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与海豚的基因有相似处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海豚与声呐》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海豚与声呐》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海豚与声呐》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填空题1、海豚能够发出一种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2、海豚在水中游泳时,发出超声波遇到物体后会返回,被耳朵接收,这样的探路方式叫(),科学家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

3、因为是使用电磁波来探测物体,不受()等条件的影响,所以雷达广泛应用于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领域。

二、判断题1、猫头鹰在夜间飞行自如,不会撞到障碍物,是因为利用了超声波回声定位。

()2、B超诊断仪通过发射超声波,探测人体内部是否健康。

()3、潜艇的声呐系统利用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识别等。

()三、选择题1、现在的汽车上装有一种探测雷达装置,这种雷达能发出(),根据声波返回的时间,就能计算出车与前方或后方障碍物的距离,从而发出警报声。

A.超声波 B.次声波 C.强生波2、下列动物中,利用回声定位探路的是()。

A.海豚 B.海豹 C.海马3、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水下声呐,利用水下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测量水的深度、定位沉没的失事船舶、寻找鱼群,或者定位远航的船只。

水下声呐的发明是受()的启发。

A.鱼 B.青蛙 C.海豚四、简答题潜艇的声呐系统识别与海豚探路的方式有哪些相似之处?五、实验探究蝙蝠在漆黑的夜晚能够自如地飞行和捕食。

为了探索其中的奥秘,科学家们做了下面这个实验。

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实验顺序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第一次蒙眼睛铃铛一个也没响第二次塞耳朵铃铛响个不停第三次封嘴铃铛响个不停1、实验结论: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而是利用()和()配合起来发现前方障碍物的。

2、蝙蝠的嘴里能够发出一种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在它飞行时,超声波遇到物体后会返回,被耳朵接收,这样的探路方式叫()。

3、雷达与蝙蝠有着类似的工作原理。

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这样就可以测定目标的()、()、大小等。

因为是使用电磁波来探测物体,不受天气条件的影响,所以雷达广泛应用于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领域。

仿照蝙蝠和雷达类似作文

仿照蝙蝠和雷达类似作文

仿照蝙蝠和雷达类似作文
大家都知道,蝙蝠在黑夜里能自由自在地飞行,还能准确无误地捕捉到小
飞虫。

这可太神奇啦!后来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原来是蝙蝠的嘴里能发出一种
超声波,这种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就会反射回来,蝙蝠的耳朵接收到反射回来的
超声波,就能判断出前方的障碍物在哪里。

科学家们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雷达,让飞机在飞行的时候也能“看清”前方的路况。

其实啊,在咱们的大自然里,还有好多这样有趣的例子,等着我们去发现
和仿照呢!
比如说,海豚那聪明的小脑袋瓜。

海豚在海里游得可欢快啦,还能迅速地
躲避各种危险。

这是为啥呢?原来海豚能发出一种特殊的声波,通过声波的反
射来了解周围的环境。

那咱们是不是也能仿照这个,发明一种更厉害的水下探
测设备,让潜水员们在水下也能像海豚一样行动自如?
还有那小小的蚂蚁。

别看蚂蚁个头小,它们找起路来可厉害啦!不管走多远,都能准确地找到回家的路。

经过研究发现,蚂蚁会在路上留下一种特殊的
气味,靠着这个气味就能找到回家的方向。

那咱们能不能仿照这个,发明一种
特殊的“气味导航”,让迷路的人也能轻松找到回家的路?
大自然可真是个神奇的大宝藏,只要咱们用心去观察、去研究,就能仿照
这些神奇的本领,创造出更多有用的东西,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怎么样,是不是很有趣?说不定下一个伟大的发明就会从你的脑袋里蹦出来哦!。

2020版生物浙江高考选考一轮复习讲义:第19讲 生物的进化 含答案

2020版生物浙江高考选考一轮复习讲义:第19讲 生物的进化 含答案

第19讲 生物的进化考点一 生物的进化1.(2018·浙江11月选考)人体中的每一块骨骼,在大猩猩、黑猩猩和长臂猿体中都有,只是大小比例有所不同。

造成生物结构统一性的主要原因是( ) A.共同祖先遗传 B.环境变化 C.长期人工选择D.生物变异解析 生物具有统一性的原因是有一个共同的原始祖先物种,遗传的力量使它们保持某种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模式。

答案 A2.(2018年浙江4月选考)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 B.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D.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解析 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若为可遗传的范畴,则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答案 C3.(2016·浙江10月选考卷)随着除草剂使用的增加,抗除草剂杂草不断增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的变异性是杂草进化的前提B.突变是杂草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C.杂草中全部抗除草剂基因构成了基因库D.种群内的基因朝着抗除草剂增强方向突变解析 种群中的变异个体在杂草进化前就已经存在,是杂草进化的基础和原材料,A 正确;进化的动力不是来自变异而是自然选择,B 错误;基因库指的是一个种群中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一种基因不能构成一个基因库,C 错误;突变是不定向的,D 错误。

答案A本题组对应必修二教材P90~92,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1.生物体既相似又相异(1)生殖隔离:即不同种的个体之间不能互相交配,或者在交配后不能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

(2)生物界虽然在类型上具有巨大的多样性,但在模式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表现在生物体、细胞或生物大分子等层次上。

2.生物界具有高度统一性的三个层次3.进化论对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解释(1)对生物多样性的解释:由于自然选择等因素的作用,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可以发展出多个物种。

那些稀奇古怪的冷知识

那些稀奇古怪的冷知识

那些稀奇古怪的冷知识1.蜜蜂能算数:据研究发现,蜜蜂可以学会解决加法和减法问题,甚至比一些小学生还要聪明。

2.企鹅同性恋:有关企鹅的研究表明,它们中的一些个体会形成同性伴侣关系,甚至一同孵化和养育蛋。

3.人类和香蕉有相似的基因:据科学研究,人类与香蕉之间有约50%的相似基因。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是香蕉的远房亲戚,而是因为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分享了一些基本的生物学特征。

4.狐狸的笑声:狐狸是唯一一种可以用喉咙发出笑声的犬科动物。

它们通常在与其他狐狸互动或者迎接彼此时发出这种奇特的笑声。

5.海豚有自己的名字:海豚在社交环境中有个体特定的“签名哨声”,就像是它们的名字一样。

这种哨声是它们用来相互辨认的。

6.螃蟹的血是蓝色的:螃蟹的血液中含有一种铜血蓝蛋白,与人类的铁血红蛋白不同,使得它们的血液呈蓝色。

7.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城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国家,完全被罗马城墙所包围,仅为44公顷。

8.马铃薯和番茄是果实:虽然常常被当作蔬菜食用,但从植物学的角度来看,马铃薯和番茄都是果实,因为它们包含种子。

9.蜘蛛也有足球队:在英国的一家动物园里,有一支叫做“阿尔阿奇蜘蛛足球队”的蜘蛛足球队,它们被培训成在迷你足球场上踢球。

10.草地上有数不尽的不同气味:草坪上散发出的“新鲜草味”实际上是植物释放的一种气味分子,称为“草醇”。

11.珊瑚虫与橙色太阳屏:珊瑚虫在生长的过程中,会吸收周围的颜色,而某些种类的珊瑚虫被发现会吸收阳光,使其身体呈橙色,就好像它们在使用橙色太阳屏一样。

12.蝴蝶的味蕾在脚上:蝴蝶的味蕾实际上位于它们的脚上。

当它们着陆在一片叶子上时,它们会使用脚上的味蕾来尝试食物,确保它们所在的地方是安全的。

13.庞然大物的快速奔跑:尽管庞然大物,但河马是世界上第三快的陆地动物,仅次于猎豹和狐狸。

它们可以以每小时30英里(约48公里)的速度奔跑。

14.月亮上有美国的国旗: 1969年,阿波罗11号宇航员在登陆月球时插上了美国国旗。

有哪些动物的基因组与人类相似?

有哪些动物的基因组与人类相似?

有哪些动物的基因组与人类相似?“你真是头猪”这句经常作为朋友之间调侃的话,近些年来被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证明可能真有几分道理。

科学家们将猪的基因组与人的基因组进行比对后,发现它们之间有极高的相似性。

也就是说,人和猪确实“共享”了很多基因。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哪些动物的基因组与人类相似,欢迎阅读。

1. 黑猩猩黑猩猩是目前与人类基因组相似程度最高的动物。

研究表明,黑猩猩的基因组与人类基因组的相似性大约为98.6%到99%之间。

从形态特征以及生殖过程来看,黑猩猩都与人类很接近,基因组有很高的相似性也不足为奇。

进化基因组学的研究显示,人类的祖先与黑猩猩的祖先大约在500-600万年前分开,各自进化成了现在的形态。

黑猩猩属下的另外一种动物——倭黑猩猩与黑猩猩的相似度极高,二者共享了大约99.6%的基因。

科学家推断,它们直到大约130万年前才演化为两个独立的物种。

至于它们分道扬镳的原因听起来有点黑色幽默:二者都不善于游泳,于是在刚果河南北两岸的黑猩猩种群逐渐被地理因素隔绝,走上了略有不同的演化路线。

灵长目中不少其它物种也与人类的基因组相似度极高,例如大猩猩与人相似度达到98%,红毛大猩猩达到97%。

除此以外,各种猴乃至狐猴都与人共享了90%以上的共同基因。

2. 猫目前的研究表明,猫与人类的基因相似性高达90%,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猫的智慧程度实际上可能超过我们对它们的固有印象。

对猫的驯化最初发生在大约1万年前,而且最初可能是猫主动将自己委身于与人类的这种共生关系中。

证据显示,当时的野猫以捕猎田鼠作为交易筹码接近人类,从而获取一点额外的蛋白质和食物。

3. 奶牛是的,你没有看错,我们的基因组跟奶牛也有80%左右的相似性,这一数据甚至高于与我们拥有更近共同祖先的啮齿类。

科学家们对此给出的解释是啮齿类更小的体型催生了更快的繁殖周期和更高的繁殖能力,从而使得种群的演化能力和基因突变进程大大加速。

4. 小鼠如果只比较蛋白质编码基因,小鼠有85%的基因与人类相似;但如果将人类和小鼠的非编码RNA进行比较,却只有50%具有相似性。

利用海豚和蝙蝠的声纳系统

利用海豚和蝙蝠的声纳系统

利用海豚和蝙蝠的声纳系统,人类发明了雷达学习苍蝇的翅膀,人类防止了震动陀螺仪根据鱼的形体,人类发明了船学习鱼类的鱼鳔,发明了潜艇中的沉浮系统荧光虫的荧光,教会了人们发明冷光源其实你说的就是人类根据动物的某种特性而发明某种东西,这就是仿生学,仿生学有的是力学仿生、光学仿生、能量仿生,信息控制仿生等等如:1。

从令人讨厌的苍蝇身上,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

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2。

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3。

电鱼与伏特电池;4。

水母的顺风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5。

人们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已研制成功一种电子蛙眼。

这种电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样,准确无误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物体。

把电子蛙眼装入雷达系统后,雷达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

这种雷达系统能快速而准确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飞机、舰船和导弹等。

特别是能够区别真假导弹,防止以假乱真。

电子蛙眼还广泛应用在机场及交通要道上。

在机场,它能监视飞机的起飞与降落,若发现飞机将要发生碰撞,能及时发出警报。

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挥车辆的行驶,防止车辆碰撞事故的发生。

6。

根据蝙蝠超声定位器的原理,人们还仿制了盲人用的“探路仪”。

这种探路仪内装一个超声波发射器,盲人带着它可以发现电杆、台阶、桥上的人等。

如今,有类似作用的“超声眼镜”也已制成。

7。

模拟蓝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将设计出仿生光解水的装置,从而可获得大量的氢气。

8。

根据对人体骨胳肌肉系统和生物电控制的研究,已仿制了人力增强器——步行机。

9。

现代起重机的挂钩起源于许多动物的爪子。

10。

屋顶瓦楞模仿动物的鳞甲。

11。

船桨模仿的是鸭的蹼。

12。

锯子学的是螳螂臂,或锯齿草。

13。

苍耳属植物获取灵感发明了尼龙搭扣。

14。

嗅觉灵敏的龙虾为人们制造气味探测仪提供了思路。

15。

壁虎脚趾对制造能反复使用的粘性录音带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动物是怎么交流的

动物是怎么交流的

动物是怎么交流的1、狒狒和黑猩猩的手势。

猿类是最像人类的动物,科学家发现它们和人类的基因有99%的一样的。

这种动物很像人类,而且也很聪明,它们除了能够模仿人类的各种行为以外,它们也拥有自己的交流方式。

它们能够通过手势和面部表情来进行交流。

不可思议的是,科学家们发现狒狒和黑猩猩的交流匹配度高达90%。

2、海豚之间呼唤“名字”。

现代文化中经常喜欢将海豚描述为非常聪明的动物,而事实也的确如此。

而且海豚的聪明程度可能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想象。

这些海豚发出的声音的音量、波长、频率和模式各不相同,它们也拥有类似于蝙蝠的回声定位系统,这可以帮助它们进行定位,也可以帮助它们了解同伴在哪里。

比较有趣的是,科学家们发现,海豚之间似乎能够取名字,因为它们针对特定的海豚似乎会发出独特的嘶嘶声,就好像人类通过姓名来标记和识别他人一样。

3、大象的打喷嚏。

看起来大而笨重的大象其实比想象中的聪明不少,它们是非常善于交际的动物,而且交流的方式多样而又复杂。

大象可以通过咆哮、喷鼻息,甚至以人类无法听到的低频率咆哮来交流。

此外,它们还可以通过互相触摸、爱抚和闻气味来进行情感交流。

4、犀牛粪。

犀牛的交流方式有些重口味,因为它们会通过粪便和尿液来进行某些特定的交流,这些排泄物中的化学物质可以帮助它们了解同类的性别和健康状况,甚至是交配期。

而当它们生气的时候,它们以类似打喷嚏的方式来警告对方。

5、蜜蜂的“舞蹈”。

蜜蜂拥有它们非常独特的交流方式,这种独特的方式是通过爬行“绘画”出不同的图案来进行信息通知。

如果它们想要告知同伴食物在大约50米的距离之内,它们就会以小圆圈的方式爬行,但如果距离在50米至150米之间,爬行的形状就更像半圆,如果超过150米,那它们就会用八字形的方式爬行。

而爬行的方式主要根据阳光照射的角度来决定。

6、狗用尿液标记领地。

养过宠物犬的人一定有发现,带着狗狗出门之后,狗狗不会一次性的将尿液完全排干净,而是在各种不同的地方撒尿,这其实是狗狗用来标记领地的方式。

蝙蝠和海豚惊人的基因组趋同进化

蝙蝠和海豚惊人的基因组趋同进化

蝙蝠和海豚惊人的基因组趋同进化蝙蝠和海豚惊人的基因组趋同进化生物3602013-09-09蝙蝠和海豚独立地进化出各自的回声定位系统。

尽管它们的声呐感官系统起源及机制不同,但似乎有一些相似的基因参与其中。

一项刊登在《自然》杂志上的最新研究证实,蝙蝠和海豚基因组有一些相似的序列改变,表明这样的遗传趋同(genetic convergence)其范围远比原以为的要更为普遍。

未参与该研究的伦敦大学学院进化和比较生物学教授Judith Mank 表示:“这是一个极好的例子,表明采用一种基因组方法如何能够帮助你了解许多的信息。

生物体的一般适应机制,个体的环境以及它们对于环境的适应可以影响多大比例的基因。

我真的对这种趋同的程度感到惊讶,”蝙蝠和齿鲸在大约8 千万年前就彼此分歧。

自那时以来,两种动物都进化了回声定位系统,这一系统能够发射及接收声波,使得动物能够定位物体和猎物。

论文共同作者、伦敦大学玛丽王后学院研究人员 Joe Parker 说:“即便是蝙蝠家族回声定位系统进化了也不止一次。

一些物种发射一种固定频率的声音,而另一些则可以调节声音频率。

这两种机制的基础生理学和神经生物学复杂性完全不同。

”趋异进化的蝙蝠物种之间、以及蝙蝠与海豚之间的这种趋同进化,是以听力相关基因中相关联的 DNA 序列改变为基础。

在近几年里有一些相似的研究报道发表,描述了与趋同性状相关的个别基因趋同的序列改变。

Parker 说:“我将它比作天文学。

如果你只将你的望远镜对准一小部分的调控,你不会知道你能看到这种现象是因为它是普遍的,还是因为你幸运。

”因此,他和他的同事们尽可能的观测了回声定位蝙蝠和海豚基因组的多个位点,看看其他的基因是否可能显示序列趋同,如果是这样的话,又有多少。

鉴别这样的趋异进化物种真正同源的基因并不是小事。

研究小组因此利用一种超级保守的方法比较了那些每个基因组中只有一个拷贝的基因。

因此最终,研究小组对大约2 万个基因(一个哺乳动物基因组的大概基因数)中的仅 2,326 个基因做出了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蝙蝠与海豚的基因有相似处
The evolution of similar traits in different species, a process known as convergent(会聚性的)evolution, is widespread not only at the physical level, but also at the genetic level, according to new research led by scientists at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and published in Nature this week. The scientists investigated the genomic basis for echolocation, one of the most well-known examples of convergent evolution to examine the frequency of the process at a genomic level.
Echolocation is a complex physical trait that involves the production, reception and auditory processing of ultrasonic pulses for detecting unseen obstacles or tracking down prey, and has evolved separately in different groups of bats and cetaceans(鲸目动物)(including dolphins).
The scientists carried out one of the largest genome-wide surveys of its type to discover the extent to which convergent evolution of a physical feature involves the same genes.
They compared genomic sequences of 22 mammals, including the genomes of bats and dolphins, which independently evolved echolocation, and found genetic signatures consistent with convergence in nearly 200 different genomic regions concentrated in several 'hearing genes'.
To perform the analysis, the team had to sift through millions of letters of genetic code using a computer program developed to calculate the probability of convergent changes occurring by chance, so they could reliably identify 'odd-man-out' genes.
They used a supercomputer at Queen Mary's School of Physics and Astronomy (GridPP High Throughput Cluster) to carry out the survey.
Consistent with an involvement in echolocation, signs of convergence among bats and the bottlenose dolphin were seen in many genes previously implicated in hearing or deafness.
"We had expected to find identical changes in maybe a dozen or so genes but to see nearly 200 is incredible," explains Dr Joe Parker, from Queen Mary's School of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Sciences and first author on the paper.
"We know natural selection is a potent driver of gene sequence evolution, but identifying so many examples where it produces nearly identical results in the genetic sequences of totally unrelated animals is astonishing."
Dr. Georgia Tsagkogeorga, who undertook the assembly of the new genome data for this study, added: "We found that molecular signals of convergence were widespread, and were seen in many genes across the genome. It greatly adds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genome evolution."
Group leader, Dr Stephen Rossiter, said: "These results could be the tip of the iceberg. As the genomes of more species are sequenced and studied, we may well see other striking cases of convergent adaptations being driven by identical genetic chang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