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隐患和习惯性违章现象剖析

合集下载

习惯性违章行为及隐患分析

习惯性违章行为及隐患分析

地面绊脚物应有警示标识
地面特别是通道上应尽量保持顺畅,发现有绊脚物首先应清除。必须设置的如平车轨道终端的 止挡块等,应将其粉刷明显漆色,并在合理位置设置警示标识。以提醒行人注意,避免摔绊等事 故发生。
操作区域地面应平整、整洁
员工在进行作业时,应保证操作区域地面的平整、整洁,以免员工早作业时 发生磕碰、摔绊等情况。
安全标志标识定期检查
安全标志标识是用以表达特定的安全信息,提醒人们注意不安全的因素,防止事故发生,起到 预防作用。定期检查,如发现有破损、变形、变色、图形符号脱落、亮度老化等现象应及时修理 或更换。
房梁等高处禁止有杂物
高处坠物的物体危害大,我们有血的教训,因此一定要严格加强管理。对起重设备、房梁、 屋顶、较高设备、平台均应认真排查,将一切可能坠落的杂物均清理干净。特别是起重设备上的 易松动部位应采取禁锢、设置防护、定期排查等措施严格管理,避免发生坠物伤人事故。
仓库应加强定置管理
仓库通道应保证车行通道宽度不小于3.5m,人行通道宽度不小于1m;路面平坦,无积油积水 ,无绊脚物;占道率小于5%;物品分类储存,定置区域线清晰,数量和区域不超限;物品存放 平稳,便于移动,不超高剁放;物品存放区与墙距不小于0.5m,梁、柱距不小于0.3m,物品之间 不小于1m。
高处作业应系挂安全带
高处作业不挂好安全带,是较常见的违章行为。操作人员如出现精神不集中或 有突然状况发生,人员没有安全带防护极容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禁止歪拉斜吊
起重作业时歪拉斜吊是较常见的违章行为。松散工件可能在起吊过程中散落砸 伤人;大型工件重心偏移后容易失去控制,直接掉落或反弹时容易砸、碰伤人或 损坏设备,造成较丝绳
起重作业中一钩吊物、另一钩悬挂钢丝绳是绝对禁止的。因为起重机动作 时吊钩发生晃动,可能使钢丝绳卡入吊物钩的滑轮中,造成滑轮损坏、钢丝 绳断裂,导致吊物坠落,对人员及设备均造成严重的损害。

建筑工地习惯性安全隐患违章分析

建筑工地习惯性安全隐患违章分析

建筑工地习惯性安全隐患违章分析所谓的习惯性违章是指那些在人们身边经常发生、习以为常、不符合有关安全规定或规程的行为。

这是一种长期沿袭下的违章行为,不是在单个个体身上的偶尔出现,而是在一个或多个个体身上经常出现的难以根除的隐患。

这些违章行为,大体上可分为违章作业、违章指挥。

习惯性违章的特点根据对一些行业的事故统计资料分析发现,习惯性违章有如下特点。

顽固性由于习惯性违章行为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心理定式,因而具有顽固性和多发性的特点。

只要支配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心理定式不改变,习惯性动作方式不纠正,这种习惯性的违章行为就会重复发生,直到行为者受到事故的惩罚。

如有的电工验电时不用验电工具,而是用手背去碰触;登高作业者戴安全帽不系扣,骑摩托车不戴头徽等等。

这些习惯性行为对这些从业者来说,常常难以改变。

潜在性从一些事故案例中发现,某些习惯性违章行为,往往不是行为者有意识所为,而是行为习惯使然。

行为者尽管在作业前采取了周密的安全措施,但由于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不良习惯发生了作用,无意识地违反安全防范措施,因此出现误操作或误作业,导致事故的出现。

杜绝这种习惯性违章,应养成按章办事的习惯,作业中不偷懒,图省事、缩减步骤,或随心所欲。

继承性根据对一些职I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分析发现,一些不良习惯,不是他们自己”发明”, 而是从师傅那里”学”来的,看到老职工或师傅违章操作或作业,既省力,又没出事,自己盲目仿效。

正是这些老职工懂得工作中的省力窍门,而又没出事故,导致习惯性违章行为"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这种习惯性违章行为常常与某些职工的独门绝技相关联,因此,对待传统经验应一分为二地分析,取其精华,其糟粕。

侥幸性由于习惯性违章行为导致事故发生的概率较小,使人们产生一种错误的理解,即认为在一次活动中,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

这种错觉,增加了人们的侥幸心理。

如开快车,十次百次可能都不会出交通事故,这加重了司机的侥幸心理。

《三违现象剖析及产生原因[5篇模版]》

《三违现象剖析及产生原因[5篇模版]》

《三违现象剖析及产生原因[5篇模版]》三位现象剖析及产生原因一、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1)违章指挥:管理人员违反安全规章制度、安全规程指挥生产的行为。

具体包括:不遵守安全生产规程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或擅自更改安全工艺和操作程序,指挥未经培训人员上岗,使用未经安全培训的人员或无专门资质认证的人员;指挥作业人员在安全防护设施或设备有缺陷、隐患未解决的条件下冒险作业;发现违章不制止等。

2)违章操作:主要指现场操作人员违反劳动生产岗位的安全规章和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票证办理规定等。

具体包括:不遵守安全规章制度,进入生产区不正确佩戴安全帽、不正确穿戴劳保用品,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不办理作业票、擅自动用他人设备等等3)违反劳动纪律。

主要指作业人员违反劳动纪律和秩序,不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和用工协议规定,不遵守考勤与休假纪律、上下班不按规定行走穿越生产区,上班时间干私活、串岗。

二、违章行为的类型1)冒险性违章:个人认为对自身、设施、设备起安全防护作用的用具多此一举,从而弃之不用。

如登高作业不系安全带、进罐作业不办票外面无监护人;还有一种表现形式就是画蛇添足,滥用防护用品,如车工戴手套操作车床,冒险作业最大的特点就是一般情况下不会引发事故,从而使安全意识较差的员工更容易产生冒险冲动。

2)习惯性违章:就是对违章行为习以为常,把错误的组织、操作方法当成正确的加以实施。

产生习惯性违章的原因:一是不知道正确的操作方法,二是为图方便、省事,从而下意识的操作而形成的不良习惯。

习惯性违章特点:以前就是这样干的。

3)侥幸心理:作业人员施工前已意识到危险存在,但是危险的程度不大,不足以引起重视,而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它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在无意或有意进行了第一次违章或者是知道他人有过同类违章行为的发生且未酿成事故的情况下,产生了侥幸心理。

如倒盲板阀不戴空气呼气第一次没事,到第二次时他还会采取这种方法。

作业现场习惯性违章分析

作业现场习惯性违章分析

作业现场习惯性违章分析作业现场的习惯性违章行为是指工程施工作业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违反法规、规定和标准规范的行为。

这些违章行为不仅会给施工过程带来安全隐患,还会影响工程质量,增加工程风险,并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因此,对作业现场习惯性违章分析,有助于找出问题根源,提出改进措施,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一、习惯性违章行为的种类1.安全设施不全:施工现场缺乏合适的安全设施,如警示标识、护栏、安全网等,增加了工人受伤的风险。

2.未经许可的操作:工人未经过合格的操作培训,没有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巧,进行操作时容易出现事故。

3.操作违章:包括未经批准进行工作、超负荷进行作业、乱扔工具等行为,这些行为都会增加事故风险和工程质量问题。

4.用人违法:如违规使用童工、工时超过法定工时、违规雇佣不具备资格的工人等,这些行为不仅是对劳动法的违背,也增加了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

5.擅自改变工艺:施工现场为了赶进度,工人擅自改变工艺、调整施工方法,导致工程质量无法保证。

二、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原因1.工人意识不到位:有些工人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违章行为的危害性意识不强,自私行为导致安全问题频发。

2.管理不到位:施工企业对现场管理不严格,监督力度不够,在施工现场上,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施工,对违章行为处罚不力,导致违章行为频繁发生。

3.缺乏培训和教育:施工企业对工人缺乏培训和教育,工人对操作规程不熟悉,对安全生产意识薄弱,容易出现违章行为。

4.利益驱动: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有些企业为了利益最大化,压缩工期,违规违章行为屡禁不止。

5.监管不到位:有些监管部门对施工现场监管不严格,执法不力,导致违章行为无法得到有效遏制。

三、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影响1.安全风险增大:习惯性违章行为会导致工人在施工现场受伤甚至死亡的事故发生,给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2.工程质量下降:习惯性违章行为容易导致工程施工不规范,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增加工程安全隐患和后期维护成本。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一、关键信息项1、习惯性违章的定义及范围2、习惯性违章发生的主要原因个人安全意识淡薄工作环境不良缺乏有效培训不合理的工作流程监管不力3、针对习惯性违章的对策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优化工作流程和标准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实施激励与惩罚措施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二、协议内容11 习惯性违章的定义及范围习惯性违章是指那些固守旧有的不良作业传统和工作习惯,违反安全工作规程的行为。

其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不遵守操作规程、忽视安全警示标识、未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在禁止区域内作业、违规使用设备等。

111 习惯性违章的危害习惯性违章行为往往会导致事故的发生,给个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带来威胁,同时也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严重的影响,包括财产损失、生产中断、声誉受损等。

12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主要原因121 个人安全意识淡薄部分员工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对潜在危险的敏感度,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偶尔的违规行为不会导致严重后果。

122 工作环境不良工作场所的条件不佳,如照明不足、通风不畅、噪音过大等,可能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状态和注意力,从而增加习惯性违章的发生概率。

123 缺乏有效培训员工没有接受系统、全面的安全培训,对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熟悉,导致在工作中出现违规行为。

124 不合理的工作流程繁琐、复杂或不科学的工作流程可能会促使员工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而采取违规的操作方式。

125 监管不力现场监管不到位,对违章行为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使得员工认为违章行为是被默许的。

13 针对习惯性违章的对策131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安全知识讲座、培训课程和模拟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培训内容应包括安全法规、操作规程、事故案例分析等。

132 优化工作流程和标准对现有的工作流程进行评估和优化,简化不必要的环节,制定清晰、明确的工作标准和操作指南,确保员工能够按照规范进行作业。

133 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设立专门的安全监督人员,加强对工作现场的巡查和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习惯性违章行为。

安全隐患和习惯性违章现象剖析.doc

安全隐患和习惯性违章现象剖析.doc

安全隐患和习惯性违章现象剖析“径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此诗是出自唐代文人杜荀鹤的《径溪》。

细细吟诗后古诗中包含的安全哲理令人回味无穷”,小沟小河乱石树立,水流湍急,所以人们都非常的谨慎,以后来听说过有溺水之人,反而是干静的水流、而又没有石头的地方经常听说有人被淹死。

想想这一切祸根的主要原因便是由于人的麻痹大意放松警惕,没有安全意识,便造成了“时时闻说有沉沦”的悲惨后果,从这一首诗中我悟出了人的安全事故意识对安全隐患的发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安全意识的强弱是由一个人安全理念的高低所决定的。

细细回想,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安全隐患和习惯性违章又有哪一起不是因为人们安全意识的淡薄所造成的呢?所以特别是像我们这样一个高风险的石油行业,要想企业能够保持长期的安全发展,首先,必备的条件必须是每一个员工都具有高度的“安全文化意识”,对安全这一“关口”作为单位的一名管理者必须要严格把紧,不容有半点轻视。

企业的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它是以人为本保护人的身体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安全价值的文化,是企业安全形象的重要标志,是凝聚员工的动力磁石和树立企业安全精神支柱,是弘扬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安全形象,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的强劲动力。

人们常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疏忽一时、痛苦一生”所以一切都需从点滴做起,我清楚地认识到习惯性违章就要导致事故,就要伤害自己、甚至伤害他人,严重的就是要给国家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如果认识到违章的重要性,就不会抱有任何侥幸心理。

在日常工作中,作为一厂之长我深刻地领悟到:如果一个管理者不认真履行职责,检查不到位,或放过一次不经意的违章,就会造成大的伤害或损失,甚至就变成了违法,我深深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和肩上的责任重大,企业成于安全,败于事故。

任何一起事故对企业都是一种不可挽回的损失,对家庭、个人更是造成无法弥补的伤痛,所以我必须在这一刻起认真履行职责。

习惯性违章原因分析(大全5篇)

习惯性违章原因分析(大全5篇)

习惯性违章原因分析(大全5篇)第一篇:习惯性违章原因分析习惯性违章原因分析现代安全管理理论认为:人的习惯性违章违纪行为动机是由三个因素决定影响的:一是:行为者对违章行为追求的程度,即行为者对行为后果的期望程度。

体现为行为者对行为后果价值的判断。

行为后果对行为者的价值越大,行为的动机就越强烈。

认为行为者违章时存在有以下违章心理:(1)侥幸心理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时存在侥幸心理。

认为在现场工作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太过于烦琐或机械,未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或执行没有完全到位,不是违章行为。

况且认为即使偶尔出现一些违章行为也不会造成事故。

2)取巧心理取巧心理或称惰性心理、节能心理,是指在作业中尽量减少能量支出,能省力便省力,能将就凑合就将就凑合的一种心理状态,也是懒惰行为的心理依据。

a.干活图省事,嫌麻烦。

b.节省时间,得过且过。

一些工作人员贪图方便、怕辛苦和麻烦,往往会出现不按规程制度执行,擅自将几项操作内容自行合并操作、不办理工作票或未做好安全措施就开工的现象,以及未使用相应的工器具和安全用具就工作的违章行为。

(3)逐利心理企业制定奖勤罚懒制度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个别作业人员(特别是在记件、计量工作中)为了追求高额记件工资、高额奖金以及自我表现欲望等原因,将操作程序或规章制度抛在脑后,盲目加快操作进度,而不是科学的改进操作程序。

(4)偷懒心理面临公司制定的严厉事故责任处罚制度,个别职工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操作多做事就容易出事。

所以工作中甘愿一辈子当副班,不愿意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反正操作中正班或负责人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当一个机械人,不仅少事少责任而且工资也少不了多少,何乐而不为呢?正是由于存在这种心理,在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导致少了一道监督关口。

二是:行为者对自己行为能力过高的估计。

行为者的个人能力越强,技术越好,经验越丰富,则自认为行为成功的把握就越大,行为动机就越强烈,就是人常说的“技高人胆大”,往往将规章制度抛在脑后。

三违现象剖析及产生原因

三违现象剖析及产生原因

三位现象剖析及产生原因一、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1)违章指挥:管理人员违反安全规章制度、安全规程指挥生产的行为。

具体包括:不遵守安全生产规程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或擅自更改安全工艺和操作程序,指挥未经培训人员上岗,使用未经安全培训的人员或无专门资质认证的人员;指挥作业人员在安全防护设施或设备有缺陷、隐患未解决的条件下冒险作业;发现违章不制止等。

2)违章操作:主要指现场操作人员违反劳动生产岗位的安全规章和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票证办理规定等。

具体包括:不遵守安全规章制度,进入生产区不正确佩戴安全帽、不正确穿戴劳保用品,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不办理作业票、擅自动用他人设备等等3)违反劳动纪律:主要指作业人员违反劳动纪律和秩序,不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和用工协议规定,不遵守考勤与休假纪律、上下班不按规定行走穿越生产区,上班时间干私活、串岗。

二、违章行为的类型1)冒险性违章:个人认为对自身、设施、设备起安全防护作用的用具多此一举,从而弃之不用。

如登高作业不系安全带、进罐作业不办票外面无监护人;还有一种表现形式就是画蛇添足,滥用防护用品,如车工戴手套操作车床,冒险作业最大的特点就是一般情况下不会引发事故,从而使安全意识较差的员工更容易产生冒险冲动。

2)习惯性违章:就是对违章行为习以为常,把错误的组织、操作方法当成正确的加以实施。

产生习惯性违章的原因:一是不知道正确的操作方法,二是为图方便、省事,从而下意识的操作而形成的不良习惯。

习惯性违章特点:以前就是这样干的!3)侥幸心理:作业人员施工前已意识到危险存在,但是危险的程度不大,不足以引起重视,而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它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在无意或有意进行了第一次违章或者是知道他人有过同类违章行为的发生且未酿成事故的情况下,产生了侥幸心理。

如倒盲板阀不戴空气呼气第一次没事,到第二次时他还会采取这种方法。

侥幸心理的特点:一次、两次没事,第三次就说不准了,切记:常从河边走,哪有不湿鞋4)异常性和记忆性违章:大脑短暂“真空”,人体指挥系统失灵,引发操作失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隐患和习惯性违章现象剖析
“径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此诗是出自唐代文人杜荀鹤的《径溪》。

细细吟诗后古诗中包含的安全哲理令人回味无穷”,小沟小河乱石树立,水流湍急,所以人们都非常的谨慎,以后来听说过有溺水之人,反而是干静的水流、而又没有石头的地方经常听说有人被淹死。

想想这一切祸根的主要原因便是由于人的麻痹大意放松警惕,没有安全意识,便造成了“时时闻说有沉沦”的悲惨后果,从这一首诗中我悟出了人的安全事故意识对安全隐患的发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安全意识的强弱是由一个人安全理念的高低所决定的。

细细回想,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安全隐患和习惯性违章又有哪一起不是因为人们安全意识的淡薄所造成的呢?所以特别是像我们这样一个高风险的石油行业,要想企业能够保持长期的安全发展,首先,必备的条件必须是每一个员工都具有高度的“安全文化意识”,对安全这一“关口”作为单位的一名管理者必须要严格把紧,不容有半点轻视。

企业的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它是以人为本保护人的身体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安全价值的文化,是企业安全形象的重要标志,是凝聚员工的动力磁石和树立企业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