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阅读在《卫风·氓》教学中的应用——《氓》是一种情绪化表达
关于《卫风·氓》的个性化阅读

让他可以得逞 , 社会轻视女性 的内心感受 , 所 以忽 略 了女性的人格追求。 有谁见过奴隶主尊重奴隶 、 体谅 奴隶呢? 在那个 时代女子 的身份 ( 特别是 结婚后 的女 性) 可能 比一个奴隶强不 了多少 。 其次 , 对《 氓》 进行个性化 阅读 , 要 角度新颖 , 运 用发散思维 , 多方探求 , 角度越新 , 想象越丰富 , 越是 可以获得阅读的宝贵体验 。就氓来说 , 他始乱 终弃 , 爱而不坚定 持久 , 这是他 的不对 , 但他 为什么变心 , 为什么烦躁 ,为什么毫不犹豫地丢弃妻子如一件衣 物? 留给两千多年后 的后人无尽的指责和思考 。 我们 可以想象女主人公这 么努力干 活, “ 夙兴夜寐 ,靡有 朝矣 ” , 还是挽 救不 了他们 的婚姻 , 那么她一 开始 的 爱情追求就不对 ; 一味地忍让 , 也是女主人公逐渐丧 失婚姻 主动权的主要原 因。尽管那时男尊女卑是不 争的现实 , 但作为 即将要步入婚姻 的女主人公来说 , 她既然敢于无媒 而同居 ,为什么要毫无底线地迁就 品行这么差 的男人 ?为什么在婚后那么长时间里也 没 有 办 法改 变这 位 氓 , 反 而 让他 愈加 暴 躁 ? 这么难 以 相 处的男人 , 日子不过 也罢 , 你究竟恋着他 的什么 ? 氓 的现象是 当时男子 的单个行为还是普遍现象?为 什 么女 主人公 回家后 , 还遭 到兄弟 的“ 口其笑矣” ? 斯 人 已逝 , 留给后人无尽的思考 ……这样发散一想 , 再 结合各个 时期爱情婚姻 的制度不 同,对文章的理解 就加深不少 , 阅读兴趣 就更加浓厚 了 , 这就是 古人 说
学科 建设
@
关于《 卫风 ・ 氓》 的 个 性 化 阅 读
■ 王 燕
氓的说课稿(通用3篇)

氓的说课稿(通用3篇)氓的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卫风·氓》是选自《诗经》的一首叙事诗,它运用比兴手法和对比手法,以一个女子的口吻,讲述了自己的婚恋悲剧,揭示出男权社会中女子悲剧命运的必然性和普遍性。
(二)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氓》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教读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熟读背诵课文的基础上,领悟课文的思想感情,了解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的节奏”。
作为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首诗歌的学习中,教师要加强诗歌鉴赏的指导,教给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这对学生今后鉴赏诗歌起着引领作用。
(三)教学目标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单元教学的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2.学习通过对比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体味本诗赋、比、兴艺术手法的作用。
3.了解《诗经》中反映的古代社会的爱情的悲欢,感受人文之美。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本单元和课文内容要求,我将本课的重难点确定如下:教学重点:学会比较分析,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体味“赋”“比”“兴”艺术手法的作用。
二、说教法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
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
因此,我将选用诵读法、提问法来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新的教学理念不仅要求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对象所采取的研究态度。
”具体而言,就是引导学生在激趣和质疑中学会学习,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因此,教学中我将进行以下学法的指导:默读感知法、答问法、质疑法、讨论法。
四、说教学过程课时安排:一课时,主要分为以下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本课是一首弃妇诗,所以我以爱情为切入点,结合__的故事情节,情境导入,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国风·卫风·氓》赏析

《国风·卫风·氓》赏析《国风·卫风·氓》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
下面,店铺为大家分享《国风·卫风·氓》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氓之蚩蚩1,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8,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整体赏析《卫风·氓》是一首上古民间歌谣,以一个女子之口,率真地述说了其情变经历和深切体验,是一帧情爱画卷的鲜活写照,也为后人留下了当时风俗民情的宝贵资料。
这是一首短短的夹杂抒情的叙事诗,将一个情爱故事表现得真切自然。
诗中女子情深意笃,爱得坦荡,爱得热烈。
即便婚后之怨,也是用心专深的折射。
真真好一个善解人意、勤劳聪慧、果敢率真、通情明义的鲜明形象。
在婚前,她怀着对氓炽热的深情,勇敢地冲破了礼法的束缚,毅然和氓同居,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
按理说,婚后的生活应该是和睦美好的。
但事与愿违,她却被氓当牛马般使用,甚至被打被弃。
原因就是当时妇女在社会上和家庭中都没有地位,而只是的丈夫的附庸。
这种政治、经济的不平等决定了男女在婚姻关系上的不平等,使氓得以随心所欲地玩弄、虐待妇女而不受制裁,有抛弃妻子解除婚约的权利。
“始乱终弃”四字,正可概括氓对女子的罪恶行为。
因此她虽曾勇敢地冲破过封建的桎梏,但她的命运,终于同那些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压束下逆来顺受的妇女命运,很不幸地异途同归了。
从文化理解角度解读《氓》

从文化理解角度解读《氓》作者:张忠森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刊》 2019年第5期张忠森《氓》选自《诗经·卫风》,是卫宣公时期的作品,大约在公元前718年到公元前700年,也就是西周刚跨入春秋不久的时期,大致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某一方面的生活面貌。
这首诗是《诗经》中少有的叙事结构详细且完整的诗,诗中以一位弃妇的口吻叙述了他与丈夫从相恋、嫁娶到被弃的全过程,抒发了悲愤伤感情怀。
正常的中学语文教学,会从叙事结构、主人公形象及作品中人物的现实意义等角度进行教学。
笔者以前教学也是循着这一条线进行,但最近我读此诗,却觉得如果仅从文学角度来解读,显得有点单薄。
相传《诗经》是经孔子删选后形成,而《氓》却被孔子选入其中,这可能不只是因为其文学价值,更因其教化意义,就现在来讲,就是文化上的价值。
因此,笔者想从文化理解的角度来解读《氓》,也算是为中学教学打开另一个窗口做一次“抛砖”之为吧!为什么在中学教学中要从文化角度进行解读?这是因为语文学科具有这一属性要求。
2017年教育部新制定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规定:“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
同时,又把“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学习任务群8”,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什么是文化?它与我们读《氓》读《诗经》又有着怎样的关系?我们先看“文”与“化”的含义。
“文”字,本来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易·系辞》说:“物相杂,故曰‘文’。
”《礼记·乐记》称“五色成文而不乱”,《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叉”。
“化”字本义是“改易、生成、造化”,《易·系辞下》说:“男女精,万物化生。
”《礼记·中庸》:“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诗经《卫风·氓》赏析:一首充满叙事性和情感深度的抒情诗

诗经《卫风·氓》赏析:一首充满叙事性和情感深度的抒情诗《诗经·卫风·氓》是一首充满叙事性和情感深度的抒情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在《诗经》中占有重要地位。
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尔一作: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老实忠厚的男子,怀抱布匹来换丝。
不是真的来换丝,是找个机会谈婚事。
送郎君渡过淇水,一直送到顿丘。
不是我要延误佳期,是因为你没有请好媒人。
请郎君不要生气,秋天到了来迎娶。
登上那倒塌的墙壁,遥向复关凝神望。
复关没有见到盼望的人,眼泪簌簌掉下来。
情郎即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
你从卜筮看一看吉凶吧,只要卜筮的结果好。
你就用车来迎娶,我带上嫁妆嫁给你。
桑树叶未落时,桑叶像水浸润过一样有光泽。
唉那些斑鸠呀,不要贪吃桑葚。
哎年轻的姑娘们呀,不要沉溺在与男子的情爱中。
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
女子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解脱了。
桑树落下了,枯黄憔悴纷纷掉落了。
自从嫁到你家,多年来过着贫穷的生活。
淇水滔滔,水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
我没有什么差错,你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
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婚后多年守妇道,繁重的家务劳动担负无余。
起早睡迟,朝朝如此,不能计算了。
《氓》教学两点收获

《氓》教学两点收获《氓》是《诗经·卫风》里的名篇,也是高中教材里的重中之重,本诗叙述了一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受虐到被遗弃的过程,感情决绝,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的不平等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和损害。
虽然属于叙事诗,但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通过对本首诗的教学,让我有两点收获。
(一)努力提高认知能力。
诗是语言的精华,是叙事与抒情的高度融合体,当然有其深远的意义。
拿这样的诗来让正处于青春期并渴望爱情的高二学生来读,编者应该另有它意吧。
那就是要暗示和提醒青年人如何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因此,让我们来重温孔子的箴言:“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这句话的意思是:(要客观综合的评判一个人,首先要)看他当前言行的动机,其次要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当前的言行,第三要看他的用心和出发点是否纯良。
(如果用这三种方法来考察一个人的话)那此人还有什么可隐藏和掩饰的呢?也就可以给此人作评判了。
孔子重复使用“人焉廋哉”,显然是为了加重语气,强调这三种方法,在对人作评价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其中,“视”看当前,“观”查过往,“察”显本质。
此三字是认识过程的三种有力方法。
对于一个人,特别是异性朋友的言行,既要看他(她)当前的言行,又要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当前的言行,还要看他的实际用心和目的是什么。
这样,对方还有什么可以掩盖隐藏的呢?也就可以对此人作出准确评判了。
因此,认识和评价一个人,首先要以平时的日常言行为依据。
如果一个人平时的言行,看起来很好,或是很坏,姑且留下一个初步印象,但还不能下结论。
其次,要看是什么外在因素导致了此人当前的言行。
这种外因,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不好的。
其中有四种情况:一是好的外因,导致了好的言行,那就是一贯好:二是坏的外因,导致了坏的言行,那就是一贯坏:三是好的外因,导致了坏的言行;四是坏的外因,导致了好的言行。
经过上述情况分析,再下结论就不会有什么偏差了。
第三,要考察此人的用心和目的。
氓教案5篇

氓教案氓教案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氓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氓教案5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经的句式、体制、手法等常识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从叙述的角度入手,理解诗歌的内容,体验人物的思想和情感。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感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女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体察诗歌对个人追求与命运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思考人物命运。
难点:解读、思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相关幻灯片学生: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理解大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面对日月星辰,面对山川草木;面对家园和土地,面对人际和生活。
每一个人都会有一段酸甜苦辣的心路历程,一旦这样的心路被记录,即使多么平凡,即使经历几千年,当我们重读它,也许依然让人心潮澎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卫风?氓》,去体验一个平凡的女主人公的那段人生追求的心路之旅。
二:感受课文1、在预习的基础上重新感知,学生齐读课文。
2、在感知的条件下,理解诗歌内容,让学生说课文大意。
3、整合内容:(1)要求学生找出一行诗句,概括本节诗的内容。
师生明确:第一节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第二节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第三节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第四节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第五节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第六节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每节的内容:例如:第一节许婚第二节迎娶第三节劝诫第四节控诉第五节伤自反省第六节决绝三:对话作品1、教师切入本文以女主人公为线索,以第一人称叙说自己的一段人生经历,作为悲剧的弱者的她,我想在我们富有同情心的同学们中,必将激起一番感想。
现在,老师要问的是,什么造成女主人公的这种命运,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卫风·氓》教案解析

《卫风·氓》教案解析教案解析《卫风·氓》是《诗经》中的一篇民歌,讲述的是氓人的困境与苦难,具有较强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
本文将从文本内容、诗词特点、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以便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这篇古文化经典。
一、文本内容《卫风·氓》全篇由五章组成,每章均以“氓”二字为首。
文中的“氓”指的是古代游牧民族中的环节部落,缺乏固定的居所和产业,生活在贫困和艰苦的环境中。
通过对氓人的日常生活和处境的真实描绘,表现了人民的疾苦和社会的不公,同时也展示了其不断求索更好生活和自我救赎的坚韧品质。
第一章:“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zhi,来即我谋。
洋洋乎有喜。
”本章以描绘氓人的生活状况为主,突出了他们极度贫困和艰辛的处境。
氓人不仅缺乏食物和住所,连一床被子、一些布匹和丝线都成为了奢侈品,他们抱着这些贵重的物品到城里进行交换,也经常被拒绝或低价收购。
然而,他们并不放弃努力,不断尝试自救。
第二章:“氓之犹犹,其有三豁。
此什么之节?不顿诸室。
”本章描述氓人的难处和奋斗精神。
三豁指的是清廉、勇敢和自立,这是氓人所坚守的基本信仰。
在逆境中,他们依然保持着这些品质,不屈不挠,决不向外求援。
第三章:“胡为乎来哉?捷足在前,其息亦在我后。
”这章讲的是氓人愤怒和无奈。
氓人心中明白,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是无法改变社会地位和现实处境的,自然也不可能成为他人的傀儡和工具。
他们反抗和抵制异乡的穷凶极恶,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利益和尊严。
第四章:“巧言令色,鲜乎仁。
厉鬼冯魂,率以弗信。
”本章讲述审美偏见和虚伪的世界。
这里有一些人常常以一些假象欺骗氓人,导致他们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
与此同时,会有一些无辜者受到各种不明原因的迫害和打压,比如章节中所谈到的厉鬼。
第五章:“密云不雨,自我西施。
”此章是氓人抒发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和信仰。
他们希望自己能飞得更高、跑得更快、走得更稳,追求真理和自由,最终获得自己的生存权和尊严,成为真正的自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 必要 总 结 一 下 这 位 女 主 人 公 的 性 格 特 点 :她 私 自和 氓
终 于把 自己嫁 了,氓如果到 时不来 ,那女主人公上 吊的心一 “ 不见复关 ,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 ,载笑载言 。”只有在 这 种 情 况 下 ,女 子 对 于 男 方 来迎 娶 自 己才 那 么激 动 那 么兴 奋 。 “ 桑之 未落,其 叶沃若。于嗟鸠兮 ,无食 桑葚 !于嗟女
一
兮 ,无 与 士 耽 !士 之 耽 兮 ,犹 可说 也 。 女 之 耽 兮 ,不 可说 也 。
交往 ,以及 和氓定下 “ 秋 以为期 ” ,这说 明她是一个 想主 宰 自己婚姻 大事的人。她敢 于做 出这 种承诺 ,而且最后证 明确 实做到 了。这些说明她在 家里 并不是 一个唯 父母 之命是 听的 人 。在 中国的环境 中,对女性 而言 ,能够这 么做 ,多数是 父 母娇 惯的结果。有 了娇惯这 个前提 ,我们可 以想 象我们 的女 主人公 是如何促成父母答应 自己婚 事的 ,而且也 可以理 解为
什 么在 《 氓 》的叙事 中,这 一艰 难的过程为什 么被 忽略 了 一 对女 主人 公而言 ,这决 不是什 么值得 宣扬的事情 ,无非是 上 吊、绝食 、生米 煮成 熟饭等 。正是经过 了艰苦卓绝 的斗争 ,
一
合理 的解释 只能是 , “ 我 ”的陈述跟 事实相 差太远 。兄 弟们 的 “ 喱 其笑矣”能够证 明的只能是 兄弟们对她的事情不 是 “ 不 知 ” ,而是 知 道得 太 多— — 她 所 陈 述 的 受 累而 且 受 气
课程 教 育研 究
阅读 写作
理性 阅读 在 《 卫风 ・ 氓 》教 学 中的应用
《 氓 》是一种 情绪化 表达
朱
【 中图分类号 】G6 3 3 . 3 【 文献标识码 】A
琴
浙江 乐清 3 2 5 6 0 3)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3 0 8 9( 2 0 1 5)1 1 - 0 0 1 9 6 - 0 1
桑之 落 矣 ,其 黄 而 陨 。 自我 徂 尔 ,三 岁 食 贫 。 淇 水 汤 汤 ,渐
可能根本不存在 ,真正受 累又 受气的倒可能是那个 “ 氓” !
这样说 可能会让人 大吃一 惊,我却 不是 故作惊人之语 。 生 活中常见 的那种 “ 公说公有理 ,婆说 婆有 理”早该教会我 们兼 听则明 ,只是我们在 阅读 中常常忽略 了对偏 听则暗的警 惕 。只要有 这种警惕 ,我们就会发现 ,在 《 卫风 ・ 氓 》中, 女 主 人 公 垄 断 了话语 权 , 那位 “ 氓 ”在 话 语 权 上 可 怜 到 零 。 然 而,即使 我们完全相信女主人公 的叙 述 ,我们也看不到氓 做 了哪 些可恨的事情 。在女主人公 的陈述 中,有的只是 “ 言 既遂矣 ,至于暴矣” “ 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 ,士也 罔极 ,二 三其德 ”这种 笼统的指责 。这 除了能够证 明女主人公对氓气 愤之极 以外什 么也证 明不 了。而在 这指 责 中夹杂的一 句 “ 女 也 不爽 ”——她 没有一点差错——她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想不到也不想考虑 自己在婚姻 的失败 中应该承担什 么责任 ! 中国农村 有 句俗 语 , “ 要想公道 ,打个颠倒 ”。冷静地 对 自己的缺 点进 行剖析是进步 的主要 方式。我们可 以替我们
女方 家里是公 开的。 而且 “ 以尔车来 ,我 以贿迁”也不 大可 能偷偷 地完成。显然 ,女子 家里此 时 已经知道 了婚 约,而且 基 本 配合 ,那 么 ,是 谁 促 成 了这 个 转 变 , “ 子 无 良媒 ” — — 没有媒人—— 剩下的 可以做好这件 事情的人 只有一个 ,就是
女主人公 。
( 浙江省 乐清市 白象中学
《 卫风 ・ 氓 》的传 统 解 读 ,女 主人 公 性 格 和 总 绔 } 生 评 述 多是单 纯、 多情 坚强等 ,基本上是个 “ 好人” ;而对 “ 氓”
的评价 则多是 貌似 忠厚、薄情 负心等 ,则 多为否定性 ,可以
简称其 为 “ 坏人 ”。在 这里 ,我特意使 用 “ 好人 ”和 “ 坏人 ” 这 样 醒 目的词 组 是 提 醒 大 家 ,其 实我 们 已经 进 入 了 主人 公 的
叙事轨道 。 读 《 卫风 ・ 氓 》,我常常想到农村 中常有的事情 ,女人 在婆 家的争执 中 “ 吃 亏” ,往往会 回家诉苦 ,然后 父母 兄弟 常 常会打上婆 家 ,为其 出气。现在类似 的故 事还在 不停 地花 样翻新 , 但 本质不变。但 是 , 《 卫风 ・ 氓 》中类似 的叙 事却 不 太正 常一一 当 “ 我 ”回 家后 给 兄弟诉 苦 ,兄弟 的反 映是 “ 喱其 笑矣 ”。这不符合 中国传统 文化和农村 习俗 。一般 说 来 ,姐妹 受丈夫的欺 负,这 牵涉到 家族 的面子问题 ,娘 家兄 弟常是为姐妹 出气的主力。 当然 ,有人 可能会说 ,女 主人 公 说了 “ 兄弟不知”。这显然是站不住脚 的—— 兄弟不知 ,难
的 女 主 人 公 看 看 自 己— — 当 然 。这 得 换 个客 观 一 些 的 视 角一
车帷裳。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 。士也 罔极 ,二三其德 。”我 对《 氓 》中叙事 的主观性特征 的分析之重要根据 就在 这部分 文本 中所表 现的 强烈 的情 绪化 特征 。强烈的追悔和 空洞的谴 责使我 有足够的信心 断定 《 氓 》当是 自叙其 事。这种 情绪化 特征是 如此 明显 ,它引发 了我剖析 《 氓 》主观叙 事的念 头 , 也 奠定 了剖析的基础 。当然 ,我们 从 中还可 以看 出一 些事实 : 男方比女方 家里 穷—— 这是 “ 自我徂 尔,三 岁食 贫”的明说 , 也是 “ 淇水 汤汤,渐 车帷裳”的暗 寓——在 那个时代 能够给 车子装上帷 ,差不 多相 当于 当今 豪华轿车 了,女子 归家能够 坐上这样 的车子 足以说 明其家境 的富裕 。 从女主人公无 意给我 们透露却真 实地透 露 出的信 息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