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油菜素内酯提高植物抗逆性的研究进展
油菜素内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研究进展

油菜素内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研究进展
油菜素内酯(BRs)是一类植物内源生长素内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有重要影响。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BRs调控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的研究进展。
BRs具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对逆境胁迫的响应的重要作用。
通过反式细胞质转运过程,BRs能够促进植物的细胞伸长和分裂。
此外,BRs还可以调节植物根系发育和植物的光合作用。
最近的研究还发现,BRs在植物的寿命和老化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BRs在作物生产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BRs能够促进作物生长,增加氮素的吸收和利用,提高根系的生长和光合活性,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研究表明,BRs的使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耐受性和抗逆性,改善作物的免疫功能。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和代谢工程技术,可以调节BRs的代谢和信号转导途径,从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
例如,研究人员通过转基因技术将BRs合成途径的基因导入水稻中,增加了水稻的产量和氮素吸收能力。
此外,代谢工程技术可以通过调节BRs的代谢途径,从而优化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总之,BRs是一种重要的植物内源物质,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和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和代谢工程技术,可以进一步研究BRs的调控作用,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农业生产做出贡献。
芸苔素内酯对提高作物抗逆性的研究进展

的分裂 和伸长 . 提高作物 的光合能力 . 促进 导管 的 分化 , 影响花粉 的发育 、 提高作物 的产量 和品质 , 减缓作 物的衰老 . 提高作物 的抗逆性等功效 通过 对 市场的了解 .其制剂产 品主要被广 泛用 于提高
表4 5 0 %悬 浮剂 热贮 、 低 温稳 定 性结果 \
性 能 比较稳 定 , 结 果 可见表 4 、 5 .
周 悬 浮率% 9 57
9 5. 6
96 . 7
9 5. 9
由表 4结果 可 知 , 5 0 %戊 唑醇水 悬 浮剂 热 贮 、 低 温稳 定性 良好 。
表 5 产 品经 时稳 定性 结果
2 . 2 制备 5 0 %戊 唑醇 水悬 浮 剂 的粒 径 比较 小 . 粘度适宜 , 流动性好 , 不易析水 、 沉降, 长期保持 良好
内酯在提高作物抗逆性研究情况 ,为产 品 的使用 提 供 理 论 支 持 和方 法 指 导 ,同 时 为今 后 的 研 究 提 供方 向。 1 、 解 药 害
芸 苔 素 内酯 作 为 一 种 解 药 害 剂 , 被 广 泛 使 用
根系活力 和叶绿素含量 .对 甲磺 隆的药害有 明显 的缓解作用 .表明芸苔素 内酯 可以促进 甲磺隆在
一
农 药 研 究
夸口 农掂
芸苔素 内酯
芸 苔 素 内 酯 是 一 种 甾 醇 类 植 物 内 源 生 长 物
芸苔素有 效成分有 5种化学 结构类 型 ,分别 是 : 2 4 一 表芸苔 素 内酯 、 3 一 表 芸苔 素 内酯 、 2 8 一 表 高芸 苔素 内酯 、 2 8 一 高芸苔 素 内酯 、 l 4 一 羟 基芸 苔 素 甾 醇( 被称之为天然芸苔素 内酯 ) 通过近几年 的发展 .芸苔 素越来越 多的功能
油菜素内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研究进展

油菜素内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研究进展摘要: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 BR)是一类新型植物生长素,通过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本文综述了油菜素内酯的生物合成途径、信号转导途径,以及油菜素内酯参与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品质调控的研究进展。
研究发现,油菜素内酯通过诱导表达生长调节基因(Growth-regulating factors, GRFs)、增强省慧芝蛋白(proline-rich EXT-like receptor kinase, PERK)的活性等途径,促进茎秆和叶片的早期生长、侧枝分生、花荚的发育和产量的提高。
同时,油菜素内酯还能够提高品质指标(如粗草酸含量、芥酸含量等)和抗逆性,通过调节植物雄性生殖器官发育,可以改善花粉活力和花粉管长度,从而提高花粉对不利环境的适应能力。
Abstract:Brassinosteroids (BRs) are a novel type of plant growth hormone,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biological role in regulating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d improving yield and quality.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BR biosynthesis pathway,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and the involvement of BR in regulating plant growth, yield and quality. It was found that BR could promote the early growth of stems and leaves, lateral branch generation, pod development and yield improvement by inducing gene expression of growth regulating factors (GRFs), and enhancing the activity of proline-rich EXT-like receptor kinases (PERKs). At the same time, BR could improve quality indexes (such as crude oil acid content, erucic acid content, etc.) and stress resistance. Through regul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ale reproductive organs, it could improve the vitality of pollen and the length of pollen tubes, and thus enhance the adaptability of pollen to adverse environments.Key words: brassinosteroid; growth and development; yield and quality; regulation; pathway1. 引言油菜素内酯是植物体内一类新型的甾体激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及提高产量品质,同时还具有提高植物抗逆性等生理效应(Wang et al., 2016)。
油菜素内酯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进展

油菜素内酯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BRs)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适应环境胁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自20世纪70年代被发现以来,油菜素内酯的生物合成途径一直是植物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领域。
本文将对油菜素内酯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进一步理解油菜素内酯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功能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油菜素内酯的生物合成途径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涉及多个酶促反应和中间代谢产物的转化。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等技术的发展,油菜素内酯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和调控机制逐渐被揭示。
本文将从油菜素内酯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机制、油菜素内酯信号转导途径、油菜素内酯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功能以及油菜素内酯的生物技术应用等方面,对油菜素内酯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本文还将探讨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油菜素内酯的生物合成途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油菜素内酯生物合成途径概述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BRs)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植物激素,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逆境响应以及代谢调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油菜素内酯的生物合成途径得到了深入的研究。
油菜素内酯的生物合成途径主要包括甾醇侧链的修饰和环化两个主要阶段。
在甾醇侧链修饰阶段,植物中的甲瓦龙酸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转化为菜油甾醇,这是油菜素内酯生物合成的前体物质。
随后,菜油甾醇经过多步氧化还原反应和甲基化修饰,生成具有C-22和C-23不饱和键的中间产物。
在环化阶段,上述中间产物通过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催化,发生C-22和C-23键的环化反应,生成油菜素内酯的核心结构。
随后,通过进一步的修饰和转化,生成具有不同侧链长度和取代基团的油菜素内酯类化合物。
油菜素内酯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和调控机制也得到了广泛研究。
植物油菜素内酯信号通路与植物免疫相关研究进展

植物油菜素内酯信号通路与植物免疫相关研究进展王喆;王璐;宋旭明;金路;王霞;周国鑫【摘要】油菜素内酯是一种甾醇类植物激素,近年的研究表明其在植物生长发育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油菜素内酯与植物生长相关的研究不断被报道,但对于植物中油菜素内酯信号通路及其介导的植物防御反应分子机制的了解相对较少.对近年来油菜素内酯信号传导途径分子机制及其介导的植物对病原物等防御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9(047)004【总页数】5页(P26-29,33)【关键词】油菜素内酯;信号途径;分子机制;植物免疫【作者】王喆;王璐;宋旭明;金路;王霞;周国鑫【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植物保护系,浙江省农产品品质改良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1300;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植物保护系,浙江省农产品品质改良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1300;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植物保护系,浙江省农产品品质改良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1300;浙江越州省级粮食储备库,浙江绍兴312000;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植物保护系,浙江省农产品品质改良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1300;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植物保护系,浙江省农产品品质改良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1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5植物在生长等发育过程中经常受到诸如病毒、细菌、真菌、卵菌、线虫以及昆虫甚至是其他植物的侵袭。
一般植物都是固着生长,不能通过改变空间位置来躲避不利影响。
植物自身也没有专门用来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
为了能够生存与繁衍,植物在与病虫害等长久的对抗中进化出了一套精密高效的免疫系统[1]。
如当病原物入侵时,植物细胞可以通过不同的受体来识别病害(如细菌和真菌的鞭毛蛋白与致病因子、几丁质等)来激活相应的免疫反应[2]。
植物激素虽然分子结构简单,胞内含量很低,但在调控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植物发育与形态建成,器官形成与凋亡等植物生理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3]。
油菜素内酯

新型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摘要: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简称BR)是以甾醇类为基本结构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化和物,是一种新型的植物激素,同其他的五大类植物激素一样能够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重要的调节控制作用,被誉为“第六大激素”。
目前在农林业上的应用逐渐增加,近30年来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本文介绍了油菜素内酯的发现发展过程,油菜素内酯的生理作用,详述了油菜素内酯对植物的抗逆性的作用以及对植物衰老的调节作用,同时展望了油菜素内酯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油菜素内酯新型植物激素抗逆性多年来,许多有机化学家、生物学家及农学家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和研究。
寻找高活性的植物生长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一直是科学家们梦寐以求的夙愿。
发现最早的植物生长激素可分为5类:生长素(auxin)、赤霉素(gibberellin)、乙烯(ethylene)、脱落酸(abscisic acid)及细胞分裂素(cytokinin)。
油菜素内酯又称芸薹素内酯,是一种天然植物激素,广泛存在于植物的花粉、种子、茎和叶等器官中。
它的发现是植物生长调节剂领域继赤霉素之后最重要的发现。
在第16届国际植物生长调节物质(IFGSA)会议上,它和水杨酸同时被列入植物激素的范畴,由于其生理活性大大超过现有的五种激素,已被国际上誉为第六激素。
虽然在植物体内含量极低,但生理活性却极高,植物经极低浓度处理便能表现出明显的生理效应。
研究证明,BR具有改善植物生理代谢,提高品质和产量的作用,并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许多过程,在农林业生产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对油菜素内酯的应用报道很多,但对植物抵抗环境胁迫的能力,特别是提高植物抗逆性的研究报道较少。
本文将对近年来BRs 提高植物抗逆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并为其在生产实践中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油菜素内酯的发现可以说是植物生长调节剂领域的里程碑,为农业生产发展的新飞跃带来了机遇。
1.油菜素内酯的发现发展概况1.1 发现油菜素内酯的发现成果研究一直具有争议。
油菜素内酯的应用研究

油菜素内酯的应用研究摘要:近年来,油菜素内酯(BRs)在农林业上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多。
本文从油菜素内酯对植物促进生长发育、增强抗逆性和促进光合作用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油菜素内酯(BRs) 生长发育抗逆性光合作用1970年,美国Mitchell等第一次报道在油菜的花粉中发现一种新的生长物质,命名为油菜素。
1979年,美国农业部科学家Grove等从227kg油菜花粉中提取得到10mg高活性晶体,通过分析其为一种甾醇内酯化合物,并将其命名为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R)。
多年来,科学家发现油菜素内酯并不仅仅存在于油菜中,在多种植物中都发现了结构相似的高活性物质,被子植物中的紫菜薹、扁豆、菜豆、水稻、玉米、荞麦、日本栗、牵牛花、宽叶香蒲、向日葵、茶树、赤杨、柑橘和蚊母树,裸子植物中的黑松、北美云杉、欧洲赤松及低等植物中的问荆和水网。
且其存在的部位也不仅限于花粉,植物的不同器官如根、茎、叶、花粉、雌蕊、果实和种子等都含有BR,其中花粉和未成熟的种子BR含量最为丰富,茎中含量居中,叶和果实中含量最低[1-4]。
现已从多种的植物中分离出40多种油菜素内酯结构相似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都是以甾醇为基本结构,统称为油菜素甾体类化合物(brassinosteroids,BR,BRs)。
目前在作物上应用的主要有油菜素内酯(BR)、表油菜素内酯(EBR)、高油菜素内酯(HBR)3种[5]。
许多试验证明,BRs的生理功能不同于五大类植物激素,1989年Moore将BRs作为第六类激素,与五大类激素并列写入教科书中[6]。
油菜素内酯对植物某些生理过程起调节作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天然油菜素内酯的含量甚微,无法大量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人工化学合成,现已成功合成多种油菜素内酯,并在不同的蔬菜上应用,表现出不同的影响效果,进一步明确了油菜素内酯的生理作用。
油菜素内酯在蔬菜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wa hnl . u igi nZ egi L oQnx n
l 促 进 生长
用 1 / 0ms L的油 菜素 内酯 处理 菜 豆幼 苗第 二节 间, 便可引起该节 间显 著伸长弯 曲 , 细胞分裂加快 , 节
间 膨 大 , 至 开 裂 , 此 这 一 个 反 应 被 用 来 作 油 菜 素 甚 因
构 的具 有生 物活性 的天 然产物 统称 为油菜 素 甾体 类 化合物(rsi s ri ,R, R ) 。现 在已发 现 ,R bas ot o sB B st n e d ” B s
发 现 了一 种 新 的 生 长 物 质 , 能 引起 菜 豆 幼 苗 节 间 伸 它
素 , 五 大 植 物 激 素 并 列 写 入 教 科 书 中1 0世 纪 8 与 6 ] 。2 0
年代 开始进 行人工化学合 成 , 人工合成 的高活性油菜 素 内酯 类似物称为表油 菜素 内酯 (p— r s oi , eiBa i l e 简 sn d 称 e iB t 油菜素内酯在植 物体 内单一或 协同其他 p— R) 。  ̄
其 化学结构 。 17 在 9 9年 , rv G oe等“ 27k 油菜花粉 2 g 从 中提取 得到 1 g的高活性结 晶物 , 0m 通过 X光衍 射和
超 微 量 子 分 析 确 定 了其 分 子结 构 , 为 是 一 种 甾 醇 内 认
酯 化合 物 ,故将 其命 名 为 油菜 素 内酯 (rsi l e bas o d , ni
作 用 , 3 多年 来 的研 究取 得 了很 大的 进 展 。 油 菜素 内 酯的 生 理 作 用 及 近 年 来 的研 究 成 果 来概 述 其 在 蔬 菜生 产 中 的应 用 , 近 0 从 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油菜素内酯提高植物抗逆性的研究进展油菜素内酯(BR),是一种甾醇类植物激素,是于1970年美国的Michell等从油菜花粉中发现的,其生物活性极高,引起的节间伸长、弯曲、裂开等效应与IAA 和赤霉素不同,在1998年第16届国际植物生长物质学会年会上被正式确认为第六类植物激素。
BR可诱导大范围的细胞反应,如茎伸长、花粉管生长、木质部分化、叶片偏上性、根抑制等[1-2]。
油菜素内酯应用于水稻田中,可促根增蘖,培育壮苗,并能提高水稻秧苗对西草胺,西草净等除草剂的耐药性,减轻纹枯病的发病程度。
油菜素内酯应用于小麦田中,可促进发芽,壮苗,并能提高分蘖能力,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结实率、穗重和千粒重,从而提高产量。
有害之物包括杂草、细菌、真菌、昆虫等,造成田间产量和品质的下降。
在引进除草剂之前,有害之物防治的苦差事使得农民们采取了一系列策略,又浪费劳力,效果又不显著。
在20世纪50年代,化学防治已被广泛使用[3]。
由于成本相对较低,方便使用高效农药很快成为防治有害之物的主要手段。
20世纪较好的就是见证了有害之物和疾病的防治[4]。
现代农药成分复杂,每一种都十分小心地确保其对靶标生物的高效性。
许多农药已经诱导其靶标生物对其作出特定的反应。
然而,了解它们对非靶标生物的效果是很有意义的。
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除草剂对作物是有害的,在这些研究中,生长速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被用来阐明除草剂作用于植物的方式[5]。
浙江大学的Xiao Jian Xia等通过测定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研究了九种除草剂对黄瓜光合造成的下降。
喷施百草枯的黄瓜表现出了最严重的症状,光合速率下降的最多,其他的除草剂除了克菌星都不同程度地引起了光合速率的下降。
有趣的是,光合速率的抑制可以被2,4-表油菜素内酯预处理所缓解。
2,4-表油菜素内酯预处理也增加了光系统Ⅱ的量子效率和qP,可能是油菜素内酯通过增加了二氧化碳同化量和抗氧化剂活性而提高了黄瓜对除草剂的抗性。
在此实验中,百草枯、氰霜唑、吡虫啉、阿维菌素引起的光合速率的下降没有伴随着光系统Ⅱ的量子效率的下降,激发能和二氧化碳同化量不一致。
因此,过剩的电子流经过光系统Ⅱ被电子穴占据。
除了NPQ,其他的电子穴,包括光呼吸,梅勒反应和电子循环都参与过剩电子的消除。
在C3植物叶片中,光呼吸是重要的消耗过剩电子的途径,可维持电子传递和过剩电能。
光系统Ⅱ的氧降低可维持重要的光合电子流[6]。
然而,增加了的氧气的光合电子流也增加了有害物质ROS的产生。
光系统Ⅱ的量子效率的下降,氧气使光致还原产生超氧根离子,在叶绿体中形成过氧化氢。
积累的过氧化氢也抑制了了卡尔文循环中的酶[7-8]。
除草剂对光合机制的损伤可被EBR所缓解通过增加二氧化碳的同化速率。
在正常的生长条件下,EBR在卡尔文循环中二氧化碳同化量上是有效的。
卡尔文循环的关键酶是RuBP羧化酶[9]。
梅勒反应是有毒物质ROS的主要来源。
EBR可增强植物叶片ROS的消除能力。
在逆境条件下,抗氧化酶可将ROS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EBR增加二氧化碳同化量和抗氧化酶活性
的两重作用提高了黄瓜幼苗对除草剂的抗性。
多氯联苯(PCB)是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在工业上用作热载体、绝缘油和润滑油等。
使用PCB的工厂排出的废弃物,是PCB污染的主要来源。
多氯联苯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很难在自然界分解,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一类,多用于电力设备,如含有多氯联苯的电容器、电压器等。
PCB在环境中有很高的残留性。
据IPCS出版的1987环境卫生基准(2)介绍,自1930年以来,全世界PCB的累计产量约为100万吨,其中一半以上已经进入垃圾堆放场和被填埋,它们相当稳定,而且释放很慢。
其余的大部分通过下列途径进入环境:随工业废水进入河流或沿岸水体;从非密闭系统的渗漏或堆放在垃圾堆放场,由于焚化含PCB的物质释放到大气中。
进入环境中的PCB的最终贮存所主要是河流沿岸水体的底泥,只有很少部分通过生物作用和光解作用发生转化。
PCB在机体内有很强的蓄积性,并通过食物链逐渐被富集。
PCB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PCB3一旦进入环境就会长时间存在于环境中,难于降解,受PCB3污染的水和土壤也很难得到恢复。
Golam Jalal Ahammed等[10]研究了油菜素内酯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从而缓解多氯联苯的伤害。
此文研究了多氯联苯和表油菜素内酯对番茄干物质积累、光合机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单独喷施多氯联苯溶液减少了植株干物质的积累、叶绿素含量和光合能力。
多氯联苯导致的光合作用的抑制包括了气孔和非气孔因素。
外施表油菜素内酯可缓解多氯联苯对番茄干物质积累和光合能力的抑制。
多氯联苯也导致了过氧化氢和超氧根离子的大量产生,从而引起了番茄植株细胞膜脂过氧化。
表油菜素内酯可通过提高番茄抗氧化酶活性从而缓解多氯联苯对植株的伤害。
干旱会导致农作物减产,同时干旱也严重抑制了植株的某些生理生化过程[11-12]。
当植物遭受水分亏缺时,光合作用会受抑制[13]。
干旱通过气孔和非气孔因素限制导致了光合作用的降低[14-15]。
干旱导致的光合作用的降低往往伴随着ATP 和NADPH的减少,以及叶绿体对饱和光的利用。
Wen-hai Hu等[16]研究了2,4-表油菜素内酯缓解干旱对甜椒光合造成的下降。
在此研究中,干旱胁迫抑制了甜椒的生长,降低了甜椒的光合速率,对光合速率的抑制可能是由于非气孔因素。
干旱也减少了叶绿体对饱和光的利用,过剩光能也导致了NPQ的增加。
有趣的是,表油菜素内酯显著缓解了干旱对甜椒光能的抑制,这很有可能是增加了二氧化碳的同化和对光能的利用效率。
表油菜素内酯也增加了甜椒的热耗散从而缓解了过剩光能的伤害。
油菜素内酯,是一种新型的植物内源激素,是第一个被分离出的具有活性的油菜素甾族化合物,是国际上工人为活性最高的高效、光谱、无毒的植物生长激素。
植物生理学家认为,它能充分激发植物内在潜能,促进作物生长和增加作物产量,提高作物的耐冷性,提高作物的抗病、抗盐能力,使作物的耐逆性增强,可减轻除草剂对作物的药害。
油菜素内酯极高的生物活性,激发了人们极大的研究兴趣。
近年来其生物合成、生理作用、作用机理和信号转导的研究进展很快,特别是拟南芥BR突变体的发现和进展,使对BR的认识越来越丰富和深入。
而BR被成功合成并进行工业化生产,加快了其农业生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