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复习要点整合版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复习要点整合版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复习要点整合版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复习要点

第一章概述

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内容

(1)特定城市社会与经济环境下轨道交通系统的功能定位。

(2)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线网规划是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和建设的基础。

(3)轨道交通系统客流预测。是确定轨道交通网络及线路建设规模、能力水平的依据。(4)轨道交通工程可实施规划。

(5)轨道交通系统的线路和车站设计。

(6)轨道交通的枢纽设计与规划。

(7)轨道交通系统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设计。

(8)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防护设计。

(9)运营规划。

第二章站场设计技术条件

2、站场股道编号原则

为作业和维修管理上的方便,站内线路和道岔应有统一的编号。

站内正线规定用罗马数字编号(Ⅰ、Ⅱ……)

站线用阿拉伯数字编号(1、2、3……)

单线铁路:应当从站舍一侧开始顺序编号;位于站舍左、右或后方的线路,在站舍前的线路编完后,再由正线方向起,向远离正线顺序编号。

复线铁路:下行正线一侧用单数,上行正线一侧用双数,从正线向外顺序编号。

双线横列式区段站按单线铁路车站内线路编号办法,由靠站房的线路起向站房对侧递次顺序编号。

(3)尽头式车站:

站舍位于线路一侧时,从靠近站舍的线路起,向远离站舍方向顺序编号。

站舍位于线路终端时,面向终点方向由左侧线路起顺序向右编号。大站上股道较多,应分别按车场各自编号。

3、道岔(组)的编号原则

(1)用阿拉伯数字从车站两端由外而内,由主而次依次编号,上行列车到达端用双数,下行列车到达端用单数。

(2)如车站一端衔接两个方向以上(有上行、也有下行),道岔应按主要方向编号。

(3)每一道岔均应编以单独的号码,渡线道岔、交叉渡线道岔及交分道岔等处的联动道岔,应编为连续的单数或双数。

(4)站内道岔,一般以信号楼中心线或车站中心线作为划分单数号与双数号的分界线。(5)当车站有几个车场时,每一车场的道岔必须单独编号,此时道岔号码应使用三位数字,百位数字表示车场号码,个位和十位数字表示道岔号码。应当避免在同一车站内有相同的道岔号码。

4、确定相邻两道岔中心间的距离

相邻道岔对向布置:

1)异侧对向:

L=a1+f+a2+Δ

2)同侧对向

L=a1+f+a2+Δ

Δ一个轨缝的长度,按0.008米计。f 为两道岔基本轨起点间插入的直线段长。

相邻道岔的岔心间距:

相邻道岔顺向布置:

1)异侧顺向

L=a2+f+b1+Δ

2)支线异侧顺向

L=a2+f+b1+Δ

3)同侧顺向

L=S/Sina1

f =L-(b1+a2+Δ)

4)异侧辙叉尾部相对

L=S/Sinamin

f=L-(b1+b2 +Δ)

5、道岔中心线表示法

第三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础

6、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选型的影响因素

1)城市特性方面

(1)城市自然地理条件

(2)城市规模、性质

(3)城市人口及就业结构

(4)城市发展潜力和发展趋势

(5)城市经济

(6)城市土地利用布局

(7)城市交通状况

2)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特性

(1)系统的制式

(2)敷设方式

(3)技术水平

7、理解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引导作用

8、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中以人为本的思想。

(1)方便快捷

与其他公交、自行车换乘方便,导向服务标志系统、醒目

(2)舒适

弯道要限速和加高;设自动扶梯;唔障碍设计;求助按钮等

(3)安全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火材料;消防水泵;防灾广播;疏散通道;地面防滑材料;安全标志;安全线;紧急出口;指向等提示标志;紧急照明灯;无障碍设计;求助按钮等

9、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的一般原则

1)轨道交通规划要体现稳定性、灵活性、持续性的统一。

2)轨道交通规划要有超前意识,要做好线网规划用地控制。

3)轨道交通要支持城市建设与发展,提高项目生命力。

4)轨道交通要兼具城市发展与运输的综合规划能力。

5)轨道交通应加强与其他公共交通的规划与整合。

6)轨道交通要以“绿色交通”为指导原则。

合适的绿色交通技术、以人为本的原则与公众参与。

7)网络布局必须与城市用地布局相结合,与城市发展形态相一致。

8)充分考虑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相互影响,处理好满足需求与引导发展的关系。

9)线路走向应与城市主客流方向一致,应连接城市主要客流发生吸引源,吸引交通流量的最大化。

10)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的骨干,应与现有交通工具相配合,协调发展,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其使用效率。

11)组建大型换乘中心,使之成为城市发展的副中心或新区开发的先导和依托点。

12)与城市建设计划和旧城改造计划相结合,以保证轨道交通建设计划实施的可能性和连续性,工程技术上的经济性和合理性。

13)依据城市形态地理态势,与城市的地质、地貌和地形相联系,以降低轨道交通工程造价。有条件的地方应尽量采用高架或地面形式。

14)考虑运营上的配合。

10、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配置的原则

①要满足面向乘客的服务要求;

②要强调设备配置的能力匹配与经济性;

③要体现出轨道交通服务方式在各类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模式中的先进性。

1)、实用性

解决乘客在短暂的移动过程中充分享受到车站所提供的舒适服务。如自动扶梯、先进的售检票系统、空气调节系统、无障碍通行系统等。

2)、功能匹配

一是车站设备服务能力与乘客所需服务容量的匹配,二是车站各配置设备之间的能力协调。3)、先进性

应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为主要应用对象。

4)、经济性

从设备的等级、规模、先进的程度体现“够用”原则。

5)、安全性

严格把关设备的安全可靠性,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

第4章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11、在目前的规划实践中,主要是通过确定线网长度或线网密度来确定线网合理规模。

有四类确定方法:1) 服务水平法、2) 交通需求分析法、3) 吸引范围几何分析法、4) 回归分析法

1) 服务水平法

该法先将规划区分为几类,例如分为中心区、中心外围区及边缘区,然后或类比其他轨道交通系统发展比较成熟城市的线网密度,或通过线网形状、吸引范围和线路间距确定线网密度,来确定城市的线网规模。

2) 出行需求分析法

先预测规划年限的全方式出行总量,然后根据拟定的线路客运密度确定线网规模。

L=Q?α?β/γ

其中:

L——线网长度(km);

Q——城市出行总量;

α——公交出行比例;

β——轨道交通出行占公交出行的比例;

γ——轨道交通线路负荷强度(万人次/公里·日)。

12、轨道网络线路之间的基本形态关系,这些形态的优缺点。

从两条线路所构成的形态来看,按其交叉点的多少,可分为3类:

①线路之间无交叉

②线路之间交叉一次

③线路之间交叉两次及以上

(1)线路之间无交叉

①两条线路平行或近似平行布置

②两条线路相距较远

③由于河流等自然地理因素两条线路之间无法或尚未连通。

特点:两条线路之间无法实现直接换乘,两线之间的客流转线很不方便。

(2)线路之间交叉一次

线路交叉的形态呈“十”字型、“X字型、“T”字型、“Y”字型四种。

优点:线路可以实现直接换乘。

缺点:当换乘客流很大时容易引起

换乘客流的相互干扰和混乱。

(3)线路之间交叉两次及以上

两条线路之间相互交叉两次,便构成两个交叉点距离可以较远,也可以较近,甚至是紧邻的两个车交叉点相距较近:交点间的线路多为平行或近似置,只是在两交点外侧才开始分开。典型应用:平行换乘。交叉点相距较远:

①“鱼形”结构

将两条线路汇集的客流分别引向市中心区的两端,环绕CBD的小环上密布的站点有利于CBD客流的分散,同时可以减轻换乘站的交通压力。

②“Φ形”结构

乘客换乘方便,有效减轻中心区的过境客流。

13、轨道交通线网形态结构,这些形态结构的基本特征、优缺点。

(一)放射形线网

1)、基本特征

①以城市中心区为核心,呈全方位或扇形放射发展。

②至少以三条相互交叉的线路为基本骨架,逐渐扩展、加

密。

③中心区多点换乘。

2)、优点

①方向可达性较高。

②符合一般城市由中心区向边缘区土地利用强度递减的特点。

3)、缺点

①当市中心区的线路过多时,不仅会造成工程处理困难,而且换乘客流过于集中。

②缺乏城市外围地区之间直接的线路联系。

4)、适用条件

①对于全方位的放射形线网,以采用直径线为宜。除非在工程特别困难或者对向客流较小的情况下,才设置半径线。

②对于中心区邻海(江)而发展的城市,线网呈扇形辐射,可以采用半径线,必要时为加强某一方向的辐射也可以设置“U”形线

(二)设置环线的线网

1)、轨道环线的作用

①加强中心区边缘各客流集散点的联系

②截流外围区之间的客流,通过环线进行疏解,以减轻中心区的交通压力。

2)、轨道环线与道路环线的差异

在城市道路网络中,环线的作用在于分流过境交通,屏蔽中心区道路交通,虽然环线会造成车辆一定程度的绕行,但高速度可以抵消空间上的损失,因此环线对过境或跨区这样的交通出行有较大的吸引作用。轨道交通是方向固定的交通系统,受技术条件的限制,线路间的转换不能象汽车那样灵活,而是要通过换乘站的换乘来实现,而换乘的时间损耗是明显的。因此轨道交通环线的作用受到限制,尤其是交通屏蔽作用不如道路环明显。

3)、优点

方便环形线上的直达乘客和相邻区域间需要换乘的乘客,并且环形线能截流郊区之间的客流,疏解市中心区的交通压力。

4)、缺点

城市轨道交通环行线的客流取决于环行线自身串联的客流集散点的规模。如果轨道交通环线沿线人口与就业数量达不到一定的规模,其运营客流将达不到预期效果。

(三)棋盘式线网

1)、基本特征

平行线路多、相互交叉次数少。

2)、优点

①线网布线均匀,换乘节点能分散布置

②线路顺直,工程易于实施

3)、缺点

线网平行线路间的相互联系较差,其客流换乘需要通过第三线来完成,整体的运输效率较低。

14、土地利用对轨道交通站点客流在时间分布上的影响,这些站点的用地特征。

土地利用对轨道交通客流站点在时间分布上的影响影响轨道交通站点客流在全天不同时间上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线路走向所处交通走廊的特点以及站点周边的用地性质。轨道交通站点客流日分布曲线类型有5种类型:

①单向峰型客流

②双向峰型客流

③全峰型客流

④突峰型客流

⑤无峰型客流

(1) 单向峰型客流

轨道交通线路所处的交通走廊具有明显的潮汐特征,或者车站周边地区用地功能性质单一时,车站客流分布集中,有早晚错开的上下车高峰,上午上学上班形成早高峰,下午放学下班形成晚高峰,其他时段是客流平峰期。郊区线路、通往市区外围的居住和工业区线路路段,主要于上下班客流,其客流容易出现这种单向峰型形式。单向峰型在早晚高峰出现乘降客流的潮汐现象,主要有两况:

①车站位于居住区为主的客流发生区,主要表现为早高峰量明显比较大,下客量明显比较小;晚高峰则反之。

②车站位于以就业区为主的客流吸引区,主要表现为早高客量比较大,上客量比较小;晚高峰则反之。

(2) 双向峰型客流

车站位于综合功能用地区位时,客流分布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客流分布一致,有两个配对的早晚上下车高峰。当车站位于既有发生客流又有吸引客流时,表现为双向峰型。

(3) 全峰型客流

轨道交通线路位于沿线用地已经高度开发的交通走廊,或车站位于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高度集中的地区时,客流分布无明显的低谷,双向上下车客流全天都很大。

(4) 突峰型客流

车站位于体育场、影剧院等大型公用设施附近,演出节目或体育比赛结束时,有一个持续时间较短的突变的上车高峰。一段时间后,其他部分车站可能有一个突变的下车高峰。(5) 无峰型客流

当轨道交通本身的运能比较小或车站位于用地还没有完全开发的地区时,客流无明显的上下车高峰,双向上下车客流全天都较小。

15、土地利用对轨道交通线路客流在空间分布上的影响,轨道交通沿线的用地特征。

轨道线路有上下行两个方向,两个方向的客流量在同一时间组内是不相等的。线路上各站上下车的人数不相等,因此车经过各断面时的通行量也不相等,若把一条线路各断面通过的数值按上行或下行各断面上的前后次序排成一个数列,这数列就能显示出断面上的客流动态,该客流动态有一定的特,对整条线路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

①均等型

②两端萎缩型

③逐渐缩小型

(1)均等型客流

当轨道交通线路成环线布置或沿线用地已高度开发成熟时,各车站的上下车客流接近相等,沿线客流基本一致,不存在客流明显突增的路段。如北京地铁2号环线和上海地铁1号线,其沿线土地都已高度开发,用地类型多样化,因此客流在空间上呈均等型。

(2)两端萎缩型客流

当轨道交通线路途径的对外交通枢纽、高密度开发地区或者车站利用常规公交线路辐射吸引范围广阔时,位于该区位车站的上下车客流明显偏大,线路客流存在突增的路段。对于这种穿越城市中心区的轨道交通直径线,在列车运行的起始段,一般各车站的上车人数大于下车人数,因此各区间的断面客流量逐渐增大,在中心区达到最大,此后在列车运行方向的末尾段,各车站上车人数小于下车人数,各区间断面客流量逐渐减小。因此一般直径线各区间的断面客流量,在全线呈中间大、两端小的“橄榄形”分布。

(3)逐渐缩小型客流

当轨道交通线路首末车站位于大型对外交通枢纽附近或城市中心地区时,随着线路向外延伸,线路客流量逐渐缩小。如北京八通线,主要输送居住在通州区,上班在朝阳区或其他主城区的客流。对于这种由城市中心区通往市区外围的轨道交通半径线,相当于直径线的一部分,一般中心区一段的区间断面客流量比较大,而外围区一段的区间断面客流比较小,这种线路类型又叫“水滴型”。

第5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客流预测

16、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运量参数,这些运量参数的概念。

1)预测前提参数

(1)、社会经济类参数

这类参数主要包括经济、人口、岗位和机动车拥有量等。

(2)、土地利用类参数

土地利用类参数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性质、开发强度等,其取

值可以以国家和城市的相关规划部门公布的数据和资料为准,

如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等。

(3)、交通系统类参数

交通系统类参数包括道路系统、轨道系统、常规公交系统和

其他相关交通系统(如快速公交等)。

2)居民出行需求类参数

(1)、出行量参数

城市的出行总量等于人口规模和出行率的乘积。

(2)、出行空间分布参数

根据交叉分类确定每类出行的出行分布;

一般采用双约束重力模型;

采用综合阻抗,应包括小区间的出行距离以及出行费用等;

(3)、出行方式结构参数

3)人均出行率参数

现状各种出行特征的出行率可以根据调查得到。

4)交通方式结构参数

交通方式结构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与交通设施的供应水平、居民的经济条件、出行目的、出行区域、出行时段、出行成本以及国家和城市的相关城市交通发展政策等密切相关。

5)高峰系数参数

轨道客流高峰系数包括全线运量高峰系数和断面流量高峰系数,再区分早晚,有早高峰和晚高峰系数。

17、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中社会经济类参数、土地利用类参数和交通系统类参数的内容,一般获取这些参数的途径。

(1)社会经济类参数应以国家和城市的相关权威部门公布的数据为准,如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法定的城市规划等。当在落实到交通小区进行预测时,要进行总量宏观判断和相应专业部门会同判定。

(2) 土地利用类参数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性质、开发强度等,其取值可以以国家和城市的相关规划部门公布的数据和资料为准,如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等。但需对该类参数进行细化,落实到交通小区,同时对宏观布局进行一定的弹性研究。

(3) 交通系统类参数包括道路系统、轨道系统、常规公交系统和其他相关交通系统(如快速公交等)。道路系统参数包括道路网络、P+R设施和交通状况等;轨道系统参数包括轨道网络、轨道运营方案、票价等;常规公交系统参数包括公交网络、公交运营方案及票价等。

第6章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可实施性规划

18、车辆基地选址技术要求

(1)车辆段、停车场要选在地势平坦、地质良好、无大的水文地质影响的地域,用地应相对集中,一般为长方形。

(2)一般在线路端部设置车辆段,减少配车的损失时间。

(3)车辆段、停车场及本线路上的折返线三方面总的停车能力应大于本线路远期的配属车辆总数。

(4)选址要考虑防火灾、防水灾的要求,周围应有雨、污水排放条件。

(5)各综合检修基地及车辆段用地规模应按规划分工所承担的作业量,并考虑将来技术发展及适当留有余地进行规划。

(6)可以考虑与其他社会设施进行土地综合开发。

19、车辆基地设计规模控制方法

车辆基地的设计规模应满足车辆运用、检修任务量的要求,并根据行车组织列车交路长度、列车对数、列车编组、车辆检修周期、车辆检修时间、车辆技术参数等计算确定。

车辆基地占地面积比较大,在总平面设计时,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力求用地紧凑、总图布置经济合理,以达到节省用地的目的。占地面积可按0.1~0.13公顷/车进行控制。

主通道增长法联络线设计的基本思路、方法、优缺点。

主通道增长法的基本思路。

以通往车辆基地线路为主要通道,在与其他线路的交点建设联络线形成二级通道,二级通道线路与其他线路的交点建设联络线形成三级通道,依次类推连接全网。形成以车辆基地为根,以主通道线路为干,以二级通道为枝逐级增长互通互连的城市轨道交通网。主通道增长法的设计方法。

①在轨道网中明确车辆基地。

②确定主通道。

③与主通道有直接交点的后续线路在交点上建设联络线,车辆经由第一条线路进入车辆

基地。同时这些线路又形成与另外一些线路相连接的二级通道。

④网络中有部分线路与主通道无直接交点,或虽有交点但由于工程或其他原因不可能建

设联络线的还需要通过二级通道再与车辆基地相连。

主通道增长法的优缺点。

优点:①简单直观,联络线建设容易与线路建设顺序相协调。

②各条线路与车辆基地都有较顺畅的联系。

③规划出来的网络是树形结构,联络线建设较少,建设成本较低。

缺点:①主通道线路上的联络线数量过多,建设条件不宜满足。

②线路调车负荷不均匀,主通道线路负荷较大,二级通道次之。

③一部分二、三级通道线路之间的调车作业必须通过主通道绕行,造成这些线路

之间联络不畅。

建设成本优化法联络线设计的基本思路、方法、优缺点。

基本思路。

以现场调查数据和网络图论为基础,以联络线建设成本最低为目标优化联络线布局方案。

设计方法。

①设定不同地点建设联络线的成本等级g。如空地时g为0;平房区时g为1;2层楼时g 为2;3层楼时g为3;……;总之,因征地、拆迁、费用等原因造成修建联络线的难度越大,建设成本等级g取值也越大。

②在稳定的轨道交通网。络规划范围内对每个线路交叉地点进行现场调查,将各个象限可能的联络线建设成本等级g标注在图上。

③从轨道交通规划网络中任意一条线路(如A)出发,考察沿线各交叉点各个象限成本等级,选择其中最小的进行连接,进入第二条线路,如A-1-F。

④进入第二条线路后,考察除第一条线路外各交叉点各个象限成本等级,选择其中最小的进行连接,进入第三条线路,如F-3-C。∑g=23的联络线布局方案。

⑤继续前面过程,考察各条未连接线交叉点各个象限成本等级,选择其中最小的进行连接,进入下条线路,如A-1-F-3-C-5-D-9-B-2-E。

⑥将最后一条线路与第一条线路在交叉点进行连接,形成一个闭环联络线建设方案。∑g=23的联络线布局方案。

⑦从其他线路出发重复③~⑥步骤,或在某条线路相同建设成本不同交叉点不同象限进行连接,得出不同联络线布局方案,如A-1-F-3-B-2-E-7-C-5-D-5-A。

⑧按联络线建设总成本最低的原则必选出最优方案。∑g=21的联络线布局方案

建设成本优化法的优缺点。

优点:①该方法从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全局出发,提出总成本最低的联络线布局方案。

②该方法规划出来的布局是单环形结构,联络线建设数量较少,各条线路连通

性较好,联络线负荷均匀。

③该方法经编程电算后,可迅速提出方案,效率较高。

缺点:①由于该方法规划的是环形网络结构,某些线路通往车辆基地可能途径多条线路,必要时应加修联络线形成多环方案。

站后折返、站前折返、环形折返线、混合式折返线的优缺点。

站后折返。优点:采用站后折返方式,出发列车与到达列车不存在敌对进路;列车进出站速度较高,有利于提高旅行速度;列车进出站不经过道岔区段、乘客无不舒适感;此外,采用尽端线折返设备,折返线即可供列车折返,也可供列车临时停留检修。缺点:列车折返走行距离较长。

站前折返。优点:采用站前折返方式,列车无空驶折返走行;乘客上下车一起进行能缩短停站时间;车站正线兼折返线以及站线长度缩短,有利于车站造价的节省。缺点:出发列车与

到达列车存在敌对进路;因列车进站或出站侧向通过道岔,列车速度受到限制、影响乘坐的舒适感;在大客流量的情况下,站台秩序会受到影响。

环形折返线。优点:有利于提高列车在改变运行方向过程中的运行速度,消除了列车由于折返作业而造成的线路通过能力制约因素,是一种提高运营效率的折返方法。缺点:占地面积较大,尤其是在地下修建难度更大,投资较高;无法修建供列车停车维护保养、检查的临时线路,对车辆技术要求,运行组织要求更高;线路延伸难度较小。

混合式折返线。无论是站前折返还是站后折返,列车的到达或者出发间隔一般都大于线路列车的追踪间隔。当无法满足高峰期间的发车间隔需求时,可采取增设折返线的方式来实现。采用混合折返方式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列车折返能力与线路通过能力。混合折返兼有站后折返与站前折返的特点。

渡线设置的目的及其优缺点。

设置渡线的目的。

在线路上设置临时折返点,方便折返列车在非正常运营时的调度组织。

(2)夜间工程车和检修车的转线作业。

2、渡线的优缺点。

优点:折返工程量少,投资少。

缺点:在中间站利用渡线进行折返时,需占用正线进行作业,对行车组织要求十分严格,而且存在敌对进路。在非正常情况下,对列车运行间隔影响较大,导致线路通行能力下降。

24、停车线设置的目的,横列式和纵列式停车线优缺点。

1、停车线的作用和目的。

(1)临时存放故障列车,以减少对正常行车的干扰。

(2)用于线路局部事故时组织临时交路,尽量减少或者避免局部故障带来的负面影响。(3)夜间进行线路和设备维修时,工程车辆可利用存车线灵活调度,及时折返,避免长距离绕行。

(4)对于客流分布不均匀、线路较长的轨道交通线路,设置一定数量的停车线,还可

满足快车与慢车混行时越行的需要。

(5)对于车站等大型客流集散点,有利于组织运力,及时运送客流。

(6)运营期间停放备车,提高故障情况下线路疏通能力,减少对正线运营的影响。

(7)运营前或者隔夜存放备车,缩短第二天上下行列车运营时间差。

2、横列式和纵列式停车线优缺点。

(1)横列式。优点:布置紧凑,相对纵列式工程量较小;

缺点:车站横向距离宽,车站建筑难度增加;

纵列式。优点:有利于乘客乘降作业与列车技术作业位置相分离,便于列车检查

与工程车存放;

缺点:对于尽头式停车线,存放列车仅能从一端进出,不便于反方向列

车出入停车线,不能采用故障列车牵引入停车线故障处理模式,作业灵活性较差。

25、出入段线接轨方式分类及其优缺点

1、方式分类:(1)车辆基地位于线路端部

(2)车辆基地位于线路中部

①出入线在车站区域接轨

高架或地面(侧式)车站

地下(岛式)车站

②区间顺向接轨

③区间八字形接轨

高架或地面(侧式)车站

地下岛式车站

2、优缺点。1——(1)优缺点:站后接车辆基地,出入线与正线干扰少,有利于运营管理。

1—①—a 优点:有利于运营管理,早晚发收车顺畅,不存在行车干扰,同时

施工方法简单,工程难度低,投资较少。

缺点:会对周围景观造成一定的影响,在非常情况下,如需反向使

用出入线时,需要切割正线,将影响正线运营。

1—①—b 优点:长度短,列车出入段比较方便;不影响城市景观;早晚收发

车顺畅,不存在行车干扰

缺点:出入库线在两正线间引出,致使线间距加大,加大了车站规模,工程投资费用增高。

1———②优点:拆迁工程量小,车场内的线路引出较为方便;早晚发收车顺

畅。

缺点:道岔或转辙机等设备出现故障时应急抢修极为不便,影响正线恢复运营的时间。一般不采取这种方式。

1—③—a 优点:长度较短,工程造价低;列车出入段比较方便;出入库线

呈八字形布置,可自动完成列车调头功能。

缺点:占地范围较大,拆迁量较大;对周围景观造成一定的影响;正线收车时需要切割正线,可能存在不安全隐患。

1—③—b 优点:使两出入线均具备向正线接发车的条件,运营方式灵活,

上下行收发车顺畅;不影响城市景观;出入库线呈八字形

布置,可自动完成列车调头功能。

缺点:工程量大,费用高;出入库线长度较长,工程投资较大;出入库线从区间内引出,不利于日常线路运营管理。

配线设计的作用及其设计的基本原则

配线设计作用。

适应正常行车交路,加快车辆周转,提高运行效益。

备用列车停放,适应夜间停车,或迎峰加车运行。

组织全线多站点发车,提高服务水平。

提高故障状态下的行车调整灵活性。

(5)故障列车下线,回复正常运行秩序。

设计原则。

符合客流的集散规律。

为列车运行调整和组织优化提供基础。

要考虑轨道交通线路的行车控制方式,辅助配线的设置位置与方向,应有利于行车组织和行车调度指挥。

方便施工。

(5)远近结合,做好规划。

第7章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

27、轨道交通站点设置的基本原则

1、车站设置原则

车站直接服务于旅客,其设置应满足以下原则:

1) 应尽可能靠近大型客流集散点,为乘客提供方便的乘车条件;

2) 在城市交通枢纽、地铁线路之间与其他轨道交会处设置车站,

使之与道路网及公共交通网密切结合,为乘客创造良好的换乘条

件;

3) 应与城市建设密切结合,与旧城房屋改造和新区土地开发结

合;

4) 尽量避开地质不良地段,尽可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干扰;

5) 兼顾各车站间距离的均匀性。

28、轨道交通车站站位的分类及其优缺点

根据线路和城市道路的关系,车站设置大致可分为:跨路口站、偏路口站位、位于道路红线以外站位。

跨路口站位

这种站位便于各个方向的乘客进车站,减少了路口人流与车流的

叉干扰,而且与地面公交线路有好衔接。在有条件时应优先选用。

2、偏路口站位

这种站位偏路口一侧设置,施工时可减少对城市地面交通以及对地下管

线的影响,高架时,较容易与城市景观相协调。

缺点:路口客流较大时,容易使车站两端客流不均衡,影响车站的使用

功能。

一般在高架线或路口施工难度较大时采用。

3、位于道路红线以外站位

典型的有:

设于火车站站前广场或站房下,以利客流换乘;

与城市其它建筑同步实施,和新开发建筑物相结合;

结合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等。

第8章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

29、轨道交通站点车站设计的原则

(1) 车站选址要满足城市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及轨道交通路网规划的要求,并综合考虑该地区的地下管线、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地面建筑物的拆迁及改造的可能性等情况合理选定。

(2) 车站总体设计要注意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如与城市景观、地面建筑规划相协调。

(3) 车站的规模及布局设计要满足路网远期规划的要求。

(4) 车站站位应尽可能地靠近人口密集区和商业区,最大限度地

方便乘客出行。

车站的设计应尽可能地与物业开发相结合,使土地的使用达到最经济。

车站的设计应简洁明快大方、易于识别,并应体现现代交通建筑的特点,同时还应与周围的城市景观相协调。

车站设计应能满足设计远期客流集散量和运营管理的需要,应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最大限度地吸引乘客。

车站应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量缩小建筑空间,使其规模、投资达到最合理。

车站公共区应按客流需要设置足够宽度的、直达地面的人行通道,出入口的布置应积极配合城市道路、周围建筑、公交规划等因素综合考虑,通道和出入口不应有影响乘客紧急疏散的障碍物。车站设计要尽量兼顾过街人行通道的要求。

(10) 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车站需解决好通风、照明、卫生等问题,以提供乘客安全、快捷和舒适的乘降环境。在经济条件许可下,也应尽量从以人为本的出发点来考虑设计标准。

(11) 车站考虑防灾设计,确保车站的安全性。

(12) 车站设计要考虑其经济性。

轨道交通换乘站设计原则

①尽量缩短换乘距离,做到路线明确、简捷、方便乘客;

②尽量减少换乘高差,避免高度损失;

③换乘客流宜于进、出站客流分开,避免相互交叉干扰;

④换乘设施的设置应满足乘客换乘客流量的需要,且需留有扩、改建余地;

⑤应周密考虑换乘方式和换乘形式,合理确定换乘通道及预留口位置;

⑥换乘通道长度不宜超过100m,否则宜设置自动步行道;

⑦应尽可能节省造价。

第9章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规划

31、轨道交通枢纽规划的原则

1、网络化的原则

轨道交通枢纽建筑和周边的城市交通网络之间是相互制约的

互动关系,“瓶颈现象”将殃及整个轨道交通枢纽正常功能的发

挥。

2、城市设计的原则

要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一方面减少了对城市用地的侵占,另

一方面也保证了城市空间的连续和完整。

3、发展的原则

随着商业文化的冲击,轨道交通枢纽建筑也不可能是单纯的

交通建筑,它必然是适应市场需求的集诸多城市内容于一身的

综合体。

4、环保的原则

轨道交通枢纽中的交通工具所产生的噪音、震动、废气等对

城市环境和建筑的空间质量有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些都是设计

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5、人性化的原则

人性化的设计原则是轨道交通枢纽设计的根本原则。

轨道交通枢纽是人使用的建筑,而非交通工具的建筑,建筑

的空间也必须是人性化的空间。要把“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落

实于实践之中,就需要切实地分析和掌握人在轨道交通枢纽中

的活动规律。并把它体现于轨道交通枢纽设计的各环节之中。

32、轨道交通枢纽人流的引导方式

1、标志引导

2、通过建筑空间的限定性对人流进行引导

(1) 通过连接不同功能空间的通道引导人流。

(2) 通过楼梯、自动扶梯、电梯等垂直交通空间对人流进行引导。

(3) 通过共享空间来连接不同标高上的功能空间对客流进行引导。3、通过标志物(如进出站闸机、检票亭等)限定空间对人流进行引

4、其他方式

色彩、特定的空间造型飞具有标志性的装饰物、灯饰、广告等。

苏州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30

第10章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

33、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的基本原则

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的原则应体现城市交通系统发

展的整体性、协调性、便捷性、政策性和合理性,使各种交通

方式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充分发挥交

通网络的运输能力,为城市的发展服务。

1) 将线路连接成线网的纽带,这对旅客的出行有主要的影响。

因此衔接方式必须体现交通的便捷性和舒适性。

2) 应结合实际的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和各条线路的修建顺

序,选择易于实施、经济可行的方案。

3) 应结合城市规划和城市环境,选择对城市干扰小的方案。

4) 应考虑到城市轨道交通和其他交通方式运营管理体制上的差异,选择双方均能接受的方案。

苏州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23

5) 应满足远期路网客流量的要求,满足远期发展规划的要求。

34、举例说明如何才能体现交通一体化规划与设计思想。

轨道交通供电课程设计

xx大学 轨道交通供电课程设计报告题目:某交流牵引混合主变电所主接线设计 院系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学号xxxxxxxxxxxxxx 学生姓名xxxxx 指导教师xxxxxxx 日期:2015年1月17日

目录 1课程设计的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题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负荷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负荷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2方案的论证和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变压器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绕组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台数和容量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主接线方案设计与论证.........................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1牵引变电所110kV侧主接线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2牵引变电所馈线侧主接线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3主接线方案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系统的等效网络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各元件的电抗标幺值.....................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各点的短路电流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1 d1点的短路电流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2 d2点的短路电流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3 d3点的短路电流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4短路计算结果汇总......................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电气主设备的选择与校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高压断路器的选择与校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 高压断路器的校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高压隔离开关的选择与校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 高压隔离开关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 高压隔离开关的校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电气设备选型汇总.............................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课程设计体会...................................... 错误!未定义书签。6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地铁篇.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地铁篇

目录 第一章综述 (3) 第二章地铁线路网规划 (3) 2.1 线网合理规模论证问题研究 (3) 2.2 线网空间形态与构架问题研究 (5) 2.3 关于地铁线网与城市其它交通方式的衔接 (8) 第三章地铁站站址规划 (9) 3.1车站开挖对地标建筑物的影响 (9) 3.2车站开挖对地下建筑物的影响 (10) 3.3车站开挖对地下管线的影响 (11) 3.4车站开挖对地面交通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12) 3.5地铁车站开挖方法受多因素影响时的选择 (13) 3.6小结 (13) 第四章发展与展望 (13)

第一章综述 近年来, 我国城市地铁建设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勃发之机,不仅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加速地铁建设, 一些百万以上人口规模的大城市如西安等也在积极筹划和兴建地铁, 无疑,这是我国城市交通加速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好兆头。 地铁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其内在组成结构及外部运行环境都是决定系统整体效能的关键因素。地铁网络总体布局规划的任务一方面是要研究其内在结构,另一方面是要研究它与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其它子系统(如道路及地面常规公共客运等)的协调关系,乃至与城市形态和土地使用布局的协调关系。不言而喻,如果没有地铁线网的总体布局规划作为线路建设的依据,将来形成的地铁系统很难保证有较理想的运行效能。在地铁线网规划中如何确定线网合理规模、线网空间构架形态以及与其它交通方式的衔接关系是线网规划理论中尚待探讨的问题, 同时也是涉及规划方法的问题。 第二章地铁线路网规划 2.1 线网合理规模论证问题研究 线网规模(线网营运总里程)取决于城市规模、城市形态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换言之,一个城市地铁线网的总体规模无疑应当与上述客观条件相匹配,否则无法保证线网运营的整体社会经济效益。编制线网总体布局规划时,往往只注意线网覆盖面及线网的具体构架,而不作合理规模的论证,这是当前我国城市地铁网规划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从国外的情况看,伦敦、巴黎、东京以及莫斯科等

2006年城市规划实务考试试题(部分)及答案

2006年城市规划题执业资格考试城市规划实务试 题(部分) 1 一个有大面积风景区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需要在城市中心四个组团内设置一处二类工业大家选的哪个?第二问是城市南部风景区中有个现状有船运和贸易的城镇,问该镇将来的发展方向a物流性城镇b旅游性城镇c工贸性城镇,原因?第三问是高速选线在西侧还是在东侧现状道路扩建?原因? 2 让分析用地布局,工业在高速以东,居住在高速以西的那个题大家所说都指出了什么毛病? 3 让评析一个居住区的道路交通布局,小区道路为四个相同的路网;北侧大型超市的位置存在什么问题? 4 让指出一个居住区的道路等级和公建的级别,大家怎么写的?区级共建写了哪个? 5 指出设计条件的缺项。 6 一个办公建筑北侧为一栋现状建筑,给出了设计条件建筑面积、高度、容积率、用地范围、地下停车场范围、日照间距建筑后退要求、建筑密度等等指出问题 7 一栋后退道路红线5米的学生宿舍经允许改建为旅馆,申请扩建一层大厅,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检查人员发现已经开始建第二层并且一层大厅扩至侵占道路红线3米,应该怎样处理?2006实务答案 试题一 1、该工业区应安排在西部组团(2分)。 主要原因是 1)、西部组团位于风景名胜区之外;(2) 2)、属于西江流域(0。5)及城市下风向(0。5) 2、城镇的性质应确定为风景旅游城镇(2分)。 主要原因是“ (1)该镇历史悠久,景观富有特色;(2); (2)城镇靠近核心景区; 3、高速路宜在风景名胜区西侧边缘选线(2分)。 主要原因是: (1)对风景名胜区影响小;(2分) (2)有利于过境交通与旅游交通的分离。(1分) 试题二 1、在新城以西有发展可能的条件下(1分),不宜跨越高速公路规划建设用地(2分)。 2、高速公路以东都安排工业、仓储、公共设施用地,居住用地又全部安排在西区(2分),功能分区不合理(1分)。 3、高速公路西侧没有安排绿化隔离带。(2分) 4、东西区之间联系道路少,(2分),且分布也不够合理(1分)。 5、不应在高速公路及与主干路A交叉口处沿路布置商业用地(2分)。 6、污水处理厂不应安排在河流的上流(2分)

南通市轨道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南通市轨道交通线网设计

南通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计划书 一、南通基本概况: 南通,江苏省地级市,位于江苏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简称“通”,别称静海、崇州、崇川、紫琅、北上海,古称通州。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东抵黄海,南望长江,与上海、苏州灯火相邀,西、北与泰州、盐城接壤,“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被誉为“北上海”。南通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优势于一身,拥有长江岸线226公里。 因涨沙冲积成洲,南通成陆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自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南通建城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辛亥革命后改通州为南通县,1983年,撤销南通地区,设立南通市。南通市下辖3区、2县,代管3个县级市,面积8544平方千米。首批沿海开放城市。 2014年8月,南通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获得国家批准,成为江苏省第6个,全国第37个获批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 南通地处北纬31°1'-32°43'、东经120°12'-121°55'之间,属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四季分明,温和宜人。 南通地处长江下游冲积平原,海洋性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5.1度,全年降水量1040毫米左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秋两季比较短。 南通属北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区,季风影响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由于地处中纬度地带、海陆相过渡带,常见的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梅雨、台风、暴雨、寒潮、高温、大风、雷击、冰雹等,是典型的气象灾害频发区。按近30年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达2000~220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000~1100毫米,且雨热同季,夏季雨量约占全年雨量的40~50%。常年雨日平均120天左右,6月~7月常有一段梅雨。 截至2015年末,南通市常住人口73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达到458.2万人,增长2.7%,城镇化率62.8%,比2014年提高1.7个百分点。2015年末户籍人口766.8万人,比2014年减少0.86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7.60‰,人口死亡率8.98‰,人口自然增长率-1.38‰

2000年城市规划师《实务》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0年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城市规划实务考试试题 试题一: 某单位编制了一滨河新城(中等城市规模)总体规划方案(见附图)报有关部门征求意见,经审查发现,有些问题应当加以改正。试指出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 试题二: 图为一座市区人口规模70万的大城市市区总体规划示意图。 试评析道路网及主要交通场站设施布局的不合理之处。

试题三: 某开发商拟建在滨江规划建设一居住小区,用地规模约12公顷,提 出了一个用地功能的布局初步设想,见附图

试指出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 试题四: 图4-1图4-2为AB两个住宅小区规划方案。A小区的用地面积21公顷可住居民2430户。B小区23.5公顷可住2850户。除了B小区有两栋高层外其余均为5-6层住宅。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试指出两个小区在适应居民组织管理,保障安全、解决行人交通与机动车交通矛盾等问题各有什么特点? (提示:不必涉及小区出入口位置,公建分布,建筑朝向,间距,容积率,密度,层数,绿地布局等其他问题。)附图黑的地方和其它组团是一样的,采用尽端路+回车场的方式,每个组团都比较独立.

试题五: 某开发建设单位申请在某大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市中心区的一个地段内进行旧区改造,开发住宅、商业、办公等项目,其性质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符。该地快面积约为21.8公顷。东西两侧临城市主干道,南侧为现状(低层)商业街,西侧为已经初具规模的区级商业中心,地块周边地区人文环境要素众多,交通繁忙,西侧主干道(二号大街)上有规划地铁线通过。(地块现状见附图)你如果作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经办人, 试对下列已经给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的部分设计条件,补充提出其他必要的规划设计条件。 已经给出的规划设计条件: 1、用地性质、用地范围、用地面积。 2、建筑限制高度、建筑后退及间距要求。 3、绿地配置要求。 4、公建配套设施要求。 5、市政公用设施配置要求。 6、保留新建的多层商厦及绿地。 7、原有停车场为地块西侧的区级商业中心使用,应就近保证其停车位数量。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课程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课程设计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电气091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2 年 7月 20日

1 设计原始资料 1.1具体题目 2、某地铁车辆段动力设备负荷表如表2所示。试计算该车辆段的配电变压器容量。 表2 某车辆段计算负荷分布表 额定功率 需要系数功率因数 负荷类型序号负荷种类 (kW) 1 通信设备45 0.80 0.85 2 信号设备80 0.80 0.85 一 3 消防用电设备25 0.60 0.80 二 4 防灾用电设备35 0.60 0.80 级 5 通风设备65 0.70 0.90 负 6 检修动力125 0.85 0.85 荷7 各车间照明负荷105 0.70 0.80 8 应急照明55 1.00 0.80 9 车辆设备单体设备195 0.80 0.85 三10 通风空调设备155 0.60 0.90 级11 检修动力120 0.70 0.80 负12 电热设备75 0.60 0.70 荷13 各检修库照明负荷80 0.80 0.85 1.2 要完成的内容 配电变压器容量是指注入国家电网的功率总和,即主要反映在城市轨道供电系统的系统主变压器的容量选取上。变压器的容量是在负荷统计的基础上选定的,由于负荷预计不容易做准,—般按预计的最大负荷选择。 本设计主要完成车辆段配电变压器容量的计算,包括电流、无功功率、有功功率、视在功率以及总负荷的计算功率等。

2 设计内容 2.1 设计规程 配电变压器的容量需要在动力照明低压负荷齐全的基础上进行计算。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车辆段或控制中心,动力照明设备种类繁多,基本上不存在各机电设备同时工作的可能,而且各单种机电设备的多台设备也不会同时工作。因此,配电变压器容量不能简单地将各低压负荷容量进行叠加求得,而是应充分考虑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车辆段或控制中心内各动力照明设备的运行特点,在考虑多台设备需要系数的基础上,对各低压负荷在不同运行方式下取同时系数后求得。 2.2 设计方案 对于配电变压器的容量,应充分考虑用电负荷的设备构成与运行工况,优化计算统计方法,合理进行选择,以达到投资合理、运行效率高、电能损耗小、运行费用低的目的。 3 容量计算 3.1 计算内容 配电变压器的容量计算需要计算以下内容: (1) 各低压负荷的计算电流、计算功率、无功功率,总负荷的计算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 (2) 补偿前的总功率因数、需要补偿的无功功率容量、补偿后的视在功率。 (3) 正常情况下两台配电变压器分列运行承担全部低压负荷时,每台配电变压器的负载率。 (4) 非正常情况下一台配电变压器承担全部一、二级低压负荷时,单台配电变压的负载率 3.2 负荷计算 3.2.1单组用电设备计算负荷的计算公式 a) 有功计算负荷(单位为kW ) N di P K P ci (1)

城市规划实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7)

城市规划实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7) (1/10)案例分析 第1题 某大城市,市域北部为丘陵地区,南部为平原地区。市域范围内有两个主要城市A和B,两城市相距80km,另外有若干中小城市。城市A为市域的中心城市,规划人口规模120万人。城市B为滨海港口城市,规划人口规模45万人。其他中小城市的规划人口规模10万~20万不等。市域内有一条现状国家级高速公路自南向北穿过。 该市为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在近期重点选址新建石化工业园区、电子工业园区、区域性物流园区、新机场和环行高速公路等项目(详见附图)。 请指出上述建设项目在规划布局和道路交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某市近期规划项目选址示意图 下一题 (2/10)案例分析 第2题 某中等城市位于我国西南地区,附图为该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该市西邻某省会城市,(约1小时车程),东临某中部省,全市面积2.89万km2,辖一区(市区)、一市、七县、39个镇、75个乡。现状市区城市人口22.36万,总人口529万。市域北部为山区,南部为丘陵地带,经济发展南北不平衡,现有两条国道、两条铁路通过该市。 规划要点如下: ①规划期末,市域城镇空间结构重点形成一条市域中部的东西向的城镇发展主轴,市域南部沿铁路线的东西向城镇发展副轴,市域南北向沿国道的城镇发展副轴。 ②依据市域城镇职能的作用范围,充分发挥城镇的区域中心作用,将市域划分为北、中、南三个经济区。 ③按照一级中心城市、二级次中心城市、三级中心城镇、四级城镇的等级序列,形成四个层次的城镇等级结构,并制定相应的分级发展原则。 ④按照市场经济效益原则和区域平衡发展原则兼顾的指导思想,将其纳入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去。 图片 某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图试评析该规划在城镇布局方面的特点。上一题下一题 (3/10)案例分析 第3题 某市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市域内现有中心城镇1个,一般镇6个,一条河流自西向东流经中心城镇北部,在中心城镇东北方向河中有一河心岛,在东部沿海有甲、乙、丙3个港口,其中甲为渔港,乙、丙为货港。 按照规划方案拟依托甲港发展化工业,依托乙、丙港发展重化工业;在机场附近安排了机械工业,在河心岛上设有工业用地,6个一般镇均设工业园区。 根据以上说明及规划示意图,请指出该市在产业布局、生态环境、基础设施选址及交通方面存在的问题、说明理由并提出改进意见。 图片 某市城市总体规划示意图上一题下一题 (4/10)案例分析 第4题 某平原地区城市,2000~2020年总体规划拟定为以轻工业和商贸为主的地区中心城市。城

包头市轨道交通规划课程设计讲解

课程设计 包头市轨道交通线网设计

一、包头市城市基本概况 1.环境地理 1.1位置 包头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处渤海经济区与黄河上游资源富集区交汇处,北部与蒙古国接壤,南临黄河,东西接沃野千里的土默川平原和河套平原,阴山山脉横贯中部。包头的地理座标是东经109°50′11″-111°25′、北纬41°20′-42°40′,面积为27691平方公里,包头城市建成区面积360平方公里,市中心区面积315平方公里,是国务院首批确定的十三个较大城市之一,为中国特大城市。包头地处蒙古高原南部,为半干旱半湿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最高气温21℃、最低气温-8℃,春季多风,夏季凉爽。 包头,源于蒙古语“包克图”,蒙古语意为“有鹿的地方”,所以又叫鹿城。地处内蒙古高原的南端,南濒黄河,阴山山脉横贯该市中部,形成北部高原、中部山地、南部平原三个地形区域。居住着蒙古族、汉族、回族、满族、达斡尔、鄂伦春等31个民族。曾经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交往的前沿,旅蒙晋商互市之地。包头位于华北地区北部,内蒙古中部,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和呼包鄂经济圈的腹地。包头是国务院首批确定的十三个较大城市之一,是中国华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是国家重要的基础工业基地和全球轻稀土产业的中心。 1.2资源 【矿产资源】包头的矿产资源具有种类多、储量大、品位高、分布集中、易于开采的特点,尤以金属矿产得天独厚,其中稀土矿不仅是包头的优势矿种,也是国家矿产资源的瑰宝。已发现矿物74种,矿产类型14个。主要金属矿有:铁、稀土、铌、钛、锰、金、铜等30个矿种,6个矿产类型。非金属矿有:石灰石、白云岩、脉石英、萤石、蛭石、石棉、云母、石墨、石膏、大理石、花岗石、方解石、珍珠岩、磷灰石、钾长石、珠宝石、紫水晶、芙蓉石、铜兰、膨润土、高岭土、增白粘土、砖瓦粘土等40个矿种。能源矿有:煤、油页岩等。 【水利资源】 充足的水资源是包头经济赖以发展的重要条件。黄河流经包头境内214公里,水面宽130米到458米,水深1.6米到9.3米,平均流速为每秒1.4米,最大流量每秒6400立方米,年平均径流量为260亿立方米,是包头地区工农业生

城市轨道交通复习试题汇总

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集多工种、多专业于一体的复杂系统。那么城市轨道交 通系统是由哪些基础设备和子系统所构成的 答: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由多个分别完成不同功能的子系统所构成的,包括线路、车辆、车站三大基础设备和电气、运行和信号等控制系统。 2.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是城市轨道列车运行的道路设施,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 基本组成部分。那么轨道交通线路按其在运营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进行分类答:可划分为①正线(用于运营线路,即乘客搭乘的线路)、②辅助线(用于辅助正线运营的线路,如渡线、临时停车线、折返线等)和车场线(主要在车辆段和停车库的线路,如检修线、出入库线、试车线、洗车线等)。 3.钢轨是轨道的主要组成部件。它的功用在于引导机车车辆的车轮前进,承受 车轮的巨大压力,并传递到轨枕上。那么钢轨自身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答:轨道断面形状主要为工字形,由轨头、轨腰、轨底三部分组成。 4.城市轨道交通的轨枕置于钢轨之下,是轨道重要的组成部分。轨枕的需要量 较大,因此,原材料应资源丰富,价格适中。那么轨枕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按制造材料如何分类 / 答:轨枕是轨道的基础部件,其功能是支撑钢轨,保持轨距和方向,并将钢轨对它的各向压力传递到道床上。按制造材料可分为木枕、混凝土枕及钢枕3种。 5. 为保证行车安全,凡接近轨道的各种建筑物及设备,必须与线路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对在轨道上运行的机车车辆的断面尺寸,也有一定规定。为此,制订了限界。那么限界一般分为哪几种根据不同限界的要求,车辆受电弓限界属于哪种限界类型 答:①限界可分为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和建筑限界。 ②受电弓限界或受流器限界是车辆限界的组成部分,接触轨限界则属于设备限界 的内容。 6. 城市轨道交通的供电电源要求安全可靠,通常由城市电网供给。目前,国内各城市对城市轨道交通的供电方式有哪些其特点 答:集中式:城市电网向轨道专用主变电所供电,主变电所再向牵引变电所供电;分散式:城市电网分别向轨道沿线各牵引变电所供电; 混合式:两种供电方式相结合。 7. 地铁区间隧道目前有多种设计方案,每种形式各有优缺点,在设计中需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线路埋深和周边环境加以选择。试说明主要有哪几种区间隧道结构 答:①明挖法隧道结构形式(方法简单、施工风险小、工程进度快、浅埋时造价费用低,但对城市地面交通及居民生活有影响、对环境有破坏) ②暗挖法隧道结构形式(即矿山法,适应城市地下复杂环境、对地面交通干扰少,但容易引起地下水流失而地面沉降,容易引起坍塌) ③盾构法隧道结构形式(施工进度快、无噪音、对地面交通影响少、质量容易控

2007年注册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试题

2007年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选项的表述中哪个是不确切的?() A.经济发展是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B.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C城市人口的高度集聚是城市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D.城市基础产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2.下列选项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A.城市房地产开发具有外部效应 B.城市人口的老龄化将强化地缘性的社会交往 C.城市主导产业的多样化有助于城市经济发展的稳定 D,城市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 3.对城市化的提法,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城市化是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同步发展的世界性现象 B.城市化必然引起居民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 C.城市化是城市空间不断扩展的过程 D.发展村办企业不一定能实现城市化 4.下列哪项对城镇体系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A.社会经济联系不密切的城镇群不属于城镇体系的范畴 B.城镇体系中城镇的等级和规模结构是会发生变化的 C.城镇体系发育和完善的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 D.城镇体系的空间范围取决于行政区域范围的大小 5.唐长安城较为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中最具影响力的典型格局,其特征中不包括(). A.中轴线对称B.三套方城,宫城居中 C.规整的方格路网D.居住区采用里坊制 6.十九世纪中叶开始的巴黎改建对城市结构进行了重组,这项重组是通过()来实现的。A。工人住宅的建设B.道路系统的改造 C城市森林公园的建设D.市政建筑物的建设 7.《马丘比丘宪章》将下列哪项列视为城市规划基本任务的出发点? A。区域是城市存在的基础 B.城市活动划分为居住、工作、游和交通四大功能。 页脚内容1

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基本材料

线路基本认识材料 一.线路专业背景及相关问题 地铁、轻轨交通、是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轨道交通形式。它具有大运量、快捷、准时、舒适、低污染的特点,对解决城市地面交通拥挤、堵塞问题和促进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地铁线路专业的选线工作是地铁设计的“龙头”,是地铁建设的基础,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其具有牵涉面广、复杂性强、劳动强度大、责任重大等特点。随着近年来国内地铁建设的新兴,地铁线路工作的重要性也被大家所认可,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地铁设计质量及工程造价的高低。 线路设计是一项涉及多专业、多部门集体协调、研究的系列工程。如何组织实施则显得格外重要。 首先,要全面研究有关的线路资料,彻底了解所设计地铁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走向、换乘关系、功能定位、站点分布;分析沿线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 其次,对现场进行踏勘核对工作,掌握沿线道路、建筑物、交通、地下管线情况。落实规划线位的可实施性,找出控制线位的控制点,综合协调线位与站位的匹配。 最终提出优化线位、站位的可能性,拟定车站和区间的施工工法及结构类型。线路初步方案拟定后,经业主同意后,广泛与市规划、环保、交通管理、文物、园林、重要建筑物业主征求意见,进行协调。并根据协调意见对线路进行调整,以最终稳定线位及站位。当然以上工作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多次踏勘、多次协调后才能最终达到线路方案的稳定。 一个地铁工程的设计年限应分为初期、中期、远期三期。初期按建成通车后第3年要求进行,近期按第10年要求进行,远期按第25年要求设计。这里的要求主要是指客流的需要,也就是说必须满足规定年的客流运输任务。 二.认识线路 地铁线路按其在运营中的作用,应分为正线、辅助线和车场线。 1 正线 正线是指主要供载客列车运行的线路。 2 辅助线(有些地方又叫配线) 是为列车提供折返、停放、检查、转线及出入段作业的线路。辅助线的分类: (1)折返线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全线各区段客流分布一般不均匀,通常需要列车根据要 求,在中途的车站改变列车运行方向。(也就是我们坐公交车时遇到的区间车, 它只在一个区间运行)。因此在这些车站需要设置折返线。折返线是供列车改变 运行线路的,除此之外,折返线还可以起到临时停放列车的作用。 (2)渡线 渡线也可满足列车改变行进方向或列车线路的需要。但一般是用于设置临时的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交通运输类专业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服务于城市客运交通,通常以电力为动力,在固定导轨上轮轨运行方式为特征的车辆或列车与轨道等各种相关设施的总和 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作用:1.高城市交通供给水平,缓解大城市日益拥挤的道路交通;2.导城市格局按规划意图发展,支持大型新区建设;3.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巨大投入,从源头为城市经济链注入活力,并通过巨大的社会效益提高整个城市的综合价值 轨道交通的优势(特点):1.列车化编组运行,运量大,单向最高断面可以达到5万人/小时2.运行系统封闭独立,列车运行稳定、干扰小、速度高,旅行速度达到35km/h以上3.可采用高架和地下敷设方式,占地空间小4.采用电能,清洁环保5.线路固定,易设置明确标志,形成交通习惯6.技术水平高,发展余地大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由车体、转向架、牵引缓冲装置、制动装置、受流装置、车辆内部设施、车辆电气系统7大部分 限界是指列车沿固定的轨道运行时所需要的空间尺寸。限界越大,安全度越高,但工程量及工程投资也随之增加。限界可分为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建筑限界、接触轨或接触网限界。接触网分为架空式接触网和接触轨式接触网。架空接触网安全性较好,但运行维护作业量大,运行费用高,适应于电压较高的制式。接触轨是沿牵引线路敷设的与走行轨道平行的附加轨,又称第三轨,是敷设在铁路旁的具有高导电率的特殊软钢制成的钢轨。电动车组伸出的受流器与之接触取得电流。接触轨使用寿命长,维修量小,简单,运行费低,能充分利用隧道空间,在地面或高架运行时对城市景观没有影响,但在隧道内保养,检修或在车库内检修作业时应注意安全,适应于净空受限的路线和电压较低的制式 轨道交通系统规划的目标:1.协调好交通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系2.实现城市土地规划发展目标3.实现交通战略目标 我国轨道交通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1.与城市总体规划联系不够紧密2.对客流预测中的不确定性考虑不够3.规划方案没有充分重视用地控制规划,使规划方案缺乏可操作性4.网络规划缺乏层次性,难以体现发展重点5.车站交通功能定位模糊,对交通枢纽认识较浅。 概念规划是把以时间期限为主导的规划模式转为以规模为主导,淡化规划期限。即在区域规划的指导下,在可预见的将来,对城市远景发展进行战略性的分析研究,提出城市发展战略的方针政策并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和总体规划的支撑和依据 概念规划的主要内容:1.社会经济环境发展战略的目标对策2.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的布局3.主城区在内的市域重点城镇的规模和布局形态,城市化促成区域和城市化控制区范围以及远景发展框架4.研究城市能源,交通,供水,供气等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绿地,水域系统开发的重大原则问题 概念规划的战略特点是在充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找准每个城市发展的定位 轨道交通线网中的线路按照功能可分为两个类型:1.客流追随型(SOD):解决目前交通紧迫问题,符合现状最大客流2规划引导型(TOD):目前客流不大,但可以引导土地发展导向,支持新区建设 系统分析:通过对系统的分析,认识各种替代方案的目的,比较各种替代方案的费用,效益,功能,可靠性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得出决策者进行决策所需要的资料和信息,为最优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系统分析的基本要素有:目标,可行方案,费用,模型,效果,准则和结论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基本思路:1.在城市规划方案基础上拟定多个可行路网方案2基于四阶段法进行客流预测3对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确定近期与远期分阶段实施方案四阶段法:就是交通发生,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交通分配四个步骤 线网长度、线网密度规划指标的确定:1服务水平法2交通需求分析法3吸引范围几何分析

2004年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实务真题及答案

2004年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实务真题及答案 试题一:(15分)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级市,其南部为丘陵,北部为山区,山区经济以农林为主。受地形条件影响,城镇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中部地带,市域城镇化水平在35%左右.市域内现有大城市一个,县城6个,其它建制镇34个. 规划为求市域内城镇均衡发展,在北部地区新设3个镇:市域交通规划基本符合发展要求,试结合现状和规划示意图,指出在城镇等级布局和主要交通线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5分) 1、重点镇设置过多。(3分) 2、4号镇和34号镇不宜作为重点镇(3),不靠近主要交通干线(l)。(3分) 3、新增设的3个镇中,35号(2)和36号(2)设置条件不充分。(4分)

4、南北向高速公路与中心城市联系不便。(4分) 试题二(15分) 图为某县级市城市用地发展布局和省道改线的两个方案。值得注意的是该市西距人口65万的地级市40公里,东距5万人口的县城30公里:用地条件较好,西部为山丘坡地,东部较为平坦,水资源充沛,虽现状人口不足10万,但近些年国家铁路通车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已确定其为重点发展城市。 试评析,哪一个方案对城市今后的发展更为有利?为什么?(注:不考虑人口规模预测及各项用地比例)。 答案:(15分)

1、方案二更为有利(3分)。 2、主要用地布局合理(2)有利于城市发展(2)。(4分) 3、少占良田(2)。(2分) 4、城市向西发展有利于接受大城市的辐射作用。(2分) 5、省道的改线方式既能使城市的长远发展用地完整(2),又便于组织城市路网(2)(4分) 试题三:(10分) 图为某城市新区主干路AB与次干路CD交叉口规划平面图.规划主干路AB的横断面为双向6条机动车道三块板布置,次干路CD的横断面为双向4条机动车道一块板布置。交叉口设置了5个公交停靠站,其中2、3、5号站为直行、右转公交站,1、4号站为左转公交站,停靠站距交叉口距离如图所示. 试指出该交叉口规划平面布置存在的问题. 答案:(10分) 1、交叉口的机动车道(l)没有渠化(1)、拓宽(1)。(3分) 2、1号公交停靠不应布置在进口道上。(2分) 3、4号、5号公交停靠站距交叉口过近。(3分) 4、干道公交停靠站未布置为港湾式(1)。(1分)

联锁表的课程设计

联锁表的课程设计

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课程设计 班级 学号 姓名

枣庄站下咽喉区的联锁图表的编制 1 联锁表的编制 (1)联锁表:表达整个车站内道岔、进路和信号机之间全部联锁关系的表格,称为联锁表,它显示了进路道岔、信号以及轨道区段之间的基本联锁内容。联锁表以进路为主体,逐条地把排列进路需按压的按钮、防护该进路的信号机名称和显示、进路要求检查并锁闭的道岔编号和位置、进路应检查的轨道电路区段名称,以及与所排进路敌对信号填写清楚。 (2)联锁表编制的依据:联锁表是依据车站信号平面图布置图展示的线路,道岔、信号机以及轨道区段等情况,按照规定的原则和格式编制出来的。为满足编制联锁表的需要,信号平面布置图上应有以下主要内容:①联锁区及非联锁区中信号设备有关的线路布置及编号。②联锁道岔、信号机、信号表示器、轨道电路区段(含侵限绝缘区段)等有关设备及其编号和符号。③正线和到发线的接车方向,区间线路及机车走行线的运行方向。④信号楼(或车站值班室)中心公里标,联锁道岔和信号楼(或车站值班室)中心的距离。⑤进站信号机外方制动距离内有超过6‰下坡道时的换算坡度数。 (3) 大规模站场联锁表的编制:一般采用上下行咽喉分别绘制,小规模站场则可编织一张联锁表。

1.1 方向栏 填写进路性质(包括通过,接车,发车,专场,调车和延续进路)及运行方向。附图1风站包括接车,发车,调车等进路性质。 1.2 进路栏 按全站列车进路和调车进路顺序编号。通过进路由正线接、发车进路组成,不另编号,仅将接发车进路号码以分数形式填写。 1.2.1 进路栏注意的问题 逐条列出联锁范围内的全部列车和调车的基本进路。当列车进路的同一个始端和同一个终端间存在两条或两条以上进路方式时,除列出基本进路外,还应列出一条主要变通进路作为第二种进路方式。例如附图1向Ⅱ股道反向发车可以有两条进路:经14、6/8、2/4道岔反位;经14道岔反位、6/8、2/4道岔定位。这两条进路中应选择一条为基本进路,其余一条为变通进路。一般把对平行作业影响小、走行距离比较短、经过道岔比较少的进路定为基本进路。上述两条进路比不出走行距离的长短,因此,我们主要应从影响其它作业较少的角度来考虑。显然经6/8定位的进路应选为基本进路,因它不影响SF的接车。当确定基本进路对平行作业的影响时,首先考虑不影响接车进路,其次考虑不影响发车进路,最后再考虑少影响调车进路。

城市规划实务考试整理

一、城市规划原理要点 四个部分内容为考试中比较常见的内容和考点: 1、看图:风玫瑰、比例尺、等高线、图例的阅读 2、城市组成要素及用地规划。 3、道路系统规划。 4、居住小区规划。 1.1、城市规划方案评析一般会附图,看懂图至关重要。一般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风玫瑰图:风向玫瑰是风向频率,俗称平均风速图示。对城市 规划和建设用地布局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如防风工程、工程的抗风、 环境保护等,常年盛行风向会影响城市的整体布局效果。 如图,风玫瑰中基本解读该地区东北风向为盛行风向。在城市用地布 局时,应尽量减轻排放有害气体对居住区、市中心的危害,因此这些 城市功能应按当地的盛行风向合理布置。 (1)全年只有一个盛行风向,可简单地将城市功能区尽量沿盛行风 作纵列布置。居住用地占上风,工业用地占下风(图A1),也可在考虑 最小风频条件下,作横列布置,这就形成了有火灾危险的工业建筑在 生活区的侧风方向(图A2)。

(2)全年具有两个方向基本相反,呈180°的盛行风向,则各种城 市用地应顺对应风轴作横列布置。如果盛行风向具有季节旋转性质, 则居住区应布置在风向旋转的一侧,也就是旋转过程中的上风侧,工 业区放在其对侧(图B)。如果盛行风向具有直接交替性质,则居住区 应布置在最小风频的下风侧,工业区放在其上风侧(图C)。 (3)如全年两个盛行风向呈90°或45°夹角,则各种城市用地应与 两风向作斜交置。居住区位于夹角内侧,工业区位于外侧(图D1、D2)。 (4)两个盛行风向呈135°夹角时,其布置方式如图D3、D4。 (5)全年静风频率超过30%,则城市总体布局可考虑下述原则。 1) 工业用地宜于集中,以减少污染的周边地带; 2) 居住用地必须与污染源保持足够距离,用防护绿地隔开; 3) 考虑到除静风外的相对最大风频使居住区较集中地布置在其 上风侧(图S1);考虑到最小风频,使工业区更集中地布置在其上风 侧(图S2)。 1.2、比例尺:比例尺是判读城市规划地区规模大小的基本工具,进行规划 评析,首先应看清比例尺,并大致估计出题地区的面积大小,并因此 可以看出道路密度,地块大小是否合理等,由此延伸出其他相关问题, 如城市用地规模与人口规模是否符合国际,各类用地比例是否合理等。 1.3、图例:阅读试题时,必须认真对照图例与规划图。 1.4、等高线:等高线往往是城市地区所处的地形地势,一些山体保护、景 观保护、防洪排涝等问题可能隐藏其中,同时还应注意城市建设中尽 量少挖山填平等,以节省工程造价等基本原则。 2、城市组成要素及其用地规划 2.1、工业用地基本要求: (1)选择相对平坦地段满足自然坡度要求,地块不宜过小。 (2)应靠近能源地,水电其它相互协作。能源供给地等,要避开生态保护区、风景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及军事、水利、交通等重要城市设施。

城市公共交通课程设计

城市公共交通城市 城市公共交通课程 公交线路客流调查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李宝文 小组成员李昱李超 李亮东曾佳琳 肖过房王伟杰 董宇森

目录 1.前期准备 (1) 1.1、实验目的及意义 (1) 1.2、调查内容及方法 (2) 1.3、特15路公交线路基本运营情况 (2) 2、客流量调查结果的分析 (4) 2.1、晚高峰客流调查(上行) (4) 2.2、晚高峰客流调查(下行) (9) 2.3、断面客流分析 (14) 2.4发车间隔检验 (17) 3、附录 (21) 3.1、小组成员及分工: (21) 3.2、工作会议记录: (21) 3.3 个人心得体会 (22)

摘要:对公交客流的全面、准确把握是公交管理工作的基础,有利于合理布设线路网,开辟新线路,调整现有线路,合理设置停靠站,选择公交车种、车型,经济合理配置运力,对于组织行车调度,编制行车作业计划,制定公交长远发展规划,满足市民乘车需求等方面都提供了参考。本文以北京市特15路公交为对象进行跟车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处理分析,与实际交通运营情况进行对比,对发车安排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公交调查;客流量;客流调查;对比分析;心得体验 1.前期准备 1.1、实验目的及意义 我们选取了特15路(西直门—国家体育馆)快速公交进行了调查,对特15路公交客流调查在现实当中的目的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对于乘客而言: 1)为乘客出行提供便利的公交出行条件; 2)提供多元化实用化的信息查询功能,更好地规划个人出行; 对于公交运营公司而言: 1)了解公交客流在线路、方向、时间和断面上的动态分布情况; 2)搜集、记录、统计、汇总分析特15路途经城区城市居民出行乘车需求情况的分布资料,把握公交客流规律、分析公交运营现状;通过更好地平衡供给和需求来提高运力和效率; 3)全面掌握完整的客流动态资料,有效组织运营生产活动,改善服务和运营;通过更好地控制和快速反应来增加可靠性以提高服务水平。 总的来说,有三类1.了解公交客流量在线路、方向、时间和断面上的动态分布情况;2.收集、记录、统计、汇总分析城市居民出行乘车需求情况的分布资料,把握公交客流规律,分析公交运营现状;3.全面掌握完整的客流动态资料,有效组织运营生产活动,提高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中的调线调坡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f10970833.html,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中的调线调坡技术 作者:芮英奇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01期 摘要:调线调坡在城市轨道交通路线设计中的含义是对已经施工完成的桥梁隧道等建筑 物进行三维结构上的测量,再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对线路平纵断面儿,进行优化处理,在此基础上满足建筑上的各项要求。这个环节上的操作,在城市轨道交通上的意义非常重大。对调线调坡进行调整时,应以工程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并做出必要的线路改动,也可以在征得设计师的同意下对线路设计进行改动,满足界限上的要求。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限界检查;调线调坡 城市轨道交通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会由于施工与测量上的误差使得结构产生变形。如果此时还按照原路线进行施工的话,就会出现界限上的问题。此时可以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对线路平纵面进行调整优化,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调线调坡技术施工。调线调坡技术是在已经完成的截断面上进行二次施工让线路更加的平整,调线调坡施工完成以后,道路上行驶的列车会更加的平稳,所以调线调坡施工工程在道路的建设中意义重大。 1.调线调坡资料准备 调线调坡设计是以已施工完成的隧道或高架桥梁的实测资料为基础,对超出误差允许范围区段线路进行调整。所需准备的资料主要包括: 调线调坡测量资料,包括结构顶、底板的水准测量及横断面的测量,以及线路中线的放样等。其中中线放样、水准测量应按照有关规范满足闭合差的要求;横断面测量是调线调坡的 重要数据之一,该测量较难检查,须严格执行。 与调线调坡相关的原设计资料,主要包括线路平、纵断面设计图,限界图,轨道设计图,地铁车站、区间设计图等。最后是隧道或桥梁的工后变形、沉降资料的准备。 2.调线调坡设计 2.1设计原则 调线调坡设计应以实测线路平面、高程及限界资料为基础,同时参照误差标准,对线路平面及高程进行调整。调整后的线路,必须满足设备限界、建筑限界的要求,同时应满足《地铁设计规范》等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调线调坡的设计标准原则上应与原设计标准一致,如按原设计标准会导致较大的土建工程返工、从而造成工程造价的大幅增加时,应召集各个相关专

3城市规划实务

《城市规划实务》考试复习要点 ?一、《城市规划实务》(以下简称《实务》)在实施注册城市度中的重要性及其特点?l、《实务》的含义: 城市规划实务主要是指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规划及设计方案的审核、规划文件的拟定、管理案件的处理、建设工程的规划验收、违法建设的查处等实际业务工作,是注册城市规划师在不同工作岗位承担并应该掌握的业务工作。 2、《实务》在实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制度中的重要性。?(1) 考核规划人员的业务工作能力。包括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理解和掌握法规、政策能力,对规划问?题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城市规划的编制和评析能力及文字表达能为等。?(2)提高城市规划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 (3)是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师综合素质,从而不断提高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 3、《实务》一书的特点: (1)以结论性条文为主,条条多,论述性较少。 要学习掌握《实务》的内容,必须在学习、理解《原理》、《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和《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否则难予理解掌握。 (2)由于《实务》的重要性,在全国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中,《实务》的绝大部分内容被列为应试者?应"掌握"的要求,按考试大纲要求,《实务》一书共三部分20项具体内容中,被列为"掌握"要求的有16条,占80%;另4条(占20%)也被列为"熟悉"的要求。 (3)实例、案例、表格较多。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分析实例和案例加深理解,提高规划师的业务工作能力。我们学习《实务》一书是。要下功夫很好理解这些实例、案调、表格,从中掌握要领.置、学习《城市规划实务》应掌握的一些主要内容根据全国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结合国家近年来下发的有关加强城市规划工作文件的要求,在全面学习理解《实务》的基础上,我个人体会应掌握以下内容:?(一)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与评析?l、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 本部份应熟悉城镇体系规划方案和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的编制;掌握城市用地布局规划方案和控制详细规划方案的编制。 (1)城市规划方案编制的方法与工作重点 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包括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其编制 方法与工作要点均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工作阶段划分。均分为五个阶段; 2)制定规划编制工作计划得考虑的基本因素;? 3)每个工作阶段的基本要求; 4)编制规划的技术关键。?(2)城市规划方案成果形式。 城镇体系规划的成果包括城镇体系规划文件和主要图纸两部份,其中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附件 包括综合规划报告、专题规划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 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的成果形式,均分为规划文件和规划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