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对和谐企业文化构建的启示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珍贵财富,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在现代社会中,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详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一、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在企业文化中,儒家思想对员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有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企业注重培养员工的道德修养,提倡忠诚、诚信、敬业等价值观。

同时,儒家思想也影响着企业的管理方式,强调领导者应具备仁爱、智慧、公正的品质,注重与员工的和谐关系。

二、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思想提倡“无为而治”,追求自然和谐。

在企业文化中,道家思想对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产生了影响。

例如,企业注重顺应市场的变化,灵便应对,遵循自然规律,追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道家思想也强调员工的内心修养和个人成长,鼓励员工追求内在的平衡和自我完善。

三、佛教思想的影响佛教思想强调慈悲、智慧和禅定,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和企业价值观方面。

例如,企业注重员工之间的和谐相处,倡导慈悲和宽容的态度,促进员工之间的互助和团队合作。

同时,佛教思想也鼓励企业追求智慧和创新,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

四、传统节日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对企业文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企业通常会在传统节日举办庆祝活动,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凝结力。

同时,节日也是企业传递文化价值观的重要时机,企业可以通过节日活动传达团结、感恩、互助等价值观念,进一步凝结企业的凝结力和向心力。

五、艺术与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书法等,对企业文化也有一定的影响。

企业可以通过举办艺术展览、音乐会等活动,丰富企业文化内涵,提升员工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同时,艺术也可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的感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的感悟

在当今社会,企业文化逐渐成为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个企业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员工的工作态度和企业的发展方向。

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其价值观和精神内涵对企业文化的塑造和传播也起着重要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深入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的感悟,分析其深度和广度,以期对这一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

一、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1. 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准则。

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道家思想中的自然和谐、佛家思想中的菩萨慈悲等,这些价值观念对于企业文化的塑造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2. 企业文化的价值观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等内容。

一个企业的文化理念决定了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规范,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品牌形象具有重要的影响。

3. 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与创新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需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传统文化的智慧融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管理实践中,以实现传统文化和现代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

二、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1. 品德修养的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品德修养和道德伦理,培养了“君子之风”和“行为规范”。

企业通过传承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可以培养员工的道德情操和职业操守,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2. 和谐共生的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这种理念对于企业内部管理和员工之间的协作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企业可以借鉴传统文化的和谐理念,构建和谐共生的企业文化,提升员工士气和团队凝聚力。

3. 责任担当的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责任担当和报效国家、造福社会的精神。

企业作为社会组织,也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关注员工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构建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结合实践1. 依法经营,诚信为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忠孝仁爱”、“诚信立业”,这对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对企业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对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方式、员工关系等方面都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以下将详细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一、价值观念的影响1. 和谐: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谐的价值观念,企业文化也应追求内外和谐。

内部和谐体现在员工之间的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外部和谐则体现在企业与社会各方的良好关系。

和谐的企业文化能够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声誉。

2. 诚信: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诚信的重要性,企业文化也应倡导诚信的价值观念。

诚信是企业与客户、供应商、员工之间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

诚信的企业文化能够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3. 敬业:中国传统文化重视敬业的精神,企业文化也应强调员工的敬业精神。

敬业意味着员工对工作的专注和奉献,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二、道德规范的影响1. 诚信经营: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诚信经营的道德规范,企业文化也应倡导诚信经营。

诚信经营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础,能够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

2. 尊重员工: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尊重他人的道德规范,企业文化也应注重尊重员工。

尊重员工体现在对员工的权益和个人发展的关注上,能够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3. 社会责任: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社会责任的道德规范,企业文化也应关注社会责任。

企业应承担起对员工、环境和社会的责任,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来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行为准则的影响1. 以人为本: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以人为本的行为准则,企业文化也应以员工为中心。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能够关注员工的发展和福利,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2. 和气待人: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和气待人的行为准则,企业文化也应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气待人的企业文化能够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促进团队合作和员工之间的和谐相处。

3. 追求卓越: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卓越的行为准则,企业文化也应追求卓越。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引言概述: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对当代企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道德伦理、人际关系、管理方式、企业精神和社会责任五个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一、道德伦理1.1 尊重长辈: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尊重长辈,企业文化中也应该重视员工之间的尊重和尊重领导者的权威。

1.2 诚信守信:传统文化中强调诚信守信,企业文化中应该倡导员工诚实守信,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1.3 勤俭节约:传统文化中重视勤劳俭朴,企业文化中应该提倡勤俭节约,避免奢靡浪费。

二、人际关系2.1 和谐相处:传统文化注重人际关系和谐,企业文化中应该鼓励员工和谐相处,建立良好的团队氛围。

2.2 尊重他人:传统文化强调尊重他人,企业文化中应该尊重员工的个性和尊严,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

2.3 团结合作:传统文化倡导团结合作,企业文化中应该鼓励员工团结合作,共同实现企业目标。

三、管理方式3.1 仁爱管理:传统文化强调仁爱,企业文化中应该采用人性化管理方式,关注员工的情感需求。

3.2 民主决策:传统文化倡导民主决策,企业文化中应该鼓励员工参预决策,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3.3 善用人材:传统文化重视人材,企业文化中应该善用人材,发挥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

四、企业精神4.1 勇于创新:传统文化鼓励勇于创新,企业文化中应该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4.2 忠诚奉献:传统文化强调忠诚奉献,企业文化中应该鼓励员工忠诚于企业,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4.3 诚实守信:传统文化倡导诚实守信,企业文化中应该培养员工的诚信品质,建立企业良好信誉。

五、社会责任5.1 关爱社会:传统文化强调关爱社会,企业文化中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预公益事业。

5.2 回报社会:传统文化倡导回报社会,企业文化中应该回馈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引言概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价值观念。

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对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凝结力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1.1 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忠诚和孝道,这些价值观念在企业文化中也有所体现。

企业注重员工之间的和谐关系,鼓励员工之间的互助和团队合作,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1.2 儒家文化对企业道德的塑造儒家文化注重道德伦理,企业也应该注重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

企业文化中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往往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强调诚信、朴重和公平。

1.3 儒家文化对企业领导力的塑造儒家文化注重领导者的德行和道德修养,这对企业的领导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企业文化中的领导力培养往往受到儒家文化的启示,强调领导者的模范作用和责任担当。

二、企业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2.1 企业文化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一些企业在建立企业文化时,会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如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传统文化的艺术表演等,以此传承和宏扬中国传统文化。

2.2 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教育和培养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的精神纽带,通过对员工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培养,使员工更加了解和尊重中国传统文化,进而将其传承下去。

2.3 企业文化对社会责任的履行企业文化中的社会责任意识,可以促使企业积极参预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一些企业通过赞助传统文化活动、支持传统文化研究等方式,履行社会责任,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3.1 传统文化的智慧与企业管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如中庸之道、和而不同的思想,对企业管理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企业可以借鉴传统文化的智慧,提升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

3.2 传统文化的审美与企业形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观念,如和谐、夸姣和内涵,对企业形象的塑造有一定的影响。

企业可以运用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打造独特的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文化遗产,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中医药学、武术、书法、绘画等多个方面。

这些传统文化对中国企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独特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详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一、儒家思想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儒家思想强调仁爱、礼仪、忠诚、廉洁等价值观念,对企业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首先,儒家思想强调仁爱,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员工之间的相互关爱和尊重,形成为了和谐的人际关系。

其次,儒家思想强调礼仪,企业在管理中注重规范行为,提倡礼貌待人,形成为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此外,儒家思想还倡导忠诚和廉洁,企业在经营中注重员工的忠诚度和廉洁经营,提高了企业的信誉度和竞争力。

二、道家思想对企业文化的影响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自然而然,对企业文化产生了独特的影响。

首先,道家思想倡导无为而治,企业在管理中注重顺其自然,不强求,不操控,倡导自主创新和自我调节。

其次,道家思想强调自然而然,企业在经营中注重顺应市场需求,追求自然流畅的经营方式,提高了企业的适应性和灵便性。

三、佛教思想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佛教思想强调慈悲、智慧、平等、舍己救人等价值观念,对企业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佛教思想倡导慈悲心,企业在经营中注重关爱员工,关注社会责任,形成为了积极向上的企业形象。

其次,佛教思想强调智慧,企业在管理中注重智慧决策,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佛教思想还倡导平等和舍己救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员工之间的平等和互助,形成为了团结协作的企业文化。

四、中医药学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中医药学注重整体观念和平衡思维,对企业文化产生了独特的影响。

中医药学强调人体的整体性和平衡性,企业在管理中注重员工的身心健康,提倡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形成为了健康向上的企业氛围。

此外,中医药学还注重预防和调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预防风险,调整经营策略,提高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文化传统,它包括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中医药文化、武术文化、音乐舞蹈等多个方面。

这些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中国企业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管理方式。

以下将详细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一、儒家思想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强调人伦关系、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

在企业文化中,儒家思想对企业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产生了重要影响。

1. 仁爱和和谐:儒家强调仁爱和和谐的价值观,企业文化中也注重员工之间的和谐相处和互助精神。

企业倡导员工以仁爱之心对待同事和客户,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2. 忠诚和敬业:儒家思想强调忠诚和敬业的品德,企业文化中也注重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敬业精神。

企业鼓励员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贡献力量,同时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3. 孝顺和尊重:儒家思想强调孝顺和尊重长辈的传统价值观,企业文化中也注重员工对上级的尊重和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尊重。

企业倡导员工以孝顺之心对待领导,同时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和合作。

二、道家思想对企业文化的影响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强调自然、平衡和无为而治。

在企业文化中,道家思想对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员工的行为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1. 自然和平衡:道家思想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平衡,企业文化中也倡导员工顺应市场需求、追求企业与员工的平衡发展。

企业鼓励员工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提倡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2. 无为而治: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企业文化中也注重管理者的智慧和决策能力。

企业鼓励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保持镇静、不强求,以达到最佳效果。

三、佛教思想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佛教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份,强调慈悲、智慧和禅修。

在企业文化中,佛教思想对企业的价值观和员工的心态产生了重要影响。

1. 慈悲和善良:佛教思想强调慈悲和善良的品质,企业文化中也注重员工对他人的关爱和善意。

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建设影响(共4篇)

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建设影响(共4篇)

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建设影响(共4篇)第1篇: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任何一个企业,其生存和发展都与它自身的文化条件及所处的文化环境密不可分,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基础、行为的准则、成功的保证。

我国企业在创建组织文化中要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抛弃糟粕,使传统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体系、历史传统和工作作风,表现为企业成员的整体精神,共同的价值标准、习惯的沉淀、职业的习惯,一定的道德规范与文化素质。

它不仅可以对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起导向和约束作用,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而且还可以更加鲜明地将本企业同竞争对手区别开来,以便消费者对企业进行识别,进而产生认同感。

企业文化理论的形成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

当时,整个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日本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由一个战败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成为美国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这使得人们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刻反思。

经过深人分析,在企业竞争过程中,是企业文化使日本迅速崛起,是企业文化对日本经济发展起了主要作用。

于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企业界掀起了一股创建企业文化的热潮。

当我们探索日本企业文化时,发现日本的企业文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因此,我国企业在创建企业文化,提高竞争力时,除了学习和引进东西方先进企业文化外,还有必要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瑰宝。

一、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孔子思想常为企业所用。

接下来主要从“仁”、“信”、“义”、“和”几个方面谈儒家思想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

(一)“仁”的思想“仁”,仁爱,“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儒家的精义所在。

在《论语》中仁字出现了109次,有多种释义,最常见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种解释是“爱人”。

我国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尊重自己的员工,理解支持他们,信任宽容他们,关心体贴他们,从而有效培育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信任度,企业真心为员工着想,就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对和谐企业文化构建的启示内容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

文章指出,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走“和为贵”的发展之路,积极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

关键词:传统文化和谐企业文化天人合一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家思想,还是强调以礼乐制度支持人际和谐的儒家思想,都为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想资源。

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迁,充分吸收和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构建和发展适合中国本土的企业和谐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伦理为正统,提倡“仁爱”、崇尚“礼仪”,主张以德治国、以民为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及“和为贵”、“天人合一”等。

“仁者爱人”、“仁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除儒家文化外,中国传统文化还包含道家和佛教文化等。

经过千百年的历史积淀和磨合,儒、道、释“三教归一”,互相补充,彼此渗透,构建了中华文化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民为邦本,民本德政。

在德治、法治、礼治中,德治始终处于核心的主导地位。

二是和谐统一,礼义教化。

三是中庸适度,贵和持中。

四是义先于利,以德制欲。

五是自强不息,求是务实。

六是共济均平,取财有道。

中国和谐企业文化构建的意义(一)和谐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精神风貌和发展远景,以及这些观念形态在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与企业形象上的体现的总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及六中全会提出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企业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切实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努力建设和谐企业,走和谐发展之路,构建“和”文化。

“和”文化包括企业成员身心健康、人际关系和谐、富于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等。

(二)和谐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谐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精神积淀,具有强大的约束力、凝聚力和导向性。

首先,就企业内部而言,和谐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生存之本。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高素质的员工。

只有创建企业和谐文化,才能拥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其次,顾客和市场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企业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市场,就要构建与顾客、市场的和谐关系。

最后,企业对外要实现与其他组织、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因此,企业“和”文化包括内外两方面的和谐关系。

一是在企业内部,要构建企业与员工以及员工之间的和谐关系,包含个体身心和谐、个体之间的和谐、个体与组织之间的和谐;二是在企业外部,要构建企业与顾客、其他组织,以及自然、社会、环境相和谐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及其启示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小我”、“大我”的和谐统一,追求社会“大同”、“天人合一”。

从先秦诸子百家、汉唐道统、宋元理学、明清贤达,历经近代民主与科学思潮,发展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乃至构建和谐社会的系统提出,中国文化传承的思辨传统,以及深邃的文化理念和人本哲理,对于企业倡导和谐文化具有深刻的价值启示。

企业文化的和谐构建必须以人为本,把企业一切活动都纳入以人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坚持人的主体性地位,并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与社会、自然的和谐相处。

(一)天生万物,以人为本儒家主张“天生万物,唯人为贵”,“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治国当以富民为本,强调对人的关心、爱护和尊重,讲求具有人情味的管理。

人是企业的第一要素,企业文化的重要特点是重视人的价值。

坚持以人为本,推崇人性管理,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全面发展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也是企业文化能否实行的关键。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激发员工的主体意识,将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和现代市场价值融入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之中,内化于心,并外化为社会主义价值实践。

对此,道家“道法自然”,“上善若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思想,值得企业反思。

(二)和谐共赢,天人合一“和”者,和衷共济也;“谐”者,相合调顺也。

经商之道,和气生财,关键是“和为贵”。

“以和为贵”,合作双赢。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也是协作经济,即合作“双赢”。

“双赢”模式就是中国传统“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企业应成为全体员工目标相同、利益一致、荣辱共享、共同发展的和谐命运共同体,并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

儒家特别提倡人与自然、天道等和谐相处的大“和”思想。

《庄子•达生》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

”《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天、地、人,三才统一,一脉相承,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

汉儒董仲舒则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群体之间的和谐,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和谐,乃至人与组织、社会、自然的和谐,就是“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即不断增进自身的主体意识的修养和能力,努力去达成自己所预期的人生目标和事业理想。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君子应该像大地那样,用宽厚的德行、博大的胸襟把万物负载与包容起来。

企业文化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企业家文化。

而企业家往往是企业成员的楷模,他们的思想道德、经营理念构成企业发展的灵魂。

儒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企业家应把个人、家、国、天下统一起来,在社会整体中建立个人的社会价值。

企业家应培养个人对社会、国家的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积极践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理想。

(四)重才尚贤,严于律己儒家主张“师道尊严”,尊师重教,重人才、尚贤能。

“国之盛衰系于人才,功于才成,业由才广”就充分阐述了人才的重要性。

而用人之道强调“许士之风必求其实,用人之术当尽其才”;“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用人如器,各取其长”等。

中国传统文化倡导“修己安人”,要求管理者按照道德规范自觉“修己”,并通过言传身教,达到管理“安人”的目的。

儒家主张正人先正己,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强调的是,要管理好别人,首先要管理好自己。

作为企业领导人,尤其应“正人必先正己”,应当在才学、能力、品德、责任等各个方面率先垂范。

(五)以义统利,诚信为本孔子说,“见利思义,见危授命”(《论语•宪问》);孟子说,“先义后利”。

儒家倡导生财有大道,利己不损人。

企业应把追求利润与服务结合起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诚信为本”,“诚”是儒家伦理的重要典范。

宋儒周敦颐在《通书》中写道:“诚者,圣人之本”;“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

“信义不欺,一诺千金”。

“诚”可以赢来商业信誉,引来更多的顾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诚信为本”的企业理念也可以被视为中国传统企业道德的核心规范。

(六)外圆内方,中庸之道“外圆内方”是中国几千年优良传统积淀而成的人文精粹,是社会良知的人格体现。

“圆”,代表着曲线和美感。

“圆”可以减少阻力,代表着事顺人畅。

企业成员相互尊重,和若春风,彼此信任,企业内聚力就会不断增强。

“方”,是人格的独立,情操的慎守,是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原则追求和实现。

儒家伦理也强调中庸之道,孔子说:“中也者,天下之大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方圆之间,天地之大”,各就其位,各得其所,劳资合作,和谐共融。

(七)刚柔并济,以德服人中华文化提倡“刚柔并济”、“以柔克刚”,为人豁达,处世随和,怀柔天下。

柔是自然之道,养身之道,治世之道。

中国法家以韩非子为代表,强调严密的法规制度,孟子也曾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当然,儒家更强调伦理道德的重要性,主张培育人的美德和良好的社会风尚,以德服人,注重人本教化。

孟子说,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

现代企业管理既重制度约束和经济、行政手段的综合运用,更应重思想引导、文化激励。

企业文化对每个企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都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

显然,制度、法律、规范、德性应当是相辅相成、并重互补的关系。

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作为一种无形的约束力量是现代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

“刚柔并济”是大智慧,也是现代企业文化管理的有效手段。

总之,现代企业能否持续生存与发展,决定因素在于能否构建有强大凝聚力的和谐、共进、融洽的内外部关系,建立能够不断自我完善、适应市场环境变化、易于与环境相融合、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文化价值体系。

只有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立足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并整合西方先进文化元素,结合企业自身条件,才能创造出全面、和谐、科学、发展的企业文化,从而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1.陈义堂.中国传统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J].长春大学学报,2006(1)2.孙玉霞,张雅丽.中国传统“和”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J].贵州社会科学,2005(6)3.王玉莲.我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辩证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科学,2008(9)4.鞠北平.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构建的历史资源挖掘与导入[J].商业时代,2008(23)5.张辉.论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的融合[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