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最后的熊猫村庄

合集下载

秦岭大熊猫陕西一张靓丽的生态文化名片

秦岭大熊猫陕西一张靓丽的生态文化名片

秦岭大熊猫陕西一张靓丽的生态文化名片张静【期刊名称】《西部大开发》【年(卷),期】2018(000)011【总页数】4页(P136-139)【作者】张静【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熊猫文化,世界共享”。

11月19日至25日,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秦岭大熊猫文化宣传活动在西安举行。

开展秦岭大熊猫文化宣传活动,旨在讲述秦岭大熊猫故事,让世界认识、了解秦岭大熊猫,让更广泛的力量参与秦岭大熊猫保护,让秦岭大熊猫成为陕西一张靓丽的生态文化名片。

提起大熊猫,人们脑海中便会浮现出黑白相间、圆圆滚滚、憨态可掬的可爱形象。

陕西秦岭是我国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区,全世界唯一一只棕色大熊猫“七仔”便生活在此。

大熊猫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深受人们喜爱,被誉为“中华国宝、友谊使者”。

长期以来,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秦岭大熊猫保护工作,从1965年建立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到2007年省人大常委会颁布《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形成了秦岭大保护格局,有效促进了大熊猫种群在秦岭的繁衍壮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大熊猫保护和研究工作得到快速发展。

秦岭大熊猫野外种群密度居全国之首大熊猫在秦岭有着悠久的历史。

大熊猫在秦岭已经生活了800余万年,100万年以前,秦岭脚下,灞河沿岸,就是我们祖先与大熊猫和谐共生的家园。

1960年,北京师范大学的郑光美在秦岭南坡发现大熊猫标本,经实地考察后,于1964年对外报道了秦岭大熊猫的存在。

1986年在洋县金水河口发现的大熊猫化石证明,大熊猫在秦岭的存在有着悠久的历史,秦岭南坡是大熊猫的故乡。

秦岭大熊猫被科学界公认为大熊猫的新亚种。

通过DNA指纹图谱检测发现,秦岭大熊猫在距今1万年至1.2万年之间,即与其他山系大熊猫分开,形成了独立的遗传群体,其头骨、牙齿等与其他山系大熊猫有着显著差异:体型较大,头圆脸胖。

“秦岭是大熊猫的家园。

大熊猫是兽,但不是一般的兽,而是‘可爱的兽’。

秦岭四宝大熊猫的介绍

秦岭四宝大熊猫的介绍

秦岭四宝大熊猫的介绍1. 嘿,你知道秦岭四宝大熊猫吗?那可是超级可爱的家伙呀!就像一个圆滚滚的大毛绒玩具,让人忍不住就想抱抱。

它们每天除了吃就是睡,哎呀,这生活可真惬意啊!你看它们那慢悠悠的样子,是不是特别逗?2. 哇塞,秦岭四宝大熊猫啊,那可是萌翻了的存在!就好比是大自然的开心果,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欢乐。

你想想,它们那笨笨的动作,像不像在表演喜剧呀?3. 秦岭四宝大熊猫呀,真的是太有意思啦!它们简直就是动物界的大明星呢!你说,它们那黑白相间的模样,是不是特别像穿着特制服装的演员呀?4. 哎呀呀,秦岭四宝大熊猫可是非常珍贵的哟!就如同稀世珍宝一般。

它们那可爱的模样,难道不会让你心动吗?难道你不想去看看它们吗?5. 嘿,秦岭四宝大熊猫可是超级有趣的呢!它们就像一群无忧无虑的小孩子,整天开开心心的。

你瞧它们在竹林里玩耍的样子,多欢乐呀!6. 哇哦,秦岭四宝大熊猫啊,那可是萌态可掬的宝贝呀!好比是温暖的小太阳,照亮了我们的世界。

它们那憨态可掬的表情,是不是太惹人喜爱啦?7. 秦岭四宝大熊猫呀,真的是魅力十足呢!它们就像是有着神奇魔力的小精灵,吸引着大家的目光。

你想想,它们那圆滚滚的身体,是不是特别好玩呀?8. 哎呀,秦岭四宝大熊猫可是让人喜爱得不得了呀!就如同甜蜜的糖果,给人带来好心情。

它们在树上睡觉的样子,像不像一个安静的小天使呀?9. 嘿,秦岭四宝大熊猫啊,那绝对是动物界的明星呀!它们就像闪闪发光的星星,耀眼极了。

你看它们吃东西时的可爱模样,是不是让你也想尝尝竹子呀?10. 秦岭四宝大熊猫呀,真的是太独特啦!它们就像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让人惊叹不已。

它们那慢悠悠的步伐,难道不是在向我们展示它们的悠闲生活吗?我觉得秦岭四宝大熊猫真的是非常可爱、非常有趣的动物,它们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和温暖,值得我们好好去保护和珍惜。

秦岭小霸王虎子的故事

秦岭小霸王虎子的故事

秦岭小霸王虎子的故事这是一只生于野,死于野,一生都放荡不羁爱自由的大熊猫“虎子”,也是世界上第一只被跟踪记录的野生大熊猫。

他和他的妈妈“娇娇”居住在秦岭一带,也正是潘文石教授纪录片的主人公之一。

他的妈妈“娇娇”为了和后爸恋爱对他进行了驱逐,在失去母q庇护的初期,只能凭借自己的聪明跟着后爸身后学习生存技能,学习一段时间后开始独立生活。

开始圈地盘的时候误入大熊猫“老詹”的地盘被胖揍了一顿,但是历经过大风大浪的“虎子”很快的走出战败阴霾。

直到两岁多不小心被老虎夹夹伤右前腿,又遇到成群结队的豺围攻,大熊猫“虎子”被咬的浑身是伤,好在被潘文石教授一行人发现,老爷子为保护“虎子”,抄起拐棍就去揍豺,另外四人舍身护住受伤的“虎子”,因为伤势严重,被潘文石一行人送去了救助站。

后续被人类一厢情愿的送到动物园,在动物园的这几年,“虎子”性格坚毅拒绝包办婚姻,拼命反抗圈养生活,最终在潘老的再三要求下才放归野外。

等他再放归山野的时候已经是七岁了,好巧不巧的遇见一群豺围攻一只大熊猫,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二话不说把领头豺的脊梁骨拍碎了,其余的豺被吓的落荒而逃,毕竟要不是因为这些豺,他也不会被困动物园那么多年了。

从这一刻起,大熊猫“虎子”彻底宣告自立了,继续圈地盘,在秦岭一带就是小霸王的存在,甚至承担了守卫家园的责任,把妈妈“娇娇”和妹妹“希望”的活动范围划分在自己的地盘内。

大熊猫“虎子”还是有仇必报的熊,三岁时因为误入大熊猫“老詹”的地盘被揍一顿的事至今耿耿于怀,把“老詹”按在地上摩擦,背上皮开肉绽的,愣是把大熊猫“老詹”送进了熊猫基地休养,不过最后放回野外了。

更是一只不喜欢将就的任性熊猫,七岁繁育季时有母熊示好,忍不可忍的“虎子”直接把母熊打的上树,然后要自己去外地找真爱,有心仪的母熊不管愿不愿意直接来霸王硬上弓,几个月后喜当爹。

大熊猫“虎子”的一生都充满战斗力,这一切只因在熊猫界长子身上肩负着保家护院的重任。

不过在2006年研究人员再次遇到“虎子”的时候,他已经是到了迟暮之年了,身上全是伤痕,耳朵也缺了一块,引以为傲的领地也被其它年轻熊占领了。

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在哪里]

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在哪里]

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在哪里]大熊猫黑白相间的配色,以及胖胖的身体和大大的圆脸吸引了无数粉,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动物之一,也是中国的国宝。

然而,除了世界各地的动物园,野生大熊猫现在只生活在四川、甘肃和陕西的原始森林中,种群数量非常有限。

好消息是,随着保护意识的加强,野生大熊猫的数量一直在持续增长,2021年的时候从最初的濒危动物“降级”为易危动物。

既然大熊猫的数量在持续增加,那么它们以后是否会迁徙到别的国家呢?熊猫的起源中国在云南禄丰和元谋发现最古老的大熊猫。

这些古熊猫化石的主人被称为原始熊猫,可以追溯到800万年前。

不过,在欧洲的匈牙利和法国的森林中,也曾发现过类似熊猫祖先的化石,而且时间可以追溯到1000万年前,所以熊猫的“祖籍”存在一些争议。

古老的熊猫化石,图源:http://phys但是,现存的大熊猫来自于始熊猫的一个分支,没有太大的争议。

最初的熊猫比现在的小得多。

它们主要生活在中国的南部和中部,从它们的大小和牙齿可以推断,它们不是主要吃竹子,而是杂食性的。

图源:J. Patrick Fischer随着时间的推移,始熊猫家族不断壮大,它们开始分布到了几乎整个中国,甚至包括现在的越南和缅甸北部也有所分布。

大约在200到240万年前,基因上的一个改变诞生了现代熊猫——它们的T1R1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肉类鲜味受体丢失,熊猫彻底进入食竹时代。

不过在此之前,从始熊猫开始,大熊猫的饮食应该就已经变得越来越倾向于竹子,基因突变可能只是对这种饮食的一种适应。

熊猫是高度特化的物种食草动物的体型往往更大。

一方面,更大的身体可以更好地维持体温,从而降低新陈代谢,因为草的营养是有限的,必须减少消耗。

所以,进入吃竹子的时代后,熊猫的体型开始变大,最终变成今天这种体型较大的熊。

同时他们的脸变大了,其实是对竹子饮食的一种适应,因为大圆脸是下巴肌肉强壮造成的。

另外,熊猫的爪子也很特殊,看起来有6个手指头——一个“拇指”和五个爪子,它们的“拇指”实际上是一个改良的籽骨,目的是帮助它在进食时握住竹子。

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

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

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被誉为“国宝”。

它们生活在中国西南部的
高山竹林中,这些地方是它们的家园,也是它们的生存之地。

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其中四川省是它们最主要的栖息地。

在四川的秦岭山脉和大熊猫的故乡川西高原,有大片的竹林和茂密的森林,这些地方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安全的栖息地,让大熊猫可以安心地生活和繁衍后代。

大熊猫的栖息地通常位于海拔2000米以上的地区,这些地方气候凉爽,空气
清新,是大熊猫喜欢的环境。

在这些高山竹林中,大熊猫可以找到丰富的竹子作为食物,它们的饮食主要以竹子为主,也会吃一些野生植物、果实和小型动物。

这些地方也是其他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大熊猫和其他动物共同生活在这片自然环境中,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然而,由于人类的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大熊猫的栖息地受到了威胁。

森林
砍伐、土地开发、气候变化等因素都对大熊猫的生存造成了影响,它们的家园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护大熊猫的栖息地,中国政府和各界人士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推行生态补偿政策、加强监测和科研等,努力保护大熊猫的家园,让它们能够安全地生活和繁衍。

大熊猫生活在中国西南部的高山竹林中,这些地方是它们的家园,也是它们的
生存之地。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大熊猫的栖息地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它们能够继续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自由自在地生活。

“爱我大秦岭,保护大秦岭” (3)

“爱我大秦岭,保护大秦岭” (3)

爱我大秦岭,保护大秦岭说到秦岭,大家一定会想到美丽的秦岭山和被称为“秦岭四宝”的金丝猴、大熊猫、羚牛和朱鹮吧,可是秦岭如今却受到了污染。

最近新闻还报道了,如今一栋栋别墅拔地而起,山上还有超过三四层的农家乐收费站等等,他们都没有经过允许私自违建。

他们只顾着自己的利益建筑楼房,却不知道自己却在破坏秦岭的环境。

还有可能破坏动物的家园,秦岭的水质也受到了污染,水中飘着各色的垃圾水也变了样变得浑浊还有发臭,
我们不应该认为现在环境还好就可以任意妄为,想怎么破坏就怎么破坏。

我还记得我们学过一篇课文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课文中讲了他们以为环境好就随意的砍树绿色的大山逐渐裸露,最后他们得到了报应。

我们不能像他们一样,如今许多地方的环境已经不好了。

雾埋也比较严重,我们不能在事情已经发生后再去补救,我们一定要早早的预防。

不然大熊猫金丝猴可能那些珍稀动物就可能因为我们而灭绝,永远消失。

我们要学会保护环境,不然后果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应,我们要联手去保护环境,捡起地上的垃圾,不往水里扔垃圾,也不要伤害小动物,
我们要切记,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所以我们现在就要一起保护环境
环保宣言:保护秦岭环境,维护天然氧吧。

秦岭四宝讲解词

秦岭四宝讲解词

秦岭四宝讲解词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秦岭那超级可爱又神奇的四宝。

你要是去了秦岭,可一定得好好认识认识它们,保准你会被它们迷得不行。

先来说说朱鹮吧。

这朱鹮啊,那可真是鸟中的“小仙女”。

它长得特别漂亮,一身洁白的羽毛,就像穿着一件洁白的婚纱,头上还有一点红色的装饰,就像戴了一顶漂亮的小红帽。

它飞起来的时候,那姿态可优雅了,就像在空中跳舞一样。

我记得有一次在秦岭的一个保护区看到朱鹮,它从树林里飞出来,阳光洒在它的身上,那画面简直美极了。

朱鹮可是很珍稀的哦,以前数量特别少,经过大家的努力保护,现在慢慢多起来了。

它就像是秦岭的宝贝明珠,闪着独特的光芒。

再讲讲大熊猫。

嘿,这大熊猫大家都熟悉吧,那可是个超级大明星呢!它圆滚滚的身体,黑白相间的毛色,就像一个毛茸茸的大团子。

它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吃竹子和睡觉,那憨态可掬的样子,让人忍不住笑出声来。

有一次我看到一只大熊猫抱着一根竹子吃得津津有味,嘴巴一动一动的,眼睛还眯成了一条缝,好像在说:“这竹子可太好吃啦!”大熊猫可是我们的国宝,在秦岭里也生活得自由自在。

它们就像秦岭的快乐精灵,给这片山林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还有金丝猴,这小家伙可机灵啦!它浑身金黄的毛,闪闪发光,就像披了一件金色的披风。

它的眼睛又大又亮,透着一股聪明劲儿。

金丝猴特别活泼好动,在树林里上蹿下跳的,就像一群调皮的小孩子在玩耍。

它们还会互相打闹、互相照顾,特别有意思。

我去看金丝猴的时候,它们在树上跳来跳去,还对我们这些游客好奇地张望,那模样可爱极了。

金丝猴就像是秦岭的活泼小精灵,让这片山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最后说说羚牛。

羚牛长得可强壮啦,它有一对弯弯的角,看起来很威风。

它的身体很大,但是行动起来却很敏捷。

羚牛一般生活在高山草甸上,它们成群结队地活动。

有时候你会看到它们在草地上悠闲地吃草,有时候又会看到它们在山坡上奔跑,那场面可壮观了。

我有一次远远地看到一群羚牛在山坡上,它们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壮观,就像一群草原上的勇士。

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熊猫_吕植

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熊猫_吕植

投资力度最大的, 因此熊猫保护区在能力和成
纪 80 年 代 中 后 期 “ 抢 救 熊 猫 ” 的 高 潮 中 , 有 三
效上都代表了我国现有保护区的最高水平。
十多只不到一岁的熊猫幼仔被认为遭到母熊
只有保护区是不够的, 因为在很大程度上,
猫“ 遗 弃 ”, 从 山 里“ 抢 救 ”到 饲 养 中 心 和 动 物
雍严格 摄影
说 : “ 你 运 气 真 好 , 一 来 就 有 肉 吃 ! ”我 不 知 道 该如何应答。看着行将气绝的母鹿, 我的胃里 有一种抽搐的感觉, 已经到了嘴边的劝说却说 不 出 口 。因 为 我 亲 眼 看 到 村 民 们 一 年 到 头 只 有 在过年的时候才能杀一头猪吃到肉, 好一点的 家庭把余下的肉熏干挂在梁上, 只有远方来客 的时候才割下一小条款待客人。这时候, 家里 的孩子会凑上来眼巴巴地盯着桌上的肉, 而他 们 总 免 不 了 被 大 人 喝 斥 退 下 。一 头 误 闯 到 村 子 里来的鹿无疑是送上门来的美味, 保护这个国 家级动物的道理, 在这时候显得异常苍白。这 也是为什么后来我在主持世界自然基金会的 熊猫项目时, 着力促进 “保护与发展综合项 目 ”的 原 因 。
熊猫是一种非常特别的动物。它显得高深 莫 测 , 却 又 有 孩 子 般 的 脸 庞 、 浑 圆 的 体 态 、稚 拙却又不无灵巧的动作, 使所有的人情不自禁 地 爱 上 它 们 。 我 认 识 的 美 国 老 人 Lyle Irving 女 士, 自己生活很俭朴, 但是每年都要从省吃俭 用的退休金中拿出几千美元来支持中国的熊 猫保护工作。而且, 她每每提及熊猫面临的濒 危状况便泪流不已。如今在中国, 无论是乡村 还是城市, 连小学生都知道要保护熊猫, 有不 少人能说出保护熊猫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道 理 。 回 想 20 多 年 来 , 情 况 有 了 很 大 的 变 化 。 那 时候,“为什么要保护熊猫? ” 是我在野外研 究 熊 猫 的 日 子 里 经 常 听 到 的 一 个 问 题 。问 的 人 有 农 民 、森 工 局 的 工 人 、县 政 府 的 干 部 和 学 校 的 学 生 …… 就 连 我 也 时 常 这 样 问 自 己 。 面 对 现 实的时候, 这的确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 PROSE□ 白忠德秦岭自古就有大熊猫繁衍生息,民间称为“花熊”。

上世纪初,就有动物学家推测秦岭南坡分布有大熊猫,却一直未找到实物证据。

1958年是个不寻常的年份,注定要载入秦岭大熊猫研究史册。

这年春天,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女讲师郑光美带领学生到岳坝公社西河林区实习,寻到杨笃芳当作特务打死的“花熊”皮张。

直觉告诉她,这是一种自己没有见过的动物毛皮,遂带回北京。

郑光美根据带回的头骨标本研究考证,于1964年发表《秦岭南麓发现的大熊猫》,首次向世界宣布秦岭发现大熊猫的消息,由此揭开秦岭大熊猫的神秘面纱。

四川熊猫与秦岭熊猫是“兄弟”而非“父子”,这可是秦岭熊猫研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改写这一关系的是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方盛国,他根据新的动物分类学研究结果,将熊猫分为四川亚种和秦岭亚种。

秦岭亚种只有273只,仅占全国总数的17%,更为古老濒危,也更具遗传多样性研究价值。

两个亚种地域分隔1.2万年,相貌、色泽、体格有着明显差异,内行人扫一眼就能看出来:前者头大牙齿小,头长近似熊;后者头小牙齿大,头圆更像猫——不是我们豢养的猫咪,而是浣熊科的小熊猫。

前者胸部深黑色,腹部白色,下腹部毛尖黑色,毛干白色;后者胸部深棕色,腹部棕色,下腹部毛尖棕色,毛干白色,且有棕、白两色,更显漂亮娇憨,是国宝中的美人。

前者是娇小的林黛玉,最长1.4~1.5米;后者是富态的薛宝钗,最长1.7米。

秦岭东西走向的高大山梁成为天然屏障,阻挡住北方寒流,东南季风沿岭南汉江河谷长驱直入,气候温暖潮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高大的山体、复杂的地形,造成众多小环境、小气候,免除竹类大面积同步开花枯死给熊猫食源造成的威胁,也成为人类开发自然的壁障。

南坡山势缓,秦岭最后的熊猫村庄白忠德,1971年出生于陕西佛坪县,西安财经学院副教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西安市文联签约作家,陕西省散文学会青年文学委员会秘书长、西安市碑林区作协副主席。

白忠德的文学充满对故乡的眷恋、对秦岭的崇敬、对秦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想象,先后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瑞典、美国、加拿大等地区的30多家报刊发表散文、小说200余篇,出版散文集《摘朵迎春花送你》、《回望农民》、《斯世佛坪》等,曾多次获奖。

其中,秦岭动物生态散文集《我的秦岭邻居》引起社会各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先后获呀诺达生态文学奖提名奖、陕西省作协2014年度文学奖、陕西省社科界优秀科普作品奖以及冰心散文集奖。

94中国生态文明·双月刊PROSE 散文坡度小,适合大熊猫活动。

这里开发较早,人类活动频繁,彼此经常碰面,关系走得近。

植被茂密,自我恢复力惊人,提供着良好的栖息地和较为完整的食物链。

险峰林立,崖石纵横,形成众多独特的天然石洞或石穴,为其产仔、育幼提供了良好的保温性、安全性。

竹林是大熊猫的主要食物,是其分布的决定因素。

秦岭竹子种类多,巴山木竹、秦岭箭竹、龙头竹分布广泛,食粮充足。

上世纪八十年代轰动全球的竹子开花危机并没有对秦岭种群造成多少影响。

当地亘古独特的农耕文化,对大熊猫生存、保护发挥着重要作用。

农耕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猎人,以狩猎满足自身需要,或者小范围以物易物。

大熊猫肉粗不好吃,皮硬不好用,不属于狩猎品种。

近年来,秦岭地区建起多个自然保护区,以法律和行政手段保证着熊猫的自由平安。

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处。

保护区把佛坪县境西北部很大一片勾画出来,让熊猫在此舒适、自由、平安地生活。

保护区管理局依山而筑,层层石砌环形护坡蜿蜒,座座楼房拔地而起,气势雄伟,绿树成荫,竹篁滴翠,俨然一座城堡,人称秦岭深处的布达拉宫。

秦岭熊猫性情温顺,野外撞见人不怯生,更不会主动进攻。

胆子大不说,还熟谙人性,分得清敌我,知道这个世界上谁对自己好。

三官庙、大古坪,是秦岭深处的熊猫村庄,这儿的人和熊猫是近邻。

熊猫经常大摇大摆地走进村庄,造访这些邻居。

有时闯入牛圈,吓跑耕牛,自己待在里面享清福。

一旦有个三病两痛,就向邻居们求医问药,消灾祛病。

调皮时招人嫌,可爱时惹人喜,柔弱时叫人怜,聪慧时赢人赞。

摊上这样的邻居,又是国宝级的,村民们只好处处让着哄着宠着,自豪中夹杂着一丝丝无奈。

三官庙原本是秦岭山里一条普通的山谷。

相传山谷里有个回龙庙,里面供奉着天官、地官、水官三位神仙,分别掌管着天地水。

因了大熊猫的存在,三官庙变得不普通起来,在外界名声很响呢。

凡来佛坪考察观光采访的人,皆要来这里见识大熊猫。

历史上有名的傥骆道从三官庙西北部穿过,曾经车水马龙人口众多。

蒸笼场、骡马店、火地坝、李家沟、瓦房沟这些名字以及淹没在丛林荒草中的房屋遗址,昭示出昔日的繁华热闹。

皆因自然条件的恶劣制约了生产生活,境内居民大量迁出,目前只剩下9户57口人。

这些住户在东河谷底一字排开,长达三四里,是全县最偏远的一个村民小组。

这里没有学校、商店、卫生所,不通电,看不上电视,看病或上学要到100多里外的县城或50多里外的岳坝镇,最近的药店、商店也在20里外的大古坪村。

熊猫、羚牛这些珍稀动物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

土地原本瘠薄,又不能施用化肥农药,产量就不高。

不能搞基础设施建设,运输靠肩挑马驮,照明靠油灯蜡烛;居住的是泥土房,里面摆设极其简陋。

房前屋后开垦的坡地围上一人多高的篱笆,可那根本不管用,辛辛苦苦种下的庄稼,一夜间就让野猪、獾、熊糟蹋得颗粒无收。

羚牛等动物多次伤人,有一个村民还因此残废了,而无人伤害它们。

村民何庆贵说,野生动物毁掉庄稼,他们从没要求过赔偿。

国家有这方面政策,可野生动物不是政府让来的,便觉得没有理由要政府赔。

村民们种着枣皮树,往年价钱好的时候还能卖些钱,这几年几乎没人收,即使有收的,价钱也低得很。

国家发的退耕还林补偿费,是他们的一个收入。

另一个收入来自向导费,一年为客人找熊猫能得到报酬五千元左右,也有收入一万多的,这种机会极少。

当向导钻山体力消耗大,是年轻人的事,年纪大的是跑不动的。

有几家养了马,把游客的行李从凉风垭驮进来再运出去,钱赚得辛苦,还不稳定。

不过国家林业局已经禁止除科研工作者外的其他人员进入,这两项收入就大幅减少了。

家家喂几头猪,年底杀了熏成腊肉管一年,吃肉不花钱,等于把钱省了。

村民们却热爱着这片土地,热爱着秦岭山里的野生动物,自952016年第6期散文 PROSE觉参与森林防火、野外监测、反偷猎和动物救助,成为秦岭熊猫的保护神。

据说,保护站一共抢救过19只熊猫,11只是村民发现的。

一位大娘讲,一只熊猫迷了路,困在她家院中,老伴二话没说,上山砍了竹子招待这位贵客。

熊猫临走时还回头望望,感谢主人的盛情款待呢。

村民说,熊猫走农家很常见,它们常常趁着没人时进来“捣乱”一番,把厨房的炊具弄得稀里哗啦遍地都是,铁锅、木桶全成了它的玩具。

熊猫手重,有时就把家什整坏了,玩兴过后才回到山林。

有时竟然来农家看电视,偷吃放在灶头的馒头、稀饭,甚至赶走正在孵蛋的母鸡,把一窝蛋吃个精光,心满意足地开一次斋。

人们对突然来访的熊猫很是友好,当贵客招待。

我们能深深感受到熊猫与人和谐相处的自然与融洽,感受到秦岭山中人与自然的宁静与祥和。

村民们是住得偏远些,见识却不比外边人少。

这里经常来大小官员、科学家、艺术家、新闻记者,甚至是高鼻子、蓝眼睛、操着一口叽哩哇啦语言的外国人。

他们要在村民家吃饭住宿,要被村民带着进山找熊猫。

长期以来的感知与熏染,让这里的村民熟知天下大事和动植物知识,个个都是兽类专家、鸟类专家、博物学家。

也有村民学得一些外语,能与外国人简单对话。

虽说是夹生语言,却也把外国人唬得一愣一愣的,他们是惊讶于这群深山里的村民谙熟熊猫,还懂得他们的语言。

那神情,也是极肃穆、极敬重的。

熊猫村庄里的村民们,祖祖辈辈与熊猫等野生动物和谐伴生,贫穷而自足,坚韧而执着,好客而率性。

这里的宁静终于在2004年被打破,村庄的躁动始于这么件事: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与佛坪保护区联合建立熊猫野外研究基地,陕西省政府决定将三官庙村民搬离,从根本上解决社区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保护的矛盾。

熊猫村庄里的最后一批村民,面对命运的转机,把喜悦与落寞写在脸上。

村民们理解支持国家政策,有几户与保护区签订了协议,其余几户也愿意搬迁。

移民完成后,三官庙河谷两岸的熊猫栖息地将连成一片,生态也将得到彻底修复。

何庆贵表情复杂地说:“搬到交通便利、生活条件好的大古坪或县城,当然是好事,可是没有了经济来源,人吃啥喝啥?房子在这里,老祖宗埋在这里,还能经常看到熊猫,时间长了也就有感情了……” 老何的想法很朴素,也是个实情。

三官庙地区熊猫多,很容易见到。

因为经常打照面,彼此很熟悉,也便成了朋友。

这么大的山林单凭几个保护站人员,根本管不过来,村民们是熊猫保护的“义工”和帮手。

然而,国家有国家的考虑,这也是大局。

人类把原本属于熊猫的栖息地还给它们的时候,三官庙的村民却得牺牲自己的生活方式,离开祖祖辈辈生长于斯的家园,走向另一个陌生的地方。

在秦岭这片土地上,秦岭人和熊猫相伴相生,留下许许多多有趣而感人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还在继续。

秦岭大熊猫 雍严格/摄96中国生态文明·双月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