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常识

合集下载

史上最全语文文学常识

史上最全语文文学常识

史上最全语文文学常识一、年龄称谓0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02、孩提:指2——3岁的儿童0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04、豆蔻:指女子十三岁0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0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0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08、不惑之年:指四十岁0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10、花甲之年:指六十岁11、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13、期颐之年:一百岁,二、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

其中,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三、古代主要节日(0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0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03)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0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05)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06)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0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08)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0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10)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11)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12)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13)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四、古代的刑罚(01)黥刑:又叫“墨刑”,额颊上刺字涂墨。

(02)劓刑:割鼻子(03)笞刑:又叫“杖刑”,打板子(背、腿、臀)(04)刖刑:将脚砍掉(和氏璧)(05)宫刑:又叫“腐刑”,去掉男子生殖器(司马迁)(06)膑刑:剔去膝盖骨(孙膑)(07)大辟:砍头(08)炮烙:将人烧烤死(09)车裂:又叫“五马分尸”(商鞅)(10)汤镬:将人煮死(11)腰斩:从腰部斩簖(12)凌迟:又叫“千刀万剐”(13)弃市:暴尸街头,五、古代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干支纪年: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大全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大全

01文化常识1.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2. 九流: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

3. 三皇:伏羲、神农、黄帝。

另有燧人、伏羲、神农;伏羲、女娲、神农等说法。

4. 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另有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等说法。

5. 五行:金、木、水、火、土。

6. 五金:金、银、铜、铁、锡。

7. 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泽)。

8. 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9. 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锋、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10. 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11. 岁寒三友:松、竹、梅。

12.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3. 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4.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5. 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

16. 中国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17. 中国四大古典戏曲:孔尚任《桃花扇》、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18. 七大艺术: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绘画、建筑、雕塑。

另一种说法为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19. 中国四大名瓷窑:河北磁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20. 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21. 九属:九代直系亲属,即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22. 五谷:稻、黍、稷、麦、豆。

23. 中国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

24. 中国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

25. 中国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26. 中国四大名花:河南洛阳的牡丹、浙江杭州的菊花、云南昆明的山茶、福建漳州的水仙。

小学语文知识大全(必备常识)

小学语文知识大全(必备常识)

1、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2、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第二计围魏救赵第三计借刀杀人第四计以逸待劳第五计趁火打劫第六计声东击西第七计无中生有第八计暗渡陈仓第九计隔岸观火第十计笑里藏刀第十一计李代桃僵第十二计顺手牵羊第十三计打草惊蛇第十四计借尸还魂第十五计调虎离山第十六计欲擒故纵第十七计抛砖引玉第十八计擒贼擒王第十九计釜底抽薪第二十计混水摸鱼第廿一计金蝉脱壳第廿二计关门捉贼第廿三计远交近攻第廿四计假道代虢第廿五计偷梁换柱第廿六计指桑骂槐第廿七计假痴不癫第廿八计上屋抽梯第廿九计树上开花第三十计反客为主第三十一计美人计第三十二计空城计第三十三计反间计第三十四计苦肉计第三十五计连环计第三十六计走为上3、紧急求助电话电话号码:火警——119 医疗急救——120治安报警——110 交通事故——122查号台——1143、节日大全:一月节日元旦 [01/01]二月节日情人节 [02/14]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三月节日妇女节[03/08] 植树节[03/12] 国际消费者日[03/15]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03/28]四月节日愚人节[04/01] 清明节[04/05] 世界卫生日 [04/07]五月节日 5.1劳动节[05/01] 中国青年节[05/04] 国际护士节[05/12] 母亲节[第2个星期天]六月节日儿童节[06/01] 父亲节[第三个星期日] 端午节(五月初五)七月节日建党节[07/01]八月节日“八一”建军节[08/01] 七夕节[七月初七]九月节日教师节[09/10]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十月节日国庆节[10/01]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十一月节日感恩节[11月第4个星期四]十二月节日冬至节[12月21日] 圣诞节 [12/25] 毛泽东诞辰[12/26]4、地理常识各省简称直辖市简称省会[京]天津[津] 天津[沪][渝]自治区简称省会[宁][藏]广西[桂]新疆[新] 乌鲁木齐吐鲁番[] 呼和浩特满洲里特别行政区简称省会大城[港]澳门[澳] 澳门省份简称省会大城[滇|云][豫][冀][湘][鄂] 襄樊[吉][辽][陕|][晋][鲁][粤][赣][][浙][黑][青] 格尔木[琼][闽][甘|陇][川|蜀][黔|贵] 六盘水[皖][台] 台北5、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6、地球的行星(9颗):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7、24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汇总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汇总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汇总一、古代文学常识1、初步了解古代文学的基本常识,如《论语》等。

2、了解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人物,如孔子、孟子、老子等。

3、初步了解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如《诗经》、《论语》等。

4、了解古代文学中的常用典故,如“指鹿为马”、“画龙点睛”等。

二、现代文学常识1、了解现代文学的基本发展历程,如“五四运动”等。

2、了解现代文学中的代表人物,如鲁迅、巴金、老舍等。

3、初步了解现代文学中的代表作品,如《狂人日记》、《骆驼祥子》、《围城》等。

4、了解现代文学中的常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夸张等。

三、诗歌常识1、了解诗歌的基本类型,如律诗、绝句、词等。

2、了解诗歌中的经典作品,如《春晓》、《静夜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3、了解诗歌中的常用意象,如月亮、柳树、鸿雁等。

4、了解诗歌中的常用表现手法,如象征、暗示、比喻等。

四、小说常识1、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如人物、情节、环境等。

2、了解小说中的基本类型,如短篇小说、长篇小说等。

3、了解小说中的经典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

4、了解小说中的常用表现手法,如描写、叙述、抒情等。

五、散文常识1、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如自由、灵活、贴近生活等。

2、了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如《背影》、《荷塘月色》、《记念刘和珍君》等。

3、了解散文中的常用手法,如叙述、描写、议论等。

4、了解散文中的常见题材,如生活琐事、人生感悟、山水游记等。

小升初语文必考文学常识汇总一、古代文学常识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4、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5、第一部断代史:汉书6、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7、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8、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9、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10、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11、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12、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13、第一部神话小说:搜神记14、第一部社会百科全书:三言15、第一部话本小说集:喻世明言16、第一部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17、第一部艺术百科全书:闲情偶寄18、第一部药典书:本草纲目19、第一部字典:新华字典(现代)20、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21、我国的四大古都是:北京西安南京洛阳22、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屈原2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史记24、我国第一部文学作品是:诗经25、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是:孙子兵法26、我国第一部短片故事集是:故事新编27、我国第一部小说是:三国演义28、我国第一部词典是:尔雅29、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诗是:离骚3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史记31、我国第一部诗文评是:文心雕龙32、我国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33、我国第一部词集是:《花间集》34、最早国别体史书是:《国语》35、最早语录体著作是:《论语》36、最大的断代体史书是:《汉书》37、最长的叙事诗是:《长恨歌》和《琵琶行》38、被后人称为“小李杜”的唐代诗人是:李商隐杜牧。

语文必备文学常识大全

语文必备文学常识大全

语文文学常识语文必备文学常识大全中国作家作品(一)春秋时代l《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

著名篇目《关雌》《氓》、《伐植》、《硕鼠》、《七月》。

中国最早的总集。

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开创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列为"五经"之一。

2·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称尼父、圣父,鲁国人,儒家创始人。

书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成。

主要作品为《论语》20篇,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如《学而》、《为政》等。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

诸子哲理散文,语录体,列为"四书"之一。

3·左丘明,鲁国史官。

主要作品为《左传》,《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

《曹刿论战》、《曹崤论战》、《崤之战》、《烛之武退秦师》等选自此书。

我国第1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

记载春秋时期史实,富有文学性。

(二)战国时代4·孟子,名轲,宇子舆,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书由其弟子编辑。

主要作品为《孟子》共7篇,各取篇中开头儿字为篇名,如《梁惠王》、《公孙丑》、《告子》等。

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

诸子哲理散文,"四书"之一。

孟子长于论辩,善用比喻,对后世议论性散文的发展影响较大。

5·列子,名御寇(圉寇),道家前辈。

主要作品为《列子》又名《冲虚真经》《愚公移山》出于此书。

诸子哲理散文。

6·庄子。

名周,世称南华真人,道家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为《庄子》,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

诸子哲理散文,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7·荀子·名况,字卿。

避汉宣帝刘询讳,改称孙卿。

主要作品为《荀子》其中《劝学篇》《天论》等最有代表性。

另作《赋篇》对汉赋的兴起有所影响。

语文基础常识大全

语文基础常识大全

1. 汉字: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符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汉字有六种基本笔画,分别是横、竖、撇、捺、折、提。

2. 拼音:拼音是汉字的音序,用于帮助人们学习和记忆汉字的发音。

拼音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

3. 词语:词语是由一个或多个汉字组成的具有独立意义的语言单位。

词语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4. 句子:句子是由词语组成的表达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

句子的基本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5. 篇章:篇章是由句子组成的表达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

篇章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正文和结尾。

6.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在写作中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设问等。

7. 古诗词: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包括诗、词、曲等。

古诗词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8. 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用于书写官方文件、经典著作等。

文言文的特点是词汇丰富、语法简练、表达含蓄。

9. 成语:成语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固定短语,通常由四个汉字组成,寓意深刻,形象生动。

成语大多来源于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

10. 谚语:谚语是民间流传的简短而富有哲理的话语,用以表达人们的生活经验和智慧。

谚语通常具有普遍性和时代性。

11. 对联:对联是一种具有对称美和韵律美的汉字书写艺术形式,通常用于春节等节日装饰门面。

对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三部分。

12. 书法:书法是一种以汉字为载体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的字体风格。

13. 散文:散文是一种以散漫的形式表现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主要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

14. 小说:小说是一种以虚构的故事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体裁,包括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等。

15. 戏剧:戏剧是一种以表演为主要手段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包括戏曲、话剧、歌剧等不同的类型。

语文文学常识100题

语文文学常识100题

语文文学常识100题1.三代是指夏、商、周。

2.三教是指儒、释、道。

3.三原色是指红、绿、蓝。

4.岁寒三友是指松、竹、梅。

5.三王是指夏禹、商汤、周公。

6.三山是指蓬莱、方丈、瀛洲。

7.三苏是指苏洵、苏轼、苏辙。

8.书四库是指经、史、子、集。

9.十家指是指九流加上小说家。

10.国画四君子是指梅、兰、竹、菊。

11.史学双璧是指《史记》《资治通鉴》。

12.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指屈原。

13.第一位女诗人是是指蔡琰(文姬)。

14.第一位田园诗人是指东晋陶渊明。

15.三辅是指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16.殿试三鼎甲是指状元、榜眼,探花。

17.三吏是指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18.三别是指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9.佛教三宝是是指佛宝、法宝、僧宝。

20.五胡是指匈奴、鲜卑、羯、氐、羌。

21.三军是指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

22.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是指儒、墨。

23.儒家经典三礼是指周礼、仪礼、礼记。

24.书法四体是指真(楷)、草、隶、篆。

25.经典四书是指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26.兄弟四排行是指伯(孟)、仲、叔、季。

27.文章西汉两司马是指司马迁和司马相如。

28.七情是指喜、怒、哀、惧、爱、恶、欲。

29.中国三大国粹是指京剧、中医、中国画。

30.文房四宝是指湖笔、微墨、宣纸、端砚。

31.公安三袁是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2.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33.三楚是指港陵(南楚)、吴(东楚)、彭城(西楚)。

34.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是指鲁迅、郭沫若。

35.战国七雄是指赵、魏、韩、齐、秦、楚、燕。

36.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是指伊利亚特、奥德赛。

37.古代秀才四艺(文人雅趣)是指琴、棋、书、画。

38.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是指李清照。

39.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是指叶圣陶。

40.大李杜是指李白、杜甫,小李杜是指李商隐、杜牧。

41.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语文常考的文学常识

语文常考的文学常识

语文常考的文学常识
以下是一些语文常考的文学常识:
1. 文学基本概念:了解文学的基本定义、特点和功能,如文学的艺术性、表现形式和社会意义等。

2. 文学流派和体裁:了解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学流派和体裁,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3. 文言文和白话文:了解文言文和白话文的特点、历史背景和使用场景,如古代文言文作品的特色和现代白话文的发展等。

4. 文学名著:熟悉中国古代和现代的一些重要文学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呐喊》等。

5. 文学名家:了解中国古代和现代的一些重要文学作家,如李白、杜甫、鲁迅、郁达夫、沈从文等。

6. 文学常识:了解一些文学常识,如文学创作的审美标准、文学批评的方法、文学作品的解读和评价等。

7. 文学史: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史,如文言文时期、新文化运动时期、现代文学的兴起和发展等。

8. 文学文化:了解文学与其他学科、艺术形式和社会文化的关系,如文学与历史、哲学、美术、音乐等的交叉影响。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文学常识,具体考查的内容可能因考试要求和题目不同而有所变化。

建议平时多读一些文学作品,积累阅读和理解能力,提高对文学常识的把握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常识:易错字拟:nǐ起草;例:拟了一个信稿。

想要作;例:拟于下月赴沪。

模仿:例:比拟。

不读yǐ。

“拟”的繁体字是“”,也有人按半边误读为yí。

歼:jiān 杀光,消灭尽。

例:歼灭战,痛歼敌军。

不读qiān。

诣:yì达到。

“造诣”是指学识达到的程度,如称赞一个人的学识高深,说“造诣很深”“颇有造诣”。

不读zhǐ。

庖:páo 厨房。

“庖人”指厨师。

“越俎代庖”是说正在行祭礼的人,走离祭祀的地方去替厨师准备祭祀品(俎音zǔ,是古代的祭器)。

比喻超越自己的职责范围,去做别人的工作。

不读bāo。

苫:shān遮盖。

例:苫布,就是遮雨的大幅厚布。

修建房屋时房顶用草、泥盖抹,也叫“苫背”。

不读zhàn。

疽:jū“痈疽”是一种毒疮;牲畜还能得“炭疽”病。

和“阻、祖、组、俎”等字同包含“且”,但不读zǔ。

捕:bǔ捉拿。

例:捕鼠。

和“浦、埔”等字同包含“甫”,但不读pǔ。

骋:chěng 快跑。

例:驰骋,游目骋怀(游览的时候观看风景,心怀舒放)。

和“聘”字同包含“”,但不读pìn。

哺:bǔ吃,喂。

例:哺乳,哺儿。

和“浦、埔”等字同包含“甫”,但不读p ǔ。

唆:suō“调唆”“唆使”都是鼓动别人作坏事。

和“俊、浚、峻”等字同包含“”,但不读jùn。

赂:lù用钱财买通别人。

例:贿赂。

和“洛、络、骆”等字同包含“各”,但不读luî。

胼:pián “胼胝”是劳动后手脚上磨出来的茧子。

和繁体的“”同包含“并”,但不读bìng。

隼:sǔn 一种小的鹰。

例:鹰隼。

和“准”的繁体字“”相似。

不少人因而错读成zhǔn。

惆:chïu “惆怅”是说心里不高兴。

和“碉”“调”等同包含“周”,但不读diāo,tiáo。

谛:dì意义。

例:真谛,妙谛。

和“啼、蹄”同包含“帝”,但不读tí。

谒:yâ拜见。

例:拜谒,谒见。

和“揭”“竭”“褐”“渴”等字同包含“曷”,但不读jiē,jiã,hâ,kě。

阐:chǎn 说明。

例:阐明,阐述。

是解释明白的意思。

和“禅”字同包含“单”,但不读shàn。

逮:dǎi,dài 捉。

单用时读dǎi,例:逮老鼠。

复合词读dài,例:逮捕特务。

和“棣”(“棠棣”,是一种果树)字同包含“隶”,但不读dì。

(古诗文借“逮”为“棣”,也读dì,现在我们可以不必管它)。

厩:jiù马棚。

“厩肥”就是从牲口棚里清除出来的肥料。

和“概、溉”等字同包含“既”,但不读gài。

堑:qiàn 壕沟。

例:堑壕,天堑。

和“暂、錾”同包含“斩”,但不读zàn。

唳:lì鸟叫。

例: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东晋时苻坚被谢安、谢玄打败,听见风响、鹤叫,看见草木摇动,都以为是敌兵追来。

后来用这两句话形容心虚的人自相惊扰。

和“泪”的繁体字“”同包含“戾”,但不读lâi。

畦:qí菜畦。

小块田地的分区。

和“蛙、哇”“娃”等字同包含“圭”,但不读wā,wá。

湛:zhàn 深。

例:学识湛深。

又是清澈的样子。

例:河水清湛。

和“堪”字同包含“甚”,但不读kān。

湍:tuān 江河的急流,也形容水流得急。

例:急湍,湍急,湍流。

和“喘”“端”同包含“”,但不读chuǎn,duān。

揠:yà拔。

例:揠苗助长(嫌庄稼长得慢,用手拔长;嘲讽急于见功效的人,白费了力气反而行不通。

这个成语现在多改用“拔苗助长”了)。

和“偃”“堰”等字同包含“”,但不读yǎn,yàn。

蒂:dì花朵下的柄。

例:并蒂莲。

也用作人和地名的译音字。

和“啼、蹄”等字同包含“帝”,但不读tí,或由tí变调错读为tì。

辊:gǔn 皮辊,是机器上滚筒状的机件。

和“棍”字同包含“昆”,但不读gùn。

遏:â阻挡。

例:遏止,阻遏,响遏行云(描写歌声高昂,把云彩都挡住了)。

和“褐”“喝”“揭”“竭”等字同包含“曷”,但不读hâ,hē,jiē,jiã。

喙:huì嘴。

例:不枢:shū门轴。

“中枢”“枢纽”都指事物最重要的关键性的部位。

不读qū。

恪:kâ小心谨慎。

例:恪守成法,恪遵规章。

过去有kâ和quâ两读,现在规定读前一个。

不读gâ,或按“格”类推认读为gã。

迸:bâng 爆开。

例:迸裂,火花乱迸。

不读bìng。

玷:diàn 白玉上的污点。

“玷污”“玷辱”都是说使人或东西失了体面,不光彩。

不读zhān。

茸:rïng 小草刚刚生出来的柔软的样子。

例:浅草茸茸。

“鹿茸”是初生的带细毛的鹿角,是一种贵重的药品。

不读ěr。

骈:pián 并列的,成双成对的。

例:骈体文(文章句子都是排比整齐的)。

不读bìng。

陌:mî道路。

例:田间阡陌交通。

“阡”和“陌”指纵横的小路。

“陌生”就是生疏、没有见过的。

不读bǎi。

绚:xuàn 有文彩的样子。

“绚烂”就是彩色光艳。

不读xún。

莠:yǒu “莠”本来是貌似稻禾的狗尾草,常用来比方坏人;例:良莠不齐。

不读xiù。

脍:kuài 肉片或肉丝。

“脍炙人口”是对文学作品的赞美词。

“脍”和“炙”都是好吃的东西,比喻适合人们的口味。

不读huì。

淙:cïng “淙淙”是流水的声音。

不读zōng。

淀:diàn 湖泊。

例:白洋淀。

又是“沉淀”的“淀”。

不读dìng。

涮:shuàn 用水冲洗。

例:用水把瓶子涮一下。

北京有一种著名的食品“涮羊肉”,就是自己在火锅里煮羊肉片,稍微一涮就捞出来吃,滋味异常鲜美。

不读shuā。

许多人都把“涮羊肉”的“涮”字读错了。

涸:hã“干涸”就是水干了。

“涸辙之鱼”是说在干的车辙里的鱼,比喻在困苦中等待救援的意思。

不读gù。

掮:qián用肩扛。

例:掮起大旗。

“掮客”是旧社会的商业中间人,现在也用“政治掮客”来嘲讽反动的政客。

不读jiān。

捺:nà压下,忍耐。

例:按捺,捺着性子。

又指汉字的笔画“丶”。

不读nài。

酗:xù喝醉了酒胡闹。

例:酗酒滋事。

不读xiōng。

偿:cháng 例:偿还,赔偿,得不偿失,如愿以偿。

不读shǎng。

这个误读是由繁体字“”而来的,现在按简化字的偏旁读“尝”是正确的。

绽:zhàn 裂开。

例:破绽,皮开肉绽,鞋开了绽。

不读dìng。

滞:zhì堵塞住,不能顺利地流动。

例:停滞,滞留,滞碍。

不读dài。

惬:qiâ“惬意”就是满意,“难惬人意”是不能令人满意。

不读jiā或jiá。

愎:bì倔强,不听人劝。

例:刚愎自用。

不读fù。

晷:guǐ日影。

例:日无暇晷(很忙,一天里没有一会儿空闲)。

“日晷”是一种古代借日影看时间的工具。

不读jiù,也有人误读成guī。

喟:kuì叹气。

例:喟然长叹。

不读wâi。

掣:châ拉,抽。

例:牵掣,掣动,风驰电掣,掣肘(阻拦别人进行工作)。

不读zhì。

滓:zǐ沉淀的渣子。

“渣滓”本指没有用的废物,也用来嘲讽人物。

不读zǎi。

溯:sù逆流而上。

例:回溯(回想以前),推本溯源(寻求根源),都是比喻。

不读shuî但不读mù。

嗔:chēn 怒。

例:嗔怪,嗔怒。

和“填”字同包含“真”,但不读tián。

或按声旁“真”错读为zhēn。

龃:jǔ“龃龉”是说上下牙齿对不齐,常用来比方两人意见不合。

和“祖、阻、组”等字同包含“且”,但不读zǔ。

歃:shà喝。

例:歃血为盟(古代定盟时,用牲畜的血沾一沾嘴,表示诚意)和“插”字同包含“”,但不读chā。

觥:gōng 用野牛角作的大酒杯。

例:觥筹交错(形容宴会的盛大和欢乐气氛,觥是酒杯,筹是筷子)。

和“恍、幌”“胱”等字同包含“光”,但不读huǎng,guāng。

韶:sháo 美好。

例:韶光,韶华(指春天或青春的时光),韶秀(面貌美丽),韶山(地名,在湖南省)。

和“招、昭”“苕、迢”“绍、邵”等字同包含“召”,但不读zhāo,tiáo,shào。

褛:lǚ“褴褛”指衣服破烂。

和“楼、蝼”等字同包含“娄”,但不读lïu。

酿:niàng 酿酒,酝酿。

“酿”的繁体字“”和“让”的繁体字“”同包含“襄”,不少人因而认读为ràng。

摹:mï模仿。

例:临摹字帖。

和“暮、幕、慕”等字同包含“莫”,但不读m ù。

龈:yín 齿龈就是牙根。

和“根、跟”等字同包含“艮”,但不读gēn。

镂:lîu 雕刻。

例:雕镂玲珑,铭心镂骨(感激之情永远记在心里)。

和“缕”“楼”“搂”等字同包含“娄”,但不读lǚ,lïu,lǒu。

龉:yǔ“龃龉”指上下牙齿对不齐,也常用来说两人意见不合。

和“梧”“牾”“悟”等字同包含“吾”,但不读wú,wǔ,wù。

膝:xī膝盖。

和“漆”字同包含“”,但不读qī。

皑:ái 皑皑,形容雪的白色。

和“恺、铠、凯”等字同包含“岂”,但不读kǎi。

怂:sǒng “怂恿”是鼓动和劝说的意思。

和“纵”字同包含“从”,但不读zîng。

踱:duï踱来踱去,就是慢慢地走。

和“渡、镀”等字同包含“度”,但不读dù。

懦:nuî胆小怕事。

例:怯懦,懦弱,懦夫。

和“儒、孺、”等字同包含“需”,但不读rú。

擘:bî拇指,“巨擘”指技艺高超的人。

例:医学巨擘。

“擘窠书”是书法中特大的字,写的时候要用拇指和食指间的“虎口”(擘窠)抓笔来写。

和“臂”字同包含“辟”,但不读bei或bì。

犷:guǎng “粗犷”就是粗野,常用来形容豪放的艺术风格。

和“旷、邝”等字同包含“广”,但不读kuàng。

弋:yì用系着绳子的箭射鸟。

文言文的“弋获”一词,是捕人的意思。

“弋阳腔”是一种地方戏的唱腔,是由江西省弋阳县创始的。

这个字比“戈”字少一撇。

不读gē。

戍:shù军队防守。

例:卫戍。

和“戎”字不同,和“戌”字也不同。

“戎”读rïng,“戌”读xū。

“戌”字中间是一横。

“戍”字左边是“人”,右边是“戈”,人扛着戈,是防守的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