突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接下来,故事渐入佳境。

李明在走过一条偏僻的小巷时,突然听到了一声女子的哭泣声。

他顿时停下脚步,望向黑暗中的角落。

原本无所求的他,骤然间被好奇心和同情心所激起。

他毫不犹豫地走到那个角落,发现一个女子独自在哭泣。

在他的关切和安慰下,女子逐渐平静下来,并分享了自己的痛苦经历。

通过女子的故事,我们得知她是一个被家庭暴力困扰的受害者。

李明听到这个故事后,内心充满了对不公正的愤怒和同情。

正义的火种在他心头燃起,他下定决心要帮助这个女子摆脱这段痛苦的经历。

于是,他开始策划着教训那个施暴者的计划。

整个电影在紧张和悬疑的氛围中推进。

李明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开始虚构了一个陌生人的角色,这个陌生人是一个专业的律师,被他安排与施暴者相遇并展开调查。

通过不断的演绎和变化,李明在故事中扮演了多个角色,每一个角色都相互影响,推动故事的发展。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电影的反转。

在整个故事的高潮部分,当李明将施暴者逼得走投无路时,他却突然间停下脚步,表现出犹豫和纠结的情绪。

这个时候,我开始思考,一个本不关心他人命运的人,为什么会在得逞前改变主意呢?是什么让他产生了这样的内心动摇呢?电影通过一系列微妙的镜头语言和剧情铺陈,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迷茫。

李明在救援这个陌生女子的过程中,他的内心也发生了变化。

他开始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真正正确,他对于自己的动机产生了怀疑。

色欲情仇观后感

色欲情仇观后感

色欲情仇观后感《色欲情仇》观后感电影《色欲情仇》是一部以人性、情感和欲望为主线的故事。

影片通过深入探讨男女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观看这部电影让我深思人性的弱点和欲望的力量,同时也让我思考了生活中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影片以一个火车事故为起点,引出了男主角杜子琪和女主角叶文洁的命运交汇。

两人都是面临困境的人,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目标和欲望。

杜子琪是一个虚荣心强的富家子弟,对权力和财富充满渴望。

叶文洁则是一个努力独立的女人,为了生活奋斗着,但也无法抵挡情感的诱惑。

在这个故事中,我看到了人性的弱点和欲望的力量。

杜子琪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甚至在道德和伦理上都不顾及。

他勾结了一些黑帮分子,企图通过暴力手段解决问题。

叶文洁则是被欲望驱使,她对杜子琪的金钱和权力产生了依赖,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剧。

这部电影对于爱情和欲望的描绘也很深刻。

男女主角之间的感情纠葛和争斗,展现了爱情中的复杂性和矛盾。

他们之间爱恨交织,既有真爱的情感,也有欲望和背叛。

这种复杂的关系导致了他们之间一系列的伤害和冲突。

除此之外,这部电影还深入探讨了道德观和价值观的问题。

在追逐欲望和利益的同时,人们常常会失去自己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

电影中的角色在面临抉择时,往往会在道德准则和私利之间犹豫不决。

这让我想起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景,追求利益和欲望可能使人们迷失自己的本心,甚至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

总的来说,电影《色欲情仇》引人深思,它不仅是一部情感剧,更是对人性、欲望和道德观念的思考。

通过展现男女主角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欲望的破坏性和人性的复杂性。

这部电影让我反思自己的欲望和道德观念,并提醒我在生活中要谨慎对待欲望的驱使,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

在结构上,这部电影采用了非线性叙事的方式,通过回忆和闪回的手法来展现故事情节。

这种叙事方式增加了电影的悬念和犯罪氛围,同时也更好地展现了角色的复杂性和内心的挣扎。

影片的摄影和音乐也十分出色,营造了一种诡异而紧张的氛围,让观众更加投入于故事中。

《色,戒》,戒色——张爱玲《色,戒》赏析

《色,戒》,戒色——张爱玲《色,戒》赏析

读罢《色,戒》,抚卷细思,一种悲愤之情油然而生,虽然不忍也不愿看第二遍,却又禁不住屡屡的、一遍一遍的去品尝那种痛!正如辣椒给人的诱惑一样。

短短的一万多字的小说,字字敲打着人心,句句隐含着深意,凝聚出来的整篇小说于心底掀起了狂风巨浪,确属惊世之作。

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的上海,出于对汪精卫伪革命政府投靠日本、卖国求荣行径的强烈愤慨,在汪精卫的一个重要心腹——曾仲鸣于河内被暗杀之后,一群进步青年将目光盯上了汪的另一个重要幕僚——易先生,他们设计让姿色出众的文艺女青年佳芝做诱饵去接近他,等他上钩之后寻找机会暗杀之。

而富于冒险精神的佳芝也不负众望,机智勇敢的来到了易先生的身边,为刺杀他而寻找机会。

而当用心设计的很珍贵的下手机会来临时,她却因爱主动放弃了这个她等了两年多的机会,可悲的叛变了同志,叛变了自己,最后惨烈的把自己及战友送上了绞刑架。

掩卷静思,思绪万千,千言万语难以叙说。

在这里把对自己心灵冲击最大的、堵在心口的话聊且记载下来。

惊异于张爱玲的叙事手法故事发生的时间很短,一场麻将没有结束;故事发展的时间跨度很长,从设局到破局,用了两年的时间。

故事发生的地点很近,从易公馆到珠宝店,故事涉及的空间很远,从香港到上海。

故事发生在两个人身上,佳芝和易先生;故事涉及的人物很多:女主角佳芝身后的智囊团和一批进步青年,易先生身后的特务爪牙、日本宪兵队、特工同行、打麻将的几位太太。

小说最成功和打动人心的地方,是作者把自己当成一个身处局外的旁观者,用很朴素的语言平静的叙事,一句细枝旁叶的言辞都没有,也不把自己的任何思想感情带给她的角色,只是给读者创造一种氛围和意境,“稍”露痕迹的让读者自己去深思、去感悟!惊异于张爱玲的叙事角度长短远近交错布局,实写近虚写远。

作者的镜头一直是在佳芝和易先生身上,却通过四处交代了佳芝同党的活动:一是佳芝从易家出来后来到一个咖啡馆,通过暗语和邝裕民打电话,交代了谋杀事件的开始;二是佳芝来到和易先生约定的一家小咖啡馆等候他时,触景生情回忆起两年前,她和她的同学在香港密谋策划暗杀易先生的过程,交代了谋杀事件的缘由;三是佳芝从珠宝店出来后看到的景象:知道事情败露后,她的同党已做鸟散状离去,交代了谋杀事件的经过;四是易先生处理完整个事件后的回忆:除了一人从戏院逃走之外,其余的人全部抓捕归案,统统被枪毙,交代了谋杀事件的结局。

田园日渐芜,归去已无家——读墨白的长篇小说《欲望》三部曲

田园日渐芜,归去已无家——读墨白的长篇小说《欲望》三部曲

重 新找 回人 的 尊严 。本 论 文正 是 以此 为 出发 点 , 对 墨 白笔 下人 物 围绕 着事 业 、 爱情、 婚 姻 等 人
生重 大取舍 时所 面临 的欲 望与理 性 之 冲 突做 了相 应 的解 读 关键词 : 欲望 ; 环境 ; 城 乡差别 ; 逃避
“ 欲望 的力 量是 强 大 的。对金 钱 的欲 望 , 对 权
量就显得更 为强大 , 也 更 为猛 烈 。 因 为 它们 不 再 是 一 次 性 的 简单 满 足 。而 是 欲 壑 难 填 .永 无 止
角 ,尔 虞我 诈 。诚如 小 说 中叶秋 对 谭 渔所 说 的 :
“ 你 知 道现 在 是 啥年 代 ?谁 还 这 样 一 心一 意 地做
学 问?你看 人 家都 在 干啥 。 都 在捞 钱 。” 欲 望常 常 使 人 陷入 自我 的迷失 , 以 至 为 了追求 以金 钱 与权
而驰 : “ 贪 婪 本 身 就 是 一 个罪 恶 . 它是 藏 匿 于人性
之 中的动 物性 的一 面 。但 是 , 人类 并不 只是 动物 。 如果 一 味地 沉 溺 于贪 欲 . 那 么人 就将 失掉 人 的尊
严 。” ② 对此 。 墨 白在 小说 中借 男 主人 公谭 渔 之 口
加以说明 : “ 人 在 欲 望之 中是 丑 陋 的 。 因为 , 当 人
律 与道德 则被 抛弃 殆尽
墨白 : 《 欲望 ・ 后记》 , 长沙 : 湖南文艺 出版社 , 2 0 1 3 年版 , 第5 6 8 页。 刘 远航 编译 : 《 汤因比历史哲学》 , 北京 : 九州出版社 , 2 0 1 0 年版 , 第3 0 6页。
1 0 3
I : 叉 缛言丈学研 免
社 会 产 生 了诸 如 烧 杀 劫 掠 乃 至 战争 、奴役 等 种

《色,戒》:爱欲比想像中玩得生猛!

《色,戒》:爱欲比想像中玩得生猛!

《色,戒》:爱欲比想像中玩得生猛!
抚摸三下
【期刊名称】《大众数码》
【年(卷),期】2007(000)0Z1
【摘要】<正>色易守,情难防。

看了影片《色,戒》后,才能读懂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观影之前,笔者一直在想,张爱玲的悲伤谁也读不得,很难。

而《色,戒》内地上映之前的炒作完全是梁朝伟汤唯的赤裸上阵,玩的更像三级片,而忘记了张爱玲的人生之苦、人性之美。

而真正的内地版《色,戒》完全和色隔离,梁朝伟汤唯的床上【总页数】1页(P121-121)
【作者】抚摸三下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7
【相关文献】
1.国族情怀身体政治私己爱欲——解析李安电影《色·戒》 [J], 张伯存
2.《色·戒》:设谜与解谜——从张爱玲小说《色·戒》到李安电影《色·戒》 [J], 谢晓践;李平
3.从《色·戒》到《色,戒》--小议电影《色,戒》的解构与重塑 [J], 戴佳言
4.真实虚幻的交织人性爱欲的毁灭——解读李安电影《色,戒》的历史及人文情结[J], 吕红
5.以间谍的名义:成就爱欲和毁灭爱情——《色·戒》中王佳芝基本心理动力分析[J], 肖良生;熊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魅·惑(谢红彬)

魅·惑(谢红彬)


——性心理与成长
单 位: 云 南 师 范大 学 主讲人: 谢 红 彬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泰戈尔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 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是 爱到痴迷却不能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而是想你痛彻心脾, 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而是彼此相爱,却不 能够在一起;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而是明知道 真爱无敌却装作毫不在意;
(三)在性格方面的差异 • 男性现实、情感内向、 豁达、忍让、妥协、常 沉默、较粗疏大意、易 冲动、粗暴、较勇敢、 果断、刚毅; • 女性情感外向、感情细 腻、多愁善感、爱叨唠、 对缺点爱用放大镜挑剔、 批评爱上纲上线、较勤 奋、有恒心、较柔顺。
• (四)在生活习惯方面 的差异 • 女性爱整洁、有秩序, 抱怨丈夫不爱清洁是丈 夫同样抱怨的2.6倍 • 男性对生活的随意性较 大、对舒适的要求大于 对形象的关注
• 性的身心需求与社会规范和 道德责任的矛盾 • 大学期间的校规、社会舆论 和大众习俗并不赞成大学生 的婚前性行为。恋爱中的男 女青年独处时常会产生强烈 的相互吸引,相互爱抚、接 吻、性交等满足性欲的性行 为,但这些行为与他们所接 受的传统教育和道德责任相 违背,在内心可能会引发道 德焦虑。
• 情感依赖较重,心理 承受能力薄弱 • 现在的大学生很多都 是独生子女,在其恋 爱过程中常常显示出 依赖心理,缺乏独立 意识。同时,对对方 的要求较多,而为对 方付出和着想较少。
•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性心 理具有关键性的影响。 首先是父母对性的态度。 • 其次是父母对待孩子性 别的态度对孩子的性心 理发展的影响。 • 在家庭和社会境遇中, ‚个人在儿童期和成年 期内所经历的某些偶然 事件,必定也会对性的 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欲惑本书为那些明明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却还在生活中抱怨不断、从不满足的人所写。

两位作者通过大量的心理咨询经验,发现了那些在工作、爱情、生活中饱受长期不满困扰背后的深层原因,揭开了人们内心欲望的本来面目,帮助人们了解自己、改变自己,并提供了实用可操作的训练方法。

引言:揭开长期不满之谜本书的目标读者并非知足常乐之人,而是无数个已经达成自己的目标,然而却还是为自身、为所爱的人和自己的生活抱怨不断、从不满足的人。

与“什么时候才会满足”这个问题有关的是劳拉这样的女性。

她一心想升上一家大广告公司的会计主任的职位,她逼自己每周工作60个小时,竭尽全力,不得到这个新职位誓不罢休。

可是,她的喜悦之情总共也就持续了10分钟。

“我站在我的新办公室里,想着:…这可真棒,但是我本来可以做点比这个重要得多的事情。

‟”“什么时候才会满足?”与这个问题有关的就是像蒂姆这样的男性。

他是一个作曲家,他花了10天时间剪辑唱片小样,吃了不少闭门羹,直到一位著名艺术家同意灌录他的一首歌。

他说:“我应该开香槟庆祝一番的。

但是我忍不住担心,如果我的歌火了,而我却再也创作不出这样的歌,那该怎么办?要是到头来这份工作不过就维持了12个星期,怎么办?”“什么时候才会满足?”这也是珊迪的问题。

她有心爱的丈夫、可爱的孩子,然而绝望之情却与日俱增。

“孩子们还小,现在最重要的是陪着他们,这我很清楚。

我有一份工作,但是这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但是我还是觉得我的生命应该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我被不同方向的事情撕扯得四分五裂。

过去三年我快乐过吗?没有。

”“什么时候才会满足?”这个问题也困扰着萨尔。

经历第一次婚姻的失败,上百场初次约会,他已是一个情场老手,却总是觉得“缺了点什么”;在大部分人看来,贝丝很漂亮,可她总是忍不住觉得自己不够有魅力;吉姆在攻读他的第三个学位,永无止境地追寻“适合自己的”职业;卡罗尔感觉到莫名的压抑;此外,还有一百人在本书中和我们分享了他们的故事。

如果你一直在想:为什么无论你拥有什么,无论你多努力地为之奋斗,你还是感觉不到丝毫的满足感。

那么,“什么时候才会满足?”也许也是你的问题。

渴望你所没有的东西,这难道不好吗?虽然工作狂当然会理解这种感觉,但觉得永不满足和工作狂是两回事。

而且,不只是那些受人瞩目的成就突出者在走出低谷时才会有这种感觉。

任何人都可能被永不满足的想法所困扰。

也许我们可以认为,永不满足的感觉就等同于雄心壮志。

但是确实如此吗?它们之间还是有一些关键的不同点的:有雄心的人在接近目标时感觉精神焕发,而永不满足的人则感觉筋疲力尽。

有雄心的人为他们的成就而自豪,而永不满足的人会因为他们的成功而变得焦虑,心里总是在想“我还能再创辉煌吗?这会不会是种侥幸?”,不然就是“那又怎么样?这没什么了不起的,谁都能做到”。

有雄心的人作选择时头脑清醒,行动有目的性。

永不满足的人则凭冲动行事,他们不确定自己实际上想要什么,只是不停做事。

有雄心的人的行动是发自一片热忱,永不满足的人的行动则是由于偏执:“要是我失败了,他们会怎么想呢?她怎么就意识不到我应该得到褒奖呢?”那种熟悉的感觉我们人人都有感觉到不满足或者失望的时候。

但是也许这是我们头一次意识到自己从来都不会觉得自己够富有、够苗条、够漂亮或者够有才华。

我们会说:“什么时候才会满足呢?”或者当我们终于拥有了一直渴望的东西但却依然感觉不快乐时,原因才能浮出水面。

我们想知道是什么东西在阻止我们感到幸福。

作为治疗师,我们可以向你保证,许多来参与治疗的人都有“若有所失”的感觉。

我们花了十年以上的时间,专注于临床工作与研究,分析为长期不满困扰的人的情况。

我们想了解:为什么有些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时还是感觉失望?为什么有些人发现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或者恋情是不可能的任务?为什么我们许多人想要的是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拥有的东西?我们最感兴趣的是去发现那些在失败、矛盾和问题面前仍然感觉满足的人。

他们明白了哪些我们其他人应该了解的事情?我们发现的是永不满足的想法和我们拥有或缺失的东西之间关系甚微。

而且,我们可以对一些突出的原因做单独的考虑:为什么许多人发现得到满足是那么困难的一件事。

我们不再把不满足视为负面想法的结果,而是把它视为一个信号,一个警告,表示是时候调整我们追求目标的方式了。

换言之,永不满足的人无意中让自己陷入了失望,而其中有许多令人惊讶的原因。

简单印象:做一个永不满足的人是什么样的感觉?永不满足的感觉是一种习惯、一种秉性,也是促使你性格形成的主要动力所产生的一种副产物。

我们研究的人群有11种典型特征。

如果长期以来你感觉不满足,那么你可能也会有这些特征:成功不会给你带来快乐,只会让你禁不住去想自己能否再成功一次?你总是在觉得自己有独特天资的想法和“我其实什么人也不是”的怀疑中摇摆。

你觉得自己的努力并没有得到认可,但是别人的赞扬却让你觉得不舒服,或者让你有戒心。

你总是排在第二:当的是副总裁,主管助手或者男人背后的女人。

你觉得自己落在了后面,而其他水平或抱负不如你的人却能够实现他们的目标。

突出的成就对你而言并不够,只要是你觉得你的成就不够突出,你就会有失败感。

在养成不依赖他人的习惯后,你会在感情、工作以及家庭出现问题时,将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

你总是陷入让你需要去证明自己的环境中。

你不知不觉地重现了过去的失望;你以前与父母和朋友未解决的问题重新出现在了现在的关系中。

你极力压制生活中感受到的焦虑与抑郁,你对这些东西太过习以为常,它们仿佛总是在你身边挥之不去。

因为与其他人交流有些困难,你试图通过外界的支持体系(比如银行里的存款,有保障的工作,社区里的街坊邻居)来支撑自己。

你沉溺于努力奋斗和抑郁情绪之中。

如果你符合永不满足的定义,就不是偶然符合以上这些模式或者规律的了。

很大程度上是你的过去引发了这种心理模式,而你现在则被困在其中。

但是你不必一直在永远无法放松的感觉中煎熬,也不必看着满足从手指缝中溜走,或者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用双手将幸福抛弃。

本书将探究产生这种长期不满的核心问题。

我们会讨论这些问题的起源和处理方法。

你会看到很多人讲述他们对这种永不满足感的经历。

通过他们的角度,你将得以更清楚地理解这些心理模式。

要消除这种挥之不去的郁闷感,光是“乐观思考”或者强迫自己去看事物好的一面并不够,不过这种感觉是可以被排除掉的,你可以做到。

要从这种心理模式中恢复,需要一开始就有一个认知的转变,也就是一种看待整个问题的新方式。

这种转变可以从以下做法开始:意识到自己如果直接动手做,那就能够做成。

我们不知道你具体纠结的是什么。

也许是内在的东西。

也许和你的自信心,也就是你对自身的信念有关。

或者和你的人际关系有关。

你可能每天都要与对家人的阴郁情绪或者对爱情的失望作斗争。

或者你可能要不断地与让你疲劳与绝望的空虚感纠缠。

不管你纠结的是什么,你是有机会用大量的精力去试着克服这个问题的。

也许,你相信存在某种只要你能够完成,就能够改变一切的东西,比如一份新的工作,赚更多的钱,更美满的婚姻,奏效的节食计划,一次美容,一个新计划。

你从内心里相信这一点,但是你却不能将其付诸实践。

在你的失望之中,你的家人和朋友可能试着去指出哪些东西有益于你的生活,哪些东西又是应该让你觉得感激的。

或者,他们已经向你提供了许多建议和解决方案来帮你除掉困扰自己的东西。

你还可以通过下面的话让自己振作起来:停止抱怨吧,你有无数个开心的理由。

如果你没有,那就为此动手采取些措施吧。

你需要的第一个思维转变是意识到如果可以放手去做,自己是会去做的。

让我们这会儿不要去想有什么神秘的东西在阻止你。

如果的确有什么你想要的东西,而你无法让自己动手去获取,那这背后肯定存在原因。

不要再和现实对抗。

作为治疗师,我们发现前来抱怨自己魅力不够的来访者其实很漂亮,也看到说自己不够成功的人其实有辉煌的历史,但这都不重要。

如果你不满足,我们是不会和你争辩的,因为这没什么帮助。

更重要的是,这没有实际意义。

如果你都不相信自己成功,那实际上你是否成功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你有100个成就,但是这些成就无法消除你的空虚感,那这些成就又有什么用?从这本书开始,不需要争辩,不要有负罪感,不存在质疑,去感受真实的自己是你帮自己摆脱心结的头等大事。

格式塔疗法之父弗里茨·皮尔斯(Fritz Perls)说:“是什么就是什么。

”在接受真实的自己之前,一切都会照旧。

在一个如此便利的世界里,如果总是不满足,是让人难受和痛苦的。

有时候,你的问题刚刚说出口,就有别人跳出来说一堆东西,告诉你可以用他/她说的解决你的问题。

在一个信息量如此庞大,有如此多建议的世界中,真正的换位思考却十分匮乏,这似乎有些讽刺。

我们在临床治疗时听过来访者说过数百个不同的问题。

但是这些问题从核心上来看都是一样的。

我们花了毕生精力试图去了解这一核心,但是我们从来都没有真正地弄懂它。

最近,有一位来访者在减掉30磅(1磅=0 454千克)体重之后来找我们,她非常想再减掉10磅,但怎么也减不掉。

她的丈夫告诉她:“亲爱的,你很漂亮,我爱你的身体,你一磅体重都不用减,我也会觉得你看上去美丽动人。

”她的丈夫抱着善意和对她的爱说了这番话,但是这是一个完全缺乏换位思考的回应。

他告诉这位来访者说她自己的感觉是不应该有的。

这也是我们和自己所爱的人分享自己的问题时,经常会得到的回应。

这位女士拼命要减掉这减不掉的10磅体重,其核心原因就是她那永不满足的综合征。

减10磅体重还是20磅体重都无关紧要。

她永远都减不够。

她永远都不会觉得别人能理解她。

对我们很多人来说,问题并不是缺乏解决矛盾的方法。

问题是我们是孤独的。

周围都是说能理解我们的人,我们觉得自己被误解了。

于是我们通过努力争取更多、更不同的东西来对抗这种感觉。

我们早先对换位思考的体验太少,以至于不知道怎样才算是换位思考,也不知道自己缺少这种东西。

我们这些人生活都有固定的模式,而痛苦的事实是我们肯定有什么问题,因为不管是什么,都没法让我们长时间感到快乐。

换位思考意味着,如果你跟自己说自己孤独,我是不会跟你说你周围有很多人、而你没有理由觉得孤独的。

我要和你一起探究这些感觉。

我将帮助你鼓起勇气去认真地看待自己的孤独,弄清楚它的含义以及会给你带来什么结果,了解这种感觉是如何开始的。

我担心自己不会让你感到满足,但是我会将这个忧虑放在一边,因为这是我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

我们是在说感到不满是好事,而你应该继续郁闷下去吗?当然不是,不过很多治疗师说过如果自己拒绝去感受,那就没法治疗。

如果你可以用意志的力量消除不满,你就能够做到。

不要在灰烬中寻找希望。

不管你投入了多少精力,你的处境,比如工作、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等只能给你提供微不足道的满足感时,你却还在继续投入更多的时间。

你相信只要有时间,就会让情况变得好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