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逢入京使
注释∶
[唐]岑参
①入京使:回京的使者。
故园东望路漫漫, ②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
双袖龙钟泪不干。
安的家园。漫漫:形容路途 遥远。
马上相逢无纸笔, ③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
凭君传语报平安。 ④凭:托。
译文:回头向东望自己的故乡,路途遥远迷漫; 满面泪水沾湿了衣袖,涕泪依然擦不干。途中 与你在马上邂逅,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笔与纸; 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弹琴复长啸.
或弹弹琴,或吹吹口哨。
深林人不知,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
明月来相照。
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鉴赏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 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 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 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 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 意境,融情景为一体,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 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 平淡淡,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 大手笔。
•作雪:装作雪,化作雪的模样。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诗意:花草树木探得消息,得知春天用不了多 久就要离去了,为了将春天多留些时日,各自 都使出了最大的本事,争芳吐艳,各显美丽姿 色。一霎时,万紫千红,春色满园。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诗意:杨花榆荚虽然没有任何姿色,无法 像其他花草那样呈现娇艳,但是他们也不 自卑,化作了漫天雪花,翩翩起舞纷飞。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 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 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 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 章四大家”。
课外古诗词诵读

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而言,为结句蓄势。“折柳”二字 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折柳代表一种习俗,一个场 景,一种情绪,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它能唤起 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 起来。“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是主观情感的推演,不 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思乡之切。李白这 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 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古诗主旨
这首诗通过对客居 洛阳城时夜间闻笛声的 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 无限的思乡之情。
逢入京使
岑参
作者简介
岑参(715-770),江陵人,唐 代边塞诗人。因仕途原因,几度出 塞,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 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深切的感受, 故其边塞诗佳作尤多。
朗读停顿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朗读停顿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古诗理解
1.词义:
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篁,竹林。 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这里指吟咏、 歌唱。 深林:这里指“幽篁”。 相照:照射我,意思是明月来陪伴我。
2.诗意:
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奏古 琴,时而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的深处,只有一轮明 月在静静地映照。
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表现了一种 清静安详的境界。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 时而弹奏古琴,时而高歌长啸。其实,不论“弹琴”还 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 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思想感情
表达诗人对盛唐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 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 切感伤。
岑参
一、标题解读
行 军/九 日/思/长 安 故 园
时间:九九重阳日 事件:行军,在军旅 情感:思念长安
二、知人论世
岑参,唐代边塞诗人,曾任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 世称“岑嘉州”。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李益(公元748-829年),字君虞,凉州姑臧(今甘 肃武威)人。广德二年(764)随家迁居洛阳。大历四年 (769)进士,授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尉。多次从军 边塞出任幕僚,脱离军府后漫游江淮,入长安历任中书 舍人、集贤殿学士、右散骑常侍等职,终于礼部尚书衔。 中晚唐的重要诗人,尤以七言绝句和边塞诗著称。
• 受降城外/月如霜。
• 不知何处/吹芦管, • 一夜征人/尽望乡。
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象雪, 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大漠月夜图
1. 画面描述:
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 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 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暮春时节,在阔别 四十多年以后,流落江南的杜甫在潭州与同样流落异乡的李 龟年偶然相逢。这时候,唐王朝由于遭受了八年的安史之乱, 整个社会已经从“开元盛世”的繁荣昌盛迅速跌落下来。
三、整体感知
1. 李龟年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风光无限 地点:岐王宅里 崔九堂前 时间:寻常、几度
1. “不知何处”,不知在何处吹来的笛声,写出了诗人 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边塞夜景的空寥寂寞。
2. “一夜”和“尽”,笛声在扩散,愁思在蔓延,征人 们听到芦管悲声,催发出深重和急切的思乡之情。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2.“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词中“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带给我们 怎样的启迪? __此__句__运__用__了__一__语__双__关__的__手__法__。__自__然__界__的__雨__晴__既__属__寻__常__,__人__生__也__会__面__临_ _阴__晴__风__雨__,__面__对__成__功__要__淡__定__泰__然__,__面__对__苦__难__要__镇__定__从__容__。__
3.《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象征词人想扫荡黑暗,把光明 带给人间的句子是:__斫__去__桂__婆__娑__,__人__道__是__,__清__光__更__多__。
4.《浣溪沙》中意境寥廓,让人联想起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的句子是:__一__抹__晚__烟__荒__戍__垒__,__半__竿__斜__日__旧__关__城__。表达词人愁绪 纷乱、心情悲伤的句子是:__北__风__吹__断__马__嘶__声__,__深__秋__远__塞__若__为__情__!
(三)阅读辛弃疾的《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完成题目。 5.“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 赏析。 _____运__用__了__想__象__、__象__征__的__手__法__。__词__人__幻__想__飞__入__月__宫__,__砍__去__枝__叶__婆__娑__的__ _桂__树__,__这__样__洒__向__人__间__的__月__光__会__更__多__。__桂__树__象__征__朝__廷__中__阻__碍__北__伐__的__人__,__ _这__几__句__形__象__委__婉__地__表__达__了__词__人__要__扫__清__这__些__势__力__,__把__光__明__带__到__人__间__的__报__ _国__理__想__和__坚__定__信__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件

处远眺,( 然而在这战
无 人 送 酒 来。
乱的行军途
赏析:劈头一个“强”字,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 中),没有 清景况。 “登高”二字紧扣题目中的“九日”,次 谁能给我送 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暗寓题目中“行军”的特定环 酒来。
课外古诗词诵读/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教师精彩课堂用语(听说读问写)(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1、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 2、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3、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 4、我从你们的姿态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 5、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6、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7、我的解释不知是否令你们满意,课后让我们大家再去找有关的书来读读。 8、你们的眼神告诉我,你们还是没有明白,想不想让我再讲一遍? 9、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10、从听课的情况反映出,我们是一个素质良好的集体。 1、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 2、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 3、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4、××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再补充。 5、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但是嘴上说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再请你学说一遍。 6、说,是用嘴来写,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段话,首先要说清楚,想好了再说,把自己要说的话在心里整理一下就能说清楚。 7、对!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 8、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9、说话,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别人交流。说时要想想,别人听得明白吗? 10、说话,是与别人交流,所以要注意仪态,身要正,不扭动,眼要正视对方。对!就是这样!人在小时候容易纠正不良习惯,经常 注意哦。
语文八年级上 课外古诗词诵读 (2)

天气,一样的亭台,但是“夕阳西下几时回”点破了其
中蕴含的深意——时光易逝难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
曾相识燕归来”是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慨叹。“似曾相识
燕归来”看似可聊以自慰,实则使词人内心的愁苦更加
强烈。词人面对落花归燕,触目伤怀,抑郁难解,孤独
寂寞之中,只能独自徘徊在花园的小路上,在记忆中寻
找逝去的年华。
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浣溪沙
知识备查
课外古诗词诵读/
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 北宋政治家、 文学家。字同叔,谥号元献。抚 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其词擅 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 情致,语言婉丽。今存《珠玉词》 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课外古诗词诵读/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 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 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 鸥鹭。
词语解释 【常记】时常记起。“难 忘”的意思。 【溪亭】溪边的亭子。 【日暮】黄昏时候。 【沉醉】大醉。 【兴尽】尽了兴致。 【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 这里指天黑路暗了。 【回舟】乘船而回。 【争渡】奋力把船划出去。 【惊】惊动。
水鸟。
整体感知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
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发出芳香,隐隐传 来歌声,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 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被船儿惊起 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精读细研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诗词赏析
整体感知
课外古诗词诵读/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 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把握诗词大意,背诵古诗词,学习鉴赏古诗词的技巧。
2.感受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阅读兴趣。
3.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4.体会《咸阳城东楼》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5.体会《无题》中烘托、比喻、象征手法的运用。
6.体会《行香子》中动静结合、白描和寓情于景手法的运用。
7.体会《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词人浓墨重彩的“愁”。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教学难点: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四首古诗词的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咸阳城东楼一、导入新课,走近诗歌教师:咸阳在古时候叫什么?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学生回答。
)教师:当诗人和一个充满历史故事的城市相遇的时候,会产生怎样的情思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咸阳城东楼》。
想要对一首诗有更深刻的理解,我们需要对作家及作品的写作背景有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相关内容。
板书课题:咸阳城东楼(出示课件3)二、知识备查,扫清障碍1.作者简介教师:同学们,有一位唐朝的诗人,诗皆近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他是谁呢?预设:(出示课件4)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丹阳(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
晚年归润州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曰《丁卯集》。
其诗皆近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
诗多写“水”,故有“许浑千首湿”的美名。
2.背景资料教师:了解本诗的背景资料,有助于我们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预设:(出示课件5)诗人在宣宗大中三年(849年)任监察御史的时候,大唐王朝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
一个秋天的傍晚,他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见太阳西沉,乌云滚来,凉风阵阵……诗人的忧愁思乡之情和吊古伤今之感袭上心头,交织在一起,于是即兴写下了这首意蕴别致的七律。
《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4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梁甫行/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创作背景
• 曹植自曹丕篡位后,诗人被贬到贫困的海边,在自己生存的艰难不 幸的环境中,看到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痛 苦,有感而发,写下这首慷慨激愤之作。
梁甫行/曹植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神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年老的骏马虽然伏在马槽旁,但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 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壮志豪情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有气节有壮志的人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人寿命的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 不甘衰老、事在人为(富含哲理)
•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古诗十九首》就产生于这 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
春意盎然
绿叶发华滋。 满树绿叶衬托着繁盛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攀条折其荣,
wèi
将以遗所思。
我攀引枝条,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
家园荒芜,狐兔出没
狐兔翔我宇。 狐兔在房屋周围自在地行走。 环境荒蛮、 恐惧凄楚
小结
• 本文以白描的手法,言简意赅地全方位展现了边海人们的痛苦生活, 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我会背
1.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2. 龟虽寿/曹操 3. 赠从弟(其二) /刘桢 4. 梁甫行/曹植
课外古诗词诵读
八上
2023.9
课外古诗词诵读
1.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主旨归纳】本诗是诗人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
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
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仍未安定的国家而忧虑不已。
【主旨归纳】这首诗通过溯古思今,表达了对贾谊的同情、对汉文帝的指责、对自身际遇的慨叹和对当今统治者的不满。
【主旨归纳】此诗抒发了诗人内心的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
感情真挚婉曲,诗风沉郁。
【主旨归纳】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羁旅的辛苦和无奈。
【主旨归纳】这首诗是许浑登临怀古的代表作。
诗歌通过写诗人在咸阳城东楼晚眺时所见之景物,表达了他对唐王朝日薄西山的无限感慨之情。
【主旨归纳】这首诗运用比喻、象征手法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寄寓对爱情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感情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主旨归纳】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浅近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
它一反词人其他词中常有的哀怨情调,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以轻松愉快的美的享受。
【主旨归纳】这首词通篇言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词人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在自嘲自讽之中,写尽了人生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