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③必修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共22张PPT)

中 国 菜
受历史、地理等因 素的影响,各地区 文化具有明显的的 区域特征。
川菜 粤菜 鲁菜 苏菜 徽菜 闽菜 浙菜 湘菜
不同区域的文化, 长期相互交流、相 互借鉴、相互吸收, 既渐趋融合,又保 持着各自特色。
系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区域性)
议题三:
叁
议一议,是什么法宝能够让中华饮食文化
传承如此之久?
传承法宝: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 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 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印
议题一:
壹
想一想,“吃”中包含了哪些中华文化?
“吃”中包含的文学艺术
用“吃”表达心情:对酒当歌、茶饭无心 用“吃”创作艺术:钱钟书《吃饭》、梁秋实《雅舍谈吃》、 老舍《茶馆》
“吃”中包含的语言特色
你好= “吃了吗?” 工作技能= 吃饭家伙 失业= 丢了饭碗
广东怪食特色
阿一鲍鱼 冰糖燕窝
广博奇杂的广东饮食
粤菜最大特色便是用料广博奇杂,配料多而巧。飞 禽走兽、山珍海味、中外食品,无所不有,可谓全 国之冠。丰富精细的选材和清淡的口味恐怕是粤菜 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粤菜味道讲究“清、鲜、嫩、 滑、爽、香”,追求原料的本味、清鲜味,粤菜调 味品种类繁多,遍及酸、甜、苦、辣、咸、鲜。这 种追求清淡、追求鲜嫩、追求本味的特色,既符合 广东的气候特点,又符合现代营养学的要求,是一 种科学的饮食文化。
高中政治必修三课件: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共21张PPT)

包容性的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 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 理解。
中华文化“包容性”的表现
对待外域文化上,中华民族敞开其博大的胸怀,扬弃 吸收。如: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以来,至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形成一个高 潮; *中国固有的儒、道、玄等文化,与佛教文化汇同交融; *唐朝,南亚的佛学、历法、医学,中亚的音乐、舞蹈,西亚和 西方世界的伊斯兰教、景教及至马球运动,从开启的国门一拥 而入,使得首都长安成为那一时代中外文化汇聚的中心,一个 具有盛大气象的世界性大都市; *明末清初,西方的基督教传入中国,带来了西方文明。 *近代,面对西方列强的欺凌压迫,大批热血知识分子仍然不忘 吸取西方文化,“师夷长技以制夷”。
科学技术
1.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地位: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3.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 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4.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意义:是中国人民勤劳、智 慧和艰苦奋斗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 的生动体现
吴越文化
岭南文化—民间舞蹈—舞龙
敦煌文化——敦煌幽梦、楼兰古韵
彝族节日—赛装节
侗族节日—播种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瑶族节日—耍歌堂节
佤族节日—青苗节
布朗族节日—成丁节
怒族节日—祭天节
赫哲族节日—跳路神节
中华文化之 民族文化篇
维 自由舒展,轻快灵活,不时会出现戛然静止
吾 尔
和风趣幽默的小动作,绚丽而精彩
族 的 舞 姿
彝 族 的 铜
鼓
民族文化的 舞
藏 族 的 舞 姿
多样性
柔 和
而
细
腻
高中政治必修3精品课件11: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色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 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三、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1、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 要贡献。 (1)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3)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 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马克思对中国的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有一段生动 的描述:“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 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 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 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 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 杠杆。” 马克思的话,在很深层次上揭示了中国 四大发明给欧洲历史进程带来的巨大影响。
3、中华文化的力量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 生活的强大力量,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 不竭力量之源。
1、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中国饮食文化在各地呈现出风味多样的特点, 风味上有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特色。这说明我国的饮食文化 ①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 ②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特点 ③与西方饮食文化融为一体 ④在继承中得到发展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二、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1、不同区域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色 (1)成因: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各地 区受到不同的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2)特点: 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 色。(共性和个性) (3)表现: 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等, 分别具有水乡文化和边陲山寨、博大精深的原因 (1)内容: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①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②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作用 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求同存异)和对其他民族文化(兼收并蓄)的理解。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共17张PPT)

(2)包容性的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 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 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小结
博 大 精 深 的 中 华 文 化
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独特性)
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区域性)
(1)文学艺术 (2)科学技术
成因 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材料三 中国园林发展源远流长,其中,中国古典园林史 通常被划分为5个时期,即生成期(220年之前)、转折 期(220年-589年)、全盛期(589年-960年)、成熟 期(960年-1736年)和成熟后期(1736年-1911年)。
1.文学艺术
1
地位 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2
作用 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
2、各民族文化的地位: 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各民族文化间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 文化。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1)原因: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又兼收并蓄
包容性
求同存异: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 化中的积极成分。
中国园林艺术
中国古代园林
材料一 东方园林与西亚、欧洲园林并称为世界三大造园 系统。其中属于皇家园林的承德避暑山庄和颐和园,以及 属于私家园林的多个苏州古典园林,更被列入《世界遗产 名录》,可见其地位之重要。
材料二 中国园林艺术集建筑、书画、雕刻、文学、园艺等 艺术于一身,是中国美学的楷模,反映出中国人深邃的哲 理思辨及对生活的追求。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独特性
(1)科学技术的地位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PPT课件.

(李约瑟《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时间 公元前6-公元 公元1-400年 公元401-1000 公元1001-
前1世纪
1500
比例
50%
62%
71%
58%
注:表中所展示的中国历史四个阶段大致是春秋 到西汉,东汉到东晋,南北朝到北宋初年,北宋 到明中期。思考:表格的数据说明了什么?
主体工程规划科
学、布局合理,
中华文化的作用: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 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 和凝聚力之中。
1、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
伊 西 中① ② ③斯式餐澳澳澳兰建与门门门教筑西文文文登比餐化化化几肩相的的以百而映内性中年 立 成容 质 华来 , 趣和 是 文和 中 。形 由 化睦 式 这式 其 为表相 婚地具 主明处 礼理有 以, 与环多 西中 西境样方式式决性文建婚定化筑礼B的为与、辅 后些 131贾文害(贾(【删9本则行2(的(②11华3111①第少太尚以后 3【附.、 、 、 、 、 、.2000掌来猜生帝之2生1体掉节。的1观注农民贾一。中黄为亦规录①、、、、) ) )鸦阅根相现牧握, 想以 初 , 既 验 无 课 因 效 察 解 民 族 生 , 每 大 , 贾 疏则 :孔3淝淝A片“认读通本同在野1维随产 为即乃辞活须实而果能:阶的名故诏夫数生之 之子水水7走且识下过原点认大年护着生 汉位短往动译际在,力①级矛谊与令。用任, 变当之之让私”传面观因:识战,与①社了 兴谦贾行】出上课、天思盾洛李议②五公不 】初战战学原,感的察:的:司改社公会怀 至让生,请的是堂实朝想,阳斯下贾,卿用 阅生::生因而器文、农地33马进元会生疑 孝未曰闻同文一活践田觉封人同,生为之其 读于88在且,言思民球:33睿规在前性产, 文遑:长学言堂动能亩悟建也邑诸以官位议 材周掌年年,了文考阶的以则正1质的慢 二也沙们虚道中力制不主年而老为名。, 料"朝握,,雒0又 解 , 和 级 形东东建的当 :4发慢十诸卑模词德和度够义十常先汉,绛乃并,,都知主阳6;传完探的状晋晋康做的展地 馀律湿拟。行创作高和八学生兴悉、以 思年和处识要之“感成究局:与与(法中,开 年令,以比动新为,人以事不至更灌贾 考,今于的发周人弗器,限8前前南。英科始 天所自下如课思太始民能焉能孝秦、生 问人~半同挥武,”与让性秦秦1京贸学有 下更以这“维平终大诵,言文之东为 题,相殖2时主案王年,社学:的的)题易的人 和定寿些沛能天拜众诗乃,二法阳长 。比民要例,灭少不会生①增战战为。中进提 洽及不劝公力国托的属征贾十。侯沙谁地是警商初;发在无强役役都,步出 而列得导之。运不矛书为生余孝、王距半告示,学“展了法了,,建城中东东,大 固侯长他参动了盾闻廷尽年文冯太离封诉和,道的解提自立,国晋晋特地 当悉,人乘的封。于尉为,帝敬傅尧建我合专”关传出学西建处以以别是 改就又遵樊革建前郡。之天初之。舜社们 作欲,系感切遵周立于少少是一 正国以守哙命思者中廷对下即属更会在探擅探;器合守。东出胜胜指个 朔其适规者纲想为吴尉,和位尽远;生究权②讨、实规晋超多多南巨 易说去则也领的主廷乃人洽,害呢活的,革。熟际则。地。。针大 服皆,的”所束要尉言人,谦之?中作纷命悉的和位的圆 色自意情-主缚矛为贾各而让,要用乱性传革改,发球 法贾不景-张,盾河生如固未乃为自,诸质感命进不现的 制生自沛的最南年其当遑短,;了觉并④事:器纲、仅都,学 度发得公平关守少意改也贾改落与革。工领完提是使说 定之。的均心闻,所正。生变实周命"作;善高资于人。 官于及侍主的其颇欲朔诸曰这规围任原②规了产是们名是渡卫义仍秀通出,律:种则的务理领则学阶天的兴天湘樊与然才诸。易令“不行同:的导的生反级子活礼子水哙当是召子诸服所洛利动学同集积学帝民后动乐议,。时和置百生色更阳局分,时团极习一反主亦范乃以为“的自门家于,定之面享,腐性的方封革疏围悉为赋者社身下之是法,人,自经败和积面建命之越草贾以也会利甚书乃制及,英身历,主极要;;,⑤③来具生吊”生益幸。以度列年国体科无动性自不革社越其任屈是产相爱文为,侯少向会学法性觉,用而命会大事公原语力关帝能定悉初中。孝探长。遵其且主主了仪卿。尾不的召不官就学国文究 期守议也力要。 法 之 助 符 土 以 及 名 国 ,大皇过保规,增:矛不色位词,地为也,,专量人帝程持则乃强盾少尚。,具)博。兴其欲走民初,团,以了另:人黄绛不有士孝礼说擅私群外立学结贾理一根数,译很。文乐皆权鸦众国,习;生论方据用灌。大是帝,自,片。资闻科为的面自五,的时说乃贾纷。本河学长实要己为东空贾之悉生乱主南研沙践积的官阳想生,草发诸义守究王性极发名侯性年超具之事(吴方帝太维,现悉,,二迁其。。达公法国傅护,更冯难十,事于”成治,主。和对秦敬以余一仪是于了平培义改上之之施,岁法天是明为养)进与面法属行最中,子天理天学规中那孝尽。为至色议子践下生 ④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ppt课件

7
文学艺术:
(1)作用: 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 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
(2)特点: 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绚丽 风格鲜明独特
( 3 )地位: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 的位置:我国古代科学 有哪些特征,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什么贡 献?
9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从文化的角度思考:为什么中华文化能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得益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20
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含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2)作用:有利于各民族在和睦的关系中交 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其他民族文化 的理解。
21
知识总结: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博大精深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的中华文化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
观看视频:北京申奥文化宣传片
思考: 1、片中有哪些画面可以表现中华文化? 2、这些多彩多姿的画面说明中华文化的什
么特征?
2
3
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 既包括教育、历史、哲学、 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括 文学艺术、科技技术方面 的内容。
4
1、文学艺术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22
6
我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史上 占有重要的位置
德国文豪歌德在谈到中国文学的时候说“当中国 人已经拥有小说的时候,我们的祖先还在树林里 生活呢!” 黑格尔也曾说过,中国诗词可以“比较欧罗文学 的最好杰作”。 18世纪英国建筑师威廉·查布斯:欧洲人在艺术方 面无法和东方灿烂的成就相提并论,只能像对太 阳一样尽量吸收它的光辉而已。
16
1、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龙门石窟 西域各族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
文学艺术:
(1)作用: 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 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
(2)特点: 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绚丽 风格鲜明独特
( 3 )地位: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 的位置:我国古代科学 有哪些特征,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什么贡 献?
9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从文化的角度思考:为什么中华文化能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得益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20
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含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2)作用:有利于各民族在和睦的关系中交 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其他民族文化 的理解。
21
知识总结: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博大精深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的中华文化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
观看视频:北京申奥文化宣传片
思考: 1、片中有哪些画面可以表现中华文化? 2、这些多彩多姿的画面说明中华文化的什
么特征?
2
3
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 既包括教育、历史、哲学、 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括 文学艺术、科技技术方面 的内容。
4
1、文学艺术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22
6
我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史上 占有重要的位置
德国文豪歌德在谈到中国文学的时候说“当中国 人已经拥有小说的时候,我们的祖先还在树林里 生活呢!” 黑格尔也曾说过,中国诗词可以“比较欧罗文学 的最好杰作”。 18世纪英国建筑师威廉·查布斯:欧洲人在艺术方 面无法和东方灿烂的成就相提并论,只能像对太 阳一样尽量吸收它的光辉而已。
16
1、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龙门石窟 西域各族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共28张PPT)

②各民族文化的地位: 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 民族的骄傲。
材料一:佛教源于印度,于两汉时期传入中国,至隋唐时期,与儒家道家思想 完成三教合一的奇特景观。 材料二:赵武灵王是一位奋发有为的国君,他为了抵御北方胡人的侵略实行 “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改革的中心内容是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 箭的作战方法,决心取胡人之长补中原之短。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儒、墨、道、法相互反驳诘难, 又最终相互借鉴吸收,终于完成儒家的至尊地位。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
李约瑟《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时间 公元前6-公元 公元1- 公元401- 公元1001-
前1世纪 400年 1000年
1500年
时代 比例
春秋到西汉 东汉到 南北朝到 北宋到明中
东晋 北宋初
期
50%
62%
71%
58%
以上表格,反映了什么问题?
3.科学技术
地位: 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 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南敞北实(建筑)
园林建筑南方多敞口,北方多封闭严实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区域性)1.区域 Nhomakorabea化形成的原因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 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文化具有明显的的区 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各 自保持着特色。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 中; ②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 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 ③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材料一:佛教源于印度,于两汉时期传入中国,至隋唐时期,与儒家道家思想 完成三教合一的奇特景观。 材料二:赵武灵王是一位奋发有为的国君,他为了抵御北方胡人的侵略实行 “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改革的中心内容是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 箭的作战方法,决心取胡人之长补中原之短。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儒、墨、道、法相互反驳诘难, 又最终相互借鉴吸收,终于完成儒家的至尊地位。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
李约瑟《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时间 公元前6-公元 公元1- 公元401- 公元1001-
前1世纪 400年 1000年
1500年
时代 比例
春秋到西汉 东汉到 南北朝到 北宋到明中
东晋 北宋初
期
50%
62%
71%
58%
以上表格,反映了什么问题?
3.科学技术
地位: 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 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南敞北实(建筑)
园林建筑南方多敞口,北方多封闭严实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区域性)1.区域 Nhomakorabea化形成的原因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 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文化具有明显的的区 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各 自保持着特色。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 中; ②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 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 ③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ppt

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展现,在世界文学 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你能例举出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
例子吗?
张衡发明的地震仪 古 代 四 大 发 明
中华文化之 科学技术篇
一、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2.科学技术
(1)地位:长期处于世界前列(长达两千年)
(2)特点: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
1. 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⑴ 闻名中外的石窟艺术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 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26个民族现在或曾 经有过自己的文字。他们用自己的文字,创 造了自己的优秀民族文学
壮族
蒙古
维吾尔族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
2.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1)各民族文化的地位:
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2)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性, 各民族文化间相互交融、借鉴、吸收,共同 创造了中华文化。
(3)多民族文化的意义: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 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 凝聚力。
在茶马古道上的许多城镇中,藏族与汉、回等外 来民族亲密和睦,藏文化与汉文化、伊斯兰文化、 纳西文化等不同文化并行不悖,而且在某些方面 互相吸收,出现复合、交融的情况。例如在康定、 巴塘、甘孜、松潘、昌都等地,既有金碧辉煌的 喇嘛寺,也有关帝庙、川主宫、土地祠等汉文化 的建筑,有的地方还有清真寺、道观。各地来的 商人还在城里建立起秦晋会馆、湖广会馆、川北 会馆等组织,将川剧、秦腔、京剧等戏剧传入藏 区。出现了不同民族的节日被共同欢庆;不同的 民族饮食被相互吸纳;不同的民族习俗被彼此尊 重。
你能谈谈茶马古道魅力无穷、
你能例举出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
例子吗?
张衡发明的地震仪 古 代 四 大 发 明
中华文化之 科学技术篇
一、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2.科学技术
(1)地位:长期处于世界前列(长达两千年)
(2)特点: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
1. 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⑴ 闻名中外的石窟艺术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 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26个民族现在或曾 经有过自己的文字。他们用自己的文字,创 造了自己的优秀民族文学
壮族
蒙古
维吾尔族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
2.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1)各民族文化的地位:
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2)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性, 各民族文化间相互交融、借鉴、吸收,共同 创造了中华文化。
(3)多民族文化的意义: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 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 凝聚力。
在茶马古道上的许多城镇中,藏族与汉、回等外 来民族亲密和睦,藏文化与汉文化、伊斯兰文化、 纳西文化等不同文化并行不悖,而且在某些方面 互相吸收,出现复合、交融的情况。例如在康定、 巴塘、甘孜、松潘、昌都等地,既有金碧辉煌的 喇嘛寺,也有关帝庙、川主宫、土地祠等汉文化 的建筑,有的地方还有清真寺、道观。各地来的 商人还在城里建立起秦晋会馆、湖广会馆、川北 会馆等组织,将川剧、秦腔、京剧等戏剧传入藏 区。出现了不同民族的节日被共同欢庆;不同的 民族饮食被相互吸纳;不同的民族习俗被彼此尊 重。
你能谈谈茶马古道魅力无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知识结构
辉煌历程 源 远 流 长
汉字 见证 史书典籍 具有包容性
中华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 术史占有重要位置 科学技术
我 们 的 中 华 文 化
原因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
博 大 一方水土 中华文化区域特征的成因 精 一方文化 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深 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
文学——中国最早的文学成就是编纂于公元前 六世纪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先秦散文、华丽的汉赋以及汉末的乐府民歌, 在唐代,诗歌创作达到了顶峰,包括名家李白、杜 甫等在内的诗人数以千计,传世之作五万余首。宋 代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则是 杂剧创作。明、清两代,《三国演义》、《水浒 传》、《西游记》、《红楼梦》四部长篇小说,以 其丰富的文史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享誉古今, 永存于世。
C
3.下列能够体现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长期 处于世界前列的是 • ①古代中国的蚕丝织物为当时的欧洲人所钟 爱,带来了“丝绸之路”的长期繁荣 ②中 国的瓷器名扬四海,在中世纪的西方比黄金 还贵 ③中国的农学著作发表之早、数量 之多为世界之最 ④中国医学自成一家, 为世界瞩目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比例
题问:图表说明了中国古代科技的什么情况?
中国古代科技的地位:长期处在世界的前列, 对人类的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古代科学技术处于世界前列
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 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 三者高度协调统一。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 的“天府之国”。
1. 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⑴ 闻名中外的石窟艺术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1. 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⑴ 闻名中外的石窟艺术
⑵ 优秀的民族文学
⑶ 多姿多彩的民族舞蹈
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2. 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各民族文 化异彩纷呈,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 的民族特性,但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都为中 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 凝聚力。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瓷器艺术独领风骚
故宫珍藏-珐琅器皿
园林艺术无与伦比:苏州园林
1.文学艺术丰富绚丽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 A、 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 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精 作用
神向往和美好追求有独特的作用
B、 特点
辉煌而悠久的历史 丰富而绚丽的内涵 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1. 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 特点,文化也有自身的特性。人们常说,法国 人浪漫,德国人严谨。这种差别的形成是由 A.各民族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 B.各民族不同的遗传因素决定的 C.各民族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D.各民族不同的自然、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决 定的
D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 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 贡献。回答2~3题。 2.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的 原因是 A.中华文化独树一帜,博大精深 B.封建统治者在科技发展上身先士卒 C.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 D.我国劳动人民具有热爱科学的优良传统
(1)科学技术的地位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地位 (2)中国古 代科学技术
长期处于世界前列(长达两千多年)
贡献 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 了巨大贡献 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 特点 和整体性的特点 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 2008年3月至明年7月,教育部将在北京、天津、 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 甘肃等10省(市)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 一至九年级学生将学唱15首京剧经典唱段。在音 乐课程当中加入京剧的曲目。
一个城市造就一种都市人格。如果你走南闯北, 就能品出不同城市的市民性格特征。 北京人调侃的净是文化. 北京的文化性就体现在北京人的“侃大山”上 . 尤其在夏天,几个人围坐一圈,不出几句话,肯定 就冒出一个“侃才”,天上地下、政治经济、历史 地理、文学艺术,无所不包,以至让你觉得他一会 儿是政治家,一会儿是艺术家,一会儿又是经济学 家。
C、 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地位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
时间 (李约瑟《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公元前6- 公元1- 公元401公元 1000 1001公元前1 400年 1500 世纪 (东汉到 (南北朝 东晋) 到北宋初 (北宋到 (春秋 到西汉) 年) 明中期) 50% 62%和斗争
• B.体现着不同民族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 差异 • C.说明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英雄标准 • D.说明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A • A.我国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和归属感 • B.我国各民族人民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 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 C.我国的汉族文化取代了少数民族文化 • D.中华文化比少数民族文化优越
8. “56个星座56枝花,56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56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从文化上 看,“56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体现 了
9.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 中,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简要说明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 呈,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但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 互促进,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 献。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 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中国南北文化大致是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的 属于北方文化,长江以南的,属于南方文化。 北方崇尚简朴,南方追求华美,很大程度上也 是地域特点造成的。北方冷而干燥,把毛毯、彩染 布挂在墙上,显得温馨暖和。南方则挂不出这种效 果,看了会浑身燥热,还老去闻是不是有一股可疑 的霉味。北方人喜欢毛皮,耐寒。南方人不喜欢, 灰扑扑的见了就打喷嚏,容易生虫。南方人喜欢竹 制品,又凉快又经得起沤。北方人洗澡叫搓泥,要 积出泥一样的肥垢来了才去搓一次。南方人洗澡叫 冲凉,一冒汗就去冲。南方人睡床,北方人睡炕。
上海人爱算计,讲国际接轨 . 上海人算计周全,反复权衡利弊,也较看重经 济,日子过得仔细。上海人的攀比与虚荣心理颇微 妙。 广州人用实力引导时尚 . 广州的“时尚性”是以商业文化为基础的,所 以广州人最先在全国不忌讳谈钱,用雄厚的经济基 础领导全国时装、休闲、娱乐新潮流。 成都人逍遥自在,善于休闲。 成都地处四川盆地,气候宜人,成都人饱受中 华"吃"文化与"茶"文化的熏陶,日子过得逍遥自在。
请针对此事谈谈你的看法?
京剧进课堂不宜“一刀切”,多位广东籍全国人 大代表认为,京剧固然是“国粹”,但其他地方 戏曲剧种同样是“瑰宝”,应该让各地中小学生 结合实际学习本地传统戏曲,这样才更有利于戏 曲文化“百花齐放”。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1.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1)形成的原因 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 不同,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D
4. 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差异性的表现有
•①吴越文化开放,滇黔文化内敛 •②吴越文化精致淡雅,滇黔文化热情 奔放 •③滇黔文化更具有多样性 •④吴越文化文明,滇黔文化野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5. 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滇黔文化具 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这说明
A.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中华文化是各地区文化的松散集合 D.我国各地区文化各具特色,互不相容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 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 自特色。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2.吴越文化与滇黔文化的差异: 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流动性和开 放性强,“水性使人通”。 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内敛 性强,“山性使人塞”。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A
6. 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滇黔文化 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形成这种地区文化 差异性的主要原因是
• • • •
A.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影响 B.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C.外来文化的影响 D.历史和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D
7. 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 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并称为三大英雄史 诗,都是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创造的优秀民族 文学。三大英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