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塑造李石清这个人物的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采薇》课后练习1、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它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士兵因久在前线而思念家乡的情绪;这种情绪是通过采摘不同季节的薇这一活动烘托出来的;由于采薇时间的持久性和连续性,让人感到士兵无时无刻不被思念家乡的痛苦折磨着,从而使全诗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强化。

2、当兵服役、保家卫国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它既让人感到神圣和自豪,但同时又让人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

试结合《采薇》这首诗的学习,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采薇》中表现了士兵对敌人入侵使自己不能安居乐业强烈不满,体现了大敌当前、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个人与国家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点值得我们仔细体会学习。

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无论何时,无论何人,都应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随时随地接受国家的召唤。

当兵服役,保家卫国,这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应为此感到神圣和骄傲。

另一方面,战争又是残酷的,参加战争的人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这一点在《采薇》中也有深刻的反映。

这一点既让我们在心理上对战争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更激励我们努力争取和珍惜和平的好时光。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分析这四句诗的抒情特点。

1、原因主要有:①用生动的形象写出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

②把多种修辞手法成功熔在一起:⑴对仗工整;⑵叠字(依依、霏霏)形象生动;⑶借代(用杨柳依依代指春天,雨雪霏霏代指冬天)准确而形象⑷对比(阳春与寒冬)鲜明。

③文字雅俗共赏。

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

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日出曹禺分幕简介以及人物形象分析

日出曹禺分幕简介以及人物形象分析

曹禺话剧《日出》的主要内容是:第一幕学生出身的交际花陈白露,住在大旅馆里,靠银行家潘月亭的供养过着夜生活。

童年和学生时代的好友方达生闻知她堕落了,从家乡跑来“感化”她,让她跟自己结婚并随自己回去.但对社会和恋爱家庭生活都已失望的陈白露拒绝了他。

此时同楼的孤女“小东西”为了逃避蹂躏闯到陈白露的房间,陈白露虽全力救助。

方达生到陈白露房间,巧遇潘月亭。

陈白露成其为自己的哥哥介绍给潘月亭。

第二幕陈白露和顾八奶奶一起去银行,说起了顾八奶奶和胡四结婚的事,在银行给胡四谋了一份工作。

李石清当衣服配潘月亭等挥霍。

李石清发现潘月亭把柄,两人合谋克扣工人工资。

黄省三哀求李石清让自己回去工作,未果,发狠话.第三幕小东西被卖到了妓院,身上全是伤,没有生意。

妓院里人很多,翠喜伺候客人走了。

胡四和王福升一起到了妓院,点了小东西和翠喜。

他们凌辱小东西,把他关了起来。

第四幕方达生要陈白露和他一起离开这里,但是成败路拒绝了。

李石清和潘月亭一起算计赚到的黑钱。

李石清孩子病重要钱医治,黄省三神经失常找上了他。

潘月亭最终也被金八挤垮,银行倒闭.陈白露慑于黑暗之浓重,看不见出路,黯然自杀。

方达生则表示要与黑暗势力抗争,迎着日出而去。

陈白露:爱华女校高材生,年轻美丽,贪于享乐,“厌倦”爱情图片欣赏、原型人物介绍她是《日出》的中心人物,性格非常复杂.她美丽、聪慧,总是将她骄傲的心态化作嘲讽的笑挂在嘴边,然而又不时流露那种漂泊人特有的倦怠和厌恶。

因此“在热闹的时候总想着寂寞,寂寞了又想起了热闹”。

他以前的恋人方达生来访,唤醒了她对“我以前有过这么一个时期”的回忆:“喜欢太阳”“喜欢春天"“喜欢青年”的爱华女校的高材生“竹筠”,因为父亲去世,“家里更穷”而“一个人出来闯”,他跟一位诗人到乡下度过一段“天堂似的日子",又在“平淡、无聊、厌烦”中离婚,成为“卖给这个地方”的交际花。

一方面,她珍藏着自己美好的记忆,珍藏她的骄傲和正义感,她是哪个黑暗丑陋世界的一线光明,她嘲弄那些玩弄她的人,她也能挺身而出救助贫苦无依的小东西;另一方面,她像那习惯金丝笼的鸟失掉在自由的树林里盘旋的能力和兴趣,她要“要人养活”,她要享受,她不能也不愿走出旅店豪华的休息室,最终在她的靠山潘月亭破产后,绝望而又不无留恋生命的微笑着服下安眠药,在日出前永远的睡去。

大学语文(第三版)孙昕光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第三版)孙昕光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采薇》课后练习1、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它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士兵因久在前线而思念家乡的情绪;这种情绪是通过采摘不同季节的薇这一活动烘托出来的;由于采薇时间的持久性和连续性,让人感到士兵无时无刻不被思念家乡的痛苦折磨着,从而使全诗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强化。

2、当兵服役、保家卫国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它既让人感到神圣和自豪,但同时又让人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

试结合《采薇》这首诗的学习,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采薇》中表现了士兵对敌人入侵使自己不能安居乐业强烈不满,体现了大敌当前、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个人与国家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点值得我们仔细体会学习。

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无论何时,无论何人,都应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随时随地接受国家的召唤。

当兵服役,保家卫国,这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应为此感到神圣和骄傲。

另一方面,战争又是残酷的,参加战争的人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这一点在《采薇》中也有深刻的反映。

这一点既让我们在心理上对战争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更激励我们努力争取和珍惜和平的好时光。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分析这四句诗的抒情特点。

1、原因主要有:①用生动的形象写出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

②把多种修辞手法成功熔在一起:⑴对仗工整;⑵叠字(依依、霏霏)形象生动;⑶借代(用杨柳依依代指春天,雨雪霏霏代指冬天)准确而形象⑷对比(阳春与寒冬)鲜明。

③文字雅俗共赏。

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

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大学语文(第三版) 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第三版) 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采薇》课后练习1、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它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士兵因久在前线而思念家乡的情绪;这种情绪是通过采摘不同季节的薇这一活动烘托出来的;由于采薇时间的持久性和连续性,让人感到士兵无时无刻不被思念家乡的痛苦折磨着,从而使全诗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强化。

2、当兵服役、保家卫国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它既让人感到神圣和自豪,但同时又让人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

试结合《采薇》这首诗的学习,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采薇》中表现了士兵对敌人入侵使自己不能安居乐业强烈不满,体现了大敌当前、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个人与国家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点值得我们仔细体会学习。

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无论何时,无论何人,都应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随时随地接受国家的召唤。

当兵服役,保家卫国,这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应为此感到神圣和骄傲。

另一方面,战争又是残酷的,参加战争的人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这一点在《采薇》中也有深刻的反映。

这一点既让我们在心理上对战争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更激励我们努力争取和珍惜和平的好时光。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分析这四句诗的抒情特点。

1、原因主要有:①用生动的形象写出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

②把多种修辞手法成功熔在一起:⑴对仗工整;⑵叠字(依依、霏霏)形象生动;⑶借代(用杨柳依依代指春天,雨雪霏霏代指冬天)准确而形象⑷对比(阳春与寒冬)鲜明。

③文字雅俗共赏。

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

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日出陈白露人物分析

日出陈白露人物分析

日出陈白露人物分析【篇一:《日出》中陈白露形象赏析】题目__梦醒了却无路可走_____任课教师姓名学号上课时间作业完成时间_梦醒了却无路可以走——从陈白露的人生选择看一个成功的舞台形象摘要:戏剧里,一个成功的舞台形象应该要深入观众心中,得到观众的认可,他们应该有着鲜明丰满的个性,能够让观众通过他们产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深深的记在脑海里。

本文通过《日出》里陈白露的形象来说明怎么样的舞台形象才是成功的。

关键词:舞台形象,深入人心,陈白露,人生之路在现当代舞台戏剧作品中,什么样的舞台形象是让观众过目不忘的?作为戏剧,舞台形象的成功无非就是得到观众的认可。

一个成功的舞台形象有着鲜明的个性,他们的所作所为、言谈举止都能够让观众深思,甚至引起观众的共鸣。

他们的背后就是代表着那么一个时代,通过他们我们能够看到作者内心的呼喊,看到那个时代多具有的特征。

我所看戏剧不多,但每一部都堪称经典,其中《日出》这一戏剧更是让我强烈感受到了作者对那个时代的控诉,里面的形象陈白露的人生经历深深的引起了我的深思。

一、陈白露的人生出路23岁,花一样的年龄,花一样的青春,可就是在这样的带着花一样的梦,陈白露选择了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短暂的一生。

作为一个高级交际花,似乎过着让人“羡慕”的生活,摆在面前的人生之路也很宽广,为何却走向了极端?陈白露的第一条路,与向她求婚的方达生结婚,但她拒绝了。

“在任何情形之下,我都是不会嫁给你的。

”这让方达生愕然,也让观众意外,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她宣称:“我要人养活我”,“我要舒服”,“我出门要坐汽车,应酬要穿些好衣服,我要玩,要花钱。

”陈白露拒绝了方达生,并不是不知道他的为人,而是他能给的未来是她早已厌倦的过去。

几年前,她跟着一位年轻诗人离开了都市,离开了表面繁华的生活,但是“后来,新鲜的逐渐不新鲜了。

两个人相处久了,渐渐就觉得平淡了,无聊了。

”最终,两人甚至成了彼此的制约,你不让我舒服,我不让你活得痛快。

《日出》人物分析

《日出》人物分析

我喜欢李石清这个人物就是因为她身上体现出得在那个年代人性得复杂性。

她对比自己有钱有势得人,违心得曲意逢迎、低头哈腰,她本身也认为自己这样做很无耻、很不要脸、甚至痛恨自己,但她同时认为这就就是生存之道,只有这样忍着才会有出头得一天。

所以她在自以为抓住潘月亭得把柄时,态度大转变,连说话得语气口吻都变了。

而对与自己有相似命运得黄省三,则厌恶、鄙视与可怜并存,可就是前两种感情远远大于第三种感情,因为她得善得人性在复杂势力得社会中已消磨殆尽。

黄省三与李石清一样拿着微薄得工资,深受银行家得剥削,家庭一贫如洗,可就是黄省三就是个老实本分得人,李石清却虚伪狡诈、诡计多端,所以在同样得贫穷下,李石清为了面子可以让自己得老婆与那一堆富人们打牌,表面毫不在乎地挥霍者她们仅存得一些钱,尽管内心痛苦得担忧着、挣扎着,而黄省三到处苦苦求人,绝望无助,最终亲手杀死自己得孩子,被逼得疯疯傻傻,“人不能这样对人啊!”她得呼声撕心裂肺,就是对那个社会绝望得控诉。

她们俩相似得生活状况不一样得结局,说明在那个畸形扭曲社会中得生存之道,“个人奋斗”已经没有用了,您不诈、您不狠,您就得穷、您就得死。

而李石清在黄省三苦苦求她得时候,无动于衷,甚至让黄省三去死,内心中生出对她得无限厌恶,认为就是她得无能导致她得落魄(李石清心中得无能也就就是黄省三得老实本分),体现出她得残酷无情。

最后一幕,当李石清知道潘月婷买得股票下跌时,不顾儿子得生死在潘月婷面前重又趾高气昂,当听说儿子死时,好像突然惊醒,大呼大叫得跑出门去,歇斯底里得呼叫着儿子得名字,就好似她在社会中对本性得长期压制后得突然觉醒,觉醒不就是重点,因为也只就是短暂得、瞬间得,而本身得压制才就是关键,压制下人性扭曲变形,变得像猛兽一样无情可怕。

中国得旧社会,让人难以想象;人性得复杂,更让人感叹而又害怕。

就是社会扭曲了人性,还就是人本身上潜伏着可怕得因子,在某种情况下就会慢慢苏醒,而通过人智慧得“润色”,比猛兽得兽性大发要可怕百倍,惊悸震颤善良得心灵《日出》中得李石清就是一个性格复杂,善恶混合得悲剧角色,她与银行小职员黄省三之流都就是潘月亭得雇员,都就是被侮辱与被损害得社会底层人,都挣扎在死亡线上.她们都爱自己得家人与孩子,恨人妖颠倒,人人相食得丑恶社会.但唯一不同得就是黄认命,而李石清则不甘于屈从命运得安排,有强烈得向上爬得野心与发财欲望正就是野心与发财得欲望使她失去了对同类得同情心,变成了良心泯灭,不择手段得无耻之徒李太太:较为典型得中国三四十年代得妇女代表,温良、贤淑,非常听命于丈夫,不管错与对,缺乏反抗精神,受传统观念颇深,夫权思想严重,顾家守业,应当就是许多男人们希望拥有得妻子类型,如今这一类得很少,甚至绝迹,妇女翻身做主,不会老实巴交地服帖老公,不在大庭广众之下与您唇枪舌战就算就是一件幸事,李太太估计可以成为现代社会中得一个品牌形象。

浅析《日出》中李石清的悲剧命运

浅析《日出》中李石清的悲剧命运

作者: 王小侠
作者机构: 西安广播电视大学
出版物刊名: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页码: 26-28页
主题词: 《日出》;李石清;悲剧命运;社会悲剧
摘要:李石清是《日出》中的一个特殊人物,是一个从'不足者'用不正当手段爬上'有余者'地位而最终又成为一个'不足者'的可怜虫。

为了从'不足者'的悲惨地位中爬出来,他不惜采取不正当手段来要挟老板,当他跃入'有余者'的地位后,又变得猾黠狠毒,卑琐凶狠,最后又被开除,落得个家破人亡的结局。

他的悲剧,既是个人的悲剧,同时也是社会的悲剧。

大学语文(第三版) 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第三版) 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采薇》课后练习1、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它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士兵因久在前线而思念家乡的情绪;这种情绪是通过采摘不同季节的薇这一活动烘托出来的;由于采薇时间的持久性和连续性,让人感到士兵无时无刻不被思念家乡的痛苦折磨着,从而使全诗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强化。

2、当兵服役、保家卫国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它既让人感到神圣和自豪,但同时又让人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

试结合《采薇》这首诗的学习,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采薇》中表现了士兵对敌人入侵使自己不能安居乐业强烈不满,体现了大敌当前、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个人与国家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点值得我们仔细体会学习。

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无论何时,无论何人,都应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随时随地接受国家的召唤。

当兵服役,保家卫国,这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应为此感到神圣和骄傲。

另一方面,战争又是残酷的,参加战争的人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这一点在《采薇》中也有深刻的反映。

这一点既让我们在心理上对战争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更激励我们努力争取和珍惜和平的好时光。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分析这四句诗的抒情特点。

1、原因主要有:①用生动的形象写出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

②把多种修辞手法成功熔在一起:⑴对仗工整;⑵叠字(依依、霏霏)形象生动;⑶借代(用杨柳依依代指春天,雨雪霏霏代指冬天)准确而形象⑷对比(阳春与寒冬)鲜明。

③文字雅俗共赏。

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

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是如何塑造李石清这个人物的
在假期看了学校推荐的书目和剧目。

个人比较喜欢的是钱钟书的《围城》和曹禺的《日出》这两部作品都对当时特殊年代特殊的社会里面特殊的人物性格进行了深入的描写。

但是《围城》不是剧本,要改成剧本还要很多工作,而且不适合在舞台上表现出来。

所以我选了《日出》。

曹禺于1935年创作的四幕话剧《日出》,深刻解剖了1930年代中国的都市生活,无情地批判了旧中国那种“损不足而奉有余”的极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展现了黑暗已到极点、曙光即将到来时的社会景象。

剧中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既有工于心计的暴戾银行家潘月亭、卑躬屈膝的残酷助理襄理李石清、俗不可耐的顾八奶奶和洋奴张乔治,又有走投无路的懦弱小职员黄省三、被卖进妓院的弱小女子“小东西”、有一副好心肠又处境悲惨的翠喜等。

其中,李石清凭着“狡黠和逢迎的本领”升为银行家经理潘月亭的助理襄理,亦即现今社会职业中的秘书。

他幻想着要翻身,却在自以为最风光得意的时候,被老板炒了鱿鱼,落得个穷光蛋的下场。

抛开社会因素不谈,究其个人原因,主要在于李石清没有找准自身角色地位,没有遵守秘书职业道德规范,缺乏作为秘书的基本操守。

李石清其人该剧中,李石清的出场介绍非常清晰地勾勒出他“讨厌而又可悯”的形象:“很萎缩,极力地做出他心目中大人物的气魄,却始谄终掩饰不住自己的穷酸相,他永远偷偷望着人的颜色,顺从而媚地笑
着。

他嘴角的笑纹呆板板地如木刻上的线条,雕在那卑猥而又不甘于贫贱的面形上。

这种人,第一眼就能分辨出。

他仇视所有有钱人,但又拼命想加入这个行列中。

为了迎合与讨好这群上流社会的人,即使变卖自己的衣服来应酬也在所不惜。

但是他却挺着,因为“这个社会没有公理,没有平等……你按部就班的干,做到老也是穷死。

只有大胆地破釜沉舟地跟他们拼命,还许有翻身的一天!”于是他不得不“不要脸来巴结他们,什么人格都不要来巴结他们”,无论是对潘月亭,还是深受潘月亭喜爱的陈白露,以至于得势于顾八奶奶的胡四,他都无一不是点头哈腰,阿谀奉承,但他这样做绝对不是心甘情愿的,相反,他对这样一群人有着很深的积怨,他骂潘月亭,骂陈白露,骂胡四。

当李石清抓住潘月亭买空卖空的一些把柄时,便要挟、敲诈,以泄私愤,以谋私利,这一切都有利地刻画了他的贪婪、阴险、自私、冷酷的个性。

而潘月亭也只能对他容忍,可是这样的表面关系的和善与交好只是暂时的,潘月亭不可能将自己即将赚到的大笔财富与这样一个在他眼中根本不值一提的人分享,于是在得知自己的公债即将收获巨额利润时,又一脚将李石清踹开,说李石清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三等货”。

发财的欲望使李石清变得冷酷而残忍。

他丢下一家大小,连儿子的病也不顾了,拼命追逐着金钱,但结果却不仅丢了养家糊口的饭碗,而且儿子小五的命也搭上了。

他幻想着要翻身,却在以为最风光得意的时候,被老板炒了鱿鱼,落得个穷光蛋的下场。

我在最初想塑造这个角色的时候,是通过看人艺的完整话剧版,但是发现这个版本的《日出》有些先锋剧的感觉,人物的性格更加鲜
明而且时代背景已经经过很大的改变,出场人物都是西装革履。

这样版本的日出有助于我找到李石清的人物性格,但是不能完全和这个版本一样。

之后我又看了很多版本的《日出》有学生的作业版本,也有商演版本。

在看完多部话剧版本之后,我对李石清这个人物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真正到了塑造人物的时候,我还是感觉到了难度。

首先在台词上就很难把握。

其次舞台上的调度也很难安排。

多亏了邹老师的悉心指导。

我和劲超逐渐找到了人物的感觉。

我觉得这种塑造人物的时候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对塑造人物的影响很大,同时对手对自己的影响也很大。

在很多次排练之后我们就能很快进入人物情绪了。

最后老爷子帮我们改了布景,买了很多道具让我们有更好的心理依据。

还去帮我们买了衣服,穿上衣服之后年代感一下子就出来了。

让我们和观众都更加相信场景。

但是我们的头发还是会有点出戏,于是为了符合人物和时代。

我们特地去把头发染黑,梳成三十年代的大油头。

这样更加贴近人物形象。

最后的考试上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大多是因为紧张出现的调度失误,大体上是成功的。

这是我们大学时期的第一次人物塑造,在我们的人生中也有重要的地位。

2012年10月30号
李健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