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语文《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各地不同特色民居的形态、结构、装饰等特点,培养学生对于民居如何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认知。

2.引导学生发现传统建筑的精巧设计和环保理念,理解传统建筑对现代建筑的意义。

3.培养学生从多方面分析与评价民居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调动学生对各地民居的认知和感受,学生对于民居如何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认知。

2.能够理解传统建筑的环保理念,理解传统建筑对现代建筑的意义。

3.能从多方面分析与评价民居。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发现传统建筑的精巧设计和环保理念,并理解传统建筑对现代建筑的意义。

2.多方面分析与评价民居,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让学生观看一些例子,体验不同地区民居的风格特点,并开始对比不同的民居。

2. 阅读课文(30分钟)1.老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该篇课文,并指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结构和特色。

3. 分享发现(20分钟)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发现的东西,并指导学生找出更多的特点和细节。

2.老师引导学生发现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区别和联系。

4. 分析和评价(30分钟)1.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析和讨论,分析各民居的外型、结构和装饰特点。

2.学生需要从多角度分析和评价(如文化历史、文化符号等)民居。

5. 总结(10分钟)1.老师让学生总结本次课程中重点学到的内容和技能,并点评学生的表现。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不同民居的结构和特点有了深入的认知,并且通过讨论和分析的方式,学生发现了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区别和联系,这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进行适当调整和改善,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优秀10篇)篇一: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篇一一、激情导入,初步感受我国民居的魅力师:我国幅员辽阔有56个民族,许多地方的民居都特色鲜明。

大家看大屏幕,(播放图片)这些各具特色的民居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民居师:本课介绍了哪些民居呢?默读阅读提示,看本文提出了怎样的阅读要求?读后交流二、自学讨论,交流学习所得1、下面分小组来学习,每个小组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选择一种民居深入的读一读,读完后再讨论:这种民居有什么特点,作者采用了怎样的方法说明的。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自学交流“客家民居”1、小组代表汇报:客家民居:方法是①先找出最能反应客家民居特点的语句②然后深入阅读这些语句,从中总结客家民居的特点③最后还研究了客家民居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① 营垒式住宅② 房屋排列如橘瓣分布均匀,宏伟壮观③ 圆形,按八卦布局排列④ 分配非常平等,不分贫富贵2、作者采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的?作者采用举例、列数字、打比方的方法:①在闽西南和粤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这句话主要运用了打比方和作比较的方法,概括地说明了客家圆形土屋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

与“世界民居”比较是一朵特殊的、罕见的花。

②它们大多为三层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作者用列数字、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的说明圆形围屋的外观和整体布局的特点。

四、交流“傣家竹楼”1、小组长做代表交流,其他同学补充傣家竹楼有什么特点呢?① 藏在竹林② 傍水而居③ 树满寨,花满园④ 外形别致美观,⑤ 结构简单,美观,宽敞通风。

⑥ 一家盖房,全村帮忙。

这是傣族文化的象征,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部分。

2、比较一下两篇文章表达方法的异同① 两篇短文都把民居的特点介绍的鲜明生动,就像亲眼目睹一样② 两篇短文都先讲了民居的形成原因。

每一种民居都有它形成的原因,我们在搜集资料的时候,除了注意民居的特点,也要留心它们形成的原因。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骚扰、偏僻、魅力、清风徐来、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宏伟壮观、别致美观、蜂拥而至、安然无恙、崇山峻岭”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预习提纲:1、初读课文,借助字典扫清读书障碍。

将字音读准,语句读通顺,有困难的地方要反复地读。

本课你所认识的新字是:2、再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或借助词典理解词义。

(1)你认识的生字和词语:(2)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3、三读课文,简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想一想客家民居、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

4、默读课文,标出你喜欢或者是触动你的地方,并在旁边写出你的理由或感受和体会,有疑惑的地方用问号标明。

5、背诵积累。

你积累的好词语和句子是:6、搜集与课文相关的信息资料。

你搜集到的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是: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

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

1、出示词语认读:闽西南粤东北奇葩骚扰夯筑竹篾布局均匀风雨侵蚀安然无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清风徐来蜂拥而来家道兴旺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多起竹楼,傍水而居树满寨,花满园2、检查读课文情况。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

《各具特色的民居》word版教案【可编辑】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居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各具特色的民居的兴趣。

教学内容:1. 民居的定义:民居是指人们日常居住和生活的建筑,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民居的重要性:民居不仅是人们的居住空间,也是文化、传统和历史的载体。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地区的民居,引发学生对民居的兴趣。

2. 讨论民居的定义和重要性:让学生分享对民居的理解,并解释民居对人们生活的意义。

章节二:北京四合院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北京四合院的定义:北京四合院是一种典型的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由四个建筑围合而成。

2. 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四合院的建筑布局、结构和装饰等特点。

3. 北京四合院的历史背景:四合院在明清时期的兴盛和衰落。

教学活动:1. 展示北京四合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四合院的建筑布局和特点。

2. 分析北京四合院的特点:让学生描述四合院的建筑特点,并解释其历史背景。

章节三:云南丽江古城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云南丽江古城的特色和保护情况。

2.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云南丽江古城的定义:丽江古城是云南省丽江市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具有独特的纳西族民居风格。

2. 云南丽江古城的特色:古城的建筑风格、街道布局和历史文化遗产等。

3. 云南丽江古城的保护情况:古城的保护措施和可持续发展情况。

教学活动:1. 展示云南丽江古城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古城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2. 综合分析云南丽江古城: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城的特色和保护情况。

章节四:福建土楼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福建土楼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福建土楼的定义:福建土楼是福建省特有的民居建筑,具有独特的客家文化特色。

2. 福建土楼的历史背景:土楼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下册《各具特色的民居》语文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下册《各具特色的民居》语文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下册《各具特色的民居》语
文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下册《各具特色的民居》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读通全文,积累词语;
2.理解课文,了解客家民居的建筑特色,学习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来表现事物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的建筑特点,体会祖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初识民居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在这一单元里,我
们学习了《北京的春节》,知道我们祖国有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还学习了《藏戏》,知道我们的祖国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其实,中国地大物博,不仅在节日风俗,艺术形式上多种多样,在民居上也是各具特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8课--《各具特色的民居》。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介绍民居,出示课件。

2.出示几幅地方民居图,说说你都认识几个
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当中的两个。

3.我们所有的人都知道,课题是文章的眼睛。

请同学们再回过头来,齐读我们的课题。

通过课题,你来猜测一下,我们这篇课文会讲什么内容
4.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出示课件。

12。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优秀6篇)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优秀6篇)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6篇《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骚扰、偏僻、清风徐来、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宏伟壮观、别致美观、蜂拥而至、安然无恙、崇山峻岭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同学们,我们这节课来聊聊我国的民居,你们都知道我国都有哪一些有特色的民居呢?(生交流)纵横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孕育五十六个古老民族,织就一幅幅绮丽多彩的华夏民居风貌:有人夜憩竹楼,有人水上为家,有人把家驮在马背上,有人享受着窑洞中最古朴的大自然的恩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感受特点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快速阅读全文,边读边画出他们各自的特点。

2、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画出了他们怎样的特点?师:老师在下面看见咱们同学都找得非常好,那你能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吗?客家民居──宏伟壮观世界民居奇葩,那么奇葩是什么意思?坚固傣家竹楼别致美观绿色之家同学们掌握得不错,那么,让我们再次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细细地体会他们独特的风格吧!(课件出示民居图片)三、小组交流了解民居特点1.老师这里有一些自学的要求,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小组活动。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习题及答案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习题及答案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习题及答案一、教案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各地民居的建筑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人文风俗的密切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

2. 教学内容(1)民居建筑的基本特点:如布局、结构、材料、装饰等。

(2)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适应地形、气候、光照等。

(3)民居建筑的人文风俗特点:如地域文化、民族特色、宗教信仰等。

3. 教学方法(1)采用图片展示、视频介绍、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案例分析为主,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和思考民居建筑的特点。

(3)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课堂互动性。

4.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各地民居建筑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民居建筑的关注。

(2)讲授基本特点:介绍民居建筑的布局、结构、材料、装饰等基本知识。

(3)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具体案例为例,讲解民居建筑如何适应地形、气候、光照等自然条件。

(4)探讨民居建筑的人文风俗特点:分析不同地域、民族、宗教背景下的民居建筑风格。

(5)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二、习题1. 选择题A. 布局B. 结构C. 材料D. 功能(2)适应我国南方潮湿气候的民居建筑特点是?A. 墙体厚实B. 屋顶坡度大C. 窗户较小D. 通风良好2. 简答题(1)请简述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请举例说明民居建筑如何体现地域文化特点。

3. 案例分析题以福建土楼为例,分析其建筑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三、答案1. 选择题答案(1)D (2)B2. 简答题答案(1)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表现在:适应地形、气候、光照等方面,如南方建筑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北方建筑墙体厚实,保暖性强。

(2)民居建筑体现地域文化特点的例子:福建土楼,体现了客家文化;北京四合院,体现了北方官式建筑风格。

六年级下册《各具特色的民居》课文及教案

六年级下册《各具特色的民居》课文及教案

六年级下册《各具特色的民居》课文及教案六年级下册《各具特色的民居》课文及教案“教案与教学并重”的教学设计在理论、方法和过程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上都兼取两者之长并弃其之短,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六年级下册《各具特色的民居》课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各具特色的民居》课文客家民居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客家人是古代从中原繁盛的地区迁到南方的。

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边远的山区,为了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便建造了营垒式住宅,在土中掺石灰,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

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大部分土楼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经受无数次地震撼动、风雨侵蚀以及炮火攻击而安然无恙,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

客家先民崇尚圆形,认为圆是吉祥、幸福和安宁的象征。

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①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

客家人在治家、处事、待人、立身等方面,无不体现出明显的文化特征。

比如,承启楼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

楼内房间大小一模一样,他们不分贫富、贵贱,每户人家平等地分到底层至高层各一间房。

各层房屋的用途惊人地统一,底层是厨房兼饭堂,二层当贮仓,三层以上作卧室,两三百人聚居一楼,秩序井然,毫不混乱。

土楼内所保留的民俗文化,让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久远。

傣家竹楼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

远远望去,到处是一丛丛绿绿的凤尾竹和遮天盖地的油棕林。

竹林深处不时传来鸡犬之声,那一幢幢竹楼都藏在浓绿的竹林中了。

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

傣族人民居住区地处亚热带,地温高,据说竹楼有利于防止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下册《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学习目标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教学重难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

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2.出示词语认读:闽西南粤东北奇葩骚扰夯筑竹篾布局均匀风雨侵蚀安然无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清风徐来蜂拥而来家道兴旺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多起竹楼,傍水而居树满寨,花满园三、了解民居特点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客家民居位置作用材料结构文化特征2.完成填空后小组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填空客家民居位置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作用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材料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结构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文化特征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3.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

四、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1.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画出中心段落:第一自然段)2.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指名说,互相补充。

(用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

)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列数字-通过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

)4.同桌商议,并参考文中插图,画一画客家民居的俯瞰图。

(教师出示八卦图,请学生参考比较。

)五、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等)六、自读《傣家竹楼》部分1.自己设计一张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

2.创设情境,运用方法,介绍傣家竹楼。

(傣家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

如果由你来当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请各小组推选选手,共同设计导游词,参加评比。

)3.评议七、拓展阅读:这篇文章在介绍永定土楼的特点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近五六年来,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以千计的专家、学者慕名前往闽西永定县,参观考察被称赞为“中国古建筑奇葩”的闽西土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汉斯·安德烈先生参观了土楼后赞美道:“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永定土楼,特别是圆形住宅(土楼),以悠久的历史,宏大的,精巧的结构,独特的风格扬名于世。

优美而壮观的永定圆楼,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有如从地下冒出来的自然生长的巨大的“蘑菇”,又如自天而降的黑色“飞碟”,环形的屋顶飘浮在烟雾中。

仅以永定县苦竹乡井头村的深远楼为例,楼里三圈,直径80米,周长250米。

外圈四层,房子260间;中圈二层,房子60间;里圈一层,房子8间。

共有房子328间,里头住毒害80户500人。

尤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偌大一座城堡式的高大建筑,不用一根钢筋,一包水泥,一块砖石,全以一担担黄土堆积而成,自明清迄今,始终完好如新。

永定圆楼由于土墙环拱,又能保暖隔热,冬暖夏凉,,易于防卫,便于管理。

闽西土楼为什么能历久不毁,成为我国古建筑艺术的一个奇葩呢?控其奥秘,原来它以黄土为主要原料,佐以沙、石灰,拌掺少量红糖、糯米和木屑、竹条等,经过反复揉打、研舂、碾压,然后夯打土墙,并以木料为梁呆,瓦片为顶盖,因而异常坚实牢固。

板书设计:各具特色的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世界民居奇葩课前准备1.关于土楼和竹楼的图片2.一组中国民居邮票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识民居1.出示民居邮票一组,说说你认识其中的哪些民居。

2.介绍民居: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

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两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

2.先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再同桌交流。

3.再读课文,把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4.默读课文,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

5.初步交流阅读感受,并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梳理整理: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傣家竹楼──绿色之家。

三、自主研读,小组合作梳理1.将全班同学分为甲、乙两大组,分别研读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研读要求如下:①研究内容: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客家民居为什么被誉为“世界民居的奇葩”?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傣家竹楼与众不同之处在哪?②研读方法: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读后整理,可以采用列表格、在文中划主要词句、标感受、列提纲等方法。

2.四人一小组交流整理结果,推选代表准备介绍客家、傣家民居。

四、集体交流,感受民居特色1.交流“客家民居”特点。

①由甲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

②乙组成员针对甲组介绍情况质疑,甲组成员答疑。

2.交流“傣家竹楼”特点。

①由乙组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

②甲组成员针对乙组介绍情况质疑,乙组成员答疑。

3.总结: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算得上是最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常年居住在“竹”楼里,幢幢造型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地理特征的傣家竹楼,飘浮在袅袅炊烟和潺潺流水的画卷里,掩映在茂林修竹和香蕉柚子织成的绿色帷幕中。

斑斓多姿的傣族寨子,随着天地间的长风流水,与自然和为一体。

而圆形土楼真无愧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它象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

土楼格局的恢宏,令人为之肃然起敬。

客家人世代相传,朝夕相处,团结友爱,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淳朴敦厚,和善好客,刻苦耐劳的民风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体会说明方法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介绍民居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集体交流,要求:结合文中语句举例谈说明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主要的说明方法列举如下:①列数字:“……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

”(具体可感)②打比方:“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形象直观)③引用资料:“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充实具体)④举例子:“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真实可信)3.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六、课外拓展,迁移练写1.出示课后“资料袋”一组邮票,介绍来历:我国从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二日开始至一九九一年四月二十五日,总共发行四套民居邮票,即普二十三、普二十五、普二十六、普二十七,共发行二十一枚,从一分的内蒙古民居邮票开始至二百分的江西民居邮票,四套邮票全部为影写版,由北京邮票厂印制,这一幢幢风格各异的普通民居,是我炎黄子孙上下五千年谋生存、图发展的历史记录,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民居建筑艺术上不朽的智慧结晶,也是屹立在中华大地上不同民俗风情的人文景观。

票面上的民族建筑,造型生动,图案漂亮,这方寸之间为我们展示的是一幅幅绮丽多彩的华夏民居风貌。

有人夜憩竹楼,有人水上为家,有人把家驮在马背上,有人享受着窑洞中最古朴的大自然的恩赐……你想了解更多地了解这些邮票上的民居故事吗?2.发放关于这组邮票的简单介绍,拓展阅读。

内蒙民居──蒙古包毡包是我国蒙古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等民族牧民居住的帐篷,一般为园形,古代称“穹庐”“毡帐”。

蒙古包一般用柳条做骨架,外侧包羊毛毡,再在顶部中央设可支起的园形天窗,是一种可移动式园形住宅。

在柳条两侧涂料灰草泥代替毡子,即成为半永久式的固定蒙古包。

在两个园形住宅之间,联以土墙,成为并列的3间房屋而演变成土房。

西藏民居──藏南碉房。

西藏南部各地的乡村和城镇,石村丰富,民居一般用石砌墙、高2-3米,称为碉房。

碉房以木材做梁、柱和椽子。

平屋顶,有的设外廊。

木梁、柱子上有鲜艳的色彩,窗上装玻璃,可能有效地利用当地充足的阳光。

在广大牧区草原,牧民居住方形的帐房。

帐顶是用牛毛织成的毡毯,四周用草泥块围成矮墙。

碉房顺应高原自然条件、农牧业生产、信仰喇嘛教、生活习惯及自卫防御的需要。

东北民居──吉林-蒙古族马架房。

马架房是吉林省蒙古族农民住宅中主要的房屋,在山墙开山,形如吉林东部山区汉族农民的马架,故称马架房。

其房平面近方形上部可用椭圆顶,极似蒙古包,保持了蒙古族的民族习惯。

马架房全部用泥壁,不做基础,四面皆土坯墙围绕,当阴雨连绵之际,墙壁会因潮湿而脱落,房屋寿命难以保持长久。

北京民居──四合院。

四合院式的住房是我国最为普遍、历史是为久远的住宅形式。

大多坐北朝南,面南为正房,北面为偏房,两侧为厢房,阳光充足,四间房由一个院子紧紧地联接在一起,俗称“四合院”。

其布局常为“一正两厢”,正房(上房)位置在全宅的中轴线上,坐北朝南,开间、进深、高度和装饰等都央全宅之首。

院子两侧的厢房、陪衬着正房。

院子是交通、采光、通风的枢纽,并配以绿化,成为休息与家庭活动的中心。

上海民居──上海“石库门”房子。

上海旧的住宅除一部份花园楼外,以里弄“石库门”房子最具代表性。

因为上海繁华,人口稠密,住宅大都成排组成,相互毗连。

户内建筑布局紧凑,高2-3层,青瓦坡屋顶,并有小型晒台,在建筑正面和墙头、大门等外常作简单的装饰。

楼上楼下,小巧玲珑,青瓦覆盖,阁楼晒台,绿树掩映,十分幽雅。

陕北民居──窑洞。

窑洞是典型西北黄土高原、黄河上游地区,少雨地带的民居。

窑洞一般宽3米、深5-20米,在3-5米深的黄土覆盖下,夏季室温比室外低约10度,冬季比室外约高15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