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空纤维超滤膜在微污染水中的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中空纤维超滤膜应用指南

中空纤维超滤膜应用指南

中空纤维超滤膜应用指南一、中空纤维超滤膜的原理中空纤维超滤膜是由多个微小的中空纤维组成的,每根中空纤维内部有一个小孔,通过这些小孔实现物质的选择性传递。

当物质溶液通过中空纤维超滤膜时,大分子、悬浮物、胶体等被截留在膜的一侧,而水、小分子溶质等则通过膜的孔隙进入另一侧。

这样,可以实现溶液的浓缩与分离。

二、中空纤维超滤膜的应用指南1.水处理:中空纤维超滤膜可用于水的过滤、澄清和浓缩。

在水处理过程中,可以根据水中悬浮物、有机物和微生物的不同特性选择合适的孔径和操作条件。

例如,在饮用水处理中,可以选择孔径较小、截留效果较好的超滤膜,将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提高水质。

2.废水处理:中空纤维超滤膜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中,可以实现废水的澄清和浓缩。

在废水处理过程中,超滤膜可以截留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有机物等,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

同时,由于中空纤维超滤膜的膜通量高、污染物截留能力强,可以减少废水处理工艺的设备体积和处理成本。

3.饮料生产:中空纤维超滤膜可用于饮料生产中的澄清和浓缩。

在果汁、茶饮料、乳制品等生产过程中,超滤膜可以去除悬浮物、蛋白质、菌落和色素等杂质,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口感。

4.食品加工:中空纤维超滤膜可用于食品加工中的分离和浓缩。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超滤膜可以将悬浮物、油脂、大分子物质等分离出来,实现食品的浓缩和纯化。

三、中空纤维超滤膜的使用注意事项1.清洗和维护:超滤膜需要定期清洗和维护,以去除膜表面的污染物和降低膜阻力。

清洗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般包括物理清洗、化学清洗和高压气体清洗等。

2.膜通量控制:为保证超滤膜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需要控制膜通量。

膜通量过大会导致膜污染和膜阻力增加,同时损害膜本身的结构和性能;膜通量过小则会降低操作效率和处理能力。

因此,需要合理选择膜通量并进行适时调整。

3.操作温度控制:超滤膜的操作温度通常在5~45℃之间,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膜的分离效果和使用寿命产生不利影响。

中空纤维超滤膜实验报告

中空纤维超滤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中空纤维超滤膜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 掌握中空纤维超滤膜的实验操作技术;3. 通过实验测试,分析中空纤维超滤膜的分离性能和抗污染性能;4. 探讨中空纤维超滤膜在废水处理、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二、实验原理中空纤维超滤膜是一种具有微孔结构的薄膜,孔径一般在0.01-0.1μm之间。

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溶液中的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膜孔,而大分子物质则被截留在膜表面。

中空纤维超滤膜具有分离效率高、操作简便、能耗低等优点。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自来水、标准溶液(如葡萄糖、盐等)、活性炭、絮凝剂、废水样品等;2. 实验仪器: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高压泵、流量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导率仪、滤液收集瓶等。

四、实验方法1. 准备实验装置:将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安装在实验装置上,连接高压泵、流量计等仪器;2. 标准溶液测试:分别配制一定浓度的葡萄糖、盐等标准溶液,进行超滤实验,记录滤液浓度和透过率;3. 自来水测试:将自来水通过超滤膜进行实验,记录滤液浓度和透过率;4. 废水测试:取一定量的废水样品,经过絮凝、沉淀等预处理后,通过超滤膜进行实验,记录滤液浓度和透过率;5. 活性炭和絮凝剂测试:将活性炭和絮凝剂加入废水中,进行预处理,然后通过超滤膜进行实验,记录滤液浓度和透过率;6. 抗污染性能测试:在超滤膜运行一段时间后,模拟实际应用场景,对膜进行污染,然后进行清洗和恢复性能实验,记录清洗前后滤液浓度和透过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溶液测试结果:通过实验,发现中空纤维超滤膜对葡萄糖、盐等标准溶液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透过率较高;2. 自来水测试结果:自来水经过超滤膜处理后,滤液浓度明显降低,表明中空纤维超滤膜对自来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等杂质有较好的去除效果;3. 废水测试结果:废水经过预处理和超滤膜处理后,滤液浓度明显降低,表明中空纤维超滤膜在废水处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4. 活性炭和絮凝剂测试结果:在预处理中加入活性炭和絮凝剂,可以进一步提高废水处理效果,降低膜污染;5. 抗污染性能测试结果:经过污染和清洗后,膜的性能得到恢复,表明中空纤维超滤膜具有良好的抗污染性能。

中空纤维超滤的原理及作用

中空纤维超滤的原理及作用

中空纤维超滤的原理及作用中空纤维超滤是一种通过半透膜将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的膜分离技术。

它具有操作简便、能耗低、处理能力大、处理效率高等优点,在水处理、脱色、脱盐、浓缩、血液透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中空纤维超滤的原理是利用中空纤维膜的微孔结构将水分子和小分子溶质通过,而拦截大分子溶质和悬浮物,实现物质的分离。

中空纤维膜是由一层薄膜材料包覆在一个中空的纤维管道上构成,薄膜材料通常为有机聚合物,如聚酰胺或聚砜等。

膜表面具有大量微孔,孔径通常在0.01-0.1微米之间。

当液体通过中空纤维膜时,较小的溶质分子和水分子可以穿过膜孔,而较大的分子和悬浮物则无法通过,从而实现物质的分离。

中空纤维超滤具有以下几个主要作用:1. 浓缩:中空纤维超滤可以将液体中的溶质分子进行浓缩。

在超滤过程中,液体中的水分子和小分子溶质可以通过膜孔被过滤出来,而较大的分子则被留在滤液中。

通过连续操作,可以将溶质浓缩到一定的程度,减少物质的体积,方便后续的处理和利用。

2. 分离:中空纤维超滤可以将混合溶液中的杂质和溶质进行有效分离。

相对于传统的过滤方法,中空纤维超滤具有更高的分离效率和更好的分离效果。

它可以将高分子物质、胶体粒子、悬浮物等有效地留在滤液中,使得滤液更加纯净。

3. 脱色:中空纤维超滤还可以用于脱除溶液中的杂色物质。

其原理是通过膜孔的尺寸选择性地将颜料、色素等杂色物质过滤出来,从而实现溶液脱色的目的。

与传统的脱色方法相比,中空纤维超滤更加高效、经济、环保。

4. 脱盐:中空纤维超滤可以用于水处理领域中的脱盐。

当海水、工业废水等盐溶液经过中空纤维超滤时,水分子和小分子溶质可以穿过膜孔,而大部分盐离子被截留在滤液中,从而实现盐的脱除。

这种方法相对于传统的蒸馏、离子交换等方法,具有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

总之,中空纤维超滤是一种有效的膜分离技术,可以实现物质的浓缩、分离、脱色、脱盐等多种功能。

它在水处理、废水处理、食品加工、制药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扩大。

中空纤维超滤膜如何有效去除有害物质?

中空纤维超滤膜如何有效去除有害物质?

中空纤维超滤膜如何有效去除有害物质?
中空纤维超滤膜是一种孔径规格一致,额定孔径范围为0.001-0.02微米的微孔过滤膜。

超滤膜是较早开发的高分子分离膜之一,在60年代超滤装置就实现了工业化。

那么,中空纤维超滤膜如何有效去除有害物质?
1、对于悬浮物和微生物的去除
(1)对于造成水质混浊的悬浮物具有很高去除能力;产水浊度通常达到0.2NTU以下。

(2)对于大肠杆菌等微生物具有99.99%以上的去除能力。

由于微生物通常在0.5微米以上,因此0.03微米的海德能超滤膜对于去除微生物十分有效。

(3)对于铁、锰、铝等胶体具有90-95%以上的去除能力。

但对于呈溶解态的铁离子等没有去除能力。

2、对于铁、锰的去除
超滤能够去除呈胶体或者悬浮物性质的铁、锰,但不能去除水中溶解的亚铁离子和二价锰离子,必须配合进行氧化处理,把亚铁快速氧化成三价铁,在中性PH附近形成不溶性的铁胶体,把二价锰氧化成四价锰,通过超滤过滤除去。

在常规水处理工艺中,使用除铁锰过滤器来去除水中溶解的铁、锰。

3、对于氟的去除
水源水中氟化物超标,但超滤本身不能去除呈溶解态的氟离子。

目前除氟工艺主要有活性氧化铝吸附过滤、骨炭吸附过滤、铝盐混凝沉淀、电絮凝、电渗析等,铝盐形成的矾花粒子Al(OH)3(S)对水中氟离子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然后借助超滤对于铝盐水解形成的胶体的截留作用来实现除氟的目的。

以上就是中空纤维超滤膜有效去除有害物质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论中空纤维超滤膜的发展应用

浅论中空纤维超滤膜的发展应用

浅论中空纤维超滤膜的发展应用耿忠兴中国刑警学院,辽宁,沈阳 110035*491928076@随着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涌现出来,并迅速应用到各个领域,引领着各行业的不断发展。

本文中提及的中空纤维超滤膜正是一种近年发展迅猛的新型材料,并广泛应用,文章主要介绍其发展应用。

关键词 中空纤维超滤膜 液相微萃取 发展及应用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hollow fiberultrafiltration membraneGengZhongxingChina Criminal Police College,Liaoning,Shenyang 110035*491928076@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analytical techniques, more and more new material emerged and quickly applied to various fields, leading the continued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Mentioned in this article i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 new material in recent years and widely used,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its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1.概述中空纤维超滤膜是超滤膜的一种。

材质为聚合高分子,管壁由多孔滤膜构成。

它是超滤技术中最为成熟与先进的一种技术,是液相微萃取的良好介质。

中空纤维外径:(0.5~2.0)mm,内径:(0.3~1.4)mm,中空纤维管壁上布满微孔,孔径以能截留物质的分子量表达,截留分子量可达几千至几十万。

中空超滤膜现广泛用于水的净化,废水净化后再利用,药物毒物检测等领域。

中空纤维超滤膜实验报告

中空纤维超滤膜实验报告

中空纤维超滤膜实验报告中空纤维超滤膜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中空纤维超滤膜的过滤性能和应用前景。

通过实验测试,得出了中空纤维超滤膜在水处理领域的潜力,为其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引言:中空纤维超滤膜是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在水处理、饮用水净化、废水处理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本实验通过对中空纤维超滤膜的实验测试,旨在探究其过滤性能以及可行性。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准备中空纤维超滤膜样品、水样、溶液等。

2. 实验装置搭建:将中空纤维超滤膜样品装置于实验装置中,确保流体能够通过膜孔。

3. 实验参数设置:调整实验装置的操作参数,如压力、流速等。

4. 实验过程监测:通过实验仪器对实验过程进行监测,记录数据。

5.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评估中空纤维超滤膜的过滤性能。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试,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中空纤维超滤膜具有良好的过滤性能,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固体、胶体、微生物等。

2. 中空纤维超滤膜的过滤效率与操作参数有关,适当调整压力和流速可以提高过滤效果。

3. 中空纤维超滤膜的膜通量较高,能够满足大规模水处理需求。

4. 中空纤维超滤膜的耐污染性较好,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

应用前景:中空纤维超滤膜在水处理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 饮用水净化:中空纤维超滤膜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提供安全健康的饮用水。

2. 工业废水处理:中空纤维超滤膜可以用于工业废水的处理,实现废水的回用和资源化利用。

3. 海水淡化:中空纤维超滤膜可以应用于海水淡化领域,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

4. 医药领域:中空纤维超滤膜可以用于药物的分离纯化和血液透析等医药应用。

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对中空纤维超滤膜的过滤性能和应用前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空纤维超滤膜作为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增加,相信中空纤维超滤膜将在水处理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类提供更清洁、健康的生活环境。

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技术分析水中有机污染物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技术分析水中有机污染物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技术分析水中有机污染物研究的开
题报告
题目: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技术分析水中有机污染物研究
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科技和工业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逐渐增多。

这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对于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监测
和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

目前,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检测技术主要是基于物理化学分离
技术和化学分析技术。

其中,液相微萃取技术已经成为水样前处理中的重要方法。


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技术具有方法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方便快捷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水中有机污染物检测和分析中。

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以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技术为主要手段,探索对于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

具体步骤包括:使用中空纤维膜将水样中的有机污染物分离富集,并通过
吸附剂固定有机化合物;再进行有机溶剂萃取,将有机物从吸附剂上提取出来;最后,经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确定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和含量。

研究预期结果:
通过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提取并测定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和含量。

期望本研究可以对于水环境监测和水净化技术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和借鉴。

研究进展和难点:
本研究目前已完成对于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技术的研究、实验室实践以及仪器设备的选型等;难点在于对于不同种类的有机污染物如何确定适当的萃取剂以及可能
存在的干扰因素如何处理。

中空纤维超滤膜膜污染的研究中空纤维超滤膜膜污染的研究

中空纤维超滤膜膜污染的研究中空纤维超滤膜膜污染的研究

(二) 实验过程及方案分析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实验准备
方案一 2
方案二 3
方案三 4
一 实验准备
1 实验装置仪器
1——滤料池; 2——抽水泵; 3——流量计; 4——流量调节
阀; 5——压力计; 6——超滤膜组
件; 7——电子天平
2 实验试剂
00..11%%HHCCLL 00..11%%NNaaOOHH 00..11%%柠柠檬檬酸酸 00..88%%EEDDTTAA
方案一结论:
压力过高,污泥浓度过高,导致膜破裂,造 成出水浑浊,通量剧增,通量恢复率超过1。
因此: 降低实验压力,压力范围定在0.08MPa以 下; 污泥稀释5倍; 改进方案,得到实验方案二。
三 实验方案二
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对比
纯水过滤
污水过滤
化学清洗
纯水过滤
纯水过滤 清水反冲洗
方案二结果
P=0.045MPa
随着人们对水处理要求的提高,目前超滤膜的使用 领域正在快速扩大
2 超滤原理
静压差的作用下, 原料溶剂和小分子 B的溶质粒子从高
压的料液透膜
大分子A的溶质粒 子组分被膜所阻

通过UF膜 达到分离
目的
3 超滤膜的污染机理
(l)筛分过程——溶质在膜表面的机械截留过程 (2)吸附污染——污染物覆盖于膜的内表面 (3)堵塞——膜孔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填塞,膜的透水
四 实验方案三(最终) 化学清洗剂的清洗效果研究
纯水过滤
污水过滤
纯水过滤
纯水过滤
试剂清洗
方案三结果: 膜2(16根 膜面积A=0.03016m2)
压力/MP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空纤维超滤膜在微污染水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本次实验采用外径1.6mm的亲水PVDF(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超滤膜,研究了压力、温度等操作条件对纯水超滤膜通量的影响及微污染水进水对膜通量的影响。

实验表明,在实验范围内(0.02~0.16MPa,15~40℃),压力、温度对超滤膜通量有重要影响,通量随压力上升而增大,当压力增大到0.12MPa时,纯水超滤膜通量开始趋于平缓,达到极限通量。

关键词:超滤浓差极化通量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实验中所用外径1.6mm的亲水PVDF(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超滤膜由苏州膜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实验前,PVDF膜浸泡于纯水中。

iMEM-225柱式外压组件由上述超滤膜制作,有效膜面积为38m2。

空气压缩机(同一,TYW-1);浊度仪(上海昕瑞仪器仪表有限公司,WGZ-1型);色度测定仪(吉大·小天鹅仪器有限公司,GDYS-101SB);电导率测定仪(上泰仪器有限公司,SC-110);中空纤维膜超滤装置(自制);柱式超滤组件运行测试系统(自制)。

1.2 水质
(1)纯水:实验用纯水为反渗透产水。

(2)微污染水源:此次实验所用微污染水源为河道水,在2011年3月至5月间不定期对水样进行水质测定,部分水质情况如表1。

在水质监测期间,该河水水质总体变化不大,较为稳定,个别数据差异较大,可能是由于雨天雨水流入河道等原因造成。

其COD指标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体标准的水体指标,属于微污染水源[1~2]。

1.3 实验装置与方法
在压力影响因素、温度影响因素实验中,为了避免进水水质因素造成的干扰,则用纯水进行测试。

本实验的中空纤维膜超滤装置流程图如图1所示。

实验中,在中空纤维膜超滤装置中倒入纯水。

要求水量没过膜丝,并确保整个实验过程膜丝都能浸泡于纯水中。

跨膜压差(即压力表读数)由压缩空气提供。

通过压力作用,纯水由膜丝外部渗透进入膜丝内部,透过的滤液通过橡胶管流出。

中空纤维膜超滤装置具有一定的保温效果,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水温保持稳定。

实验包括恒压变温测试,恒温变压测试,整个实验温度变化范围为15~40℃,压力变化范围为0.02~0.16MPa。

微污染水源进水超滤实验中,使用外压柱式组件进行测试,装置流
程图如图2所示。

实验采用错流过滤的运行方式,原水经由原水泵从膜组件底部进入,经过膜分离后的产水进入产水箱中,浓水则进行回用处理。

通过调节进水阀K1、K2及出水阀K3、K4来调整进水压力、浓水压力、产水压力及浓水/产水比。

K5为反洗阀,由系统程序控制反洗进水。

(图2)
实验中,超滤膜组件的产水周期为30分钟,每个周期间隔都需要进行反洗、正冲。

该柱式超滤组件运行测试系统分别在进水压力0.05MPa和0.1MPa下进行连续运行,期间进行相应的数据记录及产水水质检测。

2 结果与讨论
2.1 压力对纯水超滤膜通量的影响
压力影响因素指的是跨膜压差的影响,即为中空纤维超滤膜进水侧与产水侧的压力差对通量的影响。

实验设计分别在温度20℃、30℃、40℃时,压力范围0.02~0.16MPa的条件下,考察压力对纯水超滤膜通量的影响,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得出图1、图2。

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纯水超滤膜通量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加。

在20℃条件下,纯水超滤膜通量变化与压力变化成线
性上升趋势;而在30℃条件下,在前段压力较小的情况下,纯水超滤膜通量变化仍表现为线性上升,在后段,纯水超滤膜通量随压力升高的增量趋于平缓;这种现象在40℃条件下更为明显。

(图3)
在初始较低的压力情况下,三种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纯水超滤膜通量相差无几,但随着压力的增大,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纯水超滤膜通量差量逐渐增大,而在压力增加到0.1MPa左右,通量差量又有所下降并趋于稳定。

从以上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压力增大可以使纯水超滤膜通量增大;而当压力增大到0.12MPa时,纯水超滤膜通量开始趋于平缓,达到极限通量。

压力在0.05~0.1MPa之间时,其差量值较大,而后下降并趋于稳定。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为当压力较小时,中空纤维超滤膜的结构不受影响,其纯水超滤膜通量与压力成线性上升关系;当压力较大时,中空纤维超滤膜的结构发生改变,虽然单孔的透水量增大,但部分原来打开的膜孔在压力作用下变小或被压实,总过滤面积减小,造成了通量的增量减少;最终当两者达到平衡时,通量趋于极限量保持不变。

2.2 温度对纯水超滤膜通量的影响
由于液体的粘度会随温度发生变化,因此温度变化也会对纯水超滤膜通量产生影响。

实验设计分别在压力0.04MPa、0.1MPa、0.16MPa 时,温度范围15~40℃的条件下,考察温度对纯水超滤膜通量的影响,
从中可以看出,纯水超滤膜通量会随温度升高而线性上升。

0.04MPa 运行条件下与0.10MPa运行条件下的纯水超滤膜通量差值较大,而0.10MPa运行条件下与0.16MPa运行条件下的纯水超滤膜通量差值较小。

2.3 超滤在微污染水中运行的影响
综合以上压力、温度影响因素的考虑,选取超滤膜组件实验运行条件为:水温为常温,进水压力为0.05MPa及0.10MPa运行条件下分别进行。

考察不同压力下微污染水超滤处理效果。

为进水压力0.05MPa运行条件下,超滤膜组件连续运行160小时的通量变化及跨膜压差的变化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除去初始调试等原因造成的通量不稳定,前100小时内超滤膜通量能保持在110L/(m2·h),而后的60小时内,通量则有明显及快速的衰减,最后通量为60L/(m2·h)左右。

同时,对于跨膜压差而言,前100小时内基本稳定在0.03MPa左右,而后的60小时内跨膜压差上升至0.06MPa。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验最后阶段通量产生了急剧下降和跨膜压差急剧上升的现象。

为进水压力0.10MPa运行条件下,超滤膜组件连续运行30小时的通量变化及跨膜压差的变化图。

图中可以看到,在进水压力0.10MPa 运行条件下,超滤膜初始通量较大,随后快速衰减,15小时后达到较稳定的通量值。

跨膜压差也从最初0.06MPa上升至0.1MPa左右,变化速
度较快。

在产水方面,在进水压力0.05MPa运行条件下,其产水率平均达90%,在进水压力0.10MPa运行条件下,其产水率平均达96%。

在进水压力0.10MPa运行条件下,其高产水率也导致了排浓水量的减小,也是其通量短时间内快速下降的原因之一。

2.4 浓差极化在微污染水超滤中的影响
浓差极化指的是在压力驱动膜过程中,进水在压力差的推动下,对流流向膜表面,被截留的溶质聚积在膜表面附近,从而使溶质在膜表面的浓度远高于其在主体溶液浓度,并引起溶质向主体溶液扩散的现象。

在利用超滤方法分离时,浓差极化往往造成通量的急剧下降,大大影响分离或浓缩效率[3]。

实验中也发现了浓差极化对超滤的影响,在运行初期,膜丝表面只有轻微污染,不存在浓差极化的现象,故通量较为稳定;而在连续运行过程中,由于压力作用,膜丝外表面上会形成凝胶滤饼层,阻碍过滤作用,使得通量下降及跨膜压差的增大。

随着凝胶滤饼层厚度增加,浓化极差现象加剧,使得通量不断下降,跨膜压差不断增大。

在进水压力0.05MPa运行条件下的实验中,后期通量急剧下降的原因可能为:连续运行160小时后,膜丝表面浓水侧浓差极化现象严重,堵塞大部分膜管,导致上述现象的产生。

在进水压力较大情况下,其初始通量也较大,但其通量衰减速率及
跨膜压差上升速率都很快。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当进水压力增加,通量升高,而通量的升高也加剧了超滤膜的污染作用。

2.5 反冲洗在微污染水超滤中的影响
在柱式超滤膜组件运行过程中,其运行周期为30分钟。

每个间隔都进行45秒的反洗过程,包括15秒反洗上排、15秒反洗下排、15秒反洗上下排。

反冲洗完后,超滤膜组件开始正常运行产水。

在连续运行中,通过反冲洗并不能使通量完全恢复至初始通量。

由于累积作用的影响,每次反冲洗后的最初通量成下降趋势,最后膜通量衰减至无法满足产水的要求时,需要进行化学清洗。

3 结语
(1)在压力影响因素、温度影响因素的实验中得出:在一定的压力范围内,膜通量会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大,当压力达到0.10MPa时,膜通量增量趋于平缓,最终不随压力变化,达到极限通量。

在温度影响方面,水温的升高会导致膜通量的增加。

(2)在微污染水超滤实验中,在进水压力0.05MPa运行条件下和在进水压力0.10MPa运行条件下的产水水质均能达到实验预期标准。

而在进水压力0.10MPa运行条件下的产水率较高,达96%。

但其通量衰减较快,不利于连续稳定运行。

(3)在微污染水超滤实验中,浓差极化现象会导致膜通量的下降。

而运行压力的增大,也会加剧浓差极化现象,使得膜通量急剧下降,减少了超滤连续运行的时间。

(4)通过间歇运行和反冲洗,能够有效的控制减少浓差极化现象。

每个周期间隔采用反冲洗,有效减缓膜外表面的污染累积效应,使膜通量有所恢复,延长超滤连续运行的时间。

参考文献
[1]何斐,李磊,徐炎华.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
[2] 王占生,刘文君.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孙福强等.膜分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化工科技,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