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复试切忌轻易拜访

合集下载

考研复试前禁止考生联系老师难管理

考研复试前禁止考生联系老师难管理

考研复试前禁止考生联系老师难管理以下《考研复试前禁止考生联系老师难管理》由考研频道为您精心提供,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随着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率先在网上公布201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成绩,北京各大高校也在近日陆续公布了成绩。

对于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学生来说,知晓初试成绩并不代表考试结束,初试过后,还有竞争同样激烈的复试。

“复试之前找找导师,混个脸熟”是师兄师姐的经验之谈。

但在去年年底,教育部发出通知明令禁止研究生在复试前与导师接触。

通知要求:做好2014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执法监察工作,研究生考试复试前,导师、考官不得与考生单独接触,拟录取考生须公示,否则不予录取。

2014年研究生考试是禁令颁布后第一次实施,记者采访了今年参加研究生考试的考生,了解到虽然禁令已颁布,但是仍有七成考生会在考前找导师。

记者同时采访了北京语言大学新闻系的郭之恩老师,他并不建议考生在复试前接触导师,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养才是最重要的。

同时,记者还咨询了两个知名考研机构的专家,海天教育集团的考研全程规划师陈桂阁建议考生找导师不如找师兄师姐,向“过来人”请教笔试面试经验才是最有效的方法;文都教育的考研名师何凯文则建议考生参加复试的专业面试最重要的是做到“得体和自信”。

七成考生会去找导师记者在某考研交流群里调查了解到,30位今年参加研究生考试有望进复试的考生中,有19位即近七成考生表示,在复试前会联系导师;有7位表示不会联系导师;有4位表示还没有想好。

在19位会联系导师的考生中,过半数认为发邮件是最好的联系方式。

“我的初试成绩不大理想,只是刚刚过了去年的复试分数线。

所以我必须要在复试前找找导师,希望能给他留个好印象,否则我这个成绩太没有竞争力了。

”今年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张悦(化名)告诉记者。

当记者问到是否知道去年教育部颁布的禁令时,张悦表示,虽然知道有禁令存在,但是其他人都在找,自己不找的话,“就太傻了!”六成在读研究生曾考前找过导师记者在调查了20位曾经通过考试被录取的在读硕士研究生后了解到,超过六成的受访者在复试前曾找过导师。

考研复试中应该注意的礼仪(1)

考研复试中应该注意的礼仪(1)

考研复试中应该注意的礼仪(1)面试礼仪在每年四月份面试的那天,在光华楼外等候面试的准MBA们一个个西装革履,三五成群的交谈着,绝对是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如果你穿着运动鞋去参加面试绝对被同学和考官认为是一个另类。

必要的面试礼仪是必须掌握的。

1着装礼仪西装的套色西装的讲究非常多,价格从高到低相差也非常大,如何选择西装确实要根据每个人自己具体的情况而定,很难给出统一的标准。

但有些意见仍然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首先应该注意西装应该保持同色配套,并且面料以深色,尤其是深蓝色为好,或是深色有细条纹的。

有人疑问,“我们学校有些教授是从国外回来的,他的西装就是上下颜色一深一浅并不一致啊?”确实,在海外许多教授的着装就是上下颜色不一致。

但是请注意,你不是教授,你现在也不是在申请教授的职位。

另外还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就是不要等到面试前一天才去买西装,因为西装是需要精挑细选才会选中合适的,匆忙之中挑选不出得体的西装。

这里有个关于西装的小故事,大家可以从中借鉴。

有一些中国旅行团到国外考察,团员们个个西装笔挺,但是细一看有的人袖口上故意留着“××西装”的标签。

如果说最保守的西装颜色是深色,最保守的衬衣颜色则是白色,这样的搭配是大多数商务人士的普遍选择。

此外,有人也会选择蓝色的衬衣,这就需要特别注意与西装颜色和款式的配合,否则将会很难看。

当然,白色的衬衣也有不足之处,白色易脏、难以保持清洁,尤其在天热或空气质量较差的时候,刚换的白衬衣往往一天就脏了。

因此,白色的衬衣应该多买几件,经常换洗。

挑选衬衣的时候,应该注意领子不要太大,领口、袖口不要太宽,以刚好可以扣上并略有空隙为宜。

质地以30%―40%的棉、60%―70%的化纤为好。

完全化纤质地的衬衣会显得过于单薄、透明,不够庄重,纯棉的衬衣如果熨烫不及时又会显得不够挺括,而且每次洗过之后都需要重新熨烫。

西装不需要讲求名牌,衬衣也不需要。

许多国际公司的职业经理人的西装及衬衣都是订做的,只有裁缝店的名字,没有大众熟知的牌子。

考研复试需知十大注意事项

考研复试需知十大注意事项

考研复试需知十大注意事项一、礼貌当先:细节往往透露出你的不足之处,因此礼貌在整个面试过程中尤为重要。

进门的时候一定要敲门,然后很有礼貌的表示对老师的尊重,鞠躬比较好,或者对着各位老师说声“老师好!”问好的时候一定要用眼神扫一下各位老师,不能就望着一位老师说。

因为每一位老师都不希望被忽视,这一点要注意。

如果平时不注意这方面的同学们在面试的时候应该刻意的注意一下。

另外,在进面试室之前一定要先把手机关闭,千万不要出现在面试现场手机响个不停的尴尬局面。

如果真的在面试过程中出现没有意料到的尴尬局面,在面试结束后一定要向老师表达歉意。

二、仪表庄重:仪表庄重,严肃会给老师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在穿着方面,男生应该尽量穿西服或者比较正式的服装,女生千万不要穿紧身衣或者短裙,打扮得体,展现最真实的一面。

这里关键是提醒大家要注意穿着,不能太过于随便,要让老师有被尊重的感觉,更有利于整体的气氛把握。

三、行为动作:在复试之前,一定要明白自己在紧张的时候,有哪些动作,然后把它戒除掉。

因为每个人,在紧张时候都会有自己的行为动作,小动作,比如紧张的时候,会搓手或者揪耳朵之类的这种动作,然后很多人是很不雅的,所以你一定要了解自己的这种下意识动作是什么?然后再面试之前要训练自己,让自己努力克服掉。

四、谈吐清晰:在英语面试的时候,如果是自己口述而不是老师问问题的话,应该尽量把自己的英语介绍材料浓缩,语速千万不要太快。

如果你语速太快而且句式复杂的话,会给老师一种表现太过的感觉,这里的意思不是说老师不愿意听到学生很好的表达能力。

关键是在老师面前说话要说的清楚明白,让老师有很好的印象。

还有要表现的尽量谦逊一些,再怎样谦逊,老师是不太会介意的。

五、态度诚恳:专业面试的时候一定要诚实,不会的时候就诚实的说自己不是很了解,把自己所了解的尽量说出来。

不要企图认为可以蒙骗过去,因为以前就有这样的同学。

老师问她看过一些什么相关的专业书籍。

她其实并没有看,只是偶尔记得几个书名就说了。

考研复试:联系导师避免三个问题

考研复试:联系导师避免三个问题

考研复试联系导师避免三个问题问题一:过分向导师了解某些信息。

海天考研发现有些考生通过各种途径得知导师的联系方式后,便想方设法了解某些信息。

作为导师能理解考生迫切的求学心情,但决不能容忍过分的要求。

例如,一些初试合格的学生,会通过电话、邮件、乃至导师的同事、熟人来了解复试的内容、复试导师的组成等等。

绝大多数导师对此是反感的,因为这不利于了解考生的正确情况、不利于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学生、干扰了正常的招生工作。

据了解,大部分导师不但不会泄漏复试内容,反而对这些考生会有一些抵触反感情绪。

还有一些考生反复询问复试的方式、复试的项目、复试参考用书等,其实这些内容在招生简章上都十分明白地刊登着,考生自己不查,反而要求导师来解答或告知。

这对考生是十分不利的,因为你自己都不会查阅有关公开的、十分容易查阅到的资料,今后如何去查找更为难找的资料呢?这类学生的能力往往会受到导师的怀疑。

问题二:过于频繁地联系导师。

虽然考生确实有必要与导师联系,但海天考研提醒考生一定要注意方式。

例如,一些求学心切的学生会反复打电话与导师联系,假如有若干这样的同学与一位导师联系,必会影响导师的教学科研工作的进行,乃至影响导师的正常生活。

比较合理的联系方式是通信。

学生可在信中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如姓名、年龄、性别、毕业学校(历届生可介绍工作单位与经历)、本科所学过的主要课程、毕业论文题目与要点、曾经阅读过的主要书籍等。

若导师有兴趣,便会与你联系,一旦该考生进入到复试阶段,成功率会高一些。

例如,去年某高校就有一位导师,在与调剂考生进行联系时,发现该生大学毕业论文与自己的研究课题完全一致,马上要求该生把毕业论文寄来,阅读后十分满意,最后的结局是双方都希望得到的结果。

问题三:询问毕业后就业问题。

有个别考生在与导师取得联系后,还会打听该专业毕业后寻找工作的情况。

自然,寻找工作确实是考生的“头等大事”,但作为导师,更关心考生对学术的追求,因为他们是知识传授者而非工作介绍者,如果读研就是为了留在大城市、为了寻找工作,那么你不必来参加考试,你干脆直接去找个工作得了。

【最新】考研复试前有没有必要提前联系导师word版本 (2页)

【最新】考研复试前有没有必要提前联系导师word版本 (2页)

【最新】考研复试前有没有必要提前联系导师word版本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考研复试前有没有必要提前联系导师考研复试前有没有必要提前联系导师有些考生成绩一出来,发现初试成绩不错,就开始考虑复试的问题,自然很多人会问,复试很大程度上来说印象很重要,是不是要提前去跟导师沟通下呢?如果你所报考的学校不是直接报到导师,那么这个问题可以忽视。

如果是直接报到导师的话,可能很多学生就会琢磨这个问题。

有些人认为提前拜访导师是礼貌,可能会对自己的复试有一定帮助。

不排除这个可能,但这要建立在你和导师以前有过很好沟通的基础上,或者有极为密切的人帮你引荐。

如果你自己两眼一抹黑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然后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跑到导师家里,那是不行的。

或者给导师电话后,导师明显表示自己很忙,不需要拜访,你却非要去,这都是不好的。

甚至有些学生打听到导师的住址,然后在门口蹲点,这是没有必要的,而且许多导师也厌烦这个。

现在很多学校和专业的录取相对来说是比较公平的,并不存在有些学生所顾虑的那些事情,他们认为如果不提前跟导师认识就会吃亏,其实这是误解。

在复试的一段时间内,有些导师会忌讳学生莫名地跑去找他们,也有些导师非常忙,未必有时间。

即使没有跟导师真正见过面,在真正复试的时候也不是什么劣势,在复试的时候好好发挥就行了。

但如果你真的有幸在之前与导师已经沟通的很好,或者有人引荐你见了导师,导师也乐意见你,那么就好好把握机会吧。

在跟导师见面的时候,对你来说是一次机会,但有时候也许还是个挑战,怎么表现自己也是有门道的。

见了导师夸夸其谈,或者闭口不语都是不可取的。

有的学生一见面就开始急切地表现自己,对于专业问题大加探讨,比导师说的还多,这是不好的。

适当表现出你对专业的兴趣和理解之后,耐心、谦虚地倾听导师的话语更可取。

当然,如果在导师面前对专业一问三不知,或者不愿意说也是不好的。

2014年考研复试禁止私下见导师,学生不买账

2014年考研复试禁止私下见导师,学生不买账

2013年底,教育部出台考研新政,规定2014考试复试前导师、考官不得与考生单独见面。

然而这种出于公正透明的考虑似乎考生并不买账,甚至有考生直言“谁不找谁傻!”“本来成绩出来了,我很高兴的,360多分,进面试应该没问题了。

但是最近和很多学长、研友讨论的时候,他们都说提前联系导师就是占得先机,让我能找就找。

”小林最近在网上搜了很多学校导师的联系方式,有的是邮箱,有的仅仅是一个微博。

成绩已经出来4天了,她还是没有下定决心,要不要给导师发个邮件或者私信。

“我搜到的这些联系方式,都不是很正规的方式,我怕这么贸然联系导师,反而让导师反感。

”小林说,她觉得学长们说的没错,“见面就有三分情”,能提前联系导师显得“更懂事”,但是这些拿不出手的联系方式让她觉得进退两难。

“真羡慕那些有亲戚朋友能引荐的人,最起码见不见的,能给个准信。

”小夏大概就是小林“羡慕”的人之一。

“我考试之前就知道,我姑姑的一个发小在我考的学校任教,我爸说,只要能过笔试,他就撺掇我姑去跟人家…打招呼‟。

”提起这层关系,小夏语带骄傲,遗憾的是,小夏今年分数只有330多,远低于往年分数线,恐怕这层关系用不上了,但提起这种“打招呼”的行为,心直口快的小夏也挺唏嘘。

“人情社会,有好处也有不好,假如我真进面试了,有这层关系,能不用?换你你也用!”去年年底,教育部出台考研新政,规定2014考研复试前导师、考官不得与考生单独见面。

不少学子都表示,对于苦无门路的他们,这不可谓不是个好消息,他们也寄希望于发达的网络,能都给“暗箱操作”者一点警示作用,提高研究生面试考试的公平程度。

但毕竟,这一规定还未有相关可行的监管举措出现,可操作性不强。

多数考生依旧处于“别人都找,我不能不找”的焦虑中,想尽办法联系导师。

除了在网上找联系方式,还有在人人网上找校友、直接去学校旁听导师课程、去办公室堵导师的,可谓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导师不消停。

对于这种研究生面试前的联系要求,许多导师都见怪不怪了。

考研复试面试有哪些套路破解方法

考研复试面试有哪些套路破解方法

考研复试面试有哪些套路破解方法考研复试面试有哪些套路破解方法套路一:礼仪缺失我们的大学生大多并不注重礼仪问题。

有的人去面试时穿的很随便,有的女生穿着过于休闲或暴露,有人甚至衣衫不整洁。

还有的总会陷进导师布置的小陷阱内。

比如考生进来直接坐下,没有问好也没有等导师说“请坐”,比如总会打断老师的问话,迫不及待说出自己的答案等等。

破解:小心谨慎首先头发一定要洗过再去,男生可以不化妆但是要干净整洁,女生避免浓妆,化化淡妆就可以,长头发要扎起来。

服装上有休闲正装的穿休闲正装,没有的要穿素色黑色衣服,不要露肩露大腿露脚趾,穿着最好符合商务礼仪。

进门前要敲门,进门后要问好,等老师说请坐才能坐。

导师提问注意聆听,千万不能打断。

套路二:与老师“不熟”破解:步步为营联系导师首先要选择老师,那么怎么选呢?第一,先明白你读研的目的,是为了找工作、为了读博深造,还是出国。

第二,选择毕业后找工作的选那些手里项目多的导师,这样简历能写的'漂亮,也能积累经验;读博的就选博导,能长时间带你;出国的选那些有海外留学经历或者有国际资源的。

第三,官网查资料。

一般学校官网都会有各位导师的详细资料,看看有没有你需要的。

第四,登门拜访。

拜访的时间最好选在分数线未出来之前,这样提前联系可以避免好老师都被抢光了的尴尬局面。

第五,拜访前要翻阅导师资料与研究项目,保持谦逊,本着钻研学术的精神去拜访讨论。

自我介绍其实很重要,导师期望从你的自我介绍中了解你的基本信息、读研意向、未来规划等问题。

忽略这一部分的很可能在说的时候因紧张而造成内容不全、逻辑混乱等问题,影响老师对你的判断。

破解:勤加练习写成稿子,对着镜子练习,做到表情自然、语言连贯、内容丰富、逻辑清晰。

这样勤加练习,即使最后因为紧张而忘词了,但潜意识里还是会有印象,不至于太惨不忍睹。

内容上要着墨于自己的未来规划上,比如读研期间的计划,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等等。

2017年考研分数线已于3月17日公布,看到今年的分数线,广大考生的心似乎是可以放下来了。

考研复试面试有哪些必知的禁忌

考研复试面试有哪些必知的禁忌

考研复试面试有哪些必知的禁忌考研复试面试有哪些必知的禁忌一、不要答非所问。

一定要注意听考官的问题,不要把考前准备答案不着边际地盲目照搬或按自己的想法乱答一气。

二、不要目光呆滞、麻木不仁。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其交流性要通过其它交流手段来配合,比如肢体语言,要时刻谨记考研复试本质上是一场面试,是一场人与人之间的会晤,我们是在跟老师进行交流,因此,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你要直视考官的眼睛,显出你的自信、展出你的风采,尽量多跟考官进行互动,将气氛活跃起来。

四、不要戛然而止,尽量多说点,但多说点不等于反复重复,不要让人一眼看穿你的高度,不要让人觉得你的水平是如此地有限,你的思想是如此地狭隘。

五、不要有不良行为。

有的考生在英语面试前准备得很充分,考场上听到自己熟悉的题目后便得意忘形,手插裤兜、摇头晃脑,会让人生厌。

六、不要气焰嚣张,要态度诚恳,有礼貌。

自认为自己英语水平高而目中无人,面试官可能对你提出的要求也会更高,万一遇到海归名导,你就死翘翘了。

另外,面试过程中不会也是正常的,不要遇到不会的问题就气急败坏,跟面试老师置气,那你很有可能反过来成为老师们的撒气桶--名落孙山。

这是在考查你对目标院校的了解情况。

兴趣+该校该专业名气和实力+该专业老师的实力。

稍微准备一个小型的研究计划(不成熟也没关系),最后你准备的与所报专业的研究方向是一致的。

4.你认为跨专业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以上两个问题的建议:如果你是跟专业的,在复试前需好好思考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和所考专业之间展开论述。

最好整理出了一篇腹稿,至少要有回答的提纲。

5.读了哪些书,哪些著作,哪些期刊?这类题目出现的几率几乎是百分之百,这个时候回答报考院校指定的参考书目,著作或者期刊是最好的,当然回答行业的顶级期刊或者有表意义的著作都是可行的,但是对于这些期刊的评价要持中性,不带个人偏见,如果你大肆赞扬某一个观点,而对于导师来说正好是他不喜欢的著作或者作者,这样你就倒霉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第 1 页 共 1 页 考研复试切忌轻易拜访
随着近日各个学校专业课成绩的公布以及公共课成绩的尘埃落定,2017年考研学子们也已经迈进了考研路上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复试。

在复试过程中,除了专业课的笔试面试和英语口试之外,关于联系导师的问题也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在常年辅导学生的经验看来,联系导师也是一件讲究技巧的事情。

下面,我们就详细的为大家介绍一下,希望给2011年的同学们提供一些可靠的建议。

一、对导师详细了解
既然是自己打算选择的导师,那自然要对导师的研究领域、研究成果、大致的教育和工作经历,以便正面接触时能找到共同话题,使交流变得流畅,并较快获取导师好感。

切忌在对导师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贸然接触,尤其是不懂装懂,不着边际地山聊海侃,没有一个高级知识分子想跟他人空耗。

此外,对导师的办公室、住址、电话、手机、电子邮箱都要准确掌握,这些信息往往可以在校园网、院校招生办公室、相关熟人处获得。

导师往往是学校方面乃至学界公众人物,享有一定知名度,其信息不可能是封闭的,他对你掌握他的联系方式也不会太吃惊。

二、联系要错落有致
初试之前可以有少量联系,复试之际应增加联系,入学后分配导师那段时间要加强联系。

虽然不要一开始就认为自己预定了某某导师,但是前期接触是大有必要的,早期的零星交往既可以让导师认识自己,也可以使自己更具体地了解导师。

不仅如此,导师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往往一诺千金,在导师对学生不甚了解之际是不可能向其做出承诺的;直来直去的做法效果不会太好,这绝对不是货物市场上的讨价还价,而是一种精神的掂量和人性的推敲,曲径通幽才是高超的境界,所以,在此提醒2017年的考生再联系导师的时候旁敲侧击比单刀直入要好。

三、说话言辞要注意
为防止先入为主,要注意细节,以免过早披露自己的缺点,也不要太张扬自己的优点,导师不会喜欢一个咄咄逼人的学生。

早期基本上要以释放正面信息为主,注意分寸,后期也要适当解剖自己的缺点,但无论前期还是后期,大部分信息要依托于学习的主题。

比如在面试时独赞某一导师的直接后果是分数上的不小损失,此外好话不要说得太露骨、太肉麻。

差不多人人都喜欢听好话,但同样是好话,露骨的谄媚和恰到好处的赞美在效果上有天壤之别,而同一件事情同一种措辞也许因为时间和空间的区别而摇摆于谄媚和赞美之间。

四、切忌轻易拜访导师
通常情况下,导师都不欢迎不速之客和陌生人的电话,最好是先约好或者有人引见,再去拜访。

之所以这么说,一是导师一般都比较忙,二是与不熟悉的人交谈往往容易出现冷场的局面,三是彼此不太容易进入主题,四是弄不好将给接下来的接触制造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