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一班数学
小学一年级数学考试题(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考试题(5篇)学校一班级数学考试题1一、口算。
13-7= 14-5= 4+9= 5+8=15-5= 18-9= 59-9= 50+8=10+40= 45-5= 36+5= 75-30=57-40= 18+9= 27+5= 73-40=23+4+9= 54+30+4= 24+30+5= 86-6-50=二、填空题。
1、5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由8个一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
2、一个一个地数,〔〕个一是100;十个十个地数,〔〕个十是100。
3、34的十位上是〔〕,表示〔〕个十;它的各位上是〔〕,表示〔〕个一。
4、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位是十位,第三位是〔〕位。
5、64前面的一个数是〔〕,后面的一个数是〔〕。
三、解决问题。
1、妈妈买来10米布,做衣服用了4米,还剩几米?2、明明参与60赛跑,已经跑了20米,还剩多少米没有跑?3、38只小动物参与运动会,如今已经来了16只,还有多少只小动物没来?4、商店里有85个风车,又送来10个,商店如今有多少个风车?学校一班级数学考试题268-30=〔〕 36+41=〔〕 95-50=〔〕 75+21=〔〕88-50=〔〕 31+61=〔〕 55-40=〔〕 23+54=〔〕36-20=〔〕 35+64=〔〕 47-20=〔〕 43+12=〔〕68-50=〔〕 73+15=〔〕 58-40=〔〕 22+37=〔〕16-10=〔〕 52+33=〔〕 93-70=〔〕 66+13=〔〕41-40=〔〕 25+43=〔〕 85-80=〔〕 46+22=〔〕94-50=〔〕 21+66=〔〕 62-10=〔〕 73+21=〔〕38-20=〔〕 11+33=〔〕 92-60=〔〕 53+32=〔〕78-30=〔〕 82+17=〔〕 48-30=〔〕 12+26=〔〕45-40=〔〕 63+26=〔〕 97-40=〔〕 31+55=〔〕96-70=〔〕 34+25=〔〕 72-10=〔〕 36+12=〔〕64-20=〔〕 54+24=〔〕 83-60=〔〕 11+87=〔〕69-30=〔〕 32+22=〔〕 54-50=〔〕 12+73=〔〕93-80=〔〕 44+34=〔〕 81-40=〔〕 64+34=〔〕55-40=〔〕 74+23=〔〕 52-30=〔〕 64+13=〔〕学校一班级数学考试题3一、算一算。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新课标教案5篇

人教版一班级数学新课标教案5篇数学是学问的工具,亦是其它学问工具的泉源,众所周知全部争辩挨次和度量的科学均和数学有关。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人教版一班级数学新课标教案,期望对您有所挂念。
欢送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人教版一班级数学新课标教案1教学目标:1、让同学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点。
2、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3、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
教学重点:会认读整进、半时。
教学难点:通过比照,生疏整点与半点的特点。
教学预备: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老师先出一个谜语,让同学猜一猜。
2、出示各种秀丽的钟,激发同学生疏钟表的__。
3、拿出实物让同学辨整点与半点时钟分别是如何敲的二、说一说。
1、说说课本当中,小明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结合小组争辩。
2、小伴侣的一天又是怎样度过的呢三、认一认。
具体地说说小明几点在干什么三、比一比。
引导同学争辩,发觉半时和整时的区分,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争辩完后请小组长代表发言,最终老师作出总结。
四、结合实践。
1、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是怎么支配时间的。
2、引导同学合理支配时间,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五、练一练。
1、第1、2题都是稳固钟表的生疏。
2、小调查是同学结合生活阅历来说一说,具有肯定的开放性,可作为一次家T作业,其次天来进行组织沟通。
人教版一班级数学新课标教案2教学目标:1、使同学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2、让同学进一步体验分类的思想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依据确定好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预备:学习用具,几何图形。
教学方法:情境活动参与教学。
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1、让同学整理自己的书包。
组织争辩:说一说是怎样整理的,2、让同学看一看教科书的图。
说一说这两个小伴侣怎样整理的。
3、小结: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是一样的,在不同标准下呈现多样性。
二、练一练。
1、分一分,说一说。
(1)怎么分说标准。
可以按年龄分类,按性别分类。
(2)图上有什么,怎么分可以按颜色分类,按样式分类,按样式和颜色分类。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优秀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优秀5篇数学是人们熟悉自然、熟悉社会的重要工具。
数学是一门古老而崭新的科学,是整个科学技术的基础。
下面是我细心为大家整理的学校一班级数学《熟悉人民币》教案优秀5篇,假如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关心,请共享给最好的伴侣。
学校一班级数学《熟悉人民币》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熟悉常见人民币面值及特征。
2、知道人民币的用途及一些意义。
3、了解简洁的钱币兑换关系,并学习简洁的粘补技巧。
重点难点熟悉人民币面值,人民币的兑换关系。
活动预备1、各种面值人民币。
2、一些日常用品及价格单。
活动过程一、了解人民币1、出示人民币,老师:这个是什么?有什么用呢?2、老师:对,是钱,钱是一种拿来交易的东西,比如用来买玩具啊,买生日蛋糕啊,或者请别人干活要给钱给别人啊。
我们中国制造出来的钱叫人民币。
二、熟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1、在黑板上展现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给幼儿观看,请幼儿认真观看有何不同。
2、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发觉。
3、老师订正、确定幼儿的说法。
4、简洁告知幼儿人民币的基本货币单位是圆角分。
三、人民币的兑换1、出示2角的人民币,请幼儿说说可以兑换成几张1角的人民币。
2、出示5角的人民币,请幼儿想想看可以换成几张1角的人民币?几张1角和2角的人民币?3、……延长活动1、粘补残缺的“人民币”。
2、角色嬉戏:购物。
学校一班级数学《熟悉人民币》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使同学在观看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熟悉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2、在购物活动中,初步熟悉商品的价钱,学会简洁的购物。
3、在取币,付币,换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育思维的敏捷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爱好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熟悉人民币和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难点是在取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育同学思维的敏捷性,以及解决问题的力量。
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教学预备:多媒体1元以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超市图)超市里的商品可真多呀!今日老师也带来了很多的东西,小伴侣想要吗?(想)想要可没那么简单,老师有个规章:你们必需用钱来买。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5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5篇一班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班级下册第四单元《好玩的图形》第一课时。
2、教材简析《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好玩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学问打下基础。
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学问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学问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5、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6、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二、教法学法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三、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美丽的城堡)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美丽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样子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
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认识图形)(结合学生已有的学问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1、感知“面”在“体”上(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2)汇报交流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应用题专题训练-必考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应用题专题训练一.解答题(共50题,共230分)1.一年级一班美术小组共有学生15人,女生10人,男生有多少人?2.一队有10人,小明排第6,小明后面有几人?3.小亚做了8朵红花,6朵黄花,一共做了多少朵花?4.停车场开走了8辆小汽车,现在还有9辆,停车场原来有多少辆小汽车?5.我会解决有趣的生活问题。
一共有几支铅笔?6.小白兔采了10个,小灰兔采了3个。
问:小灰兔再采多少个,它们两个的就一样多?7.小华收藏了8颗珍珠,小红收集了7颗,她两个一共有多少颗?穿一个手链需要20颗,够吗?8.停车场上原来有6辆小汽车,又开来8辆,停车场现在停了多少辆小汽车?9.爸爸、妈妈带小明去公园,成人票5元一张,儿童票4元一张,一共要付门票多少元?10.(1)一共植了多少棵树?□○□○□=□(棵)(2)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11.小猴子高高兴兴地去树林里找妈妈,结果惊动了树上的4只小鸟,小鸟都飞走了。
你会列算式吗?应该怎么算?12.小明今年2岁,小强今年4岁,2年后,小明比小强大几岁?13.小猴子高高兴兴地去树林里找妈妈,结果惊动了树上的4只小鸟,小鸟都飞走了。
你会列算式吗?应该怎么算?14.车上原有10个人,下来了4个,又上去了2个。
现在车上有多少个人?□○□○□=□(人)15.亮亮花10元钱买了一本故事书,他第一天看了4页,第二天又看了5页,亮亮第三天应从第几页开始看?16.看图回答问题列式并计算:问题:原来有几个人人,又来了几个,一共有多少个?17.小明做小船用去6张纸,做飞机用去5张纸.一共用去多少张纸?18.同学们要种14棵树,已经种了10棵,还要种多少棵?19.有两本相同页数的练习本,第一本用去一些后还剩下4页,第二本用去一些后还剩下6页,哪一本练习本用去的多?多几页?20.小朋友做剪纸,用了8张红纸,又用了同样多的黄纸,他们用了多少张纸?21.一块巧克力8元,一盒饼干7元,买一块巧克力和一盒饼一共需要多少钱?22.游乐场里原来有8个小朋友在玩,后来走了6个,现在还有几个小朋友呢?(个)23.同学们到体育组借球,一班借走3个,二班借走2个,体育组共少了几个球?24.按要求摆一摆,填一填。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学进度计划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学进度计划做任何工作都应该有个计划,以明确目的,避开盲目性,使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
我们应该要有一个合理的(工作计划)、合理的时间计划。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一班级数学)的教学进度计划,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一班级数学的教学进度计划1一、现状分析今学期我主要担任一班级的数学教学工作。
本班级共有学生58人。
绝大部分同学都进入过幼儿园,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
有个别学生的数学成绩比较差。
因为读幼儿园时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养成不太好,因此影响了学习。
今后一定要加大力度培育他们的养成教育。
但总体上来看,学生们都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乐观向上的班级。
二、目标要求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
3、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
4、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名称,比较熟练地口算和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
6、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数学实践活动。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阅历)和体验。
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阅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纳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育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把握“0”的含义,在生活中会运用;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以及探究、交流、合作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观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结合进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理解“0”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出示小猫钓鱼图,讲故事导入,提出问题?第1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第2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第3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再来看看,第四只小猫它钓了几条鱼呢?一条都没有怎么来表示呢?(二)自主探究,体验0的含义。
(1)学生自主思考,怎么来表示“一条都没有”。
(2)同桌交流。
(3)集体反馈。
得出:一个也没有时用“0”表示。
,0是一个数,比1、2、3、4……要小。
(4)指导“0”的书写。
(三)实践体验。
(1)学生“分铅笔“。
理解“0“的含义(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
想一想“0还可以表示什么?同桌交流,全班反馈。
(四)拓展巩固(1)数一数有几朵花,并写下来。
(2)读一读,写一写。
(3)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0”(五)小结:这节课你感到最好玩的是什么?四、教学反思:“借助小猫钓鱼”的好玩情境,呈现一组连环画,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变化过程.老师在这里留意联系学生的儿童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爱的讲故事的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
学生之间的评价也很重要,在学生评价中,老师有意识的进行引导,让学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优点,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互评。
让学生观察图,找出“0”让学生说说“0”的含义,从而明确“0”让学生不仅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其他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直观体会“0”的实际含义。
老师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
老师让学生初步感知“0”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留意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乐观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
一年级数学计数器教案

一班级数学计数器教案一班级数学计数器教案1教学内容:教材38-40页100以内数的生疏——数的挨次、比拟大小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初步把握100以内数的挨次。
初步会比拟100以内数的大小。
2、力量目标:初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同学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洁的估量和沟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比拟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点:1、初步把握100以内数的挨次。
2、初步会比拟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1、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把握100以内数的挨次。
2、初步探究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教具预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1、数数:从100倒数到502、看计数器比拟20以内数的大小:老师拨数,指名比拟两个数的大小,并说明缘由。
“你是怎样想的〞想:先从十位看起,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
假如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那么这个两位数就大。
(二)新授:1、教学例七:(1)老师出示幻灯片(百数图)(2)同学观看争辩,“表中这些数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指名答复)老师举个例子,引导同学横看、竖看、斜看分别有什么特点。
(板书:横看、竖看、斜看)特点:①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其次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
②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相同。
③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头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那么相反,从9开头渐渐递减到1。
(3)同学动手独立填写表格。
(4)再观看,这个数位挨次表有什么特点2、练习:老师提问,同学快速答复。
如:“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3、按要求38页,给指定的数涂颜色。
四人小组争辩还发觉什么新规律3、比大小。
(1)十位一样的数比大小。
课件出示计数器,同学分别说一说计数器上所表示的数,再比拟大小,并说一说比拟大小的方法,老师小结方法。
(2)十位不一样的数比大小。
课件出示计数器,同学分别说一说计数器上所表示的数,再比拟大小,并说一说比拟大小的方法,老师小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