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自立灌排区最优水价模型

合集下载

城市水管理中水价制定的基本框架_secret

城市水管理中水价制定的基本框架_secret

城市水管理中水价制定的基本框架论文名称:城市水管理中水价制定的基本框架作者:张天柱谢华摘要:针对我国现行城市水价(费)体系中所存在的基本问题,在对城市中水的运动和循环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水的整个社会循环过程中与供水、用水、排水等各环节相关的各项成本以及水资源的价值,结合边际机会成本理论,建立了城市水价制定全成本法理论框架。

并对于城市污水处理与排放这一环节,系统地提出了建立我国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收费标准体系方面的概念和原则,进行了多方案的收费标准的测算。

关键字:水价全成本法边际机会成本生活污水排放收费1. 城市水管理中的水价问题城市作为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中心,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目前,在我国城市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方面,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浪费现象严重,节水意识淡薄;另一方面,城市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等相关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发展缓慢。

城市水资源的短缺和和城市用水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造成这种严峻局面的原因很多,现行城市水价(费)体系所存的某些不合理方面是其中重要原因。

这些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1)水资源被无偿或低价使用。

基于水资源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及水资源的稀缺性,应当有偿使用水资源,并以价格形式反应在水价构成中。

在我国当前城市水价(费)体系中,城市水资源所具有的价值完全没有或只是象征性地得到了反映。

(2)过分强调城市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的社会公益、福利性,设施的运行成本未能在城市水价中得到正确反映。

(3)与在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环境问题相对应的外部成本没有在现行水价(费)体系中得到正确反映。

例如在全国范围内尚未建立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收费制度。

由于水资源价值及其开发利用过程中有关的各项成本没有在城市水价中得到正确反映,造成了相关效益的不合理分配和转移。

也就是说,在我国现行城市水价(费)体系下,由于水价体系不完善、收费标准过低,相关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不合理地从城市水利、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部门转移到了用水单位和个人。

关于自来水的定价问题 数学建模论文

关于自来水的定价问题  数学建模论文

关于自来水的定价问题摘 要:水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而节水治理水污染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所以城市水资源的定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配合国家城市自来水价格调整。

我们以A 城市为例建立模型以求得出典型模型来指导其他城市的水价调整。

现对该市价格部门提出的调整方案经性分析,通过计算各行业水费的增幅并与经济发展中三大产业对GDP 贡献率的大小进行对比并结合水价调整的目的和对经济,人民生活的影响分析。

然后重点对阶梯式水价进行分析,验证其合理性我们引入水费承受指数讨论,发现两方案均合理;然后从科学角度分析我们计算了调整后的利润增加值P ’,发现方案二的阶梯式水价更为合理。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我们认为要建立更为合理的水价方案应从自然、经济、社会多方面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耦合进行考虑。

由此我们的除了水资源价值模型并用函数V=f(n x x x ,,21)表示。

在具体分析中利用模糊矩阵得出水资源综合评价并用V=AoR ○1表示,在采用模糊相似矩阵式采用“成对比较法”进而又提出转换公式WLJ=RS.○2在构建水资源评价模型是考虑水资源量而得到模糊评价矩阵。

带入○1式的出价值模糊综合指数,然后根据公式D CE A P -⨯=水资源价格上限,得出水资源价格向量S 。

则水资源价格S V WLJ ∙=.为弥补模型的缺憾我们又从水质的角度确定价格运用类似前一种得算凡得出另一种水价方案。

在对政府的建议中我们提出全新的根据季节定价的方案,即以时间为轴确定价格,并阐述了建议的依据。

对于第三问的解决,我们则是带入查找到的公式EP P Q Q ⎪⎪⎭⎫ ⎝⎛⨯=2112。

然后我们根据各数据代表的含义带入数据进而得出新方案实施以后的节约水的总量。

在模型评价中我们分析了模型的利弊,又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补充,在模型的改进中分析并提出了模型的适用范围,并提出了解决大范围水价确定的方法,即利用时空流确定水价的参考模型,并列举了时空流的计算中应当采集的各种数据。

如何提高雷山山区农田水利用水效率之我见

如何提高雷山山区农田水利用水效率之我见

如何提高雷山山区农田水利用水效率之我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命脉。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坚持不懈地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努力解决干旱缺水问题。

加快现有大中型灌区水利设施的修复和完善。

鼓励农村集体、农户以多种方式建设和经营小型水利设施。

制定促进节水的政策,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把推广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努力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作为我们贵州高原地区的雷山如何利用自己的水资源优势,如何提高雷山山区农田水利用水效率呢?笔者对此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谈谈几点思考。

1建立健全节水的政策机制按照水利部新时期的治水思路及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要求,各市县的领导一定要知道水资源应该如何利用,应该清楚水资源的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根据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在认真分析和测算区域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确定工农业用水总量宏观控制和田间用水微观考核双控指标,合理分配好水量;要狠抓计量设施建设,抓住配水控制权,实现强制性节水;做好节水措施的典型示范引导和节水实用技术的推广,合理选择节水形式,把水源工程、种植结构、灌溉方式、农艺耕作等多种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统一发展。

2提高农业用水效率需要多部门联合节水农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众多部门,如农业、水利、科技、气象、城建、环保、宣传、计划和行政等部门,所以,提高用水效率单靠某一部门是难以实现,必须通过有关部门的大力协作来完成。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就需要农业和水利部门联合,目前,有关部门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合力发挥最大效益。

所以,我们应该①设立综合协调机构,从组织上为部门的联合创造条件;②按项目管理的办法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实施;③制订多部门参与的可行的节水农业规划,为多部门联合提供实现的基础;④充分重视发挥地方部门的联合效益,地方是节水的真正主力,只有充分发挥地方各部门积极性,才能事半功倍。

数学建模--水资源的最优战略选择

数学建模--水资源的最优战略选择

水资源的最优战略选择摘要当前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

北方缺水状况尤为严重,因此我们选取了水资源状况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华北地区为主要的研究分析对象。

本论文将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程度及影响水资源配置的各种因素进行量化,为华北地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战略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及具有前瞻性的合理化建议。

本文首先估测2025年的水资源缺口即水需求供给差额。

建立logistic模型预测2013年到2025年华北地区各省市的人口数量。

由于历年人均需水量变化微小,大体相等,因此我们假设至2025年人均需水量为定值。

则2025年预测需水总量为预估人口与人均需水量的乘积。

然后运用灰色预测模型,根据华北地区往年的供水总量的数据预测2025年的水供给总量。

于是2025年华北地区缺水程度可以通过对估测的水需求总量与水供给总量数据比较分析得出。

为了提高我们水资源战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我们构建模型就影响水资源供需的水资源的存储、流动、环境污染和保护等主要方面分别进行分析。

对于水资源的存储。

流动。

环境污染。

保护。

节水。

在上述定量研究的基础上,从开源和节流两种方面提出了解决华北地区用水紧张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水资源的最优战略选择logistic模型灰色预测模型经济效益分析模型成本效益分析模型一、问题重述我国的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2172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25%,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而华北地区是我国水资源最为缺乏的地区之一,该区现有全国人口总量的26%,水资源仅占全国总量的6%,人均占有量555立方米,根据M.富肯玛克的水紧缺指标一,处于缺水的状态,并且仅仅是摆脱严重缺水人均占有量500立方米的状态,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25%,从水资源总量、人均占有量和耕地平均占有量上都低于全国其他各区的水平。

要保持华北地区经济高速发展,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要有稳定可靠的水资源提供支撑。

而目前已有数据情况表明,可用的水资源量正在逐步减少,而随用水,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来应对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水资源供需矛盾。

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模型

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模型

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指标体系和效益评价模型摘要本文考虑到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复杂性,各评估指标的模糊性等难以完全量化的问题,先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指标因素分为几个方面,其中包括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然后再进一步同个各个指标因素分析影响这些指标的子指标。

问题一中提及到的“专项评价”,即为农业、工业万元GDP用水量对水资源利用效益的影响,并且要求分别对这两项指标对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专项评价,但是农业、工业万元GDP用水量之间并没有可比之处,所以本文将这两项进行一定的处理,仍然不能进行比较。

问题二要求利用附件中的数据,通过各个指标和各个省市进行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综合评价,但综合评价属于全面的、复杂的问题,一般该类问题都可以通过层次分析法来建立模型求解,把水资源利用效益和效率细分为3个指标,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附表中提供的有8项指标,经过筛选,选取年降水量、人均COD排放量、人均生活用水量、农业万元GDP用水量和工业万元GDP用水量这5项指标作为对水资源利用效率比较有影响力的指标因素,然后把这5项指标建立层次分析模型,最后通过各省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权重不同进行排序。

针对水资源的生态效益,把年降水量和人均COD排放量归为对该效益的影响因素。

针对水资源的社会效益,把人均生活用水量归为对该效益的影响因素。

针对水资源的经济效益,把农业万元GDP用水量和工业万元GDP用水量归为对该效益的影响因素。

问题三则在问题二基础上增加难度,考虑到问题二中建立模型的评价指标相对比较少,这5项指标远远不能反映各省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程度,所以增加了工业废水中污染物去除总量、湿地总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森林覆盖率、生活污水排放量、节水灌溉面积和工业节约用水量这七项指标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增加筹码,使该模型更加完善。

通过新增的这七项指标,再一次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模型,该类模型属于问题二的优化模型。

问题四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搜集到对应2004年的问题三中的七项指标的数据,通过分析并且整理,然后利用问题三所建立的优化层次分析模型对2004年各省市用水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最终利用各个指标对各省市进行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排名。

【百度精品】关中灌区灌溉管理体制改革探讨

【百度精品】关中灌区灌溉管理体制改革探讨

关中灌区灌溉管理体制改革探讨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灌区的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经费短缺、人员过剩、管理粗放、工程保障程度低等问题日益突出,已经不能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这不仅对国民经济带来安全隐患,而且严重影响到了灌区自身的发展。

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灌区的管理和经营体制,很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灌区经济良性循环的要求。

因此,全面推进灌区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首先介绍了关中灌区,整理了关中灌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演变过程,接着对关中灌区的五个灌溉管理体制改革形式进行研究,分析了各自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在以上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建议,关中灌区更新改造工程的实施,对量大面广的田间工程的投入与管护问题找出了一条根本的解决途径,对我国灌区工程更新改造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关中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农民用水户协会Irrigation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in Guanzhong Irrigation District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irrig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s not smooth, the mechanism is not active, the shortage of funds, personnel surplus, extensive management, low degree of engineering security problem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can not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which not only bring security risks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but also seriously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rrigation district. For a long tim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planned economy, it is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the virtuous circle of irrigation district. Therefore, it is imperative to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reform ofirrig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Guanzhong irrigation district, finishing the reform of management system of irrigation district of Guanzhong, and then studied the five irrigation district of Guanzhong irrigation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analyzes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finally the study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implementation of Guanzhong Irrigation improvement project, investment and management of field engineering of large quantity to find a fundamental solution, have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renovation project of irrigation district in our country.Keywords:Guanzhong irrigation districts;management system reform;Water Users’Association目录一、关中灌区概况(一)关中灌区地理位置(二)关中灌区运行现状(三)灌区改制的目的和意义二、关中灌区灌溉管理体制改革的演变(一)集体化管理阶段(1949—1985)(二)灌溉管理民营化阶段(1985—1996)(三)参与式灌溉管理及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发展(1996年至今)三、关中灌区灌溉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及成效(一)承包经营(二)拍卖(三)租赁拍卖(四)股份合作供水社(五)农民用水户协会四、关中灌区改制的对策建议(一)争取政府支持(二)广泛宣传,提高认识(三)水价改革(四)灌区改革必须因地制宜(五)主系统改革与支斗渠改制相结合关中灌区概况(一)关中灌区地理位置陕西有着悠久的灌溉历史,早在秦国时期就有兴修水渠的记载,关中地区位于陕西中部(包括西安、渭南、宝鸡、铜川、咸阳),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降水量非常丰富,光热资源充足,日照时间长,霜期比较短,适宜种植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

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方案简介

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方案简介

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方案简介中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计划介绍20XX-03-09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计划介绍一、大型灌区基础情况(一)全国大型灌区基础情况(二)大型灌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和作用(三)大型灌区发展面临形势和存在关键问题二、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总体思绪(一)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必需性(二)灌区改造指导思想和标准三、工程计划(一)大型灌区概况及发展估计(二)水资源平衡(三)治理方法和投资四、综合效益评价(一)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水量分析(二)经济效益分析(三)社会及环境效益分析五、灌区管理计划(一)灌区改革必需性和紧迫性(二)灌区管理改革目标和标准(三)灌区管理改革总体设想(四)灌区管理基础设施计划六、保障方法为落实落实党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把推广节水浇灌作为一项革命性方法来抓,大幅度提升水利用率,努力扩大农田有效浇灌面积”指示精神,1999年3月,水利部下达了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计划汇报编制任务。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和水利水电计划设计总院于1999年5月编制完成了《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计划设计任务书》,水利部于1999年6月以水规计字[1999]461号文对该设计任务书做了批复。

依据对任务书批复意见,在水利部农村水利司统一领导下,计划共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各灌区和各省完成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计划汇报和各省汇总汇报;第二阶段由水规总院组织相关教授对各省及各灌区计划汇报进行初步审查和平衡;第三阶段由水规总院负责编制完成《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计划汇报》。

1999年8月,水利部正式下达了《相关开展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计划编制工作通知》[水农(1999)459号]和计划编制工作纲领、汇报书编写提要、计划统计表,并于9月在西安召开会议,对计划工作做了具体布署。

以后,各省(市、区)相关部门组织设计单位正式开展了计划工作。

中国水市场的运作模型研究

中国水市场的运作模型研究

中国水市场的运作模型研究摘要:从21世纪中国水资源的稀缺加剧的成因出发,分析论证建立水市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结合水权特性分析提出按人的基本生活用水首先要得到保障、水源地优先、粮食安全优先、用水效益优先。

投资能力优先、用水现状优先的原则来进行水权分配的建议方案,提出动态水权价的分析应考虑水环境的保护、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和水市场的公共物品建设等.结合中国水系的分布特点和水权交易特性,给出水市场的运作模型方案.关键词:水权水市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水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一种,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局部地区人均水资源量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水资源很可能成为21世纪中国最为稀缺的自然资源之一.同其它自然资源一样,水资源的稀缺性制约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点.资源无价或低价使得水资源被掠夺性的开发,浪费严重,利用率低,这加剧了水资源的稀缺.如何通过水权的界定,建立可交易水权的水市场来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以保证水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正成为理论界的研究热点. 1 中国水资源日益加重的稀缺性呼唤水市场水资源的稀缺由其本身的客观条件所决定,同时还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制度、经济基础和历史发展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a.人口因素影响水资源的供给,造成了水资源的历史性稀缺.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人口众多,12亿人口对水资源的需求表现在基本的生活需求用水和非基本需求的多样化用水两个方面,这对水资源并不丰富的中国来说压力是十分巨大的.中国的河川径流量居世界第6位,人均占有河川径流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88位;耕地面积大,亩均占有河川径流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6%.因此,无论从耕地,还是从人口计算,中国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b.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造成了水资源的客观性稀缺.辽河、海滦河、黄河、淮河四大流域,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8.7%,耕地面积占全国的45.2%,人口占全国的38.4%,但水资源却只有2702亿m3,相当于南方四大区域(长江流域及以南、珠江流域、浙闽台诸河和西南诸河)水资源量的12%,人均、亩均水资源量低下,分别只是全国平均值的16%和14%.中国降水量和径流量的年际间和年内分布悬殊大,不仅给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困难,而且频繁的水、旱灾害对工农业的危害极为严重.仅农业每年缺水量约为33化m3,受旱面积达133~1900亿㎡/a,每年因得不到充分灌溉使粮食减产约50亿kg.现在还有5000万农村人口和300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c.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和利用率低下,造成了水资源的制度性稀缺.以黄河为例,多数灌区工程老化失修,灌溉方式简单落后,不少地区还是大水漫灌,管理粗放,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只有0.3~0.5 d.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造成了水资源的发展性稀缺.城市缺水也日趋严重,全国58%的城市缺水,达58亿m3/a,且主要集中在华北、沿海地区名会及工业城市.地下水严重超采,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持续下降.e.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加剧了水资源的稀缺性.水资源污染也随工农业的发展而日趋严重,水质日益恶化.全国每年排放废污水量约达363亿t,80%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泊,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全国90%以上城市的水环境恶化,城市河流湖泊几乎成了排污道,且水污染由城市向乡镇蔓延,情景令人担忧.同时,中国长江、黄河等源头的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的稀缺性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不可缺性,迫切需要我们去研究政治、经济和技术的方法来解决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缓解水资源的稀缺性有两条途径:①为缺水地区开源,即将相对丰水地区的水调向缺水的地区,这需要巨大的工程投资,如果仍然完全依赖于政府,可能是低效的,需要引进高效的市场运作机制;②节流,即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促进水资源配置模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过渡,促进水资源从低效益的用途向高效益的用途转移,这同样需要市场的自我调节,仅靠政策指令是很难实现的.可见,解决水资源的稀缺性问题,最迫切的是尽快建立水资源的有偿使用机制,培育和发展水市场. 2 创建中国水市场的基础2.1 水市场的存在前提水市场存在有两个前提:一是水需求的存在;二是水供给的可能.第一个前提是显然的,这可从中国水资源日益加重的稀缺性得到验证.第二个前提也是存在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验证:①粗放型的经济模式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和利用率低下.如灌区工程老化失修,灌溉方式简单落后,不少地区还是大水漫灌,节约用水可以提供潜在的水供给;②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北方缺水而南方水资源相对丰富,这为南水北调提供了可能;③利益的驱动使效益低下的用水户有潜在的水供给;④政策的引导,使不符合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用水户有潜在的水供给.2.2 水市场的运作前提水市场运作前提是水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界定,即水权界定.市场经济中的交换,表面上看是物品的物质上的转移和移动,但其实质是产权的交易,明确的产权是交易的先决条件.要进行交易,首先必须建立一套产权体系.同样,水市场上水资源的交易实质是水权的交易.要建立和发展水市场,首先要明晰水权,规定人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得到水资源,如何使用水资源,如何处理与其他用水者的关系.我国水法规定,水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在建立水资源财产共有的前提下,水权主要是指依法对于地表水、地下水所取得的使用权,以及相关的转让权、收益权.水权的公平合理分配是水市场运作的关键.在进行水权分配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人的基本生活用水首先要得到保障;②水源地优先原则;③粮食安全优先原则;④用水效益优先原则;⑤投资能力优先原则;⑥用水现状优先的原则.具体操作时,首先确定或建立能充分代表地区和用户用水利益的组织,称为一级用水户.其次,根据以上六个原则确定各一级用水户的需水权大小,如按“21世纪议程”要求每人每天40L的基本生活用水,确定该一级用水户的一年人的基本生活用水的水权需求量.按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确定该一级用水户的粮食安全的水权需求量等.第三步,由水资源总量和考虑防洪、冲沙、生态保护等的用水,确定可供分配的总水权的大小.第四步,由于可供分配的总水权远小于各一级用水户需水权的总和,只能按他们需水权大小比例来确定各一级用水户实际分得水权的大小.2.3 为水市场服务的公共物品国家作为水资源的所有者,通过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以及使用权的有偿转让,获得的资金可用于公共物品的投资建设.如将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源头作为国家的公共物品,由国家投资植树造林、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以提供全国的生态安全.又如,水文资料作为治理江河、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基础性资料,也是一种公共物品,应由国家财政投资、公共机构采集并广泛披露,社会无偿使用.它是政府合理分配水权的前提和监督水市场运作的手段. 3 我国水市场的框架模型水资源的短缺呼唤水市场,潜在的水供给为水市场存在提供了可能,水权的明晰则为水市场的运作提供了基础,那么就需要研究构架一个运作有效的水市场.根据水资源的分布,中国水市场可以分两类三个递级层次来构架:第一类为流域内的水市场;第二类为跨流域的水市场.流域内的水市场又可分为以下三个递级层次:a.流域内第一个层次的水市场称为一级市场,它是流域内的一级用水户间的水权交易市场,实现本流域内的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如经济相对发达且缺水的用水户甲以一定的经济损失和有节水潜力的用水户乙提供的水供给相交换,用水户甲的水短缺和支付水费都会促使其提高节水水平,从而总受益增加;而用水户己收取用水户甲的水费,以此对节水灌溉进行投资,虽然水量减少而产出却可以继续增加,其总受益也增加.具体交易可采用申报期货制:由水权出让者发布可转让数量信息,由水权购买者申报需要量,由水权的供需情况来定价,由代表政府行使管理职能的流域管理局组织交易和监督实施.具体交易运作模型见图1.图1 一级水市场运作模型b.流域内第二个层次的水市场称为二级市场,它是流域内的一级用水户与其地域或水系范围内的水厂、农业灌溉公司间以及各水厂、农业灌溉公司间的商品水买卖市场,实现本地区或水系范围内的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保证人的基本生活用水、粮食安全生产用水的前提下,其它社会经济多样化用水实行自由竟争,市场调节.c.流域内第三个层次的水市场称为三级市场,它是地域或水系范围内的水厂与城市居民、工业用水单位间,以及农业灌溉公司与农民用水者间的商品水买卖市场,实现一个城市或一个灌区范围内的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二类为跨流域的水市场,由水供给的提供地区(一级用水户)和各跨流域的需水地(一级用水户),以及国家共同出资组成调水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调水工程的建设与运营.例如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方案,是以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基础,通过水市场来运作的.各需水地(一级用水户)按其需要水量的多少确定相应的股权,按股权的大小确定投资的多少和将来可用水的多少.同时可根据经济的发展和具体情况的变化来进行水权的转让和买卖.4 水权定价的动态分析4.1 合理确定水的价格的必要性经济增长若以资源过度耗损为代价,就反映出各产业或各企业的成本远远小于含有其应付出资源代价的成本即社会成本.在经济学中,把某个经济实体的行为使他人受益(称为正外部效应)或受损(称为负外部效应),即不会因之得到补偿或付出代价称为经济外部性.自然资源无价或长期低价,特别是公共资源的使用缺乏排它性权利界定,很容易产生负外部效应,即会产生过度耗损.例如引黄入晋工程,从黄河调水的生产成本远高于在太原当地开采地下水的生产成本.如果只计算工程水价,地下水的水价低于调水的水价,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生产者和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必然选择用地下水,其结果是继续大量开采地下水,不用调水的水.扭曲的价格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当考虑资源水价后,其结果就不一样了.由于超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严重的环境和生态问题,调水有助于缓解开采地下水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开采地下水的资源水价远远高于调水的资源水价.考虑资源水价后,调水的价格低于开采地下水的价格,就能引导人们使用调来的水,少开采地下水,引导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要想建立真正的水市场运行机制,缓解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引导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除了对水资源使用权进行界定外,还必须合理地确定水的价格.4.2 商品水的价格组成商品水的价格由三个部分组成:①资源水价或叫水权费,用水者为取得水权而付出的水资源的机会成本;②生产成本和产权收益,即工程水价;③环境水价,即水污染处理费,但不应包括超标排放的污水.在水价的各个组成部分中,工程水价相对固定,它只随工程投资的大小和运行成本的高低而变化;环境水价比较稳定;资源水价则是水价组成中最重要也是最活跃的部分.4.3 商品水价的动态性资源水价的确定,是在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用水前提下,以有利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为基本出发点,综合考虑需水、供水和水资源总量三方面的因素,不断地调整和变动.我们可以从资源水费的用途和市场交易的特性来分析资源水价的动态性.资源水费的用途主要是为保证水市场正常运作的社会公共物品建设,如河流源头的生态保护、水市场的水文基础资料、水市场的交易监督等.通过市场调查可统计分析出这部分公共物品的建设费,这是需要通过资源水费来补偿的.而水资源的不同用途其资源水费单价是不一样的,生态用水和人的基本生活用水单价最低,其次是粮食安全用水,单价最高的应是不符合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产业.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式中:F为公共物品的建设费;pj为第j种用途的资源水单价;Qij化为第i个一级用水产第j种用途的水量.F的大小反映公共物品范围的大小和建设的完善程度,它是一个变量,各种用途的资源水单价间的关系体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但具体的比例会随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可以建立一个信息管理系统,动态跟踪这些相关量的变化,正确地给水资源定价.5 结论a.水资源的稀缺性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可缺性,迫切需要通过建立水市场来代化配置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b.水市场的建立需要明晰水权,合理地进行商品水定价.c.需要考虑水市场的特性,构架合理的、方便运作的水市场模型.d.水资源的多重特性决定了水市场是一个“准市场”.如水资源交换受时空等条件的限制;多种水功能中只有能发挥经济效益的部分(比如供水、水利发电)等,才能进入市场;资源水价不可能完全由市场竞争来决定;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不同地区、不同用户之间的差别很大,难于完全进行公平自由竞争.e.中国的水市场是一个兼顾上下游防洪、发电、航运、生态等用水需求,兼顾各地区的基本用水需求的水市场.这样的一个水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发挥作用需要政府统一管理和宏观调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2O 4 2年 3月 3




51
经 济 自立 灌 排 区最 优 水 价 模 型
梁 慧 稳 , 王 慧 敏
( 海大 学 工 商管 理学 院 , 江 苏 河 [ 摘 南 京 20 9 ) 10 8
要 ] 介 绍 了经 济 自立 灌排 区( ID) 其 弹性 计 算农 业 用水 需求 函数 的 方 法 ; SD SD  ̄ 以 I D下供 水公 司
《 水利产 业政 策》 中明确规 定 :原 有水利工 程 “ 的供水价格 , 要根据 国家 的水 价政 策 、 成本补 偿 和合理 收益的原则 , 区别不 同用 途 , 三年 在 内逐 步调整 到 位 , 以后 再 根 据 供水 成本 变 化 情 况适 时调 整 。 笔者 在 参 加 “ ” 国家 管理 水 利 工 程供水成本 测算 ” 研究 中发现 : 经济 自立灌 排 区可 以从 供水需求 函数 中推 导出最优 水价 模 型 。现从供 水需求 函数人手 , 讨论 SD ID下 供水公 司实现最大利 润 的最 优供水水 价计 算
效 的 推导 。 由 于 SD I D用 水 是 以 农 业 用 水 为 主 , 时 同 也 包 括 其 它 一 些用 水 。 一 般 情 况 下 , 它 的 其 用 水 比农 业 用 水 少 ; 此 仅 考 虑 农 业 用 水 , 在 即 以农 业 用 水 水 价 情 况 为 例 , 明 并 推 导 出 供 说
设农 民用水协会 。根据 经济 自立 灌排 区的性 质、 经营状 况和用水 供需情况 , 理确定水 价 合 是供 水公司生存 发展 的手 段之一 。
我 国目前正处在 社会 主义 市场经 济体 制 建设 和完善 的 时期 , 供水 行业 已步人 市 场 经
济 的 轨 道 , 务 院 19 国 9 7年 1 0月 2 l 台 的 8E出
方法 。 1 供 水 需 求 函数
功能 ( 防洪 、 涝 、 溉 、 电等 ) 如 排 灌 发 的水 利 灌
溉 工 程 的 定 价 , 类 灌 溉 工 程 的 水 价 一 般 难 此
以精确计算 。然 而对 于经济 自立灌排 区— — 这 种 新 型 的 灌 溉 管 理 模 式 , 于 该 区 水 文 界 由 限清晰 、 资源相对独立 , 水 则要 求有更精确计 算水 费的方 法。 以往 粗放 式 的测 算 方 法 , 已
自 8 年代初 期 以来 , 国水 利工程 水 费 0 我 的 核 订 和 计 收 已 经 历 了 多 次 改 革 , 程 水 费 工 的收费标准 正逐步 由象征 性地 收取 向按价值 规律收取过 渡 。也 就是 说 , 水利 工 程 的 供水 价格 , “ 照满 足 运行 成本 和 费 用 、 纳税 要 按 缴 金、 归还 贷 款 和获 得 合 理 利 润 的原 则 制 定 ” ( 国务院《 利 产业 政 策》 二 十条 ) 目前 这 水 第 , 种确定水价 的原则正 以文件政令 的形式被 广 泛地 执 行。这种 定 价标 准有 一 定 的合 理 性 .
Hale Waihona Puke 式 中 R1 S D为社 会创造 的效益所 带 [ 是 I D 来 的补偿性 收人 , 表现在政府 的投资 、 部分 人 员的工资及工 程 的一些 配套经 费等 。 设供水 总成本为 C, 变成本 为 c , 位 不 f 单 供水量 可变成 本为 C , 则成本 函数 为
最 大 利 润为 目标 , 立 最优 水价 模 型 9 导 最优 水债 套 式 , 给 出 了一 个 实 际算例 说 明 该模 型 的应 用 。 建 推 并
[ 关键 词 ] 经济 自立灌排 区; 求 函数 ; 水价格 ; 债模 型 需 供 水 [ 中图分 类 号 ] F [ 4 文献 标识 码 ] B [ 文章 编 号 ] 1o 9 1 (∞2 ∞ 一0 5 —0 0 3— 5 1 2 ) 01 3
供水需 求函数是 反映供水 的需 求量随 它 的价格变化 而变化的 一种 函数关 系 。经济学 中需求 函数 的建立 , 分 别 制 定 出不 同的 供 是 水 价格并相应 地统计 出各种价格 下 的实 际供 水 量 ,再采用 曲线拟合 的办法得 出供水需 求
f 收稿 日期 ] 20 —0 0 1 3—0 7 [ 作者 简 介 ] 梁 慧稳 ( 94一)女 , 南 曲靖 人 . 17 , 云 管理 信 息 系 统 专 业 研 究 生 ; 慧 敏 (9 3一) 女 , 王 16 . 山西 黎 城 人 , 授 教 主要从 事 宏观 经 济 预警 、 资源 规划 管 理等 方 面的研 究 。 水
它是 一 种 粗 放 式 的 水 费 定 价 方 法 , 比较 适 用 于灌 溉 界 限 不 清 晰 、 源 不 独 立 或 具 有 多 重 水
持 , 理 与 服 务 相 结 合 , 有 一 定 盈 利 性 的 组 管 具 织 。 供 水 公 司 具 有 企 业 性 质 , 水 公 司 之 下 供
经难 以满足这 一新的排灌 区的需要 。 经 济 自立 灌 排 区 ( e —f ac lngtn sI i n i 'ai f n a Ii o adDang ir t即 SD , 指 在 水 文 界 n riaeds i , ID) 是 tc
限清晰 、 资源 相对 独立 的灌 区上 建立 一 个 水 逐渐减少并 最 终消 脒 对政 府依 赖 , 到 自负 达 盈 亏和 自主经 营的经济实体 。它根据 市场 经 济体制 , 照 “ 受 益 、 负担 ” 按 谁 谁 的原 则 , 自主 经营 、 立 核 算 。 S D是 供 水 公 司 自我 维 独 I D
维普资讯
5 2
梁 慧 稳等 : 经济 自立灌 排 区最优 水 价模 型
2 O 第 2期 O 2年
函数 , 种方法在 现实 中难 以实 现 但是 , 这 我 们 可采用需 求 弹性 法来 推 导供 水需 求 函数 。 近年来 , 供水需 求 弹性 方 法在 国 内外 都 有 一 些 研究成果 , 助这些研究 , 借 可作一些合理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