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时 解决问题(二)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册五单元第5课时 解决问题(二)人教版2025版

一年级上册五单元第5课时  解决问题(二)人教版2025版
教科书第97页例6
分析解答 领走的
我来画一画。 剩下的
求原来有多少个,就是把领走的6 个再放回去,和剩下的合在一起。
分析解答 领走的
我来画一画。 剩下的
?个 6 + 5 = 11(个) 也是求两部分的和,用加法计算。
分析解答
可以这样列式吗?
6 - 5 = , 那“领走了6个 ”就无法实现了。
飞走的
剩下的
?个
3 + 3 = 6 (颗) 原来有6只小鸟。
此题是求飞走和剩下两部分的和,用加法计算。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求原来有多少的问题的方法:
已知部分,求整体。求原来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01 课后练一练第4-6题。 02 作业课件中的相关练习。
分析解答
可以这样列式吗?
6 - 5 = 1(个)
所以不能看到“领走”“剩下”就用减法, 而是要明确求的是总量还是部分量。
回顾反思 为什么“领走”的问题也用加 法解决呢?
因为要求原来的总量,所以要用加法解决。
课堂练习
做一做。 1.
我们班借走了4个足球, 筐(kuānɡ)里还剩8个。
筐里原来有多少个足球?
五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6课时 解决问题(二)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
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 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2.养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 识和能力。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 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 借助已有的逆思考经验,解决求“原来有多少”的
实际问题。 【难点】
理解题意,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 方法。
新究探知 6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第5课时 用连乘解决问题(习题课件2)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第5课时   用连乘解决问题(习题课件2)

知识点 2 解决连乘问题
2.朝阳区有22所学校参加队列广播操训练,每所学校 的同学都站4列,每列16人,参加这次队列广播操训 练的一共有多少人? 16×4×22=1408(人) 答:参加这次队列广播操训练的一共有1408人。
易错辨析
3.刘爷爷为了锻炼身体,每天在50米长的游泳池里游 10个来回,他每天游多少米? 50×10×2=1000(米) 答:他每天游1000米。 辨析:此题易错在没有理解10个来回的含义, 导致列式错误。1个来回即往返一次,等于2 个单程。
提升点 1 寻找隐藏条件解决问题
4.王奶奶的早点摊今天卖出了12盒手抓饼,一盒 手抓饼8个。照这样计算,1个星期一共可以 卖出多少个手抓饼?
12×8×7=672(个) 答:1个星期一共可以卖出672个手抓饼。
提升点 2 对已知条件进行选择,解决问题
5.幼儿园王老师买了17包糖果,每包有3袋。全园一 共有18个班,平均每个班有35个小朋友。
120×2×2=480(千克) 答:这批西瓜原来一共有480千克。
(1)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块糖果? 25×3×17=1275(块) 答:王老师一共买了1275块糖果。
(2)如果每个小朋友分得2块糖果,这些糖果够分吗?
2×35×18=1260(块) 1260<1275 答:这些糖果够分。
6.李叔叔进了一批西瓜,第一天卖了一半,第二天 又卖了剩下的一半,这时还剩下120千克。这批西 瓜原来一共有多少千克?
第4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6课时 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应用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
2
3
4
5
6
知识点 1 连乘的计算方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计算下列各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5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5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为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第5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学生如何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程将涵盖识别问题、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实施解决方案以及回顾和反思问题解决过程的能力培养。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并表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 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数学运算解决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问题解决的步骤。

4. 学生能够回顾并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总结经验。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识别并表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 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数学工具和策略解决问题。

3. 指导学生如何从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和提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挂图或PPT展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实例。

2. 数学练习本、计算器等学习工具。

3. 实际操作材料,如计数棒、小模型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发现并指出其中的数学问题。

2. 问题识别:指导学生如何从图片或实际情境中识别出数学问题,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3. 策略选择:小组讨论,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数学工具和策略解决问题。

4. 实施解决: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记录过程和结果。

5. 回顾反思:学生分享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讨论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总结经验。

板书设计板书将包括以下内容:- 课时标题-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学生解决问题的实例展示作业设计1. 学生完成一个实际问题解决的小任务,记录解决过程。

2. 家长签字确认,鼓励学生在家中寻找并解决数学问题。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包括学生的参与度、问题解决的效果、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同时,收集学生的作业反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为下一课时做好准备。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并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 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第5课时 问题解决(2)

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 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第5课时  问题解决(2)

成人票 儿童票 120元/人 30元/人
团体票(19人以上) 80元/人
(1)如果有10个成人和10个儿童到这个景区参观, 怎样买票合算?
方 19人购买团体票,余下1名儿童买儿童票。 案 19张团体票:19×80=1520(元) 三: 1张儿童票:30元
合计:1520+30=1550(元)


比较这三个方案,
3.光华小学四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准备去黄果树瀑布参观。
黄果树瀑布景区门票价格
旺季
淡季
180元/人(学生票半价) 160元/人(学生票半价)
(1)瀑布的面积大约多少平方米?
101 × 78 ≈ 7800(㎡) ↓ 100
答:瀑布的面积大约7800㎡。
(2)如果他们淡季去参观,比旺季去节约门票费多少元?
义位数的乘法
第5课时 问题解决(2)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2 某市旅行社准备组团到北京旅游。他们收集了
下面一些信息: 列车发车时间 列车到达时间
8:00 23:00
“时间”
列车平均运行速度
102千米/时
速度
该市至北京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路程 = 速度 × 时间
102千米/时 23-8
贝贝
晶晶
欢欢
迎迎 妮妮
(教材第58页第6题)
2. 某商店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卖吉祥物福娃,平均每天 大约获利900元。从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 到8月24日闭幕,该商店大约获利多少元?
24-8 +1 =16+1 =17(天)
900×17=15300(元)
答:该商店大约获利15300元。
(教材第58页第7题)
180÷3=60(千米/时) 60×5=300(千米) 300<320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课时  解决问题

独立完成,可以借助画图法,和推理法思考。
一共喝的纯牛奶: 1 2

1 4

1 8

87(杯)
一共喝的水:14

3 8

5 8
(杯)
二、巩固练习
2. 一杯纯牛奶,乐乐喝了 1 杯后,觉得有些凉,
5
就兑满了热 水。又喝了半杯,就出去玩了。他 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 多少杯水?
一共喝的纯牛奶:
1 5

2 5
一、新课讲解
第一次喝了 1 杯纯牛
2
奶,第二次喝了多少 杯纯牛奶呢?
分析与解答
画图试一试吧。
第一次喝了
1 2

纯牛奶。
加满水,水是
1 2
杯,纯牛奶还是
1 2
杯。
又喝了
1 2
杯,这
1 2
杯里,
一半是纯牛奶,一半是水。
一、新课讲解
1 2
杯的一半是
1 4
第二次喝的纯牛奶是
杯。
1
1
4 杯,水是 4
3
1
一共喝的纯牛奶: 4 杯 水: 4
杯。 杯。 杯杯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回顾与反思
可以怎样检验?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步骤 利用了什么知识?
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是借助画图找标准量“1”。在画图
分析这一步骤中,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转化,从
而解决问题。
二、巩固练习
1. 一杯纯牛奶,乐乐喝了半杯后,觉得有些凉, 就兑满了热水。 又喝了半杯,觉得还是有些凉, 就又兑满了热水。又喝了半杯,就出去玩了。 他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多少杯水?

第5课时 解决问题(2)(教案)

第5课时 解决问题(2)(教案)

第5课时 解决问题(2)【教学内容】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教材第38页的内容及练习八的第5~10题)。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 使学生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探索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复习导入】1.口头列式。

(1)一袋面粉的43重15kg ,那么这袋面粉总共有多少千克? (2)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km ,是火车速度的41,求火车的速度是多少。

老师:这两道题属于什么类型的应用题?怎样解答?【新课讲授】1.揭示课题:如果把这个条件再补充一个条件和一个问题,就成为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解决问题(2)2.教学例5。

课件出示例题:(1)理解题意,出示“阅读与理解”(2)分析与解答。

①理解句意:小明的体重与爸爸的体重相比较,把爸爸的体重看作单位“1”。

小明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1-158)。

②画线段图。

教师讲述:如果把爸爸的体重平均分成15份,小明的体重相当于其中的(15-8)份,也就是说,小明的体重相当于爸爸的157。

③理清数量关系爸爸的体重×(1-158)=小明的体重。

爸爸的体重-爸爸比小明重的部分=小明的体重。

④列式解答。

解法1:解:设小明爸爸的体重是x 千克。

x-158x=35 157x=35 x=35×715 x=75解法2:算术法。

单位“1”×(1-158)=小明的体重,单位“1”未知,用除法计算。

35÷(1-158)=75(kg ) 【课堂作业】1.完成练习八第5题、第6题。

【课堂小结】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找准单位“1”,再按照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八8~10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含解析)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含解析)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5课时-解决问题
填空.
知识点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1)预习课本第23页例4.算一算.二班得了多少面小红旗?
①一班得了()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 3面.要求二班的小红旗的数量.用()法计算.列式为().
②根据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计算12+3=()(面).
③检验解答是否正确.可用二班所得小红旗减去一班得小红旗的面数.看是否等于 3面.因为15-12=().所以解答正确.
归纳总结: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用加法计算.
(2)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面.三班得了多少面?
①一班得了()面小红旗.由题意可列式为().
②计算. 12-4=()(面)
③检验. 12-8=().三班的小红旗确定比一班少()面.解答正确. 归纳总结: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用减法计算.
参考答案:
温故知新:2 7-5=2 1 6-5=1 1 7-6=1
预习新知:12 加 12+3 15 3 4 12 12-4 8 4 4 预习检验:1. 24+8=32(个) 2. 13-5=8(颗)
每日口算:64 20 71 43 64 58 20 48 7 19。

2022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除法第5课时 解决问题(2)

2022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除法第5课时 解决问题(2)
x 2 x 35 x 7
答:这本课外读物一共有49页。
3. 在通常情况下,体积相等的冰和水,冰的质量比水的
质量少
1 10
。现有一块重
9
kg
的冰,如果有一桶水的
体积和这块冰的体积相等,这桶水有多重?
【课本P38 练习八 第8题】
9 (1 1 )=1(0 kg) 10
答:这桶水有 10 kg。
4. 小亮的爸爸每月工资是 5500 元,妈妈每月工资是
4500 元。他们家每月开支大约占两人工资的
2 5

小亮家每月能结余多少元?
【课本P37 练习八 第6题】
(5500 4500) 2 4000(元) 5
答:小亮家每月能结余 4000 元。
5.妈妈每月的工资是2500元,比爸爸的工资少 1 。
5
多少周?
80 (1 4)=80 1 =80 5=400(周)
5
5
答:小齿轮每分钟转400周。
课堂小结
说一说,我们是 怎样解决问题的?
确定数量关系—明确单位“1”—列式解答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备选练习
陶瓷厂由于采用了新的技术,现在每件产品的成本是400元, 比原来降低了 1 。原来每件产品的成本是多少元。
小明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课本P36 例5】
分析与解答
该怎么画线段图?
?kg
爸爸:
是爸爸的体重的几分之几?
8
小明的体重比爸爸轻
小明:
15
35kg
8 小明的体重是35 kg,他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 15 , 小明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答
解:设小明爸爸的体重是 x k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这箱饮料现在79.2元。
状元成才路
3.一支钢笔,先降价30%,后又提价30%,这支 钢笔是降价了,还是提价了?变化幅度是多少?
假设这支钢笔原价为1。 1×(1-30%)×(1+30%)=0.91 (1-0.91)÷1=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答:这支钢笔降价了9%。
状元成才路
四、课堂小结
单位“1”的量未知,可根据等量关系列方 程或用除法计算。
可以假设此商品3 月的价格是100元。
(1)4月份价格: 100 ×(1-20%)=100 ×80%=80(元)
(2)5月份价格: 80 ×(1+20%)=80 ×120%=96(元)
(3)5月份和3月份价格比较:96元<100元 (4)变化幅度: (100-96)÷100=4 ÷100=4% 答:5月的价格和3月比降了,变化幅度是降低了4%。
状元成才路
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降 价和涨价的幅度都是20%, 但降价和涨价的具体钱数 却不同呢?
因为单位“1”不同。
状元成才路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 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与求比 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是 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与解题 方法完全相同,只是题目中的 分数换成了百分数。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也可以直接假设此 商品3月的价格是1。
5月价格:1×(1-20%)×(1+20%)=0.96 变化幅度:(1-0.96)÷1=0.04=4% 答:5月的价格和3月比降了,变化幅度是降低了4%。
状元成才路
回顾与反思
如果假设此商品3月的价格 是a元呢?结论是否一致?
a×(1-20%)×(1+20%)=0.96a (a-0.96a)÷a=0.04=4% 结论仍一致。
三、巩固提高
1.昨天比前天平均气温升高了5%,今天比昨天
平均气温降低了5%,今天的平均气温与前天相
比,( B )。
A.升高了
B.降低了
C.没有变化
状元成才路
2.一箱饮料,原价80元,后因促销,降价10%, 促销活动结束后,又提价10%。这箱饮料现 在多少钱? 方法一:80-80×10%=72(元) 72+72×10%=79.2(元) 方法二:80×(1-10%)=72(元) 72×(1+10%)=79.2(元)
状元成才路
二、探索新知
某种商品4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20% ,5月 的价格比4月又涨了20% 。5月的价格和3月比 是涨了还是降了?变化幅度是多少?
读一读题,你都 知道了什么?
状元成才路
阅读与理解
知道每两个月之间价格的变化幅 度,但商品原来的价格却未知。
可以怎么办呢? 你会解答吗?
状元成才路
分析与解答
状元成才路
第5课时 解决问题(二)
状元成才路
一、复习导入
学校体育器材室新买了12副羽毛球拍,买 的乒乓球拍比羽毛球拍多50%。学校买了多少 副乒乓球拍?
(1)读题,找关键句,获取信息。 (2)仔细读题,确定单位“1”,根据数量关 系列式。
状元成才路
方法一:12+12×50%=18(副) 方法二:12×(1+50%)=18(副) 答:学校买了18副乒乓球拍。
数量÷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
状元成才路
五、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状元成才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