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死亡学--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基础医学)法医死亡学

丧失。脑死亡者的呼吸、心跳可能还未停止。所以, 这是一个与传统观念明显不同的死亡概念。
2. 分类
原发性脑死亡:由原发性脑疾病或损伤引起, 如脑瘤、中风和脑干损伤;
继发性脑死亡: 由脑外器官的原发 性疾病或损伤所致, 如肝性脑病等。
3.诊断标准:(哈佛标准) A 不可逆转的脑昏迷,对刺激无反应; B 无自主呼吸(观察1h); C 无反射如对光反射和咽反射; D 等电位脑电图(持续>10 min)。
死亡无论发生得快慢,都有一个过程,只是 其持续时间的长短不同。
如严重交通事故损伤的死亡过程很短;而慢 性消耗性疾病者的死亡过程则较长。
法医学上一般将死亡过程分为三期: 濒死期 临床死亡期 生物学死亡期
1.濒死期(agonal stage)
又称临终期(terminal stage),是临床死亡前主 要生命器官功能极度衰弱,逐渐趋向停止的时期, 实际上是死亡前挣扎的最后阶段。
从法医学角度研究与法律有关的死亡及其相关问 题的一门科学。
(二)法医病理学研究死亡的内容 主要包括五个W: (who,when,where,how,why) 即何人、何时、何地、如何、为什么(死亡)?
1.who: 主要涉及个人识别问题,包括性别、 年龄、有何个人特征。
2.when:即死亡时间,是法医病理学上的一个 重点和难点。
的异物阻塞或周围肿瘤压迫等,肺部的炎症、 水肿、出血、栓塞或外来压迫,如气胸、胸腔 积液等。
3.死亡机制: 呼吸功能障碍或衰竭。
(二)、心脏死(heart death)
1.定义:心跳先于呼吸停止所引起 的死亡。
2.常见原因:各种原发性心脏病变, 如冠心病、心肌病;功能障碍,如冠状动脉痉 挛;暴力损伤,如心脏刺创等。
2. 分类
原发性脑死亡:由原发性脑疾病或损伤引起, 如脑瘤、中风和脑干损伤;
继发性脑死亡: 由脑外器官的原发 性疾病或损伤所致, 如肝性脑病等。
3.诊断标准:(哈佛标准) A 不可逆转的脑昏迷,对刺激无反应; B 无自主呼吸(观察1h); C 无反射如对光反射和咽反射; D 等电位脑电图(持续>10 min)。
死亡无论发生得快慢,都有一个过程,只是 其持续时间的长短不同。
如严重交通事故损伤的死亡过程很短;而慢 性消耗性疾病者的死亡过程则较长。
法医学上一般将死亡过程分为三期: 濒死期 临床死亡期 生物学死亡期
1.濒死期(agonal stage)
又称临终期(terminal stage),是临床死亡前主 要生命器官功能极度衰弱,逐渐趋向停止的时期, 实际上是死亡前挣扎的最后阶段。
从法医学角度研究与法律有关的死亡及其相关问 题的一门科学。
(二)法医病理学研究死亡的内容 主要包括五个W: (who,when,where,how,why) 即何人、何时、何地、如何、为什么(死亡)?
1.who: 主要涉及个人识别问题,包括性别、 年龄、有何个人特征。
2.when:即死亡时间,是法医病理学上的一个 重点和难点。
的异物阻塞或周围肿瘤压迫等,肺部的炎症、 水肿、出血、栓塞或外来压迫,如气胸、胸腔 积液等。
3.死亡机制: 呼吸功能障碍或衰竭。
(二)、心脏死(heart death)
1.定义:心跳先于呼吸停止所引起 的死亡。
2.常见原因:各种原发性心脏病变, 如冠心病、心肌病;功能障碍,如冠状动脉痉 挛;暴力损伤,如心脏刺创等。
法医学 死亡现象课件

1. 徒手伤
● 董某,男,22岁,工人。与人争吵,胸腹部被打了 几拳,当时感不适。第二天有腹疼、呕吐和腹泻。第 五天死亡。尸检发现 1)肝硬化。2)脾肿大、破裂。 结论:1)董某患有肝硬化,继发脾肿大,因发生延迟 性脾破裂出血而引起出血性休克而死亡。2)董某在死 前5天与人斗殴被拳击是促发脾破裂出血的原因。
2. 活体 主要是轻重伤的鉴定 3. 物证 人体组织器官的一部分或其分泌物、
排泄物
4. 文证 笔迹、信件等 5. 现场勘验
4
五. 法医学鉴定人
对被鉴定的事物有专门知识,受司 法机关指派和聘请,就鉴定对象进行检 验研究,作出具有法律证据效力的鉴定 结论人。
5
七. 法医学分支学科
1. 病理学 2. 毒理学 3. 毒物分析 4. 物证 5. 牙科学 6. 人类学 7. 临床法医学 8. 精神病学
16
2) 霉变 ● 在潮湿而通风不好的环境或浸泡在水中,尸体的表
面由于霉菌的生长繁殖而覆盖一层白色斑点状霉斑 或细毛。
3)白骨化 ●3-4年
4)保存型尸体 ●干尸 ●尸腊:脂肪组织皂化
17
5)尸体火化
● 水分蒸发,含碳组织完全燃烧,只剩骨架的无机灰份 (主要是磷酸钙。650度 - 950度,1 - 1.5小时。 6)动物所至尸体破坏 ● 蝇:每次产卵150粒。30度,8 - 14小时可孵化成蛆, 后者在春秋天每日增长0.1cm。经12日成蛹,两周成 蝇。婴儿6 - 8日,成人3 - 4周,蝇及蛆就能吃尽软组 织而仅剩骨骼。
状。常伴有擦伤,挫伤,一 伤,出血较多
般出血较少
凹凸不平,两创壁之间常有 平滑,两创壁之间无组织间
组织间桥
桥
多为钝圆,常有撕裂
多数尖锐
● 董某,男,22岁,工人。与人争吵,胸腹部被打了 几拳,当时感不适。第二天有腹疼、呕吐和腹泻。第 五天死亡。尸检发现 1)肝硬化。2)脾肿大、破裂。 结论:1)董某患有肝硬化,继发脾肿大,因发生延迟 性脾破裂出血而引起出血性休克而死亡。2)董某在死 前5天与人斗殴被拳击是促发脾破裂出血的原因。
2. 活体 主要是轻重伤的鉴定 3. 物证 人体组织器官的一部分或其分泌物、
排泄物
4. 文证 笔迹、信件等 5. 现场勘验
4
五. 法医学鉴定人
对被鉴定的事物有专门知识,受司 法机关指派和聘请,就鉴定对象进行检 验研究,作出具有法律证据效力的鉴定 结论人。
5
七. 法医学分支学科
1. 病理学 2. 毒理学 3. 毒物分析 4. 物证 5. 牙科学 6. 人类学 7. 临床法医学 8. 精神病学
16
2) 霉变 ● 在潮湿而通风不好的环境或浸泡在水中,尸体的表
面由于霉菌的生长繁殖而覆盖一层白色斑点状霉斑 或细毛。
3)白骨化 ●3-4年
4)保存型尸体 ●干尸 ●尸腊:脂肪组织皂化
17
5)尸体火化
● 水分蒸发,含碳组织完全燃烧,只剩骨架的无机灰份 (主要是磷酸钙。650度 - 950度,1 - 1.5小时。 6)动物所至尸体破坏 ● 蝇:每次产卵150粒。30度,8 - 14小时可孵化成蛆, 后者在春秋天每日增长0.1cm。经12日成蛹,两周成 蝇。婴儿6 - 8日,成人3 - 4周,蝇及蛆就能吃尽软组 织而仅剩骨骼。
状。常伴有擦伤,挫伤,一 伤,出血较多
般出血较少
凹凸不平,两创壁之间常有 平滑,两创壁之间无组织间
组织间桥
桥
多为钝圆,常有撕裂
多数尖锐
法医学PPT:晚期死亡变化

晚期死后变化
(late postmortem phenomenon)
• 概念:个体死亡24小时后在尸体上表现出的死 后变化(late postmortem phenomenon) 。
• 包括两类:毁坏型死后变化; 保存型死后变化。
• 基本上在死后第一昼夜末或2~3昼夜表现出来,但充 分达到白骨化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 法医学意义: A.可保留生前某些损伤形态; B.可保留某些个人特征 C.可保留生前某些病变
尸蜡(adipocere)
• 概念:埋于湿土或浸于水中的尸体,皮下脂肪组 织因皂化或氢化作用,形成灰白色或黄白色蜡样 物质而被保存,称为尸蜡。多为局部性,罕见全身
性尸蜡。
• 外观:一般呈白色、灰白色、黄色坚实的蜡样物,有油腻感,可以 压陷,但脆而易碎。
食管经口鼻腔排出,称死后呕吐。同样,也 可压迫积聚在气管和支气管中的腐败血性液 体自口鼻腔排出。
死后分娩(postmortem delivery) 高度腐败的尸体,腐败气体可以将子宫
内的胎儿挤出子宫,称为死后分娩,或棺内 分娩。
影响因素
• 温度 • 湿度 • 空气流通 • 尸体本身因素:个体差异、死亡原因
• 法医学意义:可以保留某些生前的损伤痕迹。
浸软(maceration)
形成机制: 腐败气体的硫化氢与溶血产物血红蛋白及其衍生物结合生成硫化血红
蛋白或硫化变性血红蛋白,或与血液中的游离铁结合成为硫化铁,使皮 肤呈污绿色。
腐败静脉网(putrefactive networks)
尸体内部器官及血管中的血液受腐败气体 的压迫,流向体表,使皮下静脉扩张,充满腐 败血液,在体表呈现暗红色或污绿色树枝状血 管网,称为腐败静脉网。
法医学意义
(late postmortem phenomenon)
• 概念:个体死亡24小时后在尸体上表现出的死 后变化(late postmortem phenomenon) 。
• 包括两类:毁坏型死后变化; 保存型死后变化。
• 基本上在死后第一昼夜末或2~3昼夜表现出来,但充 分达到白骨化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 法医学意义: A.可保留生前某些损伤形态; B.可保留某些个人特征 C.可保留生前某些病变
尸蜡(adipocere)
• 概念:埋于湿土或浸于水中的尸体,皮下脂肪组 织因皂化或氢化作用,形成灰白色或黄白色蜡样 物质而被保存,称为尸蜡。多为局部性,罕见全身
性尸蜡。
• 外观:一般呈白色、灰白色、黄色坚实的蜡样物,有油腻感,可以 压陷,但脆而易碎。
食管经口鼻腔排出,称死后呕吐。同样,也 可压迫积聚在气管和支气管中的腐败血性液 体自口鼻腔排出。
死后分娩(postmortem delivery) 高度腐败的尸体,腐败气体可以将子宫
内的胎儿挤出子宫,称为死后分娩,或棺内 分娩。
影响因素
• 温度 • 湿度 • 空气流通 • 尸体本身因素:个体差异、死亡原因
• 法医学意义:可以保留某些生前的损伤痕迹。
浸软(maceration)
形成机制: 腐败气体的硫化氢与溶血产物血红蛋白及其衍生物结合生成硫化血红
蛋白或硫化变性血红蛋白,或与血液中的游离铁结合成为硫化铁,使皮 肤呈污绿色。
腐败静脉网(putrefactive networks)
尸体内部器官及血管中的血液受腐败气体 的压迫,流向体表,使皮下静脉扩张,充满腐 败血液,在体表呈现暗红色或污绿色树枝状血 管网,称为腐败静脉网。
法医学意义
法医学死亡

假 死(apparent death)
• 原因:一般为脑缺血、缺氧造成生命功能 高度抑制。常见有机械性窒息、安眠镇静 类药物中毒、电击、低温、强烈精神刺激 以及部分疾病(尿毒症、糖尿病昏迷、严 重营养不良)等。
• 意义:可能复苏(有些国家规定死亡后48 小时方可解剖)。法医要求尽早进行尸体解剖
假 死(apparent death)
• 由于神经中枢的高级部位(大脑皮质)功 能丧失,病人呈意识障碍或昏迷状态;皮 质下中枢部位(皮质下核、脑干)功能仍 然存在。
• 表现为呼吸、循环、体温调节、消化吸收、 分泌排泄、新陈代谢等仍存在或部分存在。
• 对于植物人放弃治疗、抢救为非法。(安 乐死?)
• 不同于脑死亡
死亡的过程
• 濒死期:临终期;临床死亡前主要生命器 官功能极度衰弱,逐渐趋向停止。
定义
• “死亡”是指生命消失;即个体生命功能的 永久丧失。
• 生命的本质是机体内同化、异化过程这一 对矛盾的不断运动;而死亡则是这一对矛 盾的终止。
死亡在医学领域的意义
• 临床医学:判定死亡后才可放弃抢救、治 疗。
• 法医学:涉及民事、刑事等诸多法律问题。 死亡诊断或死亡证明必须得到法律的认可; 确定死亡原因、性质、方式以及死亡时间 推断等。
死亡的过程
• 生物学死亡期(biological death) • 细胞性死亡 • 器官功能永久性消失 • 超生反应消失
假 死(apparent death)
• 定义:指人的循环、呼吸和脑的功能活动 高度抑制,生命活动极其微弱,用一般临 床检查方法查不出生命体征,外表看来好 像人已经死亡,而实际仍然存活的一种状 态。
• 意义:制定案件侦查方向(刑/非刑)
•
《法医学尸体检查》课件

刑事案件
如枪击、爆炸等,尸体可能呈现创 伤、烧伤等特征。
05
尸体检查的伦理与法规
尸体检查的伦理原则
尊重死者和家属
确保尸检过程尊重死者和家属的 尊严,避免对死者造成不必要的
伤害或侮辱。
科学性和公正性
确保尸检结果基于科学原理,且在 整个过程中保持公正,不受任何非 科学因素的影响。
知情同意
确保在尸检前获得家属或其他相关 人员的知情同意,并告知他们尸检 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结果。
检查骨骼结构、骨折情况以及 肌肉的病理变化,以辅助判断
死亡原因。
尸体的病理学检查
01
02
03
组织病理学检查
对器官组织进行切片、染 色,观察细胞结构和病理 变化。
毒理学检查
检测尸体组织中是否存在 有毒物质,如药物、酒精 、毒品等。
病原体检查
对尸体组织进行细菌培养 、病毒分离等,以确定是 否存在病原体感染。
通过尸体检查可以发现死者生前可能存在 的潜在疾病或病变,这有助于预防类似疾 病的发生和传播。
尸体检查的历史与发展
01
古代法医学
古代的法医学主要依靠肉眼观察和简单的实验来进行尸体检查,其发展
相对缓慢。
02
近代法医学
随着医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近代法医学开始引入更加科学和系统的尸
体检查方法和技术,如毒物分析、病理学诊断等。
传染病
如艾滋病、肺结核等,尸体可能呈现淋 巴结肿大、肺部病变等特征。
案例三:犯罪死亡
总结词
犯罪死亡是指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 死亡,通常涉及犯罪行为。
谋杀
尸体可能遭受暴力打击、勒颈、刺 伤等,有时还可能存在窒息、中毒
等特征。
自杀
尸体可能呈现自缢、自刺、自焚等 特征,有时也可能存在药物过量、 饮酒过量等情况。
如枪击、爆炸等,尸体可能呈现创 伤、烧伤等特征。
05
尸体检查的伦理与法规
尸体检查的伦理原则
尊重死者和家属
确保尸检过程尊重死者和家属的 尊严,避免对死者造成不必要的
伤害或侮辱。
科学性和公正性
确保尸检结果基于科学原理,且在 整个过程中保持公正,不受任何非 科学因素的影响。
知情同意
确保在尸检前获得家属或其他相关 人员的知情同意,并告知他们尸检 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结果。
检查骨骼结构、骨折情况以及 肌肉的病理变化,以辅助判断
死亡原因。
尸体的病理学检查
01
02
03
组织病理学检查
对器官组织进行切片、染 色,观察细胞结构和病理 变化。
毒理学检查
检测尸体组织中是否存在 有毒物质,如药物、酒精 、毒品等。
病原体检查
对尸体组织进行细菌培养 、病毒分离等,以确定是 否存在病原体感染。
通过尸体检查可以发现死者生前可能存在 的潜在疾病或病变,这有助于预防类似疾 病的发生和传播。
尸体检查的历史与发展
01
古代法医学
古代的法医学主要依靠肉眼观察和简单的实验来进行尸体检查,其发展
相对缓慢。
02
近代法医学
随着医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近代法医学开始引入更加科学和系统的尸
体检查方法和技术,如毒物分析、病理学诊断等。
传染病
如艾滋病、肺结核等,尸体可能呈现淋 巴结肿大、肺部病变等特征。
案例三:犯罪死亡
总结词
犯罪死亡是指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 死亡,通常涉及犯罪行为。
谋杀
尸体可能遭受暴力打击、勒颈、刺 伤等,有时还可能存在窒息、中毒
等特征。
自杀
尸体可能呈现自缢、自刺、自焚等 特征,有时也可能存在药物过量、 饮酒过量等情况。
(医学)法医学课件2-死亡

前往社区
03
最后,到社区居委会办理死亡证明的盖章手续,完成整个证明流程。
医生初步推断
在医院,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初步推断患者的死亡原因。
尸检与病理学检查
对于一些原因不明的死亡,需要进行尸检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死亡原因。
司法鉴定
对于一些涉及纠纷、犯罪的死亡事件,需要进行司法鉴定,由专业司法鉴定机构出具死亡原因的鉴定报告。
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
传染病
03
工伤事故
如因工死亡等
外伤
01
交通事故
如车祸、车祸致死等
02
意外伤害
如摔死、溺水等
衰老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逐渐衰老而死亡
自然灾害
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导致死亡
自然死亡
其他原因
由于心理问题或其他原因自杀导致死亡
自杀
如谋杀、虐待致死等
他杀
03
死亡证明
死者身份证件
办理死亡证明时,提供死者的身份证、户口本等有效证件是必要的。
死亡
死亡定义死亡原因死亡证明死亡调查死亡预防死亡的认识与对待
contents
目录
01
死亡定义
指脑死亡,心脏停止跳动,呼吸停止等生命体征全部消失。
生物学死亡
通常采用脑电图检查和心肺复苏等手段来判断生命体征是否消失。
生物学死亡的判定标准
生物学定义
法律死亡
指法律关系终止,权利义务不再存在。
法律死亡的判定标准
对待死亡的态度
01
接受死亡的存在
尽管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接受它的存在来减轻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
02
超越死亡的观念
我们可以通过信仰、哲学或文化观念来超越死亡,寻求永恒和不朽的意义。
03
最后,到社区居委会办理死亡证明的盖章手续,完成整个证明流程。
医生初步推断
在医院,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初步推断患者的死亡原因。
尸检与病理学检查
对于一些原因不明的死亡,需要进行尸检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死亡原因。
司法鉴定
对于一些涉及纠纷、犯罪的死亡事件,需要进行司法鉴定,由专业司法鉴定机构出具死亡原因的鉴定报告。
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
传染病
03
工伤事故
如因工死亡等
外伤
01
交通事故
如车祸、车祸致死等
02
意外伤害
如摔死、溺水等
衰老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逐渐衰老而死亡
自然灾害
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导致死亡
自然死亡
其他原因
由于心理问题或其他原因自杀导致死亡
自杀
如谋杀、虐待致死等
他杀
03
死亡证明
死者身份证件
办理死亡证明时,提供死者的身份证、户口本等有效证件是必要的。
死亡
死亡定义死亡原因死亡证明死亡调查死亡预防死亡的认识与对待
contents
目录
01
死亡定义
指脑死亡,心脏停止跳动,呼吸停止等生命体征全部消失。
生物学死亡
通常采用脑电图检查和心肺复苏等手段来判断生命体征是否消失。
生物学死亡的判定标准
生物学定义
法律死亡
指法律关系终止,权利义务不再存在。
法律死亡的判定标准
对待死亡的态度
01
接受死亡的存在
尽管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接受它的存在来减轻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
02
超越死亡的观念
我们可以通过信仰、哲学或文化观念来超越死亡,寻求永恒和不朽的意义。
法医学----猝死ppt课件

Sudden death 貌似健康,由于潜在自然疾病突然 发作或恶化,而发生的急骤死亡。
法医学----猝死
4
猝死的特点
• 意外性:貌似健康的人; • 突然性:一般为24小时内;
• 有一定的诱因 • 本质是自然疾病死亡
法医学----猝死
5
猝死发生的原因
• 内因:器质性病变、功能性障碍
• 外因:诱因
其他
4.4 7.5 4.1
10.0
4.4 5.0
小计
181 360 714
1407
2030 275
法医学----猝死
8
猝死引起的法医学问题
• 怀疑为自杀死; • 怀疑为他杀死; • 怀疑为意外死; • 怀疑为医疗事故; • 暴力杀人后伪造自然疾病死亡或猝死;
法医学----猝死
9
猝死尸体一般征象
1、尸斑早而显著,暗紫红色。 2、窒息征象。 3、心肌纤维断裂,末梢动脉收缩状。
法医学----猝死
6
猝死的原因
主因
• 心血管系统 首位
• CNS 次
• RS
次
• 婴幼儿——呼吸系统
诱因 • 精神因素(交感、副
交感神经) • 过冷过热 • 体力活动 • 暴饮暴食
法医学----猝死
7
报告者 文剑成 李德祥 杨清玉 东京都监察医务院 Helpern Luccke
(1957) (1988) (1992) (1968)
24
死亡机制
• 心室纤颤,心电衰竭 • 冠状动脉痉挛 • 粥样斑块破裂出血 •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 心肌梗死 • 心包填塞
法医学----猝死
25
法医学----猝死
26
法医学----猝死
法医学----猝死
4
猝死的特点
• 意外性:貌似健康的人; • 突然性:一般为24小时内;
• 有一定的诱因 • 本质是自然疾病死亡
法医学----猝死
5
猝死发生的原因
• 内因:器质性病变、功能性障碍
• 外因:诱因
其他
4.4 7.5 4.1
10.0
4.4 5.0
小计
181 360 714
1407
2030 275
法医学----猝死
8
猝死引起的法医学问题
• 怀疑为自杀死; • 怀疑为他杀死; • 怀疑为意外死; • 怀疑为医疗事故; • 暴力杀人后伪造自然疾病死亡或猝死;
法医学----猝死
9
猝死尸体一般征象
1、尸斑早而显著,暗紫红色。 2、窒息征象。 3、心肌纤维断裂,末梢动脉收缩状。
法医学----猝死
6
猝死的原因
主因
• 心血管系统 首位
• CNS 次
• RS
次
• 婴幼儿——呼吸系统
诱因 • 精神因素(交感、副
交感神经) • 过冷过热 • 体力活动 • 暴饮暴食
法医学----猝死
7
报告者 文剑成 李德祥 杨清玉 东京都监察医务院 Helpern Luccke
(1957) (1988) (1992) (1968)
24
死亡机制
• 心室纤颤,心电衰竭 • 冠状动脉痉挛 • 粥样斑块破裂出血 •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 心肌梗死 • 心包填塞
法医学----猝死
25
法医学----猝死
26
法医学----猝死
《死亡学法医学》PPT课件

能和脑循环
h
7
心死亡(heart death)
心跳先于呼吸停止的死亡
不能称为循环死 常见原因
心血管系统疾病、损伤 中毒 电击 酸碱和电解质失衡 自主神经反射性紊乱等
h
8
h
9
h
10
h
11
h
12
h
13
h
14
h
15
肺死亡(lung death)
呼吸先于心跳停止导致的死亡 不能称为呼吸死
实施脑死亡诊断,至少有两名医生负责,其中一位 是经治医生,另一位有五年以上临床经验医生。必 要时请神经内、外科会诊;
器官移植医生不能参加脑死亡的诊断; 脑死亡的诊断时间应根据死因而定:
1、脑外伤至少应观察6~12小时; 2、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内出血应观察6小时; 3、心跳、呼吸停止死者应观察30分钟; 4、药物中毒应观察3~4天。
常见原因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外伤 继发心肺功能衰竭 继发其他器官疾病--肝、肾
h
25
h
26
h
27
h
28
h
29
h
30
舆论轰动
“一颗跳动的心脏,按现代标准认为是死 的!!!”
“是活的,但处于不值得抢救的状态!”
h
31
脑死亡诊断指标
大脑反应消失,不可逆转的深度昏迷状态
自动呼吸停止--关闭人工呼吸机3分钟,PaCo2超过
“无痛苦、幸福地死亡”、“助死术”、“安 死术”、“无痛苦致死术”
h
39
安乐死研究范围
无治愈可能和缓解措施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且患者痛 苦不堪,濒临死亡;
脑、心、肺、肾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和损伤,不能治愈 缓解,患者痛苦不堪;
h
7
心死亡(heart death)
心跳先于呼吸停止的死亡
不能称为循环死 常见原因
心血管系统疾病、损伤 中毒 电击 酸碱和电解质失衡 自主神经反射性紊乱等
h
8
h
9
h
10
h
11
h
12
h
13
h
14
h
15
肺死亡(lung death)
呼吸先于心跳停止导致的死亡 不能称为呼吸死
实施脑死亡诊断,至少有两名医生负责,其中一位 是经治医生,另一位有五年以上临床经验医生。必 要时请神经内、外科会诊;
器官移植医生不能参加脑死亡的诊断; 脑死亡的诊断时间应根据死因而定:
1、脑外伤至少应观察6~12小时; 2、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内出血应观察6小时; 3、心跳、呼吸停止死者应观察30分钟; 4、药物中毒应观察3~4天。
常见原因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外伤 继发心肺功能衰竭 继发其他器官疾病--肝、肾
h
25
h
26
h
27
h
28
h
29
h
30
舆论轰动
“一颗跳动的心脏,按现代标准认为是死 的!!!”
“是活的,但处于不值得抢救的状态!”
h
31
脑死亡诊断指标
大脑反应消失,不可逆转的深度昏迷状态
自动呼吸停止--关闭人工呼吸机3分钟,PaCo2超过
“无痛苦、幸福地死亡”、“助死术”、“安 死术”、“无痛苦致死术”
h
39
安乐死研究范围
无治愈可能和缓解措施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且患者痛 苦不堪,濒临死亡;
脑、心、肺、肾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和损伤,不能治愈 缓解,患者痛苦不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脑死亡与植物人的区别 植物人是指脑中枢的高级部位如大脑皮质功能丧 失,使病人呈意识障碍或永久性昏迷状态,但还有 自主呼吸等自主功能存在,并非体内生命活动完全 丧失。 不少病人在昏迷数月,甚至1年以上经治疗后苏 醒。 实际上仍以传统的方法为主来判断是否死亡。 我国脑死亡立法正在进行中。 第一部脑死亡专著已出版。
(四)传统死亡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及前景展望
1. 局限性;法医病理学研究死亡的传统方法主要是形 态学的方法,有一定局限性;不能回答或解决实际 工作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如无明显形态改变的功能障碍所引起的死亡原因的 鉴定,生前与死后伤的判断,死亡时间的推定等。
多数统计分析,包括国内外,断标准:(哈佛标准) A 不可逆转的脑昏迷,对刺激无反应; B 无自主呼吸(观察1h); C 无反射如对光反射和咽反射; D 等电位脑电图(持续>10 min)。 4.形态变化 脑死亡无特征性病变,具体形态变化又依不同 死因有别。 主要有淤血、水肿等一般病变,有的神经细胞 核浓缩、胞浆嗜酸性染色增强等。
2. 前景展望:
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一方面越来越多 的新技术、新方法可用于死亡鉴定; 另一方面以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更有利于 死亡鉴定。
如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技术、电子 计算机技术、图像分析技术、微量元素测定等等。
第二节 死亡过程
死亡无论发生得快慢,都有一个过程,只是 其持续时间的长短不同。 如严重交通事故损伤的死亡过程很短;而慢 性消耗性疾病者的死亡过程则较长。 法医学上一般将死亡过程分为三期: 濒死期 临床死亡期 生物学死亡期
二、法医死亡学及其研究的内容
(一)概念 1. 死亡学(Thanatology): 研究死亡发生发展过程的科学。 2. 法医死亡学(Medicolegal Thanatology): 从法医学角度研究与法律有关的死亡及其相关问 题的一门科学。
(二)法医病理学研究死亡的内容 主要包括五个W: (who,when,where,how,why) 即何人、何时、何地、如何、为什么(死亡)?
(三)、脑死亡(brain death)
1.定义: 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在内的脑功能不可逆转的 丧失。脑死亡者的呼吸、心跳可能还未停止。所以, 这是一个与传统观念明显不同的死亡概念。
2. 分类
原发性脑死亡:由原发性脑疾病或损伤引起, 如脑瘤、中风和脑干损伤; 继发性脑死亡: 由脑外器官的原发 性疾病或损伤所致, 如肝性脑病等。
3.死亡机制: 呼吸功能障碍或衰竭。
(二)、心脏死(heart death)
1.定义:心跳先于呼吸停止所引起 的死亡。 2.常见原因:各种原发性心脏病变, 如冠心病、心肌病;功能障碍,如冠状动脉痉 挛;暴力损伤,如心脏刺创等。 3.死亡机制:依病因不同而异。但主要有两大类: A. 病变明显:如因心肌梗死、心脏破裂,室壁瘤 破裂,主动脉夹层破裂出血; B. 病变不明显:各种原因导致的心电不稳、心律失 常,包括神经功能变化和水电解质紊乱。
1.定义: 又称肺死亡(pulmonary death), 呼吸先于心跳停止所引起的死亡。 如缢死(吊死)、溺死(淹死)。 特点是低氧血症。由于机体组织缺氧,导致体 内酸碱平衡紊乱,发生酸中毒、高碳酸血症,使皮 肤颜色青紫发绀。 动脉氧分压<3.2 kPa是呼吸功能障碍的生化 诊断指标。
2.常见原因: 呼吸道阻塞,如鼻部阻塞,气管、支气管 的异物阻塞或周围肿瘤压迫等,肺部的炎症、 水肿、出血、栓塞或外来压迫,如气胸、胸腔 积液等。
又称躯体死亡。呼吸心跳停止后即进入此期。
外表看起来死亡,但组织内微弱的代谢过程仍在进 行,积极抢救有可能复苏。
3.生物学死亡(biological death)
又称全体死亡。是死亡过程的最后阶段,新陈代 谢相继停止,并出现不可逆的变化,不能复苏。
第三节
死亡分类
死亡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法医学上根据死因和 死亡性质的不同分为两大类:暴力死和非暴力死。
(三)死亡研究的方法
1. 尸体解剖:通过全面系统的尸解,解答上述问题 2. 案情调查及现场勘察:这与死亡密切相关,不可 忽视。 3. 辅助检查:如毒物分析、血生化检查和分子生物 学技术检查等。 4. 动物实验:如检验某种可疑物质可否致死,将其 喂给某种动物看能否致死; 通过动物实验,观察某种毒物或损伤所引起的病 理变化等。
法 医 死 亡 学
一、死亡的概念
死亡(death)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名词。 死亡的概念历来也有许多不同的认识和争论。 简单地说,生命活动的终止称为死亡。
问题是判断死亡的标准。 传统观念: 心跳、呼吸完全停止并不能恢复时即死亡; 按心跳、呼吸停止的先后分心脏死和呼吸死两类。
(一)呼吸死(respiratory death)
1.who: 主要涉及个人识别问题,包括性别、 年龄、有何个人特征。 2.when:即死亡时间,是法医病理学上的一个 重点和难点。 3.where:指死亡发生的地点,这与发现尸体的 地点不尽一致。要通过案情调查、现 场勘察和尸体检验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分析。 4.how: 即死亡原因。查明死因是首要任务。 5.why: 一般是指以什么方式死的,是自杀、 他杀,还是意外死亡? 此外,还有致伤工具的推断等问题。
1.濒死期(agonal stage)
又称临终期(terminal stage),是临床死亡前主 要生命器官功能极度衰弱,逐渐趋向停止的时期, 实际上是死亡前挣扎的最后阶段。
此期机体各个系统机能发生严重障碍,中枢神 经系统以上部位处于 深度昏迷抑制状态。 持续时间长短不一。
2.临床死亡期(clinical death)
一、暴力死 (violent death)
又称非自然死亡(unnatural death), 指由于各种理化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的死亡。 如机械性损伤,机械性窒息和中毒等。 又按死亡情节和方式的不同(性质不同)分:
又按死亡情节和方式的不同(性质不同)分:
1.自杀死 (suicidal de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