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课外古诗词诵读
九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

2.《诗境浅说》评“山雨欲来风满楼”可谓“绝妙好词”,试从内容角 度赏析。
“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全诗的名句。周围的群山雨意越来越浓,大雨即 将到来,城楼上已是满楼的狂风。全句只有寥寥七个字,十分形象地写出山 城暴雨即将来临的情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作者准确地抓住了暴雨到来 前狂风满楼的自然界变化特点。但是作者并不仅仅只是写自然界的变化,而 是包含着另外一层意思。唐皇朝的统治,已经面临着崩溃在即的危机,社会 也到了大变动的前夕。现在人们多用来说明社会大出了围墙、茅堂、桥、流水等意象,表达了作
者喜爱之情。
C.本词着力表现了清新自然、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农家田园景象。
D.正如词人“倚东风,豪兴徜徉”,本词主要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旷
达洒脱的情怀。
9
6.请赏析这首词的语言特色。 ①通俗生动,朴素清新,质朴自然。“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如同口语, 生动自然。写景如“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色彩简单鲜明又显出农家 本色。②用词准确。“倚东风,豪兴徜徉”,“豪兴”点明心情, “倚”“徜徉”则写出诗人怡然自得的神态。“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啼”“舞”“忙”与三个动物的活动特点相对应,写出了春天的生命活力。 ③句式整齐,格调轻快。本词句式都是三、四字句式,轻快流畅。
10
(四)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 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7.前人在评论这首词时曾说,“愁”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中“愁”在上 下两阕中的寓意分别是什么? 上阕的“愁”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下阕的“愁”是关心国事、 怀才不遇的哀愁。
人教版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1
(一) 咸阳城东楼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8首古诗词 阅读鉴赏题背诵 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8首古诗词阅读鉴赏题背诵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月夜忆舍弟/ 杜甫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商山早行/ 温庭筠课外古诗词诵读(二)咸阳城东楼/ 许浑无题/ 李商隐行香子/ 秦观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内容主旨: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2.“月是故乡明”是千古名句,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
这两句采用移情手法,在自然景物的描述中融入主观感受,写景生情,景随情变,是诗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此外,今夜露白、故乡明月的词序稍作变化,化平凡为神奇,成为千古名句。
3.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样的,但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诗人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
这种以幻作真的写法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浓浓思念。
故乡的月亮并非真的更亮,但是却寄托了人们对家乡最深的感情。
4.理解诗歌尾联的意思及表达的情感。
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
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抒写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之情,使我们想起了杜甫《春望》中的另外两句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
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
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优质课件)语文九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一)《长沙过贾谊宅》

伤和对强加于身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 之情。
写作特色
在构思上: 以景衬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悲景衬悲情 写作手法: 双关、反问、用典、情景交融、借 史抒怀等
板书设计
长
沙
首联:奠定感情基调(悲)
过
颔联:渲染环境(秋草、寒林) 悲景悲情
贾
颈联:反语、双关
谊
尾联:自怜之意,溢于言表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把握节奏
听音频,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作者简介
刘长卿(?-789),字文房,河间人,唐 代诗人。
天宝年间登进士第,肃宗时为长洲尉,摄 海盐令,因事下狱,贬为藩洲南巴尉(今广东 电白)。后为转运使判官、淮西转运留后。被 诬,贬睦洲(今浙江建德)司马,迁随刺史, 死于任上。世称刘随州。有《刘随州集》。
5、《长沙过贾谊宅》中,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以 及欲求解脱而不可得的苦闷的诗句是:
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 。
刘长卿的诗多写个人穷愁不遇。善写五 律,以“五言长城”自负。
写作背景
刘长卿“刚而犯上,而遭迁谪”(高仲武《中兴间气 集》)。第一次迁谪在唐肃宗至德三年(758)春天,由苏州 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县尉。
第二次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 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浙江建德)司 马。
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 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 或登高望远、咏叹史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 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的目的, 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主课件配套教案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配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每首诗的作者及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熟练背诵默写。
2、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诵读诗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的感情。
教学重点1.了解每首诗的作者及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法学法:诵读法,名句品味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月夜忆舍弟》杜甫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
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有《杜工部集》。
写作背景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乾元二年九月,叛军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这首诗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朗读诗歌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翻译诗句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
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
赏析诗句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这首诗首联即突兀不平。
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
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
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
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课件

。
3.
,无人送酒来。 12.
,恨别鸟惊心。
4.念天地之悠悠,
。 13.我报路长嗟日暮,
。
5.
,巴山夜雨涨秋池。 14.
,几时收?
6. 浩荡离愁白日斜,
。 15. 纵我不往,
?
7. 不知何处吹芦管 ,
。16. 安得广厦千万间?
。
8.
,更著风和雨。 17.
,寂寞沙洲冷。
9.
,似曾相识燕归来。 28.
,独怆然而涕下。
qiǎnɡ : 尽力,尽力
huán :①返回原地。或恢复原状。②交还。
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概括全词的中心, 你觉得可以用哪一个字?
愁
如何读出“愁”?
活动一
问君能有几多愁
愁
谁愁? 为何愁? 如何说愁?
南宋疆域 内忧外患
幼年稼轩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满怀收复中原之志!
青年稼轩
年少有为,主张抗金 受到朝中投降派、主和派的打击, 被免职。 此词写于闲居上饶时期的一个秋天。
[宋]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少强年】时代的我不懂得什么是忧愁,【我还】
。
q我iánɡ :①弓有力。 ②强大。 hái :①表示现。象继续存在,动作继续进行。度上委曲
如今我尝尽③了有忧余愁。的滋味,想说愁过而得又去说。不③出表来示。不想合说理愁,而不又平说常不。出来,
问君能有几多愁
而今之“愁”
个人:遭酬受、排报挤国,无壮门志的难愤 懑和无奈
对国土沦丧的悲愤, 国家:对南宋统治者的失
望、不满。
百姓:对百姓流离失所的 忧痛、同情。
人教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济南二安”。其词以豪放为主,风
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美之处,有
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诗歌理解
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创作时 间在公元1181 年至1192年间。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常 到博山游览,博山风景优美,他却无心赏玩。眼看国事日 非,自己却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 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背 之与诗圣杜甫齐名,更有“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 景 之语。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此诗大约是许浑任监察御史时所写,当时唐朝已经
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
写下了这首七律。
诗歌赏析
主
旨
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
表现了诗人对所爱之人至死不渝的深情和无穷无尽的思念。
诗歌赏析
颈联拟写女方的相思之情,从“晓镜”的青春易老,到 “夜吟”的顾影自怜,道尽相思的悲苦与无奈。
尾联希望青鸟传信,惆怅而又伤感。诗人将美好的愿望寄 托在结尾,给彼此留下一点念想,同时也暗示着诗人的相思之 苦与孜孜不倦的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诗歌理解
诗歌理解
·
作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
者 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北
背 宋词人,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代表作品 景 有《鹊桥仙》(纤云弄巧), 《满庭芳》
(山抹微云), 《踏莎行》(雾失楼台)。
该词大约作于作者创作早期的熙宁年间,
当时作者尚未出仕,在此期间作者也曾写过
同类题材的《田居四首》等诗。
诗歌理解
·
作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biǎn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bì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rǔ
hǎo zhàng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阅将不满
怀的幽怨诉笔端。首联写被贬原因,不卑不亢,磊落坦荡。 “朝奏”而“夕贬”,可见获罪之快;“九重天”,可知君心 难测;“路八千”可谓行程遥远。颔联坦陈心志,不辞衰老, 不惜残年,忠君之心弥坚。颈联即景抒情,回望秦岭,云遮雾 锁,家今何在?眼前蓝关,大雪拥塞,马亦不前。此情此景, 道尽英雄失路的悲慨。尾联照应诗题,把侄孙探望之意归结为 “好收吾骨瘴江边”,沉痛而又凄凉。全诗如行云流不,奔放 不羁,又抑扬顿挫,笔势纵横,极富表现力。
小结
• 此诗创作于贬谪潮州途中的,抒发了 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
商
山
早
温 庭
行
筠
商山早行
yún 温庭筠
duó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hú
zhǐ
yì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
●
●
fú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阅读提示
• 晨起早行,故乡渐远,其中的艰难与愁苦可想而知。但诗人 的感怀是含蓄的,他暂且不去想旅途之苦,转而关注眼前的 景物,用精练的词语、绘轴一样的技法,捕捉到最真实的感 受。于是有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样千古传诵的 名句。纯然写景,不说辛苦愁思,而意味自在其中。槲叶随 地飘洒,枳花明丽可爱,山野的情趣部淡了羁旅的辛苦,却 无法抑止思乡的愁绪。故乡弯弯的池塘,那些自在戏水的野 禽,永远是梦中的常客。眼前的“客行”与心中的“故乡” 交织叠加,虚实相映,丰事了诗歌的意蕴。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实用教学设计

九上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实用教学设计咸阳城东楼许浑【作者简介】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丹阳(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
武后朝宰相许圉师六世孙。
文宗大和六年(832)进士及第,先后任当涂、太平令,因病免。
大中年间入为监察御史,因病乞归,后复出仕,任润州司马。
历虞部员外郎,转睦、郢二州刺史。
晚年归润州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曰《丁卯集》。
其诗皆近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
诗多写“水”,故有“许浑千首诗”之称。
【写作背景】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
此时大唐王朝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见太阳西沉,乌云滚来,凉风阵阵……诗人的忧愁思乡之情和吊古伤今之感袭上心头,交织在一起,于是即兴写下了这首意蕴别致的七律——《咸阳城东楼》。
【读准字音】蒹葭..(jiān jiā)汀.洲(tīng)绿芜.(wú)秦苑.(yuàn)【疏通文意】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
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
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
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飒。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
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黄叶间。
行人莫问当年繁华盛事,都城依旧,只见渭水不停东流。
【诗歌赏析】咸阳城东楼(七律)许浑首联抒情写景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点题思乡(触景生情)(“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颔联晚眺远景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千古名句(双关))寓意深远)(国势衰微)颈联晚眺近景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吊古伤今(今夕对比)(世事沧桑)(思古幽情)(虚实结合视听结合)尾联融情于景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委婉含蓄情景交融,景中寓情“山雨欲来风满楼”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主旨:诗人通过对登楼所观之景的描写,营造出了萧条苍凉的氛围,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作者对历史沧桑、家国衰败的无限慨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词写景状物,沿着词人游春足迹这个线索 次第展开,节奏轻快而意趣自出。 结构方面,上下片完全对称,组成两副相对 独立的活动图画,相互辉映而又和谐统一。
在艺术创新上,词人运用通俗、生动、朴素、 清新的语言写景状物,使朴质自然的村野春光随 词人轻松的脚步得到展现。全词下笔轻灵,意兴 盎然,洋溢着一种由衷的快意和舒畅。如此风格 情调在秦观的词中并不多见,但崭然一出便别开 一番天地,对后代词曲在题材和意境的开拓方面 有较大影响。
蓬山距此没有多远,希望有青鸟殷勤
地替我去探望(你)。
这首诗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写了两个
爱人不忍分别,分别后又彼此思念的心情,
表达了诗人对至死不渝的爱情的赞颂。
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缠绵委婉的爱情诗。首 联写出两个恋人的难分难舍之情。
颔联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 以及至死不渝的爱情追求。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bēi 池塘。
闲游,安闲 自在地步行。 chánɡ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
yánɡ
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
多少,这里表示园子不大。
白,菜花黄。
飞扬,飘扬。 yánɡ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 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舞,蝶儿忙。
状元成才路
词人以“愁”为线索,上片写少年登高望远, 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 “识尽愁滋味”。“而今”二字,转折有力,不 仅显示时间跨度,也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
全词构思新巧,词人运用反复、对比的手法, 将昔日不知“愁”滋味与现在尝尽“愁”滋味相 比较,突出了一个“愁”字,感情真挚而又平易 浅近。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寓激情于婉约之中, 语浅意深,别具一番耐人寻味的情韵。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一生 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 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 《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 存》。词存六百二十九首。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指年轻的 不懂。 时候。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qiǎnɡ
辛弃疾
为赋新词强说愁。
竭力,极力。
尝够,深深懂得。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内心有所顾虑而 不敢表达。
状元成才路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 赋新词强说愁。
舞,蝶儿忙。
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青
状元成才路
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莺儿鸣啼,
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状元成才路
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浅近的语言,
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
风光图,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表现
蒹葭杨柳,就像江中的小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将
至,狂风已吹满咸阳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ຫໍສະໝຸດ 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鸣啾啾。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不要问秦、汉灭亡的往事,只有渭水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颈联分别描述两人因无法相见而惆怅,倍感 清冷的情状。
尾联诗人运用了“蓬山”“青鸟”的神话传 说,寄托自己对爱人的抚慰和深长情意。
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 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
行香子
秦观
行香子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 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 白,菜花黄。
难分,春风衰弱无力,百花纷纷凋零。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燃烧
殆尽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滴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早起对镜梳妆,唯恐青春容颜逐渐消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失,夜晚吟诗,会感到月光清冷。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 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
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人。
苏轼曾戏呼其为“山抹微云君”。代表作品有
《鹊桥仙》《淮海居士长短句》等。
行香子 秦观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声
明
本文件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 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 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司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除此以外,将本文件任何内容用于其他用途时,应获 得授权,如发现未经授权用于商业或盈利用途将追加侵权 者的法律责任。 武汉天成贵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湖北山河律师事务所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
晦),丹阳(今属江苏)人。晚唐最具影响力 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
状元成才路
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偶对整密、诗律纯熟。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秦代都城,在今陕西咸阳东北。 此题一作《咸阳城西楼晚眺》。
酒店门口挂的青色酒幌。
状元成才路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 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 白,菜花黄。 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淋浴着东 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小园很小,却收尽 春光。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
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诗人通过对登楼所观之景的描写,营 造出了萧条苍凉的氛围,借秦苑、汉宫的
荒废,抒发了作者对历史沧桑、家国衰败
的无限慨叹。
此诗首联扣题,写景抒情。“一上”表明触发 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 迢遥广大,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云起日沉,雨来 风满,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 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
咸阳城东楼树 许浑
水中小洲。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丛生的杂草。
鸟下绿芜秦苑夕,阐明黄叶汉宫秋。
这里指作者自己。
指秦、汉灭亡的往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
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万里忧愁,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李 商 隐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
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著名诗
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
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
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此词通篇言愁,通过“少年”时与“而
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当时受压抑、遭排
挤、报国无门的无奈、痛苦之情。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诗 词 课 题 总 览
《咸阳城东楼》/许浑 《无题》/李商隐
《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咸 阳 城 东 楼
许 浑
咸阳城东楼树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禁苑深宫,而 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鸟叫蝉鸣,世事的沧桑 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景 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尾联作结,融情于景。一个“流”字,暗示 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东流的景象中,融 铸着诗人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 令人伤感。
无 题
蜡烛燃烧时流 下的烛油,称 春风。 为“蜡泪”。
用作动词,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照镜子。 神话中海上的仙山,这 里借指所思女子的住所。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 神鸟。后为信使的代称。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
李”。其诗构思新颖,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
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
为传诵。著有《李义山诗集》。
无题
李商隐
意思是除非死 了,思念才会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结束。丝,与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思”字双关, 含相思之意。 青年女子浓黑轻柔的秀发,代指青春年华。
状元成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