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助推“教师专业成长”——分类法在教学目标设计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基于修订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教学实践

基于修订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教学实践

基于修订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教学实践摘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激发学生数学潜能的主阵地,也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的主渠道。

本文以《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修订版)》为依据,通过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透视课堂教学的基本功能,把握课堂教学的脉络,总结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一次函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激发学生数学潜能的主阵地,也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的主渠道。

因此,通过对课堂教学进行理性的分析与思考,透视课堂教学的基本功能,把握课堂教学的脉络,是提升教师教学行为以及学生学习行为的必由之路。

本文以《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为依据,通过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的授课实录,从知识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三方面对案例进行分析,以期实现修订版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研究。

一、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简述1956年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立足于教育目标的完整性,制定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

他把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六类: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并且认为这六个类别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形成了一个由浅到深的认知层次。

修订后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在原有的知识分类框架中,把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作为分类表这个分析工具的基础,对认知领域和教育目标进行修订,使知识和认知过程之间的关系更明确。

修订版应用于课堂,具体方法是以知识维度与相应的认知过程维度制定双向细目表,再依据双向细目表预先制定一堂课或一个单元乃至一个学程中,学生应该达到哪些要求,然后根据这些要求实施教学。

修订版认为,教师需要一个框架以帮助他们了解和组织目标,并使之被清晰地理解和方便地应用。

二、初中数学教学案例评析本案例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六章第三节《一次函数》,为第2课时内容。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读书心得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读书心得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读书心得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是教育界著名的分类法之一,它是由美国教育学家本杰明·布卢姆(Benjamin S. Bloom)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其目的是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分类框架,以便于教育工作者能够了解学习者在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的要求,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在我的读书过程中,我对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感受到这一分类法的实际应用效果。

首先,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三层结构分别包括认知层面、技能层面和情感层面。

这三个层面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认知层面主要关注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它包括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这些层次依次递进并不断深化。

技能层面主要关注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它包括技能、应用技能和整合技能三个层次,这些层次也依次递进并不断深化。

情感层面主要关注态度的培养和发展,它包括接受、回应、评价和组织四个层次。

这些层次也不断递进,并在综合中得到体现。

这三个层面的相互作用强化了学习者的认知、技能和情感方面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还融合了课程设计的理念,从而使教学的过程更为高效和有针对性。

课程设计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为课程设计的实施提供了具体方法和范式。

例如,通过确定课程涉及的认知、技能和情感层面,教师可以更好地确定教学目的,并为学习者提供适当的教材、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

这种方式可以确保教学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最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实际应用效果可谓是不可估量的。

许多先进的教育机构都已经应用这一分类学,例如美国的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等。

许多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也已经开始灵活运用这一分类方法,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在许多教育领域,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会被用作改善教学策略、测量学生学习成果、制定课程指标以及帮助教师提高反思和评估技能等方面。

总结来说,我认为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是一种先进的教育分类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加具体地了解学生的能力要求,为教师提供更好的课程设计方案和教学方法,同时也有利于测量学生学习成果。

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二维框架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二维框架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二维框架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作者:姜玉红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本科》 2017年第8期在西方的课程与教学组织和设计中,长期以来占支配地位的主张是,把教学目标分为“事实、技能和态度”三个领域。

这样的分类相对简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易为任课教师所接受和使用。

但是问题有两个:(1)过于抽象,在教学实施和评价中难以操作,容易流于形式;(2)逻辑层次不分明,事实、技能、态度难以区分,无法具体化,难以精确代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现象。

随着教育科学和心理学的不断发展,许多新的目标分类理论发展了起来,其中有的直接渊源于此。

比如,罗恩特里(Rowntree·D)将教育领域中的目标分为三大类:求生技巧的目标、方法目标、内容目标。

这三类目标各有来源,相互之间有密切关系[2]。

加涅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使教师能根据学习结果的表述设计最佳的学习条件。

五种学习结果分别为:“态度(attitude)”“动作技能(motor skills)”“言语信息(verbalinformation)”“智力技能(intellectual skills)”和“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

日本著名的教育家梶田叡一提出学校教育至少要包含三种类型的教育目标:达成目标、提高目标和体验目标。

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在众多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中,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我国学校教育目标的确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一、布卢姆教育目标修订二维框架理论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目标领域,并按照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的顺序把每个目标领域再细分为多个层次和水平。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著名的课程理论与教育研究专家安德森以及曾与布卢姆合作研制教育目标分类的克拉斯沃、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梅耶、测验评价专家阿来萨等近10位专家组成学术团队,对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进行修订,于2001年出版了《面向学习、教学和评价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修订》一书。

读读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完整版)阅读笔记

读读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完整版)阅读笔记

读《读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完整版)》阅读笔记寒假期间,利用空闲时间认真拜读了洛林.W.安德森等编著,蒋小平、张琴美和罗晶晶翻译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一书。

读来深受启迪,颇感获益匪浅。

现把我的读书心得交流如下。

这本书,是学校发给每位教师,推荐给大家的专业读物,对这本书的学习,是开展教学工作的需要,也是提升自我,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的需要,学习借鉴,有助于教师理解课程、计划教学以及设计与课程内在的目标相一致的测评,从而提高自己教学的课堂效益,最终改进教学质量。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具有两大特征:一是具有可测性。

认为制定教育目标不是为了表述理想的愿望,而是为便于客观的评价。

二是目标有层次结构。

布卢姆把知识维度分为四个类别,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

1、事实性知识――学生通晓一门学科或解决其中的问题所必须知道的基本要素。

2、概念性知识――能使各成分共同作用的较大结构中的基本成分之间的关系。

3、程序性知识――如何做什么,研究方法和运用技能、算法、技术和方法的标准。

4、元认知知识――一般认知知识和有关自己的认知的意识和知识。

布卢姆把认知过程维度分为六个主要类别,依次是记忆/回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

1. 记忆/回忆。

指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相关的知识、查找和呈现材料相吻合的知识。

2.理解。

指从口头、书面和图像等交流形式的教学信息中建构意义。

包括:解释、列举、分类、总结、推断、比较、说明。

3.应用。

指给定的情景中执行或使用程序,包括执行和实施。

4.分析。

指能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它的组成部分,确定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部分与总体结构或宗目的之间的关系。

包括区别、组织、归因。

5.评价。

基于准则和标准作出判断。

包含检查和评论。

6.创造。

指将要素组成内在一致的整体或功能性整体,将要素重新组织成新的模型或结构。

它强调的是创造能力,需要产生新的模式或结构。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在语文教育中应用的思考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在语文教育中应用的思考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在语文教育中应用的思考尹辅能(楚雄师范学院中文系,云南楚雄675000)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4)摘要:本文客观评价布鲁姆教育理论指导语文教学的利弊,着重分析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为理论基础的“目标教学法”与语文学科特点的矛盾,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的困惑和对语文教育评价的消极影响,表达对“目标教学法”的评价。

关键词: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语文当今世界上有很多教育理论,如布鲁纳建立在认知结构学说上的教学理论;奥苏贝尔建立在认知同化学习框架之上的教学理论;加涅的综合各派学说而形成的“积累学习”理论;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和“掌握学习”理论,等等,对我国广大教育工作来说并不陌生。

其中布卢姆的理论在我国近十几年来的基础教育中影响最大。

自八十年代中期华东师范大学邀请布卢姆来华讲学,并于1986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他主编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以来,中国的基础教育模式就发生了空前的变化,从教学大纲的制定,课堂教学的实施,教育评价工具的制作模式到整个评价体系,无不体现着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在我国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并深入到基础教育的各个环节,主要的原因在于分类目标把一门课程中的每一个知识点确定了其应该达到的目标层次,课堂教学中按其六级目标层次(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设计教学内容和过程,使结构清晰,便于量化,也为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教师,学生等的考核和管理提供便利,符合人们追求教育评价的客观量化的需要。

教育目标是教学行为的预期效果,反映教师期望学生掌握什么知识,学会什么技能,形成什么能力,以及对知识掌握的范围和技能、能力达到什么程度。

这就要求教学目标具有可预期性和可测量性。

布卢姆的目标分类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教学目标设计的模糊性,教学行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对教育的微观质量管理是很有价值的。

但是布卢姆的目标分类学本身存在明显的缺陷,完全应用其指导教学对我国基础教育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很明显的。

“布卢姆分类理论”在教育目标建设中的应用

“布卢姆分类理论”在教育目标建设中的应用

“布卢姆分类理论”在教育目标建设中的应用王新丽教育目标是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将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转化为实践教学。

教育目标可以从教育过程和教学要素的叫角度分类,进而构建成系统的教育目标。

“布卢姆分类理论”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指导,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指明方向。

1 “布卢姆分类理论”理论2001年,安德森(L.W.Anderson)等人的研究小组认真探讨了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综合了课程与教学专家的理论,并运用了测量和评价专家的智慧,重新了修订了1956年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修订后的“布卢姆分类理论”为各专业教师提供了一个分析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活动、反馈教学评价的工具,旨在促进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课程设置者,教育管理者和教学测评专家的交流,提高教学成效和时效。

修订后的“布卢姆分类理论”从知识与认知过程相结合的角度来统一教育目标,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知识的概念是指各学科专家在其专业知识上所达到的共识。

就职业教育而言,所谓的知识就是指各学科各专业教材中所涉及的具体内容,这些内容可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四类。

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在初次接触某种知识时,从心理上对该知识的定义或是描述,具体包括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六类渐次复杂的认知过程。

具体的知识类型与认知过程类型的结合可以用来描述教育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三种教学要素的特征(如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理解概念性知识”,教学活动涉及让学生“回忆事实性知识”“分析概念性知识”,教学评价则要求学生“运用程序性知识”)。

2 教育目标建设教育目标是全面的、具体的体现教育过程的。

教育目标建设要求教育工作者能够掌握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方面的目标。

教育工作者要全面的考虑教学规律、原则、任务、内容、方法和形式,教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基础等多方面因素,进而确定具体的系统的教育目标,形成最标准的教学过程,最适合的教学手段,最完美的教学条件以及最佳的教学方案。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Bloom's Taxonomy)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卢姆(Benjamin Bloom)在1956年提出的一种教学目标分类体系,用于帮助教师设计和评估学生的学习目标。

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技能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包含若干个具体的目标。

以下是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的具体内容:一、认知目标1. 记忆(Remembering):能够记住、回忆和识别学习内容,并理解其基本意义和概念。

2. 理解(Understanding):能够解释和理解学习内容的意义,将其归类、比较和解释。

3. 应用(Applying):能够将学习内容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和做出判断。

4. 分析(Analyzing):能够分解、识别和归纳学习内容中的组成部分,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结构。

5. 综合(Evaluating):能够评估和判断学习内容的价值和有效性,并提出合理的观点和决策。

6. 创造(Creating):能够将学习内容进行创造性地整合和应用,产生新的思想和观点。

二、情感目标1. 接受(Receiving):能够接受和尊重各种知识、信息和观点。

2. 反应(Responding):能够表达对学习内容的情感反应和态度,并作出积极的回应。

3. 价值(Valuing):能够评估和判断学习内容的价值和意义,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4. 组织(Organizing):能够将学习内容与自身的价值体系进行整合和组织。

5. 内在化(Internalizing):能够将学习内容内化为自身的信念、态度和行为。

三、技能目标1. 感知运动(Perceiving):能够感知和接收来自外部世界的刺激,并做出适当的反应。

2. 执行(Executing):能够执行和完成各种动作和任务,具备实际应用的技能。

3. 适应(Adapting):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行为和策略,做出适应性的反应。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本杰明·布卢姆于1956年提出的一种教育目标分类方法。

该方法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心理动作目标三个层次,旨在帮助教育者有系统地理解和设计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认知目标是学生在知识和思维方面的目标。

布卢姆将认知目标分为六个层次: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这六个层次依次递进,学生需要先获得基础的知识,然后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进而分析问题、综合信息和评价结果。

教育者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和能力水平,选择适合的认知目标来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思维能力。

其次,情感目标是学生在情感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布卢姆将情感目标分为五个层次: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和内化。

这五个层次描述了学生在情感和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从最基本的接受外部信息到最高级的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

教育者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和评价能力。

最后,心理动作目标是学生在技能和动作方面的目标。

布卢姆将心理动作目标分为五个层次: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和内化。

这五个层次描述了学生在技能和动作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从最基本的接受和模仿到最高级的内化为自己的技能。

教育者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以及提高他们的实践和应用能力。

总体而言,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通过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心理动作目标三个层次,帮助教育者有系统地理解和设计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者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和能力水平,选择适合的目标来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提高他们的技能和动作水平。

这种分类方法为教育目标的设计提供了指导,有助于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和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课程开发提供基本的依据。1999年,以安德森为主的部分教
Hale Waihona Puke 笔者通过对《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学习,也慢慢理 解了分类学中的内容,利用分类表制订出适合自己课堂教学目
标,通过以下三个方面与各位同行交流。 一、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主要内容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主要通过两个维度研究教学目标, 即认知过程维度(了解、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与 知识维度(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 识)。这就给了教师制订教学目标所需要的一个组织框架,主要 使用分类表的形式,来提高教学目标的准确性,让我们的教学
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把现实生活中
的事件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应坚持每天收听、收看、 阅读新闻,坚持关心国际国内时政要闻,关心学生身边的新人、
1 6 甚矗教寸论蛞[2015年第7期]
万方数据
预期目标更清晰与易于实现。 分类表:
知识维度 了解 事实性知识 概念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理解 认知过程维度 应用 分析 评价 创造
个问题时,我让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学生通过阅读准确找
出来,他会因此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教师和同学们的认可、 赞赏,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阅读自学活动中去。 三、培养学生积极关注现实生活实际的习惯 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 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而是非道德 教育。”
重要性。对于课堂教学,必须首先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 际情况,提出恰当的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教学目标积极探索与 创新教学方法;最后在改革实践中,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全面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编写《教学目标分类学,教育目的分类法,手册I:认知领域》 (以下简称《手册I》),其著作对20世纪以来的美国测验设计
的认识。另外书中提示我们需要关注每一个知识模块的教学目 标,比关注每天的教学目标来的更重要。笔者也很赞同书中所 提出的观点,觉得这样有三重优越性。 (1)每个模块教学目标的制订,让我们对一个模块教学知识 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的把握,能更好控制教学知识所用的学时。
程序性知识 元认知知识
根据整理的教学内容补充分类表。 5.确定模块教学目标 (1)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 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掌握椭圆、抛物线定义、会建立相关标准方程,会利用 标准方程处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利用椭圆、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研究几何图形及简单几 何性质(范围、对称轴、顶点、渐近线和离心率等),会利用椭 圆、抛物线几何性质求标准方程,会利用几何性质处理一些简 单的实际问题。 (4)了解双曲线的实际背景,体会双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了解双曲线定义、会建立双曲线的标 准方程,会利用标准方程处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会利用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特别是渐近线)求双曲 线的标准方程,会利用几何性质处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了解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个数与相应方程组的解的对 应关系。能用判别式法研究直线与圆锥曲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掌握直线与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位置关系的简单问题的基本 解法。掌握利用圆锥曲线研究曲线有关的综合问题的解决方法, 会用坐标法解决一些圆锥曲线有关的简单几何问题(直线与圆 锥曲线关系)。
2.体验阅读成功的喜悦 一个人感受成功的体验越多,对自己就越充满信心。在课 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基础内容让学生自主学,让他们体验 阅读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阅读自学的自信心。 例如,在教学九年级《学会亲近社会》这一课内容时,其 中有一环节,我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8~11页,思考三个问题: (1)亲近社会的含义是什么?(2)为什么要亲近社会?(3)青少年 学生如何学会亲近社会?当有学生通过阅读自学准确回答出三
(6)坐标法解决一些圆锥曲线有关的简单几何问题(直线与 圆锥曲线关系)。 (7)数形结合的思想。 (8)圆锥曲线与二次函数的关系。 4.制目标分类表
知识维度 了解 事实性知识 认知过程维度 理解 应用 分析 评价 创造
(1)(4) (2)(5)
(3) (8) (6) (7)
元认知知识 概念性知识
分类表使广大教师对教育、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有了清晰
●●
布卢姆教育目标
——二=谢-法在教
业成长∥
摘要: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加深了笔者对2叭4年浙江 省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并且在教学思想、教学效果、教学目标 的制订等各方面有了提升。文章分四个部分,首先介绍研究背 景;其次对“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说 明;接着笔者以制订“圆锥曲线”一个模块的教学目标为例, 指出对分类学相关知识的实际应用与收获;最后提出用分类学 研究教学过程中有待解决的困惑。 关键词:教学目标;浙江新课程改革;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 学;分类表 1956年,布卢姆、恩格尔哈特、费斯特等教育学专家共同
—卜。.|一—卜‘+。+-+-+-+-+-+一+-+-+-+-+-+斗-+斗呻-+叶-+-+-+-+-+-+斗-+-+-+—+—+.-+-+—+—+—+—+-+-+呻-+-+呻呻.+.
新事。积极寻求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实际的最佳结合点,给思 想品德课的教学注入时代的新鲜血液,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 验、感悟践行,逐步养成积极关注现实生活实际的习惯。 《治安策》:“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有了良好的习惯, 才能提高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在思品课教学中 要培养的学习习惯有很多,如良好的预习习惯、复习习惯、有 疑必问的习惯、总结归纳习惯、上网查资料习惯等等,教师应 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帮助, 督促其改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使学生 不但学会知识,而且会学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收获一种习惯,成就精彩人生,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 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鸟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人类学初探[M].北 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祖嘉合.略论“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方法[J].思想 理论教育导刊,2002(1). [3]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 社.2004.
高中学科指导意见》中,主要提出了与教学目标相关的三个栏 目(课标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建议)。从这里可以看出,教学 目标在新课程教学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就在笔者对新的变 化一筹莫展时,有幸参加了桐乡市数学高级骨干研修班培训,
通过培训专家推荐,对修订后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进 行了深入的学习。通过对书中的目标分类思想的学习,不断对 课堂教学目标进行改革,同时,也深刻体会到“研学后教”的
育家认为《手册I》对教师的教学有重大实践价值,有必要把 新教学知识、新教学思考融入《手册I》中,并重新对其修订
(改名为《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希望改进后的分类学思想 能够影响教师的思维与教学行为,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方式、提 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众说周知,浙江作为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试点省市之一, 现面临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而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普通 《做人从知耻开始》的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