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1研水环境化学原理_绪论_第一章

合集下载

《水环境化学》课件

《水环境化学》课件

水环境化学的重要性 和应用
水环境化学对于保护水资 源、维护环境、促进可持 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单位体Fra bibliotek溶液中 最多能溶解多少物质,它是 表征物质在水中溶解程度的 重要参数。
离子强度
水中的离子强度是所有阴离 子和阳离子的浓度之和和它 们的电荷平方和之比的平方 根。
pH值
水环境监测方法
通过水质监测,及时发现水体 污染的情况,采取有效的技术 措施来防治和修复水体污染。
水环境化学的未来
1 水环境化学的发展趋势
未来水环境化学将逐渐转向绿色、可持续和低碳化发展。
2 水环境化学的应用前景
水环境化学需求将继续增长,未来将更多地应用于水资源保护、净化和开发领域。
3 水环境化学的挑战与机遇
水环境化学
水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资源之一,水环境化学是研究水体的化学性质、污染及 其净化和水质监测的学科。
水环境化学简介
什么是水环境化学?
水环境化学是研究水及其 体系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 中的各种过程所涉及到的 化学现象的学科。
水环境化学的研究对 象和内容
研究水环境中各种物质的 迁移、转化和去除,以及 不同水环境对生态环境的 影响。
3
物理污染物
有些物理污染物如悬浮物、浮游生物、颗粒物或沉积物都会影响水的质量和可用性。
水的净化与处理
常见水污染物的去除方法
颗粒物、悬浮物主要通过过滤 和沉淀去除,生物污染物主要 通过消毒去除,化学污染物主 要依靠氧化、还原、沉淀和离 子交换等方法除去。
常见水处理技术及其原理
如生物处理、深度处理、反渗 透等技术,利用技术手段将水 中的污染物清除或降低到符合 生产和生活需求的标准。

第一章水环境化学绪论

第一章水环境化学绪论

该文档是极速PDF编辑器生成,如果想去掉该提示,请访问并下载:http:///养殖水环境化学解决4个问题水里有什么?它们有什么作用?它们的迁移转化规律?如何实施调控?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天然水的主要理化性质第三章天然水的主要离子第四章溶解气体第五章天然水的pH和酸碱平衡第六章天然水中的生物营养元素第七章天然水中的有机物第八章天然水中的重金属第九章污染物的毒性与毒性试验第十章几种主要类型的天然水的水质第十一章水质标准与水质评价教材:《养殖水环境化学》雷衍之中国农业出版社《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雷衍之中国农业出版社推荐阅读:Water quality:An Introduction by Claude E. Boyd第一章绪论教学要求:•掌握天然水体和水质的概念;•掌握点源和非点源;•掌握专一性指标和非专一性指标。

•了解养殖水环境化学的性质、内容和学习任务。

第一节环境第二节水环境第三节养殖水化学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一节环境环境的概念•围绕着某一有生命主体的外部世界称之为环境。

•相对于人这一主体而言的外部世界,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指出: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等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

Environment is everything that affects an organism during its lifetime.Environment is the sum of all external conditions affecting the life, development and survival of an organism.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作为中心事物的人类与作为周围事物的环境之间的矛盾。

环境问题的发展历史(1)原始捕猎阶段(2)农牧渔业阶段(3)现代工业阶段该阶段根据环境问题的特点可分为三个阶段:•工业革命阶段•工业发展阶段(八大公害public nuisance )•现代工业阶段镉(1931-1975) 米糠事件多氯联苯(1968)四日事件(哮喘病)SO2,粉尘,重金属(1955)水俣事件甲基汞(1953-1961)伦敦烟雾事件烟尘及SO2 (1952)多诺拉烟雾事件烟尘及SO2(1948)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1943)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烟尘及SO2(1930)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年12月1日-5日,比利时的马斯河谷工业区,外排的工业有害废气(主要是二氧化硫)和粉尘对人体健康造成了综合影响,其中毒症状为咳嗽、流泪、恶心、呕吐,一周内有几千人发病,近60人死亡,市民中心脏病、肺病患者的死亡率增高,家畜的死亡率也大大增高。

环境化学-王版各章名词解释

环境化学-王版各章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1、环境化学研究的内容;主要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

2、环境污染;由于认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

3、环境污染物:是环境化学研究的对象,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改变,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与生物的物质。

4、优先污染物;指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的潜在危险大因而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的污染物。

5、环境效应;是指由环境变化而产生的环境效果6、环境效应化学:在多种环境条件的影响下,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所引起的环境效果。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1、一次污染;是指污染物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所引起的污染2、二次污染;是由一次污染物经化学反应形成的污染物如CO,SO2,NO3、辐射逆温;晴朗平静的夜晚,地面因辐射而失去热量,近地气层冷却强烈,较高气层冷却较慢,形成从地面开始向上气温递增。

4、地形逆温;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山坡下沉到谷地,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气温的倒置现象。

5、温室效应;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6、光量子产率;化学物质吸收光量子后,所产生的光物理过程或光化学过程相对效率。

7、气温垂直递减率气温随高度的变化通常以气温垂直递减率(Г)表示,即每垂直升高100m,气温的变化值:T-绝对温度,K;Z-高度。

8、光化学反应;物质一般在可见光或紫外线的照射下而产生的化学反应。

9、气溶胶;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

10、酸雨;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pH小于5.65的酸性降水。

11、湿沉降;下雨时,高空雨滴吸收包含酸性物质继而降下时再冲刷酸性物质降到地面。

12、干沉降:不下雨时,大气中酸性物质可被植被吸附或重力沉降到地面。

环境化学复习题库

环境化学复习题库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8090。

2、环境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环境污染物。

3、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机械、物理-化学和生物迁移三种方式。

4、人为污染源可分为_工业_、农业_、交通_、和生活_。

5、如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划分,环境效应可分为环境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三种。

二、选择题1、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AA热岛效应B温室效应C土壤的盐碱化D噪声2、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A B C D3、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污染水体后引起的A B C D三、问答题1、举例说明环境效应分为哪几类?2、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一、填空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光离解反应方程式:(1)2+ hν + O(2)2 + hν + 或2 + hν H + 2(3)3 + hν + 2(4)H2+ hν H + 或H2+ hν H2 +(5)3X + hν 3+ X2、大气中的2可以转化成3、3和3等物质。

3、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4、乙烯在大气中与O3的反应机理如下:(O3)22O3 + 22H225、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粒度、化学组成和性质有关,去除方式有干沉降和湿沉降两种。

6、制冷剂氯氟烃破坏臭氧层的反应机制是:+ 1 ++ O3O2 +O2 +7、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中的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光化学烟雾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

8、大气颗粒物的三模态为爱根核模、积聚模、_粗粒子模。

9、大气中最重要的自由基为。

10、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有2_、4、、_氯氟烃等。

11、11和1211的分子式分别为3和2。

12、大气的扩散能力主要受风和湍流的影响。

13、大气颗粒物按粒径大小可分为_总悬浮颗粒物、_飘尘_、降尘、可吸入颗粒物。

14、根据温度垂直分布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_、热层和逸散层。

水化学绪论

水化学绪论

• 时空分布不均匀是我国水资源的另一个 问题。年降水量基本呈现由东南沿海向西 北内陆递减的趋势。东南沿海径流深为 1200mm,而西北干旱地区小于50mm,甚 至为0。南方人均河川径流可达3600m3, 北方地区人均仅720m3,仅及南方人均的 1/5,使我国北方农村、城市都严重缺水。 为了解决我国北方缺水问题,酝酿研究了 几十年的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工程已于 2002年底开工。中线工程将于2003年底开 工。
悬浮物
电导率 pH 硬度
碱度
无机酸度
Ⅱ 化学指标
(A)非专一性指标
表示水样中可溶性电解质总量
水样酸碱性
由可溶性钙盐和镁盐组成,引起用水 管路中发生沉积和结垢
一般来源于水样中
OH-、C
O 23
、HCO3-
离子。关系到水中许多化学反应过程
源于工业酸性废水或矿井排水,有腐 蚀作用
(B)无机物指标

在不同条件下可呈 Fe2+或胶粒 Fe(OH)
(C)非专一性有机物指标
生物化学需氧 水体通过微生物作用发生自然净化 量(BOD) 的能力标度。废水生物处理效果标

化学需氧量 (COD)
有机污染物浓度指标
高锰酸盐指数 易氧化有机污染物及还原性无机物 的浓度指标
总需氧量 (TOD)
近于理论耗氧量值
总有机碳 (TOC)
近于理论有机碳量值
酚类
多数酚化合物对人体毒性不大,但 有臭味(特别是氯化过的水),影 响可饮用性
• ①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过度地向自然索取 物质和能量(特别是燃料、矿物和木材 等);
• ②在物质生产和日常生活过程中向 环境释放出废物和废能(特别是化 学污染物和辐射能);
• ③经济建设(如农村城市化、围湖 造田、兴建水坝等)引起对环境干 扰;

环境化学名词解释完美整理编辑版

环境化学名词解释完美整理编辑版

第一章绪论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它既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化学科学的一个新的重要分支。

污染控制化学:主要研究控制污染的化学机制和工艺技术中的基础性化学问题。

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

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称为环境污染物。

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称为环境问题。

环境效应:自然过程或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谓之环境效益。

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分:环境物理效应:由物理作用引起的。

环境化学效应:在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下,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环境效应。

环境生物效应:环境因素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变异而产生的后果即为环境生物效应。

污染物的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移及其所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

污染物的转化: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存在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

环境本底:也称环境背景值某地未受污染的环境中某种化学元素或化学物质的含量(浓度)。

环境容量:特定环境单元在不影响其特定环境功能的情况下,能够容纳污染物的最大量。

这里的特定环境功能一般以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

生物半衰期(BHL):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后,在代谢作用下,污染物削减到初始浓度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即生物半衰期优先污染物:由于化学污染物种类繁多,世界各国都筛选一些毒性强、难降解、残留时间长、在环境中分布广的污染物优先进行控制,称为优先污染物。

全过程控制模式:主要是通过改变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路线,使不生成有害的中间产物和副产品,实现废物或排放物的内部循环,达到污染最小量化并节约资源和能源的目的,也就是当前政府和学术界所提倡的“循环经济”模式。

第4篇++水环境化学++第1章+天然水的组成和性质

第4篇++水环境化学++第1章+天然水的组成和性质

“赤潮” 赤潮”
18
--水体污染物 水体污染--水体污染物 有毒有害污染物质
-----使体液和组织发生生化和生理功能的变化,引起暂时或特久的病 理状态,甚至危及生命的物质。 (1)重金属 (2)无机阴离子 (3)“三致” 物质
有毒有害污染物对生物的综合效应 相加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
19
--水体污染物 水体污染--水体污染物 放射性污染物 核动力工厂排出的冷却水、向海洋投弃的放射性废物、 核爆炸散落物、核动力船舶事故泄漏的核燃料
水体:CO2、H2CO3、HCO3—、CO32—等四种化合态; CO2、H2CO3合并为H2CO3,H2CO3含量极低,主要是溶解性 气体CO2。
8
---天然水碱度 天然水性质---天然水碱度
碱度
水中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即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总量。
组成水中碱度的物质
(1)强碱在溶液中全部电离生成OH-离子; (2)弱碱在水中发生反应生成OH-离子; (3)强碱弱酸盐(碳酸盐、硅酸盐、磷酸盐、硫化物和腐殖酸盐等,水 解生成OH-或者直接接受质子H+)。
3
天 然 水 系 类 别
4
--形成过程 天然水组成--形成过程 天然水--化学组成----风化过程、 天然水--化学组成----风化过程、土壤生成 --化学组成----风化过程
地壳中原生岩石(火成岩)---经过风化、迁移和沉积作用---沉 积岩---地壳变迁---火成岩(岩石循环) ---悬浮态和可溶态物质(输送者)---物质化学转化---反应物 水---
28
水体环境的氧化水体环境的氧化-还原作用
天然水、污水的氧化天然水、污水的氧化-还原反应
----微生物催化反应 ---电子迁移+质子迁移 氧化-还原反应缓慢 还原反应缓慢) (氧化 还原反应缓慢)

水化学1ppt-水环境化学(1)

水化学1ppt-水环境化学(1)
据预测,30-40km高度的奇氧损失由NOx循环支配, 50km海拔以上高度则由HOx循环支配奇氧损失
据推测,在30-40km高空中的奇氧损耗主要是由NOx 循环催化引起的,而在50km以上高空中HOx循环催 化是引起奇氧损耗的主要原因
有人预测,海拔30-40km处的奇氧损耗是由NOx循环 主导的,50km以上则由HOx循环主导
—H2CO3 —HCO3—CO32-
酚酞变色
甲基橙变色
22
例2——已知碱度和pH,求各物种浓度
已知水体的总碱度为1.00× 10-3mol/L ,计 算pH8和pH10时水中H2CO3、HCO3-、 CO32-浓度(假定只由它们构成碱度)
23
解答
pH=8时,碱度以HCO3-为主,所以可假 定 再根据离解常数和pH分别得到
酚酞变色
甲基橙变色
20
2)酸度
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总量,代表中和强 碱的能力
无机酸度 酚酞酸度(二氧化碳) 总酸度
21
3)碱度、酸度、碳酸盐总量、pH之间的 关系
根据滴定结果,可以推算: 总碱度-碳酸盐碱度=碳酸盐总量 二氧化碳酸度-无机酸度=碳酸盐总量 总碱度+二氧化碳酸度=碳酸盐总量
33
解答(续)
要调节到pH=9.0,cT=2mmol/L,用 NaHCO3增加cT,应投加0.35mmol/L, 这同时增加碱度0.35mmol/L。
计算pH=9.0和cT=2mmol/L时的碱度,求 所缺的碱度,由NaOH补足。
34
例6:好氧呼吸导致的pH变化
已知初始TOC浓度为6mg/L,pH=6.9,碱度 为1.2mmol/L。如果发生好氧呼吸,水中的有 机物全部分解,且释放出NH4+,请求出最终 的pH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位: 符号:
4.海水的盐度 ●盐度的最初含义 当海水中的溴和碘被相当量的氯所 取代, 碳酸盐全部变为氧化物, 有机物完全氧化时, 海水中所含全部固体物的质量与海水质量 之比,称为盐度 以10-3或‰为单位, 用符号S‰表示
●盐度的氯度定义 S‰ = 0.030 + 1.8050 Cl‰ (注) S‰ = 1.80655 Cl‰
●人均占有量比较贫乏
205.03.20.中央电视 台,水均益:只有世 界平均值的1/3
人均占有年平均河川径流量(2260m3) 不足世界平均值的1/4 ●是美国人均占有量的1/6 ●是前苏联的1/8,巴西的1/19 ●是加拿大的1/58。 ●从人均、亩均数据看,我国水资 源的供需矛盾突出。
●时空分布不均匀: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水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离 子、溶解气体、营养盐类、有机物质、有毒 物质),物质转化关系和水质变化规律。 (2)掌握天然水中固相溶解与沉淀、气体 溶解与逸出、吸附与解吸、氧化与还原、络 合与解离过程的基本理论,并具有初步运用 的能力;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续)
(3)在适宜的盐度范围内,频繁的盐度波动 对生长有影响(盐度实验时要注意)
(4)离子组成不同耐盐能力不同。
淡水鱼类适应的盐幅 与pH、碱度有关
• 鲢: S (24hLC50)=39.75-3.78pH
n=8 ,r=0.999 • 鳙: S (24hLC50)=49.25-4.78pH n=8 ,r=0.983
天然水的主要理化性质 天然水的盐度密度和化学分类 天然水的依数性和透光性 天然水的导电性 水的流转混合与水体的温度分布
绪论
§0-1 环境化学与水环境化学
一、环境化学的任务和研究内容
1,关于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的概念——研究人类环境质量及其 控制、改善的原理、技术和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是从上世纪80~9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的新兴学 科 ※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环境化学、环境生物 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地学、环境工程学、环境 医学、环境管理学、环境经济学、环境评价学, 等
2 15 5/ 2 15
•质量分数为32.4356•●海水离子总量ST 与盐度S‰ 、 实用盐度 S 的关系:
{S T }g/kg 1.0051 {S ‰}103 1.0051 S
5,含盐量与水产养殖的关系
( 1)水生生物有一定的适应盐幅
(2)同一生物不同生长阶段耐盐能力不同
一、天然水质系的一般构成 1,常量 微量 痕量的划分 常量〉50mmol/L〉微量〉50μmol/L〉痕量 2,海水淡水中的常量元素 3, 海水主要成分含量的恒比性 问题:盐度 氯度 矿化度 离子总量 概念有何 异同?
原始盐度定义 盐度的氯度定义 实用盐度
各是什么意思?
天然水质系的一般构成
一般常量元素 (海水与淡水)
• 水环境化学原理
• • • • • •
主要教学内容: 1、天然水中主要化学物质迁移转化规律*; 2、天然水中主要的化学反应过程* 3、水生生物毒性试验方法* 4、水质标准与评价 5、环境水质检测的质量保证
• 参考书:《养殖水环境化学》雷衍之主编,2004
水环境化学(1)
绪论 第一章 §1-1 §1-2 §1-3 §1-4
*有机物化学降解过程与光化学降解过程 *金属与类金属元素的甲基化过程 *持久性有机污染毒物的定量结构与活性关系 等等
三、“水环境化学”课程的 内容和教学要求
1,教学内容 ——在讲授本科水化学课程主要内容的基 础上,进一步讲授水化学的一些基本原 理,以便更好理解水环境中发生的化学 过程(重点是养殖水体) ——水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方法
• 注:这一公式是根据从波罗的海、挪威
海及红海取得的9个水样,分别测定盐度 和氯度而得到。其中6个水样取自波罗的 海。海水组成受河水影响较大。此关系 难以准确代表大洋海水情况。
● 1978实用盐度(S)定义:
S 0.0080 0.1692K

1/ 2 15 3/ 2 15
25.3851 K15 14.0941 K 7.0261 K 2.7081 K
(3)掌握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行为(迁移和转化) 的一般规律。初步掌握毒物毒性的研究方法; (4)了解水质监测质量保证的主要环节和方法。 (5)培养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实事求是的科学态 度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3,课时安排
*主要参考书
1,教材:养殖水环境化学,雷衍之主编。北京:中国农业 出版社,2004。 2,其他参考书: (1)水环境化学,陈静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2)淡水养殖水化学,雷衍之主编,广西科学技术出 版社,1993。 (3)水化学,陈佳荣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 (4)水质标准手册,夏青 张旭辉 主编,中国环境 科学出版社,1990。 (5)水生生物毒性试验方法,周永欣 章宗涉编著, 农业出版社,1989
§0-2 环境过程与水
一、纯水的特性和液态水的结构
液态水的闪动族团模型(陈p20)
二、水的地球化学循环
中国的水资源状况 (略)
液 态 水 的 闪 动 簇 团 模 型
返回
簇团
液态水的Frank-Wen闪动簇团模型
我国的水资源状况
●我国水资源总量比较丰富: 平均年降水量为6.19×1012 m3 平均降水深 648mm ,平均河川径流 量2.7×1012m3,合径流深284mm 约占全球径流总量的 5.8% ,居世界 第6位。
一、环境化学的任务和研究的内容(续) 2,环境化学的发展 环境化学是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出现了 “光化学烟雾”、“水俣病”、“骨痛病” 等环境污染灾害后迅速发展起来的 。 涉及大气、水、土壤三个生态体系。
3,环境化学研究的内容 • 环境化学是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 中的来源、存在形态、化学特性、行为和 化学原理 效应、控制和治理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 学 • 环境化学是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 宏观的环境现象及防治方法,研究其中的 化学机制
盐度的变化
• 1、蒸发:敞口慢性实验,夏季纳水池塘 • 2、结冰:初春 • 3,降水: • 4,添加其它物质: • 所以: 在科研和生产中,盐度是最基本的一个
指标,不可忽略。
海水中另外的 常量元素
返回
二、天然水的含盐量 (重点)
1.离子总量 ST
c(Na+)+ c(K+)+ c(1/2 Ca2+)+c(1/2Mg2+) = c(HCO3-)+ c(1/2CO32-) + c(1/2SO42-)+ c(Cl-)
ST=∑ρi
; ST=∑ci
c(Na+) + c(K+) = ∑ cj (1/nAjn-) – c(1/2 Ca2+) – c(1/2Mg2+)
思考题
• 1、水环境化学在环境化学的分支中占有
怎样的地位? • 2、环境化学的研究目的和特点是怎样的? • 3、目前环境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那些? 在养殖生产上还有那些工作要做? • 4、我国水资源状况如何?它决定了怎样 的养殖生产发展方向?
第一章 天然水的主要理化性质 §1-1 天然水的盐度密度和化学分类
●年降水量基本呈现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趋势。东 南沿海径流深为 1200mm,而西北干旱地 区小于50mm,甚至为0。 ●南方人均河川径流可达 3600m3 ,北方地 区人均仅720m3,仅及南方人均的1/5 ●我国北方农村、城市都严重缺水
●南水北调工程
●东线工程已于 2002年底开工.目的是解决京、 津和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中线工程已于2003年底开工。 ●东、中、西三线调水工程都完成后,将形成我 国水资源调配的网状结构,做到水资源的合理 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我国的缺水状况不会根本改变 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节水的水产业 是我国长期努力的目标。 ●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减少水质型缺水现象的出 现,
一、环境化学的任务和研究的内容(续3)
3,环境化学研究的内容(续) (1)环境分析化学 (2)各圈层环境化学 (a)大气环境化学 ( b )水环境化学 ( b )水环境化学 (c)土壤环境化学 (3)环境工程化学
二、水环境化学的研究领域
1,研究对象——水质系 *天然水质系的复杂性 2,研究内容 ——研究天然水体化学物质的来源、存在形 态、迁移转化、生态效应及防治方法等 ※重点研究的污染物:重金属(包括类金 属)、耗氧有机物、持久性有机物
天然水质系的一般构成
返回
2,水环境化学研究的内容(续)
※研究的水域: *江河 湖泊 水库 近海的重点水域
*地下水—— ——近年国外对地下水污染问题的研 究非常重视,因为由于垃圾填埋引起了 地下水污染。
2,水环境化学研究的内容(续) ※研究的应用基础理论:
当前主要集中在
*界面物理化学过程
*金属形态转化动力学过程
2.矿化度 ——用过氧化氢氧化后蒸发,在 105~110℃干燥剩余的残渣,然后称重
Ca2+ + 2HCO3- = CaCO3↓ + CO2↑ + H2O↑ 在蒸发过程中有 HCO3- 的损失! (损失50.8%)
3.海水的氯度(Cl) ●氯度的初始定义:
将1000g海水中的溴和碘以等当量的氯 取代后,海水中所含氯的总克数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