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部鼻型NK-T 细胞淋巴瘤一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doc

合集下载

流式细胞术在NK细胞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并文献复习

流式细胞术在NK细胞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并文献复习

流式细胞术在N K 细胞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并文献复习兰晓曦,孙婉玲,胡蓉华,郭轶先,孙雪静(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液科,北京100053)D O I :10.11748/b j m y .i s s n .1006-1703.2021.05.010收稿日期:2021G04G06;修回日期:2021G05G08作者简介:兰晓曦(1984 ).研究方向:成人血液病.摘要:目的㊀侵袭性N K 细胞白血病和结外N K /T 细胞淋巴瘤-鼻型是成人最主要的E B V 病毒相关的T 细胞和N K 细胞增殖性疾病,目前针对N K 细胞的检测手段,主要包括细胞形态学㊁免疫组织化学,以及流式细胞术,本文主要探讨流式细胞术的优越性.方法㊀本文报道2例成人N K 细胞肿瘤的诊断及治疗过程,其中1例患者合并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结果㊀流式细胞术的应用在他们的诊断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结论㊀单纯细胞形态学难以判断N K 细胞克隆性.病理免疫组织化学通常被认为是诊断"金标准",但是通常N K 细胞恶性肿瘤患者呈侵袭性病程,可能无法耐受活检手术或者组织取材不满意而使得诊断证据不足.流式细胞术可以尽可能多地㊁快速地获取靶向细胞,并进行细胞大小㊁胞浆颗粒度及分化抗原的综合高效分析.关键词:侵袭性N K 细胞白血病;㊀结外N K /T 细胞淋巴瘤-鼻型;㊀流式细胞术中图分类号:R 733.7㊀㊀文献标识码:AA n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F l o wC y t o m e t r y i n t h eD i a gn o s i s o fN KC e l l T u m o r s a n dR e v i e wo fP r e v i o u sL i t e r a t u r e sL A N X i a o x i ,S U N W a n l i n g ,H U R o n g h u a ,G U O Y i x i a n ,S U N X u e j i n g(D e p a r t m e n t o fH e m a t o l o g y ,X u a n w uH o s p i t a l ,C a p i t a l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B e i j i n g 100053,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A g g r e s s i v eN K Gc e l l l e u k e m i a a n de x t r a n o d a lN K /T Gc e l l l y m p h o m a ,n a s a l t y pe a r e t h em o s t i m p o r t a n tE B Vv i r u s Gr e l a t e dTc e l l a n dN Kc e l l p r o l if e r a t i v ed i s e a s e s i na d u l t s .T h e c u r r e n t d e t e c t i o nm e t h o d sf o rN K c e l l s m a i n l y i n c l u d ec e l lm o r p h o l og y ,i m m u n ohi s t o c h e m i s t r y,a n df l o w c y t o m e t r y .T h i s a r t i c l e i s t od i s c u s s e s t h ea d v a n t a g e so f f l o wc y t o m e t r y .M e t h o d s T h i s a r t i c l er e po r t s o nt h e d i a g n o s i s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t w o a d u l t N K c e l lt u m o r s ,o n e o f w h i c h h a s a s e c o n d a r y h e m o p h a g o c y t i c l y m p h o h i s t i o c y t o s i s s y n d r o m e .R e s u l t s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f l o wc y t o m e t r y h a s p l a y e d a m a j o r r o l e i n t h e i r d i a g n o s i s .C o n c l u s i o n U s i n g c e l lm o r p h o l o g y a l o n e i s d i f f i c u l t t o j u d g e t h e c l o n a l i t y o fN Kc e l l s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i m m u n o h i s t o c h e m i s t r y i s g e n e r a l l y r e g a r d e da s t h e g o l d s t a n d a r d f o r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b u t p a t i e n t sw i t hN Kc e l lm a l i g n a n c y u s u a l l y h a v e a n a g g r e s s i v e c o u r s e a n dm a y no t b e a b l e t ot o l e r a t eb i o p s y s u r g e r y o ru n s a t i s f a c t o r y t i s s u es e l e c t i o n ,w h i c h m a k e st h ed i a g n o s t i ce v i d e n c e i n s u f f i c i e n t .F l o w c y t o m e t r y c a no b t a i na s m a n y t a r ge t e dc e l l sa s p o s s i b l ea n dc a n b ec o n d u c t e d q u i c k l y ,a n d p e rf o r m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a n de f f i c i e n t a n a l y s i s o f c e l l s i z e ,c y t o p l a s m i cg r a n u l a r i t y ,a n d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a n t i ge n .K e y w o r d s :A g g r e s s i v e N K c e l ll e u k e m i a ;㊀E x t r a n o d a l N K /T c e l ll y m p h o m a Gn a s a l t y pe ;㊀F l o wc y t o m e t r y㊀㊀E B V 病毒相关的T 细胞和N K 细胞增殖性疾病(E B V Ga s s o c i a t e d T a n d N K Gc e l ll y m p h o pr o l i f e r a t i v e d i s e a s e s ,E B V GT /N KL P D s )是一类以被E B V 病毒感染的T 细胞或者N K 细胞异常增殖为特征的疾病,主267L a b e l e d I mm u n o a s s a y s&C l i n M e d ,M a y.2021,V o l .28,N o .5要包括慢性活动性E B V病毒感染㊁儿童系统性E B V 阳性T细胞淋巴瘤㊁侵袭性N K细胞白血病㊁结外N K/T细胞淋巴瘤G鼻型.其中前两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1];侵袭性N K细胞白血病多在青年G中年发病,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结外N K/T细胞淋巴瘤G鼻型主要见于中年人,男性较女性易感[2].此外,E B VGT/N KL P D s在临床过程中可能演变为其他类别,例如慢性活动性E B V病毒感染的恶性转化[2].而E B V 相关的噬血细胞综合征被认为是一种反应性㊁炎性疾病,尽管它通常是致命的,并且可能与以上恶性血液病有相似的表现,因此在临床中需要与E B VGT/N K L P D s相鉴别.㊀㊀自然杀伤细胞(n a t u r a l k i l l e r,N K)是机体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T细胞相比,N K细胞缺乏反应性增殖与肿瘤克隆性之间可相互区别的细胞遗传学特异标志.目前针对N K细胞的检测手段,主要包括细胞形态学㊁免疫组织化学,以及流式细胞术.肿瘤性N K细胞通常形态不典型或具有较大异质性,无法和非肿瘤增殖的淋巴细胞相鉴别,因此单纯细胞形态学难以判断N K细胞克隆性.病理免疫组织化学通常被认为是诊断 金标准 ,但是通常N K细胞恶性肿瘤患者呈侵袭性病程,可能无法耐受活检手术或者组织取材不满意而使得诊断证据不足.流式细胞术(f l o wc y t o m e t r y,F C M)是利用流式细胞仪,使细胞成单个串状排列流经检测区,通过接收激光照射后液流内的散射光信号和荧光信号,对单细胞进行定量分析,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分析上万个细胞,同时从一个细胞中测得多个参数,对比细胞形态学㊁免疫组织化学这种传统的显微镜检查, F C M技术可以尽可能多地㊁快速地获取靶向细胞,并进行细胞大小㊁胞浆颗粒度及分化抗原的综合高效分析.因此通过外周血或骨髓流式细胞术分析,我们可以方便㊁及时地得到检测结果,但是比较细胞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本文报道2例成人N K细胞肿瘤的诊断及治疗过程,其中1例患者合并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而流式细胞术的应用在他们的诊断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病例资料㊀㊀例1:患者女性,24岁,主因 腹胀㊁胸闷㊁乏力3月,伴发热㊁盗汗2月 于2017年8月10日收入我科.患者入院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㊁腹胀,伴乏力,无发热㊁咳嗽㊁腹痛,就诊当地医院,查腹部超声提示肝脾肿大㊁腹水,予保肝等治疗后无缓解.2个月前开始发热,最高体温40ħ,多为夜间发热,偶有咳嗽㊁盗汗,自服退热药体温可降至正常.1月余前就诊于第二家医院,查血常规示轻度贫血及血小板减少,腹部超声示,肝硬化㊁门脉增宽㊁脾大㊁腹腔积液,予保肝治疗,患者症状无缓解.2周前患者出现双下肢水肿,就诊于第三家医院,胃镜示,食管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外周血涂片示,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占94%,其中不典型淋巴细胞占80%.患者自发病体重无明显变化.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精神弱,贫血貌,前胸皮肤可见蜘蛛痣,肝掌(+),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胸骨无压痛,腹部膨隆,腹壁静脉曲张,腹软,无压痛㊁反跳痛,无腹部包块,肝肋下5c m,脾甲乙线12c m㊁甲丙线15c m㊁丁戊线8c m,移动性浊音(+),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入院后血常规:白细胞11.15ˑ109/L,淋巴细胞94.3%,血红蛋白89g/L,血小板53ˑ109/L.血生化:白蛋白25.74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1I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06I U/L,乳酸脱氢酶776I U/L,总胆红素12.33μm o l/L,碱性磷酸酶334I U/L,肌酐43μm o l/L.凝血:P T19.3s, A P T T87.3s,纤维蛋白原1.02g/L,DG二聚体0.96μg/ m L.血清铁蛋白362.4n g/m L.外周血E B VGD N A核酸定量:2.999ˑ105拷贝/m L.H B V㊁H C V㊁H I V 阴性.㊀㊀骨髓细胞形态学:增生活跃,粒系中幼粒㊁杆状核和分叶核比例均减低,红系中幼红比例减低,部分成熟红细胞中心浅染,成熟淋巴细胞占61%,部分淋巴细胞胞浆颗粒增多㊁胞体略大,可见淋巴造血岛,单核细胞及组织细胞易见,可见嗜血现象,全片共见巨核细胞121个,分类㊁形态无明显异常.骨髓流式分析(如图1):以C D3及S S C射门,发现2群淋巴细胞,分别为C D3+淋巴细胞(P3细胞群)及C D3-淋巴细胞(P4细胞群),C D3+淋巴细胞为正常淋巴细胞,而P4细胞群主要为异常细胞,约占骨髓有核细胞56.5%,其中94.3%免疫表型为C D45弱+S S C增大C D34-C D3-C D4-C D8-C D56+C D16弱+C D5+C D94+C D158a-C D158b-C D158e-C D158i+C D7+C D2+H L AGD R+N K p30-N K p46部分+G r a n z y m e+P e r f o r i nGc T d TGc C D3-.T C R基因重排B链阳性.367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㊀2021年5月第28卷第5期图1㊀例1骨髓流式细胞术分析㊀㊀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骨髓结果,患者诊断为侵袭性N K细胞白血病,诊断依据为:①患者呈侵袭性的临床过程,有明显的B症状㊁肝脾大㊁腹腔积液,常规化验检查提示严重的肝功能障碍;②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伴贫血及血小板减少,骨髓中见大颗粒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提示为克隆性N K细胞;③明确有E B V病毒复制.确诊后,于2017年8月21日予S M I L E方案化疗1疗程,具体为:甲氨蝶呤2g/(m2 d L)地塞米松40m g/ d2G4异环磷酰胺1500m g/(m2 d2G4)依托泊苷100m g/(m2 d2G4)培门冬酶3750I U/d8d22,化疗过程中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㊁肝脾缩小,化疗后血小板恢复至正常.出院转至当地医院行第2及第3疗程S M I L E方案化疗,后因经济条件差终止治疗,2018年4月患者去世.㊀㊀例2:患者,男性,48岁,主因 肌肉抖动㊁无力伴声音嘶哑3月,皮疹伴发热1月余 于2020年8月收入我科.患者入院前3个月行胃肠镜检查后出现右眼发红㊁右侧面部抖动,伴伸舌右偏,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腰穿㊁脑电图㊁头颅M R 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且患者很快出现咀嚼㊁吞咽困难,右上肢抖动㊁右下肢无力,予激素㊁丙球冲击治疗无效.后就诊第二家医院,肌电图示右胫神经异常,住院期间患者与人争吵后出现咽痛㊁声音嘶哑,电子喉镜示左侧声带麻痹,伴腹部㊁胸部肌肉抖动,伴头不自主晃动,予苯海索㊁金刚烷胺㊁胞磷胆碱及营养神经治疗无效.1月前患者外阴部皮肤出现破溃,予抗感染治疗后皮肤溃烂好转,但出现外阴红疹,并出现面部红疹㊁溃烂,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2周前出现午后及夜间发热,体温最高39ħ,血常规提示中性粒细胞缺乏,伴血小板重度减低.自发病患者明显消瘦.入院查体: T38.5ħ,P136次/分,R22次/分,B P131/84m m H g,神清,精神差,颜面部散在直径约0.5~1c m红色丘疹,其上可见少许糜烂㊁渗液,躯干㊁四肢㊁会阴部㊁外生殖器散在大小不等㊁形态不一紫红色斑疹,伴局部溃烂,双侧额纹不对称,右侧浅,右侧鼓腮不能,四肢肌力V级,右上肢肌张力增高,右侧腱反射较左侧活跃,双侧颈部可467L a b e l e d I mm u n o a s s a y s&C l i n M e d,M a y.2021,V o l.28,N o.5及多个直径1~1.5c m淋巴结,腹软,未触及包块,肝脾未及明显肿大.入院后血常规:白细胞0.96ˑ109/L,中性粒细胞0.49ˑ109/L,血红蛋白94g/L,血小板17ˑ109/L.生化:白蛋白26.22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943I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652I U/L,乳酸脱氢酶3095I U/L,总胆红素24.93μm o l/L,碱性磷酸酶516I U/L,肌酐50μm o l/L,三酰甘油0.93m m o l/L,钠120m m o l/L.凝血:P T16.7s,A P T T61.4s,纤维蛋白原1.26g/L,DG二聚体13.63μg/m L.铁蛋白>15000n g/m L.外周血E B V核酸定量:9.562ˑ107拷贝/m L.H B V㊁H C V㊁H I V 阴性.感染E B V淋巴细胞亚群检测:C D3+C D4+细胞1.8ˑ104拷贝/100万个细胞,C D3+C D8+细胞9.7ˑ103拷贝/100万个细胞,C D3-C D19-细胞4.5ˑ104拷贝/100万个细胞,C D56+细胞4.59.7ˑ105拷贝/100万个细胞.可溶性C D25水平检测35731p g/m L(正常参考范围<6400p g/m L).N K细胞活性检测15.8%(正常参考范围<15.11%).颗粒酶B检测:N K细胞颗粒酶B表达率99.11%(正常参考范围<77%),C T L细胞颗粒酶B表达率82.42%(正常参考范围<6%).穿孔素表达检测:N K细胞P e r f o r i n表达率94.68%(正常参考范围<81%),C T L细胞P e r f o r i n表达率16.59%(正常参考范围<2%).X I A P表达检测:N K细胞X I A P表达率64.87%(正常参考范围<59%),T细胞X I A P表达率3.72%(正常参考范围ȡ61%).S A P表达检测:N K 细胞X I A P表达率99.85%(正常参考范围<26%),C T L 细胞S A P表达率96.42%(正常参考范围<43%).C D107a激发实验:经刺激后C D107a分子在N K和C T L 细胞膜上的增加幅度位于正常参考范围.㊀㊀骨髓细胞形态学:增生活跃,粒红两系比例2.08,粒系分叶核比例减低,红系偶见幼红细胞造血岛,晚幼红细胞㊁成熟红细胞胞体小,淋巴及单核细胞比例大致正常,组织细胞㊁吞噬细胞及网状细胞易见,分类不明细胞7%,其染色质粗糙㊁核仁隐约㊁浆深蓝㊁少或无颗粒,可见伪足,全片未见巨核细胞,血小板少.骨髓流式分析(如图2):以C D3及C D56射门,将淋巴细胞分为C D3+C D56-细胞(D细胞群)㊁C D3-C D56+细胞(C细胞群)及C D3+C D56+细胞(E细胞群)共三群细胞.其中C D3+C D56-淋巴细胞占骨髓淋巴细胞7.53%,为正常淋巴细胞.C D3-C D56+细胞占骨髓淋巴细胞33.04%,其S S C略增大,C D7弱+C D2弱+C D5-C D4-C D8-C D57-C D16-C D158a+C D158b-C D158e-C D158i-P e r f o r i n-G r a nB+,为异常单克隆N K细胞.C D3+C D56+细胞占淋巴细胞15.65%,免疫表型为C D7+C D2+C D5+C D4-C D8++C D57-C D16-C D158a-C D158b-C D158e-C D158i-P e r f o r i n-G r a nB+,为异常表型N K/T细胞.行皮肤活检,病理结果尚未回报.图2㊀例2骨髓流式细胞术分析567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㊀2021年5月第28卷第5期㊀㊀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首先被诊断为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断依据为:①发热,体温大于38.5,持续大于7d;②全血细胞减少;③低纤维蛋白原血症;④骨髓中有噬血现象;⑤血清铁蛋白显著升高;⑥可溶性C D25升高.由于患者还具有皮肤㊁神经系统异常表现,结合骨髓中克隆性N K细胞的检出㊁病理活检的结果,考虑患者为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原发病为结外N K/T细胞淋巴瘤G鼻型.诊断依据为:①患者有明确的发热㊁消瘦B症状,同时伴有声嘶㊁全身多处肌肉抖动及无力㊁皮疹及皮肤破溃;②实验室检测到E B VGD N A;③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见分类不明细胞,骨髓流式分析见免疫表型为C D3-C D56+异常单克隆N K细胞㊁C D3+C D56+异常表型N K/T细胞.㊀㊀患者入院后持续高热,立即按照H L H1994方案诱导化疗,具体为:V PG1650m g/m2b i w,地塞米松10m g/m2q d,化疗中患者全身皮疹㊁破溃明显好转,肌肉不自主抖动明显缓解,但仍然持续发热,并发消化道出血,化疗第8天患者及家属放弃治疗要求出院回当地,出院后2d患者去世.出院1周后,患者皮肤活检病理回报:表皮基底细胞局灶液化,基底细胞与真皮细胞间可见水疱形成,真皮浅层可见散在淋巴细胞侵润,以T淋巴细胞为主,以小血管周围为著,部分淋巴细胞侵润表皮基底细胞层,免疫组化:C D3+C D5部分+C D20-C D79a-K iG67部分+C D56+E B V+,考虑结外N K/T细胞淋巴瘤G鼻型.与临床诊断相符.讨㊀㊀论㊀㊀侵袭性N K细胞白血病及结外N K/T细胞淋巴瘤G鼻型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肿瘤细胞形态学㊁免疫学特征㊁遗传学等进行综合考虑.侵袭性N K细胞白血病主要表现为高热㊁乏力㊁肝脾肿大㊁肝功能衰竭和全血细胞减少,多数患者呈侵袭性㊁暴发性的临床过程,短期内可出现肝衰竭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噬血细胞综合征,恶性N K细胞最常累及的髓外脏器为脾脏㊁肝脏,淋巴结肿大及皮肤累及不常见[3].病例1的青年女性患者即以乏力㊁肝脾肿大伴腹水的症状起病,随后出现发热.患者血常规示白细胞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大于90%,伴有中度贫血和轻度血小板减少,同时合并凝血功能障碍㊁肝功能异常.㊀㊀A N K L外周血和骨髓中均可出现大颗粒淋巴细胞,胞质淡染,核染色质较细,偶见核仁,但是免疫表型提示为成熟N K细胞,如C D94+,典型的免疫表型是s C D3-c C D3+C D2+C D16弱+C D56+C D57-,T 细胞㊁B细胞和髓系特异性标志抗原阴性[8G9].病例1的患者骨髓镜下可见胞浆颗粒增多㊁胞体略大淋巴细胞.患者骨髓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以C D3及S S C射门,发现2群淋巴细胞,分别为C D3+及C D3-淋巴细胞.其中C D3+淋巴细胞同时表达C D7C D5C D2,进一步可分为C D4或C D8单阳性T细胞群,不表达C D56C D16C D57这三个N K细胞标志物,故患者骨髓中C D3+淋巴细胞为正常淋巴细胞.而患者C D3-淋巴细胞表达C D56,弱表达C D16,不表达C D57,同时表达C D7C D2,不表达C D4C D8C D5,考虑为异常N K细胞,并且这群细胞C D45弱表达,S S C较上一群正常淋巴细胞增大,提示为成熟表型的大颗粒N K细胞.此外,我们应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 I R)系列抗体C D158a㊁C D158b㊁C D158e㊁C D158i㊁C D94/N K G2A用于N K细胞克隆性检测,患者单克隆表达C D158i㊁C D94/N K G2A,而杀伤细胞激活受体(K A R)系列抗体检测显示N K p30-N K p46部分+,同时患者还表达细胞毒性分子颗粒酶,不表达穿孔素.故结合临床表现明确诊断为A N K L.但是A N K L患者T C R重排应为胚系构型,而本例患者检测到T C R单克隆重排,考虑患者可能合并反应性T C R单克隆重排.㊀㊀A N K L为罕见疾病,主要为亚洲患者的病例报道[16],其预后均较差,没有权威推荐的诱导化疗方案.尽管近年来包含左旋门冬酰胺酶的化疗方案,如S M I L E方案(地塞米松㊁甲氨喋呤㊁异环磷酰胺㊁依托泊苷㊁左旋门冬酰胺酶)㊁A s p a M e t D e x方案(地塞米松㊁甲氨喋呤㊁左旋门冬酰胺酶)㊁V I D L(地塞米松㊁异环磷酰胺㊁依托泊苷㊁左旋门冬酰胺酶)改善了A N K L的治疗效果,少数患者可能通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获得长期存活,但是其中位生存期不超过12个月[8].本文A N K L患者应用S M I L E方案明确有效,但是因为经济原因未能继续化疗及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总生存期8个月.㊀㊀结外N K/T细胞淋巴瘤G鼻型通常起病累及上呼吸G消化道,约20%~30%的病例起病于非上呼吸G消化道[4],而皮肤及皮下组织是最常见的肿瘤播散部位[5],而且接近10%的患者皮肤损害为最初表现[6],皮损常见多发皮肤红斑或肿块,通常伴破溃,可累及躯干及四肢,此外E N K T L也可累及胃肠道㊁睾丸㊁肺和中枢神经系统,而骨髓很少累及[2],发热㊁盗汗㊁消瘦等B症状及继发性H L H也可见[7].本文中病例2的中年男性以神经系统症状起病,但是其神经系统M R I㊁脑脊液检测等始终未发现明显异常,随后患者迅速出现全身多发皮疹㊁持续高热,合并继发性H L H.㊀㊀病例2的患者虽然表现为显著的神经系统症状及皮667L a b e l e d I mm u n o a s s a y s&C l i n M e d,M a y.2021,V o l.28,N o.5肤损害,但是神经系统影像学㊁细胞学检查均未发现淋巴瘤证据,而皮肤活检的病理报告在患者出院后才获得,因此其骨髓形态学所见分类不明细胞以及骨髓流式检测结果对诊断至关重要.曾经关于A N K L和E N K T L的关系有很多争论,有人认为A N K L就是E N K T L的白血病表现形式,无论如何二者的鉴别诊断有时非常困难,但好在它们的治疗方法相差不多[8].E N K T L病理组织学形态上表现为非均质性,细胞大小不等,具有血管中心性的非典型淋巴样细胞浸润和血管破坏导致血管阻塞㊁缺血坏死的特征性表现[2].免疫表型方面,大多数E N K L肿瘤细胞为C D56+N K细胞, C D2+c C D3+s C D3-C D4-C D8-C D5-,表达细胞毒性分子(颗粒酶,穿孔素和T I A1),有时有C D3+C D56-T细胞,C D4或C D8+,C D5+,T C R单克隆表达T C Rγ和δ链而不是T C Rα/β[7,10G12].患者骨髓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以C D3及C D56射门,将淋巴细胞分为C D3+C D56-㊁C D3-C D56+及C D3+C D56+共三群细胞.其中C D3+C D56-淋巴细胞同时表达C D7C D5C D2,进一步可分为C D4或C D8单阳性T细胞群,不表达C D16C D57,故为正常淋巴细胞.患者C D3-C D56+细胞S S C略增大,C D7弱+C D2弱+C D5-C D4-C D8-,而且不表达C D57C D16,C D158a单克隆表达,P e r f o r i n-G r a n B+,为异常单克隆N K细胞.而患者C D3+C D56+细胞免疫表型显示C D7+C D2+C D5+C D4-C D8++C D57-C D16-C D158a-C D158b-C D158e-C D158i-P e r f o r i n-G r a nB+,为异常表型N K/T细胞.因此,尽管没有病理证据,我们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㊁骨髓流式结果,诊断第2例患者为E N K T L 侵犯骨髓.另外,根据H L HG2004诊断标准,患者明确可诊断H L H,同时患者N K细胞活性及功能相关检测未发现明显异常,进一步支持患者为继发于淋巴瘤的H L H.㊀㊀目前E N T K以放疗和/或化疗为一线治疗选择,有报道早期E N K T L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0%以上[13],晚期及复发难治患者应用S M I L E方案C R率达到50%~66%,预计5年O S为52.3%[14],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时机及效果仍不明确[15].本文中E N K T L患者因为病情危重没有争取到化疗的机会.参考文献[1]Q U I N T A N I L L AGMA R T I N E ZL,K O YGH,K I MU R A H,e ta l.E B VGp o s i t i v e TGc e l l a n d N KGc e l l l y m p h o p r o l i f e r a t i v ed i se a s e so fc h i l d h o o d.I n:S W E R D L OW S H,C AM P O E,H A R R I SNL,e t a l,e d i t o r s.W h o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T u m o u r s o fH a e m a t o p o i e t i ca n d L y m p h o i d T i s s u e s[M].L y o n,F r a n c e.I A R C.2017,355G363.[2]WO O K Y O U N K I M,I V O N N E A MO N T E SGMO J A R R O,F A L K OF E N D,e t a l.E p s t e i nGb a r r v i r u sGa s s o c i a t e dTa n dN KGc e l ll y m p h o p r o l i f e r a t i v e d i s e a s e s[J].F r o n t P e d i a t r,2019,7:71.[3]K O Y H,C HA NJ K,Q U I N T A N I L L AGMA R T I N E ZL.V i r a l l y a s s o c i a t e dTGc e l l a n dN KGc e l l n e o p l a s m s.I n:J a f f eE,A r b e rD,C a m p oE,e t a l.e d i t o r s.H a e m a t o p a t h o l o g y[M].P h i l a d e l p h i a.E l s v i e r.2016.565G598.[4]A U WY,W E I S E N B U R G E R D D,I N T R A G UM T O R N C H A I T,e t a l.C l i n i c a l d i f f e r e n c e s b e t w e e n n a s a la n d e x t r a n a s a l n a t u r a l k i l l e r/TGc e l l l y m p h o m a:as t u d y o f136c a s e s f r o m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p e r i p h e r a l TGc e l ll y m p h o m a p r o j e c t[J].B l o o d,2009,113(17):3931G3937.[5]J A F F EES,C H A NJK,S UI J,e t a l.R e p o r t o f t h ew o r k s h o p o n n a s a l a n d r e l a t e d e x t r a n o d a l a n g i o c e n t r i c T/n a t u r a l k i l l e r c e l l l y m p h o m a s.d e f i n i t i o n s,d i f f e r e n t i a l d i a g n o s i s,a n d e p i d e m i o l o g y[J].A mJ S u r g P a t h o l,1996,20(1):103G111.[6]T A K A T A K,H O N G M E,S I T T H I N AM S UWA N P,e ta l.P r i m a r y c u t a n e o u sN K/TGc e l l l y m p h o m a,n a s a l t y p e a n dC D56Gp o s i t i v e p e r i p h e r a l TGc e l ll y m p h o m a:a c e l l u l a rl i n e a g e a n d c l i n i c o p a t h o l o g i c s t u d y o f60p a t i e n t s f r o m A s i a[J].A mJS u r gP a t h o l,2015,39(1):1G12.[7]W I L L E M Z ER,J A F F E ES,B U R G G,e t a l.WH OGE O R T C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f o rc u t a n e o u sl y m p h o m a s[J].B l o o d,2005,105(10):3768G3785.[8]F UM I H I R OI S H I D A.A g g r e s s i v eN KGc e l l l e u k e m i a[J].F r o n t P e d i a t r,2018,6:292.[9]L IC,T I A N Y,WA N GJ,e t a l.A b n o r m a l i mm u n o p h e n o t y p e p r o v i d e s ak e y d i a g n o s t i c m a r k e r:Ar e p o r to f29c a s e so fd e n o v o a g g r e s s i v en a t u r a lk i l l e rc e l l l e u k e m i a[J].T r a n s lR e s,2014,163(6):565G577.[10]K I M W Y,N AM S J,K I M S,e t a l.P r o g n o s t i c i m p l i c a t i o n s o fC D30e x p r e s s i o ni ne x t r a n o d a ln a t u r a lk i l l e r/Tc e l l l y m p h o m a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r e a t m e n tm o d a l i t i e s[J].L e u kL y m p h o m a,2015,56(6):1778G1786.[11]J HU A N GJY,C H A N G S T,W E N G SF,e ta l.E x t r a n o d a l n a t u r a l k i l l e r/TGc e l ll y m p h o m a,n a s a l t y p e i n T a i w a n:a r e l a t i v e l y h i g h e r f r e q u e n c y o fTGc e l l l i n e a g ea n d p o o rs u r v i v a l f o r e x t r a n a s a l t u m o r s[J].H u m P a t h o l,2015,46:313G321.[12]T O R OJR,B E A T Y M,S O R B A R AL,e t a l.G a mm a d e l t aTGc e l ll y m p h o m a o f t h e s k i n:a c l i n i c a l,m i c r o s c o p i c,a n dm o l e c u l a r s t u d y[J].A r c hD e r m a t o l,2000,136(8):1024G1032.[13]Y A N G Y,C A OJ Z,L A NSM,e t a l.A s s o c i a t i o no f i m p r o v e d l o c o r e g i o n a l c o n t r o l w i t h p r o l o n g e d s u r v i v a li n e a r l yGs t a g e e x t r a n o d a l n a s a lGt y p e n a t u r a l k i l l e r/TGc e l l l y m p h o m a[J].J AMA O n c o l,2017,3(1):83G91.[14]KWO N G YL,K I M W S,L I M ST,e t a l.S M I L Ef o rn a t u r a l k i l l e r/TGc e l l l y m p h o m a:a n a l y s i s o f s a f e t y a n d e f f i c a c y f r o mt h eA s i aL y m p h o m a S t u d y G r o u p[J].B l o o d,2012,120(15):2973G2980.[15]J A C C A R D A,G A C H A R D N,MA R I N B,e ta l.G E L A a n dG O E L AM S I n t e r g r o u p.E f f i c a c y o f LGa s p a r a g i n a s e w i t hm e t h o t r e x a t ea n dd e x a m e t h a s o n e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r e f r a t o r y o r r e l a p s i n g e x t r a n o d a lN K/TGc e l l l y m p h o m a,a p h a s e2s t u d y[J].B l o o d,2011,117(6):1834G1839.[16]R U S K O V A A,T HU L A R,C H A N G.A g g r e s s i v e n a t u r a l k i l l e rGc e l l l e u k e m i a:r e p o r to ff i v ec a s e sa n d r e v i e w o ft h e l i t e r a t u r e[J].L e u kL y m p h o m a,2004,45(12):2427G2438.767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㊀2021年5月第28卷第5期。

NK细胞急性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的开题报告

NK细胞急性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的开题报告

髓系/NK细胞急性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的开题报告【题目】一例髓系/NK细胞急性白血病并文献复习【摘要】髓系/NK细胞急性白血病 (Acute Leukemia of Leukemia of Myeloid/NK cell lineage, ANLL-NKL) 是一种罕见的、预后较差的白血病类型。

目前对于其病因、诊断、治疗等方面尚缺乏足够的了解。

本文报道了一例确诊为髓系/NK细胞急性白血病的患者,并对该病的病因、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文献复习,以期为该病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髓系/NK细胞急性白血病;病因;诊断;治疗。

【背景和意义】髓系/NK细胞急性白血病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白血病类型,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预后也较差。

根据文献报道,ANLL-NKL在所有急性白血病中的发病率不到1%,而造血干/祖细胞受损后,NKL细胞的增殖导致疾病恶化和预后不良。

目前对于该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尚缺乏完整的指南和标准。

因此,对于该病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对于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内容和方法】1. 病例报告本文报道一名确诊为髓系/NK细胞急性白血病的患者。

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面进行综合描述。

对患者的治疗方案、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跟踪记录。

2.文献复习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于髓系/NK细胞急性白血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和总结。

【预期成果】本研究将提供一例髓系/NK细胞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详细病例报告,并通过对该病的文献复习,为该病的病因、诊断、治疗等方面提供更全面、系统的认识。

最终,该研究将为改善该病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帮助。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

结外 N / K T细胞 淋 巴瘤 , 型 , 近 年 来逐 渐 被 鼻 是 认 识 的非霍 奇 金淋 巴瘤 的一 个亚 型 。 由于其 细胞 形 态 的多样性 以及 肿 瘤 细 胞 的嗜 血 管性 , 常 伴 有 血 且
1 流 行病 学
结外 N / K T细胞淋 巴瘤 在 世界 上不 同 区域均 有 报 道 , 高发 地 域 主 要 是 东 南 亚 国 家 或 地 区 ( 日 但 如
在 内因方 面 ,a 基 因 、 a 基 因 、 5 Fs Rs p 3基 因 的异 常 以
名为鼻腔 N / K T淋巴瘤 , 后者 由于发生在鼻外部位 , 被命 名 为 鼻 型 N / 淋 巴 瘤。 在 WH 20 KT 0 0 1和 WHO 07造血 与淋 巴组 织 分 型 中统 一 命 名 为 结 外 20
管的破坏与坏死 , 历来命名较为混乱 。其 中有 Ke i 1
分 型 的 多形 T细胞 淋 巴瘤 , 、 、 小 中 大细 胞 型 , E L RA 分 型 的血管 中心 T细胞 淋 巴瘤 , 以及 其 他 如 恶 性 中 线 网状 细胞 增 生症 、 致死 性 中线 肉芽肿 、 型性 网状 多 细 胞增 生症 等 。19 9 7年 Jf 1 在 WHO淋 巴瘤 分 a 等
结外 N / K T细 胞淋 巴瘤 最 常见 的发 生 部位 为 鼻 腔 , 可完 全 发 生 在 鼻 外 部 位 , 皮 肤 、 也 如 胃肠 道 、 睾 丸、 中枢 神 经 系统 、 、 肺 骨髓 等 。曾有 学 者 将 前 者命
病毒 的 D A序列 , N 而且这些瘤细胞表达 E B病毒 的 核 抗 原 1 E N 一) ( B A 1 和潜 伏 膜 蛋 白 2 L 2 。在 患 ( MP ) 者体内可以检测到高水平的抗 E B病毒抗原的 I , g G 如 抗 E V—C 抗 E V-A; 者 血 清 中能 够 检 测 B V R、 B E 患

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维普资讯
中国医师进修 杂志 2 0 年 1 月 2 第 3 卷第 1 期综合 版 C i J o g d e … oe br 5h2 0 , o.0 N .1 07 1 5日 0 1 h P s r d N vm e 2 t 0 7 V 1 , o1C n ta M 3
淋 巴病 。16 9 9年 K se 提出 中线恶性 网状 组织细胞增生 症 asl 的概念 。19 年 WHO将其命 名为 中线 恶性 网织 细胞增 生 91 症。免疫 组化检测瘤细胞表型证明本病 为外周 N / KT细胞 来 源的 , E 与 B病毒密切相关的特 殊类 型 N L 9 1 国内病 H 。19 年 理学家认为 , 在命名 中应保 留“ 中线 ” 中面部 ” 或“ 一词 , 以表 明本病的特殊原发部位 和局部 侵袭性 。19 9 4年欧美改 良分 类将其命 名为血管 中心性淋 巴瘤 。19 9 7年 WHO将其 改名为
病 变的细胞 中 , 发现有 N K细胞标记物 C 5 D 6的复合物表达 , 且在 一些 表示单克 隆 T细胞增殖 的 T细胞受体基因被重置。
因此 , 中线 恶性 网织 细 胞 增 生 症 被 认 为是 一种 来 源 于 周 围 T
霍奇金淋巴瘤( H ) N L 的一个独立病种【。 l 1 19 8 6年 Mc r e首次报道 1 因鼻部 和面部 溃疡迅 速 Bd i 例 发展而死亡的年轻患者。此后本病命 名繁多 , 常用 的有恶 较

nsl n aa t e K Tcll p o ” 国内译为 “ aaa d sly — e m hma , n p N ly 鼻和鼻
型N / KT细胞淋 巴瘤 ” 也有译 为“ ; 鼻腔 和鼻腔 型 N / KT细胞
淋 巴瘤 ” [。 20 年 WH 2 01 1 O新分 类将本 病命 名 “x a oa et d r l n N - ll h m ,aa t e 。 国内译 为“ 外 N / K Tc ly o an l y ” e mp s p 结 KT细胞 淋 巴瘤 一鼻型” 。由于最新 分类命名属病理学范畴 , 国内期 刊

淋巴瘤临床治疗现状的文献分析

淋巴瘤临床治疗现状的文献分析
淋巴瘤临床治疗现状的 文献分析
汇报人: -03
目 录
• 引言 • 淋巴瘤概述 • 临床治疗文献综述 • 治疗效果评估与展望 • 结论与讨论
引言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01
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血液肿瘤 ,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 重威胁。
02
近年来,淋巴瘤的发病率逐年 上升,且趋向年轻化,因此对 淋巴瘤的临床治疗现状进行研 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并减少副作用。
综合治疗
03
采用多种方法的综合治疗,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
疗和免疫治疗等,以提高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论与讨论
05
研究结论总结
01
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血液肿瘤, 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上升。
02
临床治疗淋巴瘤的方法有多种, 包括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和靶
向治疗等。
不同类型淋巴瘤的治疗效果存在 差异,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新一代化疗药物
近年来,随着对淋巴瘤分子机制的研究,新一代化疗药物不断涌现。这些药物针对特定靶点,具有更高的疗效和 更低的毒副作用。
放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常规放疗
传统的放疗技术可用于局部肿瘤的控制,但由于放射线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 应用。
精确放疗
随着放疗技术的进步,如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能够在保护正常组织的前提下,对肿瘤进行精确打击 。
不同类型的淋巴瘤对治疗方法的反应 不同,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评估。
近年来,随着新药研发和新治疗策略 的应用,淋巴瘤的治疗效果有了显著 改善。
临床治疗文献综述
03
化疗药物的临床应用

鼻NK_T细胞淋巴瘤1例

鼻NK_T细胞淋巴瘤1例

鼻NK/T细胞淋巴瘤1例发布时间:2023-03-07T07:15:22.256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5月5期作者:孙美婷周旭峰[导读]孙美婷周旭峰通讯作者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佳木斯市 154000患者李某某,男,32岁,因“左侧鼻塞伴黏脓涕二个月,加重2周”入院。

患者二月前出现左侧间断性鼻塞,伴有多涕,鼻涕多为灰白色黏脓性。

病情逐渐加重,未经系统治疗,近2周鼻塞及脓涕症状明显加重,伴有头痛、发热,体温最高38.6℃。

既往健康。

体格检查:一般状况良好(略)。

专科查体:外鼻无畸形,左侧鼻腔内可见脓性分必物,鼻黏膜污秽呈灰白色,鼻甲显示不清,可见灰白色坏死样病变;右侧总鼻道见少许脓痂分泌物,鼻黏膜轻充血,鼻甲无肿大,鼻中隔基本居中。

双耳、咽喉(-)。

鼻窦CT扫描:左侧鼻腔不通畅,可见软组织密度影充填,鼻中隔略右偏,双侧上颌窦、筛窦、额窦、蝶实粘膜増厚,未见明显骨质破坏。

鼻咽部形态结构正常。

入院后经鼻内镜取标本,病理诊断:(左鼻腔)送检息肉样不规则组织两块,结合HE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考虑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

免疫组化(20-0156):CD3(+)、TIA-1(+)、CD2(+)、CD56(+)、Granzymeb(+)、CD20(-)、CD21(-)、CK(-)、Ki67(热点区60%+)。

病理确诊后转放化疗科治疗。

讨论: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是一种独特的临床病理实体。

最常见的初始部位是鼻咽区域,但包括皮肤和胃肠道在内的非鼻腔部位可能会受到影响[1]。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ENKTL)是一种来源于NK细胞或细胞毒性T细胞的侵袭性淋巴瘤。

它与EB病毒(EBV)感染有关,其特征是显著的坏死、血管损伤和细胞毒性表型[2]。

NK/T细胞淋巴瘤通常对CD3(细胞质),CD56,细胞毒性标记物(颗粒酶B,TIA1)和Epstein-Barr病毒(EBV)呈阳性。

血浆EBV DNA负荷是淋巴瘤负荷的准确替代生物标志物。

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一例误诊分析

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一例误诊分析
现报道如下。
临床 资 料
患者 , 男性 , 3 9岁。2 1 0 0年 1 0月无明显诱 因出现咽痛 , 伴发
(一) C 8 1 ( 、D0 一)C 7 【 、 K / 8 一)C 2( 、 D9 (一) 0 1 5月 1 0 。2 1 年 2日咽
热, 多呈低热 , 最高体温 3 ℃ , 咳嗽 、 8 无 咳痰 、 胸闷 、 腹痛 、 腹泻 、 关 节肿痛 、 眼干 、 口干等不适 , 同时右小腿轻微外伤后出现经久不愈 破溃 。遂来我院行鼻 咽镜检查 , 提示鼻咽黏膜慢性充血 , 壁、 咽后 鼻咽顶后见大量脓性分 泌物及褐 色痂皮 附着 , 悬雍 垂左侧 腭咽 可见溃疡 , 表面白膜附着。2 1 00年 1 月 3日鼻咽部组织送病理 1
酰胺治疗均无 明显疗效 , 更加提示疾病为恶性肿瘤 的可能性大 。
必要时再次活检 。同月就诊于风湿科 门诊 , 考虑诊断 : 白塞病? “ 淋巴瘤? 查风湿免疫全套 : N :2 ; SA(+) 胸部 C ” A A 130 抗 S ; T未 见 明显异 常 , 予激 素 ( 的松 6 g 每 天 1次 ) 给 强 0m , 及环 磷 酰胺 ( . 每周 1 治疗后咽部症状改善 , 04, 次) 但右小腿破溃加重。2 1 01 年 4月 2 2日再次就诊 于风湿科门诊 , 继续 以往治疗方案 , 效果不 佳 。2 1 年 4月 2 01 7日就诊 于肿瘤科门诊 , 建议其再次活检 , 排除 N/ K T细胞淋 巴瘤。2 1 年 5月 4日就诊于皮肤科 门诊 , 01 考虑右 小腿病变 :皮肤血 管炎? 白塞病 ?淋 巴瘤? 。建议 住 院治 疗。 “ ” 患者为求进一 步诊治 门诊 以“ 白塞病 ” 收入我科 。体格 检查 : 体
恶性淋 巴瘤浸润征象。骨髓穿刺活检示粒 系统 增生活跃并核左

鼻NK/T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

鼻NK/T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
( 艳) 郭
32 诊断与鉴别诊断 .
鼻 N. K T细胞淋 巴瘤 的确诊依 靠临 /
床表现, 病理形 态学特 征及免疫 表型 三者 的有机结合 。在
临床 上 , 进 行 性 发 展 的 面 部 中线 破 坏 性 病 变 应 高 度 警 惕 呈
维普资讯
察。() 2免疫组织 化学 : 用链霉 素抗生物素 蛋 白 一过 氧化 物 酶( P法 。选用 的第一抗 体见表 1 P试 剂盒为 Zm d公 s) 。S ye
司产品。
表 1 本组使用抗体的名称、 特异性及来源
2 结 果
2 1 临床资料 .
见表 2 。
圈3
圉4
表 2 例伴 皮肤侵犯 的鼻 N / 5 K T细胞淋 巴瘤临床资料

表 3 0 N / 细胞淋 巴瘤免疫表型 5 例 K T
11 材料 .
本组 5 已确 诊 的 N . O例 K T细 胞淋 巴瘤均 来 自 /
上海瑞金 医院病 理科 20 至 2( 外检 档案 资料。发现 01 O O年
5 例鼻原发性 N . O K T细胞淋 巴瘤 中有 5 出现皮肤和/ / 例 或皮
下组织的侵犯 。诊断标准为 : 患者首发现症 状在鼻腔 , 经过

段时间后才 出现 皮肤症状 , 鼻腔 及皮肤 病变均 经组织 学
() 腔及皮肤 肿块 经 4 1鼻 %甲醛 , 常规脱 水 , 石
及 免疫 组 化 证 实 为 N . K T细 胞 淋 巴瘤 。 /
12 方法 .
蜡包 埋 ,/n 组 织 切 片 , 规 H 3 厚 a 常 E染 色 , 镜 下 形 态 学 观 光
月 内死 亡 。
核分裂像 易见 , 即使在 小细胞为主 的病例也 是如此 ( 1 , 图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喉部鼻型XK/T细胞淋巴瘤一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Phundreimayum Raees Ahmed;谢敏'【摘要】目的研究喉部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方法对收治的1例喉部鼻型XK/T细胞淋巴瘤进行介绍,并对2001年至2012年国内发表的该病报道进行冋顾性分析。

结果纳入8篇报道共10例确诊为喉部鼻型XK/T细胞淋巴瘤患者。

患者多屮年起病,临床表现多样,最常见首发症状为声音嘶哑(80%)。

病变最常累及的部位为声带(87. 5%), 出现表面增生或浸润性肿块(85. 7%).粘膜肿胀(57. 1%)。

其镜下最常见表现为大片坏死组织,淋巴细胞增生活跃(55. 6%)o免疫组化CD45R0、TIA-1. EBER1/2 的阳性率均为100%,而CD56、粒酶B 的阳性率为75%o结论喉部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多样,但其具有独特的病理、免疫学特点。

【关键词】喉部;鼻型\K/T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析Clinical Analysis of 1 Case of Laryngeal Nasal-NK/TCell Lymphoma with Literature ReviewPHUNDREIMAYUM Raees Ahmed1, XIE Min21Department of Respiration, Jawaharlal Nehru Hospital, Imphal, Manipur, India2Department of Respiration,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Sichuan,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Laryngeal Nasal-NK/T-CellLymphoma by analyzing its clinical, patholog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Methods: Full description of 1 case of laryngeal nasal-NK/T-cell Lymphoma was given, and domestic reports of it between year-2001 to 2012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8 reports with 10 cases were collected. Most patients were affected in their middle age (90%) with onset age varied around 39.0 (±10.6) years old, and died of peripheral respiratory failure. Most common initial symptom was hoarseness (80%). Patients,clinical manifestations varied, which included hoarseness (80%), sore throat or foreign body sensation (70%), fever (50%), hemoptysis (40%) and so on. The diagnosis relied on the biopsy and its pathological, immunohistochemical, hybridization in situ tests. The most commonly involved lesion was located in vocal cords (87.5%), which presented with superficial hyperplasia or invasive mass (85.7%), mucosal swelling (57.1%). Scattered allotyped cells buried in the background of necrotic tissue was most commonly seen under microscope, with foliated-located active hyperplasic lymphocytes (55.6%). In immunohistochemistry, CD45RO, TIA-1, EBER1/2 have the 100% positive rate, andCD56, Granzyme B 75%, while CD5, CD 15, CD43, D57, CD68, CD79a 100% in negative rate. Conclusions: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laryngeal nasal-NK/T-cell lymphoma varied, but it has its unique patholog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 NK/T-cell lymphoma; Larynx; Clinical analysis0引言NK/T 细胞淋巴瘤(natural killer cell/ T-cell lymphoma, NK/T-cell lymphoma)是WHO 淋巴瘤分类(1997年)屮新确立的一组特殊的外周T细胞与XK细胞淋巴瘤,并于2001年列入恶性淋巴瘤的新分类。

XK/T细胞淋巴瘤包括:(1)鼻、鼻型NK/T细胞淋巴瘤;(2)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3)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4)肝、脾Y 细胞淋巴瘤"J其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依赖病理及免疫纽化,预后较差。

喉部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极少见。

该病在南美及亚洲高发,且误诊率极高⑴。

现将我院诊断的1例喉部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报道如下,并对国内H前报道的喉部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和总结。

1病例报告男,59岁,因反复发热伴咳嗽咯痰1月余、咯血1天,且对头泡等抗生索效果不佳而入院。

初起为反复发热,最高达39.9°C,不伴明显畏寒、寒战;咳嗽、咯少量白色泡沫痰、咽痛,伴声音嘶哑。

于当地医院考虑“呼吸道感染”予“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哇巴坦”等治疗后,症状无改善,体温波动于38. 0°C左右,并于起病后一周渐出现进食、饮水呛咳,遂转至我院进一步诊治。

入院查体: T39.0°C, P90次/分,R22次/分,BP 85/55mmHg o咽部无明显充血、脓性分泌物, 左下肺可闻及少量湿罗音。

神经系统查体:神志清楚,声音嘶哑,仲舌居屮,悬雍垂居屮,软腭上抬动度可,双侧咽反射偏活跃,下颌反射、双侧病理征阴性,无强哭强笑。

入院后胸部薄层CT示双肺散在慢性感染灶,双下肺为主;纵隔及双侧腋窝淋巴结增多、未见明显肿大。

头颅MRI示延髓无明显异常。

纤维电子喉镜检查提示:右侧披裂、室带nJ见广泛糜烂及假膜。

活检示粘膜溃疡形成,有异形淋巴样细胞浸润,疑为淋巴瘤。

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图1)示杲形淋巴样细胞为CD3 e ( + )、CD3 (-)、CD56 (-)、粒酶 B ( + )、CD20 (-)、EBER1/2 ( + ), Ki-67阳性率约为20-30%,病理学诊断为结外鼻型\K/T细胞淋巴瘤(WHO 2008 分类,侵袭性)。

患者无鼻塞、鼻部流液、鼻部疼痛等症状,鼻窦CT未见明显异常,结合喉部表现考虑为喉部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入院后予以抗感染、祛痰、止血、营养支持等治疗后后,患者咳嗽、咯痰、咯血明显好转,仍反复发热,体温多波动于37. 0-38. 5°C,饮水呛咳症状无明显好转。

2文献复习2. 1方法选择CXKI. CBM、万方数据库等书H数据库,以“NK/T细胞淋巴瘤”、“恶性淋巴瘤”以及“喉”等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时间限定为“2001-2012”。

后根据确立纳入、排除标准,对检索文献进行筛选。

纳入标准:(1)喉部鼻型NK/T细胞淋巴瘤诊断明确,且有病理、免疫组化等支持;(2)病例报道,而菲评论类文献。

排除标准:未进行病理分型将予以排除;全文难以获取或必要信息不完整,且经联系通讯作者未收到答复者,将予以排除。

在统计分析纳入病例上,使用的是SPSS 17.0软件。

2.2结果经上述方法检索并剔除重复文献后,共检索到24篇文献。

其屮11篇为“喉恶性淋巴瘤”病例报道,而病理提示为非NK/T细胞淋巴瘤;2篇为临床研究,其屮含有1例喉\X/T细胞淋巴瘤,但并未列出其详细信息,通过联系通讯作者仍难以找到;3篇为评论类文献,故排除。

最终纳入8篇文献(表1)。

最终纳入8篇文献,共喉部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共10例。

患者均为男性,其发病年龄波动于20~55岁,其屮3例报道死亡。

10例患者均无该病家族史,均未报道患者本人居住地,而对病例进行报道的医院,3例位于北京,血江苏、四川、广东、辽宁、重庆、广西、浙江各1例。

2. 2. 1 一般情况患者多在屮年起病(90%)(表1),平均发病年龄为(39.0±10.6)岁,自发病到确诊的吋间间隔为9. 3月(土18. 2,17小吋-5年)。

平均死亡年龄为36.0 岁(±18.0, 21岁-56岁),血自发病到死亡的时间间隔平均为10个月。

H前发现只有1例年青患者,20岁发病,病情进展迅速。

3例死亡病例屮,2例最终因周围性呼吸衰竭而死亡,1例因呼吸衰竭合并急性肝坏死、人出血而死亡。

2. 2.2临床症状和体征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声音嘶哑(80%),其次为咽痛或片物感(40%)、发热(30%)(表2)。

此外,咯血(10%)、气紧(10%)可作为少数病例的首发症状或与首发症状同吋出现。

随着疾病进展,患者可出现声音嘶哑(80%)、咽痛或咽部开物感(70%)、发热(50%)、咯血(40%)、气紧(20%)、吞咽困难和/或饮水呛咳(20%)、皮肤肿块(10%)等(表2)。

7例患者确诊吋行浅表淋巴结触诊,均未扪及长大。

2. 2.3实验室检查、病理检查该病确诊依赖喉镜及病变部位的病理检查。

10例患者均行喉镜及病理检查。

病变最常累及声带(87.5%, 7例/8例),其次为室带、杓间区、披裂、声门下、会厌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