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豆芽成长记_全国通用

合集下载

社会实践活动《豆芽成长记》

社会实践活动《豆芽成长记》

三年级二班2016下期班级社会实践活动
小豆芽成长记
2016-10-25°糖阅读528Me and You - Lucky Twice
(第一天)选豆子,我们最在行
给豆豆们洗个澡,让他们干干净净地发芽
老师说要泡一泡,让它一次喝个饱~静待十小时!
泡好的豆子个个成了胖娃娃,均匀铺撒盖上被,喷水浇灌快发芽!
(第二天)迫不及待去观赏,我们的豆芽冒出了尖尖的小脑袋啦~
(第三天)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为它们洒水,吃饱喝足的豆豆把衣服都撑破了(第四天)在我们的悉心照顾下,小豆芽们终于伸展了一厘米长的身子~我们为它们撤掉了被子(育苗纸)
(第五天)周末了,豆豆芽们该怎么办?有同学说带回家吧,有同学说轮流来值班吧…… 最后,我们推选了6名离学校最近的小伙伴每天来为豆豆芽换水浇灌,看!她们多认真啊~豆豆芽都生根了呢
(第六天)哇…… 两天不见,我们的豆豆芽已经这么茁壮啦!
(第七天)课后去看看豆豆芽们已经成了同学们不约而同的约定……
(第八天)乌啦啦乌啦啦豆芽长大啦…… 同学们同学们快来快来看……。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生豆芽菜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生豆芽菜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生豆芽菜___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材三年级上册发豆芽活动背景:豆芽是一种常见的美食,不仅物美价廉,而且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但是,同学们是否知道豆芽是怎样生长的呢?如何让豆子发芽呢?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可以亲手培育出豆芽,并让家人一起享用。

活动主题:通过实践,掌握豆芽的生长规律及培育方法,熟悉豆子、豆芽的外观形态和营养价值等,并初步了解植物学的相关知识。

同时,培养同学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1.了解活动的步骤和目的。

2.查阅相关资料,或向父母请教,或观看视频,掌握培育豆芽的方法。

3.准备绿豆(或黄豆)、盘子(大容量的饮料瓶等)、温度计、棉垫(或干净的旧毛巾)等操作材料。

4.撰写观察日记和实验报告。

活动过程: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确定活动主题。

1.同学们了解豆芽吗?会发豆芽吗?2.学生讨论交流,确定活动主题:学会发豆芽。

3.延伸探究:了解豆芽的营养价值、生活中的各种豆芽、优劣豆芽的鉴别、影响豆芽的生长因素等小课题。

二、交流研究发豆芽的步骤和方法1.小组内合作交流,分享各自掌握的发豆芽的方法。

2.总结生豆芽的步骤及自己能想到的温馨提示,其他组可以进行补充。

3.观看发豆芽的视频。

三、思考讨论1.为什么绿豆发芽必须经过水的浸泡?2.为什么覆盖绿豆要用纱布,不能用塑料布?四、实践天地1.观察豆芽的生长变化。

2.在父母的指导下,学会发豆芽,并拍照或录制视频,参加班内评选。

温馨提示:1.整个过程一定不要有油,否则豆芽会烂。

2.每次浇水后,都要将布盖回去,并保持湿润。

3.如果想让豆芽生长得更粗壮,可以选择大一点的纱布,并盖得比较严实,这样豆子会比较不容易向上生长,就不会长成过于细长的豆芽了。

五、豆芽大卖场绿豆芽是一种中药,被认为性凉味甘无毒,具有清暑热、调五脏、解毒、利尿除湿的功效。

夏季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可以常食素炒绿豆芽。

民间传统用法是将绿豆芽与鲫鱼炖服,治疗乳汁不下。

豆芽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豆芽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课时:2课时年级:三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掌握种植豆芽的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培养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1. 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

2. 掌握种植豆芽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1. 观察豆芽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2.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1. 各种豆子(黄豆、绿豆、黑豆等)。

2. 种植容器(盆、碗、塑料盒等)。

3. 水和清水。

4. 记录本和笔。

5.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各种豆子,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豆芽是怎么长出来的吗?二、新授1. 教师讲解豆芽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生长、成熟等阶段。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豆芽生长过程中需要哪些条件(水分、温度、土壤等)。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豆子进行种植。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以下操作:a. 准备种植容器,放入适量的豆子。

b. 淋水,保持土壤湿润。

c. 放置在适宜的温度下,观察豆芽的生长情况。

四、观察记录1. 学生每天观察豆芽的生长情况,并记录在记录本上。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豆芽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方法。

2. 学生分享种植豆芽的感受和体会。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种植的豆芽长什么样吗?2. 学生展示自己的豆芽,并分享种植过程中的有趣事情。

二、新授1. 教师讲解豆芽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

2. 学生讨论豆芽在饮食中的作用。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豆芽进行烹饪。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以下操作:a. 准备食材,如肉片、蔬菜等。

b. 烹饪豆芽,学习简单的烹饪技巧。

c. 互相品尝,分享烹饪心得。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豆芽的营养价值和烹饪方法。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件-豆芽成长记 全国通用(共15张PPT)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件-豆芽成长记 全国通用(共15张PPT)

实验观察
豆子观察记录表
姓名
班级
豆子名称:
豆子来源:
豆子外形
颜色
形状
大小
摸一摸
放入水中豆子的变化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观察过程中应用到看、闻、摸、量等方法
作业布置
将泡好的黄豆放置班级植 物角,填写好观察记录表,记 录它的生长过程并撰写观察日 记。
摸 (感觉)
优 劣
种皮
子叶
பைடு நூலகம்
胚芽
胚轴
胚根
发豆芽的方法
第一步:取少半碗黄豆,用水浸泡直到黄 豆发胀。
第二步:拿剪刀剪掉饮料瓶口部分,并在 瓶底扎4、5个小孔。
第三步:将发胀的黄豆放入饮料瓶中,用 黑塑料袋包住,放在能晒太阳的地方或温 暖高一点的地方。
第四步:把水倒入饮料瓶中,控一控水, 再用黑塑料袋把瓶子包住。
小组合作
分工注意事项:
A.负责给杯子贴上标签,分出优劣两类;B.负责填写记录
单;C.负责将黄豆分出优劣两类,分别放入相应的杯子里。
小组合作要求:
1.在小组内每位成员说说挑选黄豆的方法;
2.分完黄豆后把记录单填写完整
3.组长负责上台汇报,一名组内成员上台展示。
小组合作
黄豆 颜色 是否饱满 形状
豆芽成长记(一)
猜一猜
生根不落地, 有叶不开花, 街上有人卖, 园里不种它。
豆芽
豆芽知识我知道
豆芽的营养价值
1.豆芽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以治疗坏血病; 2.它还有清除血管壁中胆固醇和脂肪的堆积、防止心血管病 变的作用; 3.绿豆芽中还含有核黄素,对口腔溃疡的人很适合食用; 4.它还富含膳食纤维,是便秘患者的健康蔬菜,有预防消化 道癌症(食道癌、胃癌、直肠癌)功效; 5.豆芽的热量很低,而水分和纤维素含量很高, 常吃豆芽,可以达到减肥的目的。

种豆芽观察日记教案

种豆芽观察日记教案

种豆芽观察日记教案教案:种豆芽观察日记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种豆芽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2.让学生了解豆芽的构造、生长过程和适宜生长条件。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思维。

教学步骤:1.导入(3分钟)在课堂上放置已经种下豆芽的花盆,引导学生观察花盆,并提出问题,如“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你们能从这个花盆里观察到什么?”等。

2.学生活动(35分钟)a.学生分组观察花盆中的豆芽,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b.学生们使用手镜观察豆芽,尽量观察到更多细节。

c.学生们互相交流观察结果,并共同讨论豆芽生长的需求和适宜的生长条件。

d.学生们共同策划进行豆芽生长的实验,明确需要准备的材料和步骤。

3.实验操作(30分钟)a.学生按照策划好的实验步骤,准备材料并进行实验。

b.学生观察实验进行的结果,并记录下实验现象和数据。

4.汇报与总结(12分钟)a.学生小组轮流向全班汇报实验结果和观察的现象。

b.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豆芽生长的要点和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c.学生填写观察日记,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体会总结在日记中。

d.学生提交观察日记并进行评价和展示。

教学评价:1.学生的观察记录是否准确和详细。

2.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总结豆芽生长的要点和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学生在小组中的合作和交流情况。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尝试种植不同的种子,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有什么不同。

2.学生可以进行更多的科学实验,探索植物生长的规律和机制。

教学资源:1.豆芽种子2.浇水壶3.花盆4.相机或手机5.手镜6.观察日记模板教学节奏:本节课的教学节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要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观察时间和实验操作时间。

同时,教师要注意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养豆芽实践活动

小学养豆芽实践活动

一、活动背景豆芽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富含营养,易于消化。

为了让学生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我们学校开展了小学养豆芽实践活动。

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生物学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掌握种植豆芽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4.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活动内容1. 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各种豆类,如黄豆、绿豆、黑豆等;种植容器(如塑料盒、花盆等);培养土、清水、剪刀、标签等。

(2)学生准备:了解豆芽的生长特点,学习种植豆芽的方法。

2. 活动实施(1)教师讲解:向学生介绍豆芽的种类、生长特点、营养价值等,讲解种植豆芽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豆类进行种植。

(3)种植过程:①清洗豆子:将豆子放入清水中浸泡,洗净杂质。

②播种:将洗净的豆子均匀地撒在培养土上,覆盖一层薄土。

③浇水:用喷壶轻轻喷水,保持土壤湿润。

④观察记录:每天观察豆芽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过程。

⑤分享交流:小组之间分享种植心得,交流种植技巧。

3. 活动总结(1)展示成果:每组展示自己的豆芽,评选出最佳种植小组。

(2)总结经验: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强调环保意识、团队协作和劳动习惯的重要性。

(3)撰写心得:学生撰写活动心得,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四、活动效果1. 学生对豆芽的生长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种植豆芽的基本方法。

2. 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3. 学生的环保意识、劳动习惯得到了提高。

4.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

五、活动反思1. 活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 活动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兴趣。

3. 活动结束后要及时总结,让学生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综合实践教案生豆芽

综合实践教案生豆芽

年级:四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学习生豆芽的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豆芽的生长过程。

2. 生豆芽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豆芽生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 豆芽的生长速度和形态变化。

教学准备:1. 种子(黄豆、绿豆等)2. 筛子、水盆、毛巾、温度计、记录表等3.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些豆芽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就是豆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生豆芽。

”二、讲授新课1. 豆芽的生长过程(1)教师讲解豆芽的生长过程,包括发芽、生根、长叶等阶段。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观察多媒体课件,加深对豆芽生长过程的认识。

2. 生豆芽的方法和技巧(1)教师讲解生豆芽的步骤:挑选种子、浸泡、播种、覆盖、保湿、观察。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操作,学会生豆芽的方法和技巧。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份种子、筛子、水盆、毛巾等材料。

2. 按照生豆芽的步骤,每组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总结与反馈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生豆芽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学习了生豆芽的方法和技巧。

”二、观察与记录1. 学生观察自己生豆芽的情况,记录豆芽的生长速度和形态变化。

2. 教师讲解如何记录观察结果,包括时间、豆芽长度、颜色等。

三、分析讨论1. 学生分组,每组分享自己的观察记录,讨论豆芽生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豆芽生长过程中可能受到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发豆芽教学设计综合实践(3篇)

发豆芽教学设计综合实践(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豆芽,作为我国传统的食材之一,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制作简单。

通过发豆芽这一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同时,这也是一次将生活与科学相结合的实践机会。

二、活动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和所需条件。

- 知道豆芽的营养价值及其在日常饮食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耐心和责任心。

-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活动内容1. 活动准备- 收集各种豆类种子(如黄豆、绿豆、黑豆等)。

- 准备发芽盒、清水、滤网、剪刀、标签纸等工具。

- 搜集有关豆芽生长的资料和图片。

2. 活动过程- 观察与讨论:-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豆类种子的外观和特征。

- 讨论豆芽生长所需的条件,如水分、温度、光照等。

- 预测豆芽的生长过程。

- 实验操作:- 将豆子浸泡在清水中,观察其变化。

- 将浸泡好的豆子放入发芽盒中,覆盖滤网。

- 每天定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 观察豆芽的生长过程,记录生长变化。

- 数据分析:- 记录不同豆类种子的发芽时间、生长速度和高度。

- 分析影响豆芽生长的因素,如温度、光照、水分等。

- 比较不同豆类种子的生长差异。

- 总结与分享:- 组织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讨论实验中的问题和收获。

- 总结豆芽的生长过程和注意事项。

- 制作豆芽食谱,让学生了解豆芽的食用方法。

3. 活动延伸- 鼓励学生将发好的豆芽带回家,与家人分享。

- 组织学生参观农场或种植园,了解农业生产过程。

- 开展豆芽种植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活动评价1. 过程评价:-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实验操作能力等。

- 记录学生的观察日记和实验报告。

2. 结果评价:- 检查豆芽的生长情况,评估实验的成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豆芽成长记(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黄豆,了解黄豆的外形及内部特点。

2.掌握区分黄豆优劣的方法,学习发黄豆芽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解剖黄豆,认识黄豆,区分黄豆的品质优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动手能力,激发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观察、探究、解剖黄豆,认识黄豆,区分黄豆的品质优劣,学习发黄豆芽。

2.培养动手能力,激发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1.黄豆、水、矿泉水瓶子、导学案等;
2.课前上网查找挑选黄豆的方法;
3.课前搜集了解黄豆的内部结构;
4.课前搜集了解的历史及营养价值。

教学过程:
一、活动准备
谈话导入:老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你们来猜一猜是什么?
1.教师向学生展示豆芽实物,指名学生交流,汇报黄豆的历史(师课件展示)
2. 师简单说说春节吃豆芽的传统,并引导生说说关于豆芽做成的美食。

3. 教师归纳学生所说,由生汇报课前搜集关于豆芽的营养价值。

4. 质疑:这么美味而又有营养的豆芽,它到底是怎么种植出来的呢?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探究探究。

板书课题:豆芽成长记(一)。

二、探究黄豆
(一)认识黄豆的外部结构
1.教师课件出示黄豆图片,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生活经验,从形状、颜色、味道等
方面谈一谈对黄豆的了解。

2.师生共同总结出黄豆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的特点(黄豆呈圆形,色如其名,味微甜)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谈谈对黄豆的认识。

3.师:小小的黄豆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成长为豆芽,是不是所有的黄豆都可以呢?
4.创设情境:王老师特别喜欢吃豆芽,也觉得豆芽的成长过程特别有趣,想在家发豆芽,可是家里的黄豆是参差不齐、大小不一,且黄豆里藏着一些有虫眼、有破损、颗粒不是很饱满的黄豆,让我很是苦恼,孩子们能否帮帮老师?
5.小组合作分黄豆:
(1)事先将准备好的两个杯子贴好标签(如“优”、“劣”。

(2)组长分工要明确,要安排专人填写表格、安排专人汇报
(3)5分钟内完成
6.小组汇报交流
7.教师适时小结:有虫眼、有破损、颗粒不是很饱满的黄豆不适合发豆芽。

(二)认识黄豆的内部结构
1.师:老师知道你们在科学课上学习了种子的外部结构,现在我来考考你们(出示结构示意图)
2.黄豆内部结构:(板书:黄豆的内部结构)
3.生上台汇报交流
4.师: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现在我们来大胆的猜一猜,这些结构会发成豆芽的哪些部位呢?
5.生自由猜测
6.师结合课件讲解黄豆内部发成豆芽的形态。

7.师过渡小结: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挑选优质黄豆的方法并且知道了黄豆发成豆芽的形态,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发豆芽的相关方法。

三、学习发豆芽的方法
1.播放发豆芽的一些方法
2.学生动手操作泡黄豆,教师巡视指导。

3.布置作业:将泡好的黄豆放置班级植物角,填写好观察记录表,记录它的生长
过程并撰写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外形:饱满金黄
黄豆
内部:胚芽胚轴、胚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