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第5课时 解决问题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5课时《比多比少问题》教案

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49页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情景让学生在解决的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3、通过与同伴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加强与同学的交流。
4、渗透“绿色环保,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实际问题是难点。
教具准备:小棒、学具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我们的校园一派生机,瞧,一年级的小朋友正在校园里回收废物,美化我们的校园呢。
看,绿色回收车已经开过来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统计表))大家看,这是老师统计的表格,通过看这个表格,你知道了什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观察表格,同位互相交流自己通过表格知道了什么,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一班捡了45个矿泉水瓶,10个易拉罐瓶;二班捡了20个矿泉水瓶,15个易拉罐瓶;三班捡了28个矿泉水瓶,6个易拉罐瓶。
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根据情境图可能提出的问题有:预设:一班和二班一共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二班和三班一共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一班和二班一共捡了多少个易拉罐瓶?……谁能提出一个减法的问题?预设: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三班比二班多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板书: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出示问题: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1.完善信息和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把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说出来吗?一班捡了10个易拉罐瓶,二班捡了15个易拉罐瓶。
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2、出示活动要求我们先用学具代替易拉罐把二班的和一班捡的易拉罐摆一摆,比一比。
要求:1.摆一摆,用方块摆出一班和二班捡的易拉罐。
2.想一想,怎样摆能一眼看出来二班比一班多几个?3.比一比,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3、学生动手操作。
桂平市中心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三 生活中的数第五课时 小小养殖场教案 北师大版

第五课时小小养殖场教学目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2、能在具体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这些概念的含义,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它们在程度上的区别。
教学难点:能正确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谈话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动物朋友(课件出示小白兔),他带来一道题目要来考考我们班上的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不好?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课件出示:不同颜色的三杯水,让学生观察。
(一)直观比较1、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三杯水,然后说一说谁比谁多?2、师:那2号杯子、3号杯子比1号杯子多的部分一样吗?谁比谁多得更多?得出:多得多,多一些理解多得多与多一些的区别:(多得多比多一些多的程度要大)3、再问:反过来可以怎么说?得出:少得多,少一些。
(二)主题图探究1、观察。
师:小兔子的问题解决来了。
现在,老师领你们去参观小小养殖场(出示小小养殖场的课件)。
请仔细观察图,你能从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2、反馈。
根据学生的发言并板书鸡85只鸭42只鹅34只比一比,说一说。
师:我们把这三种动物进行比较,看能得出哪些结论?同学之间相互说一说。
师:你能用刚才我们认识的四个词: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再来说一说谁多谁少吗?(同桌相互说)可能有的情况:鸡85只比鸭42只多得多,鸭42只比鸡85只少得多。
鸡85只比鹅34只多得多,鹅34只比鸡85只少得多。
鸭42只比鹅34只多一些,鹅34只比鸭42只少一些。
4、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四个新词: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
(多得多比多一些在多的程度上要大一些,少得多比少一些在少的程度上也大一些。
)(三)新知运用,点拨引导1、师:你们说得都很好。
我们把刚才三种家禽的只数相比较得出了这些结论,那谁还能再举几个数来比一比?2、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精讲,带同步练习题和答案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1、单元目标(1)借助操作、画图等方式,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准确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这个单元结束的时候达到每分钟做8题。
(2)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课时划分第1课时内容:例1(教材第8---12页)第1课时核心问题:① 数——数图中一共有多少个气球,数小朋友手中有多少个气球等;② 想——想一想小丑手中有多少个气球,卖了多少个气球?③ 问——提出一个数学问题;④ 说——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⑤ 写——写出算式。
⑥ 摆——用学具摆一摆,体现15-9的计算过程;⑦ 画——画一画点子图,表示15-9的计算过程;⑧ 谈——谈谈书上这两个小朋友的计算思考过程(破十法、想加算减法)。
练习和作业安排:尝试完成第10页的做一做,练习二的习题,有疑问或困难的题目做好标注。
第2课时内容:例2(教材第13-14页)第2课时核心问题:① 观察、思考:图中告诉我们哪些数学信息?② 列式、操作:能将自己的想法用学具摆出来或画出来吗?③ 观察、比较:将“破十法”与“想加算减法”进行比较,感受哪一种方法更加便捷?你更喜欢“破十法”还是“想加算减法”?练习和作业安排:尝试完成第13页的做一做,练习三的习题1、2,有疑问或困难的题目做好标注。
第3课时内容:例3(教材第14页)第3课时核心问题:①观察、思考:图中告诉我们哪些数学信息?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获得不同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②列式、操作:一些事物分成两部分,去掉其中的一部分,就等于剩下的另一部分了。
观察的角度不同,获取的信息就不同,列出的算式也不同。
列出不同的算式后,想想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③观察、比较:将“破十法”与“想加算减法”进行比较,感受哪一种方法更加便捷?你更喜欢“破十法”还是“想加算减法”?练习和作业安排:尝试完成第14页的做一做;第15-16页,练习三3-10题,有疑问或困难的题目做好标注。
【人教版】2020年一年级下册数学-课堂作业设计(人教版)5(002)

第1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直接写出得数。
4+9= 12-6= 6+8= 13-7=12-2= 15-10= 16+2= 17-6=6+5= 16-7- 11-5= 7+7=二、比一比,算一算。
5+2= 50+20= 9+1= 90+10=6-3= 60-30= 8-2= 80-20=三、填空。
1、10、20、30、()、()、()、()、80、()。
2、被减数是50,减数是20,差是()。
3、两个加数都是20,和是()。
4、由8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的数是()。
5、9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四、算一算。
10+40= 20+70= 60-50= 70-30=40-20= 40+20= 20+60= 30+50=10+90= 60-10= 90-40= 40+60=五、在○里填“>”、“<”或“=”。
10+10○19 30-20○1 60+30○50+4061○40+30 100○30+70 90-30○20+50六、解决问题。
1、买一件雨衣和一把雨伞一共要花多少钱?2、一件雨衣比一把雨伞便宜多少钱?第2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一、填一填。
1、86读作();二十七写作()。
2、80里面有()个十。
3、79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4、由5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的数是(),读作()。
5、90前面的数是(),后面的数是()。
二、比一比,算一算。
3+4= 53+4= 50+20= 53+20=2+7= 62+7= 70+20= 70+23=5+1= 45+1= 40+30= 45+30=6+2= 86+2= 10+60= 10+63=三、在○里填“>”、“<”或“=”。
34+2○54 40+9○94 83+10○13+8060+39○99 12+5○20 20+12○20+21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2+()=19 36+()=66 25=25+()57=52+() 70=()+20 84+()=89五、解决问题。
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优秀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优秀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优秀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教科书20页,解决问题例5教学目标:1、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与条件的实际问题。
2、经历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进一步熟悉画图的策略。
3、感受画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解决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选择相关的信息。
教学过程(一)回顾经验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教师: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
看下图,你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教师:怎么计算还有几只小鸡?你会解答吗?教师:你解答得正确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全面收集信息,选择有效信息,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1明确条件和问题,理解题意(1)收集信息。
教师出示情境图教师:请你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教师:发线了哪些数学信息?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问题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2)利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选择有效信息。
想一想——让学生先想一想:题目中呈现的信息中,哪两个信息由联系?要求“还有几人没来”需要哪两个条件?摆一摆——将条件和问题制成的纸条。
让学生把有联系的条件和问题摆放在一起,不用的条件放在一旁。
读一读——让学生将有联系的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读一读。
教师小结:“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在解决问题时没有用,是多余条件。
2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1)培养学生画图的意识,明确问题结构,帮助学生进行解答。
教师:你能把用文字表示的条件和问题,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而且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更明白吗?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呈现学生不同的画图策略,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说课稿9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说课稿9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内容包括:认识加减法,解决加减法问题,认识乘除法,解决乘除法问题。
这些内容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例如认识数字0-10,掌握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但是,学生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来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此外,学生的思维方式还未完全成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引导和启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清晰的思维模式。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和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和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清晰地表达解题过程和思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新课导入:介绍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和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解决问题:给出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进行解决。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篇1本节课我采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
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教学中,我给学生创设了许多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机会,使学生在交流和分享探索结果的快乐中,主动学习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掌握数学方法。
第一个教学环节,完全放给学生,学生根据主体图,自主提出问题,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提出了不同问题(有一步的,有两步的)。
学生们积极动脑,思维活跃。
在解决问题的环节中,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研究出了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法,即加减混合、带小括号。
正是因为给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把自己最原始的想法展现了出来。
解决问题要体现出学生思维的个性,这一点特别重要,往往思维的火花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
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一点,我采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习热情高涨,学生的思维打开了,竞相展示自己的想法,在这一过程中有很多闪光点。
例如:教学例1,有一个学生想出了16+13=29,“16”不是题中直接给出的条件,而是学生在心中将第一步计算出来的得数直接应用到了算式中,这时,其他学生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16是22-6得出的,而你在算式中没有表示出来,这样解答不行……通过其他学生的补充,这名学生很快修正了自己的问题。
再如:从教材的编排来看,例1处理加减混合,例2处理连减和小括号。
但今天,学生在解决木偶戏的过程中就想出了带小括号的解答方法,这在试讲的过程中是没有出现过的,于是例1、例2的重难点内容,学生全部在例1中通过自学自悟理解、掌握了。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1)_人教新课标

同步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1.想一想,算一算。
13-9=
16-7=
17-6=
12-6=
15-9=
14-7=
18-9=
12-5=
11-4=
16-8=
13-6=
17-8=
2.(1)同学们,你最喜欢看的是什么体育节目?
(2)看来,大家都非常热爱体育运动,说起体育运动,大多数同学都兴奋不已。今天我们再次到运动会上去看一下比赛最激烈的足球比赛怎么样?
5.解答得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一)
1.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自由回答,其余学生补充说明。
2.学生自由说一说。
(可以画一画,也可以算一算。)
(二)
1.学生自由说一说。
2.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用减法计算,列示为16-9,教师板书:16-9。
知道整体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3.先想一想,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想法。
课题解决问题课本p20新授课计划学时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在解决问题的编排中同样呈现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按照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和解答正确吗3个步骤编排解题过程
第5课时解决问题(1)
教学设计表
学科:数学年级:一年级册次:下学校:教师:
课题
解决问题(课本P20例5)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在解决问题的编排中,同样呈现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按照“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和“解答正确吗”3个步骤编排解题过程。但是,在解题过程的3个步骤中,分别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知道了什么”环节,出现了多余条件;在“怎样解答”环节,运用画图策略理解“求另一个加数”的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并认识到多余条件在解题过程中是没有用处的;在“解答正确吗”环节,教给学生基本的回顾解决问题过程及检验的方法,并提出了口头答题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单元总复习
第5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解决两个数相差多少的问题。
2.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
3.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培养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情境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进一步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
难点:通过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教材有关蝴蝶与花的主题图。
(1)组织学生认真看图,说一说图意。
(2)小组合作讨论:根据图中描述的内容,说说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全班交流。
图中的素材比较丰富,除了蝴蝶和蜻蜓外,还有不同颜色的小花。
只要学生提出问题有道理,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在解决问题时,也可以先让学生解答,然后再说一说解题的思路。
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
语言表达清楚就可以了,不必按照一定的模式来说。
二、练习讲授
1.完成课本第96页练习二十一的第7题和第8题。
师:(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该怎样列式?
学生活动: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后,在解题。
2.完成课本第98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6题。
师:(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该怎样列式?
3.完成课本第99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7题。
第2小题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4.完成课本第99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8题。
5.完成课本第99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9题。
组织学生讨论: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6.完成课本第99页练习二十一的第20题。
同桌互相说一说,小英和小平分别可能套中的是哪两个圈?
三、课堂作业
1.台式电脑比笔记本电脑多几台?
2.
(1)买一个足球和一架玩具飞机,需要多少元?
(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们复习了哪些内容?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