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春二年级下册数学:第4课时 练习课 (3)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练习课

第 5 单元混淆运算第 4课时练习课【教课内容】教材第 50~ 52 页练习十一有关内容。
【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掌握两级混淆运算的运算次序,并可以进行正确运算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题。
2.过程与方法:经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次序,经过知识迁徙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淆运算,学会解答问题。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培育优秀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课重难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学会用混淆运算的运算次序解答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惯例学具。
【教课过程】一、知识回首讲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简单的混淆运算,请依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边的问题。
1. 在没有括号的四则混淆运算中要先算(),再算();假如算式中只有加法和减法,或只有乘法和除法,运算次序是();假如算式中有括号的要先算()。
2.脱式计算(1)(37–28) ×4(2)8×6–30(3)42–30÷6(4)19+6 ×5(5)35÷(28 – 21)(6)5×(28÷4)先指名回答每道题的运算次序,再让学生独立达成计算,而后集体校正。
二、加强练习1.达成教材练习十一第 8 题。
先让学生与同桌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次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
组两题的运算次序和得数,你发现了什么?小结:上边两题没有括号,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下边一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算式。
2.达成教材练习十一第 9 题。
出示表格,依据提示写出被减数或减数以及被除数或除数。
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组织学生议论能否切合解决问题的次序,进而弄清这样列式是错误的。
让学生理解为何要加上小括号,小括号在算式中起了什么作用。
集体沟通,谈谈列式的方法。
3.达成教材练习十一第 10 题。
先指名回答每道题的运算次序,再让学生独立达成计算。
4.达成教材练习十一第 11 题。
三、提升练习1.达成教材练习十一第 12 题看图,说出图上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4课时练习三

教学反思;
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除法,弄清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熟练掌握除法中两种不同的分法,能正确书写出除法算式.
学习重点;
1、查漏补缺,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综合能力.
学习难点;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会看图写除法算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 】根.
【1】分一分,写出算式.
【2】比一比,你发现了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3】说出写出的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小结;把一个数平均分,求每一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求分成几份,也可以用除法.
【三】1、引入课题;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板书课题;练习三】
【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算式的意义.
【2】、全班交流汇报.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监测达标】.
1、写出除法算式.
(1)、8除以4等于2.
(2)、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5个.
2、6只猴子分18根香蕉,平均每只猴子分到【 】根.
□÷□=□
3、小白兔分12个蘑菇;
【1】、平均分给2只小白兔,每只分到【 】个蘑菇.
24÷4=【 】想;四【】二十四,商是【】.
24÷6=【 】想;【】六二十四,商是【】.
*3、在【 】里填上“>”、“<”或“=”.
5【 】20÷5 30÷6【 】640【 】6×5
12÷3【 】56【 】36÷6 20【 】4×5
五、预习新课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4课时练习课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4课时练习课第4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65、66页习十四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学会解决一些与计算有余数除法有关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在参与学习、评价活动过程中,通过学生互评、反思,提高他们观察、分析、推理、概括以及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利用“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解决问题.〔教学准备〕投影仪,练习本.〔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谈话;智慧爷爷也来到了我们班,还带来了江北,哪个小组在下面的竞赛中获得的红旗最多,爷爷将把奖杯送给他们.你们有信心吗?二、练习巩固1.速算游戏.看谁很快写出下面各题的商.各组间调换改、互相评价.26÷4 71÷8 32÷729÷3 56÷8 38÷570÷9 56÷6 55÷72竖式计算.〔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8题.〕全班分四组,每组做对应的2题,调换检查,互相评价.师指几题请学生说说试商的过程.3.连一连.〔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9题.〕学生口算,再连线,集体交流,说说计算的方法.4.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0题.学生计算,计算后,仔细观察上下两题,说说有什么发现?引导小结;商×除数+余数=被除数5.我能判断.〔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1题.〕让学生用手势进行标示,说说各题的计算是否正确,再指名说说理由.三、综合应用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2题.让学生阅读题目,各自在书上做题.学生计算,说说计算方法.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3题.学生观察图形,读题,理解题目意思.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如何试商?说说计算的方法.3.谈话;我们都知道再出发算式中余数要比除数小,那么□÷8=□……□中,余数最大是几?为什么?〔7,因为除数时8,余数要比除数小,所以它最大是7.〕4.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5题.〔思考题〕四、课堂小结今天大家都表现得很出色,尤其是××小组表现突出,智慧爷爷要把这个奖杯颁发给他们,请组长上来领奖,大家掌声鼓励.。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4课时 练习课 教案

第6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4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65、66页习十四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学会解决一些与计算有余数除法有关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参与学习、评价活动过程中,通过学生互评、反思,提高他们观察、分析、推理、概括以及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智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
利用“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仪,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谈话:智慧爷爷也来到了我们班,还带来了江北,哪个小组在下面的竞赛中获得的红旗最多,爷爷将把奖杯送给他们。
你们有信心吗?二、练习巩固1.速算游戏。
看谁很快写出下面各题的商。
各组间调换改、互相评价。
26÷4 71÷8 32÷729÷3 56÷8 38÷570÷9 56÷6 55÷72竖式计算。
(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8题。
)全班分四组,每组做对应的2题,调换检查,互相评价。
师指几题请学生说说试商的过程。
3.连一连。
(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9题。
)学生口算,再连线,集体交流,说说计算的方法。
4.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0题。
学生计算,计算后,仔细观察上下两题,说说有什么发现?引导小结:商×除数+余数=被除数5.我能判断。
(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1题。
)让学生用手势进行标示,说说各题的计算是否正确,再指名说说理由。
三、综合应用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2题。
让学生阅读题目,各自在书上做题。
学生计算,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3题。
学生观察图形,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如何试商?说说计算的方法。
3.谈话;我们都知道再出发算式中余数要比除数小,那么□÷8=□……□中,余数最大是几?为什么?(7,因为除数时8,余数要比除数小,所以它最大是7。
)4.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5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练习课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练习课人教新课标第4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50~52页练习十一相关内容。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艺: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可以停止正确运算两步计算运用题练习题。
2.进程与方法:经过情境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经过知识迁移运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气和数学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学会用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解答效果。
【教具、学具预备】投影仪、惯例学具。
【教学进程】一、知识回忆说话:同窗们,我们曾经学会了复杂的混合运算,请依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面的效果。
1.在没有括号的四那么混合运算中要先算〔〕,再算〔〕;假设算式中只要加法和减法,或只要乘法和除法,运算顺序是〔〕;假设算式中有括号的要先算〔〕。
2.脱式计算(1) (37–28)×4 (2)8×6–30(3) 42–30÷6 (4) 19+6×5(5) 35÷(28–21) (6) 5×(28÷4)先指名回答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让先生独立完成计算,然后团体修订。
二、强化练习1.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8题。
先让先生与同桌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让先生独立计算。
组两题的运算顺序和得数,你发现了什么?小结:下面两题没有括号,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下面一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外面的算式。
2. 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9题。
出示表格,依据提示写出被减数或减数以及被除数或除数。
让先生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组织先生讨论能否契合处置效果的顺序,从而弄清这样列式是错误的。
让先生明白为什么要加上小括号,小括号在算式中起了什么作用。
团体交流,说说列式的方法。
3.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10题。
先指名回答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让先生独立完成计算。
4.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11题。
三、提高练习1. 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12题看图,说出图上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2019年春二年级下册数学第4课时 练习三

第4课时练习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借助于算盘读写数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数感,掌握数的组成,能用数的组成进行相应的口算。
2.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读写数及相应的口算。
教学难点:能利用数的组成去探索开放性的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计数器、算盘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1.出示“练习三”第1题。
请同学们拿出算盘,小组合作。
在算盘上先拨出下面各数,再一边拨一边接着数出6个数。
小组内指名汇报怎样边拨边数。
2.出示“练习三”第2题。
指着第1题的“六百九十五”问:这个数是由()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教材这两幅图你知道他们的组成吗?课件出示第2题。
二、基本练习1.完成“练习三”第3题。
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注意对第(4)小题的生成信息,根据反馈采取教学策略。
2.千以内的数的加减法完成“练习三”第4题。
看来同学们对千以内的数的组成掌握得还是挺好的,你们会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吗?出示第4题。
指着第一组问:这样一组口算,我们该怎样想呢?引导学生利用数的组成进行口算。
例如320-20,320里面有3个百、2个十减去2个十,还剩下3个百,结果是300.3.千以内的数的读写完成“练习三”第5题。
师:下面我们玩一个小游戏,拿出你们准备的小卡片,拼成一个三位数,让你们同桌读一读。
三、综合练习1.完成“练习三”第6题。
师:你能写出横线上的数吗?说一说在你的脑袋里面这两个数到底有多少?2.完成“练习三”第8题。
出示题目。
右边这两个杯里面有多少粒黄豆呢?3.找规律,在计数器上面表示数。
(1)完成“练习三”第7题。
这个小火车上面的数字有什么规律呢?请你们在小组里面交流一下。
交流好了以后,指名评价。
师拿出计数器,问:现在老师要在计数器上面放5个算珠表示三位数,可以怎样放?小组里面交流一下。
(2)完成“练习三”思考题。
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五、课堂作业。
人教版二下数学第4课时 练习三公开课课件教案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第二单元表内除法)课题:练习三课型:复习课课时:第 4 课时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教师复备栏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15-17 页。
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量完成自主或者学生笔记学习和合作探索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栏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1、进一步认识除法,弄清除法算式中各部份的名称。
2、熟练掌握除法中两种不同的分法,能正确书写出除法算式。
学习重点:1、查漏补缺,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
3、体味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综合能力。
学习难点: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会看图写除法算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法: “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索发现与合作交流。
一、导学目标(一)、独立尝试(预习)自学课本第 15-17 页的内容。
(二)、复习并检查(温固)。
1、读出下列各算式,并说出各部份的名称。
8÷2=4 20÷5=4 35÷7=52、分一分,填一填10 根小棒,每 5 根一份,分成为了( )份。
10 根小棒,平均分成 2 份,每份( )根。
(1)分一分,写出算式。
(2)比一比,你发现了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3)说出写出的算式各部份的名称。
小结:把一个数平均分,求每一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求分成几份,也可以用除法。
(三) 1、引入课题: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板书课题:练习三)2、学生举例。
3、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导读探索)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 1 题: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 8 名学生来抽卡片,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练习三第 2 题:学生动手摆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4课时 练习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

5
混合运算
第4课时 练习课
优 翼
一 基础练习
1. 口答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64÷8 + 4
8 + 36 - 26 55 - 7×5
(84-36)÷8 48÷(8-2) 5×9 + 6
二 巩固练习
2.
教材P51T9 优翼
42+14-35
=56 - 35 =21
7×9-28
=63 - 28 =35
=13
=13
=13
=13
=42 =42
二 巩固练习
=47 + 35 =82
=72 ÷ 9 =8
=63 ÷ 7 =9
教材P52T11 优翼
=64 ÷ 8 =8 =54 - 28 =26 =18 + 35 =53
二 巩固练习
5.
教材P52T12 优翼
25 + 4×8 =25 + 32
=57(元)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自满人十事九空,虚心人万事可成。 谦受益,满招损。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 手挖掘的。 —— 老舍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 屈原
• 1、正视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 • 2、正视自己的缺点,知错能改, • 3谦虚使人进步, • 4、人应有一技之长, • 5、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 6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 • 7艺无止境
32 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二 巩固练习
6.
教材P52T13 优翼
剩余钱数:35-3= 32(元) 可买笔袋个数:32÷8=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