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0

合集下载

第1章 绪论(教研版)

第1章  绪论(教研版)

第一章绪论重难点解析1. 在了解正常人体解剖学研究对象、内容、目的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人体的组成、常用术语;细胞、器官、系统的概念。

2. 细胞膜:光镜下两暗夹一明的三层结构,也叫单位膜。

3. 主要细胞器的功能:见教材P9表1-1。

4.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5. 上皮组织由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构成,分布于身体表面、各种管、腔、囊的内表面,具有保护、吸收、分泌和排泄等功能。

6. 各种被覆上皮的分部。

7. 疏松结缔组织中的主要细胞结构特点和功能,三种纤维的特性。

8. 肌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和分部,骨骼肌的光镜电镜特点、分类和分布。

9. 神经元的形态构造和分类,突触的概念及化学性突触的结构,神经纤维的构造及分类,神经末梢的概念和分类。

第一节概述一. 单项选择题知识点:解剖学姿势(1)1. 解剖学姿势中,不正确的描述是()A. 上肢下垂B. 下肢并拢C. 手掌相前D. 足尖向前E.低头答案:E相同知识点:人体的轴和面(2-7)2. 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纵切面是()A. 水平面B. 矢状面C. 冠状面D. 横切面E.纵切面答案:B3. 前后方向经人体的水平线称()A. 垂直轴B. 水平轴C. 冠状轴D. 矢状轴E.前后轴答案:D4. 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面为()A. 正中矢状面B. 矢状面C. 水平面D. 冠状面E.额状面答案:D5. 冠状切面将人体分为()A. 上下两部B. 左右两部C. 前后两部D. 内外两部E.浅深两部答案: C6. 矢状切面将人体分为()A. 上下两部B. 左右两部C. 前后两部D. 内外两部E.浅深两部答案: B7. 横切面将人体分为()A. 上下两部B. 左右两部C. 前后两部D. 内外两部E.浅深两部答案: A相同知识点:方位术语(8-14)8. 判断内、外侧方位,以何为准()A. 体表B. 四肢的附着部C. 正中矢状切面D. 腹、背E.头答案:C9. 以四肢附着为准的方位术语是()A. 内、外B. 内侧、外侧C. 近侧、远侧D. 深、浅E.上、下答案:C10. 以体表为准的方位术语是()A. 前后B. 内外C. 上下D. 浅深E.左右答案: D11. 上和下的方位术语也可分别称()A. 近侧和远侧B. 头侧和尾侧C. 内侧和外侧D. 内和外E.头和脚答案:B12. 在解剖学的方位中,近正中矢壮面者为()A. 内B. 外C. 浅D. 内侧E. 外侧答案: D13. 在解剖学的方位中,近躯干者为()A. 内侧B. 外侧C. 近侧D. 远侧E. 内答案: C14. 以解剖学姿势为准,近头者为()A. 上B. 下C. 近侧D. 远侧E. 内侧答案: A二 .填空题1. 常用的面有三种即()、()、()。

现代汉语第一章 绪论

现代汉语第一章 绪论

章一绪论一、名词解释1、语言: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所构成的符号系统,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附】线条性:由于人类发音器官的限制而导致语言符号只能一个个发出,无人可于同一时间位置说出两个声音。

即语言符号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接着一个符号出现。

任意性:指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无必然联系,是社会成员共同约定俗成的,是任意的、偶然的。

2、现代汉语:从狭义而言,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从广义而言,现代汉语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普通话和方言。

3、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狭义的现代汉语,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4、方言:即俗称的地方话,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

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是局部地区人民的语言,并不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

主要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和客家方言。

5、现代汉语规范化:即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一致的标准,以此清除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分歧。

6、文学语言:指经加工、规范所得的书面语,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包括文艺作品语言、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著作语言,对民族语言的发展有极大推动作用。

7、现代汉语的社会变体:即社会方言,指由于性别、年龄、地位、文化程度等社会因素的不同,人分属不同的社会群体。

每个群体都有一些区别于其他群体的语言特点,从而形成语言的各种社会变体。

二、简答题;1、现代汉语特点?【可分述或将之与印欧语言对比,自行诠释】(1)语音方面:总体而言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语调变化,具有音乐性,具体如下:Ⅰ没有复辅音;即一个音节内不存在两个或以上辅音相连的情况,音节界限分明;Ⅱ元音占优势;音节必有元音,可仅由一个元音构成音节,乐音比例较大;Ⅲ有声调;音节均有声调,使得音节间界限分明而富于变化,有区别意义作用;Ⅳ声母与韵母内部系统性较强;即声母与韵母间配合规律规范严谨;(2)词汇方面:Ⅰ语音多为单音节,词形较短;有时一个语素即一个汉字,存在大量单音词;Ⅱ双音节占优势;汉语词汇有双音节化趋势,旧的单音节被双音节大量代替;Ⅲ新词构成广泛采用词根复合法;即“实语素+实语素”构词法,少有派生法构成;Ⅳ对于吸收的外来词多为音译兼意译,或以汉语语素对译,直接音译较少;Ⅴ成语多为四音节结构;Ⅵ存在大量表示同一事物/现象的同义词,且音节数量不定,可见汉语词汇形式的伸缩性;(3)语法方面:Ⅰ语序的变化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起重大影响;如我们理解(主谓结构)--理解我们(述宾结构)改变了语法结构关系;又如猫抓老鼠—老鼠捉猫,则改变了语法意义;真正语法上的语序变化应为词语的次序改变使语法结构关系及语义随之变化,如:二十岁才结婚—结婚才二十岁;Ⅱ主用语序和虚词表示语法意义,无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①有些结构有无虚词会导致结构和语义发生很大变化,如爸爸妈妈(联合结构)--爸爸的妈妈(偏正结构);②有些结构添加虚词后,虽语法结构关系未有改变,但语义变化,如北京大学—北京的大学,一指特定学校,一指北京所有大学;③有些结构添加虚词后会导致语用意义的变化,如中国文化—中国的文化,虽都为偏正结构、修饰关系,表意相同,但前者强调“属性”,后者强调“分类”,指中国而非其他国家的文化;Ⅲ词法句法结构基本一致,都存在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五种基本语法结构关系;(地震—地面震动—地面震动了)Ⅳ词类与句法成分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汉语词汇同一词可充当多种成分,好-a/v;Ⅴ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汉语中名词与数词结合需要加入量词,且随着对象不同而变化量词,如一头牛、一棵树;语气词的变法则起到区别意义的作用;2、与古代汉语对比,现代汉语的特点是什么?(1)语音方面:总体而言语音系统简化;①浊塞音、浊塞擦音、清鼻音声母消失;②复辅音声母消失;③辅音韵尾大大减少,入声不再独立成为调类;(2)词汇方面:①新词大量产生;②词的双音节化倾向明显;③词缀和类词缀有所增加,词缀附加法构成的合成词增多;④大批印欧词语和日语汉字进入汉语词汇系统;(3)语法方面:①增加大量量词;②古汉语词类活用现象较多,现代汉语兼类词较多;③古汉中语言省略现象较常见,现代汉语则少见;④古汉的否定句和疑问句常有宾语前置现象,现汉几无;3、共同语与方言的关系?(1)共同语是通行于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方言则是一个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即规范的共同语是方言的高级形式;(2)共同汉与方言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吸收的关系;Ⅰ共同语以某种方言为基础而形成,形成后又渗透到各方言中,制约方言的传播与发展;Ⅱ方言的表达形式影响共同语的发展,共同语需吸收方言中有利成分以促进自身发展;4、如何理解语言是一个分层装置?答: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形象而言即一个装置,其最主要特点是分层。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1.1.2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孕 育 期 ( 1956年前) 形 成 期 ( 1956-1970年) 暗 淡 期 ( 1966-1974年) 知识应用期 ( 1970-1988年) 集成发展期 ( 1986年至今)
1.1.2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孕 育 期 ( 1956年前)
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思 想家,创立了演绎法。他提出的三段论至今仍然是演绎推理的 最基本出发点。
AI的严格定义依赖于对智能的定义,即要定义人工智能,首先应该定义智能;但 智能本身也还无严格定义。
一般解释:人工智能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在机器(计算机)上实现的智能,或称机 器智能、计算机智能。
1.1.1 人工智能的定义
知识与智能 知识 人们通过体验、学习或联想而知晓的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认识,包括事实、
能理论框架,使人工智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
1.1.2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的AI研究
1981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在长沙艰难成立,其后长期得不到国内科技界的认同,只能 挂靠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直到2004年,才得以“返祖归宗”,挂靠到中国科 学技术协会。
1985年前,人工智能在西方国家得到重视和发展,而在苏联却受到批判;我国人工智 能也与“特异功能”一起受到质疑,人工智能学科群专著不能公开出版。
(表处理语言)。 1961年,明斯基发表了“走向人工智能的步骤”的论文,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 1965年,鲁宾逊提出了归结(消解)原理。费根鲍姆开发第一个专家系统DENDRAL,
用于质谱仪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1.1.2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暗 淡 期 ( 1966-1974年)
由于一些人工智能研究者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盲目乐观,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 和成果做出了过高的预言,而这些语言的失败,给人工智能的声誉造成重大伤害。 当时的人工智能主要存在下列三个局限性:

《秘书学概论》第一章-绪论解析

《秘书学概论》第一章-绪论解析

2019/2/16
26
复习思考题
1。秘书的职业特征有哪些? 2.秘书学研究具体包含哪些对象? 3.试阐述秘书学与领导科学、文书学之间的关系。
2019/2/16
27
2019/2/16
28
第三节 秘书学
三、秘书学研究的现状 秘书学在我国的学科领域中还属于新兴学科。 但是我国的秘书学研究一旦起步,发展起来非常迅 速,其成果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围绕着秘书教学实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二)秘书学的研究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
2019/2/16
20
第三节 秘书学
四、秘书学研究的方法 研究秘书学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系统分析的方法 (二)纵横比较的方法。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四)经典案例分析法。
2019/2/16
4
第一节 秘书的涵义
1912年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等成立中华民国临 时革命政府,这时出现的秘书才是真正的具有现 代意义的秘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秘书的涵义一直被当 作行政职位来看待,他们的身份一般都是国家公 职人员。
2019/2/16
5
第一节 秘书的涵义
二、国外对秘书涵义的看法 在西方,“秘书”一词源于拉丁文“secretaries”, 原始的意思是“可靠的职员”。 在英语中“秘书”的写法是“secretary”,翻译 成汉语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大臣,一是书记。 国际秘书联合会对秘书的涵义则给与了这样的说 明:“秘书应是主管人员的一位特殊助手,他 (她)掌握办公室工作的技巧,能在上司没有过 问的情况下表现出自己的责任感,以实际行动显 示出主动性和正确判断能力,并且在所给予的权 力范围内做出决定”
第三,都认识到的秘书地位的从属性。

气液两相流和沸腾传热.pdf0

气液两相流和沸腾传热.pdf0

气液两相流和沸腾传热.pdf0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两相流及其定义异质物体或系统中,各存在分界面的独文物质称之为相。

众所周知,自然界常见酌物质有三相,即固相+液相和气相。

因此,由任意两种存在分界试坤独物质组成【十体或系统都称之,为两相物体或两相表统。

树如,水和己的撮合物为一种两相物体,因为水和卸:都是存在分界面的独立物质。

但是,'盐水浴液是一种单相物体,田为在此溶液中盐和水之间无分界面,盐和水不居两种独立存在的物质。

两相物体的流动称为两相流。

在两相城中,两相之闻不仅存在分界面,面且进一公界面是随者派动在不断变化的。

因此,两相觥可定义为存在变动外界面的两种狡文物质组成的物体的. 流动。

气体和固体耦粒洇合物的流动为一种两相流,因为在此甜动表统中不仅存在两种独立物质,而且这两种物质之间的分界面是随流动面变化的。

根据两相流的定义,可以将两相褓大致分为如下三类,气体和液体共同流动时气筱两相流,气体和固体耦】位共同流动的气团两相流·液体和固体解放共同流动的液固两相流。

忱外,两种不同组分液体的共同流动也届于两相流范辟,本书主要讨论气液两相流的流体动力学和悦据传热问题。

气踺两相流根据物质组分的不同又可分为两种。

由同一组分枸顶种相组成髀气液两相流称为单组分】液两相舐,例如由木鼓汽和水构成的两相硫。

由不同组士的两种相组成肿气踺两相硫称为】组公气液两相流,例如由空气卸水构成的气淹两相流。

在不监生相变的流动过程中,单组分两相流和】煳i分两相流适用同样的物理规铮,因而可通称为气液两相硫。

棣揖散热惜晚的不同,气密两相硫还可公为绝热气淹两相掀和有热弈换酌气密两相硫。

当存在热交投时,在单组分气筱两相部中伴随菹流动含线工质的相交。

两·相铈这一术语在本世纪30年代苜光出现于美国的一些研究生论文中。

l945年,苏碟苜先将毡一来语应用于正式出版的学术刊物上。

莫+ 苏、银三国在本世纽20年代已''开始了气淹两相硫的研究工作,日本姑子即年代,我国在60年代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工:,ff;·。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实 地 地 形 图
测绘 测设
5
1.2 地球形状和大小
一、地球的自然形体 不规则的曲面。 不规则的曲面。 最高点: 8844.43米 最高点:珠峰 8844.43米, 最低点: 11022米 最低点:马氏海沟 -11022米。 相差约20km 20km。 相差约20km。 在不规则的曲面上无法进行 计算和绘图。 计算和绘图。 人们找寻一个理想几何体 来代表地球形状和大小, 来代表地球形状和大小, 需满足二个条件: 需满足二个条件: 1、与地球自然形体十分接近 2、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达
6 0
24
°
°
°
6、高斯平面坐标系的建立 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X 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X‘轴,赤道投影为Y’轴, 赤道投影为Y 原点为O 原点为O‘轴,X’,Y‘称为坐标自然值。 称为坐标自然值。
25
为了使横坐标不出现负值, 西移500千米, 500千米 为了使横坐标不出现负值,将X‘西移500千米, 并且在横坐标前冠以带号形成高斯通用坐标系。 并且在横坐标前冠以带号形成高斯通用坐标系。 X,Y称为坐标通用值。 称为坐标通用值。 X=X‘ X=X‘ 带号N 500000米 带号N Y'+500000米 Y=
18
2、高斯投影的原理
高斯投影采用分带投影。 高斯投影采用分带投影。将椭球面按 采用分带投影 高斯投影平面 一定经差分带,分别进行投影。 一定经差分带,分别进行投影。
N 中 央 子 午 线
c
赤道
S
பைடு நூலகம்
19
3、高斯投影特点 投影后角度保持不变 中央子午线长度不变 经线和纬线长度有所变形
中 央 子 午 线
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 为什么在小范围内可以用 水平面来代替水准面进行计算。 水平面来代替水准面进行计算。 一、地球曲率对水平距的影响 地面上AB两点 地面上AB两点 AB 投影在水平面上的长度为D 投影在水平面上的长度为D, 投影在水准面上的弧长为S 投影在水准面上的弧长为S,

(逻辑学课程课件)第一章绪论

(逻辑学课程课件)第一章绪论

一、形式逻辑是认识客观世界的辅助工具
资料:形式逻辑的作用———从未知到已知的方法
二、形式逻辑是论证思想和表达思想的必要工具
例如:有一份关于重大责任事故案的判决中写道:“李XX在这次事故中 不负责任”。
还有一份判决书中:“由于被告王XX长期与流氓鬼混,经常旷工,致使 该厂连续3个多月没有完成生产任务。”
第二节 形式逻辑、数理逻辑和辩证逻辑
辩证逻辑
逻 辑
形式逻辑
归纳逻辑 演绎逻辑
传统的演绎逻辑 现代的演绎逻辑
数理逻辑 内涵逻辑
数理逻辑与形式逻辑
数理逻辑是近三百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数理逻辑在它发展的初期,是 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形式逻辑中的某些问题。例如,用数学中原来代表数量的变 项“x”、“y”、“z”来代表概念,用数学中原来代表数量运算的符号“+”“”、“X”来代表概念间的关系。这样,就把由概念构成的判断形式转变为类似数 学的公式。
如,“逻辑性强”,“不合逻 辑”。
(4)逻辑学。
如,“逻辑讲座”。
练习题
指出下列语句中的“逻辑”一词的含义 1. 帝国主义者的逻辑和人民的逻辑是这样的不同,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
直至灭亡——这就是帝国主义和世界上一切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他们决 不会违背这个逻辑的。(客观事物的规律) 2. 写文章要讲逻辑。(思维的规律性) 3. 在某些人看来,清官比贪官还要坏,这真是奇怪的逻辑。(特殊的理论、观点) 4. 关于思维过程本身有规律的学说,即逻辑和辩证法。(逻辑学) 5. 干部要学点逻辑与文法。(逻辑学)
(1)三种基本思维形式的特点及其表现形式;
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四种逻辑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 律)的内容和逻辑要求;

心理学导论第一章:绪论

心理学导论第一章:绪论

(二)主客观资料科学整合的原则 主客观资料科学整合原则定义:是指对人的心理研 究中必须考虑到把收集到的客观资料和主管资料科 学的整合起来。 我们把作为参与试验研究的有机体称为被试者或被 试。 被试:研究对象 主试:研究人员
首先,要周密考虑到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客观量化 变量(variable):是指在质和量上可以有变异的因 素或特征 刺激变量:是指能够引起机体反应的刺激特征。 机体变量:是指个体自身的特征。 反应变量:是指刺激引起在行为上发生变化的反映 种类和特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系统性 系统性(systematization)定义:是指心理学的科 学知识是通过系统的实证研究而获得的。 心理学家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实证研究的范围很广,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描述心理事件。每一种心理事件都有质和量上的特点。 (2)揭示心理规律。例如艾宾浩斯用系统的实验发现了一条心理
(三)个体心理与行为 心理学通过研究行为来研究有机体的心理。 行为(behavior)定义:是一个包含动作、活动、 应答、反应、运动等含义的很广的术语,指有机 体的任何可测量的反应。 心理学研究的行为可分为两类:1、可观察到的行为 和反应,称为外显行为;2、心理的活动,称为内 隐行为。
行为和心理的联系 引起行为的刺激通常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而起作用 的。同样的刺激在不同人的身上的行为反应并不同。及使
经典片段之 肖申克的救赎.flv 第一次 坐下来,你因被判终身监禁已在此20年? 是的,先生 你有感到悔过么? 是的,绝对有,先生。我是说,我得到了教训。我 敢说我已经完全 改变了,不会再为害社会了,这是神的真理。 第二次 坐下,你因终身监禁在此30年,觉得自己改变了么? 是的,先生,毫无疑问,老实说我已改过,我已不 会为害社会。上 帝可以作证,真的改变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行政管理活动区别于一般管理活动的特点

1、权力基础:公共权力。 2、基本职能:主要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3、宗旨:为公共利益服务。 4、责任:社会公共责任。 5、活动原则:公开、公正、公平。
二、 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课程内容 (一)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P7) 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研究政府组织及其 人员从事国家事务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管理以及政府机关内部事务管理过程中 带有规律性的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 的科学。 (二)课程内容P8
法约尔管理14原则:
A. 劳动分工(division of labor ):减少浪费、增加产出,培 训人员; B. 权力(authority)和职责:实行正式的职位权力和个人权力 的统一,强调权责一致;个人权力,个人的智慧、经验、 道德品质、领导能力等; C. 纪律(discipline):建立以服从和尊重为基础的组织和雇 员间的关系,有力的领导,有明确的协议、审慎的制裁; D. 指挥(direction):每个下属只能有一个上司,双重领导对 权力、稳定、效率将产生负面影响; E. 指导(guidance)统一:组织只能有一个计划、一个目标、 一个负责人;组织应集中精力,协调力量,统一行动; F. 利益(good):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消除无知、野心、 自私和懒惰等人性弱点; G. 报酬(reward):合理的报酬机制是为了体现雇员的价值以 及增强其积极性;
第二节 西方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传统理论发展阶段(20世纪初至30年代) “行政管理”一词始出自德国学者L.V.史坦因于19世纪 60年代出版的《行政学》著作。但其主要是在行政法的 意义上使用。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行政管理学诞生于美国。 1887年, 美国学者威尔逊在美国的《政治学季刊》上发表了他的 著名论文《行政学之研究》,这篇文章的问世被认为是 公共行政学产生的标志。威尔逊也被认为是行政学的奠 基人。 1926年,怀特出版《行政学导论》,美国第一本行政管 理学的教科书,行政管理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重 要标志。

法约尔组织原则: 15名员工需要1名管理人员,往上各级 则均以4:1的比例为基础,如60人需4个管 理人员和1个上司;管理幅度和层次问题;
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

马克斯· 韦伯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他在《社会 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如下准则:职位和 职权的非人格化原则、组织形态的层级化原则、组织运作 的法规化原则、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原则。这些原则交互作 用,共同支撑起以“合法权力”为特征的“官僚制”。
2、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 美国威尔逊、古德诺 3、与管理相对应的“行政” 美国古立克
行政与政治、管理
人类管理活动
国家管理活动
政治活动
行政过程 中的政治
行政活动
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是一种以国家权力为基础,以国 家组织主要是政府机关为管理主体,以国 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以及政府机关内部 事务为管理对象的管理活动。
(三)系统理论发展阶段(20世纪60-70年 代) 特点:广泛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管 理科学的新成果来研究行政管理,特别是运 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重视以系统观 念研究组织与管理的各种问题。 影响较大的系统理论:一般系统理论、环节 系统理论、社会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以 及权变理论。
对这一时期的总结:

这一阶段,行政管理学运用科学管理的思想与 方法,以研究政府效率和节省开支为目的,以政 治与行政的分离为指导思想,以发挥行政部门的 功能为重点,强调标准化、计划化、协调化和效 率化。另外,组织的层次、等级与规范化特征也 开始被人们所强调。
(二)行为理论发展阶段(20世纪30-60年代)
《史记· 周本纪》:“周公、召公二相行政”。 英语“Administra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 “Adminiatrare”。西方普遍将“Administration” 解释为“国家事务的管理”。

从西方的学术传统来看:
1、与立法、司法相对应的“行政” 法国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理论:
立法 行政 司法
考核方式:

专业任选课,考查 论文成绩+作业+课堂提问+考勤+笔记 =最终成绩

讨 论:
哪些事与我们《行政管理学》
息息相关?
第一章
第一节
行政管理学概说
行政管理与行政管理学 第二节 行政管理学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 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意义 与方法
学习目标: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行政与
行政管理学
教材说明:

选用教材: 参考书目:
郭小聪,《行政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夏书章,《行政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竺乾威,《公共行政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3、张康之、李传军,《公共行政学》,经济科学出版社; 4、王乐夫、倪星《公共行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5、齐明山,《行政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 弗雷德里克· 温斯洛· 泰勒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1911年,他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该书被认为 是管理学诞生的标志。他提出了以分工协作、时间运作分 析、规定定额和实行差别工资、对工人进行职业培训等为 核心的管理理论 。其科学管理思想开创了一个以追求效 率为核心的现代管理新时代。
H. 集权(centralization of state power ):自上而下进行管 理,权力最终归属最高领导者;集权并不表明制度的好与 坏,具有相对性; I. 等级链(hierachical chain ):权力线,组织从上而下形成 明确而无间断的等级、权力和沟通渠道;表明权力等级的 顺序和传递信息的途径; J.秩序(order):工作任务应有严密的安排,形成进退有序的 工作规范; K.公平(equality):人格平等而非职位平等,以此构建人际 关系的基础; L.稳定(stabilization):制定稳定的用人计划,进行人力资 源开发; M.主动性(go-aheadism):诱导和劝告组织中所有人的积极 性和创造性; N.团队精神(team spirit):和谐的团队氛围,增强凝聚力。


由于行为科学的兴起,人们对科学管理思想中的 经济人与机械员工的观念提出了质疑。主张以 “人群关系”作为分析手段。 代表人物:梅奥、麦格雷戈、马斯洛等
梅奥的霍桑实验:
哈佛大学的E· 梅奥(Elton Mayo),《工业文明中人 的问题》,提出行为科学的核心内容——人际关系学。 1927-1932年: 美国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实验” (Hawthorne Experiments) 第一阶段:继电器装配室和云母剥离室实验 客观物质条件(工作环境、工时长短、身体状况等) 并不是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原因; 第二阶段:访谈实验 证明士气和监督的因果关系:改善人际关系,加强信 息沟通,参与管理是提升士气的关键; 第三阶段:绕线机组实验 证明了组织中非正式组织(unofficial organization) 的客观存在。

泰勒把管理的理论和原则、方法移植到行政 理论中: A. 任务管理:单位时间里工人完成的工作量; B. 标准化管理:将计划和执行分开,成立“计划 室”,完成标准化管理; C. 管理阶层的出现:所用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亨利· 法约尔被称为“行政管理之父”。 1916年,他发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 把管理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5个环 节,确立了管理14条原则。



4. 事本原则 (impersonality) 例:组织运作以成文规条为依据,人人在规条下 均受平等对待。如张小姐在评审不同报告书时会以 成文指标为依据,而不会因为私人关系偏袒或针对 任何投标人士。 5. 绩效制 (technical expertise) 例:专业及技术能力为任命及晋升的准则,如王 老师受聘用的原因跟她优秀学历及教学经验有关, 和她与校长的亲属关系拉不上关系。 6. 文件档案制度化 (formal written communication) 例:刘小姐要申请休假,必先写好休假申请书, 其后上司在申请书上盖章认可,再呈上公司人事部 正式审批。一切手续和程序皆以指定模式处理。X-Y理论”



1960年,《企业管理中的人性》 “X理论”: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认为人的 本性是不诚实、好逸恶劳、不负责的,应以严格 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 “Y理论”:认为人的本性并非都是天生厌恶工 作、而是勤劳和负责的,关键在于引导发挥其主 动性和积极性。
MG2-10
马克斯· 韦伯提出的科层组织有以下特征:



1. 专门化 (specialization) 例:位置和职责皆有很专门的分类,如一部门 会有不同员工专门负责个别事务:撰文、平面设 计、排版、推广等。 2. 层序分工 (hierarchy of offices) 例:层序式、由上至下的监控管理模式,如林 先生要听从陈经理的指令,陈经理则要听从王主 任的指令...如此类推,一层管一层。 3. 成文规则 (rules and regulations) 例:明确规范组织的运作模式,如考场的监考 员会根据指令要求同学出示身份证明文件,拒绝 让没有携带证明的同学应考。


马克斯· 韦伯通过他的官僚制理论的建构,解 决了威尔逊思想付诸实施的技术性问题,也就是 说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已经把威尔逊的思想变成了 可以实施的制度性方案。如果说威尔逊提出了建 立行政学这门学科的话,那么韦伯则因他的贡献 而被看作是把行政学作为一门学科建立起来的人。 韦伯认为,理想的官僚制组织是建立在“合 理—合法”权威基础上的,是从属于技术理性原 则的,拥有工具的合理性,是层次分明、制度严 格、权责明确的等级制组织模式。而行政学正是 要根据这些精神来分析和研究政府,对政府在实 际运行中的一切不合乎技术理念和技术标准的方 面提出改进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