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渔歌子
小学语文渔歌子张志和课件[1]
![小学语文渔歌子张志和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4d2e54d9f5335a8102d220c5.png)
这首词写了哪 些景物?请大 家再读这首词 把词中描写的 自然风景用圆 圈圈出来。
白鹭
鳜鱼
生字学习
(sài)
笔画数:13
结构 : 上下
笔顺:
塞
要塞 (sài) 边界上险要地方。
鳜 组词:要塞、关塞、边塞、塞翁失马。
箬
塞责 (sè) 组词:闭塞、阻塞、搪塞、 塞责、顿开茅塞。
蓑 塞车 (sāi) 1、堵,填满空隙。组词:
箬 包棕子。箬竹、
箬笠、箬帽、箬
蓑
席。 箬竹的叶子、 笋皮。
生字学习
(guì)
笔画数:20 结构 : 左右
笔顺:
塞 鳜 guì
鳜
〔鳜鱼〕体侧扁, 性凶猛,生活在淡水中,
味鲜美。是中国特产。
箬 亦作“桂鱼”;有些地区
称“花鲫鱼”。
蓑 鳜 jué〔鳜鯞〕即“鳑鲏”。
部首:鱼
①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 成为词牌名。
小学语文渔歌子张志和课件[1]
“渔歌子”作为词牌名,原来是 唐代坊间的名曲,最早出自民 间的渔歌。下面就让我们就来 学习一下这首垂钓者所唱的渔 歌。 不 须
笠 , 绿 蓑
流 水 鳜 鱼
山 前 白 鹭
张 志 和
渔 歌 子
归衣肥飞
。,。,
多读两遍, 你能联想到什 么?读到现在, 你发现诗和现 在学的词有什 么不同了吗?
张志和的哥哥 张松龄,他怕 弟弟不回家, 呼唤他回去也 写了一首词。 体味作者的感
情。
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张松龄
乐是风波钓是闲, 草堂松径已胜攀。 太湖水,洞庭山, 狂风浪起且须还。
谢谢
在群填((青空翠洁葱白))茏如的的玉西鹭塞鸶山在前(,一 )
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大全(人教版)

[注:对乡村风光及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美]
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二年级下册】(第4册)
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注:赞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热爱春天、热爱生活]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
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
【三年级上册】(第5册)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清明
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祭奠祖先,缅怀先人,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
[注:神话传说故事]
【四年级上册】(第7册)
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多角度认识事物]
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儿童必背古诗《渔歌子》原文赏析及作者介绍唐诗宋词

儿童必背古诗《渔歌子》原文赏析及作者介绍唐诗宋词今年小一年级新生就会用上新教材了,新教材中加大了古诗文的比例,所以为了让宝贝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幼儿园期间,家长们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学习古诗文了,下面分享小学期间必背的古诗词给大家,爸爸妈妈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学习。
作者背景张志和(约730-约810),唐代诗人。
字子同,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
少年有才学,擅长音乐和书画,很受唐肃宗重视,后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作品多写闲散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
注词释义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吴兴县西南。
鳜鱼:即民间所说桂鱼,细鳞,淡黄带褐色斑纹,味道鲜美。
箬:斗笠。
用竹片和竹叶编制的帽子,用来挡雨。
蓑衣:用茅草和棕麻编制的防雨衣服。
古诗今译西塞山前群群白鹭高飞,桃花盛开水中鳜鱼肥美。
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在斜细雨中流连不归。
名句赏析桃花流水鳜鱼肥。
这是一首传唱悠远的词,所描写的是西塞山边的景色:空中有白鹭高飞,而山下的小溪边,盛开着丛丛鲜艳的桃花,溪水中是一条条鲜活肥美的鳜鱼,还有那温和的斜风细雨,这是一幅多么生动自然的春天的景象,生机勃勃,而且充满了喜气。
而春色中的人,头戴斗笠,身穿蓑衣,洒浴在斜风细雨之中,享受着美好的自然景象,他自己也成为这景色的一部分。
这风、这雨也是美好的,古人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难怪他要流连忘返了。
不须归除了指不回家外,还指弃官隐居,一去不返。
那个穿蓑戴笠的人就是品行高洁、不愿做官的隐居者,也是诗人自己。
他热爱淳朴美丽的大自然,认定这美丽的自然中包含了自己的人生志趣,他要让自己悄然溶入这自然之中,所以才能对自然有如此深深的感触和依恋。
人教版1至6年所有古诗词

人教版1至6年所有古诗词人教版语文1到6年级的古诗词你都记住了吗?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人教版1至6年所有古诗词,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1至6年所有古诗词(一)【一年级上册】1、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画唐·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一年级下册】3、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6、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年级上册】7、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8、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9、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0、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年级下册】11、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2、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3、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4、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人教版1至6年所有古诗词(二)【三年级上册】15、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大全(人教版)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注:赞伟大的母爱]
【四年级上册】(第7册)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多角度认识事物]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表达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 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以及 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
往和自信]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表现作者不畏艰难险阻, 不断追求的勇敢奋斗精神]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诗经·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六年级下册】(第12册)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春节的喜庆和人们的喜悦
情]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对和平宁静的热爱,得以
安居的喜悦]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表现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
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词大全人教版(带译文打印版)

【小学一年级】上册:《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下册:《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学二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下册:《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学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①萧萧:风声。
②挑:捉。
③促织:俗称蟋蟀.④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古人有重阳登高、佩带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
②山东:指华山以东。
③茱萸: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
)译文:独自个漂泊在外作他乡之客,每逢到佳节时倍加思念亲人。
今天在这远远的地方,我料想兄弟们在那些登高之处,一定都插戴着茱萸呢,可是,其中却少了我一个人!《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译文:天门山从中间断开,长江畅通奔流,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里回旋.东西两岸的东梁山和西梁山夹江对峙耸出来,有一只挂着帆的小船从太阳那边驶来。
人教版语文书1——4年级古诗积累

人教版语文书积累【一年级上册】1.《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
亭台六七座,。
2.《咏鹅》骆宾王鹅,鹅,鹅,。
白毛浮绿水,。
3.《画》王维,。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4.《画鸡》唐寅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
5.《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
举头望明月,。
6.《悯农》李绅,。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年级下册】1.《春晓》孟浩然,。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村居》高鼎,。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所见》袁枚,。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小池》杨万里,。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年级上册】1. 《赠刘景文》苏轼,。
一年好最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2.《山行》杜牧,。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回乡偶书》贺知章,。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4.《赠汪伦》李白,。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年级下册】1.《草》白居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4.《望庐山瀑布》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绝句》杜甫,。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年级上册】1、《小儿垂钓》唐.胡令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夜书所见》南宋.叶绍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望天门山》唐·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词大全人教版

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词大全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大全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下册:《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学二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下册:《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学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①萧萧:风声。
②挑:捉。
③促织:俗称蟋蟀。
④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古人有重阳登高、佩带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
②山东:指华山以东。
③茱萸: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
)译文:独自个漂泊在外作他乡之客,每逢到佳节时倍加思念亲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歌子南昌市邮政路小学舒雅创新整合点:本节课是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平台,利用鼠标及键盘代替笔和纸,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活跃了文本,使语文课变得趣味十足。
教材分析:1、课文简说。
《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
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画意诗情。
看,初春的远山刚蒙上几分绿色,从水田里飞来的白色鹭鸶在山前低徊,粉红色的桃花瓣落在春水碧波之上,淡黄色的鳜鱼时而跃出水面,渔翁头戴青色的斗笠,身披草绿的蓑衣,停舟于春波之上,色彩多么明丽,画面多么清新。
可有心的作者又为它染上一层斜风细雨,整个天地浸在了一片朦朦的烟雨之中,显得宁静而美好。
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2、词句解析。
(1)“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这两句点明时间是在春季,正是鳜鱼上市的时节,地点是在西塞山前。
全句为: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飞,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
桃花盛开,白鹭飞翔,碧波粼粼,鳜鱼跳跃,好一幅秀丽宜人的水乡风光。
(2)“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语不须归。
”全句意思为: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不想回家。
悠闲自得之情溢于言中。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认识“塞、鳜、箬、笠、蓑”等字,读准字音,会写“塞、鹭、笠”。
过程与方法目标: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体会诗词内容,通过想象,由词到画,感受到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4、学生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词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课前准备:积累春天的古诗和词语。
教学思路:设计本课的思路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利用信息环境来创设有效的语文教学。
注明: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3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了解词牌:1、师:同学们上课前咱们先去个地方(出示江南风光图)再让生说说有关江南的诗词,连接忆江南这首词。
师: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词吗?查查你们的词典吧!(学生点击词典)2、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要学习一首词,在学习课文前,我为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词曲。
请大家欣赏!(出示课件)3、刚才大家欣赏的就是唐代诗人张志和写的词——《渔歌子》。
请大家读课题师:谁读懂了题目的意思?(渔夫所唱的歌)4、师:是的,“渔歌子”又叫“渔父”,是一种词牌名。
我们所接触过的词牌名也有许多,谁来说说?(点击词牌名)二、读通词句,感受节奏美1、学生初读课文师:同学们,学古诗词,首先得把古诗词读通顺,还要读出节奏来。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渔歌子》,每人至少读三遍,第一遍要读得一字不错,字正腔圆。
第二遍,要读得有板有眼,第三遍,尽量读出词的韵味。
请同学们自由读吧!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指2名学生读,重点检查是否读得通顺师:在这首词中有一个多音字,找找看并点击它,看看你是否找正确了(点击多音字“塞”)师:查查词典,谁来说说它的音义词?3、指导学生读出节奏。
(出示课件)师:同学们,古诗词光读通顺还不够,它是有节奏的,词与词之间、句子和句子之间也有停顿,请你们再读一读,边读边在电脑上给这首词划出节奏,看看谁能把它的节奏美读出来。
(汇报)4、师生合作读师:真好,你们都能读出属于自己的节奏美,老师也划了划,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看吧!(齐读)5、配乐读师:古诗词在读时,不仅讲究节奏美,还讲究那份独有的韵味,在你们的电脑上有这几首音乐,请你们为这首唱词配配乐,看看谁能将它唱一唱?(点击音乐键,唱词)三、品读词句,感受风景美1、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意思师:同学们,学古诗词,读通顺了,读出节奏感了,那是远远不够的,咱们还得读懂它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这首词,借助注释和词典,试着和同桌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2、指名汇报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或者不懂的地方?3、同桌说意思4、画词师:刚才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这首词的意思。
张志和这个词人非常了不起。
他不仅词写得好,还是一个大画家。
他写的词是画中有词,词中有画,让我们到张志和的词中去看看,他给我们画的是什么?请同学们静静的读,边读边想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用鼠标划出有关的景物。
师:这首词中一共写了哪几种景物?请你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将右边的景物按词意连在空白处,看看这些景物的位置安排是否合理。
(点击景物中的排序按键)师:你真会读词,能够很快的找准景物的位置,请四人小组读词。
5、上色师:刚才我们为这首词配了乐,但俗话说得好:有声音必有色。
请你们发挥自己的想象,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为这首词中的景物描绘色彩,并说出当中的含义,看看哪组画得又快,说得又好,能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别样的渔歌子。
(点击景物中的上色按键)6、引导学生理解词的意境师:这一幅幅生动的美景展现在我的眼前,带着这份独有的美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词。
(齐读)师:张志和的《渔歌子》描绘的不仅是景物,还有声音,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点击声音)师:在词中你听到了什么?师:哎,先别忙着告诉我,请大家闭上眼睛,你现在就一个悠然自得的张志和,在你眼前展现的是怎样美妙的世界?(出示听范读录音)师:同学们感觉到了吗?谁来说说?师:这桃花,这流水,不就是——细雨桃花水,轻鸥逆浪飞吗?来咱们对读,我读画面,你读诗句。
师:细雨桃花水,轻鸥逆浪飞。
生:桃花流水鳜鱼肥。
师:这斜风,不就是“吹面不寒杨柳风吗?”生:斜风细雨不须归。
7、出示课件,加深理解师:来,静静地,让我们走进这画面中,再看一看,听一听。
你看,远处,连绵起伏的山云雾缭绕,一群白鹭扑腾着翅膀,飞向青天;近处,粉红的桃花盛开了,发出阵阵清香,斜风细雨中,花瓣带着点点晶莹露珠飘落水中;鳜鱼在。
;一个头戴。
!(生接说)8、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神情师:多么美的春天风景图啊!不仅我们被深深地陶醉了,还有一个人也被陶醉了。
(出示张志和钓鱼)这个人是谁?他在干什么?此时,你一定看到他的神情了,是怎样的?(快乐、自在、从容)9、指导有感情的读师:多么优美的画面,多么悠闲的人,请把你看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2)全班读(3)男女赛读10、全班吟诵全诗师:让我们静静地站在桥上,任清风抚面,任细雨飘洒,任空气的芬芳扑鼻而来,吟诵这首词。
四、拓展,品出“钓”中情师:我们刚才通过词去想象画面,把短短27个字想象成那么丰富的画面。
读出词中画,还要读出词中人。
那你了解张志和吗?让我们一起走近诗人吧!(点击诗人简介)(1)生汇报(点击出示诗人哥哥作的一首诗叫《和答弟志和渔父歌》(2)师生和诗:师:这样吧,我来当哥哥,你们来当弟弟张志和。
咱们来一次作诗和诗吧。
师: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狂风浪起且须还生:斜风细雨不须归师:且须还生:不须归师:且须还生:不须归师:且须还生:不须归师:好一个“不须归”,弟弟啊,为何不归?(生:哥哥,因为这里景色太美了;我不想去做官了,这里生活这么舒服。
)师:兄弟啊,听说你是直钩垂钓,不放鱼饵,你钓到了什么?(生:我钓的是自己悠闲的生活;)师,正因为张志和有这样清闲飘逸的心,所以才会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唱。
让我们再来诵读。
(3)师:在古时,还有很多和张志和一样的诗人,让我们去看看他们是谁?(点击拓展1)(4)齐读渔歌子,回归主题,升华诗情。
假如你来到浙江湖州你一定会看哪座山?(西塞山)来到西塞山,你一定会想到一个人?(张志和)想到张志和你一定会情不自禁的吟诵一首词(渔歌子)来,让我们深情地吟诵这首千古绝唱——渔歌子,就让它在我们心中定格成一幅清丽自然、醇香久恒画卷吧!一起来——生读渔歌子。
五、拓展师:渔歌子还不止这一首,还有其一、其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点击拓展2)教学反思《渔歌子》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幻灯片1)。
本首词作者唐代诗人张志和,他即是诗人又是画家,所以他笔下所描绘的是一片画意诗情:远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垂钓的鱼翁……构成了一幅清新、明丽的画面,让整个天地浸润在朦朦烟雨中,整首词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幻灯片2)。
本课所在的单元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
依据新课程标准,本单元的设计主旨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感受田园美景,并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
同时,引导学生在读中抓住景物特点学习表达方法,积累精彩句段。
因此我设计本课教学重点是: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而教学难点是:体会“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幻灯片3)。
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所以本课教学采用教互式教学,而课前,我会准备好网页课件,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幻灯片4)。
开课伊始,我会让学生回忆古诗学习法的四个步骤:解题、知音、明意、悟情(幻灯片5)然后进入第一个环节解题(幻灯片6、7)首先让学生复习已学过的古词《忆江南》唤醒学生对词已有的概念,再通过让学生点击进入词典(幻灯片8),了解词及词牌的定义,在进一步完善词意的同时也达到解题的目的。
第二环节知音(幻灯片9)这个环节我主要以读为主,让学生第一遍自由读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找到多音字“塞”,学生通过点击词典(幻灯片10),明确“塞”这个多音字的读音。
再让学生返回主页面(幻灯片11),第二遍自由读词,引导学生利用鼠标划出节奏(幻灯片12),感受词与诗之间字数与节奏的微妙差别,体会古词的节奏美。
第三环节明意(幻灯片13)明意这个环节我采用了分层学习先让学生默读整首词,用鼠标划出词中蕴含的九种景物,并点击词典借助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词义(幻灯片14)。
然后让学生根据词义在网页中作画(幻灯片15,进入画词页面,教师可以用景物自由拖动素材进行展示),利用老师给的素材,学生可以用鼠标自由作画,此时再配上音乐,让学生充分感受田园美景,用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丰富了诗意,并且体会了渔翁沉醉于美景中,不想回家的心境,板书渔翁不归突破教学难点。
第四环节悟情(幻灯片16)借由渔翁不归,我将提出问题:你们了解张志和吗?知道他的故事吗,让学生点击进入走进诗人页面(幻灯片17),去了诗人的写作背景,并出示诗人哥哥张鹤龄劝他回归仕途的一首和诗,此时,我当哥哥劝道:狂风浪起且须还(幻灯片18),学生作为弟弟和道:斜风细雨不须归(幻灯片19)。
我与学生一唱一和,产生质疑:诗人为何不归?让学生点击进入作文栏(幻灯片20),写一写,如果你是词人张志和,你不想回家,会对哥哥说些什么呢?创建一个交互式平台,让学生真正了解渔翁不归除了美景吸引,更因为追求那份悠然自得,板书悠然自得解决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