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市实验小学电子教案(语文)
诸暨市实验小学电子教案(语品)

诸暨市实验小学电子教案(语品)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1)汉语拼音:学习声母、韵母、声调,能正确拼读词语。
(2)汉字:学习常用汉字,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
(3)词语:学习常用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4)句子:学习简单的句子,能正确朗读和表达。
(5)阅读:学习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3)分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2)网络教学: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
(3)纸质教材:使用合适的纸质教材,辅助学生学习。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等。
(2)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作业质量、完成速度等。
(3)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运用能力等。
3.2 教学反馈(1)课堂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作业反馈:针对学生的作业给出具体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
(3)家长沟通:与家长保持良好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
第四章:教学计划与安排4.1 教学计划(1)学期计划:明确学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
(2)单元计划: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
(3)课时计划: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
4.2 教学安排(1)课堂时间安排:合理分配课堂时间,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2)作业布置与批改:合理布置作业,及时批改,给予学生反馈。
(3)课外活动安排:组织课外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工具5.1 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合适的教材,满足教学需求。
诸暨市实验小学电子教案语文

诸暨市实验小学电子教案语文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教案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旨在帮助教师了解电子教案的编写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学质量。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教师能够熟练掌握电子教案的编写技巧,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章:电子教案的编写原则2.1 教学目标明确在编写电子教案时,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2.2 教学内容简洁明了电子教案应简洁明了,避免冗长的文字,突出重点。
2.3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章:电子教案的基本结构3.1 封面封面应包含教案名称、教学科目、年级、教师姓名等信息。
3.2 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3.3 教学内容详细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课文解析、知识点讲解等。
3.4 教学方法介绍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等。
3.5 教学评价设计合理的教学评价方法,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四章:电子教案的设计技巧4.1 插入多媒体素材在电子教案中插入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丰富教学手段。
4.2 使用互动环节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3 利用动画和图表运用动画和图表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章:电子教案的实践与反思5.1 课堂实施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电子教案,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
5.2 教学反思根据课堂实施情况,反思电子教案的优点和不足,不断优化教案。
第六章:课堂管理策略6.1 电子教案的课堂应用介绍如何将电子教案应用于课堂教学,包括课堂导入、教学展开、课堂小结等环节。
6.2 学生注意力管理探讨如何利用电子教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6.3 课堂纪律维护分析电子教案在维护课堂纪律方面的作用,如限制课堂讨论时间、设置课堂任务等。
第七章:教学评价与反馈7.1 电子教案中的评价方法介绍如何在电子教案中设计评价方法,如课堂问答、随堂测试等。
诸暨市实验小学电子教案(语品)

诸暨市实验小学电子教案(语品)第一章:语文基础知识1.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包括拼音、笔画、字体、词语等。
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和写作习惯。
1.2 教学内容拼音的学习:声母、韵母、声调的基本知识。
笔画和字形的认识:基本的笔画顺序和书写规范。
词语的学习:常用的词语和词组。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拼音、笔画等知识。
1.4 教学评估定期进行拼音、笔画、词语的测试,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观察学生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第二章:阅读理解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准确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文章的理解:文章的主题、大意、结构等。
分析推理:根据文章内容进行逻辑推理。
判断评价:对文章内容进行评价和判断。
2.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4 教学评估定期进行阅读理解测试,以检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观察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思考过程,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第三章:写作技巧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写作技巧进行创作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写作的基本要求:文章的结构、语言的流畅性、逻辑的严密性等。
写作技巧的培养:描写、叙述、议论等基本写作技巧。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写作练习等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掌握写作技巧。
3.4 教学评估定期进行写作练习,以检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评价学生的写作作品的结构、语言、逻辑等方面,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第四章:口语交际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4.2 教学内容口语表达的基本技巧:语音、语调、语速等。
交际能力的培养:倾听、表达、交流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演讲等方式进行教学。
诸暨市实验小学电子教案(语文)

三、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了解长征,读有关的书籍。
3、背诵课文最后二个自然段。
教学反思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体会红军战士忠于革命、无所畏惧和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从人物言行中领会人物思想。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第一教时
课时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一、谈话揭题:
1、说说《丰碑》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故事——《草地夜行》
(1)齐读课题,从课题中你Fra bibliotek道了一些什么?
(草地——地点夜——时间行——事情)
(2)质疑:
(谁在草地上行走?为什么?结果怎么样?等)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多音字:
一步一挨(āi ái)冲(chòng chōng)着就像一座山似(shìsì)的
丧(sàng sāng)命 落(luò là)下了一大段
可恶(èwù) 他已经没(mòméi)顶了
2、词语:
“我掉进泥潭里了。”他急忙说,“小鬼,快离开我!”
体会两个句子的不同。
3、有选择地朗读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
4、了解“顺叙”的写作方法。
(1)找出老战士牲牺的部分。
(2)找一找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语句。
(3)了解“顺叙”的写作方法。
三、作业
第三教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第五段
2、找出课文中描写草地和自然环境的句子,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诸暨市实验小学电子教案(语文)
编写者:杨春娟
执教者:
执教时间:年月日(周)
课题
诸暨市次坞小学电子教案(语文)

诸暨市次坞小学电子教案(语文)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写作能力。
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理解文章背景及作者情感。
1.2 教学内容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阅读理解训练。
写作技巧指导。
文化素养的培养。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丰富教学形式。
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视野。
采用纸质教材,辅助教学。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5分钟)第二步:学习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15分钟)第三步:阅读理解训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10分钟)第四步:写作技巧指导,培养学生写作能力(10分钟)3.2 时间安排每节课总时长为40分钟。
具体时间安排如上所述。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学生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学生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4.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听取学生的建议和意见。
家长反馈: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接受家长的建议和意见。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5.1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提供生动、直观的教学内容。
网络资源:拓展学生视野,丰富教学内容。
纸质教材:辅助教学,方便学生学习和复习。
5.2 教学材料学生用书:提供学习内容,方便学生学习和复习。
作业本:用于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笔记本:用于学生记录重点知识和课堂笔记。
第六章:教学设计与策略6.1 教学设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学习内容。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2 教学策略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三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人物外貌描述,竞猜人物,既消除因假期带来的彼此陌生感,又训练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表达能力。
2.在介绍“新朋友”中,学生通过辨析,了解三年级跟二年级不一样的地方,激发学生新学期强烈的求知_。
3.通过“趣味语文”实践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又让学生初步感受语文的魅力,达到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教学重点、难点:在介绍“新朋友”中,学生通过辨析,了解三年级跟二年级不一样的地方,激发学生新学期强烈的求知_。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竞猜,拉近距离1.师介绍游戏: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个小游戏,我说你猜:这是对谁的外貌描述?温馨提示:我说,你们好好听,你说,我侧耳细听!认真听完后请举手响亮回答问题。
预设1:(师边说边演示着课件)一头微卷的短发,一张白皙的脸上有几个调皮的小雀斑,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嘴角总是向上翘起。
生猜。
奖励一张精美的读书签。
追问:老师为什么奖励这个同学呢?(因为有良好倾听习惯的,回答问题表述清楚的;还有他自信,能够大胆地表现自己,在学习上也一定能够积极地参与课堂)。
预设2:教师临场发挥,描述两个同学外貌,让学生竞猜。
预设3:你说我猜。
奖品:奖励会倾听并积极发言、表述清楚的同学课外书。
【设计意图:经过漫长的暑假,造成师生间有无形的隔阂。
通过人物外貌描述,竞猜人物,既消除因假期带来的彼此陌生感,又训练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表达能力。
】二、观察对比,认识“新朋友”(一)认识“好朋友”一——钢笔1.猜谜,打一文具:课件出示:小黑人儿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
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
谜底:铅笔不会走路有尖嘴,会走长路没有腿,每迈一步留脚印,肚子饿了喝点水,起程把帽脱,休息戴上它。
谜底:钢笔2.讲解二者的异同。
相同之处:握笔相同。
不同:出示实物,让生观察。
生交流后,看微课视频,内容如下:(1)钢笔使用的是液体,铅笔使用的是固体;(2)钢笔写字是吸附在纸的表面,铅笔是渗透到纸的内部;(3)钢笔可以重复使用,铅笔是一次性的;(4)钢笔贵,铅笔便宜;(5)钢笔的笔尖是由金属制成,铅笔笔尖是由炭制成;使用不同:钢笔规定了书写的方式、方向,铅笔却是360°都可以写字的!3.欣赏名家钢笔字书法作品,让生谈感受。
诸暨市实验小学电子教案(语文)

诸暨市实验小学电子教案(语文)编写者:陈佳执教者:执教时间:年月日(周)课题jqx 共2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jqx三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初步掌握u上两点省写规则。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jqx的发音及书写难点:u上两点省写规则教学准备拼音卡片教第一课时修改意见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去拼音乐园逛一逛。
准备——出发!2、师:拼音乐园到了,这里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朋友,你们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吗?瞧,他们来了!逐个出示拼音字母:g p h l k3、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把这些声母的名字都记住了,还有几个声母兄弟,他们的模样长得差不多,谁能把他们给分出来呢?出示拼音字母:f t n m d b。
(同桌互读——指名读)4、师:太棒了!看到小朋友们到拼音乐园里能认识这么多的好朋友,我们的小v也眼馋极了,也想到拼音乐园去玩一玩。
那么,它会有什么收获呢?咱们来看一看!二、教学声母j q x1、学习“j q x”的发音。
(1)学习拼音“j”。
师:小v蹦蹦跳跳来到了拼音乐园,哇,里面可好玩啦!有喔喔叫的公鸡,有游来游去的小鱼……你看,小v还和一窝小鸟做了好朋友呢!小v在拼音乐园里又是骑马,又是游泳,又同拼音捉迷藏,跟小朋友做游戏。
小v正玩得高兴,突然他听到“叽叽叽”的叫声,小v回头一看,原来是一群小鸡正在开心地玩耍呢!师边出示拼音卡片“j”边述:小鸡的“鸡”跟这个声母朋友的读音相同,有小朋友认识它吗?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吗?(指名试读)真了不起!你们把它读对了,你瞧它朝你们笑呢!(师贴拼音卡片“j”)师:我们大家一起来叫叫它,同它有礼貌地打个招呼好吗?(师范读——学生跟读)师:小v着急了,也想快点认识它,谁能来帮帮它?(指名做小老师领读——开小火车读——齐读)(2)学习拼音“q”师继续讲述故事:小v很高兴自己也认识一个声母朋友。
哎?小v刚才还挺高兴的,现在又怎么啦?哦!原来它看见公鸡爸爸手里拿着气球正分给小鸡们玩呢。
[中学教育]诸暨市实验小学电子教案语文
![[中学教育]诸暨市实验小学电子教案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45f3e3c927284b73f342508b.png)
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1、自已读词语,如有不会的可以向同学请教。
2、指名读词语,看谁读得准确读得有感情。
3、检查学生认读词语的情况。
二、诵读词语
1、教师范读。
2、学生评说老师的范读,教师提示从以下两个方面:要边读边想象,读每个词语都要读出一个画面来。要读出词语的韵律来。
3、学生有滋有味地练读词语。指名读第一行词语,相机评议,最后齐读。
4、自主读后三行词语,边读边做动作体会。指名读,喜欢读哪行就读哪行,学生读后可提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为什么喜欢这个词语?为什么要这样读?
5、男女生比赛读。
6、照样子我也来说一说(或写一写)
如:练( ) 拉( )等
三、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描红。
2、教师范写学生临写。
观;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左边又字捺变点,右边见字的“撇”不宜太长,竖弯钩要舒展开。
4、给生字组词,说话练习。
三、看图我会读
1、独立读课文
2、借助插图对给出的词语说完整的话。
4、比赛读,看谁读得最好。
四、我会写
1、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然后描红。
2、教师范写,学生临写:
胡:左高右低,左右宽乍基本相等。
戏: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又的捺变点。
钢;金字旁的起笔不要超过第二横。
修改意见
教
学
弹:左窄右宽,左右相等长。
琴:上边的两个王字要扁一点,下面的人字要舒展开。
养:中间的竖撇要一笔写成。
四、读读说说
学生先读一读课后的题目的意思,再来个生字开花。比一比,谁说得好,说得多,从理解词语中积累词语。
五、实践拓展学校还有哪些活动?把知道的说给同学听。
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拓展
1、读到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2、当老师读完了一篇文章,老师还想到了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那场大地震。在那场大地震中,不仅也有父子之情,还有催人泪下的母子之情,同学之情,师生之情,警民之情,军民之情……一幕幕人间真情让人泪流满面,感动万分!你是否能回忆一下,描述其中的一个片段呢?
3)如果他就是你的父亲,你现在心情如何?
4)你能带着这种心痛读一读这两句话吗?指名读,齐读。
疲倦的父亲
1)父亲为什么这么疲倦?他挖了多长的时间?他是怎么挖的?
2)你能读出父亲的疲倦吗?
信念坚定
1)你为什么觉得父亲信念坚定?
2)哪些人曾经阻拦过他?
3)假如你就是那位消防队长,请你阻止他——
4)父亲听从了他们的劝阻吗?他只会反复说着同样一句话:“谁愿意来帮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诸暨市实验小学电子教案(语文)
编写者:杨莹菲
执教者:
执教时间:年月日(周)
课题
地震中的父与子
共2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3.初步感受借外貌、语言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悟父亲的“了不起”。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悟儿子的“了不起”。
5)父亲精神失常了吗?
4、是什么样的力量自始至终的支撑着父亲一连挖了36小时还没到下去呢?(板书:爱)课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父亲的这份爱?
出示: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1)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2)当父亲看到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变成一片废墟悲伤欲绝的时候,父亲猛然想起的就是这句话——
当他人劝阻父亲离开,回响在他耳边的肯定还是这句话——
当父亲孤军奋战、伤痕累累,就要倒下的时候,回响在他耳边的必定还是这句话——
这句话,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父爱最淋漓尽致的体现。这句话,让父亲成为一座大山,伟岸高大!
而这两句话就是这座大山的真实写照。老师把它变成一首诗,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朗诵,铭记心间。
二、研读画面,感受儿子的了不起
1、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他也有一位了不起的儿子。儿子的了不起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二、读课文,整体感悟
1、课文中也有一句话对他们作出了如此的评价,是哪句话?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找出那句话。
2、齐读这句话。
3、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体现了这对父与子的了不起。请你们自由读一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并想一想,为什么让你觉得了不起。
4、相信你们都有了自己的感受,把这种感受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坚强
1)为什么你认为他很坚强?
2)在挖掘的过程中,他还会遇到了哪些困难?
3)所以你认为他很坚强!这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你能读出父亲的坚强吗?指名读,齐读。
救子心切
1)你为什么觉得他救子心切?你能读出他的急切吗?指名读。
2)请你想象一下,父亲在这漫长的36小时里,会遇到哪些触目惊心的
修改意见
场面?
2)说一说:在漆黑的废墟底下,如果你就是阿曼达,你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4)你感受到了什么?(坚定、信任、冷静沉着、坚强勇敢)齐读这句话
教
学
过
程
5)阿曼达为什么表现得这么来了不起?这真是父子连心呀!
(2)“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了。父亲颤抖的说:出来吧!出来吧,阿曼达……”
1)儿子还有令你们感动,让你们觉得了不起的表现吗?
三、研读文眼,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1、让我们先看看这位了不起的父亲,你们找到了哪些句子?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随机点拨。
你仿佛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
3、重点:他挖了8小时,12小时……到处都是血迹。
这句话虽然简短,但每字每句都饱含了父亲对儿子那份爱,对儿子的那份深情。相信很多同学都找到了这个地方。
(教师范读)闭上眼,你仿佛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
教
后
反
思
在教学中我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问题:“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让学生带着学习目标深入探究。学生从父亲的动作、语言、外貌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父亲的艰辛和父亲伟大的爱,感受到父亲是一个恪守诺言有责任感的人。从阿曼达在废墟上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让同学出去,感受到儿子的了不起,父亲为信守诺言“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展示了父亲对儿子的爱。儿子因为父亲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而变得勇敢富有爱心,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亲情使人无私高尚,亲情能创造神奇般的奇迹。
2指名说
1)你们是从哪里体会到了儿子的了不起?
2)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儿子?
3、重点语句:
1)“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信任、坚强、勇敢)
1)你觉得儿子什么地方了不起?儿子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在长达38小时的漆黑的废墟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与危险。然而,7岁的阿曼达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坚定生还的希望,这是多么的了不起呀!)
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的品读,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是呀,这个感人的故事就发生在1994年美国洛杉矶的大地震中。在这次地震中,这对父与子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指名说:儿子做到了舍己为人
3)儿子为什么能说出这样了不起的话?
3)爱是可以传递的,信念是可以感染的!对父亲的无比信任再一次让阿曼达如此的了不起!
4)齐读。
三、回复全文,升华情感
1、就这样,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凭着坚定的信念,凭着对彼此的深深信任,凭着永不言败的坚持精神,用爱谱写了一个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