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操诗歌的悲凉感

合集下载

评曹操_《短歌行》

评曹操_《短歌行》

跌宕慷慨之气。

整首诗灵活运用用典手法,蕴意深刻,情思隽永,以通情达理之态来争取贤才,也充分发挥了诗歌的感染作用。

【诊断意见】习作按诗歌行文顺序一路翻译下来,侧重点不明显,层次性不足。

另外,语言不够精练,论述不够集中。

建议从意象设计、意境氛围、艺术手法、主题情感、语言品味、名句评析、结构布局中选取一到两个角度,写出深度。

标题应突出文章重点,行文使用“总—分—总”结构,明晰分段,突出文学评论的层次感和逻辑性。

【原稿修改升格】引成辞以明志——《短歌行》文学短评当年,曹操平定北方,率八十万大军饮马长江。

若无意外,他即将扫平四海,一统华夏。

酾酒临江,他有感而发,一首热烈豪迈的《短歌行》在他的笔下绽放,由此为我们打开了一道门缝以揣测他内心的世界。

而这门缝的开启,则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在推杯换盏、琴歌酒赋之际,曹操却生出些许悲凉—“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朝露”一词常用来比喻人生短促,这是汉魏人一向的习惯,也体现了曹操对人生短暂的慨叹。

宴会上的歌声激越不平,而曹操却在借酒消愁,乐景哀情,是什么使他如此发愁呢?“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句运用典故,将出自《诗经》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句用来隐晦地表达自己渴望贤才的心情,但这种磅礴而热烈的心情却不能被长久地隐藏,被曹操刻意省去的那句“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与后文的“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再次将曹操求贤若渴的热情推向了高潮。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里再次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4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

曹操含蓄蕴藉地表达了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贤才若来投奔于己,必将以嘉宾之礼待之,极尽礼节招待他。

而贤才与自己之间的君臣关系,也会像鹿与鹿之间相处那样和乐美好,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表明曹操将自己比为高山、深海,才如此虚怀若谷迎接贤才。

最后以“周公吐哺”收束,借周公的典故,既表达了对人才的谦敬,又委婉地流露出其吞吐天下的雄心壮志,气势宏大,意义深远。

试论曹操诗歌之抒情意象

试论曹操诗歌之抒情意象

试论曹操诗歌之抒情意象
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曹操的诗歌以其雄浑豪放、深情厚意、充满抒情意象而著称。

下面将从曹操诗歌的抒情意象方面进行论述。

一、山水情怀
曹操的诗歌中常常出现山水情怀的抒发,如《观沧海》中“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短歌行》中“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等。

曹操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

二、爱情主题
曹操的诗歌中也经常出现爱情主题的抒发,如《燕歌行》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短歌行》中“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流,此事古难全”等。

曹操通过对爱情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爱情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悟。

三、历史题材
曹操的诗歌中也经常出现历史题材的抒发,如《观沧海》中“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龟虽寿》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等。

曹操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传统文化的借鉴,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悟。

综上所述,曹操的诗歌在抒情意象方面表现出了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他通过对自然、爱情、历史等方面的描绘和抒发,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借鉴和对时代的认识。

曹操《短歌行》文学短评

曹操《短歌行》文学短评

曹操《短歌行》文学短评曹操的《短歌行》是一首非常有代表性的言志之作,诗歌通过对时光易逝、贤才难得的再三咏叹,抒发了自己求贤若渴的感情,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诗歌的气魄雄伟,想象丰富,古朴自然,慷慨悲凉,正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

首先,曹操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易逝的深深感慨。

他以晨露为喻,形象地描绘出时光的短暂和珍贵。

一句“去日苦多”,充满了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遗憾。

这种对时光的珍视和对生命的敬畏,使得诗歌充满了悲凉之美,让人在感叹生命无常的同时,也感受到曹操对生命的热爱和珍视。

其次,曹操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贤才的渴望。

他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来形容自己对贤才的思慕之情,这种深情不仅表现在对人才的渴望上,更表现在对人才的价值和作用的肯定上。

曹操渴望能得到这些贤才的辅佐,以实现他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这种对人才的重视和对事业的热爱,使得诗歌充满了豪放之美,让人在感叹人才难得的同时,也感受到曹操对人才的尊重和渴求。

再次,曹操在诗中展现了自己对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

他以“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来表达自己追求国家统一的决心,这种决心不仅是对自己的期许,更是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

曹操深知要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必须要有贤才的辅佐,因此他极力呼吁人才的加入,希望他们能和他一起实现这个目标。

这种对国家统一的追求和对人民福祉的关注,使得诗歌充满了豪迈之美,让人在感叹国家统一不易的同时,也感受到曹操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

最后,曹操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他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来形容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这种心情正是他人生理想的体现。

曹操渴望能得到众多贤才的辅佐,以实现他统一天下的大业,这种追求正是他人生的意义所在。

同时,他也深知要实现这个理想并不容易,但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信念,这种坚定信念使得诗歌充满了悲壮之美,让人在感叹人生不易的同时,也感受到曹操对人生理想的执着和追求。

总的来说,曹操的《短歌行》是一首充满豪放、悲壮之美的诗歌,它表达了曹操对时光易逝、贤才难得的感慨,以及对国家统一和人生理想的追求。

如何理解曹操诗歌的慷慨悲凉

如何理解曹操诗歌的慷慨悲凉

如何理解曹操诗歌的慷慨悲凉
曹操所处的时代,汉室衰微,天下大乱,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作为一个关心民生疾苦的诗人,曹操的内心是担忧的,悲凉的。

故曹操的诗歌有“悲”的一面。

然曹操既是诗人,同时又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

故而他的格局非同常人,他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就充分体现出“壮”的一面。

综上所述,曹操的诗歌体现出悲壮的风格。

曹操是一个睥睨一切、敢说敢做的政治家,他有一统天下的政治抱负,因此悲凉慷慨、气魄雄伟是其诗歌的主要特征,如《观沧海》和《龟虽寿》。

这首诗歌的情绪悲凉而不消沉,相反却表现出奋昂向上的精神。

浅论曹操诗歌的艺术悲情

浅论曹操诗歌的艺术悲情
的清商乐调 ( 今之 《 商》 ,实由铜爵,三祖风流,遗音盈 象,曹操悲从中来: “ 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大悲悯 清 生 耳 (《 南齐书 ・ 王僧虔传》 )),越发让人为之动容,千载 之 情,呼之欲出。谭元春评之 “ 一味惨毒人 ,不能道此 ,声
富于智慧,最 富于热情 的一个时代 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 观望不前 ,为一己之私利 ,置人民生死于不顾 ,互相倾轧 ,
术精神的一个时代。”曹诗之悲便是这艺术精神之一种。同 自相残杀 。细味此诗 ,的确是 “ 尽乱世群雄情形,道尽群雄 时,曹操的诗歌创作无 一例外地采用 了 “ 感于哀乐,缘事而 病根 ” ( 钟惺 《 古诗归》卷七),为人们展示 了一幅萧条 、 发 ”的乐府 形式 ,把主体 悲情融入到 以叙 事见长 的文体之 冷落 、荒凉的画面。长年累月的军 阀混战,动荡不安,出现 中,但 并不停留在事件的具体的细枝末节上,而是对事件的 本质意义做无情 的解剖,把 自己在事件当中受到的强烈震撼
情 。钟嵘评之 “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 钟嵘 《 诗品》 ‘八)。于是,接着就 “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力使人
卷 下 ) ,可 谓 一语 中的 。
争,嗣 还 白相戕 。 ” 陈祚 明说此 四句 “ 尽诸人心 事 ” 足
鲁迅称魏晋是 “ 文学的 自觉时代 ” ( 鲁迅 《 魏晋风度及 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而曹操正是这一 自觉时代的开拓
浅论曹操权 ,天 下 大 乱 。这 种 时 间和 遭 不 测 ,身死 命 因之 由来 ,即何进召卓赴京,肃清 宫闱,反
事件 卜 的有意倒置,颇有警策意义,讽刺 当权者所用非人 ,
必 将生灵涂炭 ,贻害无 穷。 叹惋之情 ,忧愤之意 ,溢 于言
十四 《 礼志》 ), “ 军三十余年 ,手不舍书 ,昼 则讲 武 直 断,禾黍之 思,不须摹 写,而悲慨填 胸 ” (《 御 采菽堂诗

曹操诗歌的特点

曹操诗歌的特点

曹操诗歌的特点
风格特点是:慷慨悲凉,梗概多气,豪迈奔放,有浓郁的抒情性;古直苍凉,古朴自然;具有厚重的历史使命感。

曹操在文学上的功绩,表现在他对建安文学(见建安七子)所起的建设性作用上,建安文学能够在长期战乱、社会残破的背景下得以勃兴,同他的重视和推动是分不开的。

1、慷慨悲凉,梗概多气,豪迈奔放,有浓郁的抒情性。

真正奠定诗歌的抒情本位,就是在建安时期,在建安诗人中曹操诗歌率先整体表现出来猛烈的抒情个人化和个性化,他那沉雄之气根源于他自身的强悍精神力量,正因为他存有政治的高度和文人的脆弱心灵,回去检视社会,体悟生命,所以他的乐府诗歌才可以这种独特的无私伤感,梗概多气。

这是曹操的乐府诗歌共有的风格特征,尤其是慷慨悲凉这个风格特征几乎成了建安时期整个文坛的特征。

2、古直壮阔,古色古香自然。

这是曹操诗歌的重要风格特征。

孔瑞明《曹操诗歌的民歌特色和文人性》中说:“钟嵘在《诗品》中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这归纳了曹操诗歌风格所谓“古直”,“和古”所指的就是沉雄。

3、具有厚重的历史使命感
曹操由于他的特定政治地位,他一生以天下为己任,积极向上坚忍,自强不息。

他一生出征,志在统一神州,他的诗歌下在他的志向和经历的记录。

所以在他的诗歌中都基本具备厚实的历史使命感,这就是其他建安诗人诗歌不曾有的风格特征。

莽苍悲凉 气盖一世——略论曹操诗歌中两种风格的融合

莽苍悲凉  气盖一世——略论曹操诗歌中两种风格的融合

但几乎在每一首游仙诗 中, 诗人都不只是 “ 游仙”还夹 ,
曹操还写 出了“ 诗史” 性的作品。 他的《 薤露行》蒿 杂 了对 生命 的慨 叹 和 自省 。 存亡 有命 , 之为 蚩” 的 《 “ 虑 说 里行》 被称为“ 汉末实录 , 真诗史也” 《 。 蒿里行》 白骨 是生死有命 , 中“ 富贵在天 ;造化之陶物 , “ 莫不有终期 ” 说
所 逼 。曹 操 不时 以周 公 自比 , 广纳 天下 贤士 , 要 因此有
— 、 隐含其 郜镪葵 苍悲瀛 |。 | ii |一
1悲 意 象。 .
诗“ 周公 吐 哺 , 下归 心 ” “ 慊 下 自屋 , 天 ,慊 吐握 不可 失 ” 。
“ 吐握”乃周公之举 ,史记 ・ 《 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的
“ 一 起 犹恐 失 天 曹操的诗 中景物多为肃杀之景 , 苦寒行 》 话 :我 一沐 三 握 发 , 饭 三 吐哺 , 以待 士 , 如《 中的 “ 树木 何 萧瑟 ,北 风 声 正悲 ” “ 谷 少人 民 ,雪 落何 霏 下之贤人。 《 ,溪 ”短歌行 ・ 对酒当歌》 , 中 诗人将感慨人生与


1 - 05
豁藏
C N SN A GA G
寿万 年”表 现 了诗人 对 生命 的珍 视 。曹操 如此 珍视 生 羞先 帝之圣 德 。 皇天 之灵 , , 赖 俾君秉 义奋 身 , 迅神 武 , 震
命, 为的是未成的事业 。 所以曹操的游仙诗表面是求仙 捍 朕 于艰 难 。 保 宗庙 。华 夏 遗 民 , 获 含气 之 伦 , 不 蒙 莫 得道 , 实则是眼见三 国鼎立 , 自己力不从 心 , 而带来 焉 。”哒 一段 文字所 言 。应该 说还 是合 乎历 史实 际的 。 从 【 壮志难酬的悲哀 , 进而引发对生命的哀叹。 残酷的现实 曹操 明确 的价 值 与行为 取 向 ,与他 独 出机 杼 的矛 盾调 使一 向“ 通脱 ” 的曹操将“ 老骥伏枥 , 志在千里 ; 烈士暮 适方 式 , 使他 克服 了道 德焦 虑与 生命 本体 实 现 的焦虑 ,

1曹操诗歌的情感审美

1曹操诗歌的情感审美

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曹操诗歌的情感审美姓名:李玉英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指导教师:赵东栓20050401摘要魏武帝曹操的诗歌以其昂扬奋发的主体精神和雄阔苍凉的审美风貌立足诗坛,吸引着历代读者和诗评家的注意。

但由于漫长的封建史上积淀已久的正统论的影响,人们在激赏曹操诗歌风骨峻厉、情怀悲壮的同时,对其渴望建功立业、治平天下的抱负总是冷眼审视冷言讥刺,有时甚至恶语相加,几至谩骂。

客观上承认曹操对国家统一做出了贡献,主观上却对其人品抱质疑态度:享受着曹操诗歌带来的审美快感,却不放弃对其灵魂的冰冷拷问,这恐怕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第一大冤案。

有感于此,本文遂决定选取曹操诗歌情感审美这个前人开掘尚不充分的领域继续探讨,以冀略有所获,还曹操及其诗歌一个公道。

除引言外,正文分四部分阐述,纲要如下:第一章烈士悲心曹操诗歌的悲美倾向出自对苦难现实的深切的悲悯、理想追求的难以逞志以及他特殊的家世背景。

第二章英雄壮怀曹操诗歌的壮美风貌源于诗歌主体的雄壮精神,即其一生不改的救世情怀,其顺应时世的价值取向以及其特出独具的豪迈情性。

第三章人文思想曹操诗歌的人文思想主要体现在对众生生存态势的广泛关注。

本文从三个群体(阶层)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包括对百姓生态的悲悯,对征夫情愁的体恤以及对刁+士生命价值之实现的促成。

第四章理性精神这部分主要是对曹操游仙诗审美情感的探讨,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其情感蕴含,即对秦汉游仙诗的精神超越,对生命自足的潜在渴望,以及对生命价值的理性把握。

正文之后,尚有结语,是对全文内容的简要小结,也包括对写作动机的简明申述。

关键词:曹操诗歌;情感审美;悲;壮:人文;游仙;理性AbstractCanCan’Spoemsarefamousforinherententhusiasmaboutmakingprogressandbroadrealms,andattxactmanygenerationsofreaders’andcritics’attention.Duetothedepositingorthodoxideas,manypeoplehavebeencriticizinghisambitionsofmakinggreatachievementstoputthecountryinorderandadministeriteffectively.Whilereadinghispoems,peoplealwaysacknowledgehiscontributiononunitingtheseparatedcountrybutdoubthismoralquaHty;enjoyingthehappinessbroughtbyappreciatinghispoemsbutdonotgiveupquestioninghissoulcoldly.ItmaybethefirstunjustcaseinthehistoryofancientChineseliterature.Previousstudiesarenotample.ThethesiswillhaveadeepstudyintothistopicandfindoutevidenceinordertoreturnfairnesstoCaoCanandhispoems.Apartfromtheintroduction,thethesiscomprisesfonrchapters.Chapterl:Here’SSOrrOW.Thebeautyofsadnessinhispoemscomesfromhisdeeppityforthebitterreality,thehardnesstorealizehisideal,andhisspecialfamilybackground.Chapter2:Majesticemotion.Themajestyofhispoemsisrootedinhispowerfulspirit,i.e.,hisunchangingambitionsofrescuingthesociety,hisfollowingthetimes’tendencyonlife’Svalueandhisspecialtemperament.Chapter3:Humanism.nehumanisminhispoemsiSmainlypresentedonhisattentiontopeople'sliving.111eanalysisiscarriedoutfromthreeaspects.includinghispityforpeople’slivingconditions,caretosoldier’Sdistressandthedesiretohelpthosewhoarecapabletomaketheirlatentenergycometrue.Chapter4:Rationalism.Itwillexploretheaestheticfeelingconnotationinhispoemsofmysticalexcursion.Theconcretecontentsareasfollowing:exceedingthepoemsofmysticalexcursionofQinandHandynastiesspiritedly;longingforlivingcontentionandrationallygraspinglife'svalue.ThelastpartiStheconclusion,whichsummarizethewholethesisandmakesthewritingmotiveclearer.Keywords:CanCao’Spoems;humanism;Poemofmysticalexcursion;emotionalaesthetics;sorrow;majestyrationalism曹操诗歌情感审美引言古代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