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的故事》(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北师大版)八年级-梁思成的故事_教学设计_教案_3

初中语文(北师大版)八年级-梁思成的故事_教学设计_教案_3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积累本文字词。

2、了解梁思成的故事,理解本文寓情于叙写法。

3、品味梁思成的人格魅力,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学习梁思成的故事,从中体味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难点:学习本文寓情于叙的写作思路和手法。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学习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有没有同学知道梁思成,谁来谈谈你的了解。

生1:他是清末维新变法运动领袖梁启超的儿子。

生2:他是现代建筑学家,也是清华大学教授。

师:可见,梁思成是一个学识丰厚的人。

的确,作为现代著名建筑史学家,他孜孜以求、身体力行,测绘了大量的中国古代建筑;他刻苦钻研、呕心沥血,将智慧化作庄严神圣的国徽、雄伟壮丽的纪念碑等著名建筑。

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驰骋文字原野,深入解读梁思成。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初识梁思成师:请同学们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再次浏览课文,说说文章写了梁思成的哪些事件?注意捕捉相关语段,抓住文中关键词句进行概括。

(多媒体展示)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浏览课文,说说本文写了梁思成的哪些事件?(方法提示:1、寻找相关段落;2、提取关键词语)(生默读课文3分钟)生1:第一件事是梁思成冒着危险勘测山西应县木塔;第二件事是梁思成抛弃国耻家仇保护日本古都奈良。

师:这位同学抓住了人物和事件两个要素,信息捕捉简洁而准确。

除了这两件主要事情,有没有略写的事件?生2:梁思成为自己勘测的河北辽代古庙被拆感到惋惜。

三、重点品读——走近梁思成师:写人离不开事件,具体事件是我们把握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让我们深情朗读,走近梁思成,请同学们先品读第6节“梁思成堪测应县木塔”这一部分,说说你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梁思成。

(多媒体展示)品读“梁思成勘测应县木塔”部分: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梁思成。

(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师:先来展示一下老师的品读成果(多媒体展示)例如:他们爬到了塔顶,但塔刹还有十多米高,除了几根铁索外,没有任何可供攀援的东西。

梁思成的故事北师大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梁思成的故事北师大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互动2:如何理解“梁思成只能属于个世纪”?
明确:1)这是一种抒情的、诗意的语言。强调他是独一无二的只有这个世纪才有,以后再也不会出现第二个梁思成了;另一方面个也是对历史富有智慧的思考,是一种情致交融的写法。2)表达了对重视人类文化精神、文化遗产的历史的肯定,对梁思成的思想精神的赞赏,对梁思成故事的时代的令人遗憾的感叹。具体见教参。
(三) 梁思成简介:
梁思成,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广东新会人。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东京,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4——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年2月获学士学位,当年6月获硕士学位。1927年7月至1928年2月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1928年3月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1928年归国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后参加中国营造学社研究中建筑史。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1972年1月9日在北京逝世。梁思成的主要作品有吉林大学礼堂和教学楼、仁立公司门面、北京大学女生宿舍、人民英雄纪念碑、鉴真和尚纪念堂。
(四) 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字词:
勘查(kān) 巍峨(wēi’é) 黯淡(àn) 耸立(sǒng) 锈蚀(shí) 逻辑(luójī) 轩昂(xuān) 惋惜(wān)
(五)再次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
(六)互动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互动1:与《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相比,本文与它有什么异同?
明确:相似之处:1、都是表现当代学者的精神风貌(境界);2、都以叙述主人公的事迹为主。
教师讲解:梁思成作为建筑历史学家其精神境界深邃,鲜明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至此还不满足,最后又加上一段:听说河北宝坻一座辽代古庙被拆除,他无奈地感叹:“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头”这完全是诗的话语,这样文意更隽永。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梁思成的故事》课文解析素材 北师大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梁思成的故事》课文解析素材 北师大版

《梁思成的故事》课文解析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

(①为什么说“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段析】开门见山,语出惊人,评价了梁思成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这是全文的总括。

【品味】评价了梁思成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也许可以这么说,以后的世纪,恐怕再也难以出现同样的环境同样的人物。

许多历史条件已经无法再...现.,山川田野间再也没有那么多被历史烟尘掩盖的古寺古塔,等待未来的人们惊奇发现,细心勘察。

曾令世人惊奇而叹为观止的古都业已消失,永远不再可能......诱发人们的历史激情和历史想象了。

【段析】分析自己提出的观点,为下文的叙述作铺垫。

【品味】“无法再现”“永远不再可能”,是对第一句话的回答,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梁思成的敬仰之情和古迹被破坏的痛惜之情。

在一个漫卷风沙....的日子,我爬上了山西应县木塔,那还是两年前的四月。

站在巍峨的古塔里面,我很自然地想到当年前来勘察这座千年木塔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一行。

一九三三年到一九九三年,正好整整六十年。

【品味】“漫卷风沙”的自然天气,很容易使作者产生联想,想起当年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也更容易使作者体悟到当年梁思成夫妇“勘测”的凶险程度,从而体现了梁思成对古建筑的无比热爱。

黯淡灯光下,陡立的木梯依然昏暗。

我缓慢地向上爬,每上一层,便走到栏杆前环望四周。

每上一层,风就愈加猛烈,人几乎站立不住,只有牢牢抓住栏杆,才不会被风刮飞。

【段析】写自己登上山西应县木塔,突出搭上的环境恶劣,为下文梁思成勘察木塔之难、之险作铺垫。

塔下的应县县城,是否还是当年梁思成看到的样子,我无法得知——想必早已大大改观。

木塔耸立,雄伟而壮观,经历半个世纪风风雨雨之后,斯物犹在,真是难得而幸运的事。

怀着这样的心情,根据自己曾经读过的关于林徽因、梁思成的资料,根据所见过他们那次山西之行的照片,我想象着当年。

想象着梁思成如何打着电筒爬行在灰尘掩埋的柱梁之间;想象着他们为发现一个千年古塔、为他们的古代建筑研究获得一个珍贵例证而如何的惊奇和兴奋。

《梁思成的故事》(北师大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梁思成的故事》(北师大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梁思成的故事》(北师大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梁思成的故事》(北师大版)教案教学设计1《梁思成的故事》(北师大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本教案教学对象为初中生,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阶段,而学生的成长既包含知识的积累,也包含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因此,本教案教学重点在于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了解梁思成的生平事迹,认识他在中国现代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

2、通过对梁思成的故事学习,培养学生对现代建筑的审美意识和广阔的文化视野。

3、通过观看《梁思成的故事》(北师大版)这部纪录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视听能力。

4、通过分组讨论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5、通过阅读《梁思成的故事》中的典型事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本教案的教学重点在于梁思成的生平事迹的介绍和推陈出新的建筑思想的讲解,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这些事件对于自己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观看视频、小组讨论、演讲等。

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流程安排1、导入环节: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梁思成所设计并修建的建筑物,引出关于梁思成的探究问题。

2、自主阅读环节:由学生自主阅读《梁思成的故事》,在阅读过程中,每位学生抽取一个事件进行重点阅读。

3、观看视频环节:学生观看《梁思成的故事》(北师大版),对于视频中梁思成的建筑思想和生平事迹进行学习和探究。

4、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围绕梁思成设计的建筑物及其思想,以及梁思成生平中的重要事件进行分析和讨论。

5、自主撰写环节:学生自主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总结梁思成的建筑思想和生平事迹,切入到自我观念的建立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6、总结环节:由教师进行总结,展开与学生的讨论和提问,巩固学生对于梁思成的理解和思考。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梁思成的故事关于梁思成和日本的故事素材北师大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梁思成的故事关于梁思成和日本的故事素材北师大版

梁思成和日本的故事
京都建于公元794年,直到19世纪中叶一直是日本的首都。

古京都的最初设计是模仿中国隋唐的长安和洛阳,整个建筑群呈长方形排列,以贯通南北的朱雀路为轴,分为东西二京:东京仿照洛阳、西京模仿长安城、中间为皇宫;宫城之外为皇城,皇城之外为都城。

京都市内历史古迹非常多——列为“国宝”的建筑物有38处,定为重要文物的建筑物有199处。

而我对京都有印象并且最终极度的想去是因为有“京都恩人”之称的梁思成先生。

1944年夏天,盟军准备轰炸中国日军占领区,盟军司令部请梁思成建议,轰炸的时候要保护哪些古建筑。

梁思成当即向司令部交了一张圈了红圈有明确保护标记的图纸。

随后,梁思成又说,还有两个城市我也希望能够保护,但这两个城市不在中国。

美国人当时感到奇怪,即问他是哪两个城市,梁思成说:日本的京都和奈良。

对梁思成的这一建议,盟军司令部没有当即作出反应。

1945年夏季,美、英等国在太平洋上集结了两百万军队。

对日本进行持续而强有力的轰炸。

因为梁思成的嘱托,日本京都、奈良没有轰炸,日本最重要的这两个有着众多古建筑的古城得以保存。

日本人对这件事情非常感激,说梁思成是古都的恩人。

梁从诫一次在日本讲台上说:“我父亲做出这个建议是不容易的,我们家有两个人直接死在抗日战争前线。

”台下的日本听众听了梁从诫的陈述,都被感动得鸦雀无声。

八年级下《梁思成的故事》(北师大版)

八年级下《梁思成的故事》(北师大版)

词语积累
勘察 黯淡 轩昂 叹为观止 灰飞烟灭 巍峨 钦佩 壮硕 锈蚀
பைடு நூலகம்考并概括梁思成的主要事迹
梁思成夫妇当年不畏艰险,勘察山西
应县木塔的情形 梁思成对建筑的认识 为保护奈良所作的努力 梁思成对中国古建筑被毁的忧愤
品读课文二、三、四部分,深入了解梁思成 的事迹,并说说这些事迹体现了梁思成怎样 的精神?
作者说梁思成拥有了“建筑的灵 魂”,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提示:他以做学问起步,从枯
燥的架构分析、材料分析、形 状勾勒 ……
为什么说古建筑在梁思成眼中 “永远是有生命的物体”?
提示:一砖一瓦,一根立柱, 一处斗拱,一副雕像,都是活 生生的存在
梁思成如何看待北京古城墙? 他将古城墙视为一种生命来述 说:环绕、、、、、、
梁思成简历
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东京,梁启超长子。曾在日本神户 同文学校读书。 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 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不久转学入宾夕法尼亚大学 建筑系。 1927年2月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士学位,当年6月 获硕士学位。7月~1928年2月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 究世界建筑史。 1948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誉文学 博士学位,4月,被选任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梁仍任清华大学教授兼营建系 主任, 同时受聘为中央直属的修建处(建筑工程部前身) 顾问。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中国建筑学会第一 至四届副理事长,北京市第一至三届政协副主席。 1946年,创设清华大学建筑系。对中外古建筑、城市规 划、建筑设计造诣颇深。担任过国徽的设计组长主持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终年71岁。
提示:对工作认真,执着,无畏,求真务实, 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对人类文化遗传的无限 热爱

梁思成的故事PPT5 北师大版

梁思成的故事PPT5 北师大版

写法探究
1.六十年前梁思成考察应县 古塔,作者没有亲历却写得生动 传神,作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手法? (分组读课文 )
①从自己身临古塔的情景展开历史 的想象; ②主观想象缺乏可信度,作者用当 事人的回忆弥补不足; ③作者不光叙事、抒情,还有智慧 的思索,作者的议论“木塔建成之 后,能够…梁思成肯定是历史第一 人”肯定梁思成考察的意义。
小练笔
观察城关中学的校徽,说 说它的象征意义,并写一段介 绍性文字,不少于200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梁思成的故事》ppt课件(2)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梁思成的故事》ppt课件(2)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4/12021/4/1April 1, 2021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4/12021/4/12021/4/12021/4/1
谢谢大家
合作探究
1、课文概括梁思成主要事迹是什么?
一是勘察山西应县木塔的情形,二是 为保护奈良做出的努力。
2、梁思成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些事或语句 中读到的?
认真,务实,执著无畏,有理性和宽广 的胸怀, 对自己从事的事业无比热爱,兢 兢业业,是个冷静的历史主义者。一个真 正有文化精神的人。
• 1.为什么“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 纪?
读出你的情感。
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 第一部分(1-2)开篇点题。 • 第二部分(3-7)写梁思成勘察山西应县木
塔。 • 第三部分(8-13)梁思成对建筑的认识。 • 第四部分(14-21)梁思成保住了奈良。 • 第五部分(22-25)写梁思成对中国古建筑
被毁的忧愤。
再读课文
• 说说本文写了梁思成的哪些故事, 故事中的人物给了你哪些感动?请 你以“在……的故事(事迹、语言) 中,我被先生…..的精神感动”来 表述你的解读。
作者说梁思成拥有了”建筑的灵魂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灵魂”的
具体内涵是什么?
• 1.他能诱发人们的历史激情和历史想象,他 是人类文化遗产,他是有生命的物体,建 筑是一门艺术,在某些方面是人类或建造 者的表现。
• 2.它是社会的缩影,民族的象征,是全人类 的结晶。
• 3.他是全人类的体现,如故宫不仅属于中国, 还属于世界人民。
检测预习
叹为guān 止 斯物yóu 在 róng 为一体 fēng 火连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具准备:
有关梁思成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建筑是一项奇特的艺术,许多建筑已经成了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许多建筑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例如,中国的故宫、埃及的金字塔等等。我们人类在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就是在保护我们的历史。
(三)梁思成简介:
梁思成,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广东新会人。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东京,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4--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年2月获学士学位,当年6月获硕士学位。1927年7月至1928年2月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1928年3月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1928年归国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后参加中国营造学社研究中建筑史。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1972年1月9日在北京逝世。梁思成的主要作品有吉林大学礼堂和教学楼、仁立公司门面、北京大学女生宿舍、人民英雄纪念碑、鉴真和尚纪念堂。
梁思成的故事
李辉
一、教学目标
2、学习本文寓情于叙的写作思路和手法。
3、品味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梁思成的故事,从中体味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难点:学习本文寓情于叙特别是重点段落,在段落朗读中感悟梁思成的人格魅力,特别是叙述中的"议论"。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还应重视对重点词语的分析,强调课文重点段落的背诵。
(四)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字词:
(五)再次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
(六)互动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互动1:与《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相比,本文与它有什么异同?
明确:相似之处:1、都是表现当代学者的精神风貌(境界);2、都以叙述主人公的事迹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