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督的融资约束效应

合集下载

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媒体关注与融资约束

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媒体关注与融资约束

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媒体关注与融资约束作者:卢佳友张申来源:《会计之友》2021年第10期【摘要】缓解融资约束以及提高社会责任履行水平,对企业长期发展和社会进步至关重要。

文章采用2013—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进行数据分析,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对媒体关注和融资约束的影响,以及媒体关注在企业社会责任与融资约束关系中的中介效应。

结果显示,企业社会责任和媒体关注可以缓解融资约束,媒体关注在企业社会责任与融资约束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即企业社会责任可以通过提高媒体关注来降低融资约束。

进一步研究发现,资源匮乏型企业比资源冗余型企业媒体关注的部分中介效应更加显著。

研究结论对企业加强社会责任履行,重视及利用媒体的宣传作用进而缓解融资约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助于资源匮乏型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履行; 媒体关注; 融资约束; 中介效应【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1)10-0110-07一、引言在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下行压力加剧的情况下,融资约束问题的研究对理论与实务都有深远意义。

Modigliani和Miller[ 1 ]指出在无市场摩擦情况下,企业内外部信息对称,不存在融资约束的问题。

然而现实中没有完美的资本市场,存在各种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产生的融资约束。

对资金供给方的投资者来讲,企业的财务报告信息和非财务报告信息同样重要,进行投资选择时,更加青睐履行社会责任水平高、外部形象好的企业。

对资金需求方的企业来讲,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向外部投资者释放一种良性信息,降低了内外部信息不对称问题,改善了在投资者心目中的观感,从而能够帮助缓解公司的融资约束问题。

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不健全,投资者非理性行为严重,因此外部投资者能否有效地接收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所释放的良性信息,受到公众媒体的影响。

公众媒体是信息搜集和主动传播者,对企业践诺社会责任的行为进行宣传,外部投资者接收到公众媒体释放的信息,缓解了外部投资者与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改善了公司的融资困难情况。

大众媒体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

大众媒体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

大众传媒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研究摘要:在现如今的金融监管理论中,除了要关注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金融监管当局的外部监管,我们还需格外注意大众传媒在金融监管中的舆论监督作用,进而适应全球金融发展的新形势,弥补传统金融监管的缺陷与不足,提升监管有效性。

这样做的原因在于大众传媒的舆论效应不仅影响到了金融监管当局的决策结果,还具有监管当局达不到的监管作用。

本篇论文,从大众传媒入手,结合当前我国金融监管实际,采用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归纳分析大众传媒的监管有效性,进而研究大众传媒在当前我国金融发展过程和监管中的作用、影响。

并依此,提出具体的应对、改进措施。

关键字:大众传媒金融监管舆论监督正文:一.大众传媒简介大众传媒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处于职业传播者和大众之间的媒介体,主要是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这些传播媒介传播信息具有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的特点。

大众传媒主要具有五项功能,即宣传功能、新闻传播功能、舆论监督功能、实用功能和文化积累功能。

相对来说,我们平时所熟悉的大众传播媒介几乎涉及到了定义中列举的几样,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成为了大众传媒最主要的表现方式。

大众传媒的几个功能也在金融监管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比如新闻传播功能,金融监管当局可以在自己的官网上发布一些重要条款、指示,从而起到传播作用;舆论监督作用,如今互联网的普及程度让我们不得不重视起来互联网的监督作用,多小的错误,到了网上都是一番争执,在这,这些功能不再一一列举。

论文接下来的内容会有相关案例进行详细介绍。

一.大众传媒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稍微熟悉了大众传媒的范围,我们重点落在大众传媒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研究。

抛开金融领域的监管而言,我们现实生活中媒体、网络也成为了舆论监督很有力的手段。

当年的药家鑫事件、马加爵事件,舆论真的是起了不小的作用。

也许,没有舆论监督,可能这件事都不会那么广为人知。

当然,在这种作用下,一个谣言的威力可能也会成倍的扩大,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在金融监管领域中,大众传媒究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监督抑或掏空:纵向兼任高管与企业融资约束

监督抑或掏空:纵向兼任高管与企业融资约束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 纵向兼任高管与企业融资约束 Fazzari 等 (1988)[3]、Kaplan 和 Zingales (1997)[4] 等学者指出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问题是导致企业融 资约束的重要因素。公司内高管纵向兼任对代理问题 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管理者与股东之间,还体现在大股 东与中小股东之间 (潘红波和韩芳芳,2016;张桂玲 等,2020)[2,6],因而可以预期,纵向兼任高管对企业 融资约束具有一定影响。 一方面,大股东或者大股东单位的高管到上市公 司担任董事长或总经理,最直接的表现为上市公司管
大量研究证明,融资约束是企业发展中的一块难 啃的硬骨头,对企业经营绩效与发展前景产生了重大 威胁。这一现实问题形成的原因一直是学术界讨论和
收稿日期:2021-02-15 修回日期:2021-03-2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VIE 境外上市模式、盈余质量及企业价值”(7166203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基 金项目“新疆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研究”(20AZD00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人才计划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项目 “VIE 上市模式与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2019Q024)。
相比现有文献,本文可能的贡献在于:第一,鲜 有学者关注纵向兼任高管这一特殊的内部公司治理机 制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本文从“监督”和“掏 空”两个视角分析了纵向兼任高管可能会对融资约束 产生的影响,实证验证了掏空效应,拓展了纵向兼任 高管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实 证支持,也丰富了企业融资约束领域的相关研究。第 二,本文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发现纵向兼任高管通过 关联交易发挥了掏空效应,借此厘清了纵向兼任高管 影响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机理,为我国企业缓解融资 约束提供一定参考。第三,结合已有的公司治理机制 研究和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本文研究了不同兼任强 度、产权性质和股权制衡度下,纵向兼任高管对融资 约束的影响有何不同,丰富了公司异质性的相关 研究。

融资约束、媒体关注与企业自愿性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

融资约束、媒体关注与企业自愿性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

融资约束、媒体关注与企业自愿性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付耀珍;贺琛;倪恒旺【摘要】以我国2009-2013年度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将百度新闻指数作为媒体关注的代理指标,分别从披露意愿和披露水平两个层面衡量自愿性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积极性,检验了融资约束对企业自愿性信息披露行为的影响,探讨了媒体关注在其中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融资约束程度高的公司不愿意发布社会责任信息,而媒体关注能够提升其自愿披露的积极性.【期刊名称】《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年(卷),期】2016(038)003【总页数】6页(P309-314)【关键词】融资约束;媒体关注;企业自愿性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作者】付耀珍;贺琛;倪恒旺【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财务处,湖北武汉430070;湖北经济学院会计学院,湖北武汉430205;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5.4现有研究主要从两个相反的层面来理解企业融资约束与企业自愿性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积极性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那些面临融资约束的公司需要保留更多现金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不可控事件,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其内容涵盖范围广、披露成本较高。

而且由于信息甄别、解读成本的制约,即使上市公司愿意投入巨大的信息披露成本,投资者利用社会责任报告中寻找决策所需信息的意愿也较低。

另一方面,社会责任信息属于企业非强制性披露的信息,企业可以灵活选择信息披露的内容及方式,因此,合理设计和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可以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战略规划、组织运营等信息,进而提升投资者向企业投资的意愿,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沈洪涛等针对我国企业环境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研究发现,企业可通过披露环境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权益资本成本水平,从而达到缓解融资约束的目的[1]。

大众媒体是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媒体通过自身的专业需求及掌握的社会资源(即与上市公司的公共关系),可搜集到具有较高价值的信息传递给投资者。

融资约束的成因与解决之道:基于理论文献的评述

融资约束的成因与解决之道:基于理论文献的评述

融资约束的成因与解决之道:基于理论文献的评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融资约束是指企业在寻求融资时,由于各种因素所面临的一种困境。

这种困境可能是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稳定、市场需求的波动、企业自身的实力不足等多种因素所导致的。

融资约束不仅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经营,也会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研究融资约束的成因以及解决之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融资约束的成因有很多,主要可以从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是导致融资约束的主要原因之一。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会使得资本市场的波动性增大,投资者的信心不足,导致企业融资渠道受到限制。

金融市场的不发达和不完善也是导致融资约束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情况下,企业很难通过金融市场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

内部因素方面,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和实力不足也是导致融资约束的原因之一。

一些盈利能力不足、信用状况较差的企业,很难通过债券、股票等方式获得融资支持。

要解决融资约束问题,需要从内外两个方面着手。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是无法改变的,但是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来提高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程度,以减轻企业融资的困难。

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融资约束的问题。

内部因素方面,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的实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盈利能力和信用状况,以减轻融资约束的问题。

企业还可以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比如与银行、投资机构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及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方式融资,以减轻融资的压力。

第二篇示例: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融资约束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融资约束是指企业在获得外部融资时受到各种限制,无法顺利获取所需资金的现象。

融资约束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也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创新能力。

深入了解融资约束的成因和解决之道对于企业和整个经济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融资约束的成因主要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

媒体监督与法治环境约束盈余管理的替代效应研究

媒体监督与法治环境约束盈余管理的替代效应研究

媒体监督与法治环境约束盈余管理的替代效应研究陈克兢1,2,李延喜31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大连1160252东北财经大学中国内部控制研究中心,大连1160253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大连116024摘要:中国存在显著的法治进程不平衡的现象,东部沿海地区的法治环境明显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在部分法治环境薄弱甚至是法治失灵的地区,政府会努力提高法治水平,而市场则积极寻求其他非正式制度的有益补充。

随着中国传媒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媒体在社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事件的曝光和处理过程中,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媒体监督职能日益被社会大众认可。

在这样特殊的背景下,探索媒体监督和法治环境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媒体治理理论和法与金融理论,以2009年至2013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使用OLS回归和Heckman两阶段回归,构建媒体监督影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理论分析框架,实证研究媒体监督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治理中的作用,探讨媒体监督对盈余管理策略选择的影响机理,分析媒体监督和法治环境共同作用下的治理效应,并对研究中涉及的内生性问题进行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媒体监督可以有效约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受到媒体监督越多的上市公司其盈余管理程度越低;随着媒体监督的加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策略由应计盈余管理向真实盈余管理转变;媒体监督和法治环境在盈余管理治理中存在替代效应,较强的媒体监督可以减少由于法治环境薄弱而诱发的盈余管理。

研究结果表明在转轨国家中媒体监督是约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有效路径和法律外的有益补充,这为推动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治理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

关键词:媒体监督;法治环境;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替代效应;内生性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334.2016.04.002文章编号:1672-0334(2016)04-0017-12 收稿日期:2016-01-20 修返日期:2016-06-2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17213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4YJC79002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4M560199);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度校级青年培育项目(DUFE2016Q01) 作者简介:陈克兢,管理学博士,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讲师,东北财经大学中国内部控制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媒体治理和盈余管理等,代表性学术成果为“基于地区差异视角的外部治理环境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兼论公司治理的替代保护作用”,发表在2012年第4期枟南开管理评论枠,E-mail:ckjcumt@126.com李延喜,管理学博士,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教授,研究方向为外部治理环境和盈余管理等,代表性学术成果为“信息结构、风险偏好与盈余操纵行为———一次实验研究的结论”,发表在2006年第5期枟会计研究枠,E-mail:mrliyx@dlut.edu.cn1引言传统的法与金融理论认为,完善的法律制度可以有效的推动企业价值增长,减少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

媒体报道、审计意见与融资约束

媒体报道、审计意见与融资约束
Ѳ 审计 · CPA
媒体报道、 审计意见与融资约束
(教授) 李 歆 ,左 燕
【摘要】 信息不对称是引起融资约束的主要根源, 而审计意见与媒体报道能缓解信息不对称。 本文以 2010 ~ 2014 年 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 实证研究了媒体报道、 审计意见与融资约束的关系。 研究发现: 标准无保留意见能缓解融资约束; 媒体 报道次数的增加在缓解融资约束的同时, 强化了标准无保留意见对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 会加剧融资约束的负面报道次 数的增加, 则会弱化标准无保留意见对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融资约束;审计意见;媒体报道 【中图分类号】 F239 一、 引言 对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而言, 融资约束问题已成为 经济转型升级和深化改革的重要瓶颈之一。 世界银行的报告 表明: 在中国, 融资约束问题被 75% 的非金融类上市企业列 为其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是 80 个被调查国家中比例最高的 (Claessenst Tzioumis, 2006) 。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持发 布的 《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报告》 亦发现, 融资约束 问题被普遍认为是制约我国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其已严重 制约了经济转型与升级。 如何解决融资问题、 改善融资条件 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外部监督的视角出发, 独立于 投资者和经理人的审计监督是可以有效缓解融资约束的。 随 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结合与扩张, 独 立于投资者、 经理人、 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的 “第四种监督力 量” ——媒体报道是否能够缓解融资约束? 其又是否会影响 标准无保留意见对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 审计意见 的发表和媒体报道同是表现为信号传递以降低信息不对称 程度的两种不同的外部监督机制, 这两种外部监督机制是否 会共同作用以对公司融资约束造成影响呢? 二、 文献综述 融资是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状况、 财务状况及其生存 和发展需求进行资金筹集的行为和过程, 用以保障企业的生 存与发展。 企业有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种主要融资方式。 Modigliani 和 Miller (1958) 认为在完美的资本市场中, 企业的 外源融资和内源融资可相互替代, 且企业被假设能够在外部 资本市场上按照与内部资金相同的资本成本筹集到所有净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994 (2016) 35-0082-8 现值为正的投资项目所需的资金。 但是这种无摩擦的完美资 本市场并不存在, 现实中不仅广泛存在投融资双方的信息不 对称 (Myers 和 Majluf, 1984) , 还可能存在由于各种制度原因 所导致的配给现象 (Stiglitz 和 Weiss, 1988) 。 Myers 和 Majluf (1984) 认为资本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存在使企业外 部融资成本加大, 企业难以按照理论成本及时筹集到资金或 无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 被迫放弃一些有价值的投资机会, 这种现象被称为融资约束。 Fazzari 等 (1988) 认为, 由于企业 投资项目的真实价值难以为外部所知, 市场为了降低风险, 只得全面提升资金价格, 使拥有正净现值投资项目的企业无 法以正常成本进行融资, 此时企业面临着融资约束。 因此, 信 息不对称构成了融资约束的根源, 外部资金成本过高、 供给 不足则是直接原因。 (一) 审计意见与融资约束 信息不对称是导致融资约束的直接原因, 而审计意见是 独立的第三方对企业财务经营等状况的评价和合理保证, 对 解决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等问题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Estes 和 Reimer (1979) 、 Gul (1987) 、 Bamber 和 Reimei (1997) 、 杨臻 黛和李若山 (2007) 等的结论也表明了审计意见在银行信贷 决策中的有用性。 Firth (1978) 、 Gul (1987) 、 Bamber 和 Stratton (1997)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 审计意见的发表对债权人的风险 评估、 信贷决策及贷款利率等都有显著影响。 对于获得标准 无保留审计意见的企业, 银行对其风险评估更低、 获得贷款 的可能性更大 (Blackwell、 Noland 和 Winters, 1988; 高雷、 戴勇 和张杰, 2010) 、 贷款利率更低 (Firth, 1978; 李源, 2006; 张纯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融资约束与企业绩效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融资约束与企业绩效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融资约束与企业绩效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不断提高,许多企业开始注重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这一行为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还能够为企业带来融资约束和企业绩效的提升。

一、融资约束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能够带来融资约束的主要原因是,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能够提供更加全面、真实和可信的信息,从而提高了债权人、股东和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度。

一方面,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可为债权人提供更多的信息,从而更好地了解企业经营状况,进而更好地评估企业的还款能力,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另一方面,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可向投资者和股东传递企业的价值观和管理能力,对于企业的股权融资及债权融资具有正面影响。

二、企业绩效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企业绩效的提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企业在制定和实施社会责任战略时需要按照强制性和自愿性原则加强内部管理,优化生产效率和管理模式,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从而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2、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可为企业赢得广泛的社会认可和支持,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吸引更多地消费者和投资者,从而在市场中获得更好的竞争地位和更高的价值。

3、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企业在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时,需要对企业在环境保护、劳工权益、反腐等方面进行规范和制度化,从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法律诉讼和管理成本。

总之,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深化企业对风险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认识,为企业的融资约束和企业绩效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 8卷第 5期 2 0 1 5年 9月
金融教育研究
Re s e a r c h o f Fi n a nc e a n d Ed uc mi o n
Vo 1 . 28 No. 5
S e p. 201 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媒体 监督的融资 约束效应
梁 红 玉
( 广 东财 经大 学 金 融学院 , 广东 广州 5 1 0 3 2 0 ) 摘要: 以 中国沪深 两 市 2 0 0 4— 2 0 1 2年 间的上 市公 司为研 究样 本 , 在控 制 样 本 选择 偏 误 的基 础
收稿 日期 : 2 0 1 5— 0 6— 2 8
基 金项 目: 教 育 部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青 年 基 金 项 目“ 媒体 监 督、 政府 审计 与 国家经 济安 全 研 究”
( 1 3 Y J C 7 9 0 1 9 4 )
作 者简 介 : 梁红 玉 ( 1 9 8 2一) , 女, 广 东高 州人 , 博士, 讲师, 主要研 究方 向为公 司金 融。


问题 的提 出
当今社会 , 发达的媒体凭借信息优势 、 引导社会舆论、 监督企业 的案例 比比皆是 。安然 、 三 聚氰胺 、 双汇 瘦肉精等事件充分体现了发达的媒体具有强大的舆论监督作用 , 可通过影响公司声誉 , 进而影响公司的销售 收入与公司治理水平 , 从某种程度上能左右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研究作为外部治理机制的媒体对社会 资 源进 行优 化配 置 的微 观 机制 , 对丰 富媒体 治 理理论 , 发 挥媒体 的舆 论监 督作 用 , 引导社会 资 源优化 配 置 , 具 有 重要 的理 论意 义和 现实 意义 。 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外部治理机制对企业及其公司治理水平 的影响近年来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 。学者 们普遍认可媒体监督能有效促使相关公司修正其违规行为 , 有利于改善公司治理水平 的观点。媒体监督可 降低上市公司 C E O的薪酬水平 , 显著提高 C E O现金薪酬与其业绩 的敏感性 , 降低代理成本 ( J o h n s o n e t a 1 . , 1 9 9 7 ) , 还显 著影 响 C E O的薪酬 结构 。 _ 1 儿 Mi l l e r ( 2 0 0 6 ) 发现 媒体 能 有效 识 别 上 市公 司管理 层 的会计 造 假 行 为。 [ 3 3 D y c k e t a 1 . ( 2 0 0 8 ) 发现公司在媒体舆论压力下会改正违规行为 。 J 0 e e t a 1 . ( 2 0 0 9 ) 发现媒体曝光能促 使被曝光公司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董事会 的效率 , 维护股东 的财富。 李培功和沈艺峰 ( 2 0 1 0 ) 也得到相似 的结 论 , 并发 现市 场导 向性 媒体具 有 更加 积 极 的公 司治 理 作用 。 对 于媒 体 监督 影 响公 司治 理 水平 的具 体 途径 , 学者们认为有以下两个途径 : 第一 , 媒体监督通过影响经理人的声誉实现公司治理的改善 。 在私有 产 权及 经理 人市 场成熟 的前 提下 , 经 理人未 来 的薪酬 取决 于现 在及 未来雇 主对 经理 人 的判断 , 为避 免未 来 的 货 币损 失 , 经理人 有激 励 维持其 良好 的职 场声誉 。同时 , 为 避免 在人 际交往 中 出现 的尴 尬 , 经理 人 也 努力 维 护其社会声誉和公众形象 。第二 , 媒体监督通过影响政府的声誉来间接影响被曝光企业o M 在媒体曝光企 T
第 5期
梁红玉
媒体监督 的融资约束效应
的融 资能力 和融 资成 本 , 导致 企业 可能 遭受 融 资约束 ?企业 最 终 控制 权 的 差异 是否 导 致 媒 体报 道 对企 业 融
资约束的影响也存在差异?而所有 的文献并未直接涉及媒体监督与融资约束之间的关系。检查媒体监督对・ 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 是检查媒体监督是否发挥作用及其微观作用机制的一个重要 的视角 , 也是表明企业的 利 益相 关者 是否 有所 作 为 的有 力佐 证 。融 资约束 的检验 也是 公 司财务 研究 中的一个 重要 的主题 。 通过使用中国上市公 司的大样本数据 , 本文深入研究媒体监督在消除信息不对称、 影响社会资源配置上 所扮演的角色。分析表明, 随着媒体负面报道的增多, 被曝光企业所遭受 的融资约束越大 , 企业 的所有权性 质、 所处行业及曝光内容对被曝光企业所遭受的融资约束产生不 同的影 响。这表明, 媒体监督消除了信息不 对称 , 从而改变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行为, 优化了金融资源配置 。本文的贡献在于拓展了对媒体外部治理机制 的理论认识 , 丰富媒体监督和融资约束相关理论 , 并为转型国家如何充分发挥媒体监督作用提供政策建议。
证考察 了媒体报道 的效果, 反 映了媒体作为外部治理机制具有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职能, 丰富了媒 体 作 用机 制 和融 资理论 等相 关文献 。 关 键词 : 媒体 监督 ; 融资 约束 ; 声誉机 制 ; 倾 向得 分 匹配 法 中图分 类号 : F 8 3 0 . 9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2 0 9 5— 0 0 9 8 ( 2 o 1 5 ) 0 5— 0 0 1 0— 0 8
业不 当行 为后 , 政府 为维 护其公 众 形象及 其 官员 的政治 生涯 , 往往 倾 向于对 企业 有所 干预 。李培 功 和沈艺 峰 ( 2 0 1 0 ) 也认 为 中 国媒 体公 司 的治理作 用是 通过 行政 治理 机制 实现 。 迄 今 为止对 媒体 作用 的研 究几 乎都 局 限于公 司治 理 的范畴 , 都集 中在媒 体 曝光对 公 司治理水 平 的影 响 。 媒体对企业负面报道后 , 提高了市场对企业的关注程度 , 企业不 良的声誉传递到金融 市场 , 是否影响其未来
上, 发现 媒体监 督 通过 声誉 机制 显著 增 强相 关上 市公 司的 融 资约 束 ; 在 区分 公 司的所 有权 性质 后 , 发 现相 比 于 国有控 股公 司 , 媒 体监 督 对 民营控 股 公 司产 生 更 强的 融 资 约束作 用 。媒 体 对 消 费品 以 外的其他 行 业及 对企 业产 品质 量 问题 的曝 光 , 也 具 有 更强 的 融 资约 束作 用。从 融 资 约束 的 角度 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