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考化学计算改卷分析及备考启示
[高考必看]2005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分析和
![[高考必看]2005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分析和](https://img.taocdn.com/s3/m/0b631235ee06eff9aef807a2.png)
2005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分析和2006年高考形势展望及化学复习备考建议(提纲)湖北黄冈中学郭淑春一、2005年全国理科综合试卷化学试题特点2005年理科综合试卷化学试题所考查的知识全部都是教材中必修和选修内容。
1、回归课本2002~2005年各套综合试卷化学试题都体现了对基础知识的管理,对课本的重视。
这种导向将有利于中学教学立足基础,脱离“题海”。
2、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所有试题考查内容全部是中学化学核心知识,重点知识,题目不偏、不怪。
每套试卷都涉及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元素及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计算、化学实验五部分内容。
其中第I卷是以考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技能为主,考虑到无机和有机分值的比例,第I卷中有机题较少(新课程卷中几乎没有)。
第Ⅱ卷基本上为元素及化合物推断题、物质结构推断题、有机推断题、计算题、实验题等。
其中实验题以考查课本上无机化学的典型实验为主。
3、注重对化学《考试说明》中理解和掌握层次要求的内容的考查。
4、注重对能力的考查,例如获取知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表达能力、推理能力(各套侧重点有所不同)等。
5、实现了以学科内综合的原则。
6、题型相对稳定,稳中有变,稳中有新。
7、不回避常规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如差量法、守恒法、关系式法、讨论法等,但涉及巧算巧解、复杂计算明显减少。
从近几年理科综合试卷来看,选择题不回避传统题型即多年测试中逐渐形成的精品题型,已是不争的事实。
因为这些题不仅能有效考查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程度,又能有效控制试卷难度和得分率。
第Ⅱ卷均为翻新题或原创题,以考查学生能力为主。
第I卷常规题型主要表现在离子共存的判断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应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应用、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应用、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盐溶液pH值或离子浓度大小的判断、物质鉴别、物质燃烧的计算、原子结构相关知识和分子结构相关知识的应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知识的应用、pH值计算等。
2005年高考化学试卷分析

2005年高考化学试卷分析一、试题特点分析1.遵循考纲,贴近教材今年试题考查的都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有利于正面引导中学教学。
第Ⅰ卷的选择题集中考查了一些最基础的知识,如酸雨和环境保护、常见气体的制取、化学平衡、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离子共存、氧化还原和电子得失、气体摩尔体积、离子方程式。
第Ⅱ卷26题考查了煅烧黄铁矿制SO2的化学方程式、Fe和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OH)2转变为Fe(OH)3的现象;27题考查对6种常见物质的鉴别;28题考查常见物质间转化关系的推断;29题考查有机化学中加聚反应、酯化反应、加成反应、水解反应的反应式的书写。
这些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主干知识,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
试题导向牢固掌握基础,导向学好中学教材,对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杜绝不良复习资料对教学的冲击起到了积极作用。
2.难度适中,梯度明显选择题中既有十分基础的题目,如6题、7题,又有思考性较强的题目,如8题、9题、12题、13题。
其中9题出得好,类似于2003年14题,但当年那道题失之过难,得分率仅50.93%。
而今年的9题既继承了2003年14题的优点,难度又比较适中(64.08%)。
附:2003年14题根据中学化学教材所附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K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K层电子数相等B.L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等C.L层电子为偶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等D.M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M层电子数相等27题设问难度按(1)、(2)、(3)的顺序逐级递增,学生做第(1)、(2)小题多少能得点分,做第(3)小题时很多人就得不到分。
29题难度则按(1)、(2)、(3)的顺序逐级递降,学生在(1)、(2)小题很难得分,在第(3)小题还可得点分。
由于试题梯度明显,对高校选材是有利的。
2005年高考化学试卷分析与总复习建议

2005年高考化学试卷分析与总复习建议
廖银燕
【期刊名称】《基础教育研究》
【年(卷),期】2005(000)008
【摘要】2005年是高考实行“3+X”考试模式的第6年,其中化学单科考试的
有上海、广东、江苏三个省市。
分析今年的高考化学单科卷,试题仍然本着“两个有利”的原则.遵循课程标准,又不拘泥于课程标准,体现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重点考查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命题指导思想。
对中学教学起到了良好的正导向作用。
【总页数】3页(P27-29)
【作者】廖银燕
【作者单位】广西教育学院,530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4.85
【相关文献】
1.2013年高考化学试卷非选择题分析及2014年高考二轮复习备考建议 [J], 唐燚
2.2016年上海高考化学试卷评析及高三复习教学建议 [J], 黄炎维;
3.2015年上海高考化学试卷评析及复习教学建议 [J], 金弢;徐晓燕;杨健;
4.2003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化学试题完全解析与总复习建议 [J], 顾铁军
5.高考“理科综合”卷中化学科的权重、特点与总复习建议 [J], 顾铁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5年高考理综试卷(化学科)质量分析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科试题评价及考生质量分析报告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化学组(2005年10月28日)一、对试题总体评价2005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化学试题使用难度最大的全国卷Ⅲ,试题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遵循“保持高考命题的稳定性,在稳定的前提下进行创新”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学科的特点,也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继续保持在注重考查“双基”知识的考查,注重化学科核心知识考查的同时,尽可能多的考查学生的知识功底,试题不拘泥于《考试大纲》,对中学的化学知识有适当的延伸,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试题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考查学生把所学知识迁移到广泛的情景中去的能力是否敏捷地思考,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智力去解决新问题。
命题的主导思想仍然是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不偏、不怪、不繁,试卷的区分度控制较为理想,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发挥、表现自己的水平。
很好地完成了高考是选拔性考试的要求。
试题不刻意追求对教学内容的覆盖面,而力求尽所能地考查学生的知识功底,注重对教材中主干知识的考查。
试题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对有些题目作了适度延伸,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
总之,试卷的形式与结构符合《考试大纲》的规定,试卷的总体难度和长度控制的较合理,注重《化学教学大纲》的变化,注意《考试大纲》中题例的变式应用,突出了学科内的综合,试题设问角度灵活,区分度较好,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符合当前的教学实际。
体现了“双基知识”的基础性,突出了思维能力、推理能力、自学能力等基本素质的重要性。
对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有推动作用。
二、试题的基本特点1、试卷结构符合2004年《考试大纲•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规定试题的题型、赋分比例与物理、化学、生物三科试题的组卷结构的变化,是试题信度、区分度,以及整体难度的调控手段之一。
(1)2005年试卷的题型比例符合《考试大纲》规定。
2005年高考理综试卷(化学科)质量分析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科试题评价及考生质量分析报告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化学组(2005年10月28日)一、对试题总体评价2005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化学试题使用难度最大的全国卷Ⅲ,试题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遵循“保持高考命题的稳定性,在稳定的前提下进行创新”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学科的特点,也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继续保持在注重考查“双基”知识的考查,注重化学科核心知识考查的同时,尽可能多的考查学生的知识功底,试题不拘泥于《考试大纲》,对中学的化学知识有适当的延伸,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试题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考查学生把所学知识迁移到广泛的情景中去的能力是否敏捷地思考,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智力去解决新问题。
命题的主导思想仍然是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不偏、不怪、不繁,试卷的区分度控制较为理想,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发挥、表现自己的水平。
很好地完成了高考是选拔性考试的要求。
试题不刻意追求对教学内容的覆盖面,而力求尽所能地考查学生的知识功底,注重对教材中主干知识的考查。
试题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对有些题目作了适度延伸,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
总之,试卷的形式与结构符合《考试大纲》的规定,试卷的总体难度和长度控制的较合理,注重《化学教学大纲》的变化,注意《考试大纲》中题例的变式应用,突出了学科内的综合,试题设问角度灵活,区分度较好,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符合当前的教学实际。
体现了“双基知识”的基础性,突出了思维能力、推理能力、自学能力等基本素质的重要性。
对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有推动作用。
二、试题的基本特点1、试卷结构符合2004年《考试大纲•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规定试题的题型、赋分比例与物理、化学、生物三科试题的组卷结构的变化,是试题信度、区分度,以及整体难度的调控手段之一。
(1)2005年试卷的题型比例符合《考试大纲》规定。
2005年高考理综试卷(化学科)质量分析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科试题评价及考生质量分析报告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化学组(2005年10月28日)一、对试题总体评价2005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化学试题使用难度最大的全国卷Ⅲ,试题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遵循“保持高考命题的稳定性,在稳定的前提下进行创新”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学科的特点,也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继续保持在注重考查“双基”知识的考查,注重化学科核心知识考查的同时,尽可能多的考查学生的知识功底,试题不拘泥于《考试大纲》,对中学的化学知识有适当的延伸,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试题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考查学生把所学知识迁移到广泛的情景中去的能力是否敏捷地思考,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智力去解决新问题。
命题的主导思想仍然是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不偏、不怪、不繁,试卷的区分度控制较为理想,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发挥、表现自己的水平。
很好地完成了高考是选拔性考试的要求。
试题不刻意追求对教学内容的覆盖面,而力求尽所能地考查学生的知识功底,注重对教材中主干知识的考查。
试题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对有些题目作了适度延伸,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
总之,试卷的形式与结构符合《考试大纲》的规定,试卷的总体难度和长度控制的较合理,注重《化学教学大纲》的变化,注意《考试大纲》中题例的变式应用,突出了学科内的综合,试题设问角度灵活,区分度较好,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符合当前的教学实际。
体现了“双基知识”的基础性,突出了思维能力、推理能力、自学能力等基本素质的重要性。
对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有推动作用。
二、试题的基本特点1、试卷结构符合2004年《考试大纲•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规定试题的题型、赋分比例与物理、化学、生物三科试题的组卷结构的变化,是试题信度、区分度,以及整体难度的调控手段之一。
(1)2005年试卷的题型比例符合《考试大纲》规定。
2005年高考试题评析

正确理解高考 掌握主干知识 发展学科能力 促进专业发展
(一)
正确理解高考
一 高考选拔人才的三个标准
1 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 人的创造力首先来自于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然后才是某种方法。
2 具有良好的思维素质。 思维的系统性、思维的综合性、思维的创造性。
3 具有批判意识和实践技能。 批判意识、实践技能是学习潜质和创造力的 主要体现。
D 增加X的物质的量,Y的转化率降低
四川 13 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 X、Y、Z三种气体的 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 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反应开始到10s, 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
B 反应开始时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 减少了0.79mol/L
C 反应开始时10s,Y的转化率为79.0%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
H2O2→H2O
IO3-→I2
MnO4-பைடு நூலகம்Mn2+ HNO2→NO
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
足量的KI,得到I2最多的是
A H2O2 C MnO4 -
B IO3- D HNO2
四川10 室温下,在强酸性和强碱性溶液 中都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NH4+、Cu2+、Cl-、NO3- B K+、Na+、SO32-、S2- C K+、Na+、AlO2-、SO42- D Ba2+、Fe2+、NO3-、Br-
二 高考命题基本原则
1 准确把握知识能力标准 2 保持试卷结构的合理性 3 确保试题内容的科学性 4 注意试题编制的规范性 5 体现试题素材的公平性
三 试题评价的基本思路
1 知识体系考查遵循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 2 注重考查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科能力结构. 3 对试卷中各类典型试题客观准确的分析. 4 高考命题与新课程改革的思路趋于一致.
2005年高考理综试卷(化学科)质量分析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科试题评价及考生质量分析报告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化学组(2005年10月28日)一、对试题总体评价2005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化学试题使用难度最大的全国卷Ⅲ,试题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遵循“保持高考命题的稳定性,在稳定的前提下进行创新”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学科的特点,也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继续保持在注重考查“双基”知识的考查,注重化学科核心知识考查的同时,尽可能多的考查学生的知识功底,试题不拘泥于《考试大纲》,对中学的化学知识有适当的延伸,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试题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考查学生把所学知识迁移到广泛的情景中去的能力是否敏捷地思考,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智力去解决新问题。
命题的主导思想仍然是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不偏、不怪、不繁,试卷的区分度控制较为理想,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发挥、表现自己的水平。
很好地完成了高考是选拔性考试的要求。
试题不刻意追求对教学内容的覆盖面,而力求尽所能地考查学生的知识功底,注重对教材中主干知识的考查。
试题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对有些题目作了适度延伸,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
总之,试卷的形式与结构符合《考试大纲》的规定,试卷的总体难度和长度控制的较合理,注重《化学教学大纲》的变化,注意《考试大纲》中题例的变式应用,突出了学科内的综合,试题设问角度灵活,区分度较好,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符合当前的教学实际。
体现了“双基知识”的基础性,突出了思维能力、推理能力、自学能力等基本素质的重要性。
对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有推动作用。
二、试题的基本特点1、试卷结构符合2004年《考试大纲•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规定试题的题型、赋分比例与物理、化学、生物三科试题的组卷结构的变化,是试题信度、区分度,以及整体难度的调控手段之一。
(1)2005年试卷的题型比例符合《考试大纲》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高考化学计算改卷分析及备考启示佛山市顺德华侨中学申水源化学计算是从量的方面来反映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它具有情境新颖,信息量大,化学知识丰富,综合性强等特点。
它不仅可以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还可以考查学生应用各方面知识进行判断、推理和分析的综合能力以及逻辑思维的能力。
因此,这类试题区分度较大,具有选拔优秀学生之功效,在近几年高考中所占分值约15%,甚至还高,可以说解答计算题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份试卷分数的高低。
在这里,我主要谈关于化学计算三个方面的内容:一、2005年高考二卷计算题改卷分析26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用化学方法测量一个不规则容器的体积。
把35.1gNaCl放入500mL烧杯中,加入150mL蒸馏水。
待NaCl完全溶解后,将溶液全部转移到容器中,用蒸馏水稀释到完全充满容器。
从中取出溶液100mL,该溶液恰好与20mL 0.100mol/L AgNO3溶液完全反应。
试计算该容器的体积。
此题赋分6分,平均得分4.96分,难度系数0.83,区分度0.58。
这是一道常规的旧题,容易,送分题,满分60%以上,不过能很好将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区分开,主要错误不会写化学方程式,计算错误,不准确,概念不清,或不能由物质的量浓度推出体积,本题对“有效数字”不作要求。
27题:化合物K x Fe(C2O4)y·z H2O是一种重要的光化学试剂,其中铁为+3价。
分别称取该样品0.491g两份,其中一份在110℃干燥脱水,至质量恒定为0.437g。
另一份置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3mol/LH2SO4和适量的蒸馏水,加热到75℃,趁热加入0.0500mol/L KMnO4溶液24.0mL,恰好完全反应;再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某种还原剂,将Fe3+完全转化为Fe2+,该溶液中Fe2+刚好与 4.0mL 0.0500mol/L KMnO4溶液完全反应。
通过计算....,分别求:⑴0.491g样品中结晶水的物质的量。
⑵化合物中草酸根的质量分数。
⑶化合物的化学式。
已知:2KMnO4 + 5H2C2O4 + 3H2SO4 == 2MnSO4 + K2SO4 + 10CO2↑+ 8H2OMnO4—+ 5Fe2+ + 8H+ == Mn2+ + 5Fe3+ + 4H2O此题赋分14分,平均得分5.19,难度系数0.37,区分度0.69。
这是一道试题立意明确, 将探究性实验整合到化学计算综合性较强的题,通过严密的逻辑思维获得知识,还要考查数据处理的能力,与新教材接轨,区分度较好,全题得满分或13分(只扣一分)的同学不少,但全题空白(0分)的也很多,不过,只要做了,一般都有几分,题目改卷要求较高,但不株连。
学生的计算过程可分步计算完成,也可一步完成,分步计算就分步给分,一步计算完成的话就看有无结果错误,没有错误则给全部过程分,有错误则过程分为零分。
主要错误:1、有效数字扣分(失分人数最多);2、计算结果错误比较多;3、审题不准确,象(2)中很多同学算成了醋酸的质量分数;4、步骤不到位,说不清结果怎么来的,缺少关键过程;5、列式正确,没化简的失分。
6、时间不够,失分。
二、近两年高考化学二卷计算题型的回顾三、从05年的化学计算试题的分析中看06年高三化学计算备考高考是什么?曾记得一位专家说:“高考它是一场游戏,一场斗智斗勇的智慧游戏!”确实如此,众所周知,平时成绩好的同学在高考场上发挥不如意,比比皆是,冲出一匹“黑马”,也习以为常,我想,这也就是游戏中的普遍规律吧!化学计算是高考化学中的一个重要考查内容,每年必考无疑,经常为单一的选择题或者寓计算于综合题中。
但从近几年来的高考题来看化学计算不求难,而是计算技巧和化学知识的融合,因此在考试中更需要考生的“勇”和“谋”。
05年是广东省第一次自主命题,其中化学计算的考查对今年的备考有很好的导向性,现在我谈谈自己在这方面复习中的一些做法,希望能抛砖引玉!在化学计算这一块的复习中,我认为关键解决四个字:(1)解决一个“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高考既然作为游戏,游戏者就先要知道游戏规则,因此,我们在复习的时候有必要让学生知道考什么知识内容,知识点在教材中哪里出现,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要达到什么程度,等等,做到心中有数,提高复习的效率。
所以《考试大纲》中的内容不但老师要研究,也要提供给学生进行研究。
由于2006年《考试大纲》还没有出来,这里我只将化学计算在新教材的编排统计如下:高一:第三章主要侧重于有关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的计算第四章第三节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高二:第一章第五节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有一种反应物过量的计算(2)多步反应的计算第三章第二节溶液pH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简单计算第六章第三节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高三:第三单元第四节有关燃烧热的计算(2)解决一个“会”明白了游戏规则,就要进一步“会”游戏中的具体内容和技巧与方法,接下来在复习中要抓好“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同时要加强学生综合计算能力的培养,在这里关键要让学生抓住两“会”:1、每一个知识点——“会”按照2005年《考试大纲》的要求,化学计算这一块需掌握的知识点如下:①掌握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确定分子式的计算。
②掌握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③掌握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④掌握有关物质溶解度的简单计算。
⑤掌握有关溶液浓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⑥掌握有关溶液pH 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简单计算。
⑦掌握有关燃烧热的简单计算。
⑧掌握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⑨以上各类化学计算的综合应用。
在平时复习,我们对于这些知识点一定要求学生理解,各个击破,落实到位,尤其要突出“物质的量”这个桥梁(见下表),并引导学生在计算中学会使用它。
2、 每一种解题常见方法 ——“会”每次考试完毕,总有些同学为计算题耗时太多,以至整份试卷无法顺利完成而惋惜不已。
究其原因,主要是求解计算题的方法欠妥,惯用常规方法来处理,结果是“小题大做” 。
如果能抓住试题的特点,实行速解策略,则可事半功倍。
对于计算题,如果不运用简便可行的解题方法,接部就班地去解,往往影响解题速度和答案的准确性。
要提高解题速度,就要简化数字运算或不用数字运算,集讨论,分析,判断,推理和计算于一体,加强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训练,强化“综合智力” ,运用巧解方法。
如:现有铁、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的混合物粉末3.44g ,向其中加入100mL1mol/L 盐酸恰好完全溶解,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22.4mL,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色,则6.88g该混合物在高温下用足量CO处理后,残留固体质量为多少克?在解答中用常规方法去计算,肯定不简单,但审清题意,利用两次守恒,Cl –守恒:n(FeCl2) = 1/2 n(HCl) = 1/2 ×0.1L×1mol/L=0.05molFe守恒:m(Fe)=2×0.05mol×56g/mol=5.6g这样问题就简单多了。
解计算题常用方法和技巧包括:守恒法、差量法、关系式法、十字交叉法、平均值法、极值法(又称极端假设法)、讨论法、图像和图表分析法(数形结合)、估算法、整体思维法等,近年高考计算题的解答也体现了上述方法。
每一种方法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落实到位,让学生真正理解,并能抓住方法中的关键所在,比如:差量法在考试中经常用到,其关键一定要分析出引起差量的原因,对固体、液体而言,差量可以是质量差、粒子个数之差;对气体,差量还可以是同温、同压的体积差;对于同一个反应,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差,像典型反应:CuSO4 + Fe = Cu + FeSO4 既可以找固体差,又可找液体差,因此要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解决一个“怕”我曾经对学生做过这样的一个调查:对于一套化学综合试题,你最怕的是哪种类型的题?80%以上的同学都说是化学计算。
的确如此,实验题尽管得分率也很低,但几乎都能做,并且或多或少能拿一点分。
而化学计算就不同了,由于它本身的性质——难或者较难,绝大多数中学生(尤其成绩较差的学生)对于计算题都有一种恐惧心理,因此就成了他们在测验和考试中最难得分的一类题目。
所以在这种“智慧游戏”中除了有“谋”还要有“勇”,从而在平时的备考中要注意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我的具体做法是:1、帮助学生消除“怕”的心理。
每次在复习综合计算前,我都会偶尔拿一或两个近两年高考中(先不告诉学生)比较容易的计算题让学生在课堂练一练,学生做的结果当然不错,然后,再告诉学生这就是某年某省的高考题,这时候,学生们的感觉可能就会是:高考题也不过如此!2、多鼓励学生敢于去做,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在平时的复习中做到两个要求:a、对于试题难易要求由浅入深(如:数字→字母,题目短→长)b、对于学生要求分层(基础题→中等题→拔高题)最后,在课堂、练习或小测中,一定要亲自编或选题(不要用原版资料),结合自己学生掌握的情况,做到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点“成就感”,觉得通过老师的复习还是很有收获的,从而树立信心,“我能行”!3、真题接触,客观分析,勇敢面对,背水一战。
复习完后,拿出上一年的高考题与学生一起分析。
比如:(2005年广东)化合物K x Fe(C2O4)y·z H2O是一种重要的光化学试剂,其中铁为+3价。
分别称取该样品0.491g两份,其中一份在110℃干燥脱水,至质量恒定为0.437g。
另一份置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3mol/LH2SO4和适量的蒸馏水,加热到75℃,趁热加入0.0500mol/L KMnO4溶液24.0mL,恰好完全反应;再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某种还原剂,将Fe3+完全转化为Fe2+,该溶液中Fe2+刚好与4.0mL 0.0500mol/L KMnO4溶液完全反应。
通过计算....,分别求:⑴0.491g样品中结晶水的物质的量。
⑵化合物中草酸根的质量分数。
⑶化合物的化学式。
已知:2KMnO4 + 5H2C2O4 + 3H2SO4 == 2MnSO4 + K2SO4 + 10CO2↑+ 8H2OMnO4—+ 5Fe2+ + 8H+ == Mn2+ + 5Fe3+ + 4H2O这是去年化学卷的压轴题,看上去,可能有一点麻烦,但通过审题就会发现,第(1)问非常容易,区区一个差量法就行了,再看第(2)问,稍微有一点难,其实中等学生几乎没问题,第(3)问当然是对于较好的学生的。
通过这么分析传递给他们一个信息,其实每一个大综合计算题,对于自己不是完全没辙,前面几问,好象还是特意为我准备的呢。
最后,别忘了告诉学生:谁放弃,谁可能就会遗憾,不要怕,大不了背水一战!(4)解决一个“分”“分,分,学生的命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