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课件

合集下载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PPT优秀课件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PPT优秀课件

认识文体
新闻又称消息,是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与传播 信息的一种文体。它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从广 义上讲,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新闻评论等;从狭义上讲,新闻就是指消息。
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①标题:新闻的开头,主要用来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②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③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 进一步扩展)。 ④背景:介绍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帮助读者理解新闻。 ⑤结语:新闻的结尾,主要用来对新闻的主要内容做一个大体的概括总结。
A项有误,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消息”;B项有误,语义重复,应删去 “大约”;D项有误,句式杂糅,应删去“获得的”。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中》,“三十万”、“胜利”、“南渡”这些字眼, 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 B.她怀着热切的好奇心说:“我真想知道‘它’会是什么样子?” C.“成功了!”欢呼声中,一颗颗揪紧的心,一下子舒展开来。
√D.几十年来,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沿着自力更生的道路不断发展。
D项句中的“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是并列关系,中间应使用顿号。
小结
作者仅用不到二百字,就将渡江战役第一天的基本信息、战场态势表 述得清清楚楚,同时对战役的未来走向做出了准确预判,没有出众的洞察 力和高超的笔法,是不可能做到的。这则消息体现出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位 战略家的大帅风范。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
2 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经营”“溃退”能否换成“构
筑”“败退”?)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课件 (共25张PPT)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课件 (共25张PPT)

●背景 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 自然环境。
●结语 指的是新闻结束的话。
●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消息结构的五个部分
标题 引标、主标、副标。
必 不 可
导语
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 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领起下文。

主体 新闻的躯干
辅 助
背景 结语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 境。这两部分有时在主体中,有时可 省略。
阅读常识
四、新闻的结构:
新闻的结构有五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 很简练准确地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又有 主标、 引标、副标之分;
●导语 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 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 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 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1、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 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 解报道的事实。一般包括引题、主题、副题。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 原因、经过、结果。
三、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新闻的五个W
一个H
When—— 何时 Who —— 何人 Why —— 何故
Where—— 何地
What —— 何事 (How———如何)
新闻如果缺少了这些要素,那怕是只缺少一两 个要素,就不可避免地使所报道的事实残缺不全, 说不清楚,不能给人以确切的概念,不能提供充分 的事实根据,至少也会使所报道的事实大为逊色。
以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依据 逐步推进,直至现在的“进击中”, 脉络清晰,节奏明快,富有视觉动感。
这篇文章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有一个凸显事件的开头,叫倒 金字塔结构。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公开课课件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公开课课件

05
结论与评价
渡江战役的胜利的原因
制定了正确的战术
良好的组织与指挥
战士们的英勇奋斗
渡江战役的意义和价值
打破了敌人的防线
01
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02
展示了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
03
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贡献
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
THANKS
感谢观看
03
03
渡江战役的过程
渡江命令的下达
渡江命令下达的背景
渡江命令下达的经过 渡江命令下达的影响
渡江战役的打响
渡江战役的准备 渡江战役的打地点 渡江战役的打响经过
渡江战役的胜利
渡江战役的胜利背景
1
渡江战役的胜利经过
2
渡江战役的胜利影响
3
04
渡江战役的影响
对国民党政府的打击
削弱了国民党政府的军事力量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 长江公开课课件
目录
• 背景介绍 • 渡江战役的准备 • 渡江战役的过程 • 渡江战役的影响 • 结论与评价
01
背景介 绍
解放战争的背景
渡江战役的背景
02
渡江战役的准备
解放军的准备
制定战略
武器装备准备 情报收集
国民党军的准备
制定防御战略
01
加强防御工事
02
调整兵力部署
加速了国民党政府的崩 溃
对解放军的影响
增强了解放军的士气
渡江战役的胜利使解放军士气大增,提高了军民的斗志和信心。
为解放军进一步解放全国奠定了基础
渡江战役的成功为解放军进一步解放全国奠定了基础,展示了人民解放军的战斗 力和决心。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精美版课件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精美版课件

要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 向”“进击”等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人民
写作顺序
解放军 “锐不可当、势不可挡”辨析同:两词都有来势迅猛、不可抵挡的意思。
烈、势如破竹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激动的心情。
导思2:采用了怎样
的顺序来展现主题
1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消 息
英 勇 无 畏
作 战 地 图
中国军人啊,你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作业2:完成《典中点》上的习题 掌握新闻的特点、结构形式等有关知识。 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 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叙述层次清晰、一目了然,也起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势如破竹”强调节节胜利,不可阻挡,适用范围广,除泛指气势迅猛,可用于军事、比赛外,还可用于工作。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朗读。 1.本文运用了“倒金字塔式”结构写作。 这一段是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突出表现我军英勇顽强,迅速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情况。 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两则消息分别刊载于1949年4月22日、24日《人民日报》。 “势如破竹”强调节节胜利,不可阻挡,适用范围广,除泛指气势迅猛,可用于军事、比赛外,还可用于工作。 这则新闻的导语是哪一句?有什么作用? 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
再现了战斗的情例景。:(1)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2)洪水汹涌而至,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朗读。
势不可挡。 (中考占3-4)导语是指一则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有时是前几句),它的主要作用是用简要的文字,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

第1课《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课件(共28张PPT)

第1课《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课件(共28张PPT)

写作特色
1.行文精粹,言简意赅 渡江战役声势浩大,影响深远,其间发生的大小战斗无 数,值得报道的动人事迹无数,但是作者只用了较短的 篇幅,便对这样一个重大事件进行了简洁而不失完整的 报道。全文一气呵成,辞约义丰。
写作特色
2.感情充沛,气势豪迈 文章运用了一系列四字短语,如"摧枯拉朽""军无斗志 ""纷纷溃退"等,写出了敌军不堪一击的狼狈之相;又 如"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敌阵"等,写出了我军横 渡长江、奋勇向前的豪气,体现了我军攻势迅猛。四字 短语音节短促,显示了作者豪迈的气概和必胜的信念。
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 作用
表明报道及时,材料真实可信。
新闻六要素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何人 何时
30万人民解放军
1949年4月20日午夜起至22日2时
何地 何事 何故
如何
芜湖、安庆之间
南渡长江 坚决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
的命令(解放全国) 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二十 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Q:消息的语言特点?
真实性 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
时效性 (及时性)
报道迅速及时。
简洁性
语言简明扼要。
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芜湖 荻港 督战 抵抗
yíng jiān
sài kuì
dāng
经营 歼灭 要塞 溃退 锐不可当
检查预习 2.理解重点词语
溃退∶ 被打垮而后退。 ∶ 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 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第1课《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共27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共27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写作特色
1.去粗取精 对比场面广阔,史无前例的伟大战役,应报道的内容本来很多, 但作者却仅仅选择了最能表现这场战役的基本情况来写,余则不提, 这固然是“新闻”体裁的特殊需要,但也体现了作者善于撮要记事的 功力。 2.语言准确精炼,铿锵有力 新闻报道对语言的要求很高,特别是对重大事件的报道,语言 必须准确精炼,当然还要鲜明生动。这篇新闻稿在这方面是个典范。
文体知识
新闻六要素 标题:包括主标题,引标题和副标题。可 以三个标题齐全,也 可以只有其中一部分。它是对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导语:一般为消息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它扼要地揭示消 息的核心内容。 主体:是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 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结尾。
整体感知
文中哪些词语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哪些词语描述人民 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万船齐发、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 斗
整体感知
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此处为消息的结语,概括前文的内容。“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突 出了解放军将士一如既往以英勇的气概取得更大的胜利。
语言赏析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已” 和“大约”能否去掉?
不能去掉,“已”是“已经”,表明解放军三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大约” 表明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不是确数。
语言赏析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 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从用词角度赏析)
“不到、即已、正向”,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和“突破、占领、进击”这些 表示行为的词语的恰当地配合,把我军攻势迅猛、锐不可挡的态势,表现 得淋漓尽致。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课件(共25张ppt)-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课件(共25张ppt)-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⑶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 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 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不到、即已、正向”,这些表示时间的词 语和“突破、占领、进击”这些表示行为的词 语的恰当地配合,把我军攻势迅猛、锐不可挡 的态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目标升华
这篇消息报道的是一场大战役,只用不到 200字,就具有很强的效果,作者为什么不 详写渡江和战斗的情景?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 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 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 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 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 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 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 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 毛泽东 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 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 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 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引导探究
这篇新闻是怎样表达胜利者的自豪和对失 败者的藐视的? 提示:结合文章具体句子和词语分析
5分钟后期待你精彩的回答!
品析语言,领悟情感
从理论上说,新闻只是向读者提供最新的事实,好 像是中立的、纯客观的。但是,完全中立的,客观的, 不带主观价值判断的“事实”是不可能存在的,请你判 断记者倾向哪一方,从哪些倾向词句可以看出?这其中蕴 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我们学后怎么办?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毛泽东
目标引领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优秀PPT课件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优秀PPT课件

最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叙述是其主要的表达
方式。
文体知识
电头:在报道开头,用括号或黑体字 交代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等的文 字。
新闻的要素:When(何时)、Where(何 地)、 Who(何人)、 What(何事)、Why(何 故)。有的还加上How(如何), 即“五个W 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概括 为一句话:某人某时在某地由于某种原因 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 及时。体现了消息的真实性和时效性两 个特点。
合作探究
正文的第一句是导语,它包括新闻的 哪些要素?有什么作用?
要素:何时(二十一日)、何人(解放 军)、何事(渡江)、如何(渡过长江)。
作用:简洁明了地介绍了渡江战役 的情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合作探究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 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已”和“大约” 有什么表达效果?
文体知识
消息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即由主到次地 组织内容,使事件的高潮在前,被称为“倒 金字塔式”结构。
字音字形
芜湖(wú) 溃退(kuì)
摧枯拉朽(kū) 荻港(dí)
词语释义
(1)经营:筹划、组织并管理。 (2)摧枯拉朽: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 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3)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4)突破:集中兵力向一点进攻或反攻, 打开缺口。
文体知识
新闻
新闻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
体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
的一种文体。新闻有传播性、真实性和时效性
三个属性。
广义上的新闻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特写、评论等。狭义上的新闻单指消息。
消息指报道事件的概貌而不讲述事件详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点:简洁,概括,把主要事件简明扼 要的概括出来了。 作用:为了尽快向读者报告重要的新 闻事实,吸引读者的注意。
本文主体部分有什么特点?
以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依据 逐步推进,直至现在的“进击中”, 脉络清晰,节奏明快,富有视觉动感。
这篇文章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有一个凸显事件的开头,叫倒 金字塔结构。
温家宝抵平壤访朝
中新网平壤10月4日电(记者 周兆军) 温家 宝总理10月4日上午乘专机前往朝鲜进行正式友 好访问。 访问期间,温家宝将同朝鲜领导人举行会谈、 会见,就发展中朝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 见。作为纪念朝中建交60周年活动的一部分,朝 鲜总理金英日曾于3月访问中国,这次温家宝的回 访是就任总理后第一次访问平壤。

请你就校园内发生的 事情拟写一则消息。
思考: 1、“南渡长江” ,“南”怎么理解?
向南 2、在课文中勾画表现我军英勇的词语和敌 人溃不成军的词语。 写我方的有 “万船齐放” “突破敌阵” “占领”“进击” 写敌方的有
“军无斗志” “纷纷溃退” “摧枯 拉朽”
3、导语中的“大约”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5、试分析下列红色词语的作用: ①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 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②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新闻的有关知识: 一、新闻的含义和特点:
含义 新闻是一种实用性文体,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 报道。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 从广义上来讲,新闻又包括消息、通讯、 报告文学。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特点 1.传播性 2.真实性。 3时效性
二、新闻的要素:
•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 原因、经过、结果。
四、新闻的结构:
新闻的结构有五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 很简练准确地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又有 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 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 ●
主体 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 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 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 自然环境。
三、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新闻的五个W When—— 何时 Who —— 何人 Why —— 何故
一个H
Where—— 何地
What —— 何事
(How———如何)
新闻如果缺少了这些要素,那怕是只缺少一两
个要素,就不可避免地使所报道的事实残缺不全, 说不清楚,不能给人以确切的概念,不能提供充分 的事实根据,至少也会使所报道的事实大为逊色。
新闻必须具有及时性。
四、“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属于新闻 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答: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 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著名通讯社名称:新华社(中国) 美联社(美国) 路透社(法国) 塔斯社(俄罗斯) 共同社(日本)
五、找出新闻的导语部分,说 说它在文中的特点及作用。
毛泽东最广为流传的八句话:
• • • • • • • 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最豪迈最傲气的一句话---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最谦虚的一句话---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最充满信任的一句话---你办事我放心 最无奈的一句话--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结语: 人民解放军……的命令。
1、据了解,渡江战役要有百万大军渡江,那么,标题中 的“三十万大军”改为“百万大军”行不行?
不行。因为新闻必须具有真实性。
2、那么,等所有大军渡江胜利之后再写新闻发表,不可 以吗?
不可以,因为这样的好消息必须及时告诉给全国人民。
二、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简洁、概括。


结语
指的是新闻结束的话。

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找出这则新闻的要素。
何时: 1949年4月20日午夜到21日 何地: 长江前线(芜湖、安庆之间) 何人: 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渡过长江
何事:
故何
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阅读课文,找出新闻的各个组成部 分。
标题: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 主体: 渡江战斗……诸城进击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