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芦笋栽培技术要点_李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病原菌的寄主产生有害物质,通过竞争营养和空间等途径来减少病原菌的数量,从而减少病害发生。
主要措施包括引入拮抗菌和接种有益微生物2种,其目的是增加土壤中有益的微生物群体,抑制致病菌发展。
目前,在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是南京农业大学研制的专利产品,该产品是含有有益微生物种群的新型生物有机肥肥料,主要防治黄瓜、丝瓜枯萎病和番茄青枯病,防治率超过75%。
参考文献
[1]李海燕.设施蔬菜土壤连作障碍及治理措施[J].天津农林科技,2009(6):12-13.
[2]郑军辉,叶素芬,喻景权.蔬菜作物连作障碍产生原因及生物防治[J].中国蔬菜,2004(3):56-58.
[3]孙光闻,陈日远,刘厚诚.设施蔬菜连作障碍原因及防治措施[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s):184-188.
[4]郑阳霞,钟宇,李能芳.嫁接对蔬菜生理生化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05(1):7-8.
芦笋又称石刁柏,一般情况下栽培一次能够连续采收10年以上。
芦笋属百合科多年生雌雄异株草本植物,地上部每年冬季遇霜枯死,以地下茎根在土中过冬,第二年春季气候转暖后,再由地下茎抽生新茎。
石刁柏以其嫩茎作为蔬菜食用,含丰富的维生素及钙、铁等营养物质。
若出土之前采收为白芦笋,作为罐头食品;出土之后采收为绿芦笋,可供鲜吃。
芦笋以夏季温暖、冬季冷凉的气候最适宜,从日本引进的瑞洋品种系列,从欧美引进的玛丽华盛顿500、加洲309(UC309)、UC711等较适合我国北方地区常年栽培。
其生长的最低临界温度为5℃,但在土温10℃以上嫩茎才会长出土面。
嫩茎生长最适温度为15℃~17℃,30℃以上伸长最快,但茎纤细,先端鳞片易松散老化和变苦。
休眠期的植株地下部分,可在-37℃的冻土层中越冬。
1幼苗的培育
1.1种子发芽及生长
芦笋种子的发芽率在90%以上。
根据母株的栽培条件、大小及营养状况,一般1kg种子有42000~55000粒。
种子大小影响发芽率和随后的幼苗生长,种子越大,发芽率越高,幼苗越壮。
种子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分、氧气和温度,保持充足的土壤湿度可使种子充分地吸收水分,但若水分含量过高将降低氧气含量,种子会停止发芽。
适合的发芽温度为25℃,在种子正常的生长温度范围内提高或降低5℃,对其发芽率的影响不是很大。
1.2种植前的种子处理
用25℃~30℃的温水浸种3~4d,沥干拌以少量干沙或细土。
1.3播种时间
播种时间一般在地温达到18℃~20℃的霜期后。
地温越高,出芽越快,若土壤温度超过30℃会降低发芽率。
播种过晚会导致母株偏小,影响母株长势,也可以在温室内作苗床育苗。
1.4育苗床
苗圃地宜选沙质土壤,最好用山皮土加入充分
北方芦笋栽培技术要点
李强
(辽宁省抚顺市农业特产学校抚顺113123)
摘要:芦笋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在国际市场上有“蔬菜之王”的美称,在欧洲其消费仅次于番茄、刀豆、蘑菇和豌豆。
近年来,芦笋栽培区已由原来集中在寒温带发展成为全球性栽培,不仅在国际市场上十分紧销,在我国的生产发展也十分迅速,已成为我国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一种特色经济作物。
关键词:芦笋;栽培技术;北方
作者简介:李强(1973-),男,讲师,主要从事蔬菜栽培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160
--
腐熟的粪肥和河沙,以5∶3∶2比例配合作苗床,苗床宽150~180cm、高15~18cm。
1.5播种
在苗床上横向开沟,沟内5~7cm播1粒,播后覆土2~3cm厚,再盖一层薄草,出苗前及时浇水,维持床土湿润。
开始出苗时,立即将草揭除。
1.6出苗后的管理
勤除杂草,看苗追肥,做好排灌,防止积水和干旱,适当培土防止苗株倒伏。
1.7分苗
有条件的可将苗分到塑料钵里再进行移栽,分苗在苗长出3~4片真叶时进行,具体依苗床大小和植株长势而定。
2整地栽植
2.1整地
栽植前每亩用堆肥2500~3000kg,全面撒施,耕翻入土。
地面整平后开沟,沟距为100~150m,沟宽约40cm、深25~30cm。
再用堆肥或厩肥每亩约2000kg,均匀施于沟底,与土拌匀。
其上每亩撒施过磷酸钙30kg、氯化钾6.5kg、畜粪尿500~1000kg,肥料上铺一层土,使沟内土面距地面6~9cm,即可栽苗。
2.2移栽
辽宁地区5月初移栽,采用壮苗带土块定向栽植。
栽培白芦笋的行距为1.8m,株距为0.25~0.3m,每亩定植1300~1500株最为合适。
栽培绿芦笋由于不要求培土,行距可缩小到1.3~1.4m,株距还为0.25~0.30m,每亩定植1600~2000株较合适。
3定植后的管理
3.1定植后管理
定植后要及时浇水缓苗,待水渗下后再进行覆土。
从抽生幼茎时开始,约每隔1月覆土1次,每次厚4~5cm,最后使地下茎埋在畦面下约15cm。
苗高约10cm时施1次稀水粪,以后视苗生长情况,再施1~2次稀粪水或速效化肥,使株丛茂盛。
追肥在每年降霜前2个月停止。
注意及时中耕除草,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定植后1~2年内,植株抽生的地上茎增多,重点应放在中耕除草、培土、施肥上,一般不采收嫩茎。
降霜后地上茎枯萎,立冬前后普浇1次越冬水,以利芦笋安全越冬,并培土15cm以减少来年空心笋的数量。
春季抽生幼茎前,将枯茎齐土面割除。
3.2施肥
3.2.1施肥比例及时期石刁柏植株对酸性较敏感,不宜用酸性肥料,多用堆肥和厩肥等有机肥料,每年的施肥量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大,一般施肥时N 与K的利用率各为50%,P约为20%,N∶P∶K三要素的比例以5∶3∶4较适宜。
依据植株的需肥规律,采收白芦笋的,施肥重点在每年秋季的植株生长旺盛期;采收绿芦笋的,施肥重点在春季。
3.2.2施肥方法一般应在植株两侧距植株30~40cm处开沟,每亩施入堆肥1500~2000kg、过磷酸钙25kg、氯化钾10kg、粪肥1250kg,与土拌匀后再用土覆盖。
3.3灌溉
在高温干燥时(6~8月)一般每隔10d灌水1次。
3.4培土
采收白芦笋的,在春季幼茎抽生前1~2周进行培土,时间是3月末至4月上旬。
培土原则是按植株大小,培土的厚度以使植株的地下茎埋在土面下25cm 处为准。
培土时要求土面平整,并稍拍紧,防止漏光和崩塌,所培的土中不可有石块或较大的土块以及未腐熟的厩肥或上年的残茎,否则会使白嫩茎产生锈斑。
3.5防除杂草
石刁柏田中的杂草可喷施除草剂于土壤表层加以消灭,常用的药剂有西玛津,每亩用量67g加水80kg喷施。
3.6病害防治
由于北方气候凉爽较适宜石刁柏的生长,病虫害发生较少,其主要病害有茎枯病、褐斑病和锈病等。
防治方法是清除病茎及散落在田间的枯枝,并集中烧毁,防止病害传播。
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每隔7~10d喷1次,连续2~3次。
4采收
采收白芦笋应在每天黎明时巡视田间,发现土面有裂痕,这是幼茎伸长即将出土的标志。
先在裂痕处用手扒开表土,确定幼茎的位置后,插入特制的掘笋刀,在接近地下茎处割断,使幼茎长度在18cm,采收后立即填平土。
绿芦笋于定植后第二年开始采收,在嫩茎高出地面21~24cm时齐土面割下。
一般定植后4~12年为旺盛期,13年以后植株趋向衰老,产量逐渐减少,植株的经济年限为15年左右,若栽培管理良好,可延长到20年左右。
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