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6章第三节能源:危机与希望教案2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16.3能源危机与希望优秀教学案例

2.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能源的特点和优势,讨论新能源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潜力。
3.组织学生分享讨论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新能源的特点、优势和应用领域。
2.总结能源危机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强调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3.强调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节约能源的良好习惯。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16.3能源危机与希望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加,能源危机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一大挑战。在我国,能源问题尤为突出,一方面是能源需求的急剧增长,另一方面是能源供应的不足,这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为了让九年级的学生更好地理解能源危机的严重性以及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我制定了本节物理课程的教学方案。
4.反思与评价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同时,设计了有针对性的评价题目,让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试能力。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到不足之处,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5.教学策略灵活多样: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这些教学策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还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六章粒子和宇宙第三节能源:危机与希望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第三节能源:危机与希望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节是初中物理最后一节内容。
教材简单阐述了能量和能源,介绍了人类利用能源的三个时期,让学生认识煤、石油和天然气等是不可再生能源,也是当今人类利用的主要能源。
煤和石油的储量有限,而且开发利用后就不能再生。
从而认识到人类所面临的能源危机和开发新能源的挑战。
培养学生合理利用能源和节能的意识。
通过介绍核能,不仅使学生了解核能是人类开发和利用的一种有前途的新能源,而且还让学生了解获得核能的方式、核电站、核能开发的新进展、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等具体事实,这样学生对核能的开发和利用就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
教材还介绍了我国开发和利用核能已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当代科学和技术已经使人类具有了认识和利用自然和环境的能力。
但是科学的发展也给人类带来了环境污染、臭氧枯竭、全球变暖、物种灭绝等危险,让学生认识到促使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才是科学的真谛。
本节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和环境保护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通过教学,使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有关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知识,而且还能认识到科学技术与能源发展、能源利用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引导学生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和转移,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守恒。
2.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3.列举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知道核能等新能源的特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4.了解我国和世界的能源状况,对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能源的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难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本节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人类面临能源危机和开发新能源的挑战,培养学生合理利用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要了解能源危机的前提是学生明确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转化和转移,总能量是不变的,加之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不可逆转导致的。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六章第三节能源:危机与希望教案2(新版)北师大版

《能源:危机与希望》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人类发现、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能通过具体的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2、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3、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展望。
重点难点:1、了解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2、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检查预习效果问:同学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可以称为能源呢?什么是能源呢?凡是能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都可以叫做能源。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让大家分组收集资料了,下面我们结合书本分小组汇报讨论人类发现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
火的利用提出问题:原始人钻木取火伴随能量转换吗?三、问题生成合作探究1、化石能源的利用蒸汽机是人类利用能量的新的里程碑,引入恩格斯的话。
提出问题:我们前面学过蒸汽机和内燃机,它们伴随什么能量转化?结:人类利用能源的过程,离不开能量转化和转移的过程2、电能的利用问: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是化石能源吗?那么又是什么能源呢?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生活中有哪些利用电能的机器?(举例)3、核能的利用四、全班展示问题讲解为了研究和描述方便,也为了交流和实际使用方便,人们对能源进行了分类。
请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1)能源可以怎样分类?各举例(2)结合实例说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五、问题训练组内评价下面我们检查一下这节学习成果如何?1、发放训练单。
2、巡视学生答题情况。
3、对个别学生辅导。
4、每组推选一人进行学习成果展示。
六、规范指导提升能力检查答题情况。
选择性批阅训练单。
根据批阅出现问题及时进行规范指导。
七、总结归纳提升意义1、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归纳。
2、指导学生写反思日记。
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6.3《能源危机与希望》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北师大版16.3《能源:危机与希望》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教学为一个课时:
本节教学内容主要采用“材料准备—交流讨论”的模式,引导学生讨论学习人类利用能源的简史、能源分类以及未来能源趋势,并重点结合能源利用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能量的转移和转化。
通过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堂上相互交流和讨论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拓展学习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人类发现、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能通过具体的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2、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3、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展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了解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2、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教具、器材]
能源图片
[课前准备]让学生分组收集人类利用能源资料(火的利用、化石能源利用、电能利用、核能)
[教学过程]
∙
∙板书
∙一、能源发展历史
(1)火的利用机械能—内能
(2)化石能源的利用内能转--机械能。
(3)电能的利用电能---机械能
(4)核能的发现
二、能源的分类。
九年物理全册16.3能源危机与希望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16.3 能源:危机与希望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并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日常现象.2.能通过具体的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3.能列举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4.了解原子核能及其两种利用形式.二、过程与方法经历阅读交流讨论过程,感悟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命脉的道理,及能源消耗结构的不合理性,认识能源的危机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学生对能源的价值认识,使他们产生能源的危机意识和开发新能源的欲念.【重点难点】重点:能量守恒定律和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是有方向性的.难点:核裂变和核聚变的概念.【新课导入】导入1:情景导入多媒体播放视频:三峡水电站在2012年7月4日,三峡水电站32台机组全部投入工作.自2003年三峡工程正式开始发电,截至2012年7月,三峡电站发电量累计达到5 648亿千瓦时,相当于从滚滚长江中捞起了近2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4亿吨、二氧化硫500多万吨.提问:三峡电站是如何发电的?“能源:危机与希望”.导入2:谈话法导入在广袤无垠的太空里,有一颗蔚蓝色的球形天体,这就是我们的地球,地球是现今人类知道的唯一具有生命繁衍和高度文明发展的天体.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兴盛、工业革命的兴起,掌握了技术的人类无节制的开发着自然界的资源,导致环境不断恶化,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能源、人口、粮食、环境、资源已被列为困扰人类的五大问题,其中能源问题至关重要.问:同学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可以称为能源吗?什么是能源呢?导入3:实验导入演示实验:1.同学们分别搓手和向手心呵气,体会其中的能量转化.2.闭合教室里的电灯开关,体会灯泡发光的能量转化.导入:可见,人类的生活生产都离不开能量及其转化,今天学习关于能源的知识.【课堂探究】一、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多媒体展示各种能量转化的图片,思考:(1)各种不同的运动形式都存在什么能量?(2)每幅图片中各发生了哪些形式的能量转化?(3)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有怎样的规律?教师评价并纠正学生的回答.归纳:自然界中各种现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各种形式的能量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相互转化.(1)内容能量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2)对于定律的正确理解存在: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转化或转移: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结果: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某种形式的能减少,一定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普遍性: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定律之一.点拨:①能量的“转化”是指: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成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即前后两种状态,能量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如“钻木取火”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电车运动”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②能量的“转移”是指:一个物体所具有的一种形式的能量,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后,还是同一种形式的能量,即前后两种状态,能量的形式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能量发生了转移,如“热传递”就是一个物体具有的内能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前后都是内能.(3)能量转化和转移过程是有一定方向性的.过渡设问:既然能量是守恒的,那地球上的能量就不会减少了,为什么还需要节约能源呢?展示焦耳的故事:焦耳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他成功地发现了焦耳定律,测出了热量……但他在探索科学真理的道路上,也走过弯路.年轻的时候,焦耳也和许多人一样设想能制作出一种“永动机”——不需要给它提供任何动力(即不消耗任何能源)就能自动工作起来的机械装置.他曾通宵达旦地冥思苦想,不断地设计、制作,但没有一次是成功的.接连的失败引起了焦耳的深思,他没有像有些人那样“执迷不悟”,而是反思原来的设想,重新确定新的探究课题.经过不懈地努力,他终于在新的研究领域中取得了成功,发现了科学真理.思考:“永动机”制造一直失败的原因是: 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具体分析课本图1622的“永动机”为什么失败了?归纳:(1)自发的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有些能量可以利用,有些则不能.(2)我们所能利用的能源是有限的,所以需要节约能源.二、物质与能量阅读相关内容,了解核能的利用情况.讲解:1.发生核裂变的条件是用中子轰击铀核,铀核才能发生裂变,放出能量.2.核裂变释放能量的依据是:人们发现铀核裂变后生成物的质量减少了,根据ΔE=Δmc2,可知核裂变过程一定有能量的释放.3.核能的利用是核电站.它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如果不加以控制,大量原子核就在一瞬间发生裂变,释放出极大的能量,就是原子弹爆炸.4.核聚变的条件是需要超高温,应用是氢弹.受控热核反应现在正在探索之中.三、科学与人类讨论交流:人类在消耗能源的过程中,会对我们的环境带来哪些影响呢?能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如何来实现能源的持续发展呢?归纳:(1)对于不可再生能源节约使用,不断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在能源使用中对环境的破坏.(2)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技术.(3)寻找新的未被发现的能源.1.在下列现象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1)用锯条锯木头,过一会锯条变热了: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光能转化为化学能(3)蓄电池放电: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4)对蓄电池充电: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2.在太阳内部, 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作用下发生聚变,释放巨大的核能,因而太阳具有巨大的能量.化石燃料中的太阳能外,还可以采用直接收集和太阳能电池两种方式,直接利用巨大的太阳能.4.人类使用的普通能源,如煤、石油、木柴以及水力发电得到的能量,它们的根源是( A )A.太阳能B.地球本身5.利用平板式集热器获得太阳能,集热器温度不断升高,下列说法中不是其原因的是( C )6.关于太阳电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D.由于太阳电池可以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因而可以应用于各个方面7.关于太阳能的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新能源各种形式的新能源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深处所产生的热能.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也可以说,新能源包括各种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很多新能源分布均匀,对于解决由能源引发的战争也有着重要意义.。
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第十六章粒子和宇宙三能源危机与希望教案

三、能源:危机与希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能量是可以转移和转化的(2)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来解释有关简单的实际问题(3)通过了解从古代到现代人类使用能源的变化来理解人类进化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类开发、利用新能源的历史,能从不同角度对能源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能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永动机”失败的原因。
(2)通过阅读讨论了解人类开发、使用能源的历史。
通过阅读理解能按要求对能源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
(2)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能源利用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难点:从不同角度对能源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回顾“机械能和内能”一章中机械能的转化问题,并请同学谈谈自己的认识,既然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那么,自然界中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是否也可以互相转化呢?在转化过程中能量又遵循何种规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历史上曾经有不少人企图发明一种可以不消耗能量,又能不断对外做功的机器,号称永动机(课本图16-22),同学们你们认为这种设计可行吗?学生争议这种设计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为什么?今天我们将研究这个问题。
(设疑引入)乒乓球自南下落过程中,弹起高度越来越小;将单摆拉到适当高度放手后自由摆动过程中摆起的高度越来越小,乒乓球和单摆在运动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学生回答在转化的过程中,弹起高度越来越小,单摆摆起的高度越来越小,是不是岗为能量在转化过程中逐渐减少呢?(错误经验引入)解读探究1.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想一想:自然界中各种形式的能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同学们能举出一些实例证明这个观点吗?说一说: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机械能一电能)电动机带动风扇转动(电能一机械能) 光电池提供电压(光能一电能)白炽电灯发光(电能一内能一光能)燃料燃烧(化学能一内能)讨论交流:同一种形式的能量在物体中可以转移吗?(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议一议:小孩在水平地面上弹玻璃小球,当甲球从手中弹出而撞击静止的乙球后,乙球即沿地面向前滚动。
第三节《能源:危机与希望》教案(北师大版初三)2

第三节《能源:危机与希望》教案(北师大版初三)
2
[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教学为一个课时:
本节教学内容要紧采纳”材料预备一交流讨论"的模式,引导学生讨论学习人类利用能源的简史、能源分类以及以后能源趋势,并重点结合能源利用的进展,使学生认识到能量的转移和转化。
通过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堂上相互交流和讨论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拓展学习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人类发觉、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能通过具体的事例,讲岀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进展的关系。
2、通过实例认识能量能够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能够相互转化。
3、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人类社会进展的阻碍,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展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了解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2、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教具、器材]
能源图片
[课前预备]让学生分组收集人类利用能源资料〔火的利用、化石能源利用、电能利用、核能〕
一、能源进展历史
〔1〕火的利用
〔2〕化石能源的利用
〔3〕电能的利用〔4〕核能的发觉、能源的分类机械能一内能
内能转--机械能。
电能---机械能。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6.3能源危机与希望 教案

能源:危机与希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能量是可以转移和转化的(2)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来解释有关简单的实际问题(3)通过了解从古代到现代人类使用能源的变化来理解人类进化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类开发、利用新能源的历史,能从不同角度对能源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能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永动机”失败的原因。
(2)通过阅读讨论了解人类开发、使用能源的历史.通过阅读理解能按要求对能源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
(2)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能源利用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难点:从不同角度对能源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回顾“机械能和内能”一章中机械能的转化问题,并请同学谈谈自己的认识,既然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那么,自然界中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是否也可以互相转化呢?在转化过程中能量又遵循何种规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历史上曾经有不少人企图发明一种可以不消耗能量,又能不断对外做功的机器,号称永动机课本图16-22,同学们你们认为这种设计可行吗?学生争议这种设计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为什么?今天我们将研究这个问题。
(设疑引入)乒乓球自南下落过程中,弹起高度越来越小;将单摆拉到适当高度放手后自由摆动过程中摆起的高度越来越小,乒乓球和单摆在运动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学生回答在转化的过程中,弹起高度越来越小,单摆摆起的高度越来越小,是不是岗为能量在转化过程中逐渐减少呢?(错误经验引入)解读探究1.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想一想:自然界中各种形式的能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同学们能举出一些实例证明这个观点吗?说一说: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机械能一电能)电动机带动风扇转动(电能一机械能) 光电池提供电压(光能一电能)白炽电灯发光(电能一内能一光能)燃料燃烧(化学能一内能)讨论交流:同一种形式的能量在物体中可以转移吗?(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议一议:小孩在水平地面上弹玻璃小球,当甲球从手中弹出而撞击静止的乙球后,乙球即沿地面向前滚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源:危机与希望》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人类发现、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能通过具体的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2、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3、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展望。
重点难点:
1、了解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2、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检查预习效果
问:同学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可以称为能源呢?什么是能源呢?
凡是能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都可以叫做能源。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让大家分组收集资料了,下面我们结合书本分小组汇报讨论人类发现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
火的利用
提出问题:原始人钻木取火伴随能量转换吗?
三、问题生成合作探究
1、化石能源的利用
蒸汽机是人类利用能量的新的里程碑,引入恩格斯的话。
提出问题:我们前面学过蒸汽机和内燃机,它们伴随什么能量转化?
结:人类利用能源的过程,离不开能量转化和转移的过程
2、电能的利用
问: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是化石能源吗?那么又是什么能源呢?
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生活中有哪些利用电能的机器?(举例)
3、核能的利用
四、全班展示问题讲解
为了研究和描述方便,也为了交流和实际使用方便,人们对能源进行了分类。
请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能源可以怎样分类?各举例(2)结合实例说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五、问题训练组内评价
下面我们检查一下这节学习成果如何?
1、发放训练单。
2、巡视学生答题情况。
3、对个别学生辅导。
4、每组推选一人进行学习成果展示。
六、规范指导提升能力
检查答题情况。
选择性批阅训练单。
根据批阅出现问题及时进行规范指导。
七、总结归纳提升意义
1、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归纳。
2、指导学生写反思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