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探究

合集下载

naoh与cuso4的反应现象

naoh与cuso4的反应现象

NaOH与CuSO4的反应现象当氢氧化钠(NaOH)与硫酸铜(CuSO4)反应时,会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

具体的反应方程式为:2 NaOH + CuSO4 -> Na2SO4 + Cu + 2 H2O + SO2在这个反应中,氢氧化钠被氧化成氧化钠,同时硫酸铜被还原成铜。

这一过程还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硫。

一、反应现象在反应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现象,例如:◆温度升高:当化学反应发生时,化学反应会产生热量。

在这个反应中,由于较多的热量被释放,所以溶液的温度会升高。

◆溶液变色:硫酸铜溶液本来是深蓝色的,但是当与氢氧化钠反应时,硫酸铜被还原成铜,铜的溶液是黄色的,所以溶液的颜色也会发生变化,变成黄色。

◆气体产生:在这个反应中,会产生二氧化硫,这是一种毒性较强的气体,会有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硫气体产生。

这个反应也有一些实际应用,例如用来测定 NaOH 的浓度,或者在工业上用来生产铜。

二、注意事项1.在反应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事项:◆反应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热量,需要注意防止反应烧开。

◆在反应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硫,这是一种毒性较强的气体,需要注意通风防毒。

◆如果溶液中含有铜,需要注意防止污染环境。

2.如果你想在实验室中进行这个反应,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在反应过程中,应该使用防爆型烧杯或其他安全型容器,以防止反应过程中烧碎容器。

◆在反应过程中,应该使用防护眼镜,以防止化学品碰触眼睛。

◆应该注意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措施,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总结总的来说,NaOH 和 CuSO4 反应是一个有趣的化学实验,但是在进行反应时,应该注意安全措施,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作者:凌一洲来源:《化学教学》2015年第09期摘要:实验探究了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发现加入反应物的顺序不同可产生不同的结果。

设计了两个趣味实验,对实验中产生的异常现象作了推测并验证。

结果表明,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时,主要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反之,则主要生成碱式硫酸铜沉淀。

关键词:硫酸铜;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探究文章编号:1005–6629(2015)9–0039–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1 引言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中学化学常见的反应,人教版九年级教材中就有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生成氢氧化铜,加热后分解成氧化铜的实验[1]。

但从文献[2,3]中发现,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顺序不同,生成的产物也不同,只有在较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2%的硫酸铜溶液,或在2%的硫酸铜溶液中滴加较大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才能生成氢氧化铜,否则随反应物浓度不同生成碱式硫酸铜或四羟基合铜酸钠。

本文依据这个原理,设计了几个探究实验。

2 探究实验一探究实验一采用将硫酸铜溶液注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方法,探究少量硫酸铜与大量氢氧化钠反应的结果。

2.1 试剂与仪器(1)实验试剂:12%的硫酸铜溶液、10%的氢氧化钠溶液。

(2)实验仪器:铁架台、铁夹、针筒、胶水滴管、50mL螺口瓶、试管、烧杯、酒精灯。

2.2 实验装置在螺口瓶中加入约45mL氢氧化钠溶液。

将胶水滴管与针筒连接(如图1),并吸取约5mL硫酸铜溶液。

搭建铁架台,并将针筒固定在铁架台上(如图2)。

2.3 实验内容将针筒活塞缓慢向下压,将硫酸铜溶液缓慢注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实验时室温13℃。

2.4 实验结果随着硫酸铜溶液的注入,螺口瓶内出现蓝色固体。

当硫酸铜溶液以较快速度注入时,固体颗粒较小,当硫酸铜溶液以较慢速度注入时,蓝色固体从胶水滴管口逐渐“生长”出来,并随着硫酸铜溶液的增加而增大。

硫酸铜不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

硫酸铜不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

硫酸铜不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硫酸铜不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是一个学术界被广泛研究和探讨的化学现象。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沉淀的实验过程、反应机制、特点和应用。

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个实验的基本过程。

在实验中,我们首先将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在一起。

当这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时,会发生一种特殊的化学反应,生成一种不溶于水的物质,这种物质就是我们所说的沉淀。

沉淀的形成会伴随着一系列的反应过程,最终在容器底部生成一层可见的固体物质。

接下来,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反应的机制。

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沉淀的机理是一个典型的双替换反应。

具体而言,硫酸铜是一种盐类化合物,其中含有铜离子(Cu2+)和硫酸根离子(SO4^2-),而氢氧化钠是一种碱性化合物,其中含有氢氧化根离子(OH-)和钠离子(Na+)。

当这两种化合物混合在一起时,由于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之间的离子亲和力不同,会发生离子间的交换,导致新的不溶性盐类化合物的形成,从而生成沉淀。

这种反应生成沉淀的特点是非常显著的。

生成的沉淀比较易于观察和辨认,通常会形成一种颜色比较鲜明的固体物质。

由于沉淀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物质,因此它会沉积在溶液中,很快形成一层可见的固体颗粒。

沉淀的形成还会伴随着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比如释放出气体,发生热现象等,从而增加了观察和记录反应过程的难度和趣味性。

除了作为实验室教学中的经典实验外,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沉淀在实际应用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废水处理领域中,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可以被用来处理含有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废水,通过反应生成沉淀,从而实现废水中重金属的去除。

在药物合成和材料科学领域中,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沉淀也被广泛应用于合成有机化合物和制备新型材料。

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沉淀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化学现象。

通过深入了解这个反应的实验过程、反应机制、特点和应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还可以为我们提供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中应用化学知识的重要启示。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的实验探究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的实验探究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的实验探究一、探究问题的提出实验出处: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一单元课题3中的活动探究。

实验描述:用10mL量筒量取2mLNaOH溶液,倒入试管中,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CuSO4溶液,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用试管夹夹住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问题的产生:实验现象并不如预期的产生蓝色沉淀,加热生成黑色沉淀,而是出现了生成浅蓝绿色沉淀以及加热不变色等实验现象。

问题的提出:实验结果表明,实验产生了不同的物质,那么相同的反应物反应生成不同的反应产物,我们猜想其原因在于反应物的浓度不同,以及滴加顺序不同。

二、相关资料查阅综述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可知,此现象非常的普遍,而许多教师和学生也探究过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

根据相关文献可知,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的产物有以下几种物质:表1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的产物表2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中所涉及物质的理化性质三、问题解决设想经过查阅资料,我们得到了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确实会产生多种产物的结果。

而我们将从反应物的浓度,滴加的顺序以及产物本身的性质来设计实验,从而验证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得到什么产物。

四、实验设计方案1.实验原理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会产生许多种不同的产物,而产物的性状相差较远,便可利用产物性状的差异判断发生了哪种反应。

反应所涉及的产物性状均于表1,表2 中列出,于是便有了判断依据。

2.实验仪器药品仪器:试管15支烧杯4个胶头滴管4支托盘天平1台酒精灯1只试管夹1只试管架3台试剂:氢氧化钠分析纯硫酸铜分析纯五、实验过程记录1、实验步骤1、分别配制0.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4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0.5mol/L的硫酸铜溶液,1mol/L的硫酸铜溶液。

按下表称取药品,并搅拌至溶解。

表3 配制溶液成分表图1—配置的硫酸铜溶液2、分别向试管1-5中各加入10滴CuSO4。

3、按照表4分别滴加相应体积的NaOH于试管中。

表4 1-5号试管中滴加的药品量4、观察各试管现象,静置一段时间,再观察其现象。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反应现象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反应现象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反应现象近日,在化学实验室里,一次关于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实验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

这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现象令我深感神奇,不禁让我对化学这门科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实验开始时,我们首先准备好了所需的实验器材,包括试管、试剂瓶等。

然后,我们在实验室里进行了必要的安全措施,戴上手套和护目镜,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

接着,我们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试管中,然后将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逐滴加入试管中。

随着硫酸铜溶液的加入,我们观察到了一系列有趣的反应现象。

当我们加入第一滴硫酸铜溶液时,试管内的溶液开始呈现出淡蓝色。

随着溶液的继续加入,淡蓝色变得更加浓郁,试管内的溶液逐渐变为浓蓝色。

接下来,我们注意到试管底部出现了一层深蓝色的沉淀物。

这是因为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产生了一种新的化合物——氢氧化铜。

氢氧化铜是一种深蓝色的固体沉淀物,它在溶液中不易溶解,因此沉淀到了试管底部。

随着反应的进行,我们注意到试管中的溶液逐渐变得越来越浑浊。

这是因为氢氧化铜沉淀的颗粒逐渐增多,悬浮在溶液中,使得溶液变得浑浊。

与此同时,我们还观察到了试管内溶液的温度升高。

这是因为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释放出了大量的热量,导致试管内的溶液温度升高。

当我们停止加入硫酸铜溶液后,试管内的溶液逐渐变得稳定,不再发生明显的变化。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试管底部的深蓝色沉淀物,而溶液则变得相对清澈。

通过这次实验,我深刻认识到了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的现象。

当这两种化合物发生反应时,产生了氢氧化铜沉淀,溶液变得浑浊,温度升高。

这个过程不仅令人惊叹,还展示了化学反应的奇妙性质。

这次实验还让我明白了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当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时,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和硫酸铜中的铜离子结合形成了氢氧化铜沉淀。

这个反应过程符合化学反应中离子的交换原则,产物的生成与原料的反应比例也满足一定的化学计量关系。

总的来说,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反应现象令人着迷。

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反应现象

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反应现象

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反应现象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由于该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所以生成的是无色的硫酸钠溶液和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故反应现象应为:溶液变为无色,并有蓝色沉淀生成。

氢氧化钠,也称苛性钠、烧碱、固碱、火碱、苛性苏打。

氢氧化钠具有强碱性,腐蚀性极强,可作酸中和剂、配合掩蔽剂、沉淀剂、沉淀掩蔽剂、显色剂、皂化剂、去皮剂、洗涤剂等,用途非常广泛。

工业生产氢氧化钠的方法有苛化法和电解法两种。

苛化法按原料不同分为纯碱苛化法和天然碱苛化法;电解法可分为隔膜电解法和离子交换膜法。

氢氧化钠具有强碱性和有很强的吸湿性。

易溶于水,溶解时放热,水溶液呈碱性,有滑腻感;腐蚀性极强,对纤维、皮肤、玻璃、陶瓷等有腐蚀作用。

与金属铝和锌、非金属硼和硅等反应放出氢;与氯、溴、碘等卤素发生歧化反应;与酸类起中和作用而生成盐和水。

氢氧化钠属中等毒性。

其危险特性为: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

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

具有强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其侵入途径为:吸入、食入。

其健康危害为: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

粉尘或烟雾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硫酸铜包括无水硫酸铜和五水硫酸铜,无机化合物,前者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后者为透明的深蓝色结晶或粉末,受热失去结晶水。

硫酸铜既是一种肥料,又是一种普遍应用的杀菌剂。

波尔多液、铜皂液、铜铵制剂,就是用硫酸铜与生石灰、肥皂、碳酸氢铵配制而成的。

健康危害: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误服引起恶心、呕吐、口内有铜性味、胃烧灼感。

严重者有腹绞痛、呕血、黑便。

可造成严重肾损害和溶血,出现黄疸、贫血、肝大、血红蛋白尿、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

对眼和皮肤有刺激性。

长期接触可发生接触性皮炎和鼻、眼粘膜刺激并出现胃肠道症状。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条件探究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条件探究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条件探究作者:李红萍丁伟来源:《化学教学》2014年第02期摘要:探究了影响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两个主要因素: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反应物的滴加顺序,最终总结出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适宜实验条件。

同时分析讨论了探究过程中出现的意外现象。

关键词: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实验条件探究;化学实验教学文章编号:1005–6629(2014)2–0049–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有这样一个实验[1]:2 mL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现象;再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这个实验似乎很简单,实验预期现象为产生蓝色絮状氢氧化铜沉淀,加热后氢氧化铜分解生成黑色氧化铜。

但从文献[2~4]中发现,硫酸铜和氢氧化钠的用量不同,发生的反应不同,通常有三种情况:教材中设定该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学会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初中阶段实验教学中应避免(1)、(3)两种复杂情况的出现。

而教材中并无对反应物质量分数的规定,导致硫酸铜和氢氧化钠的用量不确定。

中学实验中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分数通常为2%,因此固定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通过改变影响实验的两个主要因素: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反应物的滴加顺序来探究实验的适宜条件,以期为教师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1 实验内容(1)配制2%的硫酸铜溶液,2%、4%、6%、8%、10%、20%的氢氧化钠溶液。

(2)A组:取10支试管编号①~⑩,分别装2 mL 2%的氢氧化钠溶液,再依次滴入2%的硫酸铜溶液1~10滴,从滴加瞬间、振荡、静置、水浴加热四个时刻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B组:将A组试剂反滴,即向10支装有2 mL 2%的硫酸铜溶液试管中依次滴加1~10滴2%氢氧化钠溶液。

(3)依次用4%、6%、8%、10%、20%的氢氧化钠溶液,重复第(2)步操作。

2 实验结果及讨论2.1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2%的硫酸铜溶液从表1看出,2%~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10滴2%的硫酸铜溶液都生成Cu(OH)2沉淀;2%~8%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3~10滴2%的硫酸铜溶液都生成Cu(OH)2沉淀。

小组实验硫酸铜和氢氧化钠

小组实验硫酸铜和氢氧化钠

小组实验:目的:探究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
仪器:托盘天平小烧杯
药品: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操作步骤实验步骤:
1、在天平两边各放一张滤纸,先把天平调节平衡
2、反应前称量: 分别取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于试管或烧杯
诚恳,称得总质量,并记录;
3、将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观察现象。

(砝码不动)
4、反应后的称量:将反应后的烧杯的所有物质仪器放入天平托盘观察
天平是否平衡。

记录: 1、反应前后的质量:反应前总质量 g,反应后总质量
g
2、现象:
3、表达式:
(见课本P93)
分析结论:反应前后的质量反应后的质量
反思(该结论与课本的一致吗?为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探究文章来源:新洲初中许先锁发布时间:2012-03-01 浏览:628 编辑:新洲初级中学
关于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探究
新洲中学许先锁
一、问题提出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第22页有一个演示实验,用10mL量筒量取2mLNaOH溶液,倒入试管中,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CuSO4溶液,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用试管夹夹住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考虑到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们把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并要求学生如实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不仅出乎学生意外,更让我们始料不及。

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有的学生记录的是蓝色沉淀,有的学生记录的却是蓝白色沉淀,加热后的现象,大部分学生是产生黑色沉淀,有少数学生却不能产生黑色沉淀。

为什么反应的现象差异如此之大呢?
二、实验探究
以下平行实验见表1和表2。

三、理论分析
1、向2mL NaOH溶液中滴5滴CuSO4溶液,若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所得反应产物为蓝色絮状沉淀,久置后上层溶液无色,即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加热后生成黑色氧化铜沉淀。

反应式:2NaOH+ CuSO4=Cu(OH)2↓+Na2SO4
Cu(OH)2==CuO+H2O
若NaOH过量,但局部环境可认为NaOH和CuSO4恰好完全反应,所得反应产物仍为蓝色絮状的
氢氧化铜沉淀。

加热后生成黑色氧化铜沉淀。

一般不会出现CuSO4过量的情况。

2、向CuSO4溶液中滴NaOH溶液,,局部环境可认为NaOH过量,沉淀为一种蓝白色的糊状沉淀,此为铜酸钠。

它的形成原因相当复杂,删繁就简地就是氢氧根离子与铜离子结合成氢氧化铜后,由于溶液中氢氧根偏多,而氢氧化铜又微显两性(氢氧化铜可写为Cu(OH)2及H2CuO2)故又结合两个氢氧根离子,再与钠离子结合生成铜酸钠。

这是一种相当不稳定的蓝白色物质,难溶于水,它只有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存在,溶液稀释后,它即分解成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钠,在久置之后,它会风化分解。

反应式:Na2Cu(OH)4=2NaOH+Cu(OH)2↓
Na2Cu(OH)4=2NaOH+Cu(OH)2↓
4NaOH+CuSO4=Na2[Cu(OH)4]↓+Na2SO4
加热后,若CuSO4过量,溶液呈酸性,不管加热多长时间都不会有黑色氧化铜沉淀形成。

既使某个时刻有少量黑色氧化铜沉淀形成,但最终又会被硫酸溶液溶解。

如果CuSO4适量或不足,溶液呈中性或碱性,加热后,则有黑色氧化铜沉淀形成。

四、反思与评价
1.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个别学生实验现象的异常就是没有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2.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浓度不宜过大,特别是CuSO4溶液要用稀溶液。

否则不容易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加热后难生成黑色氧化铜沉淀。

3、通过这次实验探究,开阔了视野,渊博了知识,增强了实践能力,培养了化学兴趣心,这些都将在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为我指航,为我扬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