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学原理课件(人大考研版2)
行政原理培训课件(共 41张PPT)

指适用于某些历史时 期或某种制度的国家的原
理,它建立在基本行政原
理的之上,从中观的层次
一 般 行 政 原 理
上反映行政规律.
“管得最少,就是最好”
back
指行政现象或行政行 为的某一方面的具体原 理,它又建立在一般行 政原理之上,从微观的 层次上反映行政规律。 行政组织设置原则 行政决策原则等
具 体 行 政 原 理
相对封闭原则——内闭、外开
任何系统均包括对内、对外两个 部分: 就系统内部的结构来说,各个环 节必须首尾相接、形成回路,使各个 环节的功能作用都能充分发挥。 就系统外部来说,任何闭合系统 又必须具有开放性,与相关系统有输 入、输出关系。
next
第三节 人本原理及其相应原则 一、人本原理 二、能级原则 三、动力原则
相关性 整体性 环境适应性
(二)系统原理
层次性﹡
系统的层次性
宏观管理
中介性
中观管理 微观管理
两重性
相对独立性next源自一 、 系 统 原 理(四)系统分析的主要内容 了解系统的要素 分析系统的结构
研究系统是联系 把握系统的功能
弄清系统的历史 研究系统的改进
back
整分合原则——
整体把握、科学分解、组织综合
三、弹性原则
即要求管理者在 管理中,应把握管理 对象运动、变化的情 况,不断调节各个环 节以实现整体目标的 原理。
动 态 原 理
back
管理者必须在管理过 程中,注意把握管理对
象的动向,及时对客观
变化做出反馈,以确保 管理不偏离目标的原则。
反 馈 原 则
“没有反馈,管理就没有效能”
“没有有效的反馈,就没有有效 的管理”
限度地调动各级各类人员的积极性的
行政原理概述PPT课件

输入 指挥机构
指令
输出
执行机构
接受机构
监督机构
反馈信息
处理信息
反馈机构
原始信息
封闭结构回路图
Closed circuit structure
讨论:政府• 过程为何需要封闭?
典藏PPT
3、运用封闭原理的注意事项 Attention
(1)做出决策前对产生的问题进行评估,以便及时采取封
闭措施,防止出现混乱,把负效应减到最低; (2)对封闭系统的各个环节加强监督,防止发生问题; (3)准备多个应急方案;
•
典藏PPT
第二节 人主原理及相应的几个原理 一、人主原理:Based-on Man (一)含义:强调人在行政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二)基本思想“3P”
•
典藏PPT
1、人是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和核心因素(of the people)
(1)内部:行政管理者,行政领导和其他行政人员 (2)外部:行政管理对象,所有社会民众
目标激励 荣誉激励 兴趣激励 参与激励 内在激励 晋升激励
文化激励 形象激励
•
典藏PPT
(三)激励体系 Incentive System
•
典藏PPT
1、鄂尔多斯的金字塔式激励机制
Ordos of the pyramid incentive mechanism
思想政治工 作激励
危机激励
•
典藏PPT
(四) 管理者的基本技能
罗伯特.卡茨(Robert L.Katz,1974) • 技术技能(technical skills ): • 透过完整的教育或工作经验的累积获得
• 人际技能(interpersonal skills ): • 人与人沟通的技巧
行政学原理演示课件.ppt

(二)科学理解行政的涵义
1.行政与国家 (1)行政是国家的组织活动。
一方面,行政是一种管理活动;另一方面,又把行政管理同其他管理区分开 来,指出它是“国家”的组织活动,有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管理活动。
行政是国家的组织活动。
精选文摘-----马克思
10
(2)行政与国家的关系体现在: 行政主体: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行政内容:国家事务; 行政基础:国家权力。
3)立法、司法机关也有大精量选文关摘 于人、财、物等的行政事务6。
2.从政治与行政的分离及不同功能的角度来解释 (1)依据 国家功能两分法(政治与行政相分离)
在所有的政府体制中都存在着两种主要的或基 本的政府功能,即国家意志的表达功能和国家意志 的执行功能……前者谓之政治,后者即是行政。
------ 美国学者F.J.古德诺《政治与行政》
管理国家的活动
立法机构 制定法律 行为标准
司法机构 维护法律 监督检查
中国共产党
最高权力机构 人民代表大会
执法机构 执行法律
国务院
立法机构
制定法律 行为标准
行政:是政府行政机关所管辖
行政机构
执行法律 政府事务
的事务。
(2)局限
管理国家的活动
1)政府权力日益膨胀,明显地凌驾于立法、司法机关之上;
行政学原理 第一章 课件

案例中学校行政科的“行政”是行 政管理学中所讲的“行政”吗? (2)法院为什么驳回了张某的起诉?
思考:
2009年1月29日,24岁的云南玉溪北 城镇男子李荞明因盗伐林木被晋宁县警 方刑拘,在晋宁县看守所度过11天后却因 重伤入院,因“重度颅脑损伤”于2月 12日凌晨6时57分不治身亡。晋宁县公 安机关给出的答案是:当天李乔明受伤, 是由于其与同监室的狱友在看守所天井 里玩“躲猫猫”游戏时,遭到狱友踢打 并不小心“自己”撞到墙壁而导致“受 伤”。
行政与政治、管理
人类管理活动 国家管理活动
行政过程 政治活动 中的政治 行政活动
(二)行政的特点
1. 行政的公共性; 2. 行政必须体现国家意志; 3. 行政必须是依法行政; 4. 行政必须是民主行政; 5. 行政必须是公平行政; 6. 行政必须是高效行政; 7. 行政必须以人为本。
二、行政与私营管理
第 一 行政概念论 章
• 行政的概念阐释 • 行政的界限
• 公共利益与行政的目标导向
第 一
行政的概念阐释
节
古代中西方不同的行政理念
近、现代的几种典型界定
1.1 古代中西方不同的行政理念
(1)中国古代的行政理念 在古代中国文献中,“行政”一词的基本含义就是管理国家事务, 统治天下。其中是,“行”是行使、管理、实施的意思,“政”则是 指国 家政务。 古代中国的行政理念其实是一种混沌的政府管理理念,其中包含 了古代中国政府的一切统治职能,现代意义的立法、司法与行政职能 都囊括其中。
怀特:“行政乃是为完成或为实行一个 政权机 关所宣布的政策而采取的一切活动。”
古德诺:“行政是执行国家意志的职能。”
• 狭义的行政涵义。认为行政是除立法、司法 系统以外的行政系统所从事的活动。
行政学原理

•2020/7/27
•《行政学原理》
三、行政学的历史发展 (一)西方行政学发展简史
1、西方行政学产生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2、西方行政学起源于美国 (1)1887年威尔逊《行政研究》的发表标志着行政 学在美国的兴起。 (2)1926年怀特的《行政学导论》和1927年威洛 比的《公共行政原理》的出版标志着行政学作为一 门独立学科的出现。
•2020/7/27
•《行政学原理》
(1)能力具有差异性: 第一,质的差异(种类不同)。 第二,量的差异(水平的高低)。 第三,发展的差异(能力的形成有早晚)。
(2)实现能级管理应该做到: ①能级管理要求能级对应,就是能力和岗位要求 一致,即能岗匹配。
②能级管理要求知人善任。 ③各类能级必须动态对应。
•2020/7/27
•《行政学原理》
2、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1)竞争失效 (2)公益物品(公共产品)问题 (3)外部(溢)性问题 (4)市场的不完全 (5)信息的不充分 (6)失业、通货膨胀及经济失衡 (7)收入公平分配问题 此外,市场失灵还表现为偏好不合理。
•2020/7/27
•《行政学原理》
思考:运用行政职能理论来分析该案例,说明我国 机构改革存在三减三增,循环往复情况的原因。
•2020/7/27
•《行政学原理》
3、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一般经济职能 (1)控制垄断 (2)供给公共产品和服务 (3)克服外部效应 (4)规范市场 (5)弥补信息的不充分 (6)保持经济均衡发展 (7)调节社会分配
•2020/7/27
•《行政学原理》
4、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政府的特殊经济职能
(1)推进市场化改革 (2)培育市场 (3)部分地替代市场 (二)宏观调控和干预
行政管理学第二讲课件

02
行政组织结构与设计
行政组织类型
直线型组织结构
组织内部从上到下实行垂直领导,下属部 门只接受一个上级的指令,组织中职位权
力具有绝对的统一性。
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
结合了直线型和职能型的特点,以直线为 基础,在各级行政领导下设置了相应的职
能部门,实行分级管理。
职能型组织结构
以职能作为组织的核心,按照职能分工来 构建组织结构,组织中存在多个权力中心。
行政法律规范的种类
行政法律规范的种类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等,这些规范构成了行政管理的基本法律框架。
行政伦理与法律的关系
01
行政伦理与法律的互补关系
行政伦理和法律是行政管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相互
补充、相互促进,共同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
02
行政伦理对法律的补充作用
弹性化
根据环境和条件的变化,适时 调整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保持 组织的动态适应性。
学习化
通过不断学习、培训和创新,提 高组织成员的素质和能力,增强
组织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
03
行政领导与决策
行政领导力
01
02
03
定义与内涵
行政领导力是指行政领导 者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 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展现出 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并据此调整和优化公共关系策略。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
危机识别与预防
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危机,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危机应对策略
制定危机应对策略,包括危机信息的快速传递、危机处理的协调与指挥、危机沟通与媒体应对等 。
危机恢复与总结
在危机结束后,及时进行恢复工作,包括形象修复、关系重建等,并对危机处理过程进行总结和 反思,以提高未来的危机应对能力。
行政学原理

行政职能的涵义∙行政职能是狭义政府及国家行政机关承担的国家职能,是相关政治权利主体按照一定的规则,经由一定的过程,通过多种表达形式实现彼此价值观念和利益关系的契合,从而赋予的国家行政机关在广泛的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过程中的各种任务的总称,是国家行政机关因其国家公共行政权利主体的地位而产生,并由宪法和法律加以明示规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各种职责的总称。
∙考察公共行政职能的角度:1.公共行政职能与国家的产生相联系。
2.公共行政职能与公共行政目的相联系。
3.公共行政职能与公共政策相联系。
4.公共行政职能与制度创新相联系。
行政职能的扩展∙当代社会三个较为突出的特征:1.发展变化的节奏明显加快,发展变化的内容趋于多元化、丰富化、复杂化。
2.诸种“新”的事物层出不穷,并带来一系列的新问题。
3.竞争日趋激烈,并使各类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进一步趋向错综复杂。
∙因此,行政职能扩展。
例:美国。
行政职能的构成∙行政职能的划分:从功能的作用领域: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科技教育功能、社会功能。
从功能的属性:统治功能、保卫功能、管理功能、服务功能。
从功能的性质:行政立法功能、行政司法功能、行政检察功能。
从功能的过程和作用方式:计划功能、指导功能、协调功能、控制功能、沟通功能、监督功能。
∙亚当·斯密政府的最佳作用的三大职能:1.保护本国的社会安全。
2.保护人民不使社会中的任何人受其他人的欺侮和压迫。
3.建立并维持某些公共机关和公共工程。
∙詹姆斯·布坎南政府的职能三个层次:1、执行现行法律的那些行动2.包括现行法律范围内的集体行动的那些活动。
3.包括改变法律本身和现行成套法律规定的哪些活动。
∙我国台湾张金鉴教授把行政职能大体分为六个范畴:维持、保卫、扶助、管制、服务、发展。
关于政府职能的争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政治职能):精英政治盛行、公共支出增长。
(罗尔斯《正义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经济职能):市场失灵、政府失灵。
行政学原理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2009版)(征求意见稿)教务处编印二〇〇九年六月行政学原理课程编号:课程属Principle of Administration 3141034 学科基础课学分: 3 学分学时:48 学时(讲课:48 学时,上机:学时,实验:学时)课程性必修先修课程:适用专公共事业管理 / 行政管理教材:《公共行政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彭和平编著, 2004 年出版。
开课院公共管理学院一、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掌握行政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行政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和研究方法;清楚行政学发展和演变的轨迹;运用所掌握的行政学理论和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认真阅读指定文献;课中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参与互动;课后及时复习,积极沟通,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要求将各章节知识点分为掌握、熟悉、理解、了解、初步了解等) 1.第 1 章绪论( 3 学时)(1)掌握行政的概念和特点;(2)熟悉行政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3)理解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4)了解公共管理和行政学主要内涵的一致性;(5)初步了解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 2.第 2 章西方行政学的产生和发展( 4 学时)(1)掌握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意义;(2)熟悉主要西方行政学的理论与学说;(3)理解西方行政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4)了解行政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5)初步了解科学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关系; 3.第 3 章公共行政组织( 3 学时)(1)掌握公共性组织与公共行政组织的涵义和基本特征;( 2)熟悉公共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3)理解行政组织的基本结构形式、模式及特征;(4)了解公共行政组织的理论基础及其演变发展;(5)初步了解行政组织的若干具体形态; 4.第 4 章行政领导( 3 学时)(1)掌握领导理论的基本观点;(2)熟悉领导理论的特点;(3)理解领导体制的基本涵义及其类型;(4)了解组织系统内部的权力结构、权责关系;(5)初步了解中央与地方的政府间关系;5.第 5 章公共行政职能与政府职能( 4 学时)(1)掌握公共行政的一般职能与特殊职能;(2)熟悉政府职能与行政权力的关系;(3)理解政府职能、公共行政职能以及国家职能之间的关系;(4)了解西方有关行政职能的经典论述;(5)初步了解西方有关行政职能的评析;6.第 6 章公共权力( 3 学时)(1)掌握权力的概念、构成要素及其基础;(2)熟悉行政权力的涵义、性质及其确立和发展;(3)理解行政主体的概念、分类及法律关系;(4)了解行政职权的概念与内容;(5)初步了解行政职权与依法行政的关系; 7.第 7 章公共政策( 3 学时)(1)掌握公共政策的涵义;(2)熟悉公共政策的类型;(3)理解公共政策的基本特点;(4)了解公共政策的合法化途径;(5)初步了解公共政策的合理化过程; 8.第 8 章行政执行( 3 学时)(1)掌握行政执行的概念及其特点;(2)熟悉行政行为的三种类型的涵义、内容;(3)理解影响行政执行的三个因素;(4)了解行政执行运作方式和活动过程;(5)初步了解不良行政执行的具体表现和治理方法; 9.第 9 章公共行政决策( 4 学时)(1)掌握行政决策的涵义、特点及其主要类型;(2)熟悉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3)理解行政决策与政策制定之间的联系与区别;(4)了解行政决策的一般步骤和影响因素;(5)初步了解三种决策理论和模式的内容、特点; 10.第 10 章人事行政( 3 学时)(1)掌握人事行政的含义、职能及其重要作用;(2)熟悉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和内容;(3)理解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4)了解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两种公务员分类制度;(5)初步了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动态平衡规律; 11.第 11 章财务行政( 3 学时)(1)掌握财务行政的概念和职能;(2)熟悉国家决算与国家预算的关系;(3)理解国家预算的概念、编制和审批以及执行;(4)了解税收及税收制度的特性和分类;(5)初步了解公共产品与政府间财政关系; 12.第 12 章绩效测评和管理( 3 学时)(1)掌握行政效率与行政效果的关系;(2)熟悉绩效测评的概念、类型和历史演变;(3)理解绩效测评的标准、指标体系与测评方法;(4)了解绩效测评类型和代表理论;(5)初步了解全面质量管理和标杆管理; 13.第 13 章行政监督( 3 学时)(1)掌握行政监督的概念和特点;(2)熟悉行政监督的类型和机制;(3)理解内、外部监督机制的方式和作用;(4)了解不同的行政监督方式的比较;(5)初步了解我国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4.第 14 章公共治理模式( 3 学时)(1)掌握政府角色定位与治理模式之间的关系;(2)熟悉传统模式和现代模式的联系和区别;(3)理解公共治理模式的发展;(4)了解电子政务与信息公开;(5)初步了解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的产生及其影响; 15.第 15 章公共行政改革( 3 学时)(1)掌握公共行政改革的内涵;(2)熟悉公共行政改革的主要目标;(3)理解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4)了解公共行政改革的理论模式;(5)初步了解公共行政改革的阻力及其对策;三、大纲说明1)作业和报告:作业: 4 次,课程论文:篇;2)考核方式:闭卷考试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平时成绩 20%、期末考试成绩 80%)4)是否使用多媒体:是5)其他:四、参考书目1、《行政管理学》,张永桃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2、《行政管理学》,夏书章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3、《公共管理学》,张成福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4、《公共行政学》,张康之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制定人:刘永高审定人:薛恒批准人:焦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和系统原理的含义
在弄清楚什么是管理系统这一概念以前,首 先要认识什么是系统。 恩格斯说:“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 为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集合体,而是过程 的集合体。”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 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 整体。
系统结构影响行为
通俗地讲,系统的结构往往决定了系统的 运作机制,系统的运作机制左右着系统内 各自的行为。 在审视行为时,必须也应该对隐藏在行为 背后的结构进行系统思考,我们的眼界必 须高于只看到个别的事件、个别的疏失和 个别的个性,尤其要抓住结构中的一些关 键性的要素,从而把握系统的整个全局。
一、系统原理概述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任何事物都是一 个相对完整的、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因此,管 理就是对系统的管理和对各子系统集结的管理。 只有树立系统观念及广泛地采用系统的分析方 法,才能符合管理规律。 系统和系统原理的含义 管理系统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管理系统原理的特征 系统方法在管理上的应用
第一节
行政原理概述
一、行政原理的含义 1、行政原理的含义 2、行政原理与行政管理体制 二、行政原理的基础 1、管理对象——系统原理 2、管理的核心与动力——人本原理 3、管理的过程——动态原理 4、管理活动的根本目的——全部行政原理 三、行政管理系统的特点 1、整体性2、适应性3、开放性4、制约性
第二节 系统原理及其相应原则 一、系统原理概述 1、管理的系统原理 2、系统及其特征 (1)目的性(2)整体性(3)层次性 3、国家大系统的管理层次 (1)宏观管理 (2)微观管理 (3)中观管理 4、管理的系统分析
2.管理学基本原理
一 、系统原理
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 成,在一定的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特征:(1)整体性,(2)层次性,(3)相关性, (4)具有特定的功能,(5)环境适应性和目的性。 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必须用系 统分析的方法,分析实际问题。 指导组织正确处理组织内部与外部、局部与全局、 眼前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确定正确的组织目标.。 指导组织合理运用所需各种要素和资源。
综合体的整体性思考
良好的管理、优秀的工作者、杰出的企业家、 良好的产品、良好的社区、良好的国家,以及 其它一切良好的情况,彼此之间相互关联。 如果改善了社区,却不能产生好的结果,中间 一定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假如说工厂本身就是一个综合体、一个相互之 间具有密切联系的综合体,而且这个综合体依 附于更大规模的综合体,后者又依附于更大规 模的综合体,如此循环不已。
(三)系统的开放性
啤酒游戏反思的主要内容
啤酒游戏的销售活动只有零售商、批发商和制 造商三组人。 规则也十分简单,他们每周只做一个决定,便 是订购或生产多少啤酒,并希望保存一定库存; 他们之间的主要联系方式就是通过订单进行。 但每次玩这种游戏,相同的危机总是发生。
啤酒游戏的结果
结果是开始每个角色的订购量都不断增加,然 后再陡然下降,最终导致制造商的破产。 这种变化形态,从零售商到制造商,愈往上愈 放大,订购数量愈大,跌得也愈厉害,最后制 造商遭遇到重大的危机,就一直以近似于零的 生产量直至游戏结束。 在整个游戏中,是配销系统波动的结果,这就 是所谓的“结构影响行为”。
系统思考
按照系统思考去研究处理事物,就应把所处理 的事物看作一个系统,要看到旗子的组成部分, 还要看到这些部门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以总体 的角度把系统中的人、物、能量、信息加以处 理和协调。 因此按照系统思考的方法进行观察、分析、控 制、管理、协调某一个事物时,不能只见“树 木”不见“森林”,也不能只见“森林”不见 “树木”,应该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在 不断发展变化,而稳定只是相对的。由于管理 主体和管理客体都在不断发生自变和应变,因 此在管理中应注意如下两点: 系统之间的关联性使其在结构、层次等各方面 的动态表现具有渐进性和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系统论中称之为“growth”,可译成“发育”, 意译为“渐进”。 正确认识平衡永远是相对的、暂时的。
3. 行政管理的合法性
容。 行政管理的主体应当合法。 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资产、在行政管理活动方 面的财政预算与审计等要依法进行。 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职权、 程序应当符合法律的要求。 行政管理活动中所产生的行政争议应当依法解 决。 行政管理的合法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
探讨整体性
我们可以研究是什么原因造成社会的崩离, 无法达到整合的程度。 世上每件事都与其它所有事相关,每个人 也与其他所有人相关,甚至可以说,现在 在世的每个人也都与其他所有即将出世的 人有一定的相关性。 要了解存在于时间与空间的相互关系,就 必须以开放、周密的心思去体会。
(二)系统的动态性
改善啤酒游戏绩效的途径
遵循“没有策略”的策略,就是每个参加游戏 的人只是发出与他收到的订单相等量的新订单。 因为这种策略一开始就排除了以大量的订单调 整欠货。 在经过一段不长的时间之后,就会消除订购量 上升或下降而趋向稳定。
系统与环境
有了边界概念,就可以自然地引出“内部”和 “外部”这两个概念,或者说是:“系统”和 “环境”这两个概念。 粗略地说,系统是边界内部各要素及其全部联 系的总和,是指边界内的多个部分(或要素), 这些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全部这些内容 综合而成的整体性等。 关于系统的这种“多部分”性来自于对自然科 学材料的归纳和逻辑的推论。
系统思维方式
尽管我们可以将组织系统的结构用图表示 出来,但是我们却不可能准确地描述其内在的 运动和规律性,这就是系统的复杂性。 用整体的观点、从宏观的角度思考问题 结合不同组织的不同特点选择系统的关键要素 加以控制 用系统的观点从历史的、现在的和未来的角度 综合考察组织的问题 用系统的观点思维,实事求是用好中间资源
系统论是一种世界模型和工作假说
系统科学一方面坚决主张系统论的观点,但是 另一方面也清醒地了解到系统论的一些辩证法 和认识论方面的特征。 从认识论上说,任何对客观世界认真研究的理 论都包含着对世界的正确反映,但同时,由于 是一定时代条件下的认识,任何科学的理论或 模型也都有一定认识上的局限性,都有一定的 猜测性和假说性,贝塔朗菲就曾清醒地指出过: “一般系统论是一种实际工作用的假说。”
对系统思考的基本要求
应防止分割思考,要整体思考。 应防止静止思考,要动态思考。 按系统论的观点,一个人、一个组织、一 件改革的事项都是在一个动态系统中运转的, 即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世界上的一切 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运动和变化是永恒 的,“静止”是相对的。 应防止表面思考,要本质思考。
2. 行政管理的公共性
公共性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特征。现代行政 活动的公共性质可以从四个方面得以说明。 政府所拥有的行政权力是一种基于宪政和政治 契约而存在的公共权力。 行政管理组织地域内的居民都是平等的。 行政管理活动由非赢利组织来进行。 行政管理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理由是社会公共需 求及其变化发展。
世界系统
我们面对的世界可以根据基本的运动形式 分为四个不同的基本领域:无机领域、有机 (生命)领域、社会领域和文化领域。 无机领域 在无机领域中,自然科学对世界系统的认识 是一个从宏观到常观,再到微观的发展过程。 有机(生命)领域 社会领域 文化领域
管理系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系统观念是一种朴素理论观点,无论在我国古 代,还是古希腊、古罗马都能在流传下来的著 作中找到证据。 例如:我国古代战国时期李冰设计修造的都江 堰工程,包括“鱼嘴”岷江分水工程、“飞沙 堰”分洪排沙工程、“宝瓶口”饮水工程三大 主体工程和120个附属渠堰工程,各工程之间 协调运转恰倒好处,不愧是自古至今系统工程 的范例。
系统原理的特征
系统原理本身就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与管 理相结合就更具有多层次多方位含义。概括起 来,它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系统的整体性 系统的概念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社会各个 领域之中。 系统的动态性 系统的开放性 系统的预决性
(一)系统的整体性
贝塔朗菲认为:系统思想从工业企业、军备, 一直到纯科学的深奥论题等广阔领域中,正在 起着支配作用。 之所以系统思想能发挥如此大的作用,是在于 其本身所具备的特征。 首先就是系统的整体性,任何管理系统都是由 各个管理要素、管理部门、管理单位组成的有 机整体,整体就是指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 系以及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如何遵循不同的管 理规律。
系统的类型
根据系统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可将系统进 行分类,人们一般把系统分为自然系统和 人工系统(也称为人造系统)。 自然系统是指自然界本来就已存在着的系 统,如人体系统、天文、地理等由自然物 组成的系统;人工系统是指经过人有意识 的实践活动而创造出来或组建成的系统, 如工业系统、服务系统、管理系统等。
一、行政原理的涵义
行政原理是行政管理规律的升华,是研究对象 和内容的本质反映,是科学理论宝库的组成部 分,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 行政原理与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理论与实践的关 系,行政原理指导行政体制建设,行政体制落 实行政原理。 各国行政体制取决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都 有自己的特色。
二、行政管理的特点
第二章 行 政 原 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行政原理概述 系统原理及其相应原则 人本原理及其相应原则 动态原理及其相应原则
行政原理
原理是一个学科的灵魂,对所涉及的理论进 行高度的概括,属于理论形态,在学科的理论 体系中处于指导地位。 行政学揭示行政管理的客观规律,支配和 统帅行政管理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