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下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赤壁之战》课件【三篇】

【导语】现在很多⽼师上课都⽤课件,通过课件教学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更好的了解上课内容,下⾯是给⼤家带来⼈教版⼩学五年级下册语⽂《⾚壁之战》课件,⼤家可以看⼀下,希望对同学们学习语⽂有所帮助。
【篇⼀】 学情分析: 1、课⽂较长,不宜逐段串讲,应该侧重培养学⽣的⾃学能⼒,引导学⽣尽可能地凭借注释和运⽤⼯具书读懂课⽂,弄清⼤意,教师只讲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师⽣结合,逐段提出问题进⾏研讨,把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的分析与语⾔训练结合起来,最后归纳总结。
3、充分利⽤《⾚壁之战形势图》,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
教学⽬标: 1、通过学习课⽂,懂得以弱胜强的道理,培养虚⼼听取别⼈意见,多谋善断的品德作风。
2、学习本⽂详略得当的剪裁技巧和⽤对话表现⼈物性格的写法。
3、重点掌握“⽅”、“卒”、“将”、“数”等词的意义和⽤法,掌握“地⽅”、“北⾯”、“妻⼦”、“其实”、“可以”、“初⼀”等古今词义的区别,整理“于”“乃”等⽂⾔虚词的⽤法。
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卒”、“将”、“数”等词的意义和⽤法,掌握“地⽅”、“北⾯”、“妻⼦”、“其实”、“可以”、“初⼀”等古今词义的区别,整理“于”“乃”等⽂⾔虚词的⽤法。
2、分析并掌握本⽂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
3、结合课⽂词句的特点,归纳⽂⾔词法句法知识,逐步掌握⽂⾔字词句运⽤规律。
4、分析并掌握本⽂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 ⼀、导⼊新课 ⼀千⼋百多年前,东汉末年,曹操“挟天⼦以令诸侯”统⼀了黄河流域。
为了⼀统天下,曹操南下击败刘表、刘备,占据了“荆、襄”之地,⼜乘胜企图以80万⼤军渡过长江,夺取江南东吴的地盘。
⾯对强兵压境,孙权与刘备联合起来,在⾚壁⼀带,与曹操决战。
当时曹军号称80万⼤军,东吴周瑜率军3万,双⽅兵⼒对⽐悬殊。
最后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战争以曹军⼤败⽽告终。
“⾚壁之战”以后,曹操⼀段时间内⽆⼒南下,奠定了魏、吴、蜀“三国⿍⽴”的局⾯。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赤壁之战》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赤壁之战》教案三篇篇一教学要求:学生学习课文之前,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的相关片断,以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理清课文的条理。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查找自己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开三国故事会。
教学重点: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赤壁一战胜与负的根本原因。
查找自己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开三国故事会。
教学难点: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构想:在教学中重点理清课文的条理,抓好预习检查,使学生初步了解交战双方是哪些人;战役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如何,然后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教学准备:投影片、录音带、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顺课文条理,引导学生逐段深入学习。
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2、揭示课题:我们今天要学习《赤壁之战》,赤壁在今天的湖北省武昌县西赤矶山。
据历史记载,东吴的孙权以三万大军打败了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孙权是怎样打败曹操的,他为什么能打败曹操,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了解背景。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1)看看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交战双方是哪些人?(3)交战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2、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所知《三国演义》的故事进行回答)3、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4、默读课文,想想赤壁一战的过程,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怎样,然后给课文分段。
5、讨论分段。
(按战役的起因、战前准备、战役经过及结果来划分段落。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
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2)理解“调兵遣将”,周瑜为什么要调兵遣将?(3)让学生谈谈对“隔岸相对”的理解。
(4)说说这段话讲了什么?(赤壁一战的起因。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建议——《赤壁之战》综合资料之二】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建议——《赤壁之战》综合资料之二】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一、课文理解:本文是历史故事,是依据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五十回的有关情节改写的。
课文生动地记叙了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攻打东吴,东吴大将周瑜采用诈降和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操于赤壁的故事。
1、课文一开头告诉“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
”写出两军隔江相对的形势。
然后点出曹军的弱点:坐不惯船。
于是曹操叫人用铁索把船一条一条连起来。
这就是火烧赤壁的起因。
2、黄盖向周瑜献策,提出火攻之计,这是因为:曹军80万,我军才3万,长期相持下去对我们没有好处,另外,曹操把船都连接在一起,用火攻想逃也逃不了,这是一个致命的弱点。
3、赤壁之战东吴只有3万,却能打败曹军80万。
因为黄盖、周瑜知已知彼,看准了敌人的弱点,发挥了自己的优势,以弱胜强,以少胜多。
二、重点学习: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学会简要复述课文。
怎样做到长话短说呢?例如,对《赤壁之战》我们要抓住时间:东汉末年;主要人物:曹操、周瑜、黄盖。
课文的第一段交待了事情的起因,包括两点:1、曹操率兵南下,要夺取东吴,与周瑜的兵隔江相对。
2、曹军的弱点:坐不惯船,曹操叫人把船连起来,铺上木板,练水上打仗的本领。
第二段虽属于事情发展的基本过程——定计,但不是重点,可以复述得简略些,只要点明黄盖定了什么计就可以了。
第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分五个步骤简要地复述清楚,注意哪些该复述,哪些可删去,哪些可合并。
三、难点分析:(难句理解)“黄盖说计策已经有了,向周瑜说了一遍”。
黄盖向周瑜说的计策,为什么不直接写出具体的内容?因为下文有这一计策的描写:黄盖写信向曹操假降,趁东南风起的这天,用20只船,都用幔子遮着,船上装满芦苇,上面铺着火硝、硫磺,后面拖着几只小船向北岸驶去。
等船队离曹营很近时,就命令士兵把火点着,士兵们上了小船,解开缆绳,让20条火船冲进曹操的船队。
课文这样写为下文埋下了伏笔,又避免了内容的重复,使文章结构严密,语言简洁,引人入胜。
赤壁之战是什么中的著名战役

赤壁之战是什么中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背景刘琮束手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后,于建安十三年208年正月回到邺城后,立即开始了向南用兵的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准备:1、于邺凿玄武池以练水军;2、派遣张辽、于禁、乐进等驻兵许都以南,准备南征;3、令马腾及其家属迁至邺,做了实际上的人质,以减轻西北方向的威胁;4、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自任丞相,进一步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5、以罪名杀了数次戏侮及反对自己的孔融,以维护自己的权威。
同年七月,曹操挥军南下,八月,荆州刘表病死,蔡瑁、张允等就拥立刘琮继任荆州牧。
曹操接受了荀彧的意见,先抄捷径轻装前进,疾趋至宛、叶。
章陵郡太守蒯越及东曹掾傅巽等劝刘琮投降曹操,对他说:“逆顺有一定的道理,强弱有一定的形势。
以臣属的身份去抗拒天子,是对国家叛逆;以刚接手的荆州去抵御朝廷大军,必会陷入危险;依靠刘备去对抗曹操,一定失败。
这三个方面我们都不行,拿什么去对付曹操大军?而且您自己考虑一下,您比得上刘备吗?如果刘备挡不住曹操,则即使是投入荆州的全部力量,也不足以自保;如果刘备挡得住曹操,则他就不会再居于之下子。
”刘琮听从他们的意见。
九月,曹操到达新野县,刘琮就以荆州投降曹操,派人用朝廷过去颁发的符节去迎接曹操。
曹军将领都疑心刘琮是诈降,娄圭说:“现在天下分裂,各地割据势力都贪图用代表王命的符节来抬高自己的身份。
这次送来符节,这必定是真心诚意。
”曹操于是接受刘琮的投降,继续进军。
[1]九月,曹操到达新野。
曹操南下的消息,依附刘表、屯兵樊城的刘备一直不知道,直至曹军到达宛的附近时才发现:而刘琮已向曹操投降,却不敢告诉刘备,刘备发现状况,于是派亲近询问刘琮,这时刘琮才派宋忠告知刘备,刘备既惊骇又颇气愤,只好立即弃樊南逃。
[2]长坂坡激战曹操知道江陵贮有军用物资,恐怕刘备先到,占据江陵,就留下辎重,轻装前进。
到到襄阳后,听说刘备已经过去,曹操亲自率领五千名精锐骑兵急速追赶,一天一夜跑了三百余里,在当阳县的长坂追上刘备。
曹操列卒赤壁下的意思

曹操列卒赤壁下的意思
"曹操列卒赤壁下"是描述东汉末年孙权和刘备联军在赤壁之战中,成功击败了曹操大军的历史事件。
在这场战役中,曹操率领着二十万大军沿着江面进军,然而他的军队在赤壁遭遇了重大挫败。
尽管曹操是一位颇具才能的将领,但这次战役却成为了他一生中最大的失败。
这场战役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更是继阖闾破楚之后的又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
因此,“曹操列卒赤壁下”的含义是指在赤壁之战中,曹操率领的军队在孙权和刘备联军的顽强抵抗下遭到了失败。
《赤壁(下)》电影影评

《赤壁(下)》电影影评《赤壁(下)》作为中国历史战争题材电影的经典之作,以其宏大的场面、精彩的剧情和出色的演员表现,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和心灵的双重震撼。
影片继续讲述了赤壁之战前后的历史故事,深入刻画了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和战争的残酷性。
电影的剧情设计紧凑且富有张力。
从刘备与诸葛亮的晚宴开始,剧情逐渐展开,引出了各方势力的矛盾和冲突。
其中,甘兴的阵亡和孙尚香的卧底行动为故事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
此外,诸葛亮的发明创造和半自动连发兵器的出现,不仅展现了他的智慧,也为影片增添了一些科技元素。
而关羽对曹操的那句“你过时了”,则是对历史的一种幽默解读,让人忍俊不禁。
电影中的人物形象鲜明而丰满。
刘备以其仁德和智慧赢得了众人的支持,诸葛亮则展现出了他的深谋远虑和神机妙算。
周瑜和诸葛亮之间的对手戏更是精彩纷呈,两人之间的智谋较量和情感冲突让人印象深刻。
孙尚香作为女性角色,她的勇敢和机智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电影中的其他角色如甘兴、甘宁等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故事,使得整个剧情更加丰富多彩。
在演员的表演方面,各位演员都展现出了出色的演技。
梁朝伟将周瑜的深情和智谋演绎得淋漓尽致,他的每一个眼神和动作都充满了魅力。
金城武饰演的诸葛亮则展现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他的表演让人感受到了这位智者的沉着和冷静。
张丰毅、张震等演员也都将各自的角色刻画得入木三分,为影片增色不少。
电影的视觉效果和音效也非常出色。
赤壁之战的场面宏大壮观,战争的硝烟和火光仿佛让观众身临其境。
而电影中的音乐也为影片营造了出了一种紧张而激昂的氛围,让人更加投入到故事中。
然而,电影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在某些情节的处理上略显仓促,一些人物的情感变化显得有些突兀。
此外,电影中的电脑特效虽然制作精良,但在某些场景中还是能看出一些痕迹,影响了整体的视觉效果。
《赤壁(下)》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它不仅展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重要战役,还刻画了人性的复杂和战争的残酷。
三国演义第八十五章赤壁之战火烧连营

三国演义第八十五章赤壁之战火烧连营三国演义第八十五章赤壁之战火烧连营刘备久攻不下荆州,于是决定借助孙刘联军对抗曹操。
赤壁之战成为三国演义中一段极为精彩的篇章,其中火烧连营更是战争的转折点。
本文将以这一战役为中心,介绍火烧连营的来龙去脉和影响。
1. 赤壁之战的背景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当时曹操进攻荆州,刘备率军前往支援。
孙权与刘备结盟,共同对抗曹操。
曹操在长江水域集结了大量船只,形成强大的水军,对联军形成巨大压力。
2. 火烧连营的策略赤壁之战中,周瑜思考了解决曹操水军优势的方法,最终决定采取火烧连营的计策。
他事先派人潜入曹军连营,放出木筏,引发大火。
火势蔓延迅速,曹军大乱,联军趁机发动攻击。
3. 火烧连营的实施过程火烧连营的实施需要保持机密,以免曹操获悉。
在战前,联军还演练了多次,以确保能够准确无误地引燃曹军连营。
最终,在战争中,火烧连营的计策被成功地实施。
4. 火烧连营的影响火烧连营的成功使得曹操的水军受到了重大打击。
曹操被迫退却,赤壁之战成为了联军最终击退曹操的关键一役。
此后,联军稳步发展,最终形成鼎足之势,为三国鼎立埋下伏笔。
5. 火烧连营的历史评价火烧连营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极为成功的军事计策。
它展现了智谋和策略的重要性,揭示了联军战胜强大敌军的能力。
在文化艺术中,火烧连营也被广泛演绎,成为了中国文化重要的符号之一。
6. 火烧连营的启示火烧连营的成功告诉我们,在任何战争或挑战面前,都需要充分的准备和严密的计划。
只有在良好的战略指导下,才能取得胜利。
此外,与人为善、结盟合作也是成功的关键。
总结:赤壁之战中的火烧连营,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极为成功的军事计策。
它通过火烧连营,成功地击退了曹操的水军,为联军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这场战役不仅展现了智谋和计划的重要性,也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火烧连营成为了中国文化重要的符号之一,至今仍在文化艺术作品中广泛演绎。
三国演义第八十五章赤壁之战火烧连营的故事,以其精彩绝伦的场面和激动人心的情节,为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赤壁之战故事情节

赤壁之战故事情节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是三国时期曹操与孙刘联军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
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改变了三国格局,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下面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段激动人心的故事情节。
赤壁之战的起因,源于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欲征讨荆州。
而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决定采取火攻的计策来对抗曹军。
周瑜和诸葛亮一起策划了火烧连营的计策,利用东风助火,成功烧毁了曹军的战船,使曹操大军陷入了被动局面。
接下来,是赤壁之战的关键时刻。
在火烧连营之后,曹操率领残军返回北方,而孙刘联军却在江边设伏,准备对曹军进行最后的决战。
当曹操的大军逃到赤壁时,正巧遇上了江边起了大雾。
周瑜趁机派出小船,用链条锁住曹军的战船,使得曹军无法逃脱。
而此时,孙刘联军则从两翼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形成了三面合围之势。
在这场决战中,曹军节节败退,最终被孙刘联军击溃。
曹操见势不妙,只得率领残军放弃赤壁,败走华容道。
而这场战役的胜利,使得孙刘联军在南方确立了统治地位,也为日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埋下了伏笔。
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展现了周瑜和诸葛亮的智谋,以及孙刘联军的勇气和决心。
他们利用地利和人和的优势,成功地击溃了曹操强大的大军,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成为了后人学习的典范。
这场战役告诉我们,智慧和勇气同样重要,只有将智谋和勇气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赤壁之战,永远都会被后人传颂,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败走汉津
刘备赖赵云等阻击曹操,往江夏投, 行进汉津,关羽带刘琦之兵前来接应, 击退曹军。刘备等人来到汉津,船只 已经备好。孔明刘琦从江夏来见刘备, 述说战场形势。孔明劝说刘备暂时到 夏口屯驻,刘备留关羽守夏口,其他 人去投江夏。
1、孙氏报仇
孙权继承父兄基业,广纳贤才,据守江东, 誓不联合曹操。引兵讨伐黄祖,初次不利, 损失大将凌操,只得作罢。又有孙翊被杀, 吴夫人病危,诸事耽搁,第二年春天率军 又伐黄祖。黄祖部下大将甘宁,前次大战 杀死凌操,立下大功,不被重用,此次由 吕蒙引荐来投孙权。孙权任用贤才,并不 记恨。
赤壁大火燃起,曹操见大势已去,仓皇逃 窜。 在奔往乌林的路上被吕蒙追杀;在逃往合 肥的路上,又被太史慈和陆逊伏击; 在往彝陵逃命时,又先后被赵云和张飞冲 杀;逃到华容道时,被关羽截住,但关羽 念旧情放了曹操。
义释曹操
赤壁之战时,关羽在诸葛亮面前立下军令 状,带兵守华容道(1分)。后来,曹操果 然败走华容道,并亲自上前向关羽求情, 面对狼狈不堪的旧日恩人,关羽陷于理智 与情感的巨大冲突之中(2分)。几番犹豫 之后,关羽还是体现出自己“重义”的一 面,把马头勒回,让众军“四散摆开”, 不顾军令放走曹操,报答了余恩(2分)。
2、送徐庶
的卢马 要不要留徐庶 送徐庶
3、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徐庶走马荐诸葛之后,刘备、 关羽、张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第 一次去,未遇。数日后,二顾茅庐,仍未 遇。过了一段时间,三顾茅庐,终于见到 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求贤若渴的诚心感 动,终于答应出山。
4、携民渡江
曹操大军压境时,刘备率部从荆州向南 撤退,荆州十余万百姓自愿跟随刘备撤退。 有人对刘备说:“我们应该赶快退保江陵。 现在带着这么多老百姓,能作战的人不多, 若曹操大军追上,何以拒之?”刘备说: “夫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 何弃之。”因此,行动迟缓,很快被曹操 追上。
下
第三环节
你了解刘备、孙权和曹操吗?
刘备: 1、跃马过檀溪 3、三顾茅庐 5、败走汉津 孙权: 1、孙氏报仇 曹操 : 1、收荆州 3、三次大笑
2、送徐庶 4、携民渡江 6、联吴抗曹
2、坚决抗曹 2、横槊赋诗
1、跃马过檀溪
蔡夫人早对刘备怀有戒心,当他听到刘备 反对刘表立幼子为继承人时,就对刘备起 了杀心,遂与弟蔡瑁密谋,以刘表的名义 在襄阳设下“鸿门宴”,请刘备赴会。在 宴会上,伊籍将蔡之害计密报刘备,并引 其从西门单骑速逃,蔡瑁随后追至檀溪, 刘备纵马下溪,马前蹄忽陷,刘备挥鞭急 呼,马忽似龙驹,纵身而起,跃过檀溪, 刘备脱险。
阚泽密献降书
阚泽看望黄盖,表示愿意去献诈降书。 曹操拆穿黄盖诈降。 阚泽并不解释,反而用激将法骗过曹操。 曹操让阚泽回东吴与黄盖定来降时间,阚 泽顺利脱身。
庞统献连环计
赤壁之战前,蒋干极力推荐庞统去见曹操。 曹操正为不习水性的北方士兵晕船生病发 愁,向庞统求教。庞统有心让东吴与刘备 取胜,于是建议把船只大小搭配,用铁链 锁住连环,上铺宽木板,这样能让船上的 兵马如履平地。曹操立即传令铁匠连夜打 造连环大钉,锁住船只。 尾声:庞统脱身:游说江东豪杰。 为徐庶出主意脱身。
2、横槊赋诗
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准备渡江消灭孙 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十一月十五 日夜,月出东山,长江如练。曹操命军中 置酒设乐于大船之上,与文武众官共饮。 曹操正谈笑间,忽闻乌鸦望南而飞。 时操 已醉,乃横朔于船头,奠酒于江中, 赋诗 《短歌行》,表达大丈夫纵横天下的大志。
3、三次大笑
2、坚决抗曹
曹操下战书给孙权,帐下张昭等众谋士皆 主降,让孙权很失望。孙权虽然主张抗曹, 但还有顾虑。诸葛亮来到东吴,舌战群儒, 又说动孙权,同意联合抗曹。但群儒劝降, 孙权又有所犹豫。故招周瑜回来议事,周 瑜详细分析了迎战曹操的有利条件,坚定 了孙权联刘抗曹的决心。
1、曹操收荆州
曹操大军南下,直奔襄阳。荆州之主 刘琮听信部下之言,投靠曹操。曹操 到樊城,使人招刘琮,刘琮不敢见, 蔡瑁张允先行。曹操加蔡瑁、张允厚 禄,杀了蔡夫人和刘琮。
子敬力排众议
1、提议请刘备一方去联结孙权。 2、途中叮嘱孔明见孙权不可言曹操兵多将广。 3、东吴战和未定时,鲁肃追权至宇下劝其不 要投降。 4、次日到馆驿中见孔明,再嘱不可言曹操兵 多。 5、临见孙权,再嘱咐孔明。 6、张昭等言于孙权宜降后,又见孙权言战。
黄盖甘受杖责
黄盖夜见周瑜,献火攻之计。 周瑜名言留蔡中蔡和之意,苦 于无人行计。 黄盖主动说愿行此计。周瑜拜 而谢之。
小结:请简述赤壁之战的经过
参考: 曹操统一北方后,率大军南征。处于弱 势的蜀吴联合抗曹,决定采用火攻的策略。 周瑜行反间计骗取曹操杀了水军将领,又 以连环计让曹军战舰相连。诸葛亮作法祭 来东南风;黄盖行苦肉计诈降 ,率船顺风 纵火冲向对岸,火烧曹军。曹操大败北还。 至此,三国鼎立的局势形成。
第四环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方主要有哪些文官武将? 他们有什么事迹?
1、赵云单骑救主 坂桥 3、众将追击曹操 操 1、鲁肃力排众议 3、阚泽密献降书
2、张飞大闹长
4、关羽义释曹
2、黄盖甘受杖责 4、庞统献连环计
单骑救主
曹操大军来袭,刘备携百姓渡江,被杀得 首尾不能相顾,妻离子散。赵子龙受命保 护刘备的妻儿,但混乱中走散。赵子龙杀 人曹军阵营救出甘夫人,又杀人重围,怀 揣幼主大战长坂坡,砍倒大旗两面,前后 枪刺剑砍,不到两个时辰,杀死曹营上将 五十余人,得以杀出重围,救出幼主。
赤壁大火燃起,曹操见大势已去,仓皇逃窜。 逃到乌林,操见地势险峻,在马上大笑周瑜 诸葛亮无谋,结果笑出赵云。操冒烟突火而 逃。 行至葫芦口,曹操观察周围地势,又大笑周 瑜诸葛亮无谋,结果引出张飞,亏部下相救 才得脱。 行至华容道,曹操又笑周瑜诸葛亮无能,结 果笑出了关羽,因关羽念旧情,曹操得以逃 命。
大闹长坂桥
张飞见曹操亲自率大批人马到来,他让手 下二十多人砍下树枝拴在马尾上分两队在 长坂桥后跑,等到曹军来到前,他知道曹 操向来多疑,于是厉声大喝:“我乃燕人 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连喝三声, 声如巨雷,喊声未绝,曹操身边的夏侯杰 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曹操见状忙 下令撤军。
追击曹操(曹操逃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