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学垃圾分类可行性研究
垃圾分类的可行性分析

垃圾分类的可行性分析引言:垃圾分类是指按照不同的属性将垃圾进行分门别类,以便进行有效的资源回收和再利用。
在当前的环保意识日益提升的背景下,垃圾分类成为了各个社会群体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对垃圾分类的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在实践中的重要价值及相关挑战。
一、垃圾分类的重要价值垃圾分类的可行性首先体现在其具有重要的环保和资源节约价值。
通过垃圾分类,可以实现有效的废物资源回收,降低了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减轻了环境的负荷。
此外,垃圾分类还能有效减少垃圾堆填和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二、垃圾分类的可行性分析1. 政策支持垃圾分类的可行性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了相关法规和政策措施,推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应支持与扶持措施。
政策的推动促使社会各界对垃圾分类的认识逐渐提高,加速了垃圾分类的实施。
2. 公众参与意识的提高随着环保观念的普及,公众对垃圾分类的意识逐渐增强。
通过宣传教育和社会媒体的推广,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得到了激发和加强,形成了对垃圾分类的积极参与态势。
公众的积极参与是垃圾分类可行性的重要保障,也是垃圾分类实施的基础。
3. 技术手段的支持现代科技为垃圾分类的可行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通过先进的分类设备和技术手段,可以对垃圾进行高效、准确的识别和分类。
例如,智能垃圾桶可以通过传感器和数据处理技术,自动辨别垃圾的属性,并将其分入相应的分类中。
技术手段的支持使得垃圾分类的效率和准确度大大提升,增强了垃圾分类的可行性。
4. 垃圾分类示范项目的成功在一些城市进行的垃圾分类示范项目取得了初步成功,为垃圾分类的可行性提供了有力证明。
这些项目通过政府与社区的合作,积极推动垃圾分类的落地实施,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垃圾分类模式和经验。
垃圾分类示范项目的成功为全国范围内的垃圾分类实施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参考。
三、垃圾分类实施中的挑战1. 公众参与度不高尽管公众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但在垃圾分类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公众参与度不高的问题。
垃圾分类处理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垃圾分类处理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本报告通过对垃圾分类处理厂项目的市场分析、技术评估、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评估了该项目的可行性。
通过对市场需求的分析,我们发现垃圾分类处理是当前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技术评估方面,我们综合考虑了垃圾分类技术的成熟度和可行性。
经济效益方面,我们对项目的投资、运营成本和利润进行了详细计算。
环境影响方面,我们考虑了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综合分析结果,我们认为垃圾分类处理厂项目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可以在接下来的实施中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引言
1.1项目背景
1.2研究目的
2.市场分析
2.1垃圾分类处理市场需求
2.2竞争对手分析
2.3客户群体分析
3.技术评估
3.1垃圾分类技术评估
3.2厂区选址评估
3.3设备及工艺技术评估
4.经济效益评估
4.1投资估算
4.2运营成本估算
4.3收入预测
4.4利润分析
5.环境影响评估
5.1声、光、水、电等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5.2环境保护措施
6.风险分析
6.1技术风险
6.2市场风险
6.3政策风险
7.结论
7.1垃圾分类处理厂项目可行性总结
7.2建议与展望
参考资料
以上是垃圾分类处理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大致框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和完善。
该报告将从市场分析、技术评估、经济效益、环境影响和风险分析等方面全面评估项目的可行性,为项目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希望对您的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垃圾分类处理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

垃圾分类处理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垃圾分类处理方案的可行性,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数据分析的方法,收集和分析了国内外垃圾分类处理方案的相关研究和实践。
研究结果提高废物回收率垃圾分类处理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废物回收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经过综合分析,我们发现,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和处理设施,可以实现更高的回收率。
减少环境污染通过垃圾分类处理方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
例如,有效处理有害垃圾可以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同时处理可回收垃圾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节约处理成本采用垃圾分类处理方案可以降低处理成本。
在垃圾分类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实施合理的资源再生利用,减少对填埋和焚烧等传统处理方式的依赖,从而节约了大量的处理成本。
研究结论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 垃圾分类处理方案是可行的,可以达到提高废物回收率、减少环境污染和节约处理成本的目标。
2. 不同地区的垃圾分类处理方案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建议基于研究结果和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大对垃圾分类处理方案的推广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能力。
2. 建立健全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包括分类准则、处理设施等。
3. 加强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共同推动垃圾分类处理方案的实施。
参考文献[1] 张三, "垃圾分类处理方案研究综述", 《环境科学研究》,2019,29(3): 45-56.[2] 李四, "国外垃圾分类处理方案的启示", 《资源与环境科学》,2018,40(2): 78-89.。
关于垃圾分类的研究报告

关于垃圾分类的研究报告垃圾分类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管理的一个重要议题。
其目的是通过将垃圾分类,以便对垃圾进行更有效的处理、包括收集、运输和处理,同时也能够获得更高质量的回收利用产物。
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城市已经推行垃圾分类计划,以减少垃圾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
以下是本篇研究报告中对于垃圾分类的最新研究和专家观点的介绍。
最新研究2019年,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对于垃圾分类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
他们项目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垃圾分类是否增加了城市管理的成本。
他们发现,垃圾分类需要更高的运输成本,但同时也节省了去其他地区的处理成本。
因此,在整个项目周期内,垃圾分类计划可以为城市管理产生相对的收益。
此外,该研究还注意到,垃圾分类应该在不同城市、环境和人口密集度下进行不同的规划和实施。
专家观点湖南大学的环境科学教授吕垣表示,垃圾分类是一项解决城市废弃物问题的重要措施。
他指出,对于许多中国城市来说,垃圾分类可以实现更好的废物管理和社会治理。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张永新认为,垃圾分类也可以解决污染和节能等问题。
他认为,在垃圾分类过程中,住户在家中进行分类,同时回收利用的成分可以为其他用途提供大量的资源。
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许旭东表示,政府需要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助来确保垃圾分类的顺利实施。
他认为,未来垃圾分类将通过多种方式,例如社交媒体及数字化平台与公众进行互动,进一步提高人们对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结论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广泛的资源和多样化的观点。
最新的研究对于我们认识垃圾分类的可行性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专家们的观点让我们更加清楚垃圾分类能够为城市管理带来的影响。
我们需要继续研究这个议题,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垃圾分类的概念,并拓宽大家的视野,为推动垃圾分类做出更有用的贡献。
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的可行性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河南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的可行性分析——以北京市为例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班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2006级2班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撰写日期:2010年5月17日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的可行性分析以北京市为例摘要:本文调査了北京市近几年城市生活垃圾的年产量和目前的处理现状,分析了2008年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组分情况及其基本理化性质性状。
结果表明: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可回收再利用部分为总量的38.6%,可作为建筑材料的为总量的15.3%,可直接堆肥或产沼为总量的36.4%,可焚烧部分为总量的9.7%,可资源化再利用率高达90.28%,因此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综合化、资源化模式是可行的。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化;资源化Municipal solid waste into a resourceand feasibility analysis・ The Case of BeijingAbstract: This survey of Beijing in recent years the annual production of MSW and the current processing status of the 2008 Beijing municipal solid waste components and their basic physical and chemical nature of the characte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unicipal Solid Waste recyclable portion of the total 38.6%, can be used as building materials for 15.3% of the total, direct composting or biogas production for the total amount of 36.4%, can be burned part of the total amount of 9.7%, re-utilization of available resources as much as 90.28%, so Beijing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 the integration, resource model is feasible・Keywords: Municipal solid waste; synthesis; Resources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在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或在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工,是固体废弃物的一种。
垃圾分类的可行性分析

垃圾分类的可行性分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垃圾分类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对垃圾分类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背景介绍垃圾分类是指将垃圾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等分类,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通过垃圾分类,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垃圾分类政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推广,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可行性分析1. 政策支持垃圾分类需要政府的坚决推行和支持。
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责任主体和操作指南,并加大对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
此外,政府还应提供资金支持,建立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并完善相关基础设施。
2. 环保意识提升垃圾分类需要社会大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使垃圾分类成为一种文明的行为习惯。
在学校、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培训,定期组织相关活动,激发公众的参与热情。
3. 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垃圾分类需要建立完善的收运体系,确保各类垃圾被正确分类、转运和处理。
政府应投入资金建设垃圾收运站和处理厂,以便对不同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同时,加强对垃圾运输车辆的管理,确保垃圾运输的安全和高效。
4. 社会参与与协作垃圾分类需要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和合作。
政府应加强与企业、社区、学校等各方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垃圾分类的合力。
同时,鼓励企业投资建设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优惠。
三、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1. 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垃圾分类需要长期坚持和持续推进,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短期内难以显现成效的问题。
解决方案是加强垃圾分类政策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和支持度。
同时,可以通过设立奖励制度,鼓励和激励公众参与垃圾分类活动。
2. 技术和设施不足垃圾分类需要先进的技术和设施支持,但在一些地区可能缺乏相关资源和条件。
解决方案是引入先进的垃圾分类处理技术,积极吸引投资,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交流,提升垃圾分类的技术水平与设施建设。
垃圾分类可行性研究报告

垃圾分类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垃圾分类的重要性1.1 减少垃圾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垃圾产生量急剧增加,大量垃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而通过垃圾分类,可以有效地将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等进行分类处理,减少垃圾产生量,减轻对环境的负担。
1.2 提高资源利用率垃圾中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源,比如废纸、废塑料、废金属等,通过垃圾分类将这些资源进行有效回收再利用,不仅可以减少能源消耗,还可以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1.3 减少环境污染许多垃圾中含有有害物质,如果不经过正确处理,将对土壤、水源等环境造成危害。
通过垃圾分类,可以将有害垃圾进行专门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二、垃圾分类的可行性2.1 政府支持垃圾分类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励,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设立垃圾分类示范点、开展宣传教育等方式,推动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
2.2 社会参与度高在城市居民中,对垃圾分类的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通过引导和普及相关知识,可以有效提高社会参与度。
2.3 技术设施完备垃圾分类需要涉及到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包括垃圾分类桶、垃圾分类站点等设施,必须保证这些设施的完备和高效运营,以确保垃圾可以准确分类和处理。
三、垃圾分类的问题和挑战3.1 垃圾分类意识不强在一些地区,垃圾分类意识还不够,居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方法了解不足,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3.2 垃圾分类设施不完备在一些城市,垃圾分类设施建设还不完善,导致垃圾分类工作无法顺利开展,需要加大对垃圾分类设施建设的投入和支持。
3.3 垃圾处理成本高垃圾分类需要进行专门处理,处理成本较高,对一些地区来说可能会造成负担,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减少垃圾处理成本。
四、结论通过对垃圾分类可行性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在实践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只有政府、社会和居民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垃圾分类的有效实施,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北京大学固体废弃物分类回收现状及问题分析

北京大学固体废弃物分类回收现状及问题分析宋丽青00613065 郑蕾00613020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指导老师:李迪华【摘要】:论述了北京大学在校学生固体废弃物分类回收的现状和普通同学对相关问题的态度,在此基础上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探索大学生在工作中的角色和作用,最后对校园垃圾分类回收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目录】:1.研究目的与意义 (2)2研究方法 (3)3.现状描述及分析 (3)3.1总体情况 (3)3.1.1校园垃圾 (3)3.1.2室外垃圾箱的分布和设置 (3)3.1.3垃圾处理主要过程 (4)3.1.4同学的分类回收意识和垃圾处理方式 (5)3.2优势 (5)3.3存在的主要问题 (6)3.3.1硬件设施 (6)3.3.1.1分类垃圾箱不足且过于集中 (6)3.3.1.2分类垃圾箱内部连通 (7)3.3.3分类标准不清晰 (8)3.3.1.4回收站未完全发挥作用 (8)3.3.2同学们的垃圾分类知识及意识问题 (8)5.解决方法 (9)5.1硬件 (9)5.1.1完善垃圾分类回收全流程的点,并由此形成线、面 .. 95.1.2垃圾箱改进 (10)5.2软件——提高学生的分类意识和知识 (12)6.总结与思考 (13)【参考文献】 (14)【图表信息】 (14)Current Situation and Analysis for MSW1in PKUAbstractDiscuss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 campus, and the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s them. Based one this, the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and search what and how college students perform in this work. Ultimately bring forward my own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KU waste.Keywords: Refuse bine\Municipal Solid Waste\ classify\ recycle1.研究目的与意义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错位的资源——题记在国人对垃圾的传统看法中,“垃圾”往往和“脏”联系在一起,而这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何在加速现代化的中国城市里,垃圾处理总是做得别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大学垃圾分类可行性研究来源:网易发稿时间:2010-03-15 11:28:28 发稿编辑:影子摘要:高校校园内产生的垃圾有着它独特的特点,比如种类繁多、区域集中性强、垃圾分类、投放垃圾的主体多为高等知识分子等特点。
然而目前大学校园内垃圾分类现状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描述,我们于2008年7月——9月对北京十所高校进行了走访调查,了解到现在大学校园内的垃圾分类的不良情况。
通过对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走访后勤工作人员,分析阻碍高校内垃圾分类的“瓶颈”,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意见。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垃圾分类现状、施行程度、改善一、调研背景1957年十月十二日的《北京日报》醒目地登载着这样一则报导:“本市城区就要全面实行垃圾分类收集的办法。
目前,西城区和西单区已经全面实行了这一办法,崇文区已经进行垃圾分类的试点,就要在全区推行。
前门区、东四区在本月进行试点,在本月内或明年初在全区推广。
各区在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办法或进行试点的时候,都注意了宣传教育工作。
他们利用组织展览会、参观、给街道积极分子讲课、印发宣传提纲和开群众片会等办法,向群众深入地讲清推行垃圾分类收集的好处。
由于群众认识到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对工农业建设和改善环境卫生都有好处的事情,都积极支持。
在实行垃圾分类的办法之后,群众创造了许多管理垃圾站的办法。
西单区北闹市口有一个居民叫朱玉山,已经七十多岁了,他对推行垃圾收集工作很热心。
从五月间开始这项工作已来,他每天晚上都在群众抬出垃圾箱的时候,逐箱看,发现谁家的垃圾没有分清,就去向人家讲解。
通过推行垃圾分类收集的办法,很多地区消除了乱往地上倒垃圾的现象。
根据调查,在实行垃圾分类收集的地区里,绝大部分居民都能按要求倒垃圾。
西四区99%的住户能经常保持把垃圾分清。
”这篇《北京日报》还介绍说,当时的垃圾被分成三类,一、破布头、烂铜铁、玻璃和书报全部回收再生;二、煤渣、破碗盆用来制砖铺路;三、菜根菜叶、鸡肠鱼肚、蛋壳鸡毛及落叶杂草沤成了成本低、肥效高的好肥料。
垃圾分类收集后大大减少了蝇蛆的孽生,改善了环境卫生。
七十年代中期,受到垃圾问题困扰的西方国家人士在中国发现了垃圾分类回收、变废为宝的办法,对此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成功地解决了垃圾问题的国家。
1996年8月,垃圾分类回收随着访问学者——廖晓义女士从美国带回了中国,在廖女士领导的民间环保组织(NGO)倡导下,全国妇联办公楼、北京西城区大乘巷家委会及如“山诺会”等大学环保社团和中小学等开始了自发性的垃圾分类回收工作。
1996年12月15日,北京西城区大乘巷的居民在民间组织地球村的帮助下,从这天起开始垃圾分类。
最初的分类垃圾桶是家委会成员用省下的年终奖购置的。
分类后的垃圾由家委会联系的小贩和企业来清运。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居民们从未中断。
作为民间垃圾分类的小小的火种,大乘巷居民的行动燃发了许多公民的热情。
1997年以来,北京的一些大学、中小学以及一些退休老人相继进行垃圾分类尝试。
在中国少年报知心姐姐和一位从德国留学归来的女博士的帮助下,这些“手拉手地球村”的孩子们还用回收换来的钱建立了一所学校。
北京市民和孩子们的行为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
宣武区环卫局率先行动,于1997年秋季开始宣武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的试点工作。
宣武区文明办和街道以及民间组织地球村给予积极配合。
1999年4月23日,宣武区白纸坊的建功南里小区社区像过节一样热闹,中国首家垃圾分类回收系统正式启动。
从这天起,居民将改变垃圾混扔的方式而按照有机类,无机类和弃土类分类投放,政府环卫部门改变混运的方式而分类清运,分拣和回收。
它意味着在这里丢失多年的老传统,终于被拣了回来。
从1999年至今,官方没有新的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市垃圾分类的现状。
二、国内外垃圾分类现状及研究现状就发达国家的垃圾分类状况来说,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并有广泛的普及度,此外还有专门的政府部门以及一些专门的公司执行垃圾分类。
对于外国的居民来说,垃圾分类投放在他们日常生活中很普遍,分类的观念已十分深入。
以下是一些例子:1、欧盟:随意乱倒垃圾是犯罪在欧盟的一些村庄里,张贴着“随意乱倒垃圾是犯罪,此类行为将记录在案”的告示。
而同样,如果地方政府不能为农村社区居民提供垃圾收集的服务或不按分区规划管理新住宅的开发,也将受到农村社区居民的起诉。
欧盟所有的农村社区生活垃圾都由市政当局集中收集和处理。
垃圾箱和垃圾收集处理的费用由地方政府征收的房地产税及其他税收支付。
农民家中一般有两个不同颜色的垃圾箱,一个装有机垃圾,另一个装无机垃圾。
收取垃圾时,工作人员如果发现没有按规则对垃圾进行分类,或把不适当的东西放到垃圾里,将会拒绝收集这些垃圾箱甚至罚款。
2、美国:垃圾公司深入乡村美国农村的垃圾处理,一般由规模不大的家庭公司来承担。
公司的员工也是农民,他们开着小垃圾车,到各家各户收取垃圾,同时也收取一定费用。
而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带轮子的垃圾箱,每天早晨送到公路边,由专车带走分类垃圾。
虽然美国的农民住得分散,但是,垃圾公司会深入到每个乡村的每个角落。
具体来说美国对垃圾分类收集问题,采取大类粗分与部分居民分类相结合的方式。
目前,美国有70%居民不分类混倒垃圾,约有30%的居民垃圾只分两类收集,一类是资源垃圾(玻璃、金属、塑料、纸类),另一类是其他垃圾。
另外,美国政府对办公和校园垃圾,对园林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等分别组织回收利用。
3、日本:各种垃圾分类回收在日本,垃圾分类非常清楚,能回收的垃圾与生活垃圾都分开投放,各放其箱。
在有些地方每周回收不同的垃圾,包括玻璃制品、不燃物质(塑料、橡胶、皮革等)、金属、家电等。
这样的好处是,垃圾车装运同一种垃圾,可直接送到处理厂去处理,省工、省时。
日本运送垃圾的垃圾车也很讲究,全部是自动封闭式、自动加压式的,装车的垃圾可以自动压实,易拉罐之类的废弃物可以压扁成片。
相比之下,国内的状况就显得不容乐观,不仅是垃圾分类的实施不足,而且对于垃圾分类设施的合理化研究也不足。
北京每年要产生500多万吨的生活垃圾。
一项调查显示,北京城八区的生活垃圾物理成分中,11.07%为纸类垃圾、12.70%为塑料垃圾、0.27%为金属垃圾、2.46%为织物、1.76%为玻璃,这些垃圾都属于可回收垃圾。
垃圾分类收集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操作起来困难重重,目前,有近半数的居民不能清楚地说出哪些垃圾属于可回收垃圾,许多人在回收过程中,对于垃圾分类的意义也依旧比较模糊。
还有居民反映,相关部门宣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力度不大,对实施过程中的监督也不够。
据有关专家介绍,受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等相关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依然有欠缺,这是垃圾分类在各城市屡遭尴尬的原因之一。
而“社会上缺乏垃圾投放分类的氛围”,这是中国人民大学暑期调研小组的直接感受。
在学生们对于多个小区的抽样调查中,近95%的被调查垃圾桶是混装的。
他们认为,虽然以宣武区为代表的一部分城区在推行垃圾分类投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于北京的其他城区,垃圾分类投放仍缺乏社会氛围,大部分居民还不能进行“大类粗放”式的分类投放。
另外,他们提出,相关部门还应在垃圾桶的设置、厨余垃圾的处理等方面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一些合理有效的措施,使其更加符合经济性。
目前,国内已有一些关于垃圾分类的调查研究,其中有很多针对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情况做的调查,也有许多关于生活分类应如何设置进行的研究。
但就大学校园这个特定地点而言,国内虽也有一些研究,但大多是针对校园垃圾分类回收的可行性研究,研究了校园垃圾中都有那些是有回收可能性的,哪些垃圾回收的价值较大。
还有针对大学校园内的垃圾回收现状及学生意愿的调查,以对垃圾校园分类回收提供改进意见。
然而校园垃圾最大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区域性差别大,如宿舍、食堂、教室、居民区这些地点产生的垃圾种类有明显的差别。
这引发了我们对于不同区域进行不同分类设置的价值和可能性的思考。
这就要求我们在设立垃圾分类回收设施时,要进行不同地区的不同分类设置,以达到最优的分类回收状态。
而不仅仅针对能否回收,回收价值,回收现状作片面研究。
三、调查缘由北京人口密度大,产生垃圾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垃圾地点分散、处理困难,垃圾流动性大(即市内不同地区主要垃圾种类变化速度快),都构成了北京的垃圾的主要特点。
作为首都,垃圾分类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有着比较长的历史。
即使抛开50年前的垃圾分类,从1996年至今也有12年的垃圾分类过程。
在这12年中,北京的垃圾分类经历了起步、高潮、降温三个阶段,因此有值得调查的特点。
那这12年中在北京的某些特定的区域垃圾分类又进行得怎么样呢?我们怀着这样的疑惑寻找切入点。
高校校园内产生的垃圾有着它独特的特点,比如种类繁多、区域集中性强、垃圾分类、投放垃圾的主体多为高等知识分子等特点。
这不同于居民区内的垃圾种类庞杂,而且难以区分,对于大学内产生的垃圾,在功能区域划分的同时已将垃圾进行了初步分类,这就使得更精确的进一步分类具有了可行性。
我们的目的就是了解大学校园内的垃圾回收状况,研究大学校园内有效的垃圾分类措施。
高校内投放垃圾的主体为高等知识分子,他们代表目前最先进的思想和观念,也代表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他们对于垃圾分类的观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参考曾经前辈们的调研结果,我们发现垃圾分类的调研重要集中在社区,而高校的特殊性一直都不被人注意到,因此我们将高校这个区域作为我们的切入点。
实现垃圾分类的三个要素是公众意识、公众知识水平以及现行的制度。
上面已经提到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所具有的代表性,这里就不再细说。
同样,他们的知识水平应该足以知道垃圾分类是正确的。
所以调查的重点放在他们对于垃圾是否分类问题上的把握。
除上述要调研的问题之外,学校的垃圾处理流程也在我们的调查范围内。
垃圾分类要从源头做起,但不能只停留在源。
头我们希望了解垃圾的最终处置,或是在某个地方垃圾的处置被简略化、粗劣化。
在日常生活中,经过我们的观察发现,校园里的垃圾主要还是集中处理,并没有进行分类。
我们的目的就是找出到底是在哪个环节的差错使得垃圾分类至今也没有得到切实的实施,并旨在提出优化的建议。
四、调查基本情况1、时间及事件2008年7月21日――2008年8月15日,走访北京市内部分代表性重点高校,调查分类垃圾桶的设置情况。
2008年8月16日――2008年 9月1日,向高校内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同时从后勤保洁人员获取垃圾分类的第一手资料。
2008年9月1日――2008年9月3日,汇总调查结果,制作统计数据表。
2008年9月4日――2008年9月5日,完成调研报告。
2008年9月6日――2008年9月8日,征求环境学院部分老师的修改,修改并完成最终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