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孟子》二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PT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部编版)第21课《孟子二章》ppt课件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句意
威胁暴力。 动词使动用法,使… …改变。
富贵不能使其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其 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其屈服意志。这 就是人们所说的大丈夫(或这样才叫做 大丈夫)!
译文
•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 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 无事。” •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 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 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 “‘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 一定要谨慎,不 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 道。”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 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 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 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 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其骄奢淫逸,贫贱不 能使其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其屈服意志。这就是人们 所说的大丈夫(或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训导,告诫。 介词,把。
留神,当心。
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
道理。
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正理。
句意
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 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 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动词,居住。 名词,居所。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道路。
行天下之大道。 句意
你情愿 我操大 心永丈 间远夫 流的 淌高 在尚
你音愿 我韵大 耳永丈 畔远夫 萦的 绕铿 在锵
• 青蛙在开水里逃生
• 青蛙在温水里死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自读课文,说出蓝字的意思
1、 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 2、傅说(yuè )举于版筑之间, 3、胶鬲(gé )举于鱼盐之中, 4、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6、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7、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8、行拂(fú )乱其所为, 9、所以动心忍(rè n)性, 10、曾(zēng)益其所不能。 11、人恒过,然后能改, 1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1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4、入则无法家拂(bì )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优秀实用课件

朗读停顿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
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
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
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
合作探究
主旨
本文通过陈述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 从卑微到显贵的事例和有关道理,证明 了忧患可以使人生存发展,安乐可以使 人萎靡死亡的道理,激励人们要有克服 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要勇于进取,进而 获得成功。
语言赏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 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 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文言积累 4、一词多义
(1)于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从)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 ③征于色(在) (2)发 ①发于畎亩(兴起,指被任用) ②发于声(显露、流露) (3)拂 ①行拂乱其所为(阻挠,违反) ②拂士(同“弼”,辅佐,辅弼)
整体把握
朗读课文,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 者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
导入新课
有个贫农的儿子,14岁那年,为了生计,他不 得不辍学到一家小裁缝店当学徒。吃不饱饭,他经常 空着肚子,跑到剧院的舞台后面,观察演员的绚丽衣 着,仔细揣摩服装造型。17岁时,他来到巴黎四处 流浪。二战爆发,他被关进了监狱。没有纸和笔,他 就用手指在牢房地上画来画去。获释后他坚持在一家 叫“帕坎”的时装店学设计。33岁那年春天,他在 租来的简陋小屋里,第一次推出自己的女装设计,一 举震惊巴黎。他就是一直引领着全球时尚潮流的第一 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
写作特色
(1)论证有力。 采用多种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列举六位逆境中成才的人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

【注释】①律:指卫律,原是汉朝大臣,投靠匈奴。 ②武:苏武。③羝:公羊。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 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 起来,放在大地穴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 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 几日不死。匈奴认为这是神在帮他,就把苏武 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 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 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 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 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 牛尾毛全部脱尽。
1.“是焉得为大丈夫”中的 “是”指什么?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 “此”指代什么?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
3、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
“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 道”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 力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 王的意思;
“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 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 心的仁、义、礼的坚守。
4、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 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请结合上面有关句子,谈谈你对大 丈夫的理解。
①心怀仁德,践行礼义。 ②困窘时,独善其身,通达时,施仁政。
③不因外界因素(富贵、贫贱、强权) 改变自己的追求。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
把 顺从 标准
方法 居住
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
大道居;所得
志,与民由之,不
得道志路,独实现 行 志向其 道遵。循富贵不
独自 坚持 自己的 原则
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使…之…谓迷惑大丈夫使。…”…动摇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 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 起来,放在大地穴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 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 几日不死。匈奴认为这是神在帮他,就把苏武 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 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 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 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 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 牛尾毛全部脱尽。
1.“是焉得为大丈夫”中的 “是”指什么?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 “此”指代什么?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
3、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
“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 道”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 力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 王的意思;
“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 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 心的仁、义、礼的坚守。
4、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 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请结合上面有关句子,谈谈你对大 丈夫的理解。
①心怀仁德,践行礼义。 ②困窘时,独善其身,通达时,施仁政。
③不因外界因素(富贵、贫贱、强权) 改变自己的追求。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
把 顺从 标准
方法 居住
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
大道居;所得
志,与民由之,不
得道志路,独实现 行 志向其 道遵。循富贵不
独自 坚持 自己的 原则
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使…之…谓迷惑大丈夫使。…”…动摇
八年级语文上册 21 孟子两章《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课件

这两篇短文都采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第 一则以战争(zhànzhēng)中的情况作为事例,强调“天 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到治国 的道理;第二则从个人事例说起,最后归结到统
治者治国上。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五页。
它们分别采用(cǎiyòng)了哪些论证 方法?
第一(dìyī)则:
类比论证(lùnzhèng)、举例论证(lùnzhèng)、对比 论证(lùnzhèng)
2、困难越大,战胜(zhànshèng)困难就越荣耀.—莫里哀
3、天空黑暗到一定程度,星辰就会熠熠生辉.
—查尔斯·比亚德 4、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五页。
5、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6、忧劳可以(kěyǐ)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 7、在获得无比丰富的生命体验的过程 中,如果一帆风顺,那我们将失去一些发
性格坚强起来(qǐ lái),增加他不具备的能力。
第六页,共三十五页。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 无敌(wúdí)国外患者,国恒亡.
恒:常常. 过:犯错误 衡:通“横”,梗塞,不顺. 作:有所作为. 征:表现。于:在。喻:通晓(tōngxiǎo)。入:国内。出:国外。 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通“弼”,辅佐
性。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五页。
读课文(kèwén),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两篇短文(duǎn wén)的论点分别是什么?
2、它们提出、阐述论点的方式有什么相 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它们分别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4、短文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五页。
两篇短文(duǎn wén)的中心论点:
治者治国上。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五页。
它们分别采用(cǎiyòng)了哪些论证 方法?
第一(dìyī)则:
类比论证(lùnzhèng)、举例论证(lùnzhèng)、对比 论证(lùnzhèng)
2、困难越大,战胜(zhànshèng)困难就越荣耀.—莫里哀
3、天空黑暗到一定程度,星辰就会熠熠生辉.
—查尔斯·比亚德 4、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五页。
5、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6、忧劳可以(kěyǐ)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 7、在获得无比丰富的生命体验的过程 中,如果一帆风顺,那我们将失去一些发
性格坚强起来(qǐ lái),增加他不具备的能力。
第六页,共三十五页。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 无敌(wúdí)国外患者,国恒亡.
恒:常常. 过:犯错误 衡:通“横”,梗塞,不顺. 作:有所作为. 征:表现。于:在。喻:通晓(tōngxiǎo)。入:国内。出:国外。 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通“弼”,辅佐
性。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五页。
读课文(kèwén),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两篇短文(duǎn wén)的论点分别是什么?
2、它们提出、阐述论点的方式有什么相 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它们分别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4、短文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五页。
两篇短文(duǎn wén)的中心论点: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21《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共35张PPT)

课前自主学习
(四)名句积累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课文品读
带着问题读课文
中心论点
导思1.文章提出了怎样 的论点?是如何提出 的?
论证方法
导思3. 文章采用了哪些 论证方法论证论点?
论证思路
导思2:文章采用了怎
课文品读 2. 文章第2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阐明了
作者的什么观点?
运用排比作用分析法。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句式短促有力, 多方面地描写了担大任的人所经历的种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 从而突出作者的观点:艰苦磨难能培养人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能 增长人担当大任的能力。
课文品读
3.“人恒过,然后能改……而后喻”,这段文字论述了什么? 由人及国,从内外两方面说明导致亡国的原因。虽是从
翻译课文
原文: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注释:
所以:用这些办法。 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动,使……惊动。 忍, 使……坚忍。 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本来所不具有的才能。曾,同“增”,增加。 所,助词,与“不能”组成名词性短语,指代不能达到的对象。
课文品读
译文:
翻译课文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 一定 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 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在他做事时,使他所 做的事不顺利,用这些方法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 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本来所不具有的才能。
译文: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使
人死亡。
课文品读 1.作者开篇一下子列举了六位名人,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孟子两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pt优质课件

承接上文,引起下文。“所以……”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 使动用法,使…… 指示代词,这。 痛苦。 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使……饥饿。 使 …… 劳累。 kòng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动词,扰用来(通过那样 违背、受 使……贫困。 乱。 阻挠 的途径来……)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使他的心惊动, 同“增”增加。 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ppt精品课件
ppt精品课件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 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 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 (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 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过错。这里用作动词,犯错误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 常常 这样以后 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 奋起,指有所作为。 bì 同“横”,梗塞,不顺 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同“弼”,辅佐。 被人了解 在里面,指国内。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ppt精品课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 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 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ppt精品课件
在外面, 指国外。
ppt精品课件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 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 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 为人们所了解。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 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 会导致灭亡。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 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语文教学PPT课件(3篇)

1、疏通文章,积累文言词汇。
2、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方法及
【合作交流】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句式短促有力,多方面地描写了担大任的 人所经历的种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从而突出作者的观点:艰苦磨难能培养
精读品味
3.“人恒过,然后能改……而后喻”,这段文字论述了什么? 【合作交流】由人及国,从内外两方面说明导致亡国的原因。虽是从反面论 证,但正面的意思很清楚:一个国君要想把国家治理好,也需要和人才一样经 受内外两方面的艰苦磨练。 4.第3段的论证思路是什么? 【合作交流】先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磨难挫折产生的积极作用,然后从反面 深入论述国家没有磨难,安乐无忧就会灭亡。
读一读
畎(quǎn )亩 傅说( yuè) 胶鬲( gé) 孙叔敖( áo ) 百里奚( xī ) 夯实( hān)g
bì( 拂 )士行fú( 拂 )Fra bibliotek词语掌握
(一)古今异义
1.所以动心忍性(古义:用来……的方法;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古义:了解,明白;今义:比方)
分析课文 探讨论点
课文讲解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作者从个人、国家两方面论证。文章先谈造就人才的问题。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 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来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同 时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从两方面说明人要 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 。接着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 后推出论点。
文章名言警句迭出,句式工整.表意蕴藉。闪烁着哲理的光华。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pt课件

小结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摆事实):举六人事例 •道理论证(讲道理):①造就人才的客观条
件(故天将降大任)②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 (人恒过)
•正反对比论证:人恒过(正)入则无法家
拂士(反)
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相关名句: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 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亡则存矣。
•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至苦寒来。
历史上的遭遇磨难而后成功的人物
西伯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司马迁受宫刑而著《史记》 曹雪芹晚年衣食不保而留《红楼梦》
老师祝福:
现实社会竞争的残酷性注定我们要学会居安 思危,要有忧患意识。于安乐中通过努力获 得成功是幸运,固然令人羡慕,但如果能将 劣势化为优势,以忧患为起点走向成功,那 将是一种阅历,一份财富,更令人佩服!祝 愿每一位同学都能经得起生活中的种种考验, 在以后的道路上,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孟子
细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课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课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孟子提出了怎么样的人才观? 4、历史上遭遇磨难最后有所成就的
人物
理解课文
舜 傅说 胶鬲 管夷吾 孙叔敖 百里奚
前
畎亩 版筑 鱼盐 士 海 市
后
君主 相 辅佐武王 相 令尹 大夫
举例论 证人才 必须在 艰苦的 环境中 造就的 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堂检测--中考链接(2013年中考试题)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降: 下达
大任: 重大责任使命
是:这样的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要使命给这样的人,
1 第一段写了几个人?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1) 出身都卑微 。 种田、筑墙的、贩卖鱼盐的、 犯人、隐居者、奴隶 (2) 经过艰苦的磨练,后来都被委 以重任,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西伯拘而演《周《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司马迁受宫刑而著《史记》
曹雪芹晚年衣食不保而留《红楼梦》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 《离骚》。
韩非囚秦,《说难》、 《弧愤》。
爱迪生小时候一边卖报一边作化学 试验。有一次,不慎在火车上引起了火, 被车长打聋了一只耳朵。由于他的刻苦 努力,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入:在国内 拂: 同“弼”,辅佐 出:在国外
(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守法 度的大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外部 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邻国和外 来的忧患,这个国家就往往容易灭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然后: 这样以后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愁祸 患可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可以使人 灭亡的道理了。
《孟子》两章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青蛙在开水里逃生
青蛙在温水里死亡
看那些大科学家、文学家、 天文家、政治家、思想家们取 得了巨大的成就,真是令人羡 慕啊! 咦!我也可以像他们一样啊! ………..那,我要怎么做才能 成功呐?……..
哈哈,这个问题嘛, 中国古代有位叫孟 子的思想家早就解 决了!
你知道孟子的有 关故事或语录吗?
他认为人才要在困境中磨练造就。 优越的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蚀人 的健康肌体,使人丧失成功的上进心;而艰 苦的环境,坎坷的道路,却能磨练人的意志, 增长人的上进心。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说的 “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智慧使人 生命持久”,足以说明逆境的优越性。
教师寄语:
同学们,苦难是一所学校,不经一番彻骨寒, 怎得梅花扑鼻香!希望在苦难中迎难而上,长 成参天大树!
孟子语录: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 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孟子故事 孟母三迁
孟母断机杼
1、
课前检测:解释重要词语意思
舜发于畎 (quǎn) 亩之中,傅说 (yuè ) 举于版筑之间,胶鬲 (gé )举
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 (fú )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 (zēng) 益其所不能。
第二段 个人
忧患造就人才
国家
对比 论证
安乐国家灭亡
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总结
第一段
列举六位名人事例
(个别) (一般)
第二段
担当重任必先经过一番磨练
(客观) (主观)
第三段 身处逆境须
努力奋发
(个人)
国无忧患 (正面) (反面) 易灭亡
(国家)
(中心论点)
第四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
学习了《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你有哪些启示?
随堂检测--中考链接
5.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标示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C.行拂/乱其所/为 D.入则/无法家/拂士 6. 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 理国家。 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第三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 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7. 请概括回答“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人 ”指的是哪一类人。(2分) 答: 8.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开篇运______的论证 方法,因为六人的经历相似,都是先_________又 都_____。本文主要论述了( )和( ) 两个方面的问题。
用(这样的方法)使他心受 到震撼,使他性格坚韧起来,增 加他过去所不具有的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 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恒:常常、往往
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过:犯错误
作:有所作为
征:表现
喻: 了解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才能改正; 内心困惑,思虑堵塞,然后才能奋起,有 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 色上,流露在言谈中,然后才能被人们了 解。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①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是: _ ②所以动心忍性 所以: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 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D.人恒过 ,然后能改(过:过去) 3.下边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舜发于畎亩之中 B.曾益其所不能 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入则无法家拂士 4. 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必先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作 出淤泥而不染 C.舜发于畎亩之中 宋何罪之有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贤于材人远矣
词总结
1、词类活用 2、通假字
词类活用: 、动词使动用法
苦:使……痛苦 饿:使……饥饿 动:使……惊动 劳:使……劳累 空乏:使……资财贫乏 忍:使……坚韧
(2)名词作动词
过:犯错误
2.通假字。
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 衡于虑。 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入则无法家佛士。 拂同“弼”,辅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知道有哪些 名句与此句意思相同?请说出两句。 相关名句: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为天下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
在本文中,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人才观? 怎么理解这一人才观?你的人才观怎么?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 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发:起,指被任用 畎亩: 田间、田地
举: 被举用
士:狱官
市: 市场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 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 用,管夷吾从狱官(手中获释)被任用为 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任用,百里 奚从奴隶市场上被(赎回)并登上相位。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
后喻。入则无法家拂 (bì ) 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 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舜/发于/ 畎亩之中,傅说/ 举于/ 版筑之 间,胶鬲/ 举于/ 鱼盐之中,管夷吾/ 举于/ 士, 孙叔敖 / 举于/海,百里奚/ 举于/ 市,故/ 天 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 筋骨,饿 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 乱/ 其 所为,所以/动心/ 忍性,曾益/ 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 患/而死于安乐也。
苦:使…痛苦
心志: 内心 劳: 使…劳累 扰乱 乱:
饿: 使…受饥饿 体肤:躯体 空乏: 使…受贫困 拂:违背
一定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 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 受到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 用这些办法 忍: 使…坚韧 使…坚强 动: 使…惊动 曾: 同“增”,增加 不能:不具备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