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沪教版化学 九下 强化 精品课件 6.1.2.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及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2020年最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全册PPT课件(共199张)

知识点 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1)寒冷的冬天,厨房中的水结冰了,而盐水和食醋却不易结冰,是 因为加入盐和醋之后,溶液的凝固点降低了,不易结冰。 (2)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要高,是因为加入盐之后,溶液的沸 点升高了。
第6章 溶解现象
第2节 溶液组成的表示
知识点 溶液的组成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从微观上分析,溶液的形成过程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在溶剂分子 的作用下分散到溶剂间隙的过程,因此,溶液的体积一般不等于溶质
知识点 溶解与溶液
当研究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往往先控制某几个因素不变,研究其中一 个因素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方法叫作控制变量法。该方法可以使 研究的问题简单化,它是化学中常用的探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在做对 比实验时,常常应用控制变量法。
知识点 乳化与乳化作用
生活中洗涤油污的方法有三种,但原理各不相同。一是用汽油等溶解 油污;二是用洗洁精等乳化剂乳化油污;三是把厨房中的碱面(即苏打) 用热水溶解后与油污发生化学反应。
的体积和溶剂的体积之和,要根据公式V=m/ρ来计算。
知识点 溶液的组成
溶质、溶剂的判断口诀: 固液溶解液为剂, 液液互溶多为剂, 水多水少总为剂, 不指溶剂水为剂。
知识点 溶液的组成
常见的溶剂最主要的是水,还有汽油、酒精等。例如,水能溶解氯化 钠、硫酸铜等许多种物质,汽油能溶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等等。
知识点 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2)“一拉热”食品袋往往有两层,上层是食品,下层的上部分是水袋,下部分
是生石灰。当拉动下层中间的那根线时,水袋就会破裂,水与生石灰相遇,发
生化学反应:CaO+H2O
Ca(OH)2,这个化学反应是一个典型的放热反
沪科版九年级化学全册6.1.2物质溶解时的能量变化、水溶液的某些性质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化学全册6.1.2物质溶解时的能量变化、水溶液的某些性质教案第6章溶解现象第 1 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2课时物质溶解时的能量变化、水溶液的某些性质教材解读在上节课学生了解了溶液的特征及乳化现象的基础上,本节课接着介绍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及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生活中,当学生看到形形色色的溶液,及它们各不相同的性质时,会产生相当的好奇感,激发起探索的欲望,这将为促进学生学好本节课的内容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溶解时温度可能会发生变化。
2.知道物质溶于水时,溶液的熔点、沸点和导电性会改变。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氢氧化钠、氯化钠和硝酸铵溶于水时的温度变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
热现象的应用——旅行加热食品等。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点二溶液的性质[情景展示1][问题探究] 蔗糖、氯化钠溶于水形成蔗糖溶液时,溶液中有哪些微粒?这些微粒的组合有什么特点?[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蔗糖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蔗糖以分子的形式存在于水中,且与蔗糖分子结合的均是水分子中的氢原子部分;氯化钠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氯化钠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水中,与钠离子结合的是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部分,与氯离子结合的是水分子中的氢原子部分,且离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均为1∶4。
沪教版初三下册化学6第6章溶解现象PPT课件(2)

2019/11/14
·上海教育版
│ 真题归类示例
2019/11/14
·上海教育版
│ 真题归类示例
2019/11/14
·上海教育版
│ 真题归类示例
2019/11/14
·上海教育版
│ 真题归类示例
2019/11/14
·上海教育版
│ 真题归类示例
Hale Waihona Puke 2019/11/14·上海教育版
2019/11/14
·上海教育版
│ 考点全息整合
2019/11/14
·上海教育版
│ 易混易淆扫描 易混易淆扫描
2019/11/14
·上海教育版
│ 易混易淆扫描
2019/11/14
·上海教育版
│ 易混易淆扫描
2019/11/14
·上海教育版
│ 易混易淆扫描
2019/11/14
·上海教育版
│ 真题归类示例 真题归类示例
·上海教育版
│ 物质的溶解性
2019/11/14
·上海教育版
│ 知识网络构建 知识网络构建
2019/11/14
·上海教育版
│ 考点全息整合 考点全息整合
2019/11/14
·上海教育版
│ 考点全息整合
2019/11/14
·上海教育版
│ 考点全息整合
2019/11/14
·上海教育版
│ 考点全息整合
·上海教育版
│ 真题归类示例
2019/11/14
·上海教育版
│ 真题归类示例
2019/11/14
·上海教育版
│ 真题归类示例
2019/11/14
·上海教育版
沪教初中化学九下《6第6章 溶解现象》PPT课件 (4)

│ 真题归类示例
│ 真题归类示例
│ 真题归类示例
│ 真题归类示例
│ 真题归类示例
│ 真题归类示例
│ 真题归类示例
│ 真题归类示例
│ 真题归类示例
│ 真题归类示例
│ 真题归类示例
│ 真题归类示例
│ 真题归类示例
│ 真题归类示例
│ 真题归类示例
│ 真题归类示例
│ 真题归类示例
│ 真题归类示例
│物质的溶解 溶液组成的表示
│ 知识网络构建 知识网络构建
│ 考点全息整合 考点全息整合
│ 考点全息整合
│ 考点全息整合
│ 考点全息整合
│ 考点全息整合
│ 考点全息整合
│ 考点全息整合
│ 考点全息整合
│ 考点全息整合
│ 考点全息整合
│ 考点全息整合
│ 考点全息整合
Hale Waihona Puke │ 易混易淆扫描 易混易淆扫描
│ 易混易淆扫描
│ 易混易淆扫描
│ 真题归类示例 真题归类示例
│ 真题归类示例
│ 真题归类示例
│ 真题归类示例
│ 真题归类示例
│ 真题归类示例
│ 真题归类示例
│ 真题归类示例
│ 真题归类示例
│ 物质的溶解性
│ 知识网络构建 知识网络构建
│ 考点全息整合 考点全息整合
│ 考点全息整合
│ 考点全息整合
│ 考点全息整合
│ 考点全息整合
│ 考点全息整合
│ 考点全息整合
│ 考点全息整合
│ 考点全息整合
│ 考点全息整合
│ 考点全息整合
│ 易混易淆扫描 易混易淆扫描
│ 易混易淆扫描
沪教初中化学九下《6第6章 溶解现象》PPT课件 (2)

·上海教育版
│ 知识网络构建 知识网络构建
·上海教育版
│ 考点全息整合 考点全息整合
·上海教育版
│ 考点全息整合
·上海教育版
│ 考点全息整合
·上海教育版
│ 考点全息整合
·上海教育版
│ 考点全息整合
·上海教育版
│ 考点全息整合
·上海教育版
│ 考点全息整合
·上海教育版
·上海教育版
│ 考点全息整合
·上海教育版
│ 易混易淆扫描 易混易淆扫描
·上海教育版
│ 易混易淆扫描
·上海教育版
│ 易混易淆扫描
·上海教育版
│ 易混易淆扫描
·上海教育版
│ 真题归类示例 真题归类示例
·上海教育版
│ 真题归类示例
·上海教育版
│ 真题归类示例
·上海教育版
│ 真题归类示例
·上海教育版
│ 考点全息整合
·上海教育版
│ 考点全息整合
·上海教育版
│ 考点全息整合
·上海教育版
│ 考点全息整合
·上海教育版
│ 考点全息整合
·上海教育版
│ 易混易淆扫描 易混易淆扫描
·上海教育版
│ 易混易淆扫描
·上海教育版
│类示例
·上海教育版
│ 真题归类示例
│ 真题归类示例
·上海教育版
│ 真题归类示例
·上海教育版
│ 真题归类示例
·上海教育版
│ 真题归类示例
·上海教育版
│ 真题归类示例
·上海教育版
│ 真题归类示例
·上海教育版
│ 真题归类示例
·上海教育版
2021春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6章 6.1.2 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基础巩固练
2.杨刚同学在家自制汽水,可是家里没有冰箱,为了使 自制的汽水变得冰凉可口,他想到可以从集镇上购买 一种商品来产生制冷效果。他应该买的是( A )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石灰石 D.食盐
基础巩固练
3.【中考·临沂】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打开弹簧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①中与固体b接触,若 试管②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 组合可能是( ) A.水和氢氧化钠 B.稀盐酸和碳酸钙 C.水和硝酸铵 D.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沪教版 九年级下
第6章 溶解现象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第2课时
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习题链接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A
2A
3C
答案呈现
4 见习题 5 C
6D
7A
8A
9C
10 D
11 见习题 12 见习题 13 见习题 14 见习题
基础巩固练
1.【中考·遵义改编】水可以用于鉴别物质。水鉴别氯化钠 和硝酸铵的依据是( A ) A.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会 导致溶液温度降低 B.氯化钠能溶于水且温度变化不大,硝酸铵难溶于水 C.氯化钠和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颜色不同 D.氯化钠不与水反应,而硝酸铵能与水反应
①
②
③
④
⑤
X 稀盐酸 水
水 过氧化氢溶液 水
Y 铁粉 氢氧化钠 氯化钠 二氧化锰 硝酸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⑤
能力提升练
【点拨】气球逐渐变大,说明液体X与固体Y作用后使装 置内气体压强增大,所以该组合作用后可以是生成气体, 也可以是放出热量。
【答案】C
沪教版九下化学第6章 溶解现象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教学课件1(共26张PPT)

灯泡 不亮
溶灯不液泡亮能导灯电泡的亮原因: 灯泡亮
灯泡亮
灯泡 不亮
结 论
不导 电
溶不液导中电存在导可电以自由导移电动的离导子电。
不导电
微 粒
H2O 分子
H2O 分子、
H2O分子 Na+、OH-
H2O分子 Na+ ,Cl-
H2O分子 H+、SO42-
Na+
,Cl-
蔗糖 离子能自 离子能自 离子能自 离子不能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内容提要
1
溶解与乳化
2 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3 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学习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2.能说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 3.了解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以及水溶液的某些 性质。
一、溶解与乳化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质能分散在水中?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问题1:均一、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吗? 不一定。水、酒精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 而是纯净物。 问题2: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吗? 不一定。如:高锰酸钾溶液是紫红色的,硫酸铜溶液 是蓝色的。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你能从微观角度解释物质的溶解吗?食盐在水中的分散
+
分子 由移动 由移动 由移动 自由移动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经典例题
知识点1:溶解与乳化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A.无色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均相同 C.食用油加入水中,经搅拌之后所形成的是乳浊液 D.泥浆是悬浊液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知识点2: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第1节 第2课时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及水溶液的某些性质课件沪教版

实验 实验1
水的体积 50 mL
所加物质 NH4Cl
测量液体温度 15 ℃
实验2
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 实验4
50 mL
x 50 mL
CaCl2
NaCl 无
28 ℃
21 ℃ 21 ℃
【数据分析】 (1)表中x为 mL。 50 (2)比较实验2与实验4,可获得的结论是 。 氯化钙溶解过程中放热 (3)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 。 【反思提升】 NH4Cl (4)经讨论认为本实验操作中存在缺陷,它是 (填选项,可多选)。 A.实验操作过程没有采取较为严格的保温措施 B.加入物质的质量可能不相等 AB C.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一样
)
① X Y
A.①② C.①③④
② 水 氯化钠
③ 水 氢氧化钠
④ 水 硝酸铵
双氧水 二氧化锰
B.①③ D.②③④
10.某同学改进了实验“物质导电性”的装置(如下图),该装置能同时测定多种物 质的导电性。下列实验中电灯不发光的是( A )
11.小英同学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 知是NaOH、CuSO4、NaCl、CaCO3中的一种。小英思考片刻后,认为取少量白色固体 放入水中就能确定其成分,她的理由是: (1)若不溶于水,则是 。 (2)若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则是 。 CaCO3 (3)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则是 。 CuSO4 (4)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则是 。 NaOH
1.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 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 是( ) A.生石灰 B.烧碱 D C.食盐 D.硝酸铵 2.在大烧杯中倒入一定量水,加入适量NH4NO3,搅拌,水的温度会急剧降低。说明 NH4NO3溶于水时( ) A.吸收热量 B.放出热量 C.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A D.无法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及水溶液的某些性质1.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通常伴随热量的变化。
有些物质溶于水时使溶液温度升高,如 ;有些物质溶于水时使溶液温度降低,如 ;有些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不变,如。
2.少量的固体物质溶于水,使稀溶液的凝固点 (如人们常向公路上的积雪撒些盐,使积雪很快融化),沸点(如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要高)。
3.研究表明,某些物质在水中溶解时能生成 ,使得溶液能够导电。
例如,食盐溶于水生成自由移动的 和 ,氢氧化钠溶于水生成自由移动的和 ,稀硫酸中含有自由移动的 和 ,所以食盐水、氢氧化钠溶液及稀硫酸都能够导电。
蔗糖溶于水后,蔗糖以的形式存在于水中,不能形成,因此蔗糖水溶液很难导电。
氢氧化钠 硝酸铵 氯化钠 降低 升高 自由移动的离子 Na + Cl - Na + OH - H + 分子 自由移动的离子 24SO【例题】如图所示装置,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氢氧化钠B.生石灰C.浓硫酸D.硝酸铵答案:D解析: U形管右边支管液面下降,左边支管液面上升,说明瓶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原因是瓶内气体受冷收缩导致压强减小。
A、B、C三种物质溶于水时放出热量,瓶内气压升高,而D项物质溶于水使溶液温度降低,瓶内气压降低。
【重点难点提示】1.物质溶解过程中发生的变化(1)物质溶解于水,通常经过两个过程:一种是溶质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这种过程为物理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溶剂(水)分子作用,形成溶剂(水)合分子[或溶剂(水)合离子]的过程,这种过程是化学过程,放出热量。
(2)溶解时的热效应,当放出的热量小于吸收热量时,溶液温度就会降低;当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热量时,溶液温度就会升高;当放出的热量等于吸收热量时,溶液温度不变。
2.“氯盐类”融雪剂的融雪原理是:“氯盐类”融雪剂溶于水(雪)后,其凝固点在零度以下。
因此,在雪水中溶解了盐之后就难以再形成冰块。
【易错易混警示】1.常见溶于水吸热的物质有NH4NO3。
常见溶于水放热的物质有NaOH固体。
2.有些溶液能导电,有些溶液不能导电,一般酸、碱、盐的溶液可以导电,但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
1.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
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A.生石灰B.烧碱C.食盐D.硝酸铵2.在大烧杯中倒入一定量水,加入适量NH4NO3,搅拌,水的温度会急剧降低。
说明NH4NO3溶于水时( )A.吸收热量B.放出热量C.既不吸热也不放热D.无法判断1.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 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
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A.生石灰B.烧碱C.食盐D.硝酸铵2.在大烧杯中倒入一定量水,加入适量NH 4NO 3,搅拌,水的温度会急剧降低。
说明NH 4NO 3溶于水时( )A.吸收热量B.放出热量C.既不吸热也不放热D.无法判断D A3.小琪同学往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温度升高、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
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蔗糖B.硝酸铵C.氯化钠D.氢氧化钠4.下列各组物质中,都能导电的是( )A.蔗糖固体、蒸馏水、食盐水B.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食盐水C.铁片、酒精溶液、盐酸D.酒精溶液、蔗糖溶液、食盐水5.用蒸馏法可使海水淡化,海水煮沸时的温度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00 ℃,蒸馏出来的淡水比海水(填“容易”或“不易”)结冰,出现以上两种现象的原因是。
3.小琪同学往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温度升高、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
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蔗糖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4.下列各组物质中,都能导电的是( )A.蔗糖固体、蒸馏水、食盐水B.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食盐水C.铁片、酒精溶液、盐酸D.酒精溶液、蔗糖溶液、食盐水5.用蒸馏法可使海水淡化,海水煮沸时的温度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00 ℃,蒸馏出来的淡水比海水(填“容易”或“不易”)结冰,出现以上两种现象的原因是。
D B 高于 容易 少量固体物质溶于水,使稀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6.小英把氯化钠溶液注入一广口瓶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灯亮了。
这个实验表明:氯化钠溶液能够。
在电路的导线中定向移动的带电粒子是; 在溶液中定向移动的带电粒子主要是和(用化学符号表示)。
6.小英把氯化钠溶液注入一广口瓶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灯亮了。
这个实验表明:氯化钠溶液能够。
在电路的导线中定向移动的带电粒子是; 在溶液中定向移动的带电粒子主要是 和 (用化学符号表示)。
导电 电子 Na + Cl -7.如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
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合,杯内食物温度明显上升。
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 )A.硝酸铵B.食盐C.蔗糖D.生石灰8.公路积雪会影响交通,甚至造成交通事故。
为了使积雪很快融化,人们常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
这是因为( )A.盐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B.盐能与雪发生化学反应C.盐溶于水使凝固点降低D.盐水具有极强的导电性7.如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
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合,杯内食物温度明显上升。
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 ) A.硝酸铵B.食盐C.蔗糖D.生石灰8.公路积雪会影响交通,甚至造成交通事故。
为了使积雪很快融化,人们常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
这是因为( ) A.盐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B.盐能与雪发生化学反应C.盐溶于水使凝固点降低D.盐水具有极强的导电性D C9.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下表中液体X和固体Y 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①②③④X双氧水水水水Y二氧化锰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铵A.①② B.①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10.某同学改进了实验“物质导电性”的装置(如下图),该装置能同时测定多种物质的导电性。
下列实验中电灯不发光的是( )11.小英同学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是NaOH、CuSO4、NaCl、CaCO3中的一种。
小英思考片刻后,认为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其成分,她的理由是:(1)若不溶于水,则是。
(2)若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则是。
(3)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则是。
(4)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则是。
10.某同学改进了实验“物质导电性”的装置(如下图),该装置能同时测定多种物质的导电性。
下列实验中电灯不发光的是( )11.小英同学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是NaOH 、CuSO 4、NaCl 、CaCO 3中的一种。
小英思考片刻后,认为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其成分,她的理由是: (1)若不溶于水,则是。
(2)若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则是。
(3)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则是 。
(4)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则是 。
A CaCO 3 CuSO 4 NaOH NaCl12.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NH4Cl、CaCl2、NaCl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药品器材】水、NH4Cl、CaCl2、NaCl;烧杯、药匙、玻璃棒、量筒、温度计等。
【实验探究】三种物质各取1药匙于烧杯分别溶于水,另外还有一个烧杯只加水,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实验水的体积所加物质测量液体温度实验150 mL NH4Cl15 ℃实验250 mL CaCl228 ℃实验3x NaCl21 ℃实验450 mL无21 ℃【数据分析】(1)表中x为 mL。
(2)比较实验2与实验4,可获得的结论是。
(3)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
【反思提升】(4)经讨论认为本实验操作中存在缺陷,它是(填选项,可多选)。
A.实验操作过程没有采取较为严格的保温措施B.加入物质的质量可能不相等C.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一样【数据分析】(1)表中x 为 mL 。
(2)比较实验2与实验4,可获得的结论是。
(3)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 。
【反思提升】(4)经讨论认为本实验操作中存在缺陷,它是 (填选项,可多选)。
A.实验操作过程没有采取较为严格的保温措施 B.加入物质的质量可能不相等 C.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一样50 氯化钙溶解过程中放热 NH 4Cl 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