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田间管理技术.doc

合集下载

白芦笋采收后的大田管理

白芦笋采收后的大田管理

汇报人:2023-12-08contents •采收后的白芦笋田地清理•采收后的白芦笋田地施肥管理•采收后的白芦笋田地灌溉管理•采收后的白芦笋田地病虫害防治•采收后的白芦笋田地翻耕管理•采收后的白芦笋田地杂草控制目录01采收后的白芦笋田地清理清除残留的茎叶茎叶清理方法清理残留的茎叶杂草清理方法垃圾清理方法02采收后的白芦笋田地施肥管理根据白芦笋的需肥特性和土壤肥力状况,适量施用有机肥,一般每亩施用1000-2000公斤。

施用有机肥施用数量有机肥的种类化学肥料的种类常用的化学肥料有尿素、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等,可提供白芦笋生长所需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施用时间和频率在白芦笋采收后,及时追施氮肥和钾肥,以促进地下茎的萌发和地上部的生长。

一般每亩施用尿素10-15公斤,硫酸钾5-10公斤,可根据土壤肥力和植株生长情况适当调整施肥量和频率。

施用化学肥料施肥时间和频率施肥时间施肥频率03采收后的白芦笋田地灌溉管理灌溉时间灌溉频率灌溉时长030201灌溉水量白芦笋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但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量也不同。

在采收后,应适当增加灌溉水量,以促进白芦笋的恢复和生长。

土壤湿度在灌溉前,应检查土壤的湿度,以确定是否需要灌溉。

一般来说,土壤湿度应保持在50%-60%之间。

降雨量在降雨后,应根据降雨量和土壤湿度来确定是否需要再次灌溉。

喷灌滴灌是一种节水的灌溉方式,通过将水缓慢滴入土壤中,使根部充分吸收水分,同时避免了水分的浪费。

滴灌沟灌04采收后的白芦笋田地病虫害防治深翻土壤采收后应立即深翻土壤,深度约30厘米以上,晒土冻土,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强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肥力。

清理田园采收结束后,及时清理白芦笋田地,将残枝、落叶、病株等清除,并集中处理,以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繁殖。

建立隔离带在白芦笋田地周围建立隔离带,以阻止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

隔离带可以选择种植一些不易受病虫害侵害的植物。

防治方法防治药剂生物农药使用生物农药可以有效地防治白芦笋的病虫害,如井冈霉素、春雷霉素、内疗素等。

芦笋田间种植巧管理.doc

芦笋田间种植巧管理.doc

芦笋田间种植巧管理
芦笋反季节栽培需要田间管理,芦笋反季节着重管理主要抓好四个环节。

一是中耕除草。

前期要多中耕少浇水,提高地温,促进芦笋生长发育。

在整个生育期内,应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以免影响芦笋的生长。

二是及时追肥浇水,重施秋发肥。

进入5月下旬以后,应坚持多次少量的追肥原则,补施氮肥和钾肥,遇干旱及时浇水。

立秋前后每亩施氮磷钾复合肥50公斤,并重浇秋发水。

9月下旬以后要控制水肥,避免新茎抽生,促进根系贮存养分。

三是分次培土,增加茎粗。

6月初,在植株根部培土一次,培土高度3~5厘米,宽度10~15厘米,结合施秋发肥再进行第二次培土,培土量与第一次相同,以促使地下茎的鳞芽发育粗壮,提高促成栽培产量。

四是作更新。

每年11月上旬把健壮、鳞芽多且粗大的根株,在假植前挖起,放置于阴凉低温处保存待栽,此时可在芦笋田轮作其他作物。

芦笋田间管理有技巧,四步让你种植没烦恼。

芦笋高产种植技术规程

芦笋高产种植技术规程

芦笋高产种植技术规程芦笋是一种高产且营养丰富的蔬菜,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技术规程,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芦笋高产种植的相关技术规程。

一、选择优质种苗。

1.选用无病虫害的芦笋种苗,苗龄一般为1-2年生,具有饱满的根系和健康的叶片。

2.苗期应浸泡于水中观察,无明显疾病、腐烂现象的为优质苗。

二、选择适宜的土壤。

1.芦笋喜欢生长在疏松、湿润、肥沃的沙质土壤中,土壤pH值应为6-7。

2.在种植前应进行土壤酸碱性的调控,以保证土壤的适宜性。

三、科学施肥。

1.在芦笋的生长初期应进行基础施肥,施入有机肥3-5吨/亩,然后进行翻耕。

2.生长季节中应进行适时追肥,追施氮磷钾肥,以促进芦笋的生长发育。

四、合理的灌溉管理。

1.芦笋生长期需要保持适度的湿润,但要避免积水,否则容易引起芦笋的腐烂。

2.一般情况下,每隔3-5天进行一次灌溉,根据土壤湿度情况进行调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五、及时除草防虫。

1.芦笋生长期间要及时进行除草,以免杂草抢夺养分和水分,影响芦笋的生长。

2.定期巡查芦笋田,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以保证芦笋的健康生长。

六、适时割收。

1.芦笋一般在生长季的第二年进行割收,每年割收3-4次,割收时间为芦笋长到25-30cm时。

2.割收后要及时清除残茎和杂草,保持田间整洁。

七、合理维护。

1.种植芦笋后要定期进行土壤松耕,保持土壤透气性,促进芦笋的根系生长。

2.要定期进行施肥、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保持芦笋的健康生长。

通过以上的芦笋高产种植技术规程,可以帮助农民朋友们提高芦笋的产量,使芦笋种植更加科学、高效、稳定。

同时也能够保障芦笋的质量和食品安全,满足市场需求。

芦笋高产种植技术规程

芦笋高产种植技术规程

芦笋高产种植技术规程芦笋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在市场上有很高的需求,因此种植芦笋的技术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下面是一份芦笋高产种植技术规程,包括了选地、育苗、田间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一、选地1.选择阳光充足的地块,土壤肥沃、排水良好,pH值在6.0-7.0之间。

2.地块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以防止芦笋病虫害的发生。

二、育苗1.选用健壮的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2.进行浸种处理,将种子浸泡在20℃的水中,时间为24小时。

3.在半阴凉的地方,进行种子发芽,发芽温度为20-25℃。

4.将发芽的种子进行移栽,每穴放入一粒种子。

5.育苗期地温控制在15-20℃之间,每周浇水两次。

三、田间管理1.整地时要彻底翻耕,除去杂草和病虫害的孳生地。

2.施入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3.进行清耕,深翻整地,使土壤松软。

4.按照行距40厘米、株距25厘米的标准,进行芦笋的移栽。

5.芦笋生长初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过度浇水。

6.定期施肥,每隔15天向芦笋施以氮磷钾肥。

7.及时除草,以保持芦笋田的整洁。

8.开花后,及时采摘花穗以避免对地下茎的消耗。

9.进行病虫害防治,如发现有病虫害的迹象,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10.芦笋生长期需要支撑,以防止植株倒伏。

四、收获与储存1.芦笋的收获时间通常在生长到20-25厘米时,选择天气晴朗的早晨进行采收。

2.采收时要用刀将芦笋切断于地面2-3厘米处。

3.及时清理采摘下来的芦笋冠,使茎部分干燥。

4.芦笋可进行初加工,将冠部割去,用保鲜膜包裹好,储存在0-5℃的低温环境中,可保持鲜嫩度。

芦笋怎么种?芦笋高产种植田间管理技巧

芦笋怎么种?芦笋高产种植田间管理技巧

芦笋怎么种?芦笋高产种植田间管理技巧
芦笋是高效经济作物之一,其种植成本低,种植方法简单,种植一次
可采收10 年以上,亩产值能达上万元,具有很好的种植前景,下面是
详细的芦笋高产种植田间管理技巧,各位种植可以参考。

1、培育壮苗
要夺取芦笋高产,除应选择优良品种外,首先要建立苗圃地进行育
苗,最适建圃期为6 月份,育苗时间约3 个月。

起畦点播,株行距为
16.5 厘米×16.5厘米。

2、整地移植
芦笋喜生长于潮沙壤土,移植前要多次犁翻松土并把土壤中的杂质
清除干净,充分晒白后(时间1—2 个月)亩施腐熟农家粪肥或过磷酸钙、30 公斤氯化钾。

粪肥撒施后再翻犁,饼肥则要加水腐熟8-10 天再混合
过磷酸钙和氯化钾,施于沟(深30-40 厘米)中覆土后植苗。

3、合理密植
植苗期最适宜为秋植,其采收时间短、成活率高。

植苗的株行距为
25 厘米×160厘米。

种植时把根理顺分成两半,固定在定植沟穴里,鳞
芽朝向畦中线,然后覆土5-6 厘米,压实淋足定根水。

4、苗期肥水
植苗后如果采用沟灌的方式进行灌水。

植后20 天施第一次肥即可。

植后40-60 天,每隔25-30 天施肥一次,亩施复合肥25—50 公斤或尿素10-20 公斤加氯化钾6-12.5 公斤。

植后4 个月至采笋前,每25 天左右施肥一次。

5、采收期肥水
采收期间每隔15-20 天施肥一次,每次亩施尿素20 公斤、氯化钾12.5 公斤。

同时要注意开通四边沟和田中沟,雨天排干水,晴天要灌水。

芦笋生产操作规程(3篇)

芦笋生产操作规程(3篇)

第1篇一、概述芦笋,学名Asparagus officinalis L.,是一种营养价值高、口感鲜美的蔬菜。

为了确保芦笋的品质和产量,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种植准备1. 选地: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的沙壤土或壤土种植。

2. 土壤处理:深耕土地,深翻30-40厘米,施足底肥,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4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钾15公斤。

3. 种苗准备: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芦笋种苗。

三、种植技术1. 种植时间:芦笋适宜在春季进行种植,一般在3-4月份。

2. 种植密度:行距1.2-1.5米,株距0.5-0.8米。

3. 种植方法:挖穴,穴深20-25厘米,穴底施入有机肥,然后将芦笋种苗放入穴中,覆土压实。

4. 浇水:种植后立即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

四、田间管理1. 浇水:根据天气和土壤湿度,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2. 施肥:芦笋生长期间,每亩施氮肥50公斤、磷肥30公斤、钾肥20公斤,分3-4次施用。

3. 中耕除草:定期中耕除草,保持田间清洁。

4. 病虫害防治: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

5. 收获:芦笋收获时间一般在4-5月份,根据市场需求和芦笋生长情况,适时收获。

五、采收后的管理1. 收获后,及时清理田间,将病弱、枯死植株清除。

2. 施肥:采收后,每亩施氮肥50公斤、磷肥30公斤、钾肥20公斤,促进芦笋生长。

3. 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促进芦笋生长。

六、注意事项1. 种植前要了解芦笋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种植地点。

2. 种植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芦笋的品质和产量。

3. 采收后的管理要跟上,保证芦笋的生长和品质。

4. 注意病虫害防治,防止病虫害对芦笋生长的影响。

5. 定期检查芦笋生长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本规程适用于芦笋种植,各环节应严格按照规程执行,确保芦笋的品质和产量。

第2篇一、前言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是一种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的蔬菜,具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

露地芦笋种植技术和管理

露地芦笋种植技术和管理

露地芦笋种植技术和管理
露地芦笋种植技术和管理
一、种植技术
1、选择地块
露地芦笋适宜在种植温度较高的地区种植,选择地块应选择有肥力良好、充足的水肥,土壤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

2、种子选择和杂草防治
种子选择要求种子的品种要合格,种子的种质要求要优良,杂草防治要及时有效,保证芦笋的正常生长。

3、种植方式
露地芦笋种植要采用分层种植的方式,既能提高种植密度,又能保持土壤的透气性,避免土壤积水,保证芦笋的正常生长发育。

4、施肥
施肥要求要根据土壤肥力和芦笋的生长发育情况,选择适当的肥料,施用方式要有计划性,择时施肥,避免种苗对肥料的过敏性,保证芦笋的正常生长发育。

5、灌溉
灌溉要有计划性,尤其是在芦笋生长发育快速时期,要及时适当的施水,保持土壤湿润,避免种植植物的萎缩。

二、管理
1、防治病虫害
芦笋种植生长期间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对芦
笋的危害。

2、保持良好的农田植被环境
保持良好的农田植被环境,避免种植植物受到枯萎病害的侵害。

3、及时采收
芦笋生长到适宜采收的时期,要及时进行采收,保证芦笋的新鲜度和品质。

四、总结
露地芦笋种植技术和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求种植者具备丰富的经验,对土壤肥力变化和植物生长发育状况要有精准的把握,灵活运用各种施肥、防治病虫害等技术,以达到芦笋高产高品质的目的。

大棚绿芦笋无公害栽培技术.doc

大棚绿芦笋无公害栽培技术.doc

大棚绿芦笋无公害栽培技术芦笋是多年生宿根植物,其嫩茎营养丰富,味美可口,是医疗价值很高的营养保健食品,被誉为世界十人名菜之一。

福建明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农技人员的精心指导下,采用“公司+技术+农户”的模式,利用大棚生产适销对路的无公害芦笋,每千克售价增加4元,亩增收2万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现将大棚绿芦笋无公害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一、育苗1 •品种选择选用抗(耐)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宜本地种植、商品性好的绿芦笋品种,如绿塔、UC308等。

2.育苗地选择要求选择疏松、肥沃、透气性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块, 前茬不宜种植林木、葱、蒜等。

3.浸种催芽2月上中句育苗。

采用塑料薄膜、草苫等材料覆盖保温。

播种前先将种子用清水漂洗,漂去粧种和虫蛀种,再用50%多菌灵300倍液浸泡12小时消毒,然后用30〜35°C温水浸泡48小时,每天换水1〜2 次。

将种子滤出放入盆中,上盖湿布,置于25〜28°C的条件下催芽,每天用清水淘洗2次。

待种子胚根露白即可进行播种。

4.播种每平方米育苗地施有机肥2. 5千克,深耕平整做畦,有机肥要与育苗叩土混匀,灌足底墙水,按株、行距各10厘米划线,将单粒催芽种子点播在方格中央,然后覆盖2~3厘米厚过筛细土。

表土中按每平方米育苗地用5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10〜15千克过筛细土混匀,覆盖于床面上。

5•苗期管理苗期追施速效肥料,每亩施30千克三元复合肥,施后及时浇水;发现蟻姑、蟒蜡等地下害虫为害时,用3%辛硫磷颗粒剂0. 6千克拌细土7. 5千克,混匀撒于畦面上;有虫牙虫为害时,用苗虫威悬浮剂3000 倍液均匀喷雾;及时清除杂草;做好覆盖保温,保持白天25〜30°C,夜间15~18°Co苗高30厘米、长出3根以上地上茎时即可定植。

二、定植1.整地芦笋应在土层深厚、疏松,富含有机质,地下水位低,冇良好排灌水条件,pH值在5. 5-7. 5之间的壤土或砂质壤土地块上栽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芦笋田间管理技术
芦笋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又名石刁柏、龙须菜(区别于海发菜——深海蔬菜,亦有别名龙须菜)。

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芦笋田间管理技术。

芦笋田间管理技术:
1 合理间作
芦笋定植后第一年可在行距较大,又不影响芦笋正常生长的条件下,在行间适当间种少量的矮杆作物,如花生、绿豆等,以增加经济收益。

但绝不能间种玉米、小麦等高杆作物,更不能间作大葱、韭菜、大蒜等与芦笋有相同病害的蔬菜。

间种矮棵作物,要距离芦笋0.5米外种植。

2 松土培肥
定植后要注意松土培肥。

初定植的芦笋株丛较小,茎叶较稀疏,地面覆盖程度低,裸露蒸发面积大,浇水或雨后土壤极易板结,各类杂草极易滋生、蔓延,因此笋田松土锄草工作极为重要,必须及时进行,做到除早、除小、除了。

幼苗定植20天后进入正常生长期,这时应追施尿素或碳酸氢氨等速
效肥,促使幼苗快速抽生地上茎,加大地上茎生长量。

这时幼苗可追施尿素20千克或碳酸氢氨50千克,追肥时离芦笋15-20厘米处开沟,沟深以10厘米为宜,将肥施入沟内及时覆土耙平。

追肥时防止将肥撒在地面或肥料离植株太近,以免养分流失或灼烧植株。

定植50-60天时应追施第二次秋发肥,及时追入第二次秋发肥会使芦笋生长健壮,发芽数量多,为第二年的丰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次追肥以复合肥为主,氮肥为辅,每亩可追氮、磷、钾复合肥30千克,尿素11千克。

每次追肥后必须及时浇水。

3 割除地上茎
立冬前及时割除地上茎。

对芦笋的地上茎不能用刀割,以免笋茬感染病害;也不能用锄头刨,以免将鳞茎盘上的越冬笋芽刨掉。

割除的地上茎晒干粉碎后,还是牛羊猪等家畜的高蛋白饲料。

这时还要浇一次越冬水,保证芦笋安全过冬。

芦笋田间管理技术就介绍到这里,芦笋富含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其含量均高于一般水果和菜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