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教学设计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教学设计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教学设计昌江矿区中学源晓慧一、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把握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认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明确“政务公开”的意义②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搜集材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利用有关的资源进行初步的探究学习。
初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归纳与分析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念;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民主监督的政治素养,增强主人翁意识;了解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的相关信息,体会我国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2.认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难点:如何有效地制约和监督政府的权力三、课前准备:(布置作业)学生搜集有关政府工作人员行使权力的事例,围绕自己所找的事例谈认识。
老师负责制作多媒体课件,选好在课堂上展示自己作业成果的学生代表。
四、教学过程环节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活动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学习课题。
)图片展示:电视节目《焦点访谈》(插播片头曲)----------“群众喉舌政府镜鉴”设问:为什么《焦点访谈》备受众人关注?(学生发言)(教师引导)特别指出:是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政府的权力是法律和人民赋予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因此,人民有权监督政府,政府必须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展示课题】第四课第二框《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环节2:情景分析,新课学习。
(一)走进政治生活(活动目的: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为什么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这一重点内容。
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归纳分析能力。
)问题1:认识权力的两面性,从而正确理解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
学生活动:学生代表展示作业成果,围绕“政府权力的行使”谈感想和认识。
教师活动:启发学生思考,同样都是拥有权力的政府工作人员,在权力运用上有不同的表现,其效果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析归纳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重要性。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教案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引言教案的标题是《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并思考权力的行使和监督的重要性。
权力是指个体或团体在特定环境下拥有的决定他人行为的能力。
对于一个健康的社会和正常的个人发展,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以防止滥用权力和维护公平与正义。
本教案将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权力的行使和监督的必要性。
学习目标•理解权力的概念和含义;•掌握权力行使的原则和方式;•理解权力的滥用和监督的必要性;•能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来应对权力滥用的情况。
教学内容知识点1:权力的定义和含义(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权力的定义和含义,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理解;•以学生的回答为基础,给出权力的定义和含义的解释,并进行讨论。
知识点2:权力的行使原则与方式(20分钟)•介绍权力的行使原则,如公平、正义、透明等,并解释其背后的道德和伦理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权力的行使方式,如民主决策、授权制度等,并讨论其优缺点。
案例分析:权力滥用的后果(30分钟)•提供一个权力滥用的案例,如政治腐败、职务侵占等,并请学生分析该案例背后的原因和后果;•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案例分析的结果,并确定可能的监督措施。
角色扮演:应对权力滥用(2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并分发角色扮演卡片,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被滥用权力的个体、监督者、权力机构代表等;•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讨论如何应对权力滥用的情况,并总结各种方法和策略。
扩展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相关权力的实地调查,例如调查当地政府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权力行使与监督机制;•鼓励学生撰写关于权力与监督的思考和反思,可以是文章、演讲或者画册等形式,以加深对该主题的理解和思考。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对权力的行使和监督有更深入的了解。
他们将明白权力行使的原则和方式,并了解滥用权力的后果。
此外,通过角色扮演和实地调查,学生将掌握更多应对权力滥用的方法和策略,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权利的行使:需要监督》(教案)

《权利的行使:需要监督》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权利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正确行使权利的意识。
3. 引导学生了解权利行使需要监督的原因。
4. 提高学生监督权利行使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权利的概念和重要性2. 正确行使权利的原则3. 权利行使需要监督的原因4. 监督权利行使的方法和技巧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权利行使需要监督的原因。
2.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权利行使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权利行使和监督的过程,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材料和讨论题目。
2. 准备权利行使和监督的剧本或情境。
3. 准备投影仪和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权利行使的短片,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权利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正确行使权利的原则。
3. 案例分析:分享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权利行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权利行使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权利行使和监督的实践,体验过程。
6.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了解权利行使需要监督的原因,总结监督权利行使的方法和技巧。
7. 课堂小结:强调正确行使权利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监督权利行使。
六、教学拓展1.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原则。
2. 权利行使的限制:介绍法律对权利行使的限制,如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等。
七、实践环节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选取一个与权利行使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2. 让学生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该问题的现状和原因。
3. 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权利行使和监督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教案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权力的概念和特点,认识到权力的重要性和行使权力应遵循的原则。
2. 让学生了解监督的意义和作用,明白监督是权力行使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培养学生正确行使权力、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权力的概念和特点2. 权力的正确行使与滥用权力3. 监督的意义和作用4. 监督的方式和途径5. 学生如何正确行使权力、自觉接受监督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权力的概念和特点,监督的意义和作用,学生如何正确行使权力、自觉接受监督。
2. 教学难点:权力滥用及其危害,监督的有效实施,学生如何自觉接受监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权力的概念、特点,监督的意义、作用以及学生如何正确行使权力、自觉接受监督。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权力滥用和监督不力的案例,引导学生从中吸取教训,增强正确行使权力、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有效监督权力行使,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权力的概念和特点,引出本课主题。
2. 讲解权力的概念、特点,监督的意义、作用以及学生如何正确行使权力、自觉接受监督。
3. 分析权力滥用和监督不力的案例,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增强正确行使权力、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
4. 分组讨论如何有效监督权力行使,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本课内容,强调学生正确行使权力、自觉接受监督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权力的理解、监督的认识到正确行使权力、自觉接受监督的能力。
六、教学活动:1. 开展“权力与责任”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体验权力行使与责任承担的关系。
2. 组织学生进行“权力监督”主题辩论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分析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权力与责任主题活动的指导手册2. 权力监督辩论赛的选题及评分标准3. 相关案例资料和视频素材八、教学评价:1. 通过主题活动参与度和表现,评估学生对权力与责任关系的理解程度。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教学设计

1、教学方式:
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兴趣;案例分析,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分析能力。
2、教学手段:
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多媒体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其目的是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特长,在优化组合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多媒体教室
2、多媒体课件
3、学生收集政府接受监督、实施“阳光工程”的实例。
学生独立总结。
引导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作业布置
实际运用
1、课堂练习
2、课后作业:小论文《我心中的政府》
学生独立完成。
巩固课堂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能力。
教学流程图:
七、学习评价设计
新课程标准要求对思想政治课学习评价进行多元评价。多元评价指的是要突破对学生单纯认知评价,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情、意、行的评价。本课按照多元思想对学生进行评价。
设疑:对政府进行监督有什么意义
总结点拨:
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1)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
(2)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
(3)防止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
(4)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
六、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来自意图事例导入创设情境1、多媒体展示:探究一—上海“钓鱼执法”案
2、设疑:从这一事件能得到什么启示
3、总结点拨:政府权力必须接受监督,政府接受监督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有利于保障人民权益。
学生讨论并回答。
1、通过案例引发学生思考,为引出本课课题做铺垫。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教案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政治必修2第四课第二框《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人教版)教学设计在设计本课时,我依据新课程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一、依据课标,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取舍,简化了“为什么进行监督及监督的意义”的教学,重点放在怎样监督上。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计了课堂辩论赛。
三、把课堂时间充分留给学生。
相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够解决问题,完成教学目标。
课标标准要求及三维教学目标【课标要求】评述一项加强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改革措施,说明政府的权威不能滥用,行使权力要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明确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
O明确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O认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O明确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2、能力:O提高归纳与分析的能力。
归纳监督政府权力的若干途径,分析政府依法行政和接受民主监督的重要意义,分析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的内涵等。
O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就有关政府依法行政和权力监督体系的内容,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O学会辩证地认识问题。
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权力。
O学会行使对政府的监督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 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形成正确的权力观。
O认识人民监督政府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培养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政治素养和公民意识O 了解相关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的信息,体会我国政府推进依法行政、进行科学民主决策和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意义。
O明确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作用,相信我们的政府是法治政府。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在《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一课的教学中,我力图体现新课程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但是过分注重教学形式,可能冲淡了知识体系内在的逻辑性。
一、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我在教学设计引入了课堂辩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由于学生对课堂贴近生活的讨论比较感兴趣,课前也有所准备,课堂上出现了许多精彩的场面,学生都是积极参与,热情投入,没有被动学习的负担,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设计21:4.2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为什么要对政府的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了解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认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明确行政监督体系包括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
明确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懂得政府主动接受监督,政务公开的的意义。
2.能力目标学会辨证地观察问题、认识问题。
例如,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权力,正确运用权力可以造福社会,滥用权力可能滋生腐败。
提高归纳与分析的能力。
例如,归纳监督政府权力的若干途径。
分析政府接受民主监督的重要意义,分析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的内涵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我国政府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念,提高学生(公民)参与监督政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民主监督的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教学难点:政府为什么要接受监督,以及我们怎样监督政府。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探究讨论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视频:焦点访谈《进入行政大厅的乱收费》探究活动一《进入行政大厅的乱收费》据《焦点访谈》报道,江西省高安市是全国有名的汽车大市,仅大车司机就有四万多人,按国家《道路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大车司机每年要提交一份体检证明,但不收取任何费用。
但据高安市汽车司机们反映,在他们向高安市交警大队提交体检证明时,却要被收取一百多元的“道路交通安全协会的会员费”,这起乱收费引起了高安市大车司机们的强烈不满。
此事经《焦点访谈》曝光后,高安市纪委已迅速派人调查处理此事。
思考:(1)江西省高安市交警大队向汽车司机收取所谓的“会员费”是否合法?高安市交警大队的这种行为说明了什么问题?《焦点访谈》曝光此事对改进政府工作有何意义?(2)你认为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和途径来监督高安市交警大队?学生活动:观看视频,认真思考,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积极回答。
(略)教师归纳: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出,政府权力如果得不到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就容易被滥用,滋生腐败现象,从而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教学设计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题《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计划学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明确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和意义、有效制约监督权力的关键。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如何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能够在各个环节提高监督的能力。
提高分析归纳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积极参与民主监督的政治素养,体会政府自觉接受监督的意义,帮助政府,监督政府。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政府权力的行使需要接受监督。
教学难点: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教学方法及媒体】
教学方法:结合案例,讨论为什么要监督,由现象上升到理论进行分析。
由此得出我们要对权力进行监督,途径是什么,政府做了什么努力。
以生活中具体现象和问题为情景开展教学活动、体验问题教学法。
媒体运用:多媒体播放设备,投影片(PPT)。
【教材知识结构】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与上一单元为第三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和知识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该框是学生在学
习《政府的职能》、《政府的责任》以及《政府权力:依法行政》的基础
上,进一步学习《权力行使:需要监督》;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人民与
政府的关系;体现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因此该框教学在本单元
占有重要地位。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机制;认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归纳监督政府权力的若干途径;分析政府接受民主监督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提高分析与归纳能力,学会辩证的观察和认识问题;认识人民监督政府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做出理解政府、相信政府、支持和监督政府的价值选择;培养积极参与民主监督的政治素养。
教学重点建立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教学难点建立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1.活动准备(1)确定活动主题——假如我是农民工,一年辛苦工作,血汗钱催讨无望,在市府大院示威静坐,希望政府能出面提供帮助,以讨回工钱,回家过年。
(2)由全班同学推荐两名同学从正反两面扮演接待农民工的市长,各自围绕市长解决此问题时的权力体现、怎么用权,为什么这么用权等方面来表演。
(3)预习相关教材内容,准备就两组同学的表演进行点评。
2.活动过程第一步亲身体会,了解政府的权力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表演甲组同学表演:农民工由于无助而静坐,与相关部门接触过程虽有冲动之时,但总体是有理有节。
市长及工作人员正直、客观、公正,办事高效,严格按法定程序用权,不独断专行,并向公众承诺解决问题的期限,还在网上公开自己的联系方式,以便接受监督。
在甲组学生表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探讨相关问题。
(1)站在农民的角度探讨的问题农民工有什么政治权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民工这是行使了什么权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民工是社会弱势群体,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而又无力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怎么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对农民工的处事态度有什么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组同学表演:农民工由于无助而静坐,与相关部门接触过程虽有冲动之时,但总体是有理有节。
市长办事冲动,个人专断,不接受他人批评建议、办事拖沓,缺少魄力等。
在乙组学生表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探讨相关问题。
(2)站在市长的角度思考:市长有什么权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市长的权力从哪里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市长要不要为农民工解决问题提供帮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更倾向市长这样处理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比较鉴别,政府的权力需要监督全班同学分成两个活动小组,分别作为前面表演中两位市长的支持者,就对方行为质疑。
第一组同学——甲组表演的支持者第二组同学——乙组表演的支持者两组同学就市长在解决问题——农民工希望政府出面帮助催讨工钱事情的整个过程中,政府有什么权力、应该怎样用权,为什么这样用权展开辨论。
两组同学在阐述自己的立场及向对方质疑的过程中均涉及以下问题:(1)政府该怎么用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这样用权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用权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用权的弊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才能确保市长权力用在该用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不要公开市长的联系方式?有什么现实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在听取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可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引导学生深度挖掘,总结提升。
3.活动总结肯定组同学的成功表演;对参与课堂活动,运用教材基本理论并针对现实问题能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的同学提出表扬。
在课堂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落实教学任务,(1)作为市长应如何处理与人民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要对政府的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制约监督政府的权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板书设计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一、对政府权利的制约和监督1.原因(根本原因、重要原因)2.实质3.意义二、制约监督政府权力1.关键——建立健全制约监督机制(民主、法制)2.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体系内、体系外)学案(一)活动记录活动主题——假如我是催讨血汗钱的农民工第一步亲身体会,了解政府的权力(1)站在农民的角度探讨的问题农民工有什么政治权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民工这是行使了什么权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民工是社会弱势群体,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而又无力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怎么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对农民工的处事态度有什么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站在市长的角度思考:市长有什么权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市长的权力从哪里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市长要不要为农民工解决问题提供帮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更倾向市长这样处理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比较鉴别,政府的权力需要监督(1)政府该怎么用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这样用权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用权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用权的弊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才能确保市长权力用在该用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不要公开市长的联系方式?有什么现实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度挖掘:(1)作为市长应如何处理与人民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要对政府的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制约监督政府的权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基础知识(一)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1.原因根本原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权力是人民所赋予的,应该保证政府权力的运用受到监督,政府的权力用来维护人民的利益。
重要原因:政府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就必须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权力是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民,也可贻害无穷。
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2.实质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3.意义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政府只有接受监督,①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②才能防止滥用职权,保证清正廉洁;③才能更好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决策;④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二)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1.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监督机制。
完成关键:一靠民主,二靠法制具体来说,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有效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
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
2.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1)按民主监督与法制监督分类(三)知识拓展1.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1)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这是根据宪法授权迸行的,是最具权威、最高层次的监督。
权力机关是由人民选举的代表组成的,政府接受权力机关的监督,实质上是接受人民的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