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七年级下语文课外古诗赏析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课外古诗词诵读。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花草树木像是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争芳斗艳。

杨花榆荚不像别的花那样“百般红紫”,如同人之“无才思”,只知道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在天空中尽情飞舞。

【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河阳(今河南孟州)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卒谥文,世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

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有《昌黎先生集》。

【主题思想】诗人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了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1)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晚春景色?(2)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3)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这首诗用了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试作分析。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2)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诗歌语言讲究凝练,一字便能透露作者的情思。

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知”和“斗”二字的妙处。

(2)有人认为这是一首贬抑“杨花榆荚”的诗,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褒扬“杨花榆荚”的诗。

你赞成哪一种看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清溪行①(唐)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②,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①本诗写于天宝十二载(753年),诗人离开繁华而混杂的长安后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所作。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测试卷及答案

精品文档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测试卷Wwj0506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幽篁()平姜()渝州()涧边()....岐王()杳杳()荷笠()风骚()....二文学常识填空1.《山中杂诗》的作者是南朝文学家。

2.《竹里馆》选自《》,作者,是朝著名诗人。

3.李白,字,唐代著名诗人,有“”的美称。

我们曾经学过他的诗歌有《》、《》、《》等,本册语文书中我们又接触了两首,它们分别是《》和《》,两诗均出自《》。

4.《逢入京使》是(填朝代)著名(填派别)诗人(填名字)的思乡怀亲之作。

5.韦应物,唐代诗人。

《滁州西涧》是他诗中的佳作。

其中末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

6.素有“”之称的唐代大诗人杜甫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我们曾经学过他的诗歌有《》、《》、《》等,本学年我们又学了一首《》。

7.赵翼,字,号,阳糊人,朝著名史学家,着有《》。

本次我们学的《论诗》出自《》。

三完成诗词填空山际见来烟,。

《山中杂诗》(吴均)深林人不知,。

《竹里馆》(王维)峨眉山月半轮秋,。

《峨眉山月歌》(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春潮带雨晚来急,。

《滁州西涧》(韦应物)有约不来过夜半,。

《约客》(赵师秀)江山代有人才出,。

《论诗》(赵翼)四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对的打“Ο”,错误的打“×”1.南朝梁著名文学家吴均的《山中杂诗》描写了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

其中最有趣的诗句“云从窗里出”说的是云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2.王维的诗《竹里馆》是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全诗意境优美、高雅,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3.《峨眉山月歌》是杜甫的作品,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分别为峨眉、平姜、清溪、三峡和渝州,构思精巧,不着痕迹。

()4.《春夜洛城闻笛》是诗人在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笛子吹奏《折杨柳》曲调,引起自己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而作。

()5.《逢入京使》是诗人赴安西途中所作,全诗率兴而成,用语自然本色,韵味精品文档.精品文档淳厚隽永。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试卷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时练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哪两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请展开想象,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所展现的画面。

4.“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请简要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阅读李商隐《贾生》一诗,完成各题。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5.“宣室求贤访逐臣”一句中“逐臣”的意思是_________,在诗中是指______(填人物)。

6.这首诗运用了先扬后抑的表现手法,结合本诗内容谈谈你对这一手法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7.请写出诗歌题目的意思。

8.结合诗句的意思.......,揣摩作者在行进过程中心理发生的变化。

9.本诗隐含了怎样的哲理?诗歌鉴赏【甲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乙诗】桂源铺杨万里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①溪水出前村。

【注释】①堂堂: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

10.这两首诗都用到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甲诗】后两句用“放”“拦”这两个动词,生动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富有情趣。

【乙诗】前两句用“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溪水奋力前行的画面。

1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两首诗都是哲理诗,通过某一现象揭示一定的人生哲理,给人以启发。

B.【甲诗】前两句是描摹,后两句是议论,诗人借助一系列的景物描写,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_课外古诗词诵读_赏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_课外古诗词诵读_赏析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古诗译文】 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来的?随着春风的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令 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全诗主旨】 本诗是作者李白游洛阳时所作。全诗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而引起的思乡之情。
K12 教育初中语文
课外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古诗译文】 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没有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 静静地照耀着。 【全诗主旨】 这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诗中意境淡雅、月华如水、涤荡胸怀。诗人在与自然对 话、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惬意中,充分感悟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 【名句赏析】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 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地照耀着自己。这是使用了拟人化手法,把倾洒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 印的知心朋友,显示出诗人非常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诵读默写】
【名句赏析】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此两句诗使用拟人化的手法,展现出杨花、榆荚也不甘 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为晚春增添一景。启示人们:一个人无才思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 不失时机,去创造价值。
如果没有您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w@ww.zzste*p.#%co&m]
【名句赏析】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在夜深人静时,听到伤离惜别的曲调,勾起诗人无尽 的乡思。这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更见诗人感触之深、思
如果没有您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试题(含解析).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度下期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1.(2023北京一O一中学期中改编)阅读王维的《竹里馆》,完成(1)—(3)题。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一个“独”字贯穿全诗,刻画了一个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

B.全诗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恬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

C.“明月来相照”运用拟人的手法,展现了诗人新颖而独特的想象力。

D.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弹奏、舒啸之状,表达了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的无限惆怅之情。

(2)【学科素养·审美创造】苏东坡评价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该诗所展现的画面。

答:(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以动衬静,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请调动你的积累,再写出两句运用此种手法的诗句。

答:2.(2023山东临沂河东期中改编)阅读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完成(1)—(2)题。

(1)全诗紧扣标题中的“”字,抒写诗人独特的感受。

悠扬的笛声,勾起了诗人的之情。

(2)【学科素养·文化自信】请赏析“此夜曲中闻折柳”中“折柳”的意蕴。

答:3.(2023河北石家庄正定期中改编)阅读岑参的《逢入京使》,完成(1)—(2)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园东望路漫漫”描绘出诗人在远赴边塞的途中向东遥望长安故园的情景。

B.第二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对长安亲人的眷念之深。

C.“马上相逢无纸笔”表明诗人马上就要回到故乡,与亲人相逢。

D.此诗语言质朴自然,好似信手拈来,既有生活味,又有人情味。

(2)本诗借诗人与返京使者相逢这一生活片段,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4.(2023湖北恩施中考改编)阅读韩愈的《晚春》,完成(1)—(2)题。

(1)【学科素养·审美创造】诗中“知”“斗”二字用得极妙,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鉴赏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鉴赏

(六)《滁州西涧》【唐】韦应物【此诗写春游滁州西涧所见到的情景。

从诗人创造的涧边幽草、水急舟横的清幽意境中,传达出一种悠闲恬淡的心情。

末二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自”是全诗的诗眼,“舟”是诗人的自喻。

&译文:我独爱那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树荫深处黄莺发出诱人的叫声。

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郊野的渡口空无一人,只有空空的渡船自在的漂浮着。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全诗表露了恬静的胸怀和忧伤之情怀。

2、请描绘“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当夕阳西沉、暮色降临时分,西涧的潮水拍击着两岸,一场春雨被风裹挟着,急骤地飘落在水面上;这时,连渡口的船家也回家去了,只见一叶小舟系在渡口边,随着涧水的涌动,横浮在那里。

3、“独怜”是什么意思?请赏析这两句诗。

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

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

“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

(韦应物,唐代诗人。

)〔主题〕本诗写作者春游滁州西涧时所见到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悠闲恬淡的心情。

〔特色〕末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表现出来的景象。

答:我独爱这涧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

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一只小船独自悠闲地横泊在水边,任凭潮来潮去。

2、在诗人笔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答:生于偏僻之处而不甘堕落、坦然、安贫乐道的高尚气节。

3、人们历来称赞“野渡无人舟自横”中的“舟自横”三字,结合整首诗歌,请你也来品一品这三个字的妙处吧。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贾生》阅读练习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贾生》阅读练习 新人教版

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阅读练习及答案1、“可怜”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的赏析。

【解析】诗题中的“贾生”就是指西汉政治家、文学家贾谊。

第一句从正面着笔,“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

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赞叹之词,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器重。

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

承,即所谓“夜半虚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

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描写,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而“转”,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始。

末句紧承“可怜”与“虚”,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诗人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

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慨极深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

【答案】“可怜”是可惜、可悲的意思,是全诗的关键,表达了作者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情。

在结构上,本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三、四句一转,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之情便显得特别有力。

2.“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剖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把握是诗歌鉴赏中比较难的一部分内容。

感情是诗的生命,诗歌是以抒发真实的、带有普遍性的情感为主要特征的;诗人描写人、事、物、景时,都注入了他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注入了他的思想主张。

参考答案:可惜;诗人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3.这首诗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剖析:诗歌整体结构的把握既涉及诗歌写作的构思,又涉及诗歌即景抒情、由事转议等常见的结构方。

参考答案: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引而不发,末句用强烈的对照形成贬抑,点破而不说尽。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赏析(二)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赏析(二)

⼈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赏析(⼆)⼈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赏析(⼆)(⼀)泊秦淮杜牧烟笼寒⽔⽉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的清辉洒在⽩⾊沙渚之上。

⼊夜,我将⼩⾈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陵歌⼥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树后庭花》。

赏析:这⾸诗是诗⼈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这⾸诗在语⾔运⽤⽅⾯也颇见⼯夫。

⾸句写景,“烟”“⽔”“⽉”“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幅朦胧清冷的⽔⾊夜景,渲染⽓氛,朦胧中透出忧凉。

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古之幽情。

秦淮⼀带在六朝时是著名的游乐场所,酒家林⽴。

因此昔⽇那种歌舞游宴的⽆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此时的思绪之中。

后两句由⼀曲《⽟树后庭花》引发⽆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对“商⼥”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了不以国事为重、纸醉⾦迷的达官贵⼈,即醉⽣梦死的统治者。

“犹唱”⼆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

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个“犹”字透露出作者批判之意、忧虑之情。

管世铭甚⾄称其为唐⼈七绝压卷之作。

诗⼈深夜泊⾈秦淮河畔,隔江传来商⼥《⽟树后庭花》的歌声,听着这亡国之⾳,不禁激起时代兴衰之感。

后两句对只知征歌征舞、买笑逐欢,⽽不以历史为鉴的统治者,给以深深的谴责。

本诗情景交融,朦胧的景⾊与诗⼈⼼中淡淡的哀愁和谐统⼀。

这是⼀⾸触景⽣情之作,通过写夜泊秦淮的所见所闻,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醉⽣梦死的腐朽⽣活。

秦淮河两岸是六朝时的繁华之地,是权贵富豪、墨客骚⼈纵情声⾊、寻欢作乐的场所。

诗⼈夜泊秦淮,在茫茫沙⽉、迷蒙烟⽔中眼见灯红酒绿,⽿闻淫歌艳曲,不禁触景⽣情,顿⽣家国兴亡之思,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从陈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下的晚唐命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课外古诗赏析题及答案
1.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云从窗里出,鸟向檐上飞,
1、“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云出”,你认为诗人他倾向于一种怎样的生存境界(心情)?
紧扣“山中”,突出环境清幽的特点,表达了诗人恬淡的心情。

2、“鸟向檐上飞,鸟向檐上飞”,展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

3、视角独到,景物与众不同,你能从吴均的《山中杂诗》中找到这样的句子吗?这样的句子其实不少,在杜甫《绝句四首》中也有,请写出相关句子。

•云从窗里出,鸟向檐上飞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
2.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景怎样?人怎样?(引诗中意象回答)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景是“幽篁、深林、明月”;人是“独坐、弹琴、长啸”。

构成了优美、高雅的意境
2、月夜竹林的幽静,以“弹琴复长啸”反衬。

3.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影入平羌江水流”,什么“影”?此句写出什么景象?此句同时暗点
什么事?
•影是月亮的影子,这一句写出了月夜行船的清丽景象,同时暗点了行船的快

2、本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思?
•本诗故乡亲友的思念以及江行的体验。

3、《峨眉山月歌》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这五个地名分别是什么?
峨眉、平羌、清溪、三峡、渝州。

4.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古人离别常折柳相赠,表达依依不舍之意。

《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
正是旅人伤别之情。

2、本诗抒发什么感情?
本诗抒发了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思想感情。

5.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诗中的“龙钟”何意?有什么作用?
“龙钟”原指流泪的样子,这里指沾湿的意思,作用是从侧面表达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成语“老态龙钟”中的“龙钟”又是什么意思?
龙钟:行动不灵便的样子。

3、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可谓“豪华落尽见真淳”。

这样的古诗你还读过哪几篇?
6.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写晴景明丽如画,而以“黄鹂深树鸣”烘托幽静的意境。

2、写雨景用以静衬动手法:暮雨忽来,春潮骤涨,着一“急”字,如见汹涌之势,如
闻澎湃之声。

而野渡无人,孤舟自横,又于动中显静,喧中见寂。

后两句历代传诵。

3、言外有意,极耐寻味。

如果那只“舟”不在“野渡”而在官津,当“春潮带雨晚来急”之时,万人争渡,岂能“自横”?如果作者春风得意,竞逐繁华,则寂寞“幽草”,
又怎能使他偏爱?所以诗人借“滁州西涧”的动静之中,抒发其历经外放、罢任后,闲
居时的悠闲恬淡心境。

7.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这首诗前二句言过去之“盛”,为下文作了铺垫;后二句写现在之“衰”,抒发
无穷感慨。

2、景物的描写寄寓了诗人对世道衰落的感慨。

分析“落花时节”的多层含义。

①时在春末,正是落花时节。

②暗喻时势之凋敝飘零,是衰落凄凉的形势的写照。

8.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本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写景诗。

本诗寄托了诗人对灵澈上人的深挚情谊,也寄托宁静淡泊的情怀和归隐的情绪。

2、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

请试着分析。

暝色苍苍的竹林寺,晚钟阵阵,一抹斜阳下,几重青山外,远行的人渐行渐远。

诗中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远景有近景,浓淡相宜,真是精美如画。

9.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放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屋外绵绵不绝的雨声、蛙声和屋内断断续续的敲棋声互相应和,映衬着主人的心情。

2、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3、前两句语言上有何特点?请试着分析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两句采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江南多雨的时令与地方特点,营造了一种迷蒙的意境,通过蛙声雨声,反衬出夜的寂静;“家家”对“处处”,叠词的应用,既表现了江南黄梅季节多雨的特点,又写出了青蛙的多和鸣声热闹。

10.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问题:①诗中的“李杜”具体指李白杜甫。

②“风骚”在诗中的意思是指在文学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③就诗的主题看,此诗表现了作者主张诗歌创作贵在创新,应当求新求变,不能一味模仿。

④前两句的作用是什么?衬托下面见解和主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