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农村基础教育——托起农村孩子的希望
扎根乡土筑梦一流——在教育基金会成立10周年庆典暨第11届颁奖典礼上致辞

扎根乡土筑梦一流——在教育基金会成立10周年庆典暨第11届颁奖典礼上致辞尊敬的各位嘉宾、亲爱的教育基金会的朋友们: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教育基金会全体成员,对能够出席这次庆典暨颁奖典礼的各位嘉宾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庆祝教育基金会成立10周年的重要时刻,同时也见证着第11届颁奖典礼的光辉时刻。
回顾过去的十年,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和机遇。
教育是每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基石,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
我们始终坚信,只有通过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出有国家情怀、有责任担当、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为我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教育基金会成立十年来,始终秉持“扎根乡土筑梦一流”的宗旨,坚持在农村地区开展教育援助工作。
我们深知,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更是能够改变一个家庭、改变一个社区、改变一座城市的命运。
因此,我们努力推动教育资源公平分配,帮助农村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
过去的十年,我们在全国各地农村地区设立了许多教育援助项目,包括资助贫困学生、修建学校、改善教育设施等。
这些项目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许多孩子们得到了教育改变命运的机会,许多家庭得到了实际的帮助,许多农村地区的教育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
然而,我们也清楚,教育的道路上依然任重道远。
我们不能满足于过去的成绩,更不能止步于眼前的困难和挑战。
在新的十年里,教育基金会将继续发扬扎根乡土的精神,不断创新和完善教育援助模式,不断提高教育资助的效率和普及程度。
作为一个教育基金会,我们深感肩负着祖国培养未来希望的重任。
我们将继续加强与各方合作,共同努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的倾斜,助力农村地区打破教育发展壁垒。
我们也将鼓励和培养更多在教育事业中的优秀人才,为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注入更多的力量。
最后,我衷心感谢各位嘉宾、各位朋友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是你们的关心和支持,让教育基金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
我也要特别感谢为教育事业默默付出的所有人,正是有你们的坚守和奉献,教育基金会才能坚定地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薄贵平:用漫长岁月托起乡村教育希望

薄贵平:用漫长岁月托起乡村教育希望作者:王妍妍来源:《教育家》 2020年第40期本刊记者 / 王妍妍薄贵平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堤村乡贾庄校区薄庄小学校长“三尺讲台承载的绝不只是一个岗位,还承载着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目光,最重要的是寄托着我对乡村教育的无限忠诚和热爱。
”薄贵平,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堤村乡贾庄校区薄庄小学校长,45年扎根乡村教育,在这片热土上,他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和汗水……当学生心结难解时,薄贵平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当教师感到迷茫时,薄贵平一心一意为他们耐心开导,这些数不尽的温暖与关怀让他在平凡的岗位中也闪耀出幸福的光芒。
做无怨无悔的“孩子王”1975年1月,薄贵平高中毕业。
当时,他原本有保送上大学的机会,可在得知薄庄村里缺教师,孩子们无法上学后,他犹豫了。
深思熟虑后,他毅然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回到薄庄村,当上了“孩子王”。
那时,加上他学校只有两名教师,每天把五六十个孩子教一遍,常常讲得嗓子直冒烟。
刚教书的时候,薄庄村还没有一间像样的校舍,只能将村民们闲置的房屋借来当教室。
“上课就像打游击,今天在这里待着,明天可能就要搬到别的地方去。
如果村民家里急需使用房屋,我们就得转移,另找地方上课。
”后来,经过多方协调,村大队将第四生产队的六间草料棚提供给孩子们当学校。
这六间草料棚已经荒废多年,里面的杂物堆积如山,墙体破损,屋顶漏雨严重,有的房间根本没有门窗,不进行修缮,根本无法使用。
面对这项浩大的“工程”,薄贵平没有退缩,带着几名教师亲自动手修缮门窗、粉刷墙壁、自制教具,既当瓦工,又当木工……回想起那段时光,有些狼狈,有些酸楚,却是薄贵平至今记忆犹新的。
在薄贵平的带领下,他们硬是将十分简陋的学校装扮得像模像样。
自此,薄庄小学终于有了自己的“家”,孩子们再也不用四处流浪。
薄贵平的眼里闪烁着喜悦的泪花。
无论是建校舍,还是后来学校搬迁,几十年来,薄贵平始终坚守在农村教学一线,坚持吃住在校,默默耕耘。
2006年,薄庄小学被列入“农村学校危房改造”项目中。
筑梦乡村教育 幸福孩子一生

筑梦乡村教育幸福孩子一生——辽阳县柳壕镇蛤蜊小学均衡发展纪实【序曲】这里书香飘逸,是梦想起飞的舞台。
这里桃李芬芳,是雏鹰展翅的高地。
这里欢声笑语,是绽放生命的乐园。
这里就是辽阳县柳壕镇蛤蜊坑小学,始建于始建于1913年,是一所标准化的历史悠久的底蕴深厚的农村小学。
代代蛤蜊教育人扎根基层,薪火相传,埋头苦干,筑梦乡村教育,幸福孩子一生。
1、校园全貌、校门2、学生朗读场面3、学生活动场面4、教师走进校园5、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欢笑着,张开双臂向镜头奔来。
【推出标题】筑梦乡村教育幸福孩子一生——辽阳县柳壕镇蛤蜊小学均衡发展纪实自辽阳县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来,蛤蜊教育人抓住机遇,主动作为,乘势而上,勇立潮头,干出一翻令当地百姓交口称赞的业绩。
蛤蜊小学先后被评为辽阳市零犯罪学校、辽阳县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字幕】校园环境建设,翻天覆地。
自2014年学校布局调整以来,面对“村村办学堂,少见读书郎”的尴尬境地,蛤蜊教育人不甘心被调整,不甘心百年历史老校就此消失。
杨校长实地走访附近几个村子,争求村民意见。
回来之后,起草校舍D级危房翻建报告,跑上级部门立项,争取上级部门投资万元,建起了一座标准化的功能齐备的农村小学。
翻建后的学校,占地面积12122平方米,建筑面积1455.22平方米,教学楼上下两层,一共15个室,楼下教室,楼上办公室和专用教室。
借助县里实施教育信息技术现代化工程,争取投资()万元,建了一个多媒体教室,购置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块,为“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至此,蛤蜊小学涅槃重生,成为蛤蜊村最美的建筑。
学校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还切实加强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
教学楼二个楼层的走廊文化建设,分别以学生园地、传承经典为主题展开,从不同的侧面感染着师生的心灵,陶冶着师生的情操。
班级里设有班级文化墙,风格各异的学风牌悬挂于各班班级黑板上方,在教室门口有班级名片。
“读书明理做人成才”的校训,“让读书成为习惯”的校风张贴在教学楼大厅墙上。
时代楷模张玉滚同志先进事迹2023

时代楷模张玉滚同志先进事迹2023张玉滚先进事迹故事篇一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我市镇平县山村教师张玉滚名列其中。
这也是我市教师第一次荣获此项殊荣。
消息一经发布,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张玉滚老师的事迹也在我市教育系统引发了强烈反响。
张玉滚老师扎根深山,一个人撑起一所学校,用无私大爱铺就山村孩子的求学之路,他的坚守和付出令人感动,从他身上我们能感受到他对教育事业那份深深的热爱和执着,感受到了主动担当、至爱至诚的满满正能量。
张玉滚扎根农村,把自己的青春献给农村教育事业,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深深的挚爱。
兴国要兴教,强教要强师。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精神,大力弘扬、学习张玉滚不忘初心、潜心育人、默默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发广大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在全校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岗位标兵的浓厚氛围,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办人们满意的教育,为全市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张玉滚同志的先进事迹令人敬仰,他不忘初心,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一名人民教师的优秀品质。
我们要像张玉滚那样,牢固树立不忘初心、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任何时候都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人民教师的初心。
我们深深地敬佩着张玉滚的爱岗敬业,折服于他无私奉献的师德魅力!学校主动与黑虎庙小学结对结亲,成为友好学校,老师们有更多机会真实地触摸张玉滚播火深山、种下未来的坚韧,品味他丹心奉献、满腔真情的大爱。
老师们正能量满满,自发地将张玉滚精神融入到学校的“和爱教育”中,以“和”为基础,以‘爱’为核心,把师爱与责任践行在日常教学中,脚踏实地地爱学生、育桃李,在平凡中寻找价值,在工作中实现教育梦。
张玉滚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表榜样。
今后要以张玉滚的精神激励自己,爱岗敬业、敢挑重担、潜心育人,为学生的未来和南阳的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张玉滚为广大教师树立了榜样,我将通过张玉滚这一师德先进典型的学习,进一步激发为人师表、潜心育人、敢挑重担、奋发向上、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的热情与干劲,为南阳教育事业在新时代的发展凝聚了新的动能与力量。
扎根农村教育做学生成长与教师发展的领路人

扎根农村教育做学生成长与教师发展的领路人作者:詹赵雄来源:《少男少女·教育管理》2018年第04期编者按:从教近20年来,詹赵雄老师一直扎根于农村教育。
在这个过程中,詹赵雄老师一直坚守为人师的信念,敬业、乐业、爱学生。
作为语文教师,他始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己任,推行启发式教学,做到“精讲”“善导”“激趣”“引思”,令课堂既华丽又实用,令学生学习既高效又相对轻松。
作为学校管理工作者,他坚持以科研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打开了学校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詹赵雄,中共党员,初中语文高级教师,广东省初中语文骨干教师,湛江市初中语文骨干教师,湛江市名校长培养对象,湛江市坡头区上圩中学副校长。
曾获得湛江市中考先进工作者、湛江市优秀团干部、坡头区优秀班主任、坡头区优秀教师、坡头区争先创优优秀党员、坡头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
多篇论文获奖或发表在市级以上刊物,参与心理和语文两个学科省级课题研究。
坚定信念为人师,敬业乐业爱学生詹老师于1999年7月毕业于广东省遂溪师范学校,同年9月被分配到一所农村小学任教。
怀着初为人师的喜悦,詹老师来到了工作的第一站——殷底小学。
当领到工作的第一个任务——担任五年级班主任兼语文教师的时候,他很兴奋,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做出点成绩。
开学当天,詹老师走进教室,预备铃已响过,但教室里却乱成一锅粥。
只见教室里密密麻麻地坐满了学生,显得格外拥挤,几个穿着背心的“大汉子”趴在桌子上昏昏欲睡,女生们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几个“调皮蛋”在走道间追逐打闹,弄得教室里尘土飞扬。
他快步走上讲坛,板起面孔严肃地扫视教室一周,终于那些吵闹的同学慢慢安静下来,那几个“大汉”则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詹老师,眼神桀骜不驯,极不友好。
开学的第二天傍晚,素有“周百通”之称的小华同学带着几个同学到詹老师面前“打报告”,说班上的几个同学总是在课堂上走来走去,谁也管不了。
接着来“打报告”的同学络绎不绝,有一位男同学撕了一位女同学的课本封面,哪位同学和哪位同学打架……一连几天,报告不停,问题不断。
扎根乡村教育奉献青春教师演讲稿

扎根乡村教育奉献青春教师演讲稿扎根乡村教化奉献青春老师演讲稿1敬重的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日,我演讲的题目是《乡村老师,在平凡中绽放漂亮》。
假如有人要问:“世界上什么职业最美”?我会骄傲地回答:“是老师”。
老师工作没有轰轰烈烈的辉煌,只写满了简洁和平凡。
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老师在辛苦中呵护幼苗;辅导,谈心,老师在劳累中把握生命的风帆。
假如有人要问:“世界上谁的微笑最美”?我会骄傲地回答:“是老师的微笑”。
老师的一个微笑能让学生找到自信,能暖和学生冰冷的心。
假如有人要问:“哪种老师最美”?我会骄傲地说:“乡村最美”!作为乡村老师中的一员,我骄傲。
日月如梭,岁月如流,我在乡村老师的岗位上已经耕耘了十七个年头。
十七年,六千多个日日夜夜,可当我想找寻走过的痕迹时,却发觉平淡的很多人都遗忘了这个职业。
乡村老师的工作太平凡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平凡的自己也没有成就感。
但正是我们这些平凡而平淡的乡村老师,静默地奉献,奉献自己的一份汗水,一份真情,换来的却是乡村孩子的将来和祖国的希望。
“人生之海,奉献是岸”,“三尺讲台,挥洒自如青春”这是我—一名乡村的心里话。
在我心中,老师是一块圣土,在老师这块圣土上耕耘,奉献才智,奉献青春,培育学生成长。
自从毕业以来,我曾担当过多年班主任,通过我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每年都取得了优异的成果。
作为班主任,在管理班级和学生的过程中,也曾有过困惑和苦恼。
当同学们进步时,我由衷地为他们感到兴奋。
当同学们犯错时,我会耐性开导他们,用爱心去感化他们,诚意做他们的挚友。
每当接到他们的电话时,我的内心都被暖流感动着。
面对同学们最简洁的一句问候:“老师,您好”!这就是同学们对我的认可,这就是我得到最好的祝愿。
作为一名乡村老师,我无悔于我的选择!有一篇文章对我触动最深,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多看了一眼》,作者叙述了这样一件发人深省的事:他说他看到一位坐在矮凳上拔草的男人,便认为这是最懒散的典范了。
扎根农村,爱岗敬业

扎根农村,爱岗敬业——姚止平校长的感人事迹学习体会礼士中学丁圣涛近日来,我通过学习姚止平校长的感人事迹,知道他的事迹在我们江苏,乃至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
这样一位实干的校长,给我许多启迪,给我许多动力。
我也身处农村,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但从姚止平校长身上看到了农村学校的希望。
姚止平校长对教育事业的爱,源于对教育工作极端重要性的深刻认识,源于对强国、富国的企盼,源于对伟大祖国的爱。
他把扎根乡村,情系平民作为自已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心中揣着农家子弟,一切为了农家孩子。
在姚止平校长身上,集中了人民教师几乎全部的美德。
他深知育人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做人、做个好人是教师的根基、根本;他认为学校无小事、教师无小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一旦许身教育,便为之奋斗终生,一旦选择了教师的职业,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便执着地热爱、勤奋地进取,做第一流的工作,创第一流的业绩,体现了自立、自强的精神,体现了自尊、自信的精神;他在荣誉面前,非常清醒,做到博采众长,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他多次放弃可以进京的机会,在如东拼茶这个偏僻的农村小镇默默奋斗了三十多个春秋,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的人才,改变了许多人许多家庭的命运。
这正是姚校长的卓著业绩,受到人民群众崇敬、信任和怀念的根由。
他能够勤勤恳恳日夜操劳他崇高的品质感动了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他的平民教育理念将根植于我们的心里,他精致管理的管理理念将为我们指明成功的方向。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应为做教师感到自豪。
千万不可看轻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轻视自己所担负的重任。
教师岗位是清贫的,教师岗位除了是一种辛劳、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
“为他人做嫁衣裳”是辛苦,“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付出,而“青出于蓝且胜于蓝”就是收获,“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就是享受!所以,立足本职,扎根基层干出实绩,正是我们需要追求的。
他的一生是平凡的,他的平凡在于他以一生来践行的一句话——“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
默默甘当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孺子牛”

默默甘当农村基础教育的“孺子牛”——记温岭市箬横镇中心小学新联校区叶利云老师叶利云老师,自1991年9月加入教师队伍从教于松门镇川南小学起,她孜孜以求,通过进修,取得了大专学历。
她默默扎根在农村完小当一名普通教师。
在23年的教学生涯中,她时时处处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教书育人”这一崇高职业中,敬业爱岗、默默耕耘、热爱学生、团结同事,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受学生、家长、同事的好评,并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2010年被评为市优秀班主任,2013年被评为市先进教育工作者,连续四年考核为优秀。
此次特推荐为“台州市优秀教师”,这是大家对她在工作中所作出的努力及所取得的成绩的高度肯定、赞扬与鼓励。
挥洒爱的阳光叶利云老师常说“只有真正热爱学生,我们才能自然地流露出微笑。
”作为农村学校的教师,更需要以真情的微笑面对学生,学生更希望看到教师那发自内心的微笑,这份微笑传递着你的心与情。
爱如春风化雨,爱能润物无声。
在三甲小学任教时,她是五年级的班主任,班里有一个“特别”的孩子叫朱振兴,母亲患癌症动了手术,父亲靠种植蔬菜忙乎在外,他成了脱缰的野马。
课堂上,这孩子常常与科任老师作对,课下经常与学生发生摩擦,有一回校长针对一些学生乱擤鼻涕之事,击中他的要害,于是他发火了,大骂校长,摆出天不怕,地不怕的架势。
叶老师,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知道对这样的孩子要冷处理,知道他对妈妈是尊重的,于是亲自登门请他妈妈和姐姐来学校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这样他熄火认错了,此后给予他更多的呵护和关心。
知道孩子得的是鼻炎,她就送上一盒鼻炎药、一句亲切的问候;他伤心的时候,叶老师会悄悄地写上一张纸条,捎去几句安慰;衣裤破了叶老师亲自为她缝补;他犯错的时候,叶老师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导改正错误,走向成功。
同时,叶老师还发动班干部对他多关心,利用群体的力量使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并设法联系上他的父母……就这样,在叶老师的不懈努力下,孩子真的变了:懂得尊重老师了,能和同学和睦相处了,学习也比以前用功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工作又有新 的的进 步 ,成 为梅河 口市小有 名气 的学校 ,学 校多次被市政 府和教育局 评为先进 单位 ,20 年又被评 为 07 梅 河 口市 名学校 , 个人 也先后被 命名 为通化市级 骨干 校 我 长 ,梅河 口市 名校长 ……这些 写在 纸上的殊 荣 , 谓可 喜 真 可贺 ,但 我收获最 大的 ,还是办学 的感受 ,还是 在求新 路
上的收 获。 要利用好 属于 自己的空 间 。做 为农村 的基层 学校 ,要 想按部 就班 地完 成 工作 ,当个 “ 安 ”校长 ,倒 还容 易 , 平 可无 法做好 实实 在在 的事 情 。其实 ,我 们工 作空 间很 大 ,
班队 会竞赛标 准等 等 ,我们坚 持了十 几年 , 到了 良好 的 收 效果 。学生长 跑队连 续十二 年在市级 比赛称 雄 ;学 生的美
们 “ 活动”太 多 ,个别家 长也把 “ 吹吹打 打 ”说 成 是我们 的办学特色 。然而实践 证明 ,正是这些 “ 吹吹打 打” 、蹦蹦 跳跳 的特 色活动 才使许 多同学 的潜 力得以发 掘 ,才使 学校
问题 。我 们 在工 作实 践 中 ,摸索 出一套 切实 可行 的办 法 。 首先 是选题要慎 :要注意选 择与教育教学 密切 相关 的课 题 , 并 且有 较强 的可 操作 性 ;其次 是管 理要严 :要摒 弃浮躁 , 认 真实施 ,坚决杜 绝 “ 利性 ”科研 和 “ 功 泡沫 式 ”科研 ; 最 后是成果 要用 :每一项 课题都 有它的成果 ,要将 这些 科 研 成果推 广运用 到教学工 作的各 个领域 之中 。几年来 ,我 校 在科研 课题选 题 、实施 及管理 方面做 了很大 的努力 。我 们 要求所 选课题必 须是 能够和学 校的教 育教学 发展紧密相 关 的 ;参 与课题 的教师必 须每人都 有 自己的研究记 录手册 ( 学校 自己设 计统一 下发) ;学 校定期请 科研部 门来校检查 指 导 ;课 题结题 后成 果一 定 要能应 用等 。由于要 求的 实 , 我们 的教育科研工作 也取得了一定 的成绩 。 “ 十五”期间 , 串报 的六 个课题全 部结题 ,研究过 程 中 ,五次被评 为优 秀 实验 校。进入 “ 十一五 ” ,我 乡教师又 串报 了四个课题 ,八 个 研 究 小 组 。20 年 学 校 被通 化 市 评 为 教 育 科研 名校 , 06 20 0 7年本市的教 育成果展示现 场会和吉 林省教 育科学规 划 课 题 “ 改实践 与读写 同步发 展深入研 究研讨会 ”在我 校 课 召开 ,我 校的教 育科研工 作得 到了省 里专 家的认 可 ,一些
经验 也在 全市推 广 。实践 告诉我们 :农村 学校也需 要教 育 科 研 ,也 可以搞 好教 育 科研 。没有 教 育科研 工作 的 引领 , 就 没有我 校 的快速发展 ,正是 教育科研 为我校注 入了 生机
和 活力。
有了 更大的吸 引力 ,才使 我们 的辍学 率为零 ,才使学 校 的 素质教育工作有了落脚点 。 管理要在细节 上下 功夫。 当代细节先生 汪中求曾说 过 : “ 细节 决定 成败 ” 。企业 如此 ,学 校 更是如 此 。在工 作 中 , 我要 求教 师注 重细 节 ,我 自己更 是在 细节 管理 上下 功夫 , 十年 前我们就 提 出 “ 场无石 块 、室 内无纸 屑 、房 上无杂 操 物 、墙上 无 划痕 ”的 口号 ,这 石 块 、纸 屑 、杂物 、划痕 , 我们 精确到用厘 米来 计算大小 。农村学 校最难 管理 的莫过 于垃圾 堆 、厕所 和仓库 了 , “ 垃圾 纸随 风飘 ,雨天厕 所下 不去脚 ,仓库 东西 找不着”正是过去学 校情 况的真实 写照 。 为 了把 学校 的卫生死 角彻底清 除 ,我 在全 乡范围 内开 展了 厕所 、仓库 、垃圾堆 “ 三处 ”的制度化 评比工 作 。2 0 年 01 春天开 学之际 ,我在全 乡教师 大会上 公布了 当年工作 重点 之一 : “ 好三处卫 生” 有人说 :校长是不是 没事干 了 , 抓 。 这些 小事 何 以大做 文章 ?可 我觉 得 ,凡事必 须 从小 抓起 , 从细 微处抓起 。经过 一年 的治 理 ,学 校卫 生情况有 了很大 的改 观 , “ 处”管理 水平 的提高促 进了学校 各项 工作 的 三
的能 力 ,规范学生 的 习惯 ,增加 学校对 社会 的影响 ,发 展
我们 的学校 。十 几年来我 们坚持 以活动促 工作 ,坚持每 年 搞一次教 师基本 功竞赛 ,每年搞 一次村 小教学开 放 日,每 年进行 一次学 生球类 比赛 、公路 越野 赛和 文艺 汇演 ,每 学 期进 行一次课 间操比赛 、主题 队会评 比等 。有 些教师 说我
术作品有 6 6人次在省 、市大赛 中获奖 ;学生管弦乐 队经过 十年锤 炼 ,更加成熟 ,成为我 校一道 亮丽 的风景线 ……进 入新 世纪 ,学 校又提 出了 “ 信每个 孩子都 能成才 ,为孩 相 子创 造 良好 的发展 空间 ”的办 学理 念 ,把 “ 会做人 、学 学
会做事 、学会 合作 、学会创新 ”做 为培养学生的基本 目标 , 积极 挖掘 校本 课程 资源 ,先后编 印了 稼 乡》、 《 民族 剪 纸》、 ( ( 中长跑训绨 、 、 学生 简笔画》 等简易校本教材 。 20 年我 们又 确定 了在工 作实践 中开 发校 本课 程 的思路 , 05 各 学校 、各班 级 根据 自己的实 际情 况确 立一 项包括 劳动 、 美术 、音乐 、体育 等在内 的综合实 践活动 ,在活动 中提练 素材 ,逐 步形 成规 范的校本教材 。此项活动虽正在进行 中 , 却有 很多亮 点 ,几 次现场会 中 ,都 受到与会 者的好评 。无 数事 实证 明 ,农村 的孩子不 比城里 的孩子 差 ,只要 认真去 教 ,山沟也能飞 出金凤凰 。 教育 科研是学 校发 展的动 力。有人 说 : “ 学校 离开教 研活不 了 ,离开 科研长不了 ” ,这句话阐述 了科研对学校发
展 的重要性 ,农村 学校怎样 搞科研 ,这是一 个值得深 思 的
除了完成 上级指 定的任 务之外 ,完全可 以按照 教育教是农村学校 , 我们面 前的学生 是能够托 起祖 国未来 的脊梁 。如何能使 他 们能和城 里的学 生们一样 尽量 公平 的享受 同等 的教育 是我 们农村校 长和教 师们面临 的重 大课 题 。我 带领 我们 的广大 教师充分 利用我 校的空 间优势 ,积极开 展各项 教育教 学活 动 ,以此来凝聚 师生 的合 力 ,陶冶学生 的情操 ,培 养学生