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灾害风险管理 干旱风险评估方法》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

合集下载

农业干旱评估方案

农业干旱评估方案

农业干旱评估方案简介农业干旱,即因降水不足或不规则而导致土壤和作物缺水的一种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开展农业干旱评估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干旱的类型、影响因素、评估指标、评估方法和常见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农业干旱评估方案。

干旱的类型干旱可分为气象干旱、土壤干旱和植物干旱。

气象干旱是指气候条件特别是降水不足导致特定时期内的干旱;土壤干旱是指土壤含水量不足以满足作物需水;植物干旱是指因土壤干旱或气象干旱导致的作物的生理干旱。

影响因素干旱的影响因素包括气候条件、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破坏、人类活动等。

其中,气候变化是导致气象干旱的主要因素,土地利用变化是导致土壤干旱和植物干旱的主要因素。

评估农业干旱需要用到多个指标,以下是常用的一些指标: - 作物需水量 - 降水量 - 土壤含水量 - 土壤温度 - 土壤质地 - 蒸散发 - 气象干湿、温度、光照评估方法图像分析法基于遥感技术和GIS技术,结合气象、土壤等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农业干旱空间和时间分布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农业干旱的发生情况。

统计分析法基于历史气象和土壤数据,计算出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对比不同年份的数据,判断是否发生干旱。

模型模拟法基于植物、土壤、气象等因素建立评估模型,通过模拟作物生长、土壤水分动态、气象因素等,得到农业干旱预测结果。

如何判断是否发生干旱?通过计算降雨量、作物需水量、土壤含水量等指标,判断是否达到了干旱的标准。

例如,对于旱地小麦而言,当土壤含水量达到玉米亚麻叶心阶段的干度时,即判定为干旱。

如何应对农业干旱?制定应对干旱的紧急预案,开展抗旱技术培训和普及,加强干旱监测,增加水资源的调配和节约利用,提高灌水效益,实行合理的轮作和耕作制度,采取节水耕作措施等。

结论农业干旱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需要结合自然和人文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以制定更好的抗旱策略和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

本文提出的农业干旱评估方案可以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为农业抗旱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干旱灾害等级标准》解读

《干旱灾害等级标准》解读
工 作 交 流
《 干 旱 灾 害等 级 标 准》 解 读
成 福 云 吴玉 成 刘洪 岫 ( 1. 国家 防汛抗 旱 总 指挥 部 办 公 室 , 北京 1 0 0 0 5 3; 2 . 中 国水 利 水 电科 学研 究 院 , 北京 1 O 0 O 3 8)
摘 要 : 2 0 1 4 年1 月 8日, 水利 部 正 式颁 布 实施 《 干旱 灾 害等 级标 准 》 ( S L 6 6 3 — 2 0 1 4 ) ( 以下 简称 《 标准》 ) 。 这是我国 第一 部 规 范 干旱 灾 害评 估 和 等级 划分 的 技 术 标 准 , 为科 学解 决 干 旱 灾 害评 估 问题 提 供 了方 法和 依 据 《 标准》 的
是科 学 性 原 则 。 通 过 充分 调 研 和 收 集 资 料 , 梳 理
分 析 干 旱 灾害 的 表现 形 式 和 影 响范 畴 , 在 此基 础 上 制 定 合 理 的 评估 指 标 , 以保 障干 旱 灾 害评 估 结 果对 制定 合 理
的抗 旱 减 灾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具有 参考 价 值 。
灾 管理 水 平 。
2《 标 准》 主 要 内 容
2 . 1制 定 原 则 为 了满 足 我 国抗 旱 减 灾 管理 工 作 的 实 际 需要 , 在 编
制 标 准 的 过 程 中 , 主 要 遵 循 3个 原 则 :

做 好 干 旱 灾 害评 估 具有 重 要 的 现实 意 义 。 虽 然 干 旱 灾 害 评 估 是 科 学 制 定 抗 旱 减 灾 政 策 的 重 要支撑 , 然而 , 由于 干 旱 灾 害 评 估 相 关基 础 工 作 薄 弱 , 国 内外 尚未 建立 比较 科学 的干 旱 灾 害评 估 指标 体 系 , 干 旱对 农 业 、 工 业 及城 乡人 民生活 的影 响 以及 造 成 的 经济 损 失难 以 进 行 较 为 准确 的 分 析 、 评价 。 目前 , 国 内 外在 开 展 干 旱 灾 害评 估 工 作 时基 本是 采 用 较为 简 易 的 干 旱 灾 害 损 失汇 总 统计 方 法 , 如 美 国 佐治 亚 州 农业 和 经 济 发

气候灾害风险管理干旱风险评估方法编制说明

气候灾害风险管理干旱风险评估方法编制说明

气候灾害风险管理干旱风险评估方法编制说明气象行业标准《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本标准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0)提出并归口。

2018年8月由中国气象局下达国家气候中心(气法函〔2018〕62号),项目编号QX/T-2019-30,立项名称是《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2、协作单位本标准由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

3、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为:张强、邹旭恺、吕娟、廖要明、侯威、孙洪泉、苏志诚、李威、段居琦、王国复、屈艳萍、宋艳玲编写组人员分工如下:张强,标准起草牵头人,组织编写工作,负责标准的框架结构设计、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思路确定及技术把关、标准编写修改等;邹旭恺承担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标准初稿编写等;吕娟,承担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把关、标准修改等;廖要明、侯威、宋艳玲、李威、王国复、段居琦参与干旱致灾因子的选取和试验,孙洪泉、苏志诚、屈艳萍参与承载体资料收集和风险等级的验证等。

4、主要工作过程(1)前期基础干旱灾害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其造成的损失约占气象灾害损失的50%,而大范围、高影响干旱又是造成旱灾损失的主要灾害过程。

本标准项目编制成员先后主持编制过了《气象干旱等级》、《干旱灾害等级》、《全国抗旱规划》、《区域旱情等级》、《抗旱预案编制导则》等现行干旱相关的国家或行业标准。

2017年根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4.1大范围干旱监测预报与灾害风险防范技术和示范立项项目指南。

水利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和国家气候中心等单位联合申报,并于2018年1月获科技部批准。

国家气候中心承担其中课题“高精度多源资料综合干旱监测评估技术”(2017YFC1502402),课题在发展适宜的干旱致灾指标以反映干旱的程度或范围、持续时间等的基础,进行了区域性干旱事件识别和强度变化研究,研发了固定区域干旱事件的识别技术,并编制完成《区域性干旱过程监测评估》气象行业标准。

农业干旱评估方案

农业干旱评估方案

农业干旱评估方案一、背景干旱是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严重程度对于农业产业和农民的生计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此,为农业干旱的评估提供科学的指导,进行农业干旱评估方案的制定尤为重要。

二、评估指标农业干旱的评估指标包括下面三个方面:1. 水分状况农业生产过程中,水分是重要的因素。

因此,农业干旱评估中第一点是评估当前的水分状况。

评估水分状况需要关注农业生产的土壤水分含量,降雨量等,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初步判断当前的生产中干旱的问题。

2. 作物状态作物是农业生产的核心,而干旱后作物受损的情况对于干旱影响的评估尤为重要。

因此,农业干旱评估中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对于作物状态的评估,包括作物的生长现状、受灾情况和生产潜力等。

3. 农业生产现状农业生产现状是反映当地农业生产能力和产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干旱的情况下,正常农业生产需要的水量不能满足作物的需求,因此受干旱影响的地区往往农业生产也会出现明显的下降。

三、评估方法由于干旱评估涉及到多个因素,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指标,因此评估方法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评估方法,最常用的有以下两种:1. 大趋势评估法大趋势评估法是通过分析一个地区的雨量、气温、气候类型等自然因素以及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产能和农业发展情况,综合判断出该地区是否存在干旱问题,以及该干旱问题会对当地农业生产产生什么影响。

2. 统计学评估法统计学评估法是通过分析干旱时期内的水资源利用明细表以及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利用数据分析技术,进行数学模型预测,深入研究干旱问题对于农业生产影响的严重程度,可精细分析干旱的变化规律和趋势变化。

四、预防和应对措施农业干旱评估的第四个方面就是对于干旱问题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为了应对农业干旱带来的严重后果,需要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例如:•调整种植结构:选择抗旱性较强的农作物,如早熟玉米、甘蔗、甜菜等。

•合理管理土壤:保持土壤水分,避免过度开垦、过度耕作等高耗水作业。

•合理利用水资源:通过一系列措施,如水利设施建设、水源开发、推广节水技术等,保证农业用水的合理利用。

农业干旱评估方案

农业干旱评估方案

农业干旱评估方案背景介绍干旱是一种自然灾害,经常影响到农业生产。

农业干旱评估是在干旱灾害发生之前,预测、监测和评估干旱对农业的影响。

它可以帮助政府、农民、农业机构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制定优先级,并在保障食品安全和维护农业生产能力方面提供支持。

农业干旱评估方案农业干旱评估方案是基于气象条件、农业生产情况、土地使用和水资源利用状况的分析。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农业干旱评估方案:1. 气象数据收集干旱的主要因素是气象干旱。

因此,农业干旱评估方案需要收集气象数据,如降雨量、蒸发量、风速和温度等。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评估干旱程度及其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

2. 农业生产数据收集收集农业生产数据也是农业干旱评估方案的必要步骤。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农作物产量、牲畜、家禽出栏量以及农业用水量和灌溉水资源利用情况等。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计算和评估失业率、农产品价格、粮食供应和安全等。

3. 水资源利用情况分析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评估农业干旱方案时,需要对水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分析。

这包括灌溉、地下水和水库的状况。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评估水资源的短缺程度和流量状况,从而提供更准确的干旱预测。

4. 应对措施建议根据以上三步的分析结果,制定应对措施是农业干旱评估方案的核心。

这些应对措施可以包括制定政策、灌溉系统的改善,以及技术支持和农业生产的多元化等。

这些应对措施旨在保护农业生产,维护食品安全,以及向农民提供支持和帮助。

管理建议为了使农业干旱评估方案得到及时实施并产生应有的效果,以下是一些管理建议:1.采用先进技术采用新的技术和工具将会有助于更准确地监测干旱情况以及评估对农产品的影响。

一些常用的技术和工具包括卫星图像、遥感和气象监测。

2.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推动农业干旱评估方案的关键因素之一。

农业干旱评估方案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例如通过制定法规和资助政策。

这是保护农民和促进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3.预算支持需要在农业干旱评估方案中安排预算支持,确保各项评估和应对措施可以得以顺利实施。

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与防灾减灾对策研究

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与防灾减灾对策研究

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与防灾减灾对策研究干旱灾害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种灾害事件,对农田、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进行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并制定有效的防灾减灾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是制定防灾减灾对策的基础。

通过对干旱灾害的起因、演化、影响范围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干旱灾害的风险程度。

评估结果可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制定出合理的防灾减灾方案,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应对干旱的能力。

其次,有效的防灾减灾对策对于缓解干旱灾害带来的损失至关重要。

在干旱灾害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出的防灾减灾对策必须具备科学性、全面性和针对性。

科学性意味着对干旱灾害的认识和对应措施要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之上,注重应对策略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全面性则要求将各个层面的干旱灾害考虑在内,包括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等等。

针对性则要求根据评估结果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具体的应对措施。

例如,在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可通过加强水源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手段来减轻干旱灾害带来的损失。

同时,防灾减灾需要多元化的手段来进行。

单一手段的应对无法应对灾害带来的多元化影响。

既要注重灾害预测预警,以提早预知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为决策者提供信息支持;又要注重发展灾后恢复与重建能力,提高抗灾能力,迅速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此外,加强社会组织与公众参与,通过广泛凝聚社会力量,形成合力应对干旱灾害的挑战。

除了短期反应,需长期关注预防为主的防灾减灾措施。

在干旱灾害预防方面,首先要引起公众注意、增强防灾意识,普及干旱灾害知识,提高居民自我保护能力。

其次,要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和水资源利用,确保生态安全。

最后,需要加强科学技术研究支撑,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和科技支撑能力,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干旱灾害。

总之,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与防灾减灾对策的研究对于应对干旱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评估风险,制定对策,可以提高干旱灾害的防御能力,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气候灾害风险管理 干旱风险评估方法》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

《气候灾害风险管理 干旱风险评估方法》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

ICS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QX/T XXXXX—XXXX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方法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Risk Assessment of drought Disaster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征求意见稿)(本稿完成日期2019年11月10日)XXXX-XX-XX发布XXXX-XX-XX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术语和定义 (1)3 资料收集与处理 (1)4干旱风险评估内容和方法 (2)附录 A (资料性附录)归一化处理 (4)参考文献 (5)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40)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强、邹旭恺、吕娟、廖要明、侯威、孙洪泉、苏志诚、李威、段居琦、王国复、屈艳萍、宋艳玲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干旱灾害风险评估的内容、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管理。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气象干旱 meteorological drought某时段内,由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收支不平衡,水分支出大于水分收入而造成的水分短缺现象。

2.2气象干旱指数 meteorological drought index利用气象要素,根据一定的计算方法所获得的指标,用于监测或评价某区域某时间段内由于天气气候异常引起的水分亏欠程度。

2.3 干旱致灾因子 hazards造成干旱灾害的自然异变因素,气象灾害中一般指造成干旱灾害损失的气象干旱极端气候事件。

2.4 土壤田间持水量Field capacity在土壤中所能保持的最大数量的毛管悬着水,即在排水良好和地下水较深的土地上充分降水或灌水后,使水分充分下渗,并防止其蒸发,经过一定时间,土壤剖面所能维持较稳定的土壤含水量。

气候灾害风险管理干旱风险评估方法编制说明

气候灾害风险管理干旱风险评估方法编制说明

气候灾害风险管理干旱风险评估方法编制说明气候灾害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对气候灾害风险进行评估、监测和控制,以减少灾害损失并提高社会抵御能力。

干旱作为一种常见的气候灾害,对农业、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干旱风险进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干旱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确定评估区域和时段。

由于干旱的发生可能会受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土地利用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干旱风险评估时需要明确评估的区域范围和评估的时段。

第二步:收集干旱相关数据。

干旱风险评估需要相关的数据,包括气象数据、土壤数据、水文数据和植被数据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气象站、水文站和遥感手段等方式获取。

第三步:评估干旱指标。

根据干旱的特点和影响,可以选择一些常用的干旱指标进行评估,如气象干旱指标和农业干旱指标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可以得出评估区域和时段内的干旱情况。

第四步:确定干旱风险指标。

根据干旱指标的结果,可以选择一些干旱风险指标进行评估,如干旱频率、干旱持续时间和干旱强度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干旱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从而评估出干旱风险的大小。

第五步:制定风险评估指标权重。

不同的干旱指标对干旱风险的影响程度可能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各指标的权重,以确定影响干旱风险的主要因素。

第六步:进行干旱风险评估。

根据确定的干旱指标和风险指标,将收集到的干旱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出干旱风险的评估结果。

可以采用数学模型、统计方法和GIS技术等进行分析。

第七步:制定应对策略。

在进行干旱风险评估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包括改善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农业措施和建设抗旱工程等。

总之,干旱风险评估方法是通过对干旱指标和风险指标进行评估分析,确定干旱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干旱造成的损失。

该评估方法需要收集相关数据,确定评估区域和时段,制定评估指标权重,并利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进行评估,最终制定出应对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QX/T XXXXX—XXXX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方法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Risk Assessment of drought Disaster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征求意见稿)(本稿完成日期2019年11月10日)XXXX-XX-XX发布XXXX-XX-XX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术语和定义 (1)3 资料收集与处理 (1)4干旱风险评估内容和方法 (2)附录 A (资料性附录)归一化处理 (4)参考文献 (5)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40)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强、邹旭恺、吕娟、廖要明、侯威、孙洪泉、苏志诚、李威、段居琦、王国复、屈艳萍、宋艳玲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干旱灾害风险评估的内容、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管理。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气象干旱 meteorological drought某时段内,由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收支不平衡,水分支出大于水分收入而造成的水分短缺现象。

2.2气象干旱指数 meteorological drought index利用气象要素,根据一定的计算方法所获得的指标,用于监测或评价某区域某时间段内由于天气气候异常引起的水分亏欠程度。

2.3 干旱致灾因子 hazards造成干旱灾害的自然异变因素,气象灾害中一般指造成干旱灾害损失的气象干旱极端气候事件。

2.4 土壤田间持水量Field capacity在土壤中所能保持的最大数量的毛管悬着水,即在排水良好和地下水较深的土地上充分降水或灌水后,使水分充分下渗,并防止其蒸发,经过一定时间,土壤剖面所能维持较稳定的土壤含水量。

2.5 干旱灾害风险Risk of drought disaster在某个特定时期的由于干旱事件造成某个行业、城市或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出现剧烈改变的可能性或概率。

2.6 干旱灾害风险评估 Risk Assessment of drought disaster对干旱灾害灾害造成的可能影响和损失进行量化评估。

3 资料收集与处理3.1 资料收集3.1.1 气象资料收集气象站建站以来地面气象月报表、气象灾害年鉴、气象志、地方志及相关文献资料中的气象干旱发生记录,包括长时间降水偏少情况,高温发生情况,及气象干旱发生时间、强度和影响范围(区域)等。

3.1.2 社会经济资料收集市、县(区)历年人口、经济GDP、农业种植、农业灌溉和水库蓄水等情况。

3.1.3 灾情资料收集干旱灾害的历史灾情记录,包括受灾人口、受灾面积、直接经济损失等。

4 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内容和方法4.1 评估内容风险评估内容包括致灾因子识别、风险评估模型构建和风险等级划分。

4.2 风险评估方法4.2.1 致灾因子识别分别计算干旱累积强度、相当强度、相当最强、轻旱日数、中旱日数等致灾因子与干旱受灾面积的相关系数,选取相关性最好的指标作为干旱风险评估模型的自变量。

4.2.2 风险评估模型构建干旱风险评估模型按式(1)构建。

(1)式中:——风险指数;——致灾因子;——回归系数。

4.2.3 风险等级划分基于4.2.2统计的风险指数序列,采用“百分位数法”,将干旱灾害风险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及特重4个等级(表1),并按照百分位数区间推算得到相应的风险指数阈值。

每过5年应把新资料加入序列中,重新推算风险指数阈值。

表1 干旱灾害风险等级4.2.4 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对每次干旱过程进行风险评估,将监测或预报的致灾因子代入式(1),计算得到风险指数(^ I),然后按照风险指数阈值确定评估结果。

附录 A(资料性附录)回归系数确定方法设因变量与自变量有线性关系,那么建立与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A.1)式中:—因变量的值;—自变量的值;、—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参数。

和由下列公式求得:(A.2)(A.2)参考文献[1].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2].章国材.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原理和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4.[3].姚玉璧,张强等,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及其科学问题与展望.资源科学,Vol.35,No.9 Sep.,2013。

[4].黄崇福.自然灾害风险分析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气象行业标准《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本标准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0)提出并归口。

2018年8月由中国气象局下达国家气候中心(气法函〔2018〕62号),项目编号QX/T-2019-30,立项名称是《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2、协作单位本标准由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

3、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为:张强、邹旭恺、吕娟、廖要明、侯威、孙洪泉、苏志诚、李威、段居琦、王国复、屈艳萍、宋艳玲编写组人员分工如下:张强,标准起草牵头人,组织编写工作,负责标准的框架结构设计、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思路确定及技术把关、标准编写修改等;邹旭恺承担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标准初稿编写等;吕娟,承担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把关、标准修改等;廖要明、侯威、宋艳玲、李威、王国复、段居琦参与干旱致灾因子的选取和试验,孙洪泉、苏志诚、屈艳萍参与承载体资料收集和风险等级的验证等。

4、主要工作过程(1)前期基础干旱灾害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其造成的损失约占气象灾害损失的50%,而大范围、高影响干旱又是造成旱灾损失的主要灾害过程。

本标准项目编制成员先后主持编制过了《气象干旱等级》、《干旱灾害等级》、《全国抗旱规划》、《区域旱情等级》、《抗旱预案编制导则》等现行干旱相关的国家或行业标准。

2017年根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4.1大范围干旱监测预报与灾害风险防范技术和示范立项项目指南。

水利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和国家气候中心等单位联合申报,并于2018年1月获科技部批准。

国家气候中心承担其中课题“高精度多源资料综合干旱监测评估技术”(2017YFC1502402),课题在发展适宜的干旱致灾指标以反映干旱的程度或范围、持续时间等的基础,进行了区域性干旱事件识别和强度变化研究,研发了固定区域干旱事件的识别技术,并编制完成《区域性干旱过程监测评估》气象行业标准。

2018年6月课题“高精度多源资料综合干旱监测和评估技术”召开了启动会,在专家的建议课题应该基于“高精度多源资料综合干旱监测和评估技术”和“农业、城市、生态等不同承灾对象旱灾风险动态评估技术旱情综合评估技术”的基础上,编制“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方法”标准,以将成果推广使用。

为此,2018年9月成立标准编写组,召开会议讨论标准申报和并起草了初稿。

本标准获批立项后,起草组参考前期成果,成立标准编写小组,结合业务实践,确定项目编写框架和总体思路,制定工作进度计划,对标准编写内容开展了进一步研究。

(2)编写初稿。

确定编写框架和总体思路,选取国内不同区域有代表性的干旱发生省份,分别计算各个干旱致灾因子指标值,确定评估指标,划分风险等级,完成初稿编写。

(4)形成征求意见稿。

初稿完成后,起草组邀请国家气候中心、气象科学研究院、水利部水科院、辽宁省等单位专家就关键技术问题开展咨询指导,然后按照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1、标准编制原则(1)科学性本标准利用气象资料和民政部门的灾情资料,分析研究了干旱灾害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据此建立了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划分了风险等级,并与实际情况进行了对比验证,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干旱灾害的风险评估。

本标准中的气象干旱指数和干旱等级的划分是基于国家标准《气象干旱等级》(GB/T20481-2017),在业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检验。

(2)可行性本标准所采用资料均能实时获取,方法成熟,气象干旱指数的监测已经在业务中使用多年,具备很好的可行性。

(3)规范性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符合标准编写要求。

2、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干旱灾情与干旱事件发生的强度、范围和持续时间有关。

为了进一步分析干旱灾害的关键致灾因子,本标准采用相关分析,选择干旱受灾面积与干旱指数表征的干旱强度、时间、范围等指标相关性最好的指标,并且通过显著性检验(005=.α)时,则确定该指标为干旱灾害的致灾因子。

然后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来建立干旱灾害风险指数与致灾因子之间的关系。

最后,采用百分位数阈值方法,将干旱灾害风险指数序列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及特重四个等级。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及预期的经济效果 1 业务应用和验证情况本标准中构建了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如下式(1):(1) 式中:——风险指数; ——致灾因子; ——回归系数。

利用辽宁、云南、湖北、湖南等省的干旱指标及干旱受灾面积对上述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模型进行了统计验证,具体如下。

2 辽宁省干旱灾害风险评估2.1 资料干旱指数资料为利用辽宁省1971-2018年逐日降水量和气温资料统计的逐日气象干旱指数MCI 。

基于MCI 指数序列,统计了1971-2018年辽宁省干旱累积强度、相当强度、相当最强、轻旱日数、中旱日数等干旱指标。

干旱灾情资料为收集的辽宁省1971-2018年干旱受灾面积资料。

2.2 干旱灾害风险评估(1)干旱致灾因子识别对干旱受灾面积分别与干旱累积强度、相当强度、相当最强、轻旱日数、中旱日数等进行相关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

选择与干旱受灾面积关系最好的相当最强的指标作为致灾因子。

表1辽宁省干旱受灾面积与各干旱指标相关系数要素 累积强度相当强度相当最强 轻旱日数中旱日数样本数 48 48 48 48 48 相关系数0.65**0.65**0.66**0.59**0.65**注:*表示相关程度通过005.α=显著水平检验;**表示相关程度通过001.α=显著水平检验。

(2)风险评估模型构建采用回归分析,构建辽宁省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式2):(2)式中:ˆI为干旱风险指数,为相当最强。

利用式(2)估算出风险指数(ˆI),构成风险指数序列(图1)。

图1辽宁省干旱灾害受灾面积和干旱风险评估模型拟合值历年变化(1971-2018年)(4)风险等级划分按照百分位数法,基于构建的风险指数(ˆI)序列,将干旱灾害风险划分为4个等级,并推算得到风险指数(ˆI)阈值区间(表2):表2辽宁省干旱灾害风险等级划分等级百分位数风险指数(ˆI) 风险等级1 P≤50% ˆI≤98.4 轻度2 50%<P≤70% 98.4<ˆI≤ 124.9 中度3 70%<P≤90% 124.9<ˆI≤ 162.6 重度4 P>90% ˆI> 162.6 特重(5)干旱风险评估模型结果验证为了验证干旱风险评估模型的评估效果,我们利用辽宁省1971-2018年的干旱受灾面积资料,利用干旱风险模型公式(2)拟合了干旱灾害风险指数数值,再按照表2的等级阈值得到历年的干旱灾害风险等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